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半夏组培苗的病毒检测

合集下载

半夏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半夏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半夏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作者:祁伟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4年第05期一、半夏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一)茎腐病1.为害症状。

茎腐病又被称为猝倒病,主要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病菌以厚垣孢子的形式残留在土壤与寄主残体中。

随着温度上升,会严重损伤半夏地上与地下的嫩茎,导致茎基部位出现一系列褐色水渍状斑点,随着疾病的发展,斑点逐渐环绕并产生大规模的褐色状斑点,导致幼苗腐蚀死亡。

2.防治措施。

为有效预防半夏茎腐病,在半夏施肥时可选择腐熟有机肥;选择半夏品种时,应检查种茎表面有无病变,在播种前用多菌灵浸泡30~60 min。

播种后应注意观察半夏种茎状态,一旦发现疑似茎腐病病变,可用苯菌灵+多菌灵+百菌清等药物配比后喷洒在土地表面防治。

(二)病毒病1.为害症状。

造成病毒病的主要原因是黄瓜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芋花叶病毒等,发病后半夏的主要表现包括叶片褶皱或者花叶等,情况严重时会造成半夏整株死亡。

2.防治措施。

防治病毒病应优先选用无病毒种茎,并在半夏生长期及时预防病虫害。

同时在半夏播种前进行消毒,并通过合理施肥、轮作等方法提高植株的抗病毒能力。

在病毒高发期,选用0.36%苦参碱+3.0%天然除虫菊素+10%吡虫啉喷洒,可以有效杀灭病虫害。

若确定半夏发生病毒病,可以用磷酸二氢钾+0.5%抗病毒1号水剂等药物喷洒在种茎上,间隔7 d再喷洒一遍药物即可。

(三)白星病1.为害症状。

白星病会严重威胁半夏生长,发病后会引发叶片大量脱落。

发病后叶片上可出现大量直径约为5 mm的微小病斑,病斑呈透明状,且边缘部位稍有隆起,中央呈灰白色。

2.防治措施。

一是种植户做好田间管理,通过科学施肥等措施提高其抗病毒能力。

二是加强田间日常巡逻管理,若发现疑似白星病的病株应及时进行处理。

三是确定发病后,可交替喷洒50%退菌特、50%甲基硫菌灵等,每隔5 d喷洒1次,反复喷洒2~3次即可显著改善白斑病症状。

(四)腐烂病1.为害症状。

植物病虫害快速诊断法

植物病虫害快速诊断法

植物病虫害快速诊断法一、观察症状观察症状是诊断植物病虫害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观察植物的叶片、茎、花、果实等部位的外观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出植物可能患有的病虫害。

例如,叶片出现黄化、斑点、畸形等症状,可能是细菌性病害或真菌性病害;而茎部出现伤口、溃疡等症状,可能是茎部病害,如茎溃疡病等。

二、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是诊断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植物病害的病原体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可以确定植物患有的具体病虫害。

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有:1. 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如细菌的形状、真菌的菌丝形态等,可以初步判断病原体的种类。

2. 病原体分离:将病样中的病原体分离出来,纯化培养,以便进行后续的鉴定工作。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DNA分子杂交等方法,检测病原体的特异性核酸序列,从而准确判断病原体的种类。

三、害虫学检测害虫学检测是诊断植物害虫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植物上的害虫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分析等,可以确定害虫的种类,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常用的害虫学检测方法有:1. 形态学观察:通过观察害虫的形态特征,如体型、颜色、翅膀形状等,可以初步判断害虫的种类。

2. 生物学特性分析:通过对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习性、食物来源等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害虫的生活习性,为防治提供依据。

四、生态学调查生态学调查是诊断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农田生态环境的调查,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等,可以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常用的生态学调查方法有:1. 调查发生规律:了解植物病虫害在农田中的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危害程度等。

2. 调查传播途径:了解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如风力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等。

3. 调查农田生态环境:了解农田中的植被、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分析对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五、综合诊断1. 对比分析:将病样与已知病虫害的样本进行对比,找出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作出判断。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刘茂炎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技术的发展,鉴定和检测病毒的方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确快速。

以PCR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病毒核酸分子的鉴定,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是与PCR扩增反应的特异性引物相关联的;于此同时传统的鉴定检测技术依然有其发展优势。

不论怎样的方法技术,都是以病毒的理化性质以及侵染性为基础的。

在此基础上,甚至出现了某些边缘技术在病毒鉴定检测方面的应用。

本文主要综述的是对植物病毒鉴定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植物病毒;检测技术;PCR病毒在生物学上特征(如病毒的理化性质,包括病毒粒子的形态、大小、对理化因子的耐受性等)以及在寄主上的反应(如寄主范围、症状表现、传播方式等)是对病毒最直观的认识。

常规的对植物病毒的鉴定检测方法有:生物学测定方法、血清学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生物学测定依据病毒的侵染性,观察寄主植株或其它生物的症状表现;血清学技术以病毒外壳蛋白(CP)为基础;电子显微镜技术依据病毒的形状大小的不同;分子生物学鉴定则以病毒核酸为基础。

1.生物学鉴定最直接的方法是目测法,直接观察病毒对植物的病害症状。

如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病害症状为叶上出现花叶症状,生长陷于不良状态,叶常呈畸形;玉米鼠耳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田间症状表现[1]。

目测法因观察的主观性和症状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而不精准。

1929年美国病毒学家霍姆斯(Holmes)用感病的植物叶片粗提液接种指示植物,2~3天后接种叶片出现圆形枯斑,枯斑数与侵染性病毒的浓度成正比,能测出病毒的相对侵染力,对病毒的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就是枯斑和指示植物检测法。

国内报道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fijivirus,RBSDV)可侵染28属57种禾本科植物,该病毒的主要传毒介体是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玉米是灰飞虱的桥梁寄主而非最适寄主[2],以玉米作为指示植物可以良好地鉴定RBSDV。

烟草花叶病毒检测试纸条操作方法

烟草花叶病毒检测试纸条操作方法

烟草花叶病毒(TMV)检测试纸条产品编号:ISK54700(请仔细阅读英文说明书M175,中文说明书仅供参考)1.用途检测试纸条是用于快速筛查作物是否含有病原菌的方法,无需任何仪器设备,只需要SEB1样品提取缓冲液。

可用于大田和温室,几分钟就获得结果。

检测试纸条要密封储存在4℃,用前都回温到室温,检测适温15~35℃。

效期一年。

2.试剂盒内组分--检测试纸条--SEB1样品提取袋--说明书3.检测步骤●样品准备1)采集样品,大约6cm2面积(~0.15g),推荐选取植株上有病症的部分。

注意:采集每个样品时都使用干净的刀具,如果要重复使用刀具要用10%漂白剂消毒后再使用。

2)沿着样品提取袋顶部的标签剪开,注意不要把里面的缓冲液洒出。

3)把样品放到样品提取袋底部。

4)用笔或钝器轻轻摩擦研磨样品袋。

根据样品种类,当液体显出浅棕色或绿色时说明样品提取充分。

●样品检测5)把试纸条垂直插入样品袋无网格的一侧,请不要触摸试纸条防护。

注意试纸条的“sample”一端向下,浸入液体中不超过试纸条绿标签的四分之一或者到标记的白线处。

6)质控线(C)一般会在3~5分钟内出现。

测试线(T)至少要5分钟出现,含量低的样品适当延长反应时间,最长的反应时间为30分钟。

在这段时间里最好将试纸条从样品提取液中取出。

结果分析测试线(T)显现,说明样品为阳性(Positive)。

测试线(T)不显现,说明样品为阴性(Negative)。

如果质控线没有出现,那么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

如果想永久保存检测结果,可以剪下试纸条绿色的部分,并将试纸条夹在吸水纸中。

文心兰2种主要病毒的快速检测及其组培脱毒方法

文心兰2种主要病毒的快速检测及其组培脱毒方法
mb i d i u m r n o s  ̄ c v i r u s( C y m MV )a n d O d o n t o l o s s u m r i n g s p o t v i r u s( O R S V ) ,i n o n e s t e p .I t c o u l d d e t e c t t h e
海 南 出入 境 检 验 检 疫 局 .海 南 海 口 5 7 0 3 1 1
摘 要 利 用 感 染 了建 兰 花 叶 病毒 和齿 兰环 斑 病 毒 的 文心 兰 叶 片 ,建 立 同步 检 测 文 心 兰 2种 病 毒 的 双 重 R T — P C R
方 法 ,该 方 法 可 一 次 性 扩 增 出 2种 病 毒 的 D N A 条 带 ,最 低 可 检 测 到 相 当 于 1 g的 带 毒 叶 片 。 同 时 采 用 花 梗 组
Ab s t r a c t A d u p l e x RT— P C R me t h o d w a s d e v e l o p e d f o r r a p i d d e t e c t i o n o f On c i d i u m i n f e c t e d 2 i mp o r t a n t v i r u s 。
织 培 养 脱 毒 并 结 合 培 养 基 添 加 病 毒 A 的 脱 毒 方 法 ,对 感 染 2种 病 毒 的 文 心 兰 进 行 外 植 体 脱 毒 试 验 ,获得 文 心 兰 组 培 苗 脱 毒 方 法 用 建 立 的 双 重 R T — P C R检 测 脱 毒 效 果 。脱 毒 率 为 7 5 . 3 %。 关 键 词 建 兰 花 叶 病 毒 ( C y m MV) :齿 兰环 斑 病 毒 ( O R S V) ;R T — P C R;文 心 兰 ;脱 毒

植物病原菌的检测原理

植物病原菌的检测原理

植物病原菌的检测原理植物病原菌的检测原理主要分为传统检测方法和分子检测方法两大类。

传统检测方法包括病斑观察、显微镜检测、分离培养、生化、免疫学和生物学检测方法等;分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荧光定量PCR、内参PCR、两步PCR、多重PCR、血清学检测、微阵列分析、测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统检测和分子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传统检测方法1. 病斑观察法病斑观察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通过观察植物叶面、茎部等组织上的病斑症状特征,如色素改变、溃疡、软腐、凋萎等症状,判断植物是否感染了病原菌。

该方法通常用于狭义上的病原菌检测,即只能推断出可能存在病原菌,但不具备进一步鉴定病原菌的能力。

2. 显微镜检测法显微镜检测是通过放大被检测样品的细菌菌落、孢子、分生孢子等微观结构,借助显微镜观察和鉴定病原菌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大小、染色性质、分离和生长特征等,与已知的病原菌进行比对,确定植物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3. 分离培养法分离培养法是通过将被检测的植物组织样品分离培养于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利用病原菌的生长特性和营养需求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培养基的选择、温度、湿度、pH值、光照等条件的控制,使病原菌表现出明显的生理与形态特征,便于进一步鉴定和定量检测。

4. 生化检测法生化检测法主要是通过检测病原菌体内的一些特有的生化成分和活性,如酶活性、甘油分解酸生成、酸碱生成、氨氧化等,根据其特异性判断病原菌的类型和数量。

5. 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主要是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检测样品中的病原菌抗原或抗体来判断其存在与否。

免疫学检测方法可分为免疫电镜检测、免疫荧光检测、ELISA等。

6. 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法是利用宿主植物对某一种病原菌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病原菌。

常用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种子法、接种法、淫种法、耐病品种鉴定法等。

分子检测方法1. PCR检测法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特异引物和聚合酶对DNA模板进行扩增。

烟草病毒病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烟草病毒病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烟草病毒病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烟草病毒病是烟草作物上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病害,不仅给烟草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对烟草健康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控制烟草病毒病,科研人员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烟草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加高效、精准的检测技术。

本文将对目前烟草病毒病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

1. 症状观察法症状观察法是最为简单直观的烟草病毒病检测方法,通常通过观察烟草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和叶片颜色等来判断是否感染了病毒。

这种方法依赖于人眼的观察和判断,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且只有在病毒感染后症状明显时才能进行有效观察,对于病毒的早期检测并不理想。

2. 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烟草病毒病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利用病毒抗体与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技术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病毒抗原。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病毒病快速检测和鉴定的首选方法之一。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病毒检测方法,与传统的症状观察法和免疫学检测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目前,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通过扩增病毒核酸并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对低浓度的病毒进行检测,尤其适合于早期病毒感染的检测。

4. 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病毒检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生物材料对病毒进行识别,并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信号。

生物传感器技术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传感器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已经在病毒检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烟草病毒病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症状观察法、免疫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和生物传感器技术。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而生物传感器技术由于其快速、高效的特点也备受关注。

脱病毒植株检测技术

脱病毒植株检测技术

木本指示植物鉴定方法
木本多年生果树及草莓等无性繁殖的草本植物, 采用汁液接种法比较困难,则通常采用嫁接接种 的方法。以指示植物作砧木,被鉴定植物作接穗, 可采用劈接、靠接、芽接原,给动物注射后会在血 清之中产生的抗体称抗血清。抗原与抗体间能 发生高度专一性的血清学反应(免疫反应)。 这样就可用已知抗血清可以鉴定未知病毒的种 类,是目前最有用的方法之一。 特点:特异性高,测定速度快。 方法: 1)抗原的制备 2)抗血清的采收,分离 3)将抗血清与待测植物组织液混合。 4)鉴定 凝聚反应。(酶联免疫法最常用)
脱病毒植株的检测技术
一、直接观察法(非潜隐性病毒的鉴定)
二、指示植物法
概念:指示植物法就是利用病毒在其他植物 上产生枯斑作为鉴别病毒种类的方法。 特点:条件简单,操作方便,经济而有效, 它只能鉴定靠汁液传染的病毒,只能测出病毒的 相对感染力。
(1)草本指示植物鉴定方法 1)汁液涂沫法 2)小叶嫁接法 (2)木本指示植物鉴定方法 1)直接在指示植物上嫁接待检植株的芽片 2)双重芽接法 3)双重切接法
汁液涂抹法
①采取汁液 在被鉴定植物上取1-3g幼叶, 在研钵中加入水及少量0.1mol/L磷酸缓冲 液(PH7.0),研碎过滤,再在汁液中加 入少量的金钢砂(摩擦剂)。 ②接种 用棉球蘸取汁液在指示植物叶面 上轻轻涂沬2-3次,后用清水冲洗叶面。 ③培养 在防蚜虫温室内培养,15-25 ℃ ,2-6天观察病症。
五、电镜观察法
借助于电子显微镜能分辨0.5μm大小的病毒 颗粒,采用电子显微镜既可以直接观察病毒,检 查出有无病毒存在,病毒颗粒的大小、形状和 结构,又可以鉴定病毒的种类。这是一种较为 先进的方法。 优点:是灵敏度高和能在植物粗提取液中定 量测定病毒 超薄切片技术 负染色技术 免疫电镜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