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合集下载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有效策略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有效策略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有效策略覃健珍,陈积标(广西国有六万林场,广西玉林537000)摘要:随着传统林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我国越来越重视打造林下产业,发展林下经济。

我国各地的林下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有利于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于某地国有林场林下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本文探析了影响林下经济发展的发展模式,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产业;林下经济发展;发展模式;有效策略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2)14-0157-031我国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困境1.1基于林下经济的森林康养成为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疫情的到来,大众越来越重视健康与营养,人们对优质康养产品的需求正在拉大。

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资源,打造林业景观,合理挖掘和利用森林环境中的食品与药物资源,推进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建立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的森林康养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着重推进的黄金新兴产业。

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在森林康养产业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的规划,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明确了康养产业的发展原则、目标、任务与措施,并加强了林下经济康养产业的规划指导与理论研究,逐步推进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

1.2林下经济进入“互联网+”新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的发展,电商平台涉林产品正在增加,例如,红枣、药材、菌类、野菜、花卉等涉林产品已经出现了基于区域性品牌打造的产销渠道,据统计,我国的涉林产品销售额已达万亿。

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除了倡导绿色发展,也着力强调绿色消费,林下经济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更多有机、丰富的野生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消费与我国建立健康中国的必然选择。

1.3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境重视林业资源,促进林业建设,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课题,但是我国的林下经济在发展中依然面临一些困境。

《林下经济发展策略》

《林下经济发展策略》

《林下经济发展策略》林下经济是指在林木种植或者天然林下生态系统中开发、经营和利用各种资源的经济活动,是一种能够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需求的变化,林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林下经济发展策略首先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措施,保护和提升林地的生态功能。

这包括加强对林木的管理和保护,合理进行林木种植和采伐,保持林地的生态完整。

同时,也要注重对林地的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林地的生态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次,林下经济发展策略应当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损耗。

在林下经济开发过程中,应当注重合理利用林地的各种资源,如木材、草药等,并且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再生和利用的可持续性。

此外,还应当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加强对非法采伐和滥伐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

再次,林下经济发展策略要注重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传统的林下经济主要依靠木材等资源的开发和销售,利益较为有限。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新兴产业逐渐涌现,如林下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等。

因此,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农业和旅游等产业与林下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最后,林下经济发展策略还应当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

科学研究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林下经济中,应当加强对相关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研究和钻研,提高林下经济的技术含量和科学性。

同时,也要鼓励创新和创业,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

总之,林下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制定林下经济发展策略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科学研究和创新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互动。

浅谈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

浅谈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

浅谈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一、引言林下经济是指指在森林内部的地表面或林冠下的土地上,利用林下资源和生态系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模式。

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也是一种环境友好、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林下经济模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林下经济模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产业发展对策。

二、林下经济模式的研究1. 林下经济的概念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内部的地表面或林冠下的土地上,利用林下资源和生态系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模式。

林下经济包括了林下畜牧业、林下种植业、林下休闲观光业等多种经济活动形式。

林下经济的核心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1) 生态友好:林下经济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经济模式,通过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 多样性:林下经济包括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如林下畜牧业、林下种植业、林下观光业等,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群体的经济和生活需求。

(3) 可持续发展:林下经济在利用森林资源的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未来的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和资源。

3. 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林下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林下经济已成为我国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各地的实践中,林下经济模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成果,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林下产业。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发展林下种植业、林下休闲观光业、林下畜牧等多种产业,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2. 加强林下经济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畜牧技术,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林下经济模式是一种在森林下开展农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模式,它能够兼顾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效益,同时为社会带来多重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包括林下种植、林下畜牧、林下蘑菇种植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下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林下经济模式及其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带来了生态效益。

林下经济的开展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对天然林的砍伐和开垦,从而减缓了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林下种植和畜牧的发展也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了土地的裸露,防止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有助于水土保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林下经济还有利于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林下经济模式也产生了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活动的开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林下经济的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可以创造销售收入,为农民带来增值收益。

林下经济活动还能够提高土地的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了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了农业的产出,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还带来了社会效益。

林下经济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减少了农民的贫困现象。

林下经济的发展也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农村的环境污染,提高了农村的生态面貌。

林下经济也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拉动了农村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

林下经济模式产生了多重综合效益。

它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林下经济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比如技术水平不高、市场需求不足、政策支持不力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拓宽市场渠道、加大政策支持,不断推动林下经济模式向着更加可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林下经济是指利用林木资源及其周边灌木、草本植物、菌类等特有生物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一种产业模式。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林下经济逐渐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目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主要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和林下旅游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几种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其次是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利用山区森林资源进行畜禽养殖的模式。

利用林下草本植物及野菜、菌类等作为饲料,养殖家禽、猪、牛、羊等农产品,提供新鲜、绿色、无公害的肉食品。

此外,林下养殖还可以为农民提供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链的延伸,增加经济效益。

第三是林下采集。

林下采集是指在森林中采集林下资源,包括草药、木材、野生菌类、蜂蜜等。

林下采集是一种绿色、生态友好的采集方式,对采集资源的数量和采集方式有着一定的限制。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采集政策和管理规定,可以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促进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是林下旅游。

林下旅游是指利用森林底层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开展观光、度假、休闲等旅游活动。

林下旅游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吸引游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林下旅游还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增强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还有一些其他模式也值得关注,比如利用林下资源制作工艺品、林下教育等。

这些模式都能够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总结而言,林下经济是一种专注于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未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升,相信林下经济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1、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而且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林树种特性及多年试验推行的经验,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二、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鸡、柴鸡、肉鸭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60—100只。

三、林牧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兔,每亩可分别投放牛5头、肉羊5只、兔30只。

四、林药模式即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等,金银花株距一般为70—100厘米。

五、林粮模式农作物种植一般的绿豆、豌豆等小杂粮为主。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五小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六、林油模式油料作物属浅根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且又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种植作物一般为花生、大豆为主。

七、林蝉模式即在郁闭的树行间浅埋孵化好的蝉卵枝条,养殖金蝉18—24个月即可收获,亩收益可达数千元。

八、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

九、林草模式即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等。

林下经济既可以达到人工抚育促进林木正常生长的要求,又可以增加综合效益,真正达到地尽其力、一举数得的目的。

(濮阳县林业局陈秀梅)2、2002年以来,濮阳县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速丰林、防沙治沙等为主的各项林业重点工程,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成片造林30余万亩。

但随着造林的不断深入,原有的3×2米、3×4米等造林模式已逐渐显现出其弊端,无法适应当前林业发展的需要。

浅谈林下经济的发展与模式

浅谈林下经济的发展与模式

园林景观yuan lin jing guan34浅谈林下经济的发展与模式◎郑诗雅摘要:林下的空间往往因为存在光照强度、湿度等的问题而被忽略,缺少市场的知名度。

事实上,根据林下空间的条件,利用不同的物种,是能够打造出多种林下复合经济模式,这些复合经济模式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存量空间,充分释放林下的经济潜能。

本文通过对林下经济模式的概念、发展、条件、模式以及实际案例,浅谈目前林下经济模式的现状,并对未来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业发展;生态经济一、引言虽然林场作为国家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但由于其生产周期较长,通常来说森林从造林到采伐的时间需要长达30年左右,因此导致了相关研究及行业发展的周期增长,进而产生当前利用与长期经营的矛盾。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收益低、发展后劲不足等的问题,也是林场在长期发展中必须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国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时间是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

随着国家对林业的逐步重视以及对林业建设中心的战略性转移,目前我国整体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生态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在生态建设发展的同时大量的森林被停止或禁止采伐,就为传统林业产业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新问题。

发展的脚步正在迫使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思考如何发展新型林业产业,特别是非木质资源林业产业。

在未来,新型林业将逐步成为促进林区经济发展,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选择。

由此可见林场等相关产业正亟待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林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转变思想,转换经营模式,打破传统观念,开发新的业态。

相信人们对复合式生态经济模式并不陌生,比如课本上就说过“鱼——桑——鸡”模式,即池塘内圈养鱼类,池塘的四周种植桑树,桑树园内养鸡,蚕蛹及桑叶作为养鸡的饲料,蚕粪用来用作鱼的饲料,同时鱼池淤泥及鸡粪又可桑树肥料,使鱼——桑——鸡这三者形成良好且可持续的生态循环。

类似的还有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鱼——鸡——猪模式、牛——蘑菇——蚯蚓——鱼——鸡——猪模式等等。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重点分析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重点分析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重点分析1. 引言1.1 林下经济概念介绍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地内或林地周边,依靠树木、灌木、草本等非木本资源及生态系统服务所产生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从而为农民提供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的经济活动。

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区域,通过发展林下资源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

在我国,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下经济的产品多样,包括木材、药材、果实、花卉、蜂产品等,同时还包括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服务。

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还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林下经济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1.2 林下经济发展背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农林耦合传统。

农业与林业是中国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林木资源既能提供丰富的生态福利,又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同时也为林农居民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林下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渊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和林业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利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开发利用林下资源成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林下经济的发展背景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逐渐凸显出来。

2. 正文2.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林下经济的种类和规模还比较有限,大多数地区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够充分。

林下经济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林产品加工和采集领域,缺乏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由于林下经济活动的规模较小,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国林下经济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拓展新的林下经济产业领域,促进农林复合生产模式的发展,推动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多元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一)林禽模式。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
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
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
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
链。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远离村庄没有污染,
环境好;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
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二)林畜模式。林地养畜有两种模式:一是放牧,即林间种植
牧草可发展奶牛、肉用羊、肉兔等养殖业。速生杨树的叶子、种植的
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用来饲喂牛、羊、兔等。林地养殖解决
了农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
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二是舍饲饲养家畜如
林地养殖肉猪,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
3℃,比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更适宜家畜的生长。
(三)林菜模式。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
模式。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
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四)林草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在退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
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
饲喂畜禽。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
左右的经济收入。
(五)林菌模式。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
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
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
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
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六)林药模式。林间空地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
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下
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七)林油模式。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路
子。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
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八)林粮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1~2年树龄的速生林,此时树
木小,遮光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种棉花、小麦、绿豆、大
豆、甘薯等农作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