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药理学与智慧中医药2018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专

合集下载

几种现代中医药研究方法的概述

几种现代中医药研究方法的概述

几种现代中医药研究方法的概述邓哲【摘要】屠呦呦之诺奖再次像我们证明了中医药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宝库,传统的中医药要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走向国际,造福人类。

而现代中医药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研究方法层出不穷。

现就近几年中医药中热点方法进行概述,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奠定基础以及期待更好中医药研究方法的提出。

【关键字】中医药;研究方法;概述;General situation of several of modern research methods in TCM 【Abstract】Tuyouyou, the Nobel prize winner, validates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s a treasury worthy of exploiting. In order to better march fo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benefit mankind, modern scientific technology needs to be applied to TCM. However,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CM is called “encouraging blossoming and contending of all”, and varieties of research methods emerge in endlessly. Now general situation is summarized about the hot methods in TCM in recent years, which aims to lay foundations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and expect better research methods are put forward.【keyword】TCM; research methods; general situation;中医药是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医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治疗痛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治疗痛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治疗痛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痛风是类风湿性疾病的一种,可以引起关节疼痛、炎症和结晶形成。

治疗痛风的传统中药方剂已经在中医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关于中药药理学的数据积累,网络药理学已成为寻找中药作用靶标和机制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综述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治疗痛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网络药理学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和预测药物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中药领域中,网络药理学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靶标、预测分子相互作用和通路富集等,从而揭示中药作用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了一系列治疗痛风的中药方剂和单体成分。

例如,柴胡桂枝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已被广泛用于痛风的治疗。

一项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柴胡桂枝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除了中药方剂外,研究人员还关注了中药单体成分的作用机制。

清热解毒中药黄芩是一种具有抗炎和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已被证明对痛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一项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可能通过调节肝X受体和PPAR信号通路来发挥其抗炎作用。

此外,网络药理学还可以帮助预测中药方剂或单体成分的潜在不良反应。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评估了升麻中的一些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从而提供了痛风患者在使用升麻前可行的风险评估。

总之,网络药理学已成为研究中药作用机制和寻找潜在治疗靶点的重要手段。

在中药治疗痛风中的应用研究中,网络药理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现代化的中医药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

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

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网络药理学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药物系统性研究的新兴、交叉、前沿学科。

由于其研究思路与中医药学整体观念的高度契合性,网络药理学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整体作用机制、方剂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等研究中,成为近年来中医药领域研究的新热点。

为了更好的规范网络药理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针对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首个网络药理学标准“Network pharmacology evaluation method guidance ‐Draft”,《中草药》杂志编辑部特邀清华大学李梢教授团队,在本刊发表“《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解读一文”,重点解读评价策略的建立思路、相关技术要求和指标的筛选原则及其适用性,倡导广大科研工作者在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参照本文的具体解读意见,全面规范网络药理学的研究过程,结合实验与临床进行充分的科学验证,共同促进网络药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良性发展。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依据药性、药量、配伍等组成的具有特定主治功效的中药处方,蕴含了深刻而复杂的科学内涵。

一般认为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但由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缺乏可量化的、客观的数据支撑,要厘清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亦很困难,这也成为中药难以被国际社会接受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系统生物学、多向药理学、计算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交叉渗透,针对药物系统性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网络药理学应运而生。

网络药理学强调从系统层次和生物网络的整体角度出发,解析药物及治疗对象之间的分子关联规律,其研究理念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论思想不谋而合,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和中药活性化合物发现、整体作用机制阐释、药物组合和方剂配伍规律解析等方面,为中药复杂体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发等提供了新的科技支撑。

事实上,中医药领域率先提出的“网络靶标”理论已成为网络药理学的核心理论,网络药理学的发展本身也表明中医药研究在方法学上能够跻身、甚至引领国际相关领域的前沿。

中药网络药理学.PPT

中药网络药理学.PPT

Symbol NOS2 PTGS1
KCNH2
ESR1 AR
SCN5A PTGS2 RXRA ADRB2 PRSS1
疾病靶点
Gene Symbol IL1B IL1RN GAST CXCL8
S100A8 PGA3 PGC PGA5 CHGA PTGS2
Description Interleukin 1 Beta Interleukin 1 Receptor Antagonist Gastrin 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
MOL001454 MOL001454
berberine berberine
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 Retinoic acid receptor RXR-alpha
MOL001454 berberine Beta-2 adrenergic receptor MOL001454 berberine Trypsin-1
MOL002668
Worenine
45.83
0.87
MOL008647
Moupinamide
86.71
0.26
药物靶点
MolId
MolName
Target
MOL001454 berberin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ducible
MOL001454 berberine 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1
中药网络药理学是形式所迫、大势所趋,寻找适合中医药体系研究的模式 和方法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网络药理学强调对信号通路的多途径调节,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毒 副作用,从而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成功率,节省药物的研发费用。

网络药理PPT课件

网络药理PPT课件

系统生物学方法
总结词
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从整体角度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药物作用机制。
详细描述
系统生物学方法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多种技术和方 法,从整体角度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该方法有助于全面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和生物学过程,为 新药研发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持。
详细描述
基因敲除/敲入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敲除 或敲入特定的基因,观察基因缺失或过表达对细胞、组织或个体表型的影响,进 一步揭示药物作用机制和生物学过程。
基因芯片技术
总结词
利用微阵列技术,检测大量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详细描述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检测方法,通过将大量基因的探针集成在芯片上,可以同时检测大量基因的表达水 平,分析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该技术有助于发现药物作用的靶点和信号通路,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网络药理的研究意义
深入理解药物作用机制
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
网络药理学能够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 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 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能 够更好地预测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发现潜在药物靶点
通过对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网络的分 析,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新药 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基于个体的基因组、表型等特征,分析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 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精准用药方案制定
根据个体特征及疾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精准用药方案。
药物疗效与风险评估
评估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疗效与风险,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药物选择。
药物重定位与再利用

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

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

世界中医药 2021年 2月第 16卷第 4期·527·规范与标准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4.001 本指南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 《世界中联国际组织标准管理办法》和《标准制定和 发布工作规范》(SCM 00012009),版权归世界中医 药学会联合会所有。

网络药理学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药物系统 性研究的新兴、交 叉、前 沿 学 科,强 调 从 系 统 层 次 和 生物网络的整体角度出发,解析药物及治疗对象之间 的分子关联规律,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和中药活性化合 物发现、整体作用机制阐释、药物组合和方剂配伍规 律解析等方面,为中药复杂体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为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发等提供了新的科技支撑。

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网络药理学的影响力和 应用日益广泛,网络药理学在理论分析、算法发展和 实际应用等方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整 合临床、实验的海量数据,结合科学验证,揭示药物 对疾病的调控机制,是网络药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然而,目前网络药理学研究存在质量良莠不齐、数据 缺乏规范、科 学 检 验 不 足 等 问 题,亟 须 建 立 严 谨 规 范、科学统一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评价标准,以保障该 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

本文件以网络药理学的核心理论 “网络靶标” 为基础,建立网络药理学评价的规范性标准,推动基 于“网络靶标系统调节”的研发模式成为更严谨、更 科学、更普适的新一代药物研究范式,推动网络药理 学更规范地开展计算、实验、临床应用,促进该学科 快速、健康与有序发展。

由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目 前研究水平与条件的局限性,其评价方法尚有诸多 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本文件将结合网络药理学研 究以及学科发展,不断修订和完善。

1 范围本文件规 定 了 网 络 药 理 学 研 究 过 程 中 数 据 收集、网络分析,以及实验验证的原则、流程和评价指 标等内容。

网络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网络药理学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20141462 14硕士7班【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的科学概念,分析网络药理学的特点,以及中药的作用特征,阐释两者结合的必要性以及优越性,综述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在中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明分析,最后对网络药理学与中药研究相结合推动中药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中药研究、应用现状中医药具有几千年的用药经验及50年的现代研究基础,是发现和创制新药的重要源泉。

中药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传播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实用价值。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复杂作用特征,这种复杂性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中药和中药材质量难以控制、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药效和安全性评价体系,从整体到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都很难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1]。

这些大大限制了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但是近 10 年来,随着现代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理论的发展,系统生物学视角的引入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应用[2-3]。

网络药理学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科学理念网络药理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对生物系统的网络分析,选取特定信号节点进行多靶点药物分子设计的新学科[4]。

网络药理学认为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体系,疾病是由多个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基因、蛋白引起的基本生理和病理现象[5]。

网络药理学融合了系统生物学和多向药理学的思想,将生物学网络与药物作用网络整合,分析药物在网络中与节点或网络模块的关系,由传统寻找单一靶点转向综合网络分析[4]。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策略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策略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网络药理学以网络生物学为基础,通过构建生物网络模型,研究药物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本文旨在综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发现、作用机制解析以及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首先介绍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然后重点分析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包括中药药效物质的发现、中药作用机制的解析以及中药新药研发等方面。

还将探讨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中药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参考,促进中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二、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范式,致力于整合生物网络、多组学数据以及计算生物学方法,以更全面、系统地理解药物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中药研究领域,网络药理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策略,为深入探索中药的复杂作用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于,它认为药物与生物系统的交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过程,而非单一的线性关系。

这一网络由多个生物分子(如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

中药作为一种多成分、多靶点的复杂体系,其药效往往是通过与生物网络中的多个节点(即靶点)进行交互,从而发挥其整体疗效。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通过高通量技术(如基因芯片、蛋白质组学等)获取生物网络中的多组学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出与药物作用相关的关键节点和通路;通过实验验证这些预测结果,从而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

在中药研究中,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和鉴定,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网络,预测药物的可能作用靶点;二是中药作用机制的解析,通过分析药物对生物网络的影响,揭示中药发挥疗效的分子机制;三是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不同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机制;四是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优化,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预测和分析,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药理学与智慧中医药:2018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网络药理学专委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盛大召开
2018年11月9-11日,以“网络药理学与智慧中医药”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世界中联网络药理学专委会主办、中山大学广东省中药上市后质量与药效再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

大会特邀国内外、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相关多学科领域专家展开学术交流及讨论,吸引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计300余人参会。

开幕式上,刘昌孝院士在给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网络药理学是中药复杂系统作用解析的有效方法,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新理念、新模式”;李济仁国医大师在贺信中强调:“网络药理学和中医药的整体观念相得益彰、相辅互助”。

魏金明社长代表世界中联在致辞中指出,网络药理学使以“一个药物、一个靶标、一种疾病”为主导的传统新药研发理念产生了革命性转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高度评价了网络药理学专委会这三年的工作。

本次会议还吸引了步长集团赵步长董事长到场参会,他对网络药理学用于揭示已有中药的科学内涵、研发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药新药表达了充分肯定和高度期待。

专委会会长、大会主席、清华大学李梢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大会主题体现时代精神,展示科技前沿,希望以网络药理学为突破口,在人
工智能、大数据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医药的创新发展道路;还希望专委会有效组织网络药理学队伍,通过多
大会全体合影
魏金明社长开幕式致辞赵步长董事长开幕式致辞
学科的努力和交叉,继续奋进、再攀新高。

他对世界中
联领导及前辈的关心指导、对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参会代
表的支持、以及组织本次会议的苏薇薇教授团队表示由
衷感谢。

开幕式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专委会
秘书长许海玉研究员主持。

本届会议设置特邀专家报告、青年论坛报告和企业
圆桌论坛,共28场报告。

在学术报告环节,李梢教授以“网络药理学与智慧
中医药”为题做了主旨报告,重点介绍了网络药理学自主核心技术和网络靶标原创理论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治未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的新思路、新进展,生动地诠释了以“网络靶标”为核心的网络药理学在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上的关键作用,以及推动形成“智慧+精准”医学模式的美好前景。

特邀嘉宾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商洪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川研究员、澳大利亚RMIT University 施文远教授、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曹志伟教授分别紧扣网络药理学与智慧中医药主题,以冠心病中医临床基础转化研究、中药注射剂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利用化学-生物学度量方法鉴定临床疗效相关中药质控标志物、中医药组学计算与网络解析等为核心内容进行报告,并与参会者积极互动,现场交流踊跃。

专委会副会长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张卫东教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苏薇薇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陈乃宏教授、南开大学药学院白钢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苏式兵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赵筱萍教授分别就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新药发现、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
究等方面进行介绍,既突出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取
得的成绩,又强调了对于网络药理学规范化、标准化的迫
切需求。

专委会秘书长许海玉研究员和副秘书长、澳门大
学胡元佳副教授,通过介绍网络药理学在中成药临床重定
位中的应用和中药复杂系统分析方法,使与会者对网络药
理学的应用领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大会还邀请了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
究中心王有政研究员到会,他对网络药理学和人工智能技
术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充满信心。

此外,美国克利夫兰
州立大学徐岩教授、清华大学刘清飞副教授等国内外专家
积极参会,对网络药理学和智慧中医药发展充满期待。

专委会重视青年学者的发展,青年论坛是专委会年
会的规定动作。

11月11日上午,众多致力于从事网络药
理学与中医药交叉研究的青年学者所期待的青年论坛报告
如期而至。

兰州大学戴建业教授、南开大学林建平教授、
沈阳药科大学项荣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陈启龙教授、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李梢教授开幕式致辞并做主旨报告特邀嘉宾商洪才研究员、李川研究员、RMIT Universit y
施文远教授、曹志伟教授在大会做主题报告
滨州医学院李德芳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段贤
春副教授、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陈双
副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郭非非
博士、清华大学药学院刘晓笙博士、湖北中医
药大学刘丹博士、中山大学李泮霖博士、浙江
大学药学院薛睿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马雪玲
博士、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黄璐璐博
士等15位青年学者报告了各自在网络药理学
领域所做的工作。

青年学者的积极参与,将快
速推动网络药理学的发展。

本次年会还召开了企业圆桌论坛,以推
动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产业界的深入应用,团
结专家学者和企业共同制定、发布并推广中医
药网络药理学研究标准。

该论坛由专委会企业
联系工作部负责人、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
究院平台运营与科研部副部长张博副研究员
主持。

本次论坛积极参会的企业包括红日药
业、步长制药、江苏康缘、邯郸制药、天士力、
华信堂、TMR 出版集团、羚锐制药、同仁堂、
广州白云山、九芝堂、安徽济人药业、河南泰
丰、广西梧州制药、晨光生物、北京大品种联
盟等近20家企业,各位企业代表分别针对企
业在上市产品推广和新产品研发两方面对网
络药理学提出了迫切需求,沟通交流了目前企
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惑和对于新兴科技的高
度重视。

李梢会长出席论坛并与企业代表进行
深入交谈。

本届会议全面探讨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
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模式、前沿进展,共同分
享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新方法、新经验,努力搭建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研究成果转化应
用平台。

闭幕式上,李梢会长对专委会的发展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制订标准,夯实基础;二是坚持原创,开拓未来。

本届会议促进了中医药在新科技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推动了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开发领域的深入应用,体现了网络药理学作为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点的广阔前景。

在此次年会上,《世界中医药》英
文版还向各位参会代表发布了由李梢会长组织的网络药理学专刊。

副会长张卫东教授、苏薇薇研究员、陈乃宏教授、白钢教授、苏式兵教授、赵筱萍教授、秘书长许海玉研究员和副秘书长胡元佳副教授在大会做主题报告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 2018年11月12
日青年学者代表做报告
企业圆桌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