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种与播种

1.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2. 选择优良的种子,种子应经过认证机构检疫合格,并具备良好的萌发力和抗逆性。

3. 按照种植面积和需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4. 按照适宜的播种期进行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确定最佳播种时间。

二、水田土壤准备

1. 针对旱地转水田,应保持水库水位稳定,保持良好的水分供应。

2. 清除残留作物和杂草,进行土地整理和松土,确保土壤松软透气。

3. 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化肥,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三、水田灌溉管理

1. 在播种后的前期,应维持适量的水分,以保证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2. 幼苗长到适宜的高度后,根据土壤湿度和水稻的生长状态进行合理的灌溉。

3. 注意避免积水过深和过长时间,以防止水稻的秧苗窒息。

4. 灌水时应注意避开施肥期,以防止养分的淋洗和浪费。

四、水稻田间管理

1. 定期对水田进行除草,以保持稻田的整洁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 对有害病虫害进行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合理的防治措施。

3. 保持田间通风和光照,以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4. 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及时的追肥和病虫害防治。

五、稻田秧苗管理

1. 对水稻的池苗进行精细管理,保持适宜的水位,及时施肥和进行灌溉。

2. 根据苗情和外界气温,做好苗床覆盖和保暖措施,促进苗期生长。

六、水稻收割与加工

1. 在水稻成熟后,根据稻谷的含水量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收割时间。

2. 进行水稻的机械化收割,保证稻谷的完整和干燥。

3. 进行稻谷的脱粒和碾米,确保稻米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七、稻田秸杆管理

1. 对稻田的秸杆进行整理和堆放,以备下一轮种植使用。

2. 对秸杆进行堆肥处理,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生态平衡。

以上为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技术进步,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种植技术

1、水稻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52)%、倒二叶(22)%、倒三叶(7.7)%、倒四叶(17.7)%。 2、水稻“三化一管”栽培技术是指产品(优质)化、旱育壮秧(模式)化、全程(机械)化、突出本田叶龄诊断(计划化)管理。 3、水稻壮苗标准的量化指标:地上部分(3 、3、1、1、8);地下部分(1 、5、8、9)。 4 、水稻稻瘟病的种类主要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 5 、水稻施肥种类可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分为(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 6、绿色植保技术的用药原则是(安全)(高效)(广谱)(低毒)(环保)。 7 、水稻移栽田分期施除草剂时,第一次施药在移栽前(5-7)天, 第二次施药在移栽后(15-20)天。 8、垦区推荐防治水稻稻瘟病主要药剂有(75%三环唑)(25%咪鲜胺)、(加收米、多菌灵)等。 9、玉米的“棒三叶”是指果穗叶及上、下两片叶。 10、水稻苗床摆盘时, 装盘土厚度标准为2 公分 11、11 片叶的水稻品种盛蘖叶位为第6 叶。 12、水稻移栽时的“三带”是指带肥、带药、带增产菌下地。 13、玉米播种深度正常情况下为3-5cm 。 14、玉米缺(N或氮)表现为株型细瘦,叶色黄绿,影响光合作用,

延迟雌穗分化等;缺(K 或钾)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黄绿或黄色, 叶片边缘象烧边;缺(P 或磷)表现为幼苗根系减弱,生长缓慢,叶色紫红。 15、水稻冷害的类型有哪些, 防御障碍性冷害的时期、方法?分为延迟型冷害——营养、障碍型冷害——生殖、稻瘟病型冷害、混合型冷害防御障碍性冷害在剑叶叶耳正负5厘米,遇低于17 C以 下的温度时,灌水层 1 7厘米以上,以水保温。 16、防止水稻倒伏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1)选择抗倒品种 2)改进施肥措施:①有机肥+化肥提高土壤肥力,是防倒的最重要措施。②减氮;增磷钾;调整比例,增施钾肥、硅肥。③调整基氮,防前期过旺。倒3、4叶(有效分蘖后期)追肥最危险。 3)适期早插秧:(晚插则遇高温、肥效集中,积累少、茎秆软弱, 早插(T较低)则营养生长长,生长慢、积累多,) 4)密度:控制密度,密植倒伏的原因,就是长势旺,节间细长,皮层薄, 木质结构差。 5、灌溉:有效分蘖终止期至颖花分化始期晒田, 十分有效。粘土和高产田要彻底晒田。 6)防治病虫害 7)(日)间株或割株: 17 、水稻盐水选种比重为多少?如何确定? 盐水比重为 1.13, 可用鲜鸡蛋法, 可将鸡蛋横浮于水面中, 露出

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为确保生产出绿色食品优质大米,特制定此技术规程。对水稻生产基地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严格控制各种污染。 一、水稻栽培管理 (一)育秧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白城地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不带病菌、虫源、无破粒、无秕粒、优质高产新品种。 经两年实验示范,选出绥粳4,龙洋16,180,旱香74,旱香52等优质品种。这些品种抗病性强、生产性好、米质 优良(一级米)、适口性好。 2、种子处理 晒种 3月25日——3月30日,室外晒种1—2天,增加种子活力。 盐水浸种,浸种4—5天后捞出控干进行催芽,有50% 种子露白后方可播种。 3、营养床土配制 根据当地条件选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偏酸、无草籽的腐殖土或旱田土,风干过筛,最好加15-20%草碳土,

按照每平方米苗床需要20kg原土,加入适量75%浓硫酸使PH值达到5-6.0,制成营养土。 4、秧床整理 选取无盐碱、土地肥沃、平坦的壤土为育秧地块, 田要泡透使土质松软。秧床设置宽1.5米、长15米,秧沟宽30厘米,将秧床精细整理,达到平整一致,无作物根茬、杂草。 5、播种 4月5日——4月12日,首先在浇透水的置床上铺有孔地膜或软盘,然后铺撒3cm厚的营养土,刮平,浇透水,盘育苗每盘播70克左右,合理密植,稀播育壮秧。 6、秧田管理 温度管理 出苗前密封保温,棚温控制在30℃左右,苗出齐后及时撤去地膜。2叶1心时,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低温大床苗,严防高温烧苗和徒长。降温主要靠通风大小来调节。水分管理 6、整地 11月上旬,水稻机收后,秸秆全部还田深翻,亩秸秆还田量在600公斤以上。 按照绿色食品优质米要求,四月下旬在耙地时施用em 菌发酵好的农家肥2吨/亩,施底肥磷酸二胺5公斤/亩,农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2011年第0l期 (总第251期) 吉林农业 JILINAGRICULTURAL NO.01.20l1 (CumulativetyNO.251)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辛红, (公主岭市植检植保站, 张颖慧 吉林公主岭136100) 摘要:随着国民膳食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的出台与完善,人们渴望 食 用无污染,无残害的安全绿色食品,因此,发 展绿色优质稻米生产,用优质名牌占领市场,通过提高品质增加效益,是发展我 省 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水稻产业化生产, 解决稻谷大量积压,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绿色水稻;种植;规程 中图分类号:$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一01—0061一l 1选择适宜本地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 经过两年实验示范,共选出吉粳88,丰优307,吉粳93,富裕一

号,五优A,吉优3号等优质品种.根据订单农业的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优质米品种种植. 2适时翻耙 2.1土壤类型的选择 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等各种养分含量不同,对稻米的外观品 质及食味影响很大.在优质绿色稻米生产中应选择有机质含量中上等,速效养 分含量较低的土壤最为理想,黑土和黑壤土最利于优质米生产. 2.2秋翻地 秋翻地深度在15cm以上,经过冬春两季的冻融交替,可以促进土壤内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透性,使之形成一个有利于优质绿色稻米生产的适宜生态环境. 2.3春季整地施农肥 春季化冻后可进行旋耕整地,旋耕深度lO-12cm.在旋耕前要增施农家肥2t/亩,农肥要施均匀,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进土壤理化性状. 2.4耙地 春季耙地以旱耙为主,泡田后水耙找平为辅.水耙地以寸水不露泥为准. 3合理密植.稀播育壮秧 3.1种子处理 卜3日室外晒种2—3天,增加种子活力. 3.1.1晒种4月 3.1.2浸种与消毒浸种与消毒可以同时进行.4月5—10口用咪酰胺3g/亩,在 室内常温下浸种消毒5—7天. 3.1.3催茅4月8一l5曰,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放入5O一6O?温水中预热后立即捞出,将种子装入袋中,放在铺有30cm厚的稻草炕上,用塑料布或麻袋盖好,插入温度计在30—32?下催芽48h左右,待种子80%露白时,将种子袋拿到室内地上摊开降温,催芽时注意每天播动2—3次,防止高温烧芽.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1.地块选择和准备 (1)选择适宜的土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避免选择有污染的土地。 (2)进行土壤分析,了解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根据结果进行调整,确保土壤的适宜性。 (3)进行坡地整平,开垦田地,填补坑洼,确保土壤的平整性。 2.品种选择和育苗 (1)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比如选择耐病虫害的品种,同时考虑其对有机农业的适应性。 (2)选用有机育苗基质,如有机肥料和有机土壤改良剂,确保苗床的有机性。 (3)进行育苗繁殖,注意保持苗床的湿润和温度适宜。 (4)在苗床上进行适当的管理,如适时浇水和松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田间管理 (1)在选种前进行土壤施肥,使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堆肥等,确保土壤的养分供应。 (2)适时进行间作或轮作,使土壤得到休养和恢复。

(3)进行稻田水利措施,如修建水沟和水坑,保证稻田的灌溉和排水。 (4)进行稻田的翻耕、松土等操作,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5)在田间进行除草作业,可使用有机除草剂或人工除草,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 (6)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使用有机农药,如红蜘蛛、稻飞虱等害虫的防治。 4.高水稻连作 (1)选择适合连作的品种,如连作耐性强的品种。 (2)进行密植,增加光照强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适时进行追肥,增加土壤的养分供应。 (4)注意灌溉和排水,保持稻田的湿润和通风。 (5)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定期进行防治措施。 5.收获和后期处理 (1)选择适时的收割期,进行收割,避免过晚或过早。 (2)在收获过程中,注意将杂质和病虫害的稻谷进行剔除。 (3)将收获的稻谷进行晾晒,保持一定的湿度。 (4)进行稻谷的清理和分类,去除杂质和损坏的谷粒。 (5)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包装,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种与播种 1.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2. 选择优良的种子,种子应经过认证机构检疫合格,并具备良好的萌发力和抗逆性。 3. 按照种植面积和需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4. 按照适宜的播种期进行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确定最佳播种时间。 二、水田土壤准备 1. 针对旱地转水田,应保持水库水位稳定,保持良好的水分供应。 2. 清除残留作物和杂草,进行土地整理和松土,确保土壤松软透气。 3. 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化肥,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三、水田灌溉管理 1. 在播种后的前期,应维持适量的水分,以保证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2. 幼苗长到适宜的高度后,根据土壤湿度和水稻的生长状态进行合理的灌溉。 3. 注意避免积水过深和过长时间,以防止水稻的秧苗窒息。 4. 灌水时应注意避开施肥期,以防止养分的淋洗和浪费。 四、水稻田间管理 1. 定期对水田进行除草,以保持稻田的整洁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 对有害病虫害进行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合理的防治措施。 3. 保持田间通风和光照,以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4. 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及时的追肥和病虫害防治。 五、稻田秧苗管理 1. 对水稻的池苗进行精细管理,保持适宜的水位,及时施肥和进行灌溉。 2. 根据苗情和外界气温,做好苗床覆盖和保暖措施,促进苗期生长。 六、水稻收割与加工 1. 在水稻成熟后,根据稻谷的含水量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收割时间。 2. 进行水稻的机械化收割,保证稻谷的完整和干燥。

吉林省水稻机械旱直播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水稻机械旱直播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水稻机械旱直播生产技术规程是指在吉林省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机械化种植旱直播技术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下面是对这个规程的详细介绍: 一、适用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吉林省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机械化旱直播技术的生产环节。 二、目的和任务: 1. 目的:旨在规范水稻机械旱直播生产技术的操作,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任务: (1)制定水稻机械旱直播生产技术操作的标准和规范; (2)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机械化种植设备和技术; (3)加强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三、作业程序: 1. 地面准备: (1)清理杂草、残茬和杂物,确保田地平整; (2)翻耕土壤,松土耙,提高土壤透气性。 2. 湿床建造: (1)根据田块的大小和工作计划,建造相应大小的湿床; (2)在湿床上撒布好所需的肥料。 3. 播种: (1)选择适合机械播种的水稻品种和种子; (2)使用合适的播种机具进行播种; (3)注意播种的密度和间距,保证每株水稻都能得到充分的生长空间。 4. 施肥:

(1)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 (2)注意肥料的施放量和时机,避免过量或不足。 5. 灌溉: (1)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定期进行灌溉; (2)注意灌溉的水量和频率,保持湿度适宜。 6. 病虫害防治: (1)及时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合理使用农药,注意使用量和使用时机。 7. 除草: (1)定期对田地进行除草,保持田地的杂草清除; (2)可采用机械除草或人工除草的方法。 8. 收割: (1)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成熟程度,确定收割的时机; (2)使用合适的收割机具进行操作,确保稻谷的完整和质量。 四、操作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环节; 2. 熟悉并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操作安全和效率; 3. 注意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4. 合理安排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不得过度或不足; 5.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6. 严禁乱丢乱倒垃圾,保护环境和田地的整洁。 五、技术要求: 1.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使用设备; 2. 机械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适应吉林省的生产环境; 3. 水稻种子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萌发力,以确保良好的生长效果;

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种植规程

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种植规程 为提升江西金佳谷物股份有限公司新干分公司“金佳”牌大米新干县实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和新干县金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2个基地的生产管理,提高稻米卫生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促进水稻生产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加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推进绿色水稻生产建设,减少农药、化肥等造成的污染,培肥地力,改善水稻生境,全面促进提高稻米质量品质。制订本本操作规程: 一、生产环境条件要求 主要是光、热、温、水、气条件。充足光照、一定热量的有效的积温是形成水稻产量的能源保证,良好的环境,高质量的空气和水分是生产优质绿色水稻基础条件。 1、保持空气清洁。生产基地要做到四周无工矿企业污染源,远离医院和主要铁路、公路干线等污染源。 2、保持生产基地灌溉水清洁和排灌方便。一定要选择在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稻田作为基地。 3、土壤要求及培肥地力。选择土壤耕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能好,pH值5.5-7,有机质含量1.2-2%,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此外,为了培肥地力,减少病虫、杂草为害和蔓延,还应重视生产基地增施有机肥或具有良好改良土壤。同时要调整耕作制度,实行轮作,生态养护,为绿色优质水稻生产打下一个良好的综合基础。 二、品种选择 根据水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及当地的光、温、水和土壤条件,

选择抗逆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部、省评定的高产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早稻选用“嘉育253和中佳早2号”种子,晚稻选用“黄华粘和赣6优88”种子。 三、绿色标准化生产操作 (一)秧田:采取旱育、稀播、化控等技术,培育适龄壮秧。壮秧指标:秧龄35~40d,株高15~20cm,叶龄5~6叶,有1-2个分蘖,苗基部茎扁粗,单株白根多,叶直不披,叶色绿黄。机插秧苗的壮秧指标有:秧龄15~20d,株高12~17cm,叶龄3.7~3.8叶,苗基部茎宽≥2mm,单株白根10条以上,地上百株干重≥2.0g,根系盘结好,提起不散。 1、秧床处理 整地:提前犁耙,精细整地,打碎土块,按1.4m的厢面起畦。 施肥:每亩(667㎡)施腐熟优质细农家肥或厩肥1000kg均匀深翻入土;播种前3-5天,亩用尿素10kg+钙镁磷25kg+氯化钾10kg,一次性均匀混施入10-15cm土层,以免发生肥害。 2、播种及苗床管理 播种期:根据大田栽秧日期和预定的秧龄而定,掌握移栽时秧龄为30-45天的小苗或中苗,尽量做到不插老秧。 种子处理:种子经包衣后,可不必进行催芽直接播种。 播种量:种植杂交稻,早季一般每亩需种1.2kg左右,晚季为1kg;如种植粳稻,一般亩用种量早季为1.5-2kg,晚季为1.2-1.5kg。播种时,要求将芽谷均匀撒在秧床土在上,用裹住薄膜的木板轻压种子,使之三面入土;然后,用过筛的细床土均匀覆盖种子,使种子不裸露为当。 (二)本田:插秧密度:常规粳稻一般为每亩2万穴,每穴3-4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范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范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常规水稻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应于水稻原种和良种生产。二、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3543。1-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3543。2-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3543.3-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3543。5-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3543.6-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3543,7-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4404。1-1996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17316-1998农作物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三、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1.原种basicseed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2.良种certifiedseed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用于大田生产。四、原种生产1.原种生产按GB/T17316.4.1-17316.4.5.4-1998执行。2.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和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地块。五、良种生产1.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第一代至第三代种子。2.种子播前进行晒种及药剂处理;稀播培育壮秧;大田采取单本或少本栽插,大田直播要稀播匀播;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杆壮粒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3.在各生育阶段进行观察,及时拔除

病、劣、杂株,并携出田外。4.繁殖田应选择土地平整、土质良好、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和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地块。 六、种子收获、检验1.株行、株系、原种和良种种子收获、按GB/T15316.5.1-17316.5,3---1998执行。2.生产的原种和良种种子要精选后入仓库。3.生产原种及良种的单位要搞好种子减员,并由种子检验部门根据GB/3543.1-3543,7尽心复检对符合GB4404.1规定标准的原种、良种种子进行签发合格的证书;对不合格的种子,提出处理意见。

绿色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绿色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一、土地选择与准备 1.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污染源的农田作为绿色水稻的种植地。 2. 在种植前进行土地整理,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保持土壤疏松、平整。 二、种子选择与处理 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抗病、抗虫的绿色水稻品种。 2. 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病粒、虫粒、杂质等,提高种子的纯净度和发芽率。 3. 采用适宜的种子处理方法,如药剂浸种、催芽等,以提高种子的抗病性和发芽率。 三、播种与育苗 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量。 2. 采用适宜的播种方法,如条播、穴播等,确保种子均匀分布,覆土厚度适宜。 3. 在育苗期间,保持苗床的温度、湿度适宜,及时除草、防病治虫,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四、施肥与灌溉 1.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施用有机

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确保养分供应充足。 2.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湿度,适时进行灌溉,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 五、病虫害防治 1. 采用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优先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 2. 对病虫害进行定期监测和预报,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 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应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遵守用药安全间隔期。 六、收割与加工 1. 根据水稻成熟情况和天气状况,适时进行收割。采用适宜的收割方法和收割机械,确保稻谷质量和产量。 2. 对收割后的稻谷进行晾晒、烘干等处理,降低水分含量,提高稻谷品质。 3. 加工前对稻谷进行清理和分级处理,去除杂质和碎粒,提高加工效率和稻谷品质。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简介: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指在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中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技术,它包括硬件技术(技术设备)和软件技术(生物技术措施及管理技术)。二者有机结合,应用于生产实际,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增产效果。其主要由以下几项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及其装备组成。 1.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使用与各类拖拉机、水田耕整机等动力机械配套的旋耕机、铧式系列犁、水田耙等机具,完成大田的耕、耖耙(平地)、耥等作业的技术。 2.水稻制种育秧机械化技术。包括种子烘干、筛选、药物处理、工厂化育秧设备及杂交稻制种等方面的机械化技术。 3.水稻轻型栽培机械化技术。包括机械插秧技术及机械化高速插秧技术、机械抛秧技术、水稻直播技术。 4.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包括化肥深施和追肥机械化技术,植保、节水灌溉、秸秆还田和田间运输机械化技术。 5.水稻收获机械化技术。包括分段收获(收割与脱粒相分开作业)和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6.水稻烘干机械化技术。包括移动式、固定式烘干机械化技术。 水稻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由于水稻生产

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耕作制度、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地种植方式不一,使水稻生产机械发展缓慢,特别是在栽植和收获两个重要环节,农民迫切希望摆脱耕、种、收三弯腰的繁重体力劳动,从高强度、低效率的劳作方式中解放出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业机械化对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农民所认识。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该技术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水稻稳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操作规程 1.育秧机械化。主要有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工厂化育秧、工厂化无土肥水育秧技术。它们的原理基本一致,要经过床土准备、调制、调酸、种子处理、播种、加温、控温和催芽、炼苗等阶段,成本较大。而在此原理下发展起来的田间双膜规格化育秧技术,培育出来的秧苗也达到了壮秧机插的目的,其操作方式和育秧方法与大田育秧相似,不同之处是在秧田先铺上打了孔的薄膜,然后铺床土和播种,它的成本大大低于工厂化育秧,易被掌握,适合推广。 2.水稻机械插秧。一是大田整地要平、细、泥烂、无杂物,泥脚深度不得超过30cm,不得有4米?2以上的田面露出水面,插秧时水深保持在2cm左右;二是秧苗必须是规格化的秧苗,秧苗高度15~20cm,均匀度80%以上;三是保证机插质量,漏插率不大于5%,相对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伤秧率不大于5%,不漏行,每亩1.8~2万株。

华南地区 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华南地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在当前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 增加。绿色食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稻作为 我国人饮食中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绿色种植和生产也日益受到重视。华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其绿色食品水稻生产 操作规程显得格外重要。 一、土地选址与准备 1.选择富含有机质且无化学污染的土地,保证水稻生长环境的绿色环保。 2.对土地进行充分的耕作和整理,保证土壤松软,并作好排水措施,防止积水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二、种子选取与处理 1.选择优质种子,经过严格的认证和检测,确保无任何化学添加物和转基因成分。 2.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种子的活力和抗病能力。 三、田间管理

1.科学施肥,尽量采用有机肥和草木灰等绿色肥料,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 2.采取合理的间苗、插秧和排水措施,保证水稻生长的均匀和健康。 四、病虫害防治 1.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如放养天敌、利用天敌等方式,减少对农药的使用。 2.定期检查田间状况,及时发现病害和害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收割与加工 1.选择成熟度适当的时机进行收割,尽量避免果实露珠,以确保水稻产品的品质。 2.在加工环节,采取绿色无污染的方式,尽量减少化学添加物的使用。 六、环保和质量检测 1.严格遵守当地环保政策和法规,确保生产过程无环境污染。

2.对水稻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 七、销售与宣传 1.推广和宣传绿色水稻的优势,提高用户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和认可度。 2.建立绿色食品水稻品牌,打造绿色食品的形象。 在详情的措施中,华南地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中的诸多规程 都包含了非常细致的规格,正是这些详细的规范性指导,才能够使得 水稻的生产工作变得井井有条,为了能够产出更加符合绿色食品的特性。为了从源头上净化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是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重中 之重。 华南地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不仅规范了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健康,也推动了绿色食品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规程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让更多的用户受益,为我国农业的生态化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过去的几年中,绿色食品作为一种环保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 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这一趋势下,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绿色种植和生产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华南地区作为我国重 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其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的完善,不仅关

水稻制种要求

水稻制种要求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水稻的种植和管理要求非常严格。水稻制 种要求是指在水稻种子的选育、生产、储存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所需的标准和条件。下面将 详细介绍水稻制种的各个要求。 一、水稻种子的选育要求: 1. 原种选择:选育水稻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性好的品种作为原种,确保种子的生长环境和产量稳定。 2. 种子繁育:对选出的水稻品种进行繁育,确保其种子的遗传性状稳定,并且具有 优良的产量、抗病性和抗逆性。 3. 种子质量检测:对已选育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子质量检测,包括纯度、发芽率、 生长势、抗性等方面的测试,确保种子的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二、水稻种子的生产要求: 1. 灌溉管理: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源,灌溉管理要求合理,保持稻田土壤 湿润,但又不过度积水,以免造成病虫害。 2. 施肥要求:根据土壤和植株的养分需求,进行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养 分供应。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对水稻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 物理防治等方法,确保水稻不受病虫害的侵害。 三、水稻种子的储存要求: 1. 储存环境:水稻种子应储存在通风、干燥、避光和无害气体的环境中,以确保种 子不受潮、不受霉变和不受氧化。 2. 储存温度:水稻种子的储存温度要求在5-10摄氏度之间,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期限 和保持种子的活力。 3. 定期检测:对储存的水稻种子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四、水稻种子的管理要求: 1. 种子处理: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除瘟、除雄等处理,确保种子的健康和良好生长。

2. 存储管理:对水稻种子的储存管理要求细致,包括检测、记录、温湿度控制等,保证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3. 使用管理:在播种前,对水稻种子进行适当处理,保证种子在播种后能够快速发芽并生长出健壮的幼苗。 除了以上要求外,水稻的制种还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格执行种子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水稻种子的品质和安全。水稻制种的高标准要求,旨在保证水稻种子的质量和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原始种子资源,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

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操作规程

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操作规程 水稻直播是一项省工、节本、高效栽培稻作技术,我区已示范种植四年。该技术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我区今年将大力推广,现就水稻直播操作技术及高产栽培,提出以下要点供各地参考。 一、品种选择 籼稻、粳稻或糯稻都可以进行直播,从高产、经济角度来考虑,我区选用穗粒并重型的中粳稻或早熟晚粳较适宜。 二、播前准备 1、种子准备 A、播前进行晒种和精选,除去稻种上的枝梗和草种。 B、用使百克浸种防恶苗病。 水直播:浸种催芽后即可播种。 旱直播:只浸种不催芽,也可以进行干种子包衣后直接播种。 2、大田准备 腾茬后及早耕翻晒垡。 水直播:撒施基肥,上水机旋,耖耙整平,播前一天放干田内水。 旱直播:撒施基肥,机旋碎垡。 整田要求:田面平整,残茬物少。 三、适期播种 1、播量:亩播干种子4-6公斤,水直播取下限,旱直播稻取上限;播期早取下限,播期迟取上限。 2、播期:播期宜早不宜迟,早熟晚粳争取在6月8日前播种结束,迟熟中粳在6月15日前要播结束。 3、播种要求:按墒称种,均匀落谷,防重播、漏播。 4、三沟配套:播种后要开好田内外一套沟,旱直播开沟前要进行机

旋盖种。 5、防治好鼠害、雀害。 四、播后管理 1、水浆管理 A、前期 水直播:立苗前保持田内湿润,秧苗1.5-2叶期上2厘米以下浅水层,进行化学除草。 旱直播:播后立即沟灌窨水,务必使畦面土壤全部湿润,播后1-3天趁湿进行封闭化除。在秧苗2叶前保持田内湿润,3叶期后灌浅水层。在秧苗4叶期进行匀苗,移密补稀,确保全田均匀。 B、中后期 干湿交替,湿润为主,达等穗苗期(一般杂交稻、粳稻亩茎蘖苗分别达到15万和20万左右)及时搁田,由轻到重,分次搁田,控制高峰苗,孕穗期建立浅水层,抽穗后干干湿湿,收割前不能断水过早。 2、肥料运筹 原则:氮、磷、钾的合理配比为1:0.5:0.5;亩施纯氮量16-20公斤(杂交稻取下限,粳稻取上限);基肥:分蘖肥:穗肥=3:4:3,做到“少吃多餐”。 ①基肥:一般亩用复合肥50公斤、碳铵10公斤,适当增加有机肥施用量。 ②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3-4叶期,亩用尿素6-8公斤,做到早施、匀施,促进分蘖早起步;第二次在6-7叶期,亩用尿素8-10公斤,促进平衡早发,壮蘖争足穗。 ③穗肥:以促花为主,保花为辅,在倒4叶后半叶时(亩用尿素10公斤左右,促花增粒,巩固有效穗数;粳稻在倒1.5叶时,亩施尿素5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址与土壤准备 1.选址:选择适宜水稻种植的地块,要求土地坚实、排水良好、阳光 充足。 2.土壤准备:根据土壤情况,进行土地平整、翻耕、培土等工作,保 证土壤松软、有机质含量高。 二、水田管理 1.灌溉:确保稻田中有足够的水分,实行适时浇水,避免缺水或积水。 2.排水:及时排除积水,保持稻田排水畅通。 3.灌溉水质管理:水稻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清洁的灌溉水源,避免 污水或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源。 4.种植方法:采用直播或插秧方法进行种植,根据水稻的生长习性选 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三、施肥与追肥 1.底肥施用:在水稻播种前或插秧后,施用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同时添加适量的无机肥。 2.追肥: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进行追肥,补充植物所需养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水稻病害:及时发现并正确诊断水稻的病害,选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否则会导致病害蔓延,影响产量。 2.防治水稻虫害:定期检查稻田,发现虫害即时进行防治,可采用农药喷洒或生物防治等方法。 五、田间管理 1.杂草控制:及时清除杂草,避免对水稻生长造成竞争,可以手工除草或选择安全有效的除草剂进行防治。 2.进行中耕:适时进行中耕,改善土壤通气性,保持土壤湿润。 3.病虫害监测: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疫情扩大。 六、水稻收割和贮藏 1.收割:根据水稻的生长期,选择适时进行收割,避免过早或过晚。 2.合理贮藏:将收割后的水稻晾晒至适当水分后,整理包装,贮存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避免湿气和虫害。 七、其他注意事项 1.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合理调整种植时间和种植品种。 2.加强田间巡视和监测,及时处理各种问题。 3.定期进行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合理施肥和调整土壤酸碱度。 4.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化学农药,确保产品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健康。

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要求 (一)产地环境 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中的有关规定。 (二)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中的有关的规定。(三)肥料使用准则 1、肥料使用准则应符合《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中的规定。 2、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 3、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有机肥料及矿质肥料等),附录A列出了肥料中主要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指标。 (四)农药使用准则 1、农药使用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附录B规定了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禁用农药品种;附录C列出了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常用农药品种及常用剂型、用量、安全间隔期等。 2、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五)有害生物控制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稻田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出发,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二、栽培技术 (一)选用抗性强的水稻品种 用抗虫、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组合),并注意定期更换。(二)合理稀植 1、直播稻。直播稻播种量,常规稻为每亩3~4公斤,杂交稻2~ 2.5公斤。提倡采用生物种衣剂包衣,以防地下害虫危害。要求注意播种质量,确保全苗。播种出苗后应及时疏密补空。 2、移栽稻。早、晚稻种植密度常规稻一般为每亩2万穴,每穴3~4本,杂交稻为每亩1.5~2.0万穴,每穴1~2本;单季稻为每亩1.2~1.7万穴,常规稻每穴3~4本,杂交稻1~2本。提倡宽行窄株或宽窄行种植。移栽规格,早、晚稻为25.0×13.3~16.7厘米或(33.3+16.7厘米)×13.3~16.7厘米,即行距25.0厘米,株距13.3~16.7厘米或宽行33.3厘米、窄行16.7厘米、株距13.3~16.7厘米;单季稻为25~30厘米×16.7厘米或(33.3+16.7厘米)×16.7厘米。超级稻优质稻,起畦超稀植栽培,移栽规格33.3×20.0厘米~25.0厘米,每亩0.8~1.0万穴,每穴2本。 (三)平衡施肥 1、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提倡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氮∶磷∶钾(N∶P2O5∶K2O)一般为1∶0.5∶1。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06-05 19:26:26) 转载▼ 标签: 杂谈 格林有机企业 一、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规程 1 有机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1.1 产地环境规定,有机稻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基地旳环境质量应符合如下规定: ①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48-1995中旳二级原则。 ②农用浇灌水符合GB5084旳规定。 ③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旳二级原则和GB9137旳规定。 1.2 产地规定,产地周围5Km以内无污染源,上年度和前茬作物均未施用化学合成物质;稻农技术好,自觉性高;土壤具有很好旳保水保肥能力;土壤有机质含量 2.5%以上,pH值6.5~7.5;光照充足,旱涝保收。 1.3 浇灌水规定,稻田浇灌水水质符合GB5084旳规定,水源为洮儿河水系,察尔森水库节制供水,水源充足、水质纯净、渠系配套,并且是分水后第一浇灌区,在灌区上游没有工业区和其他污染源。 2 育苗

2.1 品种选择 2.1.1 必须选择通过认证旳达标旳,同步通过转换旳种子。通过穗选,持续两年旳有机栽培获得有机稻种。 2.1.2 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性强、熟期适中旳、适口性好旳优质品种。 2.1.3 严禁使用转基因种子。 2.2 种子处理 2.2.1 盘育秧每亩用芽籽4.0公斤。 2.2.2 晴天中午晒种2-3天,可杀菌并提高种子活力。 2.2.3 用黄泥选种,即50公斤水加10公斤过筛黄泥搅拌成浆(放新鲜鸡蛋漂出即可),放入稻种,清除秕粒,捞出好籽清洗一遍。 2.2.4 常规浸种催芽,常温水浸种5-6天,捞出放在30℃条件下破胸,80%种子露白时,降至25℃催芽,芽出齐后散温凉芽4-6小时即可播种。 2.2.5 温汤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恒定旳53℃水中提温半个小时(可提高种子活力和杀菌),然后进行常规催芽。 2.3 置床处理及播种 2.3.1 选择河淤土或山根腐殖土做盘土,清除杂草,破碎过细筛。 2.3.2 置床翻深10-15厘米,清除杂草,打碎坷垃,整平压实,碎土块搂至四面。 2.3.3 盘土配制,选择猪粪、羊粪和牛粪旳混合腐熟农家肥(农家肥腐熟可杀死杂草种子、虫卵及病菌),农家肥与床土比例是1:5-10,破碎过细筛(6-8毫

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 开展原种选择工作,选择适合本地环境和需求的原种。 2. 组织采购所需的原种材料和设备。 3. 对原种材料进行检验和质量评估,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材料。 4. 安排好生产场地,确保生产环境整洁、安全。 二、原种材料筛选 1. 将采购来的原种材料进行逐一分类和检验,淘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 2. 根据所需的原种特性,将合格的材料进行分组。 三、原种材料储存和保管 1. 对符合质量要求的原种材料进行编号和记录,确保材料的追溯性。 2. 将材料储存在冷藏或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材料受潮、霉变或腐烂。 3. 定期检查材料的保存状态和品质,及时清理、更换老化和变质的材料。 四、培养基准备 1. 按照所需的菌种特性,制备配制菌种的培养基。

2. 按照配方要求,精确称量和混合培养基的成分。 3. 对制备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五、培养基接种和培养 1. 将需要培养的原种材料接种到预先制备好的培养基上。 2. 利用无菌技术,将原种接种到培养基上,并确保接种过程无菌。 3. 将接种完毕的培养基进行标记和封存,并放置在适当的培养设备中进行培养。 4. 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六、培养基检测和品质评估 1. 定期对培养基进行检测,包括外观、菌落形态、细胞数量等。 2. 对培养基进行微生物检测,检测无菌状况和细菌、真菌等污染情况。 3. 对培养基进行性能评估,包括菌种活力、存活率等指标的测定。 七、培养基保存和管理 1. 对培养基进行分批编号和记录,确保培养基的追溯性。 2. 将培养基保存在冷藏或低温条件下,防止变质和污染。

水稻机抛秧技术技术规程

水稻机抛秧技术技术规程 水稻机抛秧技术技术规程 一、技术概述 水稻机抛秧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水稻进行抛秧的一种技术,其目 的是提高抛秧效率和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该技术是水稻种植中的重要 一环,通过科学、规范、严谨的操作可以实现高效、低耗的种植模式。 二、设备准备 1.水稻抛秧机一台; 2.麦秸、稻草等可用于覆盖的物料; 3.工具箱一套,主要包括各种扳手、螺丝刀等工具; 4.备用零件一些,主要包括锁紧螺母、垫片、弹簧等。 三、操作流程 1.机器准备 将水稻抛秧机放置于平整的地面上,并根据操作步骤依次插入各种工具。 2.泥土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其适合使用机器进行抛秧。 3.机器启动 依次按照说明书操作,将机器启动。检查各个零部件是否运转正常,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调整。 4.抛秧操作 将水稻机开到田地中央,按照抛秧时的行距要求进行设定,接通电源,调整抛秧高度,开始抛秧。 5.覆盖物料处理 在抛秧结束后,及时铺上麦秸、稻草等覆盖物料,以避免水稻长势不良。 6.机器维护 每次使用后,对机器进行清理和保养,检查各个零部件的磨损情况, 及时更换磨损的配件。 四、操作要点

1.在操作机器前认真学习机器使用说明书,熟悉机器的工作原理和各个零部件的作用。 2.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抛秧的行距和高度,以保证水稻的生长环境。 3.在操作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穿戴合适的保护工具,避免意外伤害发生。 4.在使用机器时,要始终保持清洁和整洁,及时清理机器的积土和杂物。 5.对于机器维护,要做到规范和及时,定期检查各个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补充润滑油等。 五、注意事项 1.在使用机器时,要遵守相关操作规程,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在使用机器时,要注意节约能源,尽量控制机器的功率消耗。 3.在使用机器时,要遵守环保要求,采用可再生资源和环保物料进行农田管理。 4.在机器运行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机并检查原因,避免发生损坏或意外伤害。

龙稻21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ICS65.020.20 B 05 DB2301 哈尔滨市地方规范 DB 2301/T 0040—2017 龙稻21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17-9-28发布2017-10-27实施

前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宪楠、王麒、宋秋来、孙羽、冯延江、张小明、赵宏亮、卞景阳、王曼力、张欣

龙稻21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龙稻21生产过程中的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育苗技术、本田整地及插秧、本田管理、收获、生产档案、运输、贮藏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哈尔滨市及其周边,包括道外区、松北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五常市插秧种植龙稻21水稻的地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891 优质稻谷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龙稻21号 该品种于2015年5月14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黑审稻2015003)。该品种以水稻品种东农423为母本,松粳6号为父本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茎13片叶,长粒型,剑叶上举,株高84.8cm,穗长20.3cm,每穗粒数116粒左右,千粒重26.0g,生育日数142d左右,适宜哈尔滨市及其周边,包括道外区、松北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五常市插秧种植。 4 产地环境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哈尔滨市及其周边,包括道外区、松北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五常市插秧种植。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农业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标准的地区。

有机大米操作规程

第一章有机水稻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GB/T19630-2019规定了有机水稻生产的地块选择、种子种苗来源、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控、产品采收、贮运、销售及管理体系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合作社有机水稻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630-2019 有机产品 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1561-20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3. 基本要求 3.1 地块选择 栽植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2018 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3095-2012,灌溉水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3.1.1 在适宜水稻栽培的区域选择生态环境良好且周边没有污染源的的水田进行有机水稻栽培。 3.1.2 选择有天然隔离带能杜绝周边田地常规种植时引发的化肥农药污染及生态环境良好且适宜水稻生长的地块进行有机水稻转换生产。 3.1.3 要求所有有机种植的地块周边与邻近地块之间都应建立隔离带,宽度以不受常规地块种植时使用的化学肥料及农药、用水等污染影响为准。 3.2 种子、种苗选择 种子、种苗来源必须符合GB/T19630-2019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严禁使用任何经化学及其他的禁用物质处理的种子、种苗和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