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

合集下载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中,将森林资源除了木材之外的其他经济价值最大化的经济活动。

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还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

发展林下经济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森林资源面临着乱砍滥伐、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而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减少对森林的砍伐,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种植草莓、采摘蘑菇等经济作物可以利用林地,降低因砍伐造成的生态破坏。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林业林下经济可以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

发展林下畜牧业可以让农民在林地上饲养畜禽,增加农民的收入。

林下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收入。

发展林下经济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地方产业的发展水平。

发展林下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和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

林下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创造旅游收入,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创新途径。

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稳定器。

创新路径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的附加值。

采用新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可以通过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来实现林下经济的发展。

林下经济可以与旅游、制造等行业进行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而通过创新途径,可以实现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应该重视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和跨行业合作,推动林下经济的繁荣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的好处

发展林下经济的好处

发展林下经济的好处【原创实用版】目录1.发展林下经济的背景与意义2.林下经济的种类与特点3.发展林下经济的好处4.发展林下经济的策略与建议5.我国林下经济的现状与展望正文【发展林下经济的背景与意义】林下经济是指在林木生长期间,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随着我国林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林下经济正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林下经济的种类与特点】林下经济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和森林旅游等。

这些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资源利用率高,能够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二是产业链条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生态环境友好,有利于实现绿色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的好处】1.提高资源利用率:林下经济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森林经济效益。

2.增加农民收入:林下经济产业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3.促进生态保护:林下经济的发展注重生态保护,有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4.丰富林产品供给:林下经济发展能够丰富林产品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林产品附加值。

5.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林下经济产业能够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的策略与建议】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林下经济发展。

2.提高科技水平:加强林下经济技术研究与推广,提高林下经济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竞争力。

3.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开展林下经济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林下经济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林下经济新业态。

【我国林下经济的现状与展望】近年来,我国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一种经济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对于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林下经济的必要性以及创新途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林下经济的必要性1. 提高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使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靠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而忽视了森林其他方面的价值。

而林下经济则更加注重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资源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森林中的非木材资源、森林旅游、林下养殖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为林业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主要集中在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销售上,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竞争压力的增加,传统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

而林下经济可以通过开发森林旅游、生态农业等经济产业,为林业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推动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林下经济主要强调森林资源的整体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避免过度伐木等不合理开发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林下经济更加注重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护,通过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方式,可以增加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林下经济的创新途径1. 开发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赖木材的生产和销售,而忽视了森林中其他的潜在价值。

现代林业可以通过开发林下资源如草药、蕨类植物、花卉等非木材产品,创新发展林下经济。

这些林下资源具有丰富的药用和观赏价值,在市场上有很大的潜力。

2. 发展森林旅游业:森林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发展森林旅游业不仅可以为森林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加人们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关注,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3. 林下养殖业的发展:林下养殖是指在森林中饲养动物,如养蜜蜂、养鸟、养猪等。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现代林业是指在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产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传统的林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展林下经济成为了当代林业发展的必要选择。

林下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丰富资源,开展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经济活动。

与传统的林业生产方式相比,林下经济更加注重资源的多功能性,追求林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林下经济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1.增加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林下经济能够通过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将传统的木材林经济向森林特产品种植、采集等方向转变,增加了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

采集野生蕨类、蘑菇等林下资源,可以直接销售或用于加工制作其他产品,为林农增加了经济收入。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林下经济的发展,农民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农民的贫困现象。

3.保护生态环境:林下经济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够减少非法砍伐森林的现象,避免过度开发森林资源。

林下经济也能够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一些创新的途径和政策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林下经济以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支持,鼓励农民参与林下经济的发展。

2.培育林下经济特色产业: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特点,培育林下经济特色产业。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蕨菜、茶叶等特色产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

3.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在林下经济中的应用,提高林下经济的生产效率。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加强对林下经济活动的监测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4.加强市场开拓和宣传: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持和需求。

加强宣传林下经济的价值和优势,与相关企业合作,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效果。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摘要: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资源利用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的其他非木质产品和服务,包括生态旅游、养殖业、观赏园艺等,林下经济对于现代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林下经济的必要性以及现有的创新途径,探讨了如何在现代林业中发展林下经济。

一、引言二、林下经济的必要性1. 多样化经济发展需要: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靠木材和木制品的生产与销售,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非木质产品和生态旅游等产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满足多样化的经济需求,扩大林业经济的产出。

2. 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可以起到资源整合的作用,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的其他非木质产品和服务。

与传统的单一木材经济相比,林下经济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森林资源的潜力,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3. 保护生态环境: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和生态养殖等产业的兴起,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动力。

在林下经济的模式下,林地的生态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1. 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林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通过开发旅游景点、举办生态旅游活动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生态旅游还可以增加林地的生态保护意识和保护行为,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2. 推动观赏园艺的创新发展:观赏园艺是另一种重要的林下经济模式,可以通过种植各种观赏植物、打造漂亮的花园,提供以花卉观赏为主的旅游体验和消费。

通过创新发展观赏园艺,可以提高林下经济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3. 创新发展林下养殖业:林下养殖业是林下经济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养殖良种畜禽、发展绿色养殖模式等,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和畜禽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林下养殖业的模式下,可以增加养殖业和林业的协同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4.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了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林下经济如何做到林下“掘金”_生态富民

林下经济如何做到林下“掘金”_生态富民

B usiness上课如何做到林下“掘金” 生态富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林下经济作为林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不仅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它同时面临着众多挑战和问题。

要推动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在政策支持、资源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制定有效的策略。

发展林场林下经济的意义首先,林下经济的推广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这种模式通过综合利用林地,进行农林复合、养殖和渔业等活动,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有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通过减少对森林的过度开发,林下经济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发展林场林下经济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充分利用林场资源,林下经济为农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从而丰富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这一模式涵盖农、林、牧、渔等多个领域,为农民开辟了多样化的经济活动路径,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经济水平,并改善了生活条件。

此外,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农业占比过高、农民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通过发展林场林下经济,可以引导农民将精力和资源转向现代农业、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最后,发展林场林下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旨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进步。

林下经济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提升农民收入,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繁荣乡村社会,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下经济产业化程度较低。

林下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农村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目前其产业化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市场规模偏小,需求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

受限于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林场所在地区的市场容量有文/陈燕瑶 广东省西江林场172 | 中国商人 CBMAG限,且林下经济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也有待提升。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

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林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我国的重要战略性产业之一,林业不仅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和增加就业岗位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而林下经济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创新对于实现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现代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创新途径,以期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1. 林下经济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林下经济指的是在林业经营方式中,利用森林中的植物、动物资源以及林下土地进行农、畜、林、副的综合经营,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森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带来重要意义。

林下经济也可以为林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促使林业朝着多元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2. 林下经济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的重要作用林下经济可以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减缓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

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减少土地的沙化和尘土飞扬,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净化大气,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3. 林下经济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林下经济也可以促进农林业的产业融合,推动农林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创新途径1. 林下经济的产品开发和销售创新林下经济的产品开发和销售模式,挖掘和利用林下资源,生产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如食用菌、中草药、林下果品等。

适时开展农村集市、乡村旅游等活动,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居民和游客,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通过开发林下经济的生态旅游项目,如丛林徒步、野外露营、观赏野生动物等,吸引游客到林下地区进行旅游观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及有效途径作者:魏新喜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分析了林改后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结合工作实际,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总结,以期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林改;林下经济;意义;有效途径林下经济是指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对于增加职工收入、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职工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实例,提供几点有效途径,希望能对林改后林下经济的发展有所助益。

一、林改后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1.有利于职工增收。

传统农业产品附加值较小,而且市场对传统农作物产需量不会有太大改变,农作物单产量增加的空间已经很小,仅仅依靠单一的农作物生产实现增收的可能性不大,广大职工朋友迫切需要转变生产观念,改换发展模式,开发多种经营。

而充分开发利用农村闲置林下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不失为增加职工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2.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对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提高林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及单位面积上的产值,实现林下经济利益的远近结合,协调发展,达到长期得林,近期得利,持续长远利益的产业化发展效应,而林下集约化经营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促进林业生产,形成生态产业和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林下经济的大力发展,可以促进农、林、牧各业的协调发展。

有效带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等多项产业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
摘要分析了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并从保护生态与改善环境、创新发展增效益、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发展措施,以期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意义;措施
林下经济好的经营模式能较为充分地利用光能,而且能有效地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各个复合层次明显,互相配合生长,季节安排合理,土地盈利率较高。

林改后,农民充分挖掘林地潜力,涵养林下经济无限商机,林下经济成为林改之后,亿万农民的又一伟大实践[1]。

林改后,把山权、林权作为财产分给农民,他们有自主经营权,可以世代经营,有林产品的收入可以长远经营,解决了基础问题,还利于民、减轻税费、还权于民,解决了自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实现了造血扶贫[2]。

为了科学地对林农间作进行指导,现将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与措施总结如下。

1 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
1.1 有利于农民增收
在当前现有的条件下,农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一些传统农作物产量增加的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不能仅仅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

在该种情况下,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新的途径就是对农村闲置的林地进行充分利用,开展农村多种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可有效地实现农民增收[3]。

1.2 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通过对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进行发展,促使单位面积上土地产出的提高,可以转变林业产业对资源的利用方向,以前是单纯地对林产资源进行利用,发展林下经济可以综合对林产资源及林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了林地的利用效率及单位面积上的产值,发挥出林下经济的远近结合、长期得林、近期得利、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不断地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

而集约化经营林下经济,又会进一步促进林业的生产,进而形成生态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1.3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大力对林下经济进行发展,可以达到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将有效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带动,如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对居住环境产生污染而造成的村容不整洁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4]。

发展林下经济,还可引导更多的农民对学习更加重视,加快其对施用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这样必将出现更多的农民企业家与农民技术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其强劲的推动作用。

2 林下经济发展措施
2.1 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兴林富民助和谐
为了更好地发挥林业生态优势,加大林地综合开发,发展林下经济,应使广大林农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扩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广大林农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生态、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致富增收[5]。

2.2 分类引导,规范服务,创新发展增效益
林下经济要发展壮大,必须走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之路,做好规范、引导,对林下经济和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全面普查,针对林畜、林禽、林菌、林苗、林蜂、林药、森林旅游和林蔬、林粮等多种经营项目和模式分别进行指导与帮扶,促使其在规范有序的生产中不断壮大。

同时,为广大林农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走科技兴林的道路,是林下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科技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开发与服务机制。

积极地引进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及新技术并进行大力推广。

同时加强对企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进行信息和技术培训,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加大技术保障力度。

2.3 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面对林下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应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与可持续经营,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国际上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纳入以全球变化为核心的全球生态学等问题。

因此,对退化森林进行有效地恢复与重建、形成与维持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中的平衡、森林水文循环等科学问题必将在研究经营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生态保育等过程中得以探索。

因此,对林下经济进行发展,应对森林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不能过度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否则将会对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森林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3 参考文献
[1]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4):57-59.
[2] 顾晓君,曹黎明,叶正文,等.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3):21-24.
[3] 李文华.中国农林复合经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 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41-7043.
[5] 尹伟娜.浅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J].现代农村科技,2011(24):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