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及其亲民性特征

合集下载

大众文化的艺术化之路

大众文化的艺术化之路

大众文化的艺术化之路引言大众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大众文化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大众文化也逐渐朝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就此展开探讨,分析大众文化的艺术化之路。

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征大众文化是指广泛传播、被大众接受的文化现象。

它不同于传统的高雅文化,它更加普及、开放、受众广泛,其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丰富多彩,体现的是群众的审美、文化和消费需求。

大众文化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俗易懂:大众文化着眼于普及性,它要求作品能够让更多的人看懂、听懂、读懂,弱化了知识门槛,容易理解。

2.趣味性、娱乐性:大众文化更注重娱乐性、趣味性,以轻松、欢快、有趣的方式领略生活的精彩,适合消遣和娱乐。

3.大众化:大众文化具有大众化的特征,广泛传播,为大众接受,成为了现代人们共同的文化语言。

大众文化的艺术化之路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为艺术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和舞台。

下面分别从音乐、电影和游戏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音乐的艺术化在音乐方面,大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音乐类型层出不穷,音乐风格多种多样。

然而,其中的一些艺术元素也逐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比如,在流行音乐的制作和演绎方面,经典音乐和爵士乐的元素开始被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了更加富有内涵和思想性的音乐风格。

此外,在音乐制作上,数字音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大众音乐的制作日益趋向于高水平、高品质、高艺术化。

现今已有一些大牌音乐人在其音乐作品中融入了更多艺术性的元素,使得音乐更加深刻、有深度,呈现更多的艺术魅力。

电影的艺术化在电影方面,大众化的趋势也很明显。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作品开始突破传统的大众化框架,加入了更多的艺术因素,成为更高水平和深度的电影作品。

例如,一些电影导演开始讲述深入的故事和探索深层次的主题,增加了剧情的深度和冲击力。

而赋予艺术的电影不仅仅是剧情故事,有些电影也采用新的表现手法,例如剪辑、镜头运动,以及丰富的特效技术,使得更多的艺术性因素浮现出来。

2大众文化特征

2大众文化特征

1、感官享受
色彩、场景等 运用,张艺谋 的电影《英 雄》、《满城 尽带黄金甲》。
大众文化
2、梦想意象
笑肥无 情皂厘 景剧头 。等电
搞影 、
3、情感娱乐
韩剧流行风,物质 的富有、情感上的 奇遇等《蓝色生死 恋》、《夏日香 气》。
之二:形象化
1、梵高《向日葵》的复制品作为装饰画挂在 墙上;
2、于丹读《论语》实际上在作传统文化通俗 化;
3、张艺谋《黄金甲》改编至《雷雨》的剧情, 由于视觉上的冲击,电影的传播方式,削弱了 情感矛盾冲突的张力,也使人难感觉到剧情带 来的对人生、人性的思索。
形象化的制作 打破了文化的 严肃和深度, 在形象化、 游戏形式下 进行了文化的 传播。
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它伴随 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 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 ,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 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 干性文化形态。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 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 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 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
大众文化通过肢解经典、对符号进行拼 贴和指涉,在文本间创造了新的关系,创造了 一种五花八门的文化形态,这些“集大成”的 文本完全以制造快乐和趣味性为宗旨,不追求 意义和深度,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唯快乐主义 倾向,体现着对以往文化秩序的巨大破坏力量。
(二)、商品性(商业性)
与高雅文化作品淡化其商品特性不同,大 众文化毫不讳言自身的商品属性——它本 身就是一种文化商品,是当今消费文化的 一部分。在当前许多国家,作为艺术的大 众文化作品常常与非艺术的日用品共存一 处,共同构成消费文化奇观。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1. 引言1.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切智力、情感、审美、道德、宗教等精神产品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事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力量源泉。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社会各种实践活动的反映和总结,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灵魂和核心。

1.2 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简介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类社会现象。

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是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它们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群众文化是指由广大群众创作、传播和接受的文化形式,其特点是从下至上、从民间到大众的传播方式,具有浓厚的群众性和底层文化特征。

群众文化反映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观念和价值取向,是群众群众意识的集中体现。

大众文化是由少数精英群体主导、大众广泛接受并融入社会主流的文化形式,其特点是从上到下、由媒体、文化行业等主导的传播方式,具有大众性、普及性和市场化特征。

大众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在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互补和共生将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和特殊性。

2. 正文2.1 群众文化的特点群众文化是指由普通人群参与和创造的文化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大众性:群众文化是广泛传播并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形式。

它不像精英文化那样只为少数人所享受,而是面向普通人群,反映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

2. 民间性:群众文化源自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和创造,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它反映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信仰和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民俗特色。

3. 多样性:群众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涵盖了歌舞、戏剧、传统节日、手工艺等各个方面。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

健康和环保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 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饮食、运动健 身、环保出行等方面。
社交媒体与网络文化
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化的兴起改变了人 们的社交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人们 更加注重在线社交和信息分享。
时尚与品牌意识
时尚潮流的引领
时尚产业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人们对于 时尚的追求,人们更加注重穿着打扮 和时尚搭配。
中国影视剧的发展历程及 特点
影视剧的社会影响与价值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定义和形成 网络文化的受众群体及行为习惯
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与价值
03
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
消费观念的转变
1 2 3
从生存型消费到享受型消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从满足基本生活 需求的生存型消费转变为追求品质、体验和感受 的享受型消费。
休闲娱乐方式的改

大众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休闲娱乐 方式,人们更加注重娱乐和休闲 ,追求快乐和放松。
社交方式的改变
大众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 等途径结交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
对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
社会文化氛围的活跃
大众文化带来了社会文化氛围的活跃,人们更加关注文化、艺术、 时尚等领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互动。
品和服务将不断涌现。
个性化和定制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大众文 化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
需求。
展望:未来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跨界融合和创新:大众文化将不断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融 合和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展望:未来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挑战
02
文化安全问题:随着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良文化产品和服务 可能对青少年等群体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的现象也是一种精神的现象。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当代社会,两种文化形态尤为引人注目——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

这两种文化形态既有着相似的地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文化进行一番浅谈。

群众文化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文化,它是民俗艺术和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

群众文化是一种原生态的生活文化,是随着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并向下传承的。

它反映了群众的民族风貌、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

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它包括了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艺术等形式。

大众文化则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大众文化通常是指电视、广播、互联网和平面媒体传播的文化。

大众文化是一种大规模的、商业化的文化生产,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消费习惯,是资本主导下的文化产品。

大众文化通常包括了音乐、电影、电视剧、小说、动漫、游戏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

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群众文化是源于民间生活的原生态文化,是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而大众文化则是商业化的产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生产和传播的。

在文化形式上,群众文化更注重真实性和生活性,它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情。

而大众文化则更注重商业性和通俗性,它常常为了市场利益而进行加工和包装,以迎合大众的口味和需求。

群众文化的传承方式更多地是口耳相传和民间传统,它通过民间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和家庭聚会等形式传承下来。

而大众文化则更多地通过传媒的宣传和商业化的推广来传播和传承。

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也存在着相似的地方。

它们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都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

无论是群众文化还是大众文化,都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文化资源。

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都承载着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作为两种文化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点,也具有相对应的劣势和问题。

在现代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如何发展一个好的文化环境,兼善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让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成为了我们乃至全球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群众文化是指源自群众的文化表现形式,主要反映了广大劳动者、农民、小市民、学生等民众的生活和思想表达。

其特点是多样化、由下而上、意志表达和身份认同。

群众文化,一方面是民众“自发”或基本的“习惯性”行为,另一方面则是社会较低层次文化能力的展现。

群众文化具有的优点是明了的。

它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心理,代表着社会底层大众的生活需求和情感体验,具有广泛有效的社会影响;同时,群众文化也是培养优秀文化的源泉,是文化正常连续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而言,大众文化是一种由媒体和商业机构制造和推广出来的文化,并且被广泛接受和消费的文化。

大众文化强调流行性、市场性和娱乐性,是一种消费娱乐化的文化。

其代表有电影、网络游戏、音乐、流行文化等等。

大众文化的优点是它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传播达到较远的影响范围,激发出人们的兴趣爱好,也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让大众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这有助于推广和普及文化的知识。

大众文化还可以把娱乐元素融入到深层次的文化表达中,让观众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一些心理上的满足和享受。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是不同的文化形式,各具有其特点和优点。

然而,两种文化之间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差异和分歧。

首先,群众文化更加注重人民的生活和基层生活经验的表达,而大众文化则更注重大众文化的消费和娱乐属性。

其次,群众文化强调自主性和地方特色,而大众文化则更注重流行性和国际化。

面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分歧,我们应该像对待任何一个问题一样,采取调和的态度,发现并优化它们之间的联系,凝聚它们的共性。

我们需要以发展人民文化为核心原则,倡导“以群众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传播观念,创造更加亲民、接地气的文化环境,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融合带来的多彩生活。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大众文化是指广泛传播并得到大众认可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源自于20世纪初工业化和大规模传媒的兴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成为主流文化。

大众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大众文化具有普遍性和大规模性。

大众文化通过大众传媒向广大人群传播,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特定社群或阶层。

它能够超越地域、国界和种族的限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同语言。

大众文化具有娱乐性和娱乐化的特征。

大众文化以满足大众的休闲需求为目的,追求轻松、快乐和愉悦。

大量的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娱乐内容涌现出来,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娱乐消遣的需求。

大众文化具有大众化和折衷化的特征。

大众文化倾向于平淡、通俗化、大众化的表达方式,以迎合大多数人的喜好和认知水平。

在大众文化的共享过程中,各种元素进行了相互融合、协调和补充,形成了一种综合、综合、相互渗透的文化格局。

大众文化具有时尚性和流行性的特征。

大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而不断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它会产生各种潮流、趋势和流行文化现象,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行为方式。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现代科技和传媒的发展。

20世纪初,工业化和大规模传媒技术的出现使得大众文化的传播和消费成为可能。

电影、广播、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大众文化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到人们的生活中。

大众文化的兴起还与现代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社交形式和文化习俗开始逐渐消失,大众文化填补了空虚和需要。

源自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

大众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商业性、娱乐性、大众化和折衷化、时尚性和流行性的特征。

它的兴起与现代科技和传媒的发展、社会变革等多种因素密不可分,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娱乐消遣起着重要的作用。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所拥有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人们在文化传承和改变中不断创新,产生了不同规模和特点的文化,其中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是两种比较显著的文化类型。

本文将就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

群众文化是广泛流行在社会基层人民中的、以大众生活经验和文化形态为基础的文化。

它是一种符合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形态,包括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剧艺、民间体育等。

群众文化具有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它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情感、思想、价值和历史文化记忆,并给人们带来了娱乐和享受。

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文化传递的范围不同。

群众文化主要流行在社会基层人民中,范围相对较小;而大众文化是覆盖面广,传递范围更加广泛。

其次是传递方式不同,群众文化主要以口传为主,需要在群众之间相互传递;而大众文化则主要依赖于各种媒体传播,例如电视、电影、广播、网络等。

在种类上,群众文化的种类比较简单,以歌曲、戏曲、舞蹈、说唱等形式为主,而大众文化则更加多元化,包括电影、电视剧、娱乐综艺、网络文化等。

与群众文化相比,大众文化更具商业化色彩,它依赖于资本和市场,更加注重商业效益和盈利。

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一种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的表现。

随着商业、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大众文化的种类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大众文化随着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也逐渐失去了文化自主性和文化深度。

它更多的是根据商业利益和市场导向生产,注重满足人口的娱乐和消费需求,而忽略了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价值。

与此相反,群众文化更加注重文化价值和人民群众生活体验的传承和表达,更加强调文化的深度和内涵。

正因为如此,群众文化能够与人民群众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得到广泛发展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4月 pr 1.2o 。 

第13期总52l期 

Vol 521,NO 13 

大众文化及其亲民性特征 阳松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401331)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4—0063—02 摘要:大众文化,无疑是当今时代的热点话题,当今的文化已经越发趋向于大众化,从而被各阶层的人们所共享。而正是由于大众 文化极其显著的一个特征一一亲民性,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人们也越来越认可大众文化的重要性。本文首 先讨论大众,以及文化的定义,根据大众和文化的定义延伸到大众文化的定义,最后阐述大众文化的特征之一亲民性。 Abstract:There i S no doubt that popular CH1ture i s a heated topic in modern age.As modern CLIlture i s more and more i12Clined t0 popularizatiOil.it i s shared by peop1e from all clas ses.BecauSe of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 Stic:people—inclination.popular cu1ture Plays an indi spensable role in people’s daily 1ife.And the people beCome more and more recognizing it S importance.Thi S paper firstly ta1ks about the definition S of both the mas ses and CU1ture,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two definitions,it wn l talk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popular culture,and last,it will nluStrate one of the characteri stiCS of popular eL1lture:people— ilieliHation. 关键词: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 亲民性 

引言 关于大众,文化以及大众文化的定义一直都是学者们讨论的热 点,对于这三个词的定义一直都存在着许多困顿,因为不同的学者 对它们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每个定义都有其价值所在,学者们都是 通过相互吸取他人的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定义。而大众文化的特征, 包括商品性,流行性,娱乐性,消费性,平民性等等,这些特征都是 学者们通过大量总结所得出的,而本文所讲的亲民性则与其它特 征有其独特之处,从亲民性这个特征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大众文 化及其价值所在。 一、大众及文化的定义 首先,什么是大众?现在我们所说的“大众”从纵向上看就是 指数量的多少,“大众”之所以“大”,首先得体现在数量上,其数 量肯定是占有所有人数的大多数;从横向上看就是指它所涵盖的 广度,也就是说大众包含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士,而不仅仅局限 于某些精英阶层。简而概之,大众就是指社会各个阶层的大多数 人士。 其次,我们来看看文化的定义。对于文化的定义比起对大众的 定义要困顿的多,追述文化的定义,二十世纪两位美国人类学家阿 尔弗雷德.克洛依伯和克莱德.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 和定义批判分析》一书中对文化定义的归类堪称半个世纪以来为 人引述不断的经典,归类的结果得出九种基本文化概念,分别是哲 学的、艺术的、教育的、心理学的、历史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 生态学的和生物学的。文化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此后人们 对文化的各种定义都是以这九种定义为基础的。 而十八世纪德国启蒙思想家赫尔德尔在他的名著《人类历史 哲学概要》中,给文化定位过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文化是一种社 会生活模式,它的概念是个统一的、同质的概念,无论作为整体还 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成为‘这一’文化无 可置疑的组成部分;其二,文化总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它代表着 一个民族的精华;其三,文化有明确的边界,文化作为一个区域的 文化,它总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文化。 ’ 而与此同时,文化与时代发展的节奏永远是同步的,与变化不 断的社会现实永远是形影相随,它永远具有毋庸置疑的当代性。 对于文化的当代定义,其代表性的其中之一是1982年在墨西哥城 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文化政策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给 文化下的定义:“文化在今天应被视为一个社会和社会集团的精 神和物质、知识和情感的所有与众不同显著特色的集合总体,除了 艺术和文学,它还包括生活方式、人权、价值体系、传统以及信仰 ’。这个定义就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发展 

对文化的新要求。 二、什么是大众文化 1、大众文化概述 前面我们对大众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做了大致的介绍,对于这 两个概念大家也许会觉得比较抽象,然而这两个概念拼凑起来所 形成的大众文化却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了,因为大众文化已渗 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新闻、报纸、电影、广播、广告 等等。 然而大众文化自古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一个概念,与之相对 的就是利维斯所谓的“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最具代表性 的就是法兰克福学派,他们将大众文化等同于世俗庸俗,将精英等 同于高贵典雅。批判者们认为它使社会以及人的意识形态变得低 俗,纯粹是为了利益而生产出来的一种消费产品。因此,最初在英 文中对“大众文化”的对应翻译是mass culture,而mass CHhure明显 带有贬义色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文化不再是众矢之的了, 许多学者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作出质疑,从而确立了大众文化的价 值所在,由此,大众文化对应的英文翻译就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 popular culture。 2、大众文化的定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大众文化呢?讲道大众文化,雷蒙.威廉斯的 

一段话是经常为人引用的:“大众文化不是因为大众,而是因为其 他人而得其身份认同,它仍然带有两个旧有的含义:低等次的作品 (如大众文学、大众出版商以区别于高品位的出版机构);和刻意 

注释:1.陆扬,王毅. 文化研究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 2.陆扬,王毅. 文化研究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 3.陆扬.《大众文化理论 (修订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6—17 作者简介:阳松,女(1987一一)重庆师范大学201O级研究生,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英语国家文化研究 

:63__ 2011年4月 霉囊 雾菇 ~搿毒 0尊 簪 。川|≯ j 炮制出来以博取欢心的作品(如有别于民主新闻的大众新闻,或大 众娱乐)。它更现代的意义是为许多人所喜爱,而这一点,在许多 方面,当然也是与在先的两个意义重叠的。近年来事实上是大众为 自身所定义的大众文化,作为文化它的含义与上面几种都有不同, 它经常是替代了过去民间文化占有的地位,但它亦有种很重要的现 代意识 ’。所谓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以娱乐 为主要功能,并辅之以现代传播手段和经营、生产方式的文化。 三、大众文化的“亲民性” l、“亲民性”概述 大众文化顾名思义是属于大众的文化,它具有商品性,流行性, 娱乐性,消费性,平民性等众多特征,而“大众”这个定语直接体现 了大众文化一个特有的特征一一亲民性。这里请大家注意本文所 用的术语是“亲民性”而不是“平民性”,因为平民性在某些人看来 就等于低俗庸俗,是属于下层人士所共有的;而“亲民性”则完全 是表现了大众对大众文化的亲切感,没有丝毫贬义在里面。大众文 化是来自于民众自身,是他们喜怒哀乐和经验模式的自然表达,它 不是统治阶级强加于民的,是民众主动参与,自主决定的,并且其 亲民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以大众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反映了大众自己 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大众自己塑造的文化,所以对大众而言 具有强烈的亲切感。它不像精英文化一样仅局限于某些特定的阶 层,而是广泛属于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由此,精英文化 对于大众始终存在着陌生感和距离感,而大众文化却让他们找到 了归属感和亲切感。 2、“亲民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1“亲民性”与电视 电视作为大众文化最为热火的媒体,无疑最能在现实生活中 体现其亲民性这一特点。电视本身就具有其大众通俗性,所以电 视制造商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节目的通俗 性,之所以要通俗化目的就在于希望达到所有大众都能看懂听懂 的效果,从而实现制造商想要传递的内容的目的。电视只有被大众 所认可了,才能真正实现其本身的价值,所以当代社会,越来越多 的电视节目都面向所有大众,亲民性节目随之逐渐增加,其中包括 平民选秀类节目,如:湖南卫视的《超女快男》,浙江卫视的《我爱 记歌词》等节目;平民谈话类节目,如:江苏卫视的《人间》,重庆 卫视的《情感龙门阵》;以及讲故事类节目,如:江西卫视的《传奇 故事》,辽宁卫视的《王刚将故事》。这一系列的亲民性节目的主要 对象都是所有大众,这些节目为大众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展 示出自己的才华,实现其人生理想和价值,所以大众在这些节目中 感受到了亲切,感受到了主人翁的地位,于此同时,大众的认可也 第13期总521期 _ 一 |  ̄o1 521 弦 给这些亲民类节目带来了超高的收视率,从而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 

益,他们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2.2“亲民性”与服饰 首先,服饰的亲民性体现在价格上。以往的许多服饰都只面向 经济收人比较客观的上层人士,也就是所谓的奢侈品牌,比如香奈 儿,迪奥等,这是许多大众无法触及的,当然这些奢侈品牌依然存 在,作为上层人士体现身份的一种标志,但当今社会大多数的服饰 价位越来越趋于平民化,服饰商更多的考虑了大众的消费能力而 合理的定价,针对不同收入的大众推出不同价位的服饰,所以,现 在大众都能买到适合自己价位的服饰。 其次,服饰的亲民性体现在风格样式上。现代服饰越来越多的 融入了各种民族特色在里面,比如20l0年就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旗 袍成为流行元素,即使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商业区内也能看到许多 当代女性穿着旗袍,现代中融人古典特色也不失为一种独特。以往 许多服饰是专门针对各种艺人出席公共场所所设计的,那些服饰 风格样式极其夸张,是普通人在平时不能拥有的,同时其价格也不 菲。而现在即使是模特在T台上展示的服饰也越来越趋于大众化, 不再是人们所谓的“奇装异服”。不管是在价格上还是风格上,服 饰的这些变化都是以大众为主要对象而改变的,为了迎合大众的消 费水平和欣赏眼光,服饰商做了许多努力,可见大众的重要性,和 电视节目一样,大众的认可同时也给服饰商带来了相应的利益。 3、“亲民性”的价值 现在社会上的各个方面都与大众密切相关,可见大众文化亲民 性的重要所在。比如,媒体传播现在是以大众传播为主导;影视文 化是以大众的日常生活为模板,以大众的审美观为标准;娱乐消费 也都以大众为主要对象等等,这一系列的迹象都反映出大众的重 要性以及社会向“亲民性”这个特点的发展趋势。社会之所以发展 进步,是因为有人民力量的凝聚,而大众文化作为人民的文化,给 人民的凝聚提供了渠道和场所 大众正是因为有了属于自己共同的 生活方式,生活喜好,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才有了共同的发展方 向和目标,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 由此可见,大众文化及其亲民性所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使 大众有了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使大众更加团结一致的推动社会 的发展进步。正因为大众文化的亲民性让大众感受到了自己的价 值所在,大众才会更主动地以主人翁的角色为属于自己的社会奉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