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结构总体设计作业

发动机结构总体设计作业
发动机结构总体设计作业

《现代航空燃气轮发动机总体设计》

期末考试答卷

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号姓名成绩

1.简述中冷回热发动机具有较高的热效率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制约

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冷回热涡扇航空发动机的循环系统相对传统发动机而言,在其中增加了中冷器与回热

器两个部分,在工作时当涡扇发动机里面的空气经过中压压气机的压缩之后,然后经过中冷

器与外涵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涡扇里面的空气温度降低,在其温度降低之后进入到高

压压气机中。中冷器在这一过程中降低了高压压气机进气口的温度,从而减少了高压压气机

在这一过程中的功率,以此同时也增大了回热器中的空气与燃气之间的温度差异,这样对于

提高回热的功率有很大的帮助。内涵中的空气在温度降低后经过高压压气机的出口与低压涡

轮的出口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有效的利用了涡轮出口处的燃气余量使得进入燃烧室内的

空气温度升高,这样在涡轮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供油室的燃油消耗,从而提高了发

动机的热效率,使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

但与此同时,将回热器引入燃气涡轮发动机也面临着以下问题:在大推力下,较大发动

机的收益很小、费用增加、质量增大、复杂性增加;承受热负荷的回热器耐久机械性能差;较高的燃烧室进口温度可能增加NO x的排放量。

2.简述基于核心机派生技术的发动机推力范围受限的主要技术原因。

在成熟的发动机基础上增大推力可以采用以下技术途径:

(1)增加发动机空气流量;

(2)增大发动机单位推力。

为了增加发动机空气流量,可以直接增加风扇流量或者提高风扇增压比,即采用更大功

率的风扇来实现;所以,为了在基本发动机基础上增大推力,在发动机设计中应事先考虑相

应的能力储备。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作转速、流通能力和叶轮机功率的储备。因此,在基本发

动机的核心机中也要有相应的储备。这种能力储备会导致基本发动机结构尺寸偏大,即其重

量和尺寸与最佳技术方案相比都有增加,但是,由于降低了研制开发的总费用而从系列发展

中得到了补偿。为了提高涡扇发动机设计状态的增压比,可以提高低压压气机和/或高压压

气机的增压比。为此,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中,增压压气机获得了广泛应用。因此,在核

心机结构设计中也必须事先考虑具有传输大功率和大扭矩的低压轴穿过。

增大发动机单位推力的最有效途径是增大核心机的循环功。可以通过增加内涵空气流量,并同时提高压气机增压比和涡轮前燃气温度,以及提高有效工作效率(提高部件效率、减少

漏气等)的办法来实现。

压气机前增加零级压气机级来提高发动机增压比,最大的问题在于基本核心机的设计参

数会受到干扰。高压压气机压缩功的增加必然导致涡轮前最高燃气温度和/或高压涡轮膨胀

比的增加。因此,事先考虑到核心机压气机物理及换算转速的储备可以减低对增压压气机增

压比的要求,并缓和与此有关的其他矛盾。

由于使用要求不同,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亚声速飞机用)与小涵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超声速机动飞机用)的发展途径是不同的。在保持核心机结构不变时,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增大推力的技术途径实际上受到增大增压比和涵道比的限制。不仅单位推力不增加,而且,在超过最佳参数后增压比和涵道比的增大会导致发动机经济性下降。所以,在增大增压比和涵道比的同时,由于不能大幅度提高涡轮前燃气温度,因此,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推力增大是非常有限的。而小涵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增大推力,在保持核心机结构不变时,增加空气流量的同时还可以改变循环参数,即提高涡轮前燃气温度。

核心机基础上发动机派生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核心机基础上派生发展系列发动机,原则上有两条主要的技术途径,一是保持压气机设计换算转速不变,二是保持最高燃气温度不变。

保持压气机设计换算转速不变在保持压气机设计换算转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低压压气机增压比来增大(减小)发动机增压比,必然导致涡轮前燃气温度随核心机进口温度的增加(减小)而增加(减小)。因此,在巡航推力与起飞推力比值不变的条件下,当风扇增压比一定时,随着涡轮前燃气温度的增加,最佳涵道比增大;在增压比和涵道比同时增加的情况下,总空气流量增大,推力也随之增大。此时耗油率因有效效率的提高而有所降低。因此,为了保证发动机系列发展的需求,不仅要求核心机有相应的燃气温度储备,还需要有相应的核心机转速储备,以及具有传输大功率和大扭矩的低压轴穿过的几何储备。当减小总增压比时,情况与上述的分析结果相反亦即当推力减小时,与基本发动机的情况相比,核心机的强度将出现过剩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最大起飞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基本上有最高的工作参数,并相应地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推重比。与此相比,最小起飞推力的发动机的巡航经济性可以恶化15 ~2O ,而其推重比可恶化1.4~1.8倍。

保持最高燃气温度不变在这种情况下,高压压气机特性图上的工作点位置取决于最大状态下的转速和功率消耗,也即随着风扇增压比的增加(减少),工作点将沿着核心机工作线向下(上)移动。与基本发动机相比,风扇增压比的增加将导致循环功的减小,从而,发动机推力减小,这是由于在一定的风扇增压比下,最佳涵道比减小了。因此,需要预先考虑核心机派生发展中比基本发动机推力更大的发展情况,即需要考虑压气机特性的换算流量储备。从而带来基本发动机中压气机的空气流量过剩。

从实际核心机的派生发展分析表明,应用中既采用第一种方法,又采用第二种方法,也就是说,在核心机及基本发动机研制中,既要有燃气温度和转速的储备,又要有高压压气机性能的储备。实践表明,在核心机基础上派生发展的大道比涡扇发动机,其发动机起飞推力可以在2倍增长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经济性。在此范围内,近2/3是通过改变最大起飞状态下涡轮风扇组合的尺寸和功率来保证的,而近1/3是对应于节流改型。因此,以一个多用途核心机为基础,实现涡扇发动机推力的2倍变化从技术经济观点看是正确的,尽管其中的一部分发动机(较小推力)的经济性、外廓尺寸和重量特性较差。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系列核心机中,较大推力的发动机具有相对较高的热力参数,因此,这种技术措施丝毫没有降低涡扇发动机研制的技术难度。

对涵道比不大的加力涡扇发动机来说,在核心机或者基本发动机基础上进行系列化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在与基本发动机外廓尺寸限制和互换性要求相同的条件下增大发动机推力的改型研制。其主要目标是在总空气流量增大时保持发动机流道的横向尺寸不变,这时,在带有气流掺混装置的涡扇发动机中将遇到由核心机参数、风扇增压比和涵道比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压力平衡问题。因此,在发动机总空气流量增大时,往往要利用核心机的储备能力来解决压力平衡问题。但是,由于核心机的储备能力有限,在不对核心机进行适应性修改的前提下,发动机推力的增长是有限的。

3.简述变循环发动机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航空涡轮发动机的热力循环特性是固定不变的.一种发动机只能在一种模式下工作.并且仅在有限的飞行范围内具有最好的性能。先进的变循环发动机(Variable Cycle

Engine,VCE)则不同,它是一种多设计点发动机.通过改变一些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或位置,来调节其热力循环参数( 如增压比、涡轮进口温度、空气流量和涵道比) .改变发动机循环工作模式(高推力或低油耗) 使发动机在各种飞行情况下部能工作在最佳状态。与此同时,变循环发动机能以多种模式( 包括涡轮模式、涡轮风鹚模式和冲压模式等)工作.因而在亚声速.跨声速、超声速和高超声速飞行状态都具有良好的性能.,在涡喷/涡扇发动机领域.VCE研究的重点是改变涵道比.如发动机在爬升、加速和超声速飞行时涵道比减小,接近涡喷发动机的性能.以增大推力;在起飞和亚声速飞行时.加大涵道比,以涡扇发动机状态工作,降低耗油率和噪声。

在未来陆、海、空、天、电多维力量和多维战场的信息化战争中,配装先进动力系统的航空武器装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夺取制空权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VCE概念的提念以追溯到20纪60年代.随着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问世,它优越的亚音速性能、高的推进效率,使得发动机设计师不断地追求更大涵道比的发动机。在超音速飞行状态,由于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耗油率明显高于等推力级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因此限制了超音速飞机发动机涵道比的进一步增加,为了使航空发动机在亚音速和超音速状态下都具有较好的性能,国外航空发动机科学家提出了变几何和VCE思想。VCE的优点就是在宽广的飞行包线内,都能保持很好的效率和较低的耗油率,可以看作将亚音速性能很好的大涵道比涡扇与超音速性能很好的小涵道比涡扇、涡喷取各自优点.结合成一台发动机。实践证明,VCE技术以其内在的性能优势,能够满足强大的军事需求,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发展潜力,已经受到各航空强国的重视,是目前航空动力主流的研究方向。

特别在先进战斗机研究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战斗机一方面朝着多用途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飞机的飞行包线不断扩大.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更重视飞机机体/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由于VCE在满足上述指标方面的优势尤为明显,于是,对军用战斗机用的VCE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在航空发动机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航空发达国家持续研究新型动力装置以满足先进飞机的需要,由此先进VCE技术应运而生。VCE是正在研究发展中的五代机的重要动力特征。VCE技术成功解决了战机对单位推力和低耗油率之间的矛盾,能够在同一台发动机上实现涡喷工作模式和涡扇工作模式,使发动机在超声速和亚声速飞行时都有优良特性。与涡喷、涡扇发动机相比,变循环发动机柱超声速和亚声速混合飞行任务中综合性能优势明显。高单位面积推力的涡喷循环模式工作,以满足飞行器高速、高机动性飞行;低耗油率的涡扇循环模式工作,以满足长时间续航续且对飞行速度无严格要求。因此具有广阔的军事需求,对军机或民机都是非常有价值。VCE被誉为未来飞行器的最佳动力装置之一。

鉴于VCE优异的技术特性、强大的的军事需求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我们应高度重视这项新技术的探索研究。通过分析国外在VCE领域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已有的研究基础,制定顶层研究方案.突破VCE工作原理、结构设汁、建模和计算、关键技术(核心机驱功风扇级、变面积涵道引射器、可调涡轮导向器和自适应控制技术等) ,探索VCE研究的零部件和整机试验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掌握其试验方法,为VCE的验证机与工程研制提供技术储备与支持,最终实现我国先进航空动力的跨越式发展。

4.简述F120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的工作模式、转换及技术特征。

F120基本结构是:1台带对转涡轮的双转子涡扇发动机。低压涡轮驱动2级风扇,高压涡轮驱动5级压气机(含1 级CDFS);2个单级涡轮对转;CDFS与压气机相连,其功能恰似1个风扇的后面级;控制系统为3余度多变量FADEC。

工作模式:

在起飞和亚声速巡航的低功率状态下, 发动机以双涵道(涡扇)模式工作(如图4.1上半

部所示)。此时发动机具有高的推进效率、低的燃油消耗和噪声。在该工作模式下, 通过提高高、低压转子转速和打开前、后VABI, 使前部分风扇能通过最大流量的气流。此时, 关小CDFS可调叶片角度, 以减小核心机气流流量, 使发动机具有最大涵道比。而内涵道不能容纳由转子转速不匹配带来的所有气流, 额外的气流则通过前VABI被输送到外涵道中。同时,模式转换阀门也被阀门前、后压差打开, 使更多的空气进入外涵道, 从旁路流过核心机, 也保证了风扇具有大的喘振裕度。发动机的后VABI处于打开状态, 除了少量气流用于冷却加力筒体和尾喷管内衬外, 更多的外涵空气引射进入主排气流中, 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推力。

图4.1

在爬升、加速和超声速飞行的高功率状态下, 发动机以单涵道(涡喷)模式工作(如图下半部所示)。此时, 发动机具有最大单位推力。在该模式下, 前、后VABI均处于关小状态。后VABI关小到使涡轮框架、加力燃烧室内衬和尾喷管内衬前、后保持正的风扇冷却气流压差。当前、后VABI关小时,外涵道内的压力增大, 直到超过第2级风扇出口压力, 在反压作用下, 风扇后的模态选择活门关闭, 促使空气进入到核心机内;仅有少量空气从CDFS后引出, 进入外涵道, 供加力燃烧室和喷管冷却以及飞机引气用。

转换及技术特征:

VCE方案的模式转换机构主要包括:第2级风扇后的模式转换阀门CDFS, 紧接着CDFS后面的前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前VABI)和外涵道出口处的后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后VABI)。

模式转换阀门用来确定发动机是以涡喷模式工作或以涡扇模式工作,采用了1个被动控阀。前VABI是1个能够改变核心涵道和外涵道气流流量的阀门, 可进行内转子引气, 从而控制前风扇段失速裕度。后VABI是1个能够改变外涵道气流马赫数的阀门, 用以保持在外涵道气流与核心气流掺混时产生的静压平衡;在一定程度上, 还可独立于核心机系统来控制风扇统。

由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知, 其循环模式转换, 通过各变循环特征的控制, 配合发动机其他各调节机构共同完成。调节机构包括高、低压进口导向叶片以及低压涡轮导向器、尾喷管等。下面着重对该发动机的各变循环特征的方案进行简要说明。

模式转换阀门位于前部分风扇后的外涵道入口处, 如图4.2所示。初步采用了1 种被动控制方案。阀门由一系列固定在外机匣内壁的圆周分布的铰接门组成, 这些门在枢轴上向外旋转到打开位置, 以在风扇和风扇涵道之间建立流动联系, 或向内旋转到关闭位置, 以阻止流动联系。该阀门的开关控制可通过阀门后的弹簧以及第2级风扇后和外涵道之间的压差来共同完成。

图4.2

前VABI位于CDFS与核心机之间的外涵道入口处(图4.2), 是1个控制后风扇段进入核心机空气流量的阀门。该阀门可进行内转子引气, 从而控制前风扇段失速裕度。该阀门初步设计方案是采用1个带控制臂的线性执行机构。主阀门采用1个整体圆筒结构, 再沿周向均匀设置4个液压作动筒, 由液压作动筒的伸缩臂拉动圆筒进行轴向伸缩运动, 从而实现该通道的打开和关闭。

后VABI位于外涵道出口处, 位置如图4.3所示。这是1个能够改变涵道气流马赫数的阀门, 用以保持在外涵道气流与核心气流掺混时产生的静压平衡。初步设计方案中同样采用了带控制臂的线性执行机构, 类似于排气喷管的结构。由作动筒、作动环以及各个调节片、拉杆等机构组成。调节片与外涵道内机匣、调节片与拉杆、拉杆与作动环、作动环与作动筒伸缩臂之间均通过枢轴进行铰接。这样, 通过作动筒伸缩臂的伸缩带动作动环轴向运动, 再由作动环带动各拉杆拉动各调节片, 使调节片绕着与机匣间的枢轴旋转, 从而实现调节片

的收扩运动, 最终完成外涵出口面积调节。

图4.3

5.简述三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的结构形式、转换特征、技术特征以及

性能潜力。

结构形式:三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是在双外涵发动机的核心机和低压压缩系统基础上,增加可以开合的第三外涵,其结构如图5.1所示。三外涵变循环发动机风扇分为前、后风扇,每个风扇有自己的外涵道,以便更好地控制更宽广的工作范围内的气流。前风扇外涵出口的前调节阀门可以调节内涵和第三外涵空气流量以控制发动机涵道比,同时也能提高发动机的流通能力以降低溢流阻力。后风扇外涵出口的中调节阀门可以调节前涵道空气流量以控制发动机涵道比。核心及驱动风扇级(CDFS)外涵出口的前变面积涵道引射器(RV-ABI)用于改变涵道气流马赫数,调节后涵道气流与低压涡轮出口气流掺混是的静压平衡。喷管进口处的后调节阀门可以调节第三外涵气流与加力燃烧室出口气流掺混时的静压平衡。前风扇与后风扇连接在一起,由低压涡轮驱动;CDFS与压气机连在一起,由高压窝轮驱动。这样的布局可以

平衡高、低压涡轮之间的功载荷,允许未完全发挥作用的高压转子作更多的功。

图5.1

转换和技术特征: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DFS)进口导流叶片角度(IGV)可以调节内涵流量,控制发动机涵道比。当其他可调机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CDFSIGV的调大,前涵道比减小,后涵道比增大,CDFS涵道比增大,总涵道比减小,发动机推力增大,耗油率增大。这主要是因为前后风扇在同一低压轴上,前后风扇采用相同的特性,前风扇增压比大于后风扇增压比,使得第三外涵空气流量减小,即前涵道比减小;前涵道比的减小使得后风扇进口空气流量增大,后风扇进口空气流量增大程度大于CDFS进口空气流量,导致后风扇涵道比增大;发动机内涵流量增加的同时,核心机涵道容纳的流量有限,故CDFS涵道比不断增大;CDFSIGV 的调大使得核心机流量增大,外涵流量减小,使得发动机总涵道比减小,同时,CDFS压气机需要的功增加,在保持髙压转子相对物理转速不变的条件下,CDFS和压气机的抽吸能力增强,燃烧室燃油流量增加,燃烧室出口燃气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发动机推力增大,耗油率增加。

前变面积涵道引射器(FVABI)可以改变核心涵道气流流量来控制涵道比。保持髙压转子相对物理转速不变,当其他可调机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FVABI出口面积的开大,前风扇涵道比增大,后风扇涵道比减小CDFS涵道比增大,总涵道比增大,发动机推力力和耗油率减小。这主要是因为FVABI出口面积的开大,使得CDFS涵道比增大;基于连续方程可知混合室内涵进口静压升高,前混合室内外涵静压重新匹配,因此后风扇外涵出口流量减小,即后风扇涵道比减小;后风扇进口空气流量的减小使得前风扇外涵出口空气流量增大,即前涵道比增大。同时,随着出口面积的开大,核心涵道空气流量增大,使得压气机进口空气流量减小,压气机功减小,参与做功的空气流量减小,燃烧室燃油流量减小,因此发动机推力和耗油率减小。

后变面积涵道引射器(RVABI)可以改变涵道气流马赫数和控制后涵道空气流量。保持高压转子相对物理转速不变,当其他可调机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RVABI出口面积的开大,前涵道比增大,后涵道比减小,CDFS涵道比减小,总涵道比增大,发动机推力减小,耗油率增大。这主要是因为RVABI出口面积的开大,使得外涵空气流量增大,核心机节进口空气流量减小,总涵道比增大,压气机减小,燃烧室燃油流量减小,出口燃气温度降低,因此发动机推力减小;由于RVABI出口面积开大,燃油流量降低的程度响应慢一些,最直接的影响是总涵道比的增大,燃油流量降低程度慢于推力降低的程度,使得发动机耗油率

增大。

性能潜力:预计三涵道变循环发动机的性能特点为:总压比可达40,涵道比0.10~0.35,涡轮进口温度2 000~2 250 K,推力超过200 kN,油耗比第四代军用航空发动机下降25%。具体为:

(1) 耗油率大幅降低。具有更优结构、更高进气流量,能实现更低燃油消耗,改善发动机经济性,进而增加飞机续航、待机时间;其推进效率比目前最新的F135发动机提高25%。(2) 推力性能提高。三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推力超过200 kN,军用推力、加力推力分别比F135 发动机提高5%和10%[14];可进一步提高飞机飞行速度和高速冲刺能力,使第五代战斗机在不开加力条件下保持超声速巡航飞行,并缩短飞机起降距离。

(3) 质量大幅减轻。第五代发动机将采取大量新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单晶材料、纤维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粉末冶金高温合金材料、阻燃钛合金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基复合材料等),大大减轻发动机质量。

(4) 先进技术增多。第五代发动机将采用大量先进技术来提高发动机综合性能,如:热交换冷却技术以降低发动机高负荷部件的应力和温度;气动矢量喷管技术以提高飞机隐身性;变循环技术以改善发动机非设计点性能;自适应技术以加强变循环发动机可调几何部件间的联系,减少调节量,实现自适应调节变化。

西南大学18秋《0962发动机原理》机考大作业

------------------------------------------------------------------------------------------------------------------------------ 考试剩余开始计时.. 答题卡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二、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解释题 1 2 四、问答题 1 已做未做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课程名称:(0962)《发动机原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姓名:周金平学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道题2.0分,共12.0分) 1. 内燃机的换气损失包括:进气损失、排气损失和泵气损失三部分。 对 错 2. 由于车用发动机的功率和转速独立地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故其工况是面工况。 对 错 3. 国产汽油是以辛烷值来标号的。 对 错 4. 内燃机的扭矩储备系数指外特性上最大扭矩与标定扭矩之比。 对 错 5. 柴油机缸内的不均匀混合气是在高温、高压下多点自燃着火燃烧的。 对 错 6. 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气门定时中,排气提前角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最大。 对 错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道题3.0分,共48.0分) 1. 发动机排放中一氧化碳生成的机理中,不包括()。 A.混合器不均匀 B.氧的浓度过高 C.燃料不完全燃烧 D.二氧化碳和水在高温时的裂解

------------------------------------------------------------------------------------------------------------------------------ 2. 为了利用气流的运动惯性,在活塞运动到上止点以后,才关闭气门。从上止点到气门完全关闭之间的曲轴转角称为()。 A.排气迟闭角 B.进气提前角 C.排气提前角 D.进气迟闭角 3. 为控制柴油机的压力升高率,应减少在着火落后期的()。 A.可燃混合气的量 B.压力 C.温度 D.空气量 4. 浓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是()1的。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不确定 5. 发动机增压就是增加进入发动机气缸的充量密度从而提高(),达到提高发动机功率,改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目的。 A.平均有效压力 B.排气压力 C.燃烧温度 D.燃油雾化程度 6. 汽油机的着火属于()。 A.同时爆炸燃烧 B.扩散燃烧 C.低温多阶段 D.高温单阶段 7. 进气涡流是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旋转的有组织的气流运动。 A.气缸轴线 B.垂直于气缸轴线 C.气门轴线 D.气道轴线 8. 汽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后,带来的主要问题包括()、热负荷增加、反应滞后等。 A.燃烧温度降低 B.负荷降低 C.爆燃 D.排放增加 9. 汽油机()是其燃烧的主要时期。 A.后燃期 B.着火落后期 C.明显燃烧期 D.缓燃期 10. 废气涡轮增压器中涡轮的功用是将废气所拥有的能量尽可能多地转化为涡轮旋转的

汽车构造大作业2014

汽车构造大作业 班级建筑学22 姓名万家轩 学号 2120703033 日期 2014年5月16日

1.自主研发还是合资合作,阐述你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看法。 答:我觉得目前还是合资合作才可以促进中国汽车工业更快的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较西方国家和亚洲的某些发达国家晚了不少,现在虽然已经在飞速发展且国家也在大力支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但是总体上依旧处于技术不如外国品牌先进,做工不如外国品牌精致,口碑不如外国品牌好,质量不如外国品牌稳定,售后不如外国品牌完善,甚至广告营销都不如外国品牌有新意的阶段,唯一相比外国品牌可能有的优势就是价格较亲民了。 汽车算是家庭里的大件,但很多人对汽车并不了解,所以买车的决定因素往往是价格,品牌,用途,质量这几个因素,所以中国车企应该抓住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与外国车企合作,利用对方的口碑和关键技术来拉拢消费者,为自己的品牌打开这一重要瓶颈。同时继续研发核心技术,先让自己的技术迎合本国消费者的口味,做足市场调查,严把质量关,逐步改变中国国民对民族品牌的看法。 总之,自主研发和合资合作都是必须要走的路,只不过有先有后而已。 2.试述内燃机代用燃料的研究现状和重要性。 答:现状:目前国际上公认最有前途的内燃机清洁代用燃料是醇类燃料。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和应用生物质燃料较早的国家之一。20 世纪40 年代中期即将酒精、发生炉煤气以及由桐油热裂成的燃油用于车用发动机上,并对菜籽油、大豆油及松根油等进行实验研究。长期以来对沼气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得广泛而深入,全国都设立了沼气应用技术推广站。目前有一些地区不仅将沼气当作生活燃料,而且也用于内燃机。自70 年代末起,山西、四川、吉林及北京等省市对汽油甲醇混合燃料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原国家科委在“六五”期间组织了M10~M15 的台架实验及车队使用实验研究。除了对甲醇、汽油混合燃料进行实验研究外,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和华中理工大学还分别对汽油机燃用100%的甲醇及在柴油机中掺烧甲醇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此同时,原国家科委组织了从煤中提炼甲醇等工艺技术的研究。天津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山东工业大学等对在汽油机及柴油机中燃用甲醇进行了很多实验研究工作。 浙江大学还对氢气、液化石油气及煤粉浆进行过研究。贵阳山地农机研究所、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对可食用植物油及野生植物油在内燃机中的应用也进行了很多工作。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军事油料应用教研室许世海等人以菜籽油为原料,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找到了合适的醇油比,得到的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达到0#柴油的使用标准。原国家科委组织的攻关项目,上述各单位以及国内其它有关单位的台架实验、环境保护等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 重要性:醇类燃料主要是指甲醇、乙醇, 它们都具有使用、储存和运输方便的特点。醇类燃料作为柴油机的代用燃料有巨大的优越性, 特别是对于环境的改善作用来说, 柴油机使用醇类燃料可减少常规污染物( CO、HC、NOx、PM ) , 尤其是颗粒物的排放量, 降低烟度和致癌度。同时,世界上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开采加剧,因此,为保证未来交通运输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研究与开发代用燃料是势在必行。 3.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发动机汽车的各自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 答:纯电动汽车:(1)前景:2010 年年初国际气候组织曾对40 名电动汽车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程度在电动汽车发展众多影响因素中排名第2,超过了购买价格因素,仅次于排名第1的电池技术提高因素。充电设施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各方已达成共识。 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充电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政府支持力度非常大。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充电设施建设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中石化、比亚迪等企业。 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投产了一定数量的充电站与充电桩,充电方式有快充、慢充、换电池等多种,先期的工作为后续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中石化等企业已经与多数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制定了较为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计划,充电站建设开始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 (2)问题:虽然纯电动汽车已经有134年的历史,但一直仅限于某些特定范围内应用,市场较小。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类别的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 混合动力汽车:(1)前景: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载动力源有多种,蓄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都可,同时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代码

实验五代码: 基础能力落实: 1)编写一个程序,将用分钟表示的时间转化成以小时和分钟表示的时间。使用#define 或者const来创建一个代表60的字符常量。使用while循环来允许用户重复键入值,并且当键入一个小于等于0的时间时终止循环。要求用while语句 #include int main(void) { const int minperhour = 60; int minutes, hours, mins; printf("Enter the number of minutes to convert: "); scanf("%d", &minutes); while (minutes > 0 ) { hours = minutes / minperhour; mins = minutes % minperhour; printf("%d minutes = %d hours, %d minutes\n", minutes, hours, mins); printf("Enter next minutes value (0 to quit): "); scanf("%d", &minutes); } printf("Bye\n"); return 0; } 2)编写一个程序打印一个表,表的每一行都给出一个整数,它的平方以及它的立方,要求用户输入表的上限和下限。使用一个for循环。 #include int main( void ) { int lower, upper, index; int square, cube; printf("Enter starting integer: "); scanf("%d", &lower);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凸轮机构设计 题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 凸轮机构设计 一.设计题目 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1.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推程 0450≤≤? 推程 009045≤≤? 2.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回程 00200160≤≤? 回程 00240200≤≤? 三.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及凸轮s d ds -φ 线图 采用VB 编程,其源程序及图像如下: 1.位移: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imer1.Enabled = True '开启计时器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Static i As Single

Dim s As Single, q As Single 'i作为静态变量,控制流程;s代表位移;q代表角度 Picture1.CurrentX = 0 Picture1.CurrentY = 0 i = i + 0.1 If i <= 45 Then q = i s = 240 * (q / 90) ^ 2 Picture1.PSet Step(q, -s), vbRed ElseIf i >= 45 And i <= 90 Then q = i s = 120 - 240 * ((90 - q) ^ 2) / (90 ^ 2) Picture1.PSet Step(q, -s), vbGreen ElseIf i >= 90 And i <= 150 Then q = i s = 120 Picture1.PSet Step(q, -s), vbBlack ElseIf i >= 150 And i <= 190 Then q = i s = 120 - 240 * (q - 150) ^ 2 / 6400 Picture1.PSet Step(q, -s), vbBlue ElseIf i >= 190 And i <= 230 Then

汽车理论大作业.

《汽车理论实习》实习报告 别克凯越1.6LE-AT 2011款 综合性能分析 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 姓名:学号:成绩: 姓名:学号:成绩: 组员任务分配: 动力性,燃油经济性—— 制动性,操纵稳定性——

目录 一、别克凯越1.6LE-AT 2011款动力性分析 (2) 1.发动机主要参数 (2) 2.参数计算 (3) 3.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平衡图 (6) 4.动力特性图 (7) 5.功率平衡图 (8) 二、别克凯越1.6LE-AT 2011款燃油经济性分析 (9) 1.百公里油耗估算 (9) 2.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计算 (12) 3.等加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13) 4.等减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15) 5.数据分析 (16) 三、别克凯越1.6LE-AT 2011款制动性分析 (18) 1.结构参数 (18) 2.参数分析 (18) 四、别克凯越1.6LE-AT 2011款操纵稳定性分析 (22) 1.结构参数 (23) 2.参数分析 (23)

一、别克凯越1.6LE-AT 2011款动力性分析 1.发动机主要参数 整车技术参数 动力参数

2.参数计算 (1)转矩和功率计算 根据发动机的最大功率max e P 和最大功率时的发动机转速p n ,则发动机的外特性的功率e P n --曲线可用下式估算: 23 max 12e e p p p n n n P P C C n n n ?? ??????=+- ? ? ? ???????? ? 汽油机中C1=C2=1, n 为发动机转速(r /min), Pe max =81kw , p n =6000r/min ; 发动机功率Pe 和转矩tq T 之间有如下关系:9549e tq P T n = 可得发动机外特性中的功率与转矩曲线: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典型例题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典型例题 例1有数列2/3、4/5、6/9、10/15……求此数列前30项的和。 算法分析: 对于数列的题,首先要找出通项公式,或前后项的计算关系公式,根据公式求所需。由于数列的题一般执行次数能确定,用for语句来编写比较方便。 此题,前后项的关系是:后一项的分子是前一项的分母加1,后一项的分母是前一 项的分子加分母。解题思路是用循环语句求各项,并把值累加,因为是求前30项的和,循环执行30次。 1.初值i=2,j=3,s=0; 2.用n从1到30循环 3.s=s+ i/j; 4.c=i; i=j+1; j=c+j; 5输出s; 程序: #in clude mai n() { int i=2,j=3, n,c; float s=0; for(n=1; n<=30 ;n++) { s=s+(float)i/j; c=i; i=j+1; j=c+j; } printf( "n%f” ,s); } 此题中的n与循环体中的执行语句没有数值上的联系,仅仅用做决定循环执行的次数。 例2:下面这个程序,想想它实现的是什么功能? #in clude mai n() { int i,s=0; for(i=1;i<=100;i++) {if(i%5==0) continue; s=s+i; } printf( n“d' ,s); } 在左边的程序中,i从1到100循环,当i是5的倍数时,直接进入下一个i,当i不是5的倍数时,把i累加到s,最后输出s。所以,这个程序实现的是求1~100中间所有非5的倍数的数之和。 例3:输出n~m中(0<*m)能被3整除,且至少有一个数字是5的所有数。 算法分析:

汽车电子技术大作业

北京交通大学 《汽车电子技术》综合性大作业 2017---2018第一学期教师:陈宏伟 学号13221023班级能动1401姓名王勉 经济型轿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初步设计 一、动力性换挡规律设计 首先计算轮胎直径。 根据轮胎型号:165/70R14 可计算出轮胎直径为:165*0.7*2+(14*25.4)= 586.6 mm 据此可算出各节气门开度不同转速发动机扭矩大小,可根据不同节气门开度各档位扭矩图得出如下图升档规律,动力性降挡规律是在动力

性升挡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收敛程度来进行计算,动力性降挡规律的确定采用以下的控制策略: 1.节气门开度在0到25之间时采用等延迟型降档规律,以舒适稳定 为主,延迟区间设为:1挡和2挡4km/h,2挡和3挡4km/h,3挡和4挡5km/h,4挡和5挡5km/h。 2.节气门开度在25到75之间采用收敛型降档规律,这种换挡规律 在大油门时降挡速差最小,升降挡都有较好的功率利用,动力性好,减小油门时,延迟增大,避免过多的换挡,且发动机可以在较低的转速下工作,燃料经济性好,噪声低,行驶平稳舒适。换挡规律的收敛程度用 K 进行评价: V n+1=(1?K)V n 式中V n+1为n+1挡时对应降档车速,V n为n挡时对应升档车速。通常K的取值应该小于0.4~0.45。本次报告在25%~75%取K=0.2。 3.节气门开度在75到100之间时采用等延迟型降档规律,以获得最 佳动力性, 延迟区间设置为3.96km/h。

二、AMT 总体方案设计 1.绘制所开发的 AMT 电子控制系统(包含被控对象)工作原理示意图,

第四课 简单的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第四课简单的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原打算明天去公园,但如果明天天气不好,将留在家里看电视。所以人也会根据条件进行行为的选择。计算机也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各种逻辑判断,进行一定的选择。在这课与下一课中,我们将会发现,我们是通过选择结构语句来实现程序的逻辑判断功能。 一、PASCAL中的布尔(逻辑)类型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型(integer)与实型(real)。其中integer型数据取值范围为-32768到32767之间所有整数。而real型数据取值范围为其绝对值在10-38到1038之间的所有实数。它们都是数值型的(即值都为数)。布尔型(Boolean)是一种数据的类型,这种类型只有两种值,即"真"与"假"。 1、布尔常量 在Pascal语言中"真"用ture表示,"假"用False表示。所以布尔类型只有TRUE 与FALSE两个常量。 2、布尔变量(BOOLEAN) 如果我们将某些变量说明成布尔型,那么这些变量就是布尔变量,它们只能用于存放布尔值(ture或false)。 例如,VAR A,B:BOOLEAN; 3、布尔类型是顺序类型 由于这种类型只有两个常量,Pascal语言中规定ture的序号为1,false的序号为0。若某种类型的常量是有限的,那么这种类型的常量通常都有一个序号,我们称这种类型为顺序类型。如前面我们学过的整型(integer),以及后面要学到的字符型(char)都是顺序类型。 4、布尔类型的输入与输出 a)输出 VAR A,B:BOOLEAN; BEGIN A:=TRUE;B:=FALSE; WRITELN(A,B);

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大作业

第一部分:四缸机运动学分析 绘制四缸机活塞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曲轴转角变化曲线(X -α,V -α,a -α)。 曲轴半径r=52.5mm 连杆长度l=170mm, 连杆比31.0==l r λ 1、位移:)]2cos 1(4 1 )cos 1[(αλα-+-=r x 2、速度:)2sin 2 (sin αλ αω+ =r v 3、加速度:)2cos (cos 2αλαω+=r a

第二部分:四缸机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 1、初步绘制四缸机气缸压力曲线(g F -α),绘制活塞侧击力变化曲线(N F -α),绘制连杆力变化曲线(L F -α),绘制曲柄销上的切向力(t F ),径向力(k F )的变化曲线(-α),(-α)。 平均大气压MPa p 09839.098.39kPa 0== 缸径D=95mm 则 活塞上总压力 6 010 )(?-=A P P F g g 24 D A π = 单缸活塞组质量:kg m h 277.1= 连杆组质量: 1.5kg =l m 则 往复运动质量:l h j m m m 3.0+= 往复惯性力:)2cos (cos 2αλαω+-=-=r m a m F j j j )sin arcsin(αλβ=又 合力:g j F F F += 侧击力:βtan F F N = 连杆力:β cos F F L = 切向力:)sin(βα+=L t F F 径向力:)cos(βα+=L k F F t F k F

2.四缸机连杆大头轴承负荷极坐标图,曲柄销极坐标图 连杆大头集中质量产生的离心力:2 227.0ωωr m r m F l rL == 连杆轴颈负荷: qy qx p F F arctan =α 连杆轴承负荷: ?+++=180βαααq P )sin(p P px F F α= 2m rL L q F F F +=k rL qx F F F -=t qy F F =q p F F -=)(p p py con F F α=

线性系统理论MATLAB大作业.(DOC)

兰州理工大学2015级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 线性系统理论Matlab 实验报告 1、在造纸流程中,投料箱应该把纸浆流变成2cm 的射流,并均匀喷洒在网状传送带上。为此,要精确控制喷射速度和传送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投料箱内的压力是需要控制的主要变量,它决定了纸浆的喷射速度。投料箱内的总压力是纸浆液压和另外灌注的气压之和。由压力控制的投料箱是个耦合系统,因此,我们很难用手工方法保证纸张的质量。 在特定的工作点上,将投料箱线性化,可以得到下面的状态空间模型: u x x ?? ????+??????-+-=0001.0105.0002.002.08.0. []21,x x y = 其中,系统的状态变量x1=液面高度,x2=压力,系统的控制变量u1=纸浆流量u2=气压阀门的开启量。在上述条件下,试设计合适的状态变量反馈控制器,使系统具有实特征根,且有一个根大于5 解:本题目是在已知状态空间描述的情况下要求设计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从而使得系统具有实数特征根,并要求要有一个根的模值要大于5,而特征根是正数时系统不稳定,这样的设计是无意义的,故而不妨采用状态反馈后的两个期望特征根为-7,-6,这样满足题目中所需的要求。要对系统进行状态反馈的设计首先要判断其是否能控,即求出该系统的能控性判别矩阵,然后判断其秩,从而得出其是否可控。 Matlab 判断该系统可控性和求取状态反馈矩阵K 的程序,如图1所示,同时求得加入状态反馈后的特征根并与原系统的特征根进行了对比。

图1系统能控性、状态反馈矩阵和特征根的分析程序上述程序的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系统能控性、反馈矩阵和特征根的运行结果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学会分支,也学会选择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分支结构是程序设计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模化。既是顺序结构的延续,又是程序编写的一个基础。对以后编程影响重大。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高中时学习多分支选择结构打下基础。 2、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程序的基本要素和顺序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对程序的编写和结构有了一种认识,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学生可以再上一个台阶。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程序的要素和顺序结构认识不够、掌握不好,不能顺利地编写好程序;这部分学生仍需老师的辅导、鼓励和同学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支程序的结构,流程以及作用。 (2)熟悉掌握分支语句的作用格式。 (3)掌握分支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4)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1、在思维分析中,体验学习带来的自信与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游戏程序的运行和流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逻辑分析能力。(2)通过运行程序、分析程序、编写程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层教学和辅导,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验程序,分析程序,修改程序和编写程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克服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拓展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有提高。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分支语句的流程图,分支语句的实现过程以及分支语句的格式。 难点:分支语句的应用以及分支语句的格式,。 五、教学策略 本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难点,故采用情景设置,游戏导入,讲练结合,任务驱动,分层辅导,分层练习,小组学习等多种立体方式呈现。以教师为主导,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典型例题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典型例题 例1:有数列2/3、4/5、6/9、10/15……求此数列前30项的和。 算法分析: 对于数列的题,首先要找出通项公式,或前后项的计算关系公式,根据公式求所需。由于数列的题一般执行次数能确定,用for语句来编写比较方便。 此题,前后项的关系是:后一项的分子是前一项的分母加1,后一项的分母是前一项的分子加分母。解题思路是用循环语句求各项,并把值累加,因为是求前30项的和,循环执行30次。 1. 初值i=2,j=3,s=0; 2. 用n从1到30循环 3. s=s+ i/j; 4. c=i; i=j+1; j=c+j; 5.输出s; 程序: #include<> main( ) { int i=2,j=3,n,c; float s=0; for(n=1;n<=30;n++) { s=s+(float)i/j; c=i; i=j+1; j=c+j; } printf(“\n%f”,s); } 此题中的n与循环体中的执行语句没有数值上的联系,仅仅用做决定循环执行的次数。 例2:下面这个程序,想想它实现的是什么功能? #include<> main( ) { int i,s=0; for(i=1;i<=100;i++) {if(i%5==0) continue; s=s+i; } printf(“\n%d”,s); } 在左边的程序中,i从1到100循环,当i是5的倍数时,直接进入下一个i,当i不是5的倍数时,把i累加到s,最后输出s。所以,这个程序实现的是求1~100中间所有非5的倍数的数之和。 例3:输出n~m中(0

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设计 大作业

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设计 大作业 王延荣主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3.3

2 1 某级涡轮转子的转速为4700r/min ,共有68片转子叶片,叶片材料GH33的密度ρ为8.2 ×103 kg/m 3,气流参数沿叶高均布,平均半径处叶栅进、出口的气流参数,叶片各截面的重心位置(X , Y , Z ),截面面积A ,主惯性矩I ξ,I η以及ξ轴与x 轴的夹角α,弯曲应力最大的A , B , C 三点的坐标ξA , ηA , ξB , ηB , ξC , ηc 列于下表,试求叶片各截面上的离心拉伸应力、气动力弯矩、离心力弯矩、合成弯矩及A ,B ,C 三点的弯曲应力和总应力。 截 面 0 Ⅰ Ⅱ Ⅲ Ⅳ Ⅴ X , cm 0.53 0.41 0.41 0.40 0.24 0.12 Y , cm -0.41 -0.38 -0.30 -0.19 -0.11 -0.02 Z , cm 62.8 59.1 56.0 53.0 49.4 45.8 A , cm 2 1.80 2.32 3.12 4.10 5.48 7.05 I ξ, cm 4 0.242 0.304 0.484 0.939 1.802 I η, cm 4 6.694 9.332 12.52 17.57 23.74 ξA , cm -2.685 -2.847 -2.938 -2.889 -2.894 ηA , cm 0.797 0.951 1.094 1.232 1.319 ξB , cm -0.084 -0.205 -0.303 -0.219 -0.302 ηB , cm -0.481 -0.521 -0.655 -0.749 -1.015 ξC , cm 3.728 3.909 4.060 4.366 4.597 ηC , cm 0.773 0.824 0.840 1.130 1.305 α 31o 40’ 27o 49’ 25o 19’ 22o 5’30’’ 16o 57’ 12o 43’ c 1am c 1um ρ1m p 1m c 2am c 2um ρ2m p 2m 297m/s -410m/s 0.894kg/m 3 0.222MPa 313m/s 38m/s 0.75 kg/m 3 0.178MPa 2 某一涡轮盘转速12500r/min,盘材料密度8.0×103kg/m 3 , 泊松比0.3,轮缘径向应力140MPa,盘厚度h 、弹性模量E、线涨系数α及温度t 沿半径的分布列于下表,试用等厚圆环法计算其应力分布。 截面, n 半径r , cm 盘厚h , cm E, GPa t , ℃ α,10-6/℃平均半径 平均厚度 0 0.0 4.86 162 165 16.5 1 5.0 3.90 16 2 165 16.5 2.5 4.38 2 10.0 2.97 157 250 17.1 7.5 3.435 3 14.0 2.2 4 148 360 18.2 12.0 2.60 5 4 15.0 1.8 6 140 400 19.0 14.5 2.05 5 15.8 1.60 13 7 430 19.4 15.4 1.73 6 16.6 1.80 134 460 19.7 16.2 1.70 7 17.4 2.30 130 500 20.3 17.0 2.05 3 某转子叶片根部固定,其材料密度2850kg/m 3,弹性模量71.54GPa ,叶片长0.1m ,各截面 位置、面积、惯性矩列于下表,试求其前3阶固有静频。 截面号i 0 1 2 3 4 5 6 7 8 9 10 x , m 0.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A , 10-4m 2 1.70 1.46 1.26 1.09 0.96 0.86 0.77 0.73 0.70 0.68 0.68 I , 10-8m 4 0.02790.0212 0.0157 0.01080.00840.00610.00450.00370.0032 0.0030 0.0030

传感器大作业

北京邮电大学 传感器大作业 题目:霍尔转速器 姓名:#####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日期:2013年6月10日

一、被测量分析 转速是发动机重要的工作参数之一,也是其它参数计算的重要依据。在工农业生产和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测量转速的场合,例如在发动机、电动机、卷扬机、机床主轴等旋转设备的试验、运转和控制中,常需要测量和显示其转速。要测速,首先要解决的是采样问题。测量转速的方法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模拟式采用测速发电机为检测元件,得到的信号是模拟量。早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均以模拟电路为基础,采用运算放大器,非线性集成电路以及少量的数字电路组成,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非常复杂,功能单一,而且系统非常不灵活、调试困难。数字式通常采用光电编码器、圆光栅、霍尔元件等为检测元件,得到的信号是脉冲信号。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单片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高性能价格比的单片机的出现,转速测量普遍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字式测量方法,使得许多控制功能及算法可以采用软件技术来完成,智能化微电脑代替了一般机械式或模拟式结构,并使系统能达到更高的性能。采用单片机构成控制系统,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和降低系统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霍尔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霍尔传感器是根据霍尔效应制作的一种磁场传感器。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霍尔(A.H.Hall,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后来发现半导体、

导电流体等也有这种效应,而半导体的霍尔效应比金属强得多,利用这现象制成的各种霍尔元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霍尔效应是研究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基本方法。通过霍尔效应实验测定的霍尔系数,能够判断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等重要参数。三、传感器设计思路 系统由传感器、信号预处理电路、处理器、显示器和系统软件等部分组成。传感器部分采用霍尔传感器,负责将电机的转速转化为脉冲信号。信号预处理电路包含待测信号放大、波形变换、波形整形电路等部分,其中放大器实现对待测信号的放大,降低对待测信号的幅度要求,实现对小信号的测量;波形变换和波形整形电路实现把正负交变的信号波形变换成可被单片机接受的TTL/CMOS兼容信号。处理器采用STC89C51单片机,显示器采用8位LED数码管动态显示。系统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测量初始化模块、信号频率测量模块、浮点数算术运算模块、浮点数到BCD码转换模块、显示模块、按键功能模块、定时器中断服务模块。系统软件框图如图所示:

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一、概述 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佛山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4 课的内容,它主要包括:程序的结构,IF 语句的基本格式(常用的一种)。 它的重点与难点:1、用户登录程序2 、IF 语句的格式3 、IF 语句的拓展形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程序3 种基本的结构(顺利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2.掌握IF 语句的基本格式: IF 条件THEN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ENDIF 3.掌握用户登录程序的编写,能够应用IF 语句来设计及编写 书中的用户登录程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任务驱动,屏幕演示、实例练习、小组、协作学习等方法, 使学生设计界面,编写代码,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用户登录程序的编写,使学生初步形成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建立一种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保护知识 产权,让学生懂得保护软件版权,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了解VB的程序界面,能够用VB设计图2-15的界面,以及各控件的使用,同时,他们的思维也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会析问题,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由于我校的学生生整体素质一般,所以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 四、教学策略选择 运用主导策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小组协作进行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 1 .多媒体网络教室 2 .教学资源:(1 、课件2 、学习资源)六、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上QQ或上网购物时,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 进入,那么这个程序,我们也可以用VB设计一个类似的登录窗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运行一个已经写好的用户登录程序。 设计意图:把神秘的编程化做我们平时的生活,使编程这个问题,简单化,同时告诉学生;谁学了VB语言,都可以编写的。 2.编登录程序之前,教师让学生说出程序的答案然后讲解、分析 程序的结构 1 )顺序结构:程序一般是从上到下一句一句地顺序执行,即 如: X=4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三种循环语句

一、循环结构(Iteration Structure)的概述 1.目的 为了解决含有重复处理内容的问题,必须采用循环语句(Loop Statement)来编程实现。 2.类型 (1)当型循环结构 (2)直到型循环结构 二、循环语句 1.while语句 ①功能:实现当型循环结构。 ②形式 while(表达式){ 循环体 } ③特点:先判断后执行。 ④举例:(累加和问题)编程计算整数1~100的和。 int i ; //循环变量 int sum = 0 ; //累加和清0 i = 1 ; //循环变量i赋初值 while( i <= 100){ sum = sum + i ; //循环变量累加到sum中 i = i + 1; //改变循环变量i的值 } 2.do-while语句 ①功能:实现直到型循环结构。 ②形式 do{ 循环体

}while(表达式); //注意最后的分号 ③特点:先执行后判断。 ④举例:修改上例。 /*利用do-while语句编程实现整数1~100的和。*/ int i ; //循环变量 int sum = 0 ; //累加和清0 i = 1 ; //循环变量i赋初值 do{ sum = sum + i ; //循环变量累加到sum中 i = i + 1; //改变循环变量i的值 }while(i<=100);//注意最后的分号 3.for语句 ①功能:实现当型循环结构。 ②形式 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循环体 } ③特点:先判断后执行;使用频率最高。 ④举例:修改上例。 /*使用for语句编程计算整数1~100的和。*/ int i ; //循环变量 int sum = 0 ; //累加和清0 for( i = 1 ; i <=100 ; i++ ){//第一个表达式完成循环变量i赋初值;第三个表达式实现改变循环变量i的值 sum = sum + i ; //循环变量累加到sum中 } 4.几种循环语句的比较 ①由于while语句和for语句均实现当型循环结构,两者是完全等价的。 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发动机设计大作业

民用客机航空发动机设计方案 一、本型航空发动机的应用领域 本型发动机主要用于民用客机。民用客机是体型较大、载客量较多的集体飞行运输工具,用于来往国内及国际商业航班。本客机巡航高度约为9,000米。飞机发动机有着不同的工作状态,当发动机每公里消耗燃料最少情况下的飞行速度,称为巡航速度。本客机巡航速度为亚声速,取0.8马赫。要求飞行稳定,不会产生较大颠簸,保障乘客能够舒适且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客机的总质量较大,因而相应发动机的体积,质量和推力都要远远大过战斗机发动机,使用寿命上也要求长很多,并且要求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指标。客机是用于商业用途的,因而要求其发动机具有很好的性价比。涡轮风扇发动机要比涡轮喷气发动机更省油,尤其是超过声速不太多时。因此,发动机选用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 飞行器简图为: 发动机这样布局是因为,发动机质量较大,对飞机结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对称安置在两个机翼距机身较近的位置以提高整个飞机的安全性,保证飞机两侧重量相同,避免飞机发生左右倾斜或重心不稳的问题。 二、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设计指标 发动机指标由客机的要求决定,发动机要求为: 推力:87000N 单位推力:450N?s/kg 重量:2100 推重比:4.2 耗油率:0.10kg/(h?N) 涡轮前温度:1200℃

总压比:22 整机效率:30% 三、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形式选取 发动机结构简图如下: 3.1 进气口的结构形式 发动机进气口为环形,固定唇口。进气口为空气喷气发动机所需空气的进口和通道,亚声速进气口前缘较为钝圆,以避免低速起飞时进口处气流分离。内部通道多为扩散形。 在最大速度或巡航状态下,进入气流的减速增压过程大部分在进口外面完成,通道内的流体损失不大,因而有较高的效率。超声速进气道通过多个较弱的斜激波实现超声速气流的减速。超声速进气道分为外压式、内压式和混合式三类。此外,还有可调式进气口,在超声速条件下,不可调进气道只在设计状态下能与发动机协调工作,这时进气道处于最佳临界状态。在非设计状态下,譬如改变飞行速度,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工作可能不协调。当发动机需要空气量超过进气道通过能力时,进气道处于低效率的超临界状态。当发动机需要空气量低于进气道通过能力时,进气道将处于亚临界溢流状态。过分的亚临界状态使阻力增加,并引起进气道喘振。为了使进气道在非设计状态下也能与发动机协调工作(即进气道与发动机匹配),提高效能,广泛应用可调式进气口。本型飞行器飞行速度为亚声速,不需要用超声速进气口和可调式进气口,亚声速进气口足以满座要求。 3.2 风扇的结构形式 单级轴流式。风扇排气涵道的收敛度大,以减少气流流过静叶的气动力损失。涡扇发动机的外函推力完全来自于风扇所产生的推力,风扇的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这一点尤其在高函道比的涡扇发动机上。多级风扇与单级风扇相比几乎没有优点,它重量大、效率低,其实它是在涡扇发动机的技主还不十分成熟的时候一种无耐的选择。 随着风扇单级增压比的一步步提高,现如今在中、高函道比的涡扇发动机上大都采用单级风扇。在战斗机上使用的低函道比涡扇发动机是为了减少重量。它的双转子其实是由风扇转子和压气机转子组成的结构。受战斗机的机内容积所限,采用大空气流量的高函道比涡扇发动机是不现实的,但为了提高推力只能提发动机的出口压力,再者风扇不光要提供全部的外函推力而且还要部分的承担压气机的任务,所以风扇只能采用比较高的增压比,采用多级风扇。本文中采用的是高涵道比发动机,于是采用单级风扇。 3.3 低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结构形式

五座中级汽车设计大作业

汽车总体设计 ——五座中级轿车设计 学号:*** 姓名:***

前言 本次的大作业是进行中级五座轿车的设计,其中的大部分资料就在《汽车设计》课本上得到的,但是有的地方不是特别明确,所以在汽车之家的网站上查询了一些现在关注度比较高的中型车的各项参数,比如大众cc,大众迈腾、别克君越和丰田锐志,对德国车、美国车、日本车的质量尺寸参数都拿来做了参考,选取了一些参数。但是也发现了许多实际参数和课本上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对汽车整备质量的计算,课本上表1-3对中型车(发动机排量1.6L-2.5L)人均整备质量值是0.21-0.29t之间,五座轿车的最大整备质量大概就是1.5t左右,但是别克君越的整备质量达到了接近1.8t。 相差比较多的还有燃油经济性参数,对发动机排量1.6L-2.5L的汽车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在10-16L/100km,但是在大多数的车型中,燃油消耗量都没有这么大,特别是大众迈腾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只有6.2L/100km。 所以在这次的设计中,我没有完全按照课本上所给公式或是图表中的可取范围值进行设计,比如整备质量和燃油经济性参数都有了一些变动。

一汽车形式的选择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1) 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 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 (2) 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 (3) 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 (4) 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 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1.2 设计原则、目标 (1)汽车的选型应根据汽车型谱、市场需求、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的产品发展规划进行。 (2)选型应在对同类型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用调查、生产工艺调查、样车结构分析与性能分析及全面的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 行 (3)应从已有的基础出发,对原有车型和引进的样车进行分析比较,继承优点,消除缺陷,采用已有且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与结构,开发 新车型。 (4)涉及应遵守有关标准、规范、法规、法律,不得侵犯他人专利。 (5)力求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 1.3 汽车的轴数和驱动型式 因为是轿车不像火车有很大的载重量,所以采用二轴式就可以满足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需要,而且为了使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和整备质量,所以本车选择4*2的驱动形式。 1.4 布置形式 本次设计采用前置前驱的布置形式。主要是因为前置前驱的轿车前桥轴荷大,有明显的不足转向;动力总成结构紧凑,由于取消了贯穿前后的传动轴,所以车厢内地板中央不会凸起很高,有效的增加了车辆的内部使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