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建设方案

威海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鲁教高字〔2006〕1号)要求,特制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办200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电子仪器测量能力、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能力、质量检测与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根据威海及周边地区电子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研,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具备生产一线精密工艺设备操作维护、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及具备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根据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电子产品初级开发、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设备操作维护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依托与企业合作的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提高师生对电子产品的研发能力;通过与企业共建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加强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点建设,使本专业在省内领先的基础上,成为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

二、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

以电子产品生产操作、工艺管理、设备维护、工艺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先进电子产品生产技术项目为导向,将高级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绘图员、表面贴装工艺技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与国际一流SMT公司合作,引入先进的表面贴装工艺技师培训课程,经过重组整

1

合,构建包括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维修和电子产品开发4个模块的项目课程体系。其中,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模块主要包括《电子生产工艺》、《电子技能实训》、《生产与质量管理》等课程;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模块主要包括《自控原理》、《表面贴装技术》、《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可编程控制器(PLC)》等课程;电子产品维修模块主要包括《家电技术》、《制冷制热设备原理与维修》等课程;电子产品开发模块主要包括《微机原理、汇编与接口》、《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组建课程改革小组,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革,用一个或几个实训项目囊括课程内容,并将课程标准与项目对应,对项目的目的、来源、内容、知识综合应用程度、实用性、创新性及达成目标提出要求,完善项目过程。对经试用完善的项目进行整理、汇编,按功能模块形成8门具备工学结合特征的核心课程。核心项目课程包括《电子技能》、《原理图与线路板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家电技术原理与维修》、《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SMT)》、《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和《生产与质量管理》。

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方法、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融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研制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到2008年9月,制订《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1、课程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并进行动态调整。适应企业岗位能力的需要,适时改进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建设的实际,先选取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通过网络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网络课程建设到2007年9月,完成《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2门网络课程的建设;到2008年9月,完成《电子生产工艺》、《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和《表面贴装技术》3门网络课程的建设。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到2007年9月,将《电子生产工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到2008年9月,将《自动测试与检

2

测技术》、《表面贴装技术》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带动本专业其它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到2007年9月,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生产工艺》和《表面贴装技术》3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将《数字电子技术》培植成国家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到2008年9月,将《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将《电子生产工艺》和《表面贴装技术》2门课程培植为省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教材建设

根据行业企业要求和职业标准,开发适合本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特点的教材。到2007年9月,编写《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材2部;到2008年9月,编写《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和《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教材3部。以上教材至少在4所职业院校中推广使用。

3、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根据该专业岗位群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时开出比例上,实践教学课时占到总课时的55%,其中生产性实训占到实践教学课时的80%以上。利用校内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和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2个生产性教学工厂及山东新康威电子有限公司、威海双丰电子有限公司、威海新兴DIGITAL电子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在最后1学年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其中,在第5学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条件,采用以“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生产性实训,将工学结合的《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和《生产与质量管理》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生产一线完成。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按企业化进行管理和指导,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工艺指导、质量管理和技术开发等工作,完成岗位适应性训练,实习成绩由实习企业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其中,部分学生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安排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电子企业进行。同时,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完成毕业设计。

——实行高职学历证书和中(高)级电子绘图员、高级无线电调试员、中(高)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制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

3

争能力,使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的获取率在98%以上,“双证书”的获取率保证在95%以上,技能证书获取与专业的符合度保持在100%,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均达到94%以上。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电子技能实训室、电子创新工作室、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等实训场所,通过电子元件识别与测量、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电子装配焊接制作、电子创新设计、工装夹具设计、工艺设计、毕业设计等校内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支持学生成立电子爱好者协会,每年组织一次电子知识技能大赛,继续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2006年,本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