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中质量调研卷
2020-2021年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年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
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3.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4.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A.Cl2 B.NaCl C.HClO D.KClO35.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6.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不变化合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A.2()55m n-B.2()55n m-C.255m n-D.255n m-7.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25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8.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9.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亮氨酸是氧化物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10.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
2020-2021年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年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A.A B.B C.C D.D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有4种分子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5.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H2B.H2O2C.H2CO3D.H2O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7.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A.Cl2 B.NaCl C.HClO D.KClO3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9.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10.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2020-2021学年苏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中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5分)1.以下对水资源的利用不恰当的是A.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B.推广家用节水器具C.农业灌溉直接引用工业或生活废水D.提高废水的重复利用率2.加碘盐中的“碘”是指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3.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品红溶解B.滤纸折叠C.粮食酿酒D.冰雪融化4.右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A.液氧B.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熄灭酒精灯D.固体药品的取用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会有大量气泡生成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7.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①②③B.道尔顿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D.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都属于空气污染物8.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达到相对稳定结构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C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D 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9.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A.2K——2个钾元素B.3Fe2+——3个铁离子C.O3——3个氧原子D.MgO ——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10.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镓元素的部分信息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九年级化学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试卷满分为100分,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胶带纸、修正液。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 (H)=l Ar (C) =12 Ar(O)=16 Ar (N)=14 Ar (Ca) =40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 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台风B.森林火灾C.山体滑坡D.雪灾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B.水银C.干冰D.澄清石灰水3.食物较长时间路置于空气中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4.下列仪器中属于玻璃仪器且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量简B.蒸发皿C.试管D.烧杯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闻气味C . 点酒精灯D . 过滤6.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増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变化中属于大自然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A.含碳燃料燃烧B.微生物分解C.动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光合作7.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液氧作为助燃剂B .用铜制作导线C .用二氧化碳灭火D .用氮气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8.下列变化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B .铝+氧气 氧化铝 C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D ..氧化铝 铝+氧气9. 下列疾病可能与缺锌有关的是( )A .侏儒症B .佝偻病C .贫血症D .甲状腺疾病10. 下列关于物质的燃烧现象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D. 加热碱式碳酸铜时固体逐渐消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1.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 2H 34O 3),下列有关银酸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高温 点燃 通电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氧化物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2:1712.12.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重要的思维方式。
2020-2021学年度第一次调研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

2020-2021学年度第一次调研考试(十月)九年级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盐城,—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
近年来盐城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下列措施不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A.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B.鼓励用农作物秸秆作燃料C.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D.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3.下列四种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在空气中含量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①稀有气体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氧气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 A.0.5mLB.1mL~2mLC.3mL~4mLD.5mL~6mL5.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最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的成分是()A.纯净的氮气B.主要成份为氮气的混合气体C.五氧化二磷D.主要成份为氮气和氧气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数值B.倾倒液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纯净的食盐水C.冰水混合物D.水泥砂浆8.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水蒸气B.氧气C.空气D.二氧化碳9.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光放热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D.铁丝在空气中点燃:火星四射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排水法收集)时,不正确的操作是()A.装药品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气体C.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应正放在桌面上1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B.铁+ 硫酸铜硫酸亚铁+ 铜C.氢气+ 氯气氯化氢 D .碳酸氢铵氨气+ 二氧化碳+ 水12.做下列实验之前,先要在集气瓶底放水或铺沙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13.登山时喝空的矿泉水瓶,拧紧瓶盖,下山后瓶子变瘪了,主要是由于瓶内的气体分子( )A.个数减少B.质量减小C.间隔减小D.体积减小14.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最佳方法是()A.观察它们的颜色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15.用托盘天平称取5.6克某药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则需要()A.继续添加药品B.减少砝码C. 取走部分药品D. 向左移动游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调研卷初三化学2020.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填涂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
3.作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作答非选择题时,请用0.5mm 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年1月17日,我市20辆氢能源公交车正式投运,开启我市“氢能”公交新时代!下列不属于氢能源公交车特点的是A.车辆运行中,车尾不会冒黑烟B.零污染,绿色环保,符合低碳理念C.不适合冬季低温环境启动D.低噪声、高效率、长续航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塞紧橡胶塞C.移走加热后的蒸发皿D.加热液体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B.钢铁生锈C.海水晒盐D.呼吸作用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制备、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氣化碳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对人体有害,因为二氧化碳有毒C.用块状的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等碳酸饮料6.某同学制作的试剂瓶标签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④7.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CO2→H2OB.H2→H2OC. H2O2→H2D. CO2→O28.下列知识整理都正确的是9.下列“>”,成立的是A.锰元素的化合价:锰酸钾>高锰酸钾B.相同条件下沸点:液态氧>液态氮C.钠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D.人体中元素含量:铁>钙10.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A. 2Ca+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2H中的“2”表示氢气由2个氢原子构成C. 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D.2Ca O+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帯2个单位正电荷11.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运动B.浓氨水和浓盐酸可以“空中生烟”―分子在不断运动,同时氨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空改变了D.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2.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氧气。
现实验室只有15%的H2O2溶液,用此溶液制取O2时,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13.下列有关装置的气密性检査中,装置及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14.电解水的实验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15.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共表示了9种物质B.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C.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D.反应物中没有单质16.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的形象表示,正确的是17.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18.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B.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C.纳米铁粉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D.对比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可知物质的种类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19.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传感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C.反应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2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铵固体B.镁在氧气中燃烧C.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完全分解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非选择题(共60分)21.(4分)将左栏(物质类别)和中栏(物质)、右栏(物质用途)用直线相连22.(8分)完成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高锰酸钾制氧气:,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物质都属于(填物质类别)。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
(4)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现象。
23.(11分)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
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铕元素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
①铕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铕原子中的质子数是。
②图中152.0表示的是铕元素的。
③氯化铕中铕元素的化合价为,相应价态下氧化物的化学式为,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图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填“氧原子”或“氧元素”),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②写出图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
(3)图3表示氯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②画出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4.(16分)下列装置常用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b ;(2)A、B装置中,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填字母);(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来制取CO2,某同学提出用碳酸钠来替代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两个反应的反应原理相同。
请写出用碳酸钠反应制取CO2的符号表达式;(4)①若用下图1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验满方法是。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同时观察到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②若用上图2所示装置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③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选填装置编号D或E或F)(5)老师用C装置制取、收集CO2,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同时利用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测定并记录木条燃烧情况变化时对应的CO2体积分数,数据见下表.当瓶内O2的体积分数为12%时,放在瓶口的木条(填“不灭”“火焰变小”或“熄灭”)(不考虑空气中原有CO2以及实验产生的水蒸气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请写出计算过程.(6)若装置C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不宜采用的措施有(填序号)a.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b.减慢滴加液体的速度c.加热反应物d.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25.(10分)二氧化锰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引起了化学兴趣小组的浓厚兴趣。
兴趣小组想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可不可以用其它催化剂?其催化效果如何?【提出问题】氧化铜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是否比二氧化锰好呢?【实验探究】【实验结论】(1)A中产生的气体是;(2)实验Ⅱ证明氧化铜的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实验Ⅲ中如果a= g时,证明氧化铜的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氧化铜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写出氧化铜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实验评价】(4)实验设计IV的目的是,其中b=g。
(5)若实验IV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拓展】(6)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铁、硫酸铜、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不只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c.催化剂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26.(11分)某兴趣小组模拟自来水厂将浑浊的长江水净化成自来水,并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的操作名称是,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操作②主要是吸附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该过程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天然的水具有一定的硬度,日常生活中常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若观察到出现较少泡沫且有较多白色垢状物现象,说明是(填“硬水”或“软水”)。
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的方法,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之一是: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所以长期烧水的水壶内会有水垢,水垢中常含有碳酸钙、硫酸镁(MgSO4)等。
(4)该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含氮的物质进入长江水中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
这里的“氮”是指(填“原子”或“元素”)。
经调研后,同学们提出下列预防和治理水污染的建议,其中合理的是(填序号)。
A.科学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化肥 b.大力发展虾蟹养殖c.生活污水先净化后再排放d.工厂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