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

合集下载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及应用分析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及应用分析


… ~


要 :随 着我 国工业化 迅速发展 ,聚 丙烯
 ̄ - ( P A M) 应 用范 围不 断扩 大,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它的生产工 艺及应用受 ̄ I L- i f ' ] 的广泛 关注。为
此, 本文主要综述 了聚丙烯酰胺 的主要 生产技术,包括水 溶液聚合 法、反 相乳液 聚合法、反相微 乳液聚合 法、辐射聚合 法, 对各种方 法进行 分析和评价, 。 并简单阐述 了聚丙烯酰胺在各领域范 围内的应用。 关键词 :聚 丙烯酰胺 生产工 艺 应用
能 最高 的高分 子有 机合 成 絮凝 剂 、沉降 剂及 助滤 剂 ,它 的絮 凝效 果远 远 优 于无 机絮 凝 剂 ,其 品种 多 ,规 格全 ,用 量小 ,成 本 低 ,效 率 高 , 生成 的泥 渣少 ,后处 理 容 易。作 为絮 凝剂 ,可用 于城 市污 水 、生活 污 水 、工业废 水等 的处 理 以及各种 地下水 和工 业悬浮 液固液 分离工 程 中。
P A M 常 温下 为坚硬 的透 明固体 ,溶于 水后 呈 清澈透 明状 ,低 毒 。具有 良好 的热稳 定性 ,具有 优 良的增稠 、絮凝 、沉 降 等功能 , 广 泛应用 于石 油开 采 、污水 处理 、造 纸 、矿 产 、医药 、农业 、纺 织 等 国民 经济 的各
增I D I E 动 液的粘 度 ,改善 水驱 波 及效 率 ,降低 地层 中水 相渗 透 率 ,提 高 开 采率 ;二是 用 作钻 井 液调 整 剂 ,将 聚丙 烯 酰胺 加入 钻井 泥 浆 中 , 可 以增加泥 浆 的稠度 ,提 高悬 浮 力 ,使泥 浆分 散均 匀 ,控制 失 水 ,增 加 稳定 性 ,降低 摩阻 ,提 高 固井速 度 。三 是用 作压 裂液 添I I I I ,具有 高 粘度 、低摩 阻 、良好的 悬砂 能 力 、滤 失性 小 、粘度 稳 定性 好 、残渣 少 、货源 广 以及 配制 方便和 成本低 的优势 而被广 泛应用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制备工艺研究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制备工艺研究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制备工艺研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JANSA)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它能够通过水敏感响应发生体积膨胀或收缩的功能。

因此,JANSA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制药、生物医学等领域。

在使用JANSA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制备工艺的研究,以确保其制备质量和性质。

1. JANSA的制备原理JANSA是由聚丙烯酰胺(PAM)单体反应得到的水凝胶。

其制备原理是通过离子共聚反应聚合单体制备水凝胶。

在反应过程中,聚合单体在存在离子化合物和交叉连接剂的情况下,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交联网络结构,从而形成JANSA。

2. 制备工艺流程JANSA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单体预处理:将PAM单体用去离子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离子、杂质和氧化物,确保单体的纯度和稳定性。

(2)交联剂添加:将交联剂加入到PAM单体中,形成交联单体溶液。

(3)离子共聚反应:在交联单体溶液中加入离子化合物,启动自由基聚合反应,通过离子共聚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4)水凝胶形成:将聚合物溶液置于凝胶模板中,通过自然干燥或离心干燥,形成水凝胶。

3. 工艺参数和条件在制备JANSA的过程中,不同的工艺参数和条件会影响到水凝胶的质量和性质。

因此,需要对以下参数进行优化:(1)交联剂的种类和用量:交联剂是决定水凝胶交联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种类和用量直接影响到水凝胶性质及其响应性能。

(2)离子化合物种类和浓度:离子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对水凝胶储水性和膨胀性影响较大,需要进行优化。

(3)自由基引发剂种类和用量:自由基引发剂是促进聚合反应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种类和用量也需要进行优化,以确保反应的稳定和高效。

4. 制备后的水凝胶性质研究制备出的JANSA需要进行一系列性质测试和研究,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JANSA的响应性能研究:测试JANSA对于不同离子浓度和温度的响应性能,以了解其水敏感响应特性。

(2)水凝胶性质测试:测试JANSA的力学特性、热性能、吸水性和释水性等水凝胶特性。

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
骨架铜催化剂 90——130℃
CH2CHCONH2
催化剂:Cu—Cr合金、 Cu—Ni合金、 Cu—Al—Zn合金 将15%一30%的丙烯腈水溶液送入多个串联的反应器,在70 一120℃及0.3 MPa下进行水合反应,用出口热交换器除去反 应热,水合液经闪蒸、提浓得48%一52%的AM溶液,也可经冷 冻结晶干燥生产AM干粉。工艺流程如下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随单体浓度提高,产 物分子量提高.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在一定 浓度范围内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单体浓度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1—[含叔胺化合物]=[K2S2O8]=0.6 or 1.2(10-3mol/l;2—[含叔胺化合 物]=[K2S2O8]=0.6 or 1.2(10-3mol/l
原因:可能是金属离子参与引发反 应使活性中心增多,也可能是这些 离子参与链转移反应,使分子量下 降。
有害杂质对PAM分子量的影晌
结论:欲得到高分子的聚丙烯酰胺, 必须严格控制单体中铁、铜离子含 量。
单体中有机物的影响
除金属离子外,丙烯酰胺单体中,还含有未反应的丙烯腈和副产物丙烯酸
丙烯腈、丙烯酸的存在对聚丙烯酰胺 的分子量均有较大影响。 这是由于两者分子中存在的极性基团影 响仲碳原子上的氢易与链自由基作用, 发生链转移:
引发剂用量与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关系
对转化率的影响
引发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聚合条件:①35-40℃,氧化剂:还原剂=2: l,pH=7,4h ②55-60℃氧化剂:还原剂=1: l, pH=7, 4h
pH值的影响 对分子量的影响
聚合方法:在保温良好的特制绝热反应器中加人配好的反应液,通以高纯氮驱氧, 加入引发剂后,再搅拌均匀,然后密封。用联机热电偶检测溶液升温情况,从而 判断聚合反应进程。反应完毕,胶体经造粒干燥粉碎后得到产品。 在较低pH值下(pH值<2),聚 合易伴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亚酰胺 化反应,形成支链或交联型产物。 在较高pH值下,单体或聚合物分子 中的酰胺基会发生水解反应,使均 聚物变成含丙烯酸链节的共聚物。

聚丙烯酰胺(PMA)解析

聚丙烯酰胺(PMA)解析

水处理领域
聚丙烯酰胺的酰胺基可与许多物质亲和、吸附而 形成氢键。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在被吸附的粒子 间形成"桥联",生成絮团,有利于微粒下沉。聚 丙烯酰胺类絮凝剂能适应多种絮凝现象,其用量 小,效率高,生成的泥渣少,后处理容易,对某 些情况具有特殊的价值。我国的原水处理、城市 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行业都在不同程度地使 用聚丙烯酰胺作为水处理化学药剂。聚丙烯酰胺 是目前应用最广、效能最高的高分子有机合成絮 凝剂。
生产方法共两步
单体生产,丙烯酰胺单体的生产时以丙烯腈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水 合生成丙烯酰胺单体的粗产品,经闪蒸、精制后得精丙烯酰胺单体,此 单体即为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原料。
丙烯腈+(水催化剂/水) →合 →丙烯酰胺 粗品→闪蒸→精制→精丙烯酰胺
聚合技术,聚丙烯酰胺生产是以丙烯酰胺水溶液为原料,在引发剂的作 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在反应完成后生成的聚丙烯酰胺胶块经切切割、 造粒、干燥、粉碎,最终制得聚丙烯酰胺产品。
结构
PAM 聚丙烯酰胺是由 丙烯酰胺(AM)单体 经自由基引发聚合而成 的水溶性线性高分子聚 合物,不溶于大多数有 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絮 凝性,可以降低液体之 间的摩擦阻力,按离子 特性分可分为非离子、 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 型四种类型。
类型
合成工艺
理论基础 丙烯酰胺在自由基引发剂作用下经 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聚丙烯酰胺
增稠性:PAM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均有增稠 作用,当PH值在10以上PAM易水解。呈半网 状结构时,增稠将更明显。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煤炭、选矿和纺织等工业部 门,用作沉淀絮凝剂、油田注水增稠剂、钻井泥浆处理剂、 纺织浆料、纸张增强剂、纤维改性剂、土壤改良剂、土壤 稳事实上剂、纤维糊料、树脂加工剂、合成树脂涂料、粘 合剂、分散剂等 。

聚丙烯酰胺用途及工艺

聚丙烯酰胺用途及工艺

聚丙烯酰胺用途及工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Polyscrylamidc)简称PAM,由丙烯酰胺单体聚合而成,是一种水溶性线型高分子物质。

单体丙烯酰胺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双键及酰胺基处可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采用不同的工艺,导入不同的官能基团,可以得到不同电荷产品: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

PA2I的平均分子量从数千到数百万以上沿键状分子有若干官能基团,在水中可大部分电离,属于髙分子电解质。

根据它可离解基团的特性分为阴离子型(如-COOH.--SO3H,-OSO3H 等)阳离子型(如-NH3OH.--NH2OH.-CONH3OH)和非离子型。

产品外观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几乎不溶于苯,乙醍、酯类、丙酮等一般有机溶剂,苴水溶液几近透明的粘稠液体,属非危险品, 无毒、无腐蚀性,固体PAM有吸湿性,吸湿性随离子度的增加而增加,PAM热稳左性好:加热到100°C稳眾性良好,但在150°C以上时易分解产中氮气,在分子间发生亚胺化作用而不溶于水,密度(克)亳升23C1.302。

玻璃化湿度153°C, PAM在应力作用下表现岀非牛顿流动性。

使用特性1)絮凝性:PAM能使悬浮物质通过电中和,架桥吸附作用,起絮凝作用。

2)粘合性:能通过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作用,起粘合作用。

3)降阻性:PAM能有效地降低流体的磨擦阻力,水中加入微量PAM就能降阻50—80%。

4)增稠性:PAM在中性和酸条件下均有增稠作用,当PH值在10°C以上PAM易水解。

呈半网状结构时,增稠将更明显。

PAM的作用原理简介1)絮凝作用原理:PAM用于絮凝时,与被絮凝物种类表面性质,特別是动电位,粘度、浊度及悬浮液的PH值有关,颗粒表而的动电位,是颗粒阻聚的原因加入表面电荷相反的PAM,能速动电位降低而凝聚。

2)吸附架桥:PAM分子链固泄在不同的颗粒表而上,各颗粒之间形成聚合物的桥,使颗粒形成聚集体而沉降。

聚丙烯酰胺(PMA)

聚丙烯酰胺(PMA)

丙烯酰胺+水(引发剂/聚合)→聚丙烯
酰胺胶块→造粒→干燥→粉碎→聚丙烯 酰胺产品
应用特性
絮凝性:PAM能使悬浮物质通过电中和,架
桥吸附作用,起絮凝作用。 粘合性:能通过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作 用,起粘合作用。 降阻性:PAM能有效地降低流体的摩擦阻力, 水中加入微量PAM就能降阻50-80%。 增稠性:PAM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均有增稠 作用,当PH值在10以上PAM易水解。呈半网 状结构时,增稠将更明显。
生产方法共两步

单体生产,丙烯酰胺单体的生产时以丙烯腈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水 合生成丙烯酰胺单体的粗产品,经闪蒸、精制后得精丙烯酰胺单体,此 单体即为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原料。
丙烯腈+(水催化剂/水) →合 →丙烯酰胺
粗品→闪蒸→精制→精丙烯酰胺

聚合技术,聚丙烯酰胺生产是以丙烯酰胺水溶液为原料,在引发剂的作 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在反应完成后生成的聚丙烯酰胺胶块经切切割、 造粒、干燥、粉碎,最终制得聚丙烯酰胺产品。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煤炭、选矿和纺织等工业部
门,用作沉淀絮凝剂、油田注水增稠剂、钻井泥浆处理剂、 纺织浆料、纸张增强剂、纤维改性剂、土壤改良剂、土壤 稳事实上剂、纤维糊料、树脂加工剂、合成树脂涂料、粘 合剂、分散剂等 。
水处理领域
聚丙烯酰胺的酰胺基可与许多物质亲和、吸附而
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聚丙烯酰胺
O H2C C C NH2 H 引发剂 CH2 H C n C O NH2
工业生产
反相悬浮聚合法
溶液聚合法
自由基聚合反应
反相乳液法:优点是反应热易导出,物料体系粘度
低,便于操作,产品可不经干燥直接应用。缺点是 使用有机溶剂,易燃、有效生产力低于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为高粘度流体或凝胶状不流动物。可以 直接作为商品,供应距生产工厂较近的使用单位。 长途运输时,则应进行干燥,生产粉状固体。

课程设计-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设计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设计题目: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设计姓名:学号:专业:手机号:指导老师:2016、1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聚丙烯酰胺得分类及其特性1ﻩ1、1、1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简称APAM) (1)1、1、2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简称CPAM)................................................................ 21、1、3 非离子聚丙烯酰胺(简称NPAM) (2)1、2 丙烯酰胺聚合物得结构与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设计意义3ﻩ1、4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2、市场评估4ﻩ2、1 丙烯酰胺聚合物得发展ﻩ42、2应用领域ﻩ52、3生产与消费情况 (7)2、3、1国外生产与消费ﻩ72、3、2国内生产与消费 (8)3、丙烯酰胺聚合方法及机理 (9)3、1聚合方法9ﻩ3、1、1 水溶液聚合 (10)3、1、2 反向乳液聚合..................................................................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反向悬浮聚合11ﻩ3、2聚合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113、3 水解机理ﻩ124、原料、产品得物理及化学性质12ﻩ4、1 原料ﻩ124、2PAM物理及化学性质 ............................................................................................ 134、2、1PAM得结构 ............................................................................................ 134、2、2PAM得物理性质 .................................................................................. 134、2、3PAM得性能 (14)4、2、4 PAM性能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技术标准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技术标准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技术标准一、名称和范围1.1 本标准适用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生产、质量控制、应用等领域。

1.2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和矿业领域的聚合物,具有很强的絮凝、沉降、脱水等性能。

二、技术要求2.1 外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应为无色或微黄色粉末状或颗粒状,无明显异物。

2.2 固含量:固含量不低于90%。

2.3 分子量:分子量应在1000万-2000万之间。

2.4 离子度: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阳离子度应在10%~30%之间。

三、生产工艺3.1 原料配方:采用优质的丙烯酰胺、氯化铝、甲醛、氧化钠等原料,通过合理的配方比例进行混合。

3.2 聚合反应:采用聚丙烯酰胺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或悬浮聚合的方式得到聚合物产物。

3.3 离子交换反应: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得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3.4 过滤、干燥:对得到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进行过滤、干燥处理。

四、质量控制4.1 进货原料检验:对投入生产的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保证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4.2 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进行精确控制,确保产品合格率。

4.3 成品检验:对生产出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进行外观、固含量、分子量、离子度等多项指标的检测。

五、包装和储存5.1 包装: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应采用塑料编织袋内衬塑料袋或者复合纸塑袋包装。

5.2 储存:储存环境温度应在0-35摄氏度之间,远离酸碱和阳光直射。

六、应用6.1 在水处理领域,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可用于污水处理、污泥脱水以及饮用水净化等。

6.2 在矿业领域,可以用于矿尾矿废水处理、煤矿废水净化等。

七、质量标准执行7.1 本标准自发布日期起执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对本标准进行监督检查。

7.2 对于不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单位的法律责任。

八、附则8.1 本标准未尽事宜的,由相关部门另行制定补充标准。

8.2 本标准解释权归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所有。

以上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技术标准》的内容,如有需要请遵循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生产工艺
3.1 国外
3.1.1 丙烯酰胺生产技术
丙烯酰胺工业化生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化学法,即用骨架铜作催化剂生产;另一种是生化法,即用生物水和酶作催化剂生产丙烯酰胺。

目前,国外丙烯酰胺单体生产装置以化学法为主,技术覆盖率在90%以上,其它为生化法技术。

3.1.1.1 化学法
目前国外主要采用化学法生产丙烯酰胺。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氰胺公司和日本三菱化成公司先后开发硫酸水合法生产丙烯酰胺的技术,实现了丙烯酰胺的工业化生产。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和美国同时开发了以铜为主的催化剂体系,建成直接水合法生产丙烯酰胺单体生产装置,取代了硫酸水合法,被称为丙烯酰胺第二代生产技术。

国外化学法生产丙烯酰胺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技术:一是三菱公司悬浮床连续催化生产工艺,产品为50%的丙烯酰胺水溶液;二是美国Dow化学公司为代表的固定床连续催化工艺技术,产品为25%-30%丙烯酰胺水溶液。

这两种生产工艺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丙烯腈催化水合法生产丙烯酰胺,丙烯腈转化率高,无副产品,产品质量好,催化剂和原材料的消耗指标都较低,三废排放量少。

3.1.1.2 生化法
生化法采用生物酶作催化剂,将丙烯腈、水和生物催化剂调配成水合溶液,在催化反应后分离出废催化剂就可得到丙烯酰胺产品。

与铜催化水合法相比,其特点是:丙烯腈单程转化率极高,为99.99%;无需分离回收未反应丙烯腈;酶的特异性能使选择性极高,为99.98%,无副反应,无需铜分离工段,无需离子交换处理,使分离精制操作大为简化;产品浓度高,无需提浓操作;整个过程操作简便,设备投资少,生产经济效益高,利于小规模生产:特别适合于生产高粘度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

到目前为止,生化法已经发展出以下三种具体工艺技术。

(1)应用膜技术的微生物法。

包含的工序有微生物菌体培养、菌体重悬液的制备、用游离菌体作生物催化剂进行丙烯腈水合反应、分离反应所得的丙烯酰胺水合液。

其特征是用微滤膜来洗涤净化发酵液中的菌体以制备菌体重悬液,用超滤膜来分离丙烯酰胺水合液及生物杂质。

采用该工艺生产丙烯酰胺可以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和菌体利用率,同时水合液产品中的生物杂质含量降低,得到的丙烯酰胺质量好、纯度高。

(2)微生物连续催化法。

通过发酵生产含有腈水合酶的丙酸棒杆菌或其诱变株细胞,然后用游离细胞法或固定化细胞法催化丙烯腈水合成丙烯酰胺,然后处理得到高纯度的丙烯酰
胺。

(3)使用经丙烯酸水溶液洗涤的微生物催化剂。

先用丙烯酸水溶液洗涤微生物催化剂,然后将经洗涤的微生物催化剂用于转化反应来制备丙烯酰胺。

国外生化法技术是首先由日本日东公司开发的。

该公司于1984年在日本横滨建成一套4000t/a生化法丙烯酰胺生产装置,1992年将装置的生产能力提高到2万t/a。

日东生化法生产丙烯酰胺技术仍以丙烯腈为原料,在多级连续平流型反应器内进行水合反应,反应物经泡沫分离和过滤直接得到50%的丙烯酰胺单体溶液,其技术的先进性表现在腈水合酶催化剂选择性好,收率高,产品杂质少,副产物少,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省去了产品提浓和丙烯腈回收等工段,使工艺过程得到简化。

另外,法国SNF公司采用生化法丙烯酰胺生产技术在美国和法国建设2套万吨级生产装置,并在我国泰州独资建设2万t/a生化法丙烯酰胺单体装置和配套聚合物生产装置。

3.1.2 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
国外工业化聚丙烯酰胺的聚合工艺技术主要有如下5种[8]。

前三种工艺均可以通过调整引发体系,生产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产品。

3.1.2.1 乳液聚合工艺
将单体水溶液按一定比例加入到油相中,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油包水型乳液,丙烯酰胺单体在此环境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质量分数为20%以上的乳液聚合物产品,其产品相对分子质量能达到2400万以上,粘度在70mpa·s以上。

乳液聚合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聚合物胶体的切割、造粒、干燥等工序,降低了聚合物工厂的设备投入和能耗,但同时增加了产品的运输和贮存量,在生产过程中需用大量的有机溶剂。

美国CYTEC公司、法国SNF公司均拥有此项技术。

3.1.2.2 均聚现场水解工艺
将在化工厂内聚合得到的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干粉运至聚合物注入现场溶解后,再加入氢氧化钠进行水解得到质量分数为2.2%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产品,最终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高能达到2400万以上,粘度能达到70mpa·s以上,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这种工艺技术需要在油田注入现场建设多个水解非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小化工厂。

英国汽巴公司、法国SNF公司拥有此项技术。

3.1.2.3 均聚后水解工艺
主要由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

其工艺过程是先均聚成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在造粒后加入氢氧化钠水解,最后通过干燥得到粉状聚合物产品。

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能达到2200万
以上,粘度能达到50mpa·s以上。

这种工艺技术的特点是较其它干粉生产工艺得到的产品相对分子质量高,对产品类型可进行灵活调整,但工艺过程较为复杂。

3.1.2.4 共聚合工艺
采用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两种聚合单体在较低的引发温度条件下,由引发体系作用,进行共聚合反应,聚合得到的胶体经切割、造粒、干燥等过程得到粉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产品。

这种技术在国外已应用多年,世界上大多数聚丙烯酰胺产品为共聚物,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能达到2000万,粘度可达50mpa·s以上。

该工艺的特点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生产不同水解度的产品,产品的水解度可在0—70%的范围内调整。

英国汽巴公司、法国SNF公司、美国CYTEC公司等均拥有共聚合技术。

3.1.2.5 前加碱共水解聚合工艺
采用丙烯酰胺和碳酸钠两种主要原料。

这种工艺技术与其它工艺的主要区别是在聚合溶液制备过程中加入碳酸钠,在进行聚合反应的同时进行水解反应,聚合和水解在同一反应釜内完成,在熟化过程中使水解反应更加完全。

法国SNF公司拥有此项技术。

另外我国的大庆炼化公司1992年引进的5.2万t/a聚丙烯酰胺装置采用了这种技术。

3.2 国内
3.2.1丙烯酰胺生产技术
国内化学法生产丙烯酰胺工艺起步晚,且近年没有很大的发展,仍限于采用铜系催化剂,固定床工艺路线,最大生产能力为2000t/a,与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相比,规模小,能耗高,而且产品质量不稳定,达不到生产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的原料要求。

近年来,国内生化法生产丙烯酰胺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期国内建设的丙烯酰胺装置大多采用生化法技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生化法生产丙烯酰胺的研究工作,上海交大、北京微生物所、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上海生物化工研究中心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都相继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

1993年10月在浙江桐庐,采用上海生物化工研究所的技术完成了500t /a规模的中试装置,得到了较高质量的丙烯酰胺产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于当年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鉴定验收。

1999年9月,胜利油田采用上海生化所技术建成1万t/a丙烯酰胺生产装置之后,江西昌九农科化工有限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技术开发实业公司等分别建成了万吨级生化法丙烯酰胺生产装置。

国内生化法技术在国内的覆盖率在90%以上。

生化法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技术来源较为广泛,工艺条件较为温和以及国内化学法技术不够成熟。

3.2.2 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
3.2.2.1 前加碱共水解聚合
该工艺采用丙烯酰胺和碳酸钠两种主要原料,与其它工艺的主要区别是在聚合溶液制备过程中加入碳酸钠,在进行聚合反应的同时进行水解反应,聚合和水解在同一反应釜内完成,在熟化过程中使水解反应更加完全。

聚合反应可根据所需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既可在较低的引发温度条件下开始,生产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产品,也可采用在较高的温度下引发,生产中低相对分子质量产品。

经聚合反应和熟化过程得到聚丙烯酰胺胶体,经切割、造粒、干燥等过程得到粉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产品。

近几年,这种技术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大庆炼化公司引进的5.2万t/a聚丙烯酰胺装置、胜利油田宝莫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辽河油田聚合物厂等均采用了这种技术,其产品相对分子质量最高能达到2200万,粘度达到50mpa·s 以上。

此项技术可根据需要生产相对分子质量500-2400万的产品。

但此项技术在采用低温引发生产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时,存在后加热水解不均匀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稳定性。

3.2.2.2 均聚后水解工艺技术
该工艺是先将丙烯酰胺均聚成非离子聚合物、然后加碱进行水解。

由于近几年国内三次采油要求采用高抗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产品,国内聚丙烯生产厂商对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聚合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由于该工艺更容易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粘度高的聚丙烯酰胺产品而得到了重视。

大庆炼化公司采用均聚后水解工艺建成了1.3万t /a高抗盐聚丙烯酰胺生产装置,并对引进法国SNF公司的8条生产线中的4条线由原来的前加碱共水解工艺改造成后水解工艺。

北京恒聚油田化学剂有限公司等也采用均聚后水解工艺生产抗盐聚合物产品。

均聚后水解工艺有很好的灵活性,通过调节配方和引发温度可生产各种相对分子质量的产品,可根据需要生产相对分子质量为500-3500万的产品。

以上两种技术为国内生产三次采油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主流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