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课件
合集下载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8张PPT)

——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
秋瑾因起义消息泄漏被捕, 被捕后,她拒不写自供状, 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 愁煞人”,表达了当时革命 志士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
时间:1907年 地点:广西 人物:孙中山、黄兴 结果:失败
清末重要革命 团体和革命活 动,多为两人谋 划组织。常以 “孙黄”并称。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当堂检测
3.“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句。
她为策应哪一革命运动而被捕遇难( )
A.安庆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广西起义
4. 在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以革命为 宗旨,一个以改良为依归;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 愿。它们揭出了革命与改良的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 出路,“把皇帝拉下马”和“向皇帝上书请愿”分指什么事件 ()
10月10日,夺军械库,占领武昌 10月11日,建军政府,黎任都督
结果: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湖北军政府旧址
P47知识拓展
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都不 在武昌,其他革命党人 自认为“资望”不足, 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 统黎元洪出任,结果遭 到拒绝,情急之下,只 好用手枪逼迫其就位。
鬼......亦以天下人为念,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
国人民的斗志。
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二十世纪最伟大情书
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促进了广大民
秋瑾因起义消息泄漏被捕, 被捕后,她拒不写自供状, 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 愁煞人”,表达了当时革命 志士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
时间:1907年 地点:广西 人物:孙中山、黄兴 结果:失败
清末重要革命 团体和革命活 动,多为两人谋 划组织。常以 “孙黄”并称。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当堂检测
3.“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句。
她为策应哪一革命运动而被捕遇难( )
A.安庆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广西起义
4. 在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以革命为 宗旨,一个以改良为依归;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 愿。它们揭出了革命与改良的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 出路,“把皇帝拉下马”和“向皇帝上书请愿”分指什么事件 ()
10月10日,夺军械库,占领武昌 10月11日,建军政府,黎任都督
结果: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湖北军政府旧址
P47知识拓展
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都不 在武昌,其他革命党人 自认为“资望”不足, 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 统黎元洪出任,结果遭 到拒绝,情急之下,只 好用手枪逼迫其就位。
鬼......亦以天下人为念,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
国人民的斗志。
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二十世纪最伟大情书
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促进了广大民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 (共14张PPT)-课件

1、 了解和掌握有关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 知识。 2、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 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 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 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 进取意识。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镇南关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八
分
方
法
。
愿
全
天
下
所
有
父
母
我们,还在路上……
4、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起义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意义
1、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是( D )
A.秋瑾
B.徐锡麟
C.邹容
D.黄兴
2.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C
A.工人
C.湖北新军
) B.学生 D.农民
3.下列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
的是( C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 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
第9课 辛亥革命
•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到了这一天,许 多人都会种下各种树苗,也会说着同样的 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为什 么要把植树节定在这一天呢?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镇南关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八
分
方
法
。
愿
全
天
下
所
有
父
母
我们,还在路上……
4、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起义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意义
1、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是( D )
A.秋瑾
B.徐锡麟
C.邹容
D.黄兴
2.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C
A.工人
C.湖北新军
) B.学生 D.农民
3.下列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
的是( C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 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
第9课 辛亥革命
•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到了这一天,许 多人都会种下各种树苗,也会说着同样的 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为什 么要把植树节定在这一天呢?
《辛亥革命》ppt课件(20张PPT)

辛 亥 革
义、黄花岗起义 主力: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命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影响: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学史明志
刘道一
黄兴
林觉民
徐锡麟
秋瑾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爱国主义
无私奉献
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
•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
三、小说和戏剧
•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1911年是农历辛亥 年,历史上称这次 革命为“辛亥革命”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 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马勇《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思考:这场革命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 灭;……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徐锡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府山阴东浦镇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
秋瑾(1875-1907),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时间:1907年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地点:广西经过:袭取镇南关,奋战七昼夜结果:失败
1911年中国爆发的民主革命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局势
思考:当时中国的境况如何?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沦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时间:1906年冬领导人: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结果:失败地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影响: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评价辛亥革命是“一朵没有果实的花”,说说你的理解。
局限性:虽然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但是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思考:革命党人早期武装起义的意义及失败原因。
纲要(上)第18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8张PPT)

命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失败。
·
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成功。
年 1912年1月, 中华民国成立。
表
1912年2月, 清帝退位。
1912年3月, 颁布《临时约法》。
1912年3月,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解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共和丰碑(意义)
1.性质: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 进步意义: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共和政体。 (2)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3)社会:促使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思想的藩篱。 (4)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局限及教训: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背景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过程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意义
1894年, 兴中会成立,第一个革命团体。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
辛 亥
1898年, 戊戌变法失败。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革
1905年~1907年,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
清末新政 和“预备立宪”(1901--1911) (1)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 (2)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3)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4)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 (5)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初中历史八上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19张PPT)

➢结果:
林觉民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阅读材料思考:黄花岗起义有什么意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 之人心,乃大兴奋,怨奋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 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 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 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 “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课堂练习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
革命志士 的奋斗
广西
都以失败告终
时间
1911年
武昌起义
过程
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汉三镇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11月下旬,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课堂练习三
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
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前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 “先生”是指谁?
辛亥革命
孙中山
(2)“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意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辛亥革命》PPT精品课件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世纪初,清政府同帝国 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百年 辛亥
章炳麟
邹容
(1869-1936) (1885—1905)
陈天华 (1875—1905)
《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革
命团体纷纷成立。
中
国
同
盟
会
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百年 辛亥
百年 辛亥
武装起义名称
13个省相继独
立 武辛昌亥 推翻起清革王义命朝统治
辛亥年
百年
辛亥
讨论: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组织基础
思想基础
提示
同盟会领导 的多次起义
起义主力
文学社、共进社的工作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打下基础 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
百年 辛亥
阅读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百年
辛亥 概括武昌起义过程
10月9日
10月10日夜
10月11日12日
起义计划泄露, 形势紧迫
新军工程营革 命党人起义,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成立湖北军政府
百年 辛亥
山 西
四 川
陕 西
湖 北
江
安
苏
徽
浙
云 南
贵 州
湖 南
广
西
江
江
西
福
建
广
东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
时间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1906 1907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1907 1911
革命志士的奋斗 领导人
辛亥革命ppt课件

结果: 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
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 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 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起义经过
10月10日晚,夺取楚望台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10月11日,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革命在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 阳)取得胜利。
1911年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C 是指(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甲午中日战争
6.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
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
A 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鹿钟麟(左)、溥仪(中)和熊秉坤(右)
1961年,辛亥革命50 周年的集会上,末代皇帝 溥仪感慨万分的对熊秉坤 说:“感谢你的第一枪, 它帮我从一个神变成了一 个人,由一个皇帝变成了 共和国的公民”。
这个“第一枪”指的是什么事件? 溥仪为什么会从“皇帝”变成“公民”?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徐锡麟(1873-1907) 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曾游历日本。1905年在绍兴创办大通 学校,宣传革命排满,暗中积蓄革命力量。与秋瑾策划皖、浙同 时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杀。
秋瑾(1875—1907) 浙江绍兴人,1907年2月,秋瑾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 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7月6日安庆起义失 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7月15日从容 就义于绍兴轩亭口。1912年,孙中山题赠挽幛“巾帼英雄”。 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 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图为秋瑾在日本时的留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影响:
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 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 力量。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民族独 立、国家富强的任务。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讲话
列强入侵
为什么大清帝国在看似偶然的一枪中轰然倒塌?是 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鸦片战争示意图
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列强入侵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来自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
资产阶级改良派
(2)对经济现代化的推动。辛亥革命为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成 为历史的主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短几 年内就有了显著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 壮大。 (3)对社会习俗变革的推动。民国成立后,采 取的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使社会上出现 了民主的气息。
学 致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第一个全国规模 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分别是 A.兴中会 同盟会 B.华兴会 强学会 C.光复会 兴中会 D.华兴会 同盟会
为了民主共和这个理念,为了建立“自由之 国”、“法制之国”,以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 级革命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辛亥革命带来的“天足运动”,打破了千年 以来形成的封建陋俗。
民国时期的新式婚礼
社会习俗的变迁
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1)宣传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使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2)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3)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进步都起了 积极的作用。
二、青史千秋彰武昌—革命高潮
1、武昌首义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秉坤手写发言稿(纪 念辛亥革命50周年)
武昌城头,革命军与前来镇压革命的 清军展开殊死决战(油彩画)
10月11日,革命党人宣布成立中华民国 军政府,军政府门前是两面十八星大旗
为什么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
武昌首义的古城楼 “起义门”,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 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 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 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经济引发哪些变化?
改良的戊戌变法
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 清政府 自救失败 农民阶级 不成功 维新派 走不通
物质基础
1902年 2月的上谕强调提出:“农工商业,为富 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同时又指明:“振兴 农工商业,以保利权。”
---《光绪朝东华录》
我国的民族工矿企业1901年仅有156家,到1911年 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就达到700多家,资本总额1.3亿元。 新政期间铁路发展尤其迅速,到1911年约达9000公里, 比1895年约增长20倍。其中京张铁路修建,震惊中外。 总之,新政10年是清朝268年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新、 最全面的时期。
军事准备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 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吾 愿为天下人谋永福矣,故必先离你而去..... ---林觉民《与妻书》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有利时机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终于激 起四川保路风潮。……给武昌提供了打响第一枪的机会。
------张謇(立宪派)给袁世凯的密电
2、孙中山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时,也致电袁世 凯,表 示“虚位以待”。
原因三:立宪派拥护、革命派的软弱
4、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袁世凯自身条件: 政治手腕、军权
主观原因
1)原因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客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2)过程: 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2011年10月03日 《学习时报》
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组织基础
兴中会成立(想像画)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成立宣言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联合20 多个赞成反清革命的爱国华侨,成立了第 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成立的一些组要组织 (了解) 成立时间 1894年 1904年 1904年 1906年 名称 领导人 成立地点 檀香山 长沙 上海 武昌
解放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经济工业化的 发展扫清了道路。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 引发哪些变化?
材料3: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 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 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 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4.结果: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 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5.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成 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 铲除了中国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宣告 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同时也 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 一步。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主观原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妥协性。
知识点整合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辛亥革命 1.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五个“第一”: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 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是近代第一个全国性 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华民国是亚洲 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 亥革命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
二、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 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 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 会变革。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 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 1、辛亥革命的功绩 P53 •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 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2)功绩: • (3)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 成功(理由) • 失败(理由)
问题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辩一辩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 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是一次成功的革 命; 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任务,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你是如何看待呢?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条件、 武器、中心、代表) (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兴中会、同盟会等 (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8)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剪掉作为满清帝国象征的辫子,意味着一个 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
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 维”(即礼、义、廉、耻) 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 (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 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 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 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 扣)和内侧(口袋),以彰 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 袖口上三个纽扣,代表三民 主义
将袁 领世 合凯 影与 北 洋 军 阀 部 分
由袁世凯一手操办的北洋陆军,是当时中国实力最强的近 代新式陆军,这是袁世凯获得支持的政治资本。
原因一:拥有军队
简单归纳袁世凯夺权的原因
材料二: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的合影
原因二:帝国主义的支持
材料三: 1、“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 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沉重 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和权利,确立 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使中国政治民主化、 法制化获得重大突破。
我崇拜谁------1913年民意调查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崇拜的 人数 157 61 17 11 8 7 6 4
被崇拜的人物
孔子 孟子 孙中山 颜渊 诸葛亮、范仲淹 岳飞 王守仁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剪掉了辫子
清朝男子标准发型: 金钱鼠尾辫 1912年南京街头 剪辫图
解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 有各项自由权。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 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一、二、三体现了哪些原则或特点?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实行责任内阁制;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特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 立;责任制内阁 (2)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 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目的: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