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分析标准操作程序
快速血沉仪Microtest1_test1分析解析

• NCCLS H2-A4文件 • • •
VOL.20 NO.27
•
•
NCCLS(Th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0年公布了血沉试验 (ESR)的第四版文件H2-A4,这份文件是H2-A3(1993年)的修订版。 公布H2-A4文件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血沉试验的标准化。 这份文件再次说明血沉试验的参考方法,所使用的血液抗凝剂必 须是EDTA。参考方法需要实验条件与操作的严格控制,其中,重要的 是必须使用EDTA抗凝血。EDTA是一种附在抗凝管壁的干粉,对血标本 基本无稀释,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全血;以前所采用的枸橼酸钠抗凝 血,由于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达到4∶1,血液被稀释,被作为常规试 验方法的一种。并且枸橼酸钠抗凝血必须在四小时内完成,有效期短, 而EDTA抗凝血的有效期为24个小时。 血沉试验参考方法的临床参考值不同于以前使用枸橼酸钠抗凝血 做出的值(男:<15mm/小时,女:<20mm/小时),具体参考值在后面列 出,需要注意。 ……
传统手工魏氏法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和弊端!
• 一、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 ①抗凝剂,一般来说抗凝剂浓度高,红细胞沉降加快。
• ②测定管,测定管不干净或血柱含气泡,红细胞沉降减慢。 • ③血液溶血,溶血可使红细胞沉降增快。 • ④温度,测定的温度过高(>25℃)或过低(<18℃)均可影响结果, 红细胞沉降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快。 • ⑤时间,通常要求采血后在 2小时内完成测定,时间延长,某些本来红 细胞沉降率增高的标本可出现假性减低。 • ⑥测定管置放位置:当测定管保持垂直时,红细胞缓慢沉降;但当测定 管倾斜时,红细胞沉降明显加快,这是因为红细胞在测定管倾斜的低侧 壁下沉,而血浆在测定管的高侧壁上升,两者形成互不干扰的对流,致 使原来阻碍红细胞下沉的血浆阻力变小,据研究测定管偏离垂直线 3°, 就可加速红细胞沉降率30%。 •
临床检验(急诊)标准操作程序SOP

标准操作程序【目的】用于ACT DIFF2血细胞分析仪的标准操作程序。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质控主管、科主任。
【开机程序】1开机前的检查[1] 试剂的检查:对每天要用的试剂进行检查,如量不够将试剂准备好备用,开封后的试剂使作限期为:溶血素(STROMATOLYSER-WH)90天,稀释液(CELLPACK)60天。
[2] 仪器的检查:检查管道、电线的连接。
[3] 废液的检查:主机左侧面的防止逆流容器和废液容器中若有废液积存须予以排除。
[4] 打开主机前的罩子检查打印纸。
2.开机[1]打开仪器后面板的电源开关(平时不关闭),再打开PC机及打印机的电源。
[2]仪器自身进行一系列自我检查,显示器上出现相应的信息,等各项指标“PASS”后,选用分析模式。
【标本测试】1.将EDTA-NA2抗凝的末梢血或静脉血充分混匀一分钟或将试管颠倒10次后,插入吸样针,按START吸样。
等吸样针缩进仪器中,移去标本。
仪器屏幕显示测试结果并传输到LIS系统。
2.操作人员以自己的工号和密码进入LIS系统,在主屏的“检验仪器“栏选择ACT DIFF2。
3 确定标本号(与ACT DIFF2仪器屏幕显示的测试标本号一致),在“门诊住院号“栏输入门诊发票号或住院号或用扫描枪扫描试管上条形码即获得病人相关信息。
4.在LIS系统审核、确认栏审核、确认,打印报告或经网络发送报告。
[3]之后进行运行检查,在部湿度,如果仪器此期间,所有内部管路进行充液,控制部分检查电路及液路部分,之后仪器自动运行“SELF-TEST”(自检),过后马上按F10-OK来确认。
[4]SELF-TEST运行时,光度计及缓冲液本底计数进行复位,如果光通量不足将会显示错误信息,这种情况下检查灯泡好坏及计数池是否清洁。
如本底太高,仪器将给错误信号,以上步骤完成后,提示进入主菜单。
仪器允许空白值的范围:WBC 0.3〔×103/uL〕以下;RBC 0.02〔×106/uL〕以下;HGB 0.1〔×g/dL〕以下;PLT 10〔×103/uL〕以下.【质控物监测】在测量样本之前,先测定质控物,在主菜单上选择QUALITY CONTROL(质控)菜单,在选择1-EXECUTION OF CONTROL(执行质控),在这一步骤中可以选择质控的类型,质控血清或已知值的血液标本,然后按SAMPLE进样。
血液流变分析操作规程

血液流变分析操作规程
1. 引言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血液流变分析的操作流程,保证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器材准备
- 血液流变分析仪器: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并校准准确。
- 血液样本收集器:使用无菌采血器具,避免污染样本。
- 高质量血液标本:采集全血标本,并储存于适宜的条件下,
避免凝固和受污。
3. 样本准备
1. 洗手后穿戴手套。
2. 使用无菌采血针穿刺静脉或指尖,采集符合要求的血液样本。
3. 根据仪器的要求,取适量的全血标本,避免气泡的产生。
4. 妥善处理采集所用器具,并分类回收。
4. 操作步骤
1. 将血液样本倒入血液流变分析仪器中。
2. 根据仪器指示,选择合适的操作模式和参数。
3. 启动仪器,等待检测过程完成,获取结果。
5. 结果解读
1. 根据仪器产生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读。
2. 参考相关临床指南和研究,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3. 记录结果并制作相应的报告。
6. 仪器维护与清洁
1. 操作完成后,及时对仪器进行清洁和消毒。
2. 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3. 如发现异常情况或仪器故障,及时联系维修人员。
7. 安全事项
1. 操作过程中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等。
2. 注意血液样本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 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8. 结论
本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血液流变分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阳光实验室人员应遵守本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医学检验中的血沉异常指标解析

医学检验中的血沉异常指标解析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简称ESR),是一项常常用于医学检验中的指标,用于评估人体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或疾病的活动度。
本文将对血沉异常指标进行解析,帮助读者了解其含义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1. 血沉的定义及测定方法血沉是血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到血液中的红细胞沉积率。
它通过检测血液的全血标本中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距离,来反映血浆蛋白质在炎症或疾病状态下的变化。
常用方法是采用Westergren法进行测定,即将血标本与抗凝剂混合,然后竖立置于标定的玻璃管中进行观察。
2. 血沉异常的原因及意义血沉异常通常指血沉速度明显加快或减慢。
其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炎症、感染、风湿性疾病等。
血沉异常指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定位病变部位、判断疾病活动性、评估治疗效果等。
3. 血沉加快的疾病及解析血沉速度加快通常与炎症反应有关。
常见的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等。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会导致炎症反应,从而使血沉加快。
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也会引起血沉的升高。
血沉加快的原因多样,临床医生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及患者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具体的疾病诊断。
4. 血沉减慢的疾病及解析血沉速度减慢较为少见,常见于红细胞聚集能力降低的情况,如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会导致血浆黏稠度增加,减弱了红细胞的沉降能力,从而引起血沉减慢。
此外,血沉减慢也可能与严重肝病、贫血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5. 血沉异常指标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血沉异常指标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疾病活动性的监测。
医生可以通过血沉指标的变化,判断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然而,血沉作为一项非特异性指标,其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和患者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血沉异常指标对于医学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血沉分析仪技术参数

血沉分析仪技术参数血沉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患者血液中血沉率的设备。
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指标,用于评估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
血沉分析仪通过计算红细胞的沉降速度来确定血沉率。
1. 测量范围:血沉分析仪的测量范围通常从0~200mm/h,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准确度:血沉分析仪的准确度是指其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通常以百分比或绝对值表示。
3.精确度:血沉分析仪的精确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确度通常以标准偏差表示。
4.测量时间:血沉分析仪的测量时间是指完成一次测量所需的时间。
较快的测量时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5.重复性:血沉分析仪的重复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样本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重复性通常以标准偏差表示。
6.自动化程度:血沉分析仪的自动化程度是指其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人工干预的程度。
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7.校准方式:血沉分析仪的校准方式通常有手动校准和自动校准两种。
自动校准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8.数据处理方式:血沉分析仪的数据处理方式通常有自动和手动两种。
自动数据处理可以将测量结果快速、准确地记录下来。
9.显示屏:血沉分析仪的显示屏通常采用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测量结果、操作菜单等信息。
10.存储容量:血沉分析仪的存储容量是指其可以存储的测量结果的数量。
较大的存储容量可以方便用户对历史测量结果的查阅。
11.电源要求:血沉分析仪的电源要求通常为交流电220V,50Hz。
一些设备还可以使用电池供电,便于移动使用。
12.尺寸和重量:血沉分析仪的尺寸和重量会影响其携带和使用的便捷性。
较小、较轻的设备更适合移动使用。
13.接口:血沉分析仪通常具备与计算机或打印机连接的接口,方便测量结果的传输和保存。
14.温湿度要求:血沉分析仪在使用时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温湿度要求,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
血凝分析仪项目标准操作程序

SOP_09-17 血凝分析仪项目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血栓/止血检验项目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四、操作步骤: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1、检测原理:待测血浆加入过量的含钙组织凝血活酶,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理想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2、试剂盒组成PT凝血活酶:10支本批试剂国际敏感指数ISI值:1.20标本来源与保存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液(1份抗凝液+9份全血)的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管中,3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上层液(血浆,黄色)。
2-8℃保存,不宜超过12小时。
3、方法3.1取PT凝血活酶冻干品一支,加入2.2ml蒸馏水轻摇溶解。
3.2取待测血浆(参比血浆)0.1ml,37℃孵育2分钟,加入37℃预温凝血酶溶液0.2ml(上机加0.1ml),混匀,立即启动秒表,记录凝固时间,即为PT值。
4、数据处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待测血浆PT/参比血浆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R ISI正常值1.以时间表示:11-15秒2.以PTR表示:0.95-1.243.以INR表示:0.94-1.295、注意事项1)采血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或硅化玻璃注射器,贮血升微使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管。
不宜使用普通玻璃管,避免凝血因子活化。
2)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并不应超过5分钟,否则导致凝血及纤溶因子活化。
3)浆制备必须及时,血浆分离应尽量去除血小板。
血浆分离后应尽快测定。
4)血浆预温不宜超过10分钟。
5)凝血活酶预温不可超过30分钟。
6)用浊度法测定终点的自动化凝血仪,溶血和较明显的黄疸及脂血会影响测定结果,此时宜用手工法或电子机械式凝血仪测定。
7)红细胞比容超过55%时,应调整抗凝剂用量。
血液标本采集、血清分离、运送、保存标准化操作程序

血液标本采集、血清分离、运送、保存标准化掾作程序1目的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分值血清、运送和保存。
2范围适用于有资质的人采集登革热患者或疑似患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清、编号、分装、保存和运送<13操作步骤3.1采血3.1.1用70%酒精擦拭解脉穿剌部位待30杪钟以上.3.1.2然后用一根硬酊或腆伏桶签消毒皮肤(1-2%碘酊30秒或10%破伏消毒60秒),从穿剌点向外以1.5-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3.1.3用70%酒精脱碘。
3.1.4严格执行♦步消毒后(注意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钟),待穿剌部位酒精挥发干燥用无菌我空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5m1.,3.2分成血清3.2.1轻绫颠倒采血管数次,使血液与促凝剂混匀后静置,特血块完全凝固(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溶血,避免留置过夜)。
3223000rpm离心,5分钟,然后用无菌吸管小心取上清转入3支冻存管,应避免吸取血细胞.3.2.3标记。
用标接纸或持久性标记宅在冻存管的侧壁标记标本编号,顶端标记序列号,标记清烧后将血清放进标本盒,保存于2-8℃冰箱待初筛检测或运送保存。
在编码规则为“地区拼音首字母(JH)年份<2位)月(2位)-序列号(3位)",如景洪市2013年8月份采集的第12份血标本的血清编号为JH13084)12.冻存管顶湍分别标记012-1,()12-2和012-3.3.3运送保存。
331如果24小时能够完成初筛检测.并将标本运送至上级单位,运送前应将标本保存于2-8°C冰箱,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
3.3.2如果不能及时运送,运送前应将标本保存于-20°C冰箱,运送时采用干冰或低温冷藏运输。
3.3.3样本长期保存应记录剩余血清量和盒中位置,保存于-70°C以下冰箱。
3.3.4所有样本运输和保存应遵守国家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4注意事项4.1使用后的注射器和针头应放置下耐扎的容器中,最后集中高压消毒,在任何情况卜均不应试图将针头重新盖相,4.2采血结束后脱掉手套并弃于耐高压的废弃袋中,以备集中高原灭菌,并立即用肥电和水洗手。
血常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2)

血常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摘要血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和检测不同疾病的存在。
本文将介绍血常规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进行血常规检验。
操作流程1. 采集样本血常规检验通常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
操作步骤如下:•确保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坐或卧位均可。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在一侧前臂上寻找适合的静脉。
•用消毒棉球擦拭穿刺部位,消毒工作要彻底。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将针头插入找到的静脉,注意确定血管位置后再进行刺入。
•顺利穿刺后,将管道连接到采集容器中。
•慢慢抽取所需血量,并在抽血时充分混合抗凝剂。
•抽取血液后,将针头从静脉中抽出,用棉球轻压穿刺部位。
2. 处理样本血液样本采集完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以获取血常规检验所需的血液成分,步骤如下:•将采集到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让血液凝固。
•将凝固后的血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一段时间以分离血液中的血清和红细胞成分。
•从离心机中取出血清,并根据需要进行稀释或浓缩。
•对血清样本进行标记并储存,以便后续的检测分析。
3. 进行血常规检验得到适当处理的血液样本后,即可进行血常规检验。
操作步骤如下:•准备好血常规检验仪器和试剂。
•将样本放入仪器中,并按照仪器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等待仪器分析和生成结果。
评分标准血常规检验结果通常会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评分标准: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患者免疫功能和感染情况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白细胞计数评分标准:•4-10 × 10^9/L:正常范围;•<4 × 10^9/L:白细胞减少,可能存在感染、骨髓抑制等;•>10 × 10^9/L:白细胞增多,可能存在感染、炎症、白血病等。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和血液输血需求。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红细胞计数评分标准:•男性:4.5-5.5 × 10^12/L;•女性:4.0-5.0 × 10^12/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亮县
中医院
项 目
文件编号:YCXZYYJYK_SOP_09
页码:第- 1 -页,共1页
检验科 检验科血液分析SOP手册
版本:第3版,第1次修订
生效日期:20180101
编写者:张三三 审核者:李四四 批准者:李四四
时 间:20180101 时 间:20180101 时 间:20180101
SOP_09-9 血沉分析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
四、操作步骤:
1 原理:
1.1 离体抗凝血液置于特制测定管(魏氏法血沉管)内,垂直立于室温中,一定时间时观察上
层血浆高度的毫米数值报告之。
2 试剂
109mmol/L(32g/L)枸椽酸钠溶液:取含二分子结晶水的枸椽酸钠(分子量294.12)3.2g,
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00ml此液在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周
3方法:
3.1样品采集:抽血1.6mL加抗凝剂0.4ml,混匀后备用。
3.2用血沉管(300mm×2.5mm)吸取上述混匀血液至”0”刻度处,拭去管外附着的血液,将管
直立在血沉架上。
3.3计时,室温中静置1h,观察血浆高度,以红细胞下沉的毫米数报告之。
4 参考值
男:<15mm/60min
女:<20mm/60min
5 注意事项:
1)标本采集时避免脂肪血。
2)血液和抗凝剂比率要准确。
3)血管内径要标准(2.5mm),放置要垂直。
4)做血沉的标本要在采集后3h内测定,并充分混匀。
5)室温过低过高和贫血时,对结果都有影响。为此,血沉应尽量放在18~25℃室温下测定。
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可以按温度系数校正。室温过低时血沉减慢,无法校正。
6维护保养
6.1防尘环境,保持仪器干净,常除尘、除垢.
6.2室内温度18~35℃,应配空调器。
6.3保护弹簧夹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