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合集下载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1.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发展1.2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1.3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与特点1.4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第二章:模拟检测技术2.1 模拟检测的基本原理2.2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与选择2.3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分析2.4 模拟检测系统的应用实例第三章:数字检测技术3.1 数字检测的基本原理3.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3.3 数字检测系统的组成与设计3.4 数字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第四章:智能检测技术4.1 智能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4.2 算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4.3 智能检测系统的组成与设计4.4 智能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第五章: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 自动化生产线的检测与控制5.2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技术5.3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技术5.4 电力系统状态检测技术第六章:传感器技术6.1 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原理6.2 常用传感器的特性与应用6.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6.4 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第七章:信号处理与分析7.1 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7.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7.3 信号分析与识别技术7.4 信号处理与分析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第八章: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8.1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2 模拟/数字转换技术8.3 通信协议与接口技术8.4 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第九章:自动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9.1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9.2 系统可靠性的数学模型9.3 提高自动检测系统可靠性的方法9.4 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第十章:自动检测技术在典型行业中的应用10.1 自动化制造业中的应用10.2 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0.3 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10.4 环境监测与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现代检测技术11.1 光纤传感技术11.2 激光检测技术11.3 超声波检测技术11.4 红外检测技术第十二章:非线性检测技术12.1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12.2 非线性检测方法12.3 非线性检测技术的应用12.4 非线性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十三章: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13.1 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13.2 故障诊断方法13.3 故障预测技术13.4 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的应用第十四章:自动检测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14.1 自动检测技术在物理科研中的应用14.2 自动检测技术在生物科研中的应用14.3 自动检测技术在化学科研中的应用14.4 自动检测技术在其他领域科研中的应用第十五章:自动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微纳检测技术15.2 生物传感器技术15.3 网络化与智能化检测技术15.4 检测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发展2. 模拟检测技术、数字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的原理与特点3.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与选择、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分析4.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算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5.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如自动化生产线、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等难点:1. 模拟检测技术、数字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传感器特性的详细分析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3. 信号处理电路的复杂设计与分析4.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算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细节5.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尤其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部分本文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自动检测技术提供基础。

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质量检测技术一直是生产制造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发展也始终与科技的进步紧密相连。

未来的质量检测技术将会朝着更智能、更精准和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感器网络在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和预警。

未来,物联网技术将带来质量检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大数据分析在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精准监测和控制。

大数据分析将为质量检测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将深刻影响质量检测领域。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将被广泛应用于质量检测中,实现对产品质量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提高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速度,为企业节省人力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

四、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质量检测领域的应用也将逐渐增多。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产品模型,让检测人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检测,从而提高其检测技能和准确性。

虚拟现实技术将为质量检测带来更直观、高效的检测手段。

五、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为质量检测提供更便捷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

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处理,不同地点的检测数据可以实时同步到云端,方便管理和分析。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为质量检测带来更高效、便捷的数据处理途径。

六、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在质量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借助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产品外观和内部缺陷的快速检测和识别。

机器视觉技术的高速、高精度特点将为质量检测带来全新的检测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智能检测技术

智能检测技术

智能检测技术(二)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智能检测技术在工业、医疗、交通、安防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及其优势。

概述:智能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算法等手段,对特定对象、事件或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的技术。

它可以在保证检测准确性和效率的同时,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正文内容:一、工业领域的应用1.提高生产线效率:智能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生产线上的设备运行状态和产品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预警,从而避免生产线停机和次品率过高的问题。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数据分析,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2.节省资源和成本:智能检测技术可以准确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物料消耗,帮助企业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成本。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设备的故障和损耗,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降低维修成本和生产中断的风险。

3.开展远程监测和控制:智能检测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生产线的远程监测和控制,方便管理人员随时了解生产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干预和调整。

二、医疗领域的应用1.提高医疗效率和准确性:智能检测技术可以对医学影像、生理指标等进行智能分析和识别,帮助医生更快速、更准确地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智能监测和管理病人的病情和用药情况,提醒医生和病人进行及时干预和调整。

2.实现远程医疗:智能检测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医疗,让患者无需到医院就可以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减轻了医院的负荷。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和移动应用实时监测病人的身体状况,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3.促进医学研究和创新:智能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医学研究者更快速地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医学数据,加快医学研究的进展。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促进医学创新和发明,例如智能医疗器械、虚拟现实手术等。

三、交通领域的应用1.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检测技术可以通过交通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情况,帮助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管控和路况优化。

第六章 自动检测技术应用举例

第六章  自动检测技术应用举例

自动检测技术
四、键盘、显示与打印



为了节省I/O口,本测量仪采用3×4的矩阵式键盘,它由 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采用函数 char key(chart)实现对键盘的查询与结果的返回。 显示采用液晶图形显示器,它具有低压、微功耗、寿命长、 无辐射等特点,是目前流行的显示方法。本测量仪选用香 港精电公司的MGLS19264,液晶显示驱动控制套件为 HD61203U、HD61202U。 打印机采用荣达MP系列微型打印机,它具有串行/并行打 印接口,并口采用26线针型扁平电缆插座,与标准并行口 Centyonics兼容,可直接由单片电感传感器中两个线圈的阻抗(线圈电感L与电 阻r的等效阻抗),另外两臂为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两半绕组(每半 绕组的电势为u)。输出电压 u sc为:
1 2
usc
Z1 Z 2 u Z1 Z 2
自动检测技术

当电感传感器的铁芯处于中间位置时,两线圈的阻抗相等,即, Z1 Z 2
sc
则,
=0,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无输出电压。当测杆上升时,上线圈阻抗增加, u

Z,1下线圈阻抗减少,即 Z Z
,则有: Z2 Z Z
Z u sc u Z

当测杆下降同样位移时,上述变化相反,有:
Z u sc u Z
自动检测技术

由测量电桥输出的测量信号是一个交流电压信号,此信号经过交流放 大器放大后,其幅度与传感器测杆的位移成正比,但无法判断测杆是 上升还是下降,也就是无法知道被测尺寸具有正偏差还是负偏差。为 了判断信号的相位(方向),在交放之后、直放之前加一级相敏检波 器输出的直流缓变信号,再经一级直流放大,得到A/D转换器所需的直 流电压。其原理框图如图6-4所示。

文献检索报告

文献检索报告

文献检索报告姓名:***班级:电气10**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2201********目录:馆藏库检索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读秀数据库检索检索:济南大学山东大学专利情况搜索工具 :馆藏库读秀知识库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查找文献:图书馆专利大全检索日期: 2013年4月28日搜索课题:自动检测技术一学术分析及定义: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自动进行并完成的。

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

搜索途径:(1)馆藏检索结果:自动检测技术宋文绪ISBN:出版信息:主题词:自动检测技术宋文绪主编ISBN:出版信息:主题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余成波ISBN:出版信息:主题词:自动检测技术ISBN:7118012807出版信息:主题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ISBN:9787111219453出版信息:主题词:自动检测技术王绍纯主编ISBN:出版信息:主题词:(2).CNKI 中国知网搜索工具:中国知网2监控系统控制的机车车辆制动功能自动检测技术李贺桥;杨怀栋;黄战华;彭志强制造业自动化2000-10-30期刊467分享3机动车电脑自动检测技术的新发展李适伦;洪家龙;陈渝广交通与计算机1999-04-30期刊731分享4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发展雷霖自动化仪表1997-11-15期刊7182分享5湖泊富营养化污染的自动检测技术严力蛟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7-02-15期刊27分享6汽车主减速器在线自动检测技术与系统申屠斌浙江大学2006-02-01硕士8389分享7冷轧带钢表面缺陷机器视觉自动检测技术研究杨水山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06-01博士6743分享8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杨立清;李文涛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25期刊42分享9三维动态模拟在自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陈革维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08-01中国会议8分享10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动向杨文杰;夏远飞微型机与应用1997-07-07期刊15167分享11自动夹紧装置在自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张勇制造业自动化2005-06-25期刊82分享12复杂产品内部结构装配正确性X射线自动检测技术研究韩跃平中北大学2009-05-04博士3144分享自动检测技术论文数量:排序:主题排序发表时间被引下载切换到摘要每页显示:10 20 50( 0 )清除导出 / 参考文献分析 / 阅读找到 5,153 条结果 1/258下一页题名作者来源发表时间数据库被引下载预览分享1 自动检测技术概况杨文杰; 夏远飞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1996-04-15 期刊5129 分享2 中小模数齿轮超声自动检测技术研究姜辉中北大学 2007-03-30 硕士396 分享3 机载设备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郭耀红测控技术 1994-08-30 期刊 6 75分享4 基于稀疏表示模型的EEG信号棘波自动检测技术与应用系统研究吴敏南京理工大学 2010-06-01 博士 1 269 分享5 物联网条件下交通异常事件自动检测技术王国伟; 王伟力; 谢洪波; 杜荣华; 杨晓光公路与汽运 2012-09-25 期刊38 分享6 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杨立清; 李文涛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25 期刊42 分享7 机动车电脑自动检测技术的新发展李适伦; 洪家龙; 陈渝广交通与计算机1999-04-30 期刊7 31 分享8 监控系统控制的机车车辆制动功能自动检测技术李贺桥; 杨怀栋; 黄战华; 彭志强制造业自动化 2000-10-30 期刊 4 67 分享9 汽车主减速器在线自动检测技术与系统申屠斌浙江大学 2006-02-01 硕士8389 分享10 基于RFID的交通事件自动检测技术初探黄丘林; 魏峰; 史小卫 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 2007-12-01 中国会议 1 78 分享11 冷轧带钢表面缺陷机器视觉自动检测技术研究杨水山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06-01博士 6 743 分享12 自动检测技术学术讨论会于江苏省昆山县召开苏玉池工具技术 1981-08-29 期刊分享13 三维动态模拟在自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陈革维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08-01 中国会议8 分享14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动向杨文杰; 夏远飞微型机与应用 1997-07-07 期刊15 167 分享15 棉麻纤维图像分析及自动检测技术的研究宗亚宁东华大学 2006-05-01 博士4522 分享16 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发展雷霖自动化仪表 1997-11-15 期刊7 182 分享17 复杂产品内部结构装配正确性X射线自动检测技术研究韩跃平中北大学 2009-05-04博士 3 144 分享18 基于视频的交通事件自动检测技术综述汤淑明; 王坤峰; 李元涛公路交通科技2006-08-30 期刊28 614 分享19 基于干涉图的多通道SAR地面慢动目标自动检测技术研究时公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10-01 博士 4 163 分享20 基于网络资源的“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精品课程建设陈鸿雁; 彭东林; 邓力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7-15 期刊 5 97 分享找到 5,153 条结果 123456789下一页(3)读秀知识库搜索结果汽包水位调节工作原理&田子建曹朝辉本章阅读...19982]孟华.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3]张宏建.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朱传标.工业锅炉技术基础[M上海:...资料时间:2009 阅读下载参考文献本章阅读...]李新光,张华,孙岩.过程检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4]张宏建,蒙建波.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5]徐科军.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北京:...资料时间:2006 阅读下载检测原理本章阅读...宝芬等.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张宏建等.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传感器与检... 资料时间:2007 阅读下载检测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卢健本章阅读...院测控技术及仪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开设,主要包括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检测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及装置、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新型传感器原理等课程,是以上各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或专... 资料时间:2009 阅读下载提高保护、监控系统的抗干扰和可靠性措施本章阅读...用冗余技术设汁容错系统足为使各模块的工作彼此不受影响,各模块的时钟也应完全独立2.装置故障自动检测技术装置的元器件损坏可能导致保护装置拒动或误动,也可能导致监控装置传输误码,所以要... 资料时间:1999 阅读下载参考文献本章阅读....http...www.sensorok.comAech/link09.htm.张宏建等.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张宝芬等.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 资料时间:2010 阅读下载二.跟踪专利专利权人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捕光色素叶绿素a/b结合蛋白LHCB1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申请号】 CN201110148777.9 【申请日】 2011-06-03【公开号】 CN102229951A 【公开日】 2011-11-02【申请人】清华大学【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发明人】张大鹏;徐艳红;刘蕊;王小芳;严璐;刘志强【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关畅【国省代码】 11【摘要】本发明公开捕光色素叶绿素a/b结合蛋白LHCB1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测量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测量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测量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测量机器人技术是一种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制造业、医疗保健、安全监控、环境监测等。

本文将介绍测量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测量机器人技术的应用1.制造业在制造业中,测量机器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和生产线自动化。

机器人搭载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可以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测量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测量机器人还可以与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对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医疗保健测量机器人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医生可以利用测量机器人技术进行精准的医学影像测量和分析,帮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此外,测量机器人技术还可以用于手术导航和手术机器人等方面,实现手术的精准和智能化。

3.安全监控测量机器人技术在安全监控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可以利用测量机器人技术对人群进行监控和测量,确保安全。

此外,测量机器人还可以用于灾害救援等领域,进行生命探测和测量。

4.环境监测测量机器人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测量机器人技术对大气、水质、土壤等进行监测和测量,确保环境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测量机器人还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土地测量等领域,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二、测量机器人技术的发展1.高精度和高稳定性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和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测量机器人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测量机器人将采用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更高精度和更高稳定性的测量。

2.多传感器融合和智能化未来,测量机器人将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集成多种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实现更全面、更精准的测量。

同时,测量机器人还将采用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优化,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3.模块化和可定制化未来,测量机器人将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灵活组合不同的模块,实现可定制化的测量。

智能检测简介介绍

智能检测简介介绍

03
智能检测的应用案例
智能检测的应用案例
• 智能检测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检测方法,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实现对目标对象的智能感知和判断 。智能检测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分别介绍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和智能医疗等领域中的智能检测应用案例。
04
智能检测的发展趋势
智能检测的发展趋势
智能检测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智能检测概述 • 智能检测关键技术 • 智能检测的应用案例 • 智能检测的发展趋势
01
智能检测概述
智能检测的定义
01
02
பைடு நூலகம்03
自动化检测
智能检测是一种基于先进 算法和技术的自动化检测 方式。
数据处理与分析
它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实 时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 信息。
医疗健康:智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快速 分析病人的各种生理数据,辅助医生进 行疾病诊断。
02
智能检测关键技术
智能检测关键技术
• 智能检测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机器 学习技术对目标进行自动、快速、准确检测的方法。它可以在 各种复杂环境中实现对目标的高效、精确检测,被广泛应用于 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等领域。下面将分别介绍智 能检测中的关键技术。
智能检测的应用领域
网络安全:在网络安全领域,智能检测 用于发现异常网络流量、恶意攻击等行 为。
总的来说,智能检测是一种基于先进技 术的自动化检测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金融服务:在金融领域,智能检测用于 反作弊、伪基站、金融欺诈等行为的识 别和预防。
工业生产: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算法,实 时监控生产线上的异常情况,确保产品 质量和生产安全。

现代检测技术应用

现代检测技术应用

现代检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仪器及检测技术已成为促进当代生产的主流环节,同时也是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没有性能好、精度高、质量可靠的仪器测试到各种有关的信息,要实现高水平的自动化就是一句空话。

随着自动化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检测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可以说,自动化的提高很大作用取决于现代检测技术的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表明,许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检测为基础的。

同时,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又为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装备,促进了检测技术的发展。

检测技术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检测仪器,只是我们平时都没有留心,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现代检测技术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几个例子:1、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是系统的“感觉器官”,它的作用是监视环境中有没有火灾的发生。

一旦有了火情,就将火灾的特征物理量,如温度、烟雾、气体和辐射光强等转换成电信号,并立即动作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

它是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对现场进行探查,发现火灾的设备.按对现场的信息采集类型分为: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特殊气体探测器.感烟探测器使用了一种叫做镅-241的放射性元素来探测烟雾或有害气体。

当正常空气中的氧和氮粒子穿过烟雾探测器时,镅-241会将它们电离,从而产生电流。

而如果烟雾粒子进入探测器,就会破坏这种化学反应,从而触发警报。

感温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灾时物质的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发生变化。

感温探测器是对警戒范围中某一点或某一线路周围温度变化时响应的火灾探测器。

它是将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以达到报警目的。

根据监测温度参数的不同,一般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感温式火灾探测器有定温式、差温式、差定温式等几种火焰探测器:是探测在物质燃烧时,产生烟雾和放出热量的同时,也产生可见的或大气中没有的不可见的光辐射,探测火焰燃烧的光照强度和火焰的闪烁频率的一种火灾探测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检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自动化、化工、军事、航天、通讯、医疗、电子等行业,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格外重要的分支科学。众所周知,自动检测技术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自动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各个阶段,对提高产品性能及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整个生产周期成本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自动检测系统的概念,其次通过自动检测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详述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自动检测系统组建的概念、结构以及在组建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以此为铺垫,进而深入探讨自动检测技术在各领域间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自动检测 系统 应用 发展 第一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自动检测技术是一种尽量减少所需人工的检测技术,是一种依赖仪器仪表,涉及物理学、电子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这一技术可以减少人们对检测结果有意或无意的干扰,减轻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保证了被检测对象的可靠性,因此自动检测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动检测技术主要有两项职责,一方面,通过自动检测技术可以直接得出被检测对象的数值及其变化趋势等内容;另一方面,将自动检测技术直接测得的被检测对象的信息纳入考虑范围,从而制定相关决策。检测和检验是制造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通过检测和检验活动提供产品及其制造过程的质量信息,按照这些信息对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修正,使废次品与反修品率降至最低,保证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稳定性及产出产品的一致性。 传统的检测和检验主要依赖人,并且主要靠手工的方式来完成。传统的检验和检测是在加工制造过程之后进行,一旦检出废次品,其损失已发生。基于人工检测的信息,经常包含人的误差影响,按这样的信息控制制造过程,不仅要在过程后才可以实施,而且也会引入误差。自动检测是以多种先进的传感技术为基础的,且易于同计算机系统结合,在合适的软件支持下,自动地完成数据采集、处理、特征提取和识别,以及多种分析与计算。而达到对系统性能的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目的。 1.1检测与检验的概念 检测是指为确定产品、零件、组件、部件或原材料是否满足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目标值而进行的测试、测量等质量检测活动,检测有3个目标: ① 实际测定产品的规定质量我及其指标的量值。 ② 根据测得值的偏离状况,判定产品的质量水平,确定废次品。 ③ 认定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和对测量活动简化是否会影响对规定特征的控制。 检验,又称试验,他是对产品功能和性能进行评定的一种质量控制方法。检验指的是在实际工作环境或设计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对产品的功能、性能和寿命进行测定、试验和评价的质量控制活动。检验分为破坏性试验和无损检测试验两大类。产品的检验评价是设计改进和修改、制造过程改善的依据,特别是要求安全认证的产品。 1.2自动检测系统的概念 自动检测是指在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对系统、设备进行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他是性能检测、连续监测、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的总称。现代自动检测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测量技术、传感技术等学科共同发展的产物。凡是需要进行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系统、设备,均可以采用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系统是指能自动完成测量、数据处理、显示(输出)测试结果的一类系统的总称。他是在标准的测控系统总线和仪器总线的基础上组合而成,采用计算机、微处理器作控制器通过测试软件完成对性能数据的采集、变换、处理、显示等操作程序,具有高速度、多功能、多参数等特点。 第二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原理 2.1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当前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器、激励信号源、测量仪器、开关系统、适配器、人机接口、检测程序。 2.2自动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控制器,自动检测系统的核心,由计算机组成。它是在检测程序的作用下,对检测周期内的每一步骤进行控制,完成管理检测周期、控制数据流向、接收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检查读数是否在误差范围内、进行故障诊断、将检测结果送到显示器等功能。 激励信号源,主要应用于主动式检测系统,它向被测单元提供检测所需的激励信号。 测量仪器,检测被测单元的输出信号。 开关系统,控制被测单元和自动检测系统中有关部件间的信号通道。即控制激励信号输入被测单元,和被测单元的被测信号输往测量装置的信号通道。 适配器,实现被测单元与自动检测系统之间的信号连接。 人机接口,实现操作员和控制器的双向通信。操作员用键盘或开关向控制器输入信息,控制器将检测结果及操作提示等有关信息送到显示器显示。当需要打印检测结果时,人机接口内应配备打印机。 检测程序,自动检测系统是在检测程序的控制下进行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检测程序完成人机交互、仪器管理和驱动、检测流程控制、检测结果的分析处理和输出显示、故障诊断等,他是自动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3自动检测系统的组建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自动检测系统的组建提供了多种可能,典型的自动检测系统包括三部分:自动检测设备(Automatic Test Equipment,ATE)、测试程序集(Test Program Set,TPS)和TPS软件开发工具. 自动检测系统组建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程控接口技术、虚拟仪器技术、专家系统、现场故障检测技术、开放或可互操作的ATS实现技术。 第三章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应用基础是扎实的理论以及科研和工程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新技术,加上学科基础理论和光、机、电结合打捞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促进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的发展。 3.1目前我国自动检测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我国高校自动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培养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人才,他们掌握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信息科学与技术、测试技术、智能仪器以及控制等方面技术应用能力,能在机电、轻工、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从事电子仪器、仪表及设备的应用、维修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工作。 国内最先进的智能电表自动化检测技术日前在天津投入使用,打破了以往人工检测模式,每天检测电表3000余块,提高了电表在安装前的精确度和检测效率,这条自动检测线的启用,使检测、校准电表精确度达到了99.8%,为实现当年天津市计划安装98万块智能电表提供了保障。 在自动化检测与应用方面,大连石化公司大容器检测设备——“全站仪”历经一年使用,共检定油罐100多台,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标准要求,标志着该公司油罐计量检测技术领先国内大连石化与国家大容器检定站专家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提高和完善油罐计量检测技术和管理水平,成功开发出“全站仪”并投入使用,改变了过去大容器油罐检测“人拉肩挑”的方法,使计量检测数据自动采集、自动计算完全实现智能自动化。 3.2自动检测技术在高新科技领域的推广 在高新科技领域推广中,最为重要的是GE无损检测技术。典型的应用案例交流会在上海GE中国科技园顺利召开,会上介绍的15个精选案例,是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案例征集,从30多个提交案例中,经过专家评审会从实用性、行业代表性、技术性、经济成本以及对其他行业的借鉴意义5个方面综合考虑评选出来,分别由GE的专家、相关行业内的专家及用户来介绍。内容涉及超声、X射线、相控阵、数字射线、内窥镜等技术,行业涉及航空航天、电力、石油天然气、冶金等。 开发商品化的无损检测专业教学应用软件和电子读物,特别是引入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以及影像资料综合在一起,改善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新一代的无损检测人员。这类软件可以按照专业、层次而分成多个品种类型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和需求。 在自动化检测技术领域,开发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在于无损检测技术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开发出实用型软件并提供给广大无损检测人员使用。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使这方面的开发应用成为可行。尽管还有不少困难,例如适用内容的搜集、选择与编排,极大的输入工作量以及软件编排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方面的问题等,但是,在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开拓应用信息技术是大有可为的,它将促进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中国纺机集团的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地增强了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水平,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适应和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电气产品的质量。 在我国检测设备的研发领域,检测技术的“军转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转化”的稳步推进,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也随之加深。军用科学技术惠及广大的民品制造企业,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第四章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 随着半导体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型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传感器出现,检测装置也向小型化、固体化及智能化发展,应用领域更加宽广。 首先,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测量精度、量程范围、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测量系统有更高的精度。近年来,人们研制出许多高精度的检测仪器以满足各种需求。例如,用直线光栅测量直线位移时,测量范围可达二三十米,而分辨率可达到微米级;人们已经研制出测量低至几个帕的微压力和高达几千兆帕高压的;力传感器;开发了能够测出极微弱磁场的磁敏传感器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对传感器的可靠性和故障率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得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 其次,应用新技术和新的物理效应,扩大检测领域。检测原理大多以各种物理效应为基础,近代物理学的进展如纳米技术、激光、红外、超声波、微波、光纤、放射性同位素等新成就为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如图像识别、激光测距、红外测温、C型超声波无损探伤。放射性测厚。中子探测爆炸物等非接触测量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前,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工业部门,如今,检测领域正扩大到整个社会需要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工程、海洋开发、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和新兴工业领域,而且已涉及生物、医疗、环境污染监测、危险品和毒品的侦查、安全检测等方面,并且已经开始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设施之中。 再次,发展集成化、功能化的传感器。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