94例胃溃疡临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98例胃溃疡患者临床及胃镜特点分析讨论

98例胃溃疡患者临床及胃镜特点分析讨论

98例胃溃疡患者临床及胃镜特点分析讨论【摘要】目的:探究胃溃疡患者临床表现以及胃镜检查特点。

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中对胃溃疡患者个体资料进行筛查后,录入其中9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年龄大小将其分为中青年组以及老年组。

中青年组中包括62例患者,老年组中包括36例患者。

对所有患者临床胃镜检查特点进行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

结果:老年组患者在发病后,临床特点主要以不规则腹痛和腹胀为主,而中青年患者则以反酸和规律腹痛为主;经胃镜检查,老年组患者的胃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底以及胃体,同时老年患者胃溃疡多部位发病概率高于中青年组。

中青年组患者的胃溃疡发病主要以胃窦部为主,少见多发部分溃疡。

结论:老年以及中青年患者在临床上胃溃疡的症状表现和胃镜检查结果均有较大的差异,故而在进行临床检查时,可根据老年以及中青年患者的胃溃疡,临床特点和胃镜检查特点对治疗进行指导。

【关键词】胃溃疡;胃镜检查;临床特点;分析讨论胃溃疡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而这种疾病随着近年来现代人群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无论患者处于何种年龄段,这种病症的发病率均较高,并未出现明显的年龄区别。

而现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胃溃疡的恶变率大约为 6.5%~7.5%左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溃疡,在患者发病后给予早期治疗,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癌变。

而不同年龄段患者在发生胃溃疡后,临床表现和胃镜特点均有较大的差异。

在部分临床研究人员理论中认为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段对其进行胃溃疡病症分析,这样能够促进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探究胃溃疡患者临床表现以及胃镜检查特点,取得良好的成果并整理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中对胃溃疡患者个体资料进行筛查后,录入其中9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年龄大小将其分为中青年组以及老年组。

中青年组中包括62例患者,老年组中包括36例患者。

研究并分析消化性溃疡98例患者的胃镜检查以及治疗方式

研究并分析消化性溃疡98例患者的胃镜检查以及治疗方式

研究并分析消化性溃疡98例患者的胃镜检查以及治疗方式目的:分析和研究98例消化性溃疡病例的胃镜检查和治疗方案。

方法:选择我院接治的消化性溃疡病例98例,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各49例,分别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干预,对两组病例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临床效果实施对比分析。

结果:试验组病例用药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 < 0.05),用药不良反应则较对照组低,(P < 0.05)。

结论:呋喃唑酮、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的联合用药方案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疗效理想且具有高安全性,是该病种的理想治疗方案。

标签: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分析诸多原因导致现代人群的消化性溃疡发病数量日益攀升[1],该病种分布广泛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目前该病种已可通过胃镜检查获得准确诊断,本研究分析和研究了98例消化性溃疡病例的胃镜检查和治疗方案,现将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4 年2月至2014年10月接治的消化性溃疡且幽门螺旋杆菌检验阳性的病例98例做为研究病例,所有入选的研究病例均通过胃镜检查明确其患有消化性溃疡,其中含有女性病例43例,男性55例;其年龄跨度为22-71岁,平均年龄分布为41.27±9.15岁。

根据临床用药方案的不同将上述入选研究者分为试验与对照两组,各组均为49例,两组病例的病程、性别和年龄等基础资料的比较不存在差异上的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入选病列均接受三联药物实施治疗。

试验组选用的药物方案为:奥美拉唑餐前服用,剂量为20mg/次,用药频次为一日二次,持续用药4周,阿莫西林于餐后服下,用药剂量为1000mg/次,呋喃唑酮用药剂量为100mg/次,以上两种药物的用药频次均为一日二次,持续用药2周。

对照组的用药方案为:法莫替丁餐前服用,剂量为20mg/次,用药频次为一日二次,持续用药4周,阿莫西林于餐后服下,剂量为1000mg/次,甲硝唑剂量为400mg/次,以上两种药物的用药频次均为2次/日,持续用药时间为2 周。

胃溃疡治疗的84例临床分析

胃溃疡治疗的84例临床分析

胃溃疡治疗的8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溃疡治疗的84例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6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黄蒲清胃散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胃溃疡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黄蒲清胃散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溃疡;黄蒲清胃散;脾胃虚寒型【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225-02胃体、胃角、胃窦都是良恶性胃溃疡、容易发生的地方。

传统的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甲硝唑片来治疗胃溃疡,治疗效果已不明显,增加了治疗难度,但黄蒲清胃散在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上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降低胃溃疡再发生的频率[1]。

现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68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6年12月年间收治的168例胃溃疡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年龄在26~54岁之间,女性68例,年龄在24~66 岁之间。

84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胃溃疡,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呈饥饿性胀痛、钝痛、隐痛等。

将168例患者均分对照组84例,观察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甲硝唑片治疗。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观察组的胃溃疡患者采用黄蒲清胃散治疗,黄蒲清胃散的处方为大黄10g,升麻10g,黄连10g,蒲公英15g,生地10g,当归10g,牡丹皮10g,加水小火慢煎成200mL药液,口服,每天1剂,5周作为1个疗程,胃溃疡患者服用该药剂两个疗程并观察[2]。

三种方法治疗胃炎及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三种方法治疗胃炎及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三种方法治疗胃炎及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对胃炎、胃溃疡患者给予三种药物治疗方法,分别为抗菌剂、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药,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在对患者进行锌元素药物补给,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的改善情况给予探讨,结果对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给予新的治疗后,患者的治愈率和病情的好转率得到明显提升。

标签:胃炎;胃溃疡;抗菌剂;制酸药;胃黏膜保护药在临床上,胃炎、胃溃疡都是比较常见的胃部疾病,患者一旦发病,治疗时间都比较长,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现阶段,还不了解胃溃疡的致病原因,严重影响胃溃疡疾病的治疗效果,致使胃炎和胃溃疡总是反反复复,预后效果极差,不能彻底根除,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还必须对相关治疗方法进一步探究。

一、胃炎及胃溃疡的相关介绍在临床中,胃炎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慢性胃炎,另一种是急性胃炎,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是胃炎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且变化比较大,让患者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尤其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忽视,即使有的时候发病了,患者只是以为一时闹肚子而已,有的选择忍受,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就使用进行暂时缓解,通常不会去医院就诊,胃炎的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烧心、恶心、反酸、腹痛、呕吐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胃溃疡属于临床顽固性较强的疾病,久治不愈的情况比较多,在胃溃疡的发生过程中,对于相关的疾患因素,机体具有较强的对抗个修复功能,结果导致纤维增生比较严重,最终形成局部疤痕,但是结疤并不一定代表痊愈,还可能存在表面愈合情况,这种愈合情况比较薄弱,内部含有大量的脆弱组织,溃疡的复发率比较高。

溃疡一般分为四种情况:(1)溃疡出血:当溃疡处于活动期时,出现病变之后,常常伴有微量出血现象,当出血量达到60-100ml/次时,就表示患者的消化道具有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脉速等,如果出血现象表现为过多、多块,可能为会危机患者生命;(2)溃疡穿孔:在临床中,溃疡穿孔主要分为急慢性两种,慢性溃疡穿孔表示患者的溃疡症状将会逐步加深,会对浆膜层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直至将胃壁穿透,进而粘连附近器官;相对来说,急性溃疡穿孔的危害比较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例胃溃疡患者的药物治疗与饮食调整

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例胃溃疡患者的药物治疗与饮食调整

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例胃溃疡患者的药物治疗与饮食调整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粘膜受损,导致胃壁组织受到腐蚀。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例临床典型病例,探讨胃溃疡患者的药物治疗与饮食调整。

一、病例回顾患者女性,45岁,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伴有消化不良、嗳气等症状。

体格检查发现腹部上腹疼痛压痛,胃镜检查显示胃窦部溃疡。

二、药物治疗1. 降酸药物针对胃溃疡的治疗,首要的目标是减少胃酸分泌,降低酸钠对胃壁的刺激。

常用的降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

在该病例中,患者被处方服用奥美拉唑20mg一次每天,用于抑制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

2. 抗生素治疗患者同时出现胃窦部溃疡,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因此,抗生素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常用抗生素联合治疗,如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联合应用,直至感染被彻底清除。

3. 辅助药物患者在胃溃疡治疗的同时,可能需要一些辅助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抗酸药物、抗胃酸胃酸药物、以及胃粘膜保护剂等。

具体使用哪种辅助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三、饮食调整在胃溃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的饮食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1. 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溃疡的症状。

因此,患者在饮食中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2. 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卫生也是胃溃疡患者饮食调整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尽量避免食用不新鲜的食物,减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3. 均衡饮食胃溃疡患者需要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有利于身体的康复与修复。

4. 小餐多餐将食物分为多次进食,每次食量适中,有助于减少胃的负担,减轻症状。

5. 避免空腹避免空腹是非常关键的饮食调整措施,空腹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症状。

患者应尽量保持定时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

结论通过对一例胃溃疡患者的药物治疗与饮食调整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在胃溃疡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云南白药与泮托拉唑联用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96例临床疗效观察

云南白药与泮托拉唑联用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96例临床疗效观察

云南白药与泮托拉唑联用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96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云南白药联合应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治疗于我院的1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普通治疗组)94例,观察组(云南白药联合泮托拉唑用药组)96例,观察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总有效率为9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

结论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应用云南白药联合泮托拉唑的用药方案能够明显增加治疗后4周的总有效率,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未增加,疗效可靠,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关键词】云南白药泮托拉唑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180-02消化性溃疡包括胃与十二指肠溃疡,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及不规律进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增加,消化性溃疡在目前临床上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多发病、常见病[1]。

保护胃黏膜及抑制胃酸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2]。

笔者分析了云南白药联合应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治疗于我院的1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普通治疗组)94例,观察组(云南白药联合泮托拉唑用药组)96例。

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4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2.1±15.3)岁,单纯胃溃疡者50例,单纯十二指肠溃疡者37例,复合性溃疡患者7例,病程最长13年,最短2个月,平均病程(5.2±6.6)年;观察组男性47例,女性49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2.9±16.2)岁,单纯胃溃疡者51例,单纯十二指肠溃疡者35例,复合性溃疡患者10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月,平均病程(5.7±6.4)年。

手术治疗胃溃疡108例的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胃溃疡108例的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胃溃疡108例的临床分析目的:对在临床治疗胃溃疡过程中运用手术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胃溃疡的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每组54例。

分别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了解患者的复发情况。

同时,对手术治疗患者中不同类型胃溃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

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和1年时病情出现复发情况的几率要远小于对照组,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远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利用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Ⅰ型胃溃疡患者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Ⅱ型胃溃疡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胃溃疡的过程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的复发几率,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的胃溃疡的具体诊治情况也略有不同,因此需要相关医疗人员对不同的胃溃疡进行相关处理。

标签:胃溃疡;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临床效果胃溃疡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般发生于人体胃部或十二指肠部位,因此也被认为消化性溃疡症。

在研究中可以看出,在传统理念中,人们认为胃溃疡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人体胃部的胃酸和蛋白酶有关,这两种物质对于其自身的黏膜发生了消化作用,因而产生了胃溃疡症状。

但是根据现代细菌学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108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每组54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5例,年龄26~72岁,平均(37.02±10.13)岁,患者病程1~6个月,平均(4.27±0.21)个月。

73例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73例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3 2 2 0 0 0 )
【 摘要 】 所谓 胃溃疡 , 是指发生于责门与幽门之间的炎性坏死 性病 变。机体 的应激状态 、 物理和化学 因素 的刺激 、 某些病原菌的感 染都可引起 胃溃
疡 病 。 消化 性 胃溃 疡 则 泛 指 胃肠 道 粘 膜 在 某 种 情 况 下 被 胃液 所 消 化 (自身 消 化 ) 而 造 成 的超 过 牯 膜 肌 层 的 坏 死 糜 烂 面 。 胃溃 疡 可发 生 于 任 何 年 龄 , 以
不 一 定 是 恶 性 病 变 。因 此 , 胃溃 疡 很 小 也 不 能 认 为 没 有 恶 变 , 巨 大 的 胃 溃
选取我 院在 2 0 1 0~ 2 0 1 3年间收治的 7 3例 胃溃疡患者 , 其 中, 男性 4 O
例, 年龄在 2 5~ 5 8岁 之 间 , 女性 3 3例 , 年龄 在 2 7~ 6 3岁之问 , 所 有 患 者 均经l 临床 诊 断 为 胃溃 疡 , 其 主要 临床症状 表现 为腹部 不适 、 消 化 不 良等 。 将7 3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观察组 3 8例 , 对照组 3 5例 , 观 察 组 患 者 采 用
应用 。
参考文献 [ 1 ] 王振 卿. 针 灸 治疗 慢性 结肠 炎 [ J ] . 山东 中 医杂 志, 1 9 9 0 , 9 ( 4 ) : 3

1 2.
[ 2 ] 于荣. 温针 百会 治疗 溃 疡性 结肠 炎 [ J ] . 浙 江 中 医杂志 , 1 9 9 2 , 1 8
【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9 4 9( 2 0 1 4) 0 3— 0 4 3 7— 0 1 3 . 1良性 胃溃疡 以 4 0~6 0岁发病 率最 高 , 而8 0岁以上 发病率 又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例胃溃疡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胃溃疡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胃溃疡患者94例,随机将其分成A组、B组和C组,对A组患者均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均采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对C组患者均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9%;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2%;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

三组对比,C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中,泮托拉唑、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均可以作为治疗药物,但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胃溃疡;泮托拉唑;西咪替丁;奥美拉唑
胃溃疡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病发于十二指肠、胃或食管内;其病发因素很多,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药物刺激或遗传等;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上腹部阵痛或隐痛、发热或腹胀等;胃溃疡发病比较急,救治不及时易造成胃出血或胃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1]。

为了探讨胃溃疡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94例胃溃疡患者,探讨采用泮托拉唑、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的疗效,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胃溃疡患者94例,其中男55例,女39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2.5±7.9)岁。

所有患者均经检查后确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灼烧感等症状。

随机将其分成A、B、C三组,A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5~80岁;B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6~79岁;C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4~76岁。

三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A组患者均采用卫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泮托拉唑(国药准字H20083910)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均采用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西咪替丁(国药准字H20056905)进行治疗;对C组患者均采用太阳石药液有限公司生产的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64465)进行治疗[2]。

具体方法:分别取泮托拉唑、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各50毫克,先将其用专用溶剂10毫升溶解,再将溶解后的泮托拉唑、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稀释液,分别推注到含量为5%的250毫升葡萄糖溶液注射剂中,分别给予三组患者静脉注射治疗,每种药物每天各滴注2次,均连续静脉滴注7天,之后对比并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的判断,需根据其溃疡面和临床症状的恢复程度进行判断,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

显效指溃疡面趋于完全愈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指溃疡面恢复至50%以上,临床症状大有好转;无效指溃疡面及临床症状均无好转或改善[3]。

(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加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1例A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后,呈显效的有18例(58.1%),有效的有8例(25.8%),无效的有5例(16.1%),总有效率为83.9%;31例B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治疗后,呈显效的有16例(51.6%),有效的有7例(22.6%),无效的有8例(25.8%),总有效率为74.2%;32例C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后,呈显效的有23例(71.8%),有效的有7例(21.9%),无效的有2例(6.3%),总有效率为93.7%。

三组对比,C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溃疡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它是由于人们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药物刺激、吸烟饮酒或压力过大等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或胃蛋白失衡而导致的胃部溃疡。

易造成患者出现上腹部压痛、隐痛、胀痛或灼烧感等症状,胃溃疡一般发生在饭后1小时左右,经休息后症状会自行缓解,因而造成人们不能及时就诊,从而导致胃出血或胃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临床对胃溃疡的治疗药物有很多,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西咪替丁等。

奥美拉唑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控制溃疡出血等作用;泮托拉唑具有抑制H+等酶不可逆和降低胃酸分泌的作用;西咪替丁具有抑制并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4]。

三类药物均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但通过本文的探讨分析发现,奥美拉唑的总有效率达93.7%;泮托拉唑的总有效率为83.9%;西咪替丁的总有效率为74.1%,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比其他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说明奥美拉唑的有效性。

虽然三种药物均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但药物使用时仍需严格遵照医嘱合理用药,三种药物均有用药后头晕、嗜睡、恶心等不良反应,均可在休息后自愈。

综上,在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中,泮托拉唑、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均可以作为治疗药物,但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兴勇.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7):1269.
[2]杜卫红.中西医结合治疗80例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183-184.
[3]徐鑫钢.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别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临床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2):216-217.
[4]兰薇,刘凤玲.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治疗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4,38(5):533-5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