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记:努力吧,年轻的鹰;奋斗吧,年轻的鹰;惜时吧,年轻的鹰: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要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我们不仅要正视这些问题,还要思考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思考如何系统落实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程改革问题反思

作者简介王莉莉(1979-),女,黑龙江省青冈县人,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深刻变化,笔者有幸作为随行人员参与了黑龙江省第二批省级示范性高中评审工作,亲身感受了这种变化,不禁由衷地为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和师生成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而欣喜,但同时也看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把课程改革精神更好地落实到学校教学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对课程改革意义和内涵的模糊甚至错误的理解导致一些学校不能正确处理升学和进行课程改革的关系。“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问题在一些学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使许多学校仍在大打升学率的牌,不愿也不能脚踏实地的进行课程改革,尽管也开设了新课程,却不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质量的提高。可见,当前推进课程改革首要的就是端正学校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事实上升学和课程改革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课程改革并不是不要升学,而是要打破“升学唯一论”,是要扭转单纯追求升学的量,却失落了教育本体价值的状况,从而提高升学的质。

(二)盲目进行课程改革

一些学校并未深刻领会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没有认真研究如何结合本校实际落实课程改革理念,针对课程改革要求对教师进行新的培训,就匆匆开设了新课程,试问这种课程改革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中外教育改革史无数次验证,课程改革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其成败将直接影响甚至整整一代学生的发展,绝不应该不负责任的盲目

进行。本次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学校彻底转变以往被动改革的角色,认真思考学校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的生存问题,主动探索学校在改革中发展的途径。这对于习惯了以往教育行政部门细致入微的具体改革指令的学校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三)混乱进行课程改革

没有明确的课程改革理念,缺乏切实可行、逐层推进的课程改革规划,再加上准备条件不足,使许多学校的课程改革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一些学校尽管也开设了新课程,而实际上这些新课程从开发、实施、管理到评价都处于无序状态。如在课程开发方面,许多学校不清楚“研究性学习”课究竟应该是贯穿在各科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仅仅是一门新课程;如何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有何区别等。在新课程实施上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些学校随意删减占用新课程的课时;教师缺乏对学生开发和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给予正确指导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手段还较为贫乏;有的学校仅仅把班会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校本课了,更有的教师甚至把校本课开成了高考指导课或补习课。在新课程管理上,有的学校对新课程缺少统筹规划和系统的管理措施,其设置和实施都较为混乱,而有的学校却又统得过死,把新课程等同于学科课,并未真正赋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在新课程的评价方面就更为差强人意,许多学校都缺乏对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的合理指标体系和可行性措施。

二、对当前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

(一)正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改革遵循线性模式,由教育政策决策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把改革项目和要求逐层下达到学校,学校再把改革的要求传达给教师,到一定时间,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来检查一下,总结一番。这种改革运行方式容易导致教育决策部门对改革推行进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也容易使基层学校对改革产生错误的认识。实质上任何一种教育改革都是非直线性的,其改革进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课程改革更加如此。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如资源配置问题、城乡差异问题、地域差异问题、师资培训问题、成果评价问题等等,任何一个环节解决不好都可能使改革偏离预期目标和预定轨迹,对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课程变革必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复杂的过程本身就充满着问题,重要的是对这些问题不能回避。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找到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才能够真正推动课程改革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前进。

(二)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

综观20世纪教育发达国家几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尽管各国取向不一,主题各异,但却都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如美国60、70年代那次著名的教育改革是以布鲁纳的教材结构论和发现法等教育理念为指导,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和传统主义教育思潮更是以各种变式轮流主宰着美国的课堂教学,而且在这些指导改革的教育理论背后更有其深厚的哲学背景,如结

构主义、要素主义、实用主义等教育哲学观。几乎在我们开展本次课程改革的同时,台湾也开始推行“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改革,其改革缘起于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教育理论的认同。

深厚的理论背景对于课程改革实践的意义毋庸置疑。只有系统的、深厚的理论背景才能为我们思考如此复杂的课程改革问题提供依据,指导课程改革的进程。而本次课程改革的理论背景目前还较为模糊,理论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并没有论及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而各种版本的“纲要解读”有对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众说纷纭,理论背景的薄弱和模糊很容易使参与教育改革的人,特别是教师感到困惑,影响教师对本次课程改革的透彻理解和正确实施。教育理论界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分析和论证。

(三)打破课程改革的瓶颈

首先,当前课程改革存在资金瓶颈。目前许多学校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本次课程改革呼唤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求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但目前甚至许多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都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其他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更何况课程改革的落实还需要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等“软件”的建设,改革经费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的积极筹措。其次,课程改革还存在人力瓶颈。成功的改革不能强制也不能复制,只有学校真正具有改革的动力,课程改革才能成功。目前许多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素质都未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些校长办学理念落后,无法领导学校在改革中获得发展。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塑造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也是极大的挑战。加强校长和教师课程改革相关培训已刻不容缓。再次,课程改革存在评价瓶颈。课程改革倡导重视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这是一个好的趋向,可由于中考和高考的评价模式在短时间难以完全改变,而其对学校教学的“指挥棒”作用也不容易消除,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课程改革形成了擎肘之力。如何使课程改革与现有的评价模式协调起来,如何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传统评价方式的改革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系统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成功不仅有赖于教育的全面变革,还需要其它条件和因素的支持。要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需要一个合理的思维范式。必须把课程改革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变革其内外环境及相关的各因素。首先,基础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政治、经济、文化是它的系统环境,而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系统的核心变量,其变革必须依靠政治、经济、文化的支持,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没有传统应试文化变革的支持,课程改革将难以为继。其次,作为基础教育子系统的学校,可以通过忽略、拒绝或者自我封闭来抗拒教育改革或系统环境的变化,使课程改革半途而废。[1]课程改革意味着学校系统的任务变革,而这种变革必须得到学校结构、文化,特别是教师和学生的支持才能成功。因此,必须在课程改革的同时,整体变革学校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