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

浅析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

浅析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糜子是一种主食作物,具有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耐旱抗涝、抗病虫害等优点,是一种非常适合西北地区种植的作物之一。

近年来,为了提高糜子的产量和质量,西吉县不断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对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进行浅析,以期为更多的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

一、选优良品种糜子的品种选择对于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西吉县,我们广泛推广并种植了具有抗旱性好、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糜子优良品种。

糜子优良品种“黑龙江105”、“西北黑糜一号”等,这些品种选育适应性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能够稳产高产,为农民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科学施肥科学合理的施肥是提高糜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农民在种植糜子时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糜子生长的需要进行施肥,同时要做好农田水土保持,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

一般来说,糜子的基肥和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化肥,可以促进糜子的健康生长,提高糜子的产量和品质。

三、合理密植糜子是一种短命植物,因此可以进行合理密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根据实际情况,农民在糜子的种植时可以采取适当密植的方式,以提高糜子的产量。

合理的密植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杂草生长,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糜子的品质。

四、增施有机肥糜子的生长对养分要求较高,特别是对氮肥的需求较大。

在糜子生长期间,适当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糜子的产量和品质。

有机肥具有肥效长、含有机质高、能改良土壤等优点,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肥力储备,有利于糜子的健康生长。

五、及时灌溉在西吉县,通过不断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糜子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糜子的市场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西吉县还积极探索糜子的深加工和推广,开发出了一系列糜子制品,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糜子的高效种植技术对于提高糜子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浅析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

浅析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

浅析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糜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谷类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产量丰富,营养丰富,被誉为“北方种粮主食”。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糜子种植的重要产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成为了农民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土壤选择、种子选择、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浅析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希望能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一、土壤选择糜子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强,但最好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土地,这样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增加。

糜子的耐盐碱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所以西吉县的盐碱地也可以用来种植糜子,这对于优化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

二、种子选择种子是农作物生产的基础,选择良种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糜子的种子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选择外观饱满、色泽均匀、无病虫害的种子;要选择耐旱抗寒的优良品种,这样在干旱和低温的气候条件下也能够生长良好,减少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要选择含量高、浸种率好的种子,这样可以保证糜子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三、施肥管理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是糜子高效种植的关键环节。

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区,需要进行追肥,一般在糜子拔节期进行追肥,以磷、钾为主,促进糜子的茎叶生长,增加产量。

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需要适度减肥,避免因为施肥过量导致的氮磷钾失调,影响糜子的生长和品质。

还需要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确保每一次施肥都能够为糜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四、病虫害防治糜子的病虫害较多,主要有锈病、蚜虫、蚜虫等。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选择健康良好的种子,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可以在播种前进行农药处理,以达到杀灭病虫害的目的;要合理安排糜子的种植密度,保持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还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糜子品种,减轻病虫害防治的压力。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糜子高效种植技术已经逐渐成熟,通过合理的土壤选择、种子选择、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提高糜子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增加收入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程炳文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属禾本科黍属(Panicum miliaceum),英文名proso或broom-corn millet,又称黍、稷、糜,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制米作物,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和生产优势。

其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由于糜子产区经济相对落后,研究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人才、信息缺乏,使糜子这一古老的作物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多年来,糜子都是作为救灾、避灾作物被长期种植,很少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

开发和发展糜子产业,不仅可以抵御干旱威胁,提高糜子价值,而且对改善膳食结构,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建设现代农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1、我国糜子产业发展现状糜子产业,是集科研、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为一体的科学化服务体系。

包含了糜子科学化研究、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稳定和发展糜子生产,扶持和巩固糜子产业,形成农科教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糜子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为一体的科学体系,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欠发达地区粮食安全、饲料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意义重大。

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我国糜子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其它作物和产业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起点很低的水平,发展相对滞后,真正形成产业规模的寥寥无几,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种植区域相对集中,面积基本稳定我国糜子种植分布范围很广。

北从内蒙古海拉尔,南到海南的琼海,南北跨度30纬度;东从黑龙江的同江、虎林、西至新疆的哈巴河、阿图什、喀什,东西跨度67经度;垂直分布由海拔200米的山东日照到西藏海拔3000多米的扎达、普兰,落差2800多米,几乎各省(自治区)都有栽培。

浅析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

浅析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

浅析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糜子是一种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

由于种植技术的限制,糜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推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糜子种植逐渐受到关注。

西吉县作为我国糜子主产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糜子种植。

由于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和缺乏科学引导,导致糜子产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提高糜子的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浅析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推广糜子种植技术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评估推广效果,为进一步促进糜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2 目的和意义糜子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的提升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吉县是糜子主产区之一,但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到位,导致产量不稳定,生产效益较低。

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对于西吉县农业生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广高效种植技术,可以提高糜子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以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也有利于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文旨在通过浅析西吉县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的过程和效果,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升糜子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相关技术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西吉县的糜子种植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和方法,推动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糜子高效种植技术概述糜子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适应性广、产量稳定、耐旱抗旱等优点。

为了提高糜子的产量和质量,推广糜子高效种植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高效种植技术包括种子选择、播种时间、施肥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首先,种子选择是影响糜子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用优质种子能够保证作物的生长势头良好,减少后期的疾病虫害发生。

甘肃省糜谷产业的发展及提质增效措施

甘肃省糜谷产业的发展及提质增效措施

甘肃省糜谷产业的发展及提质增效措施1甘肃省糜谷产业发展现状甘肃省糜谷产业发展现状良好,糜谷是中国本土糜谷品种资源储备丰富知名度较高的主要产区之一。

糜谷产业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共享农户(独立谷农)为主、种植规模中小型、产品口味健康美味等特点的优势发展模式。

糜谷产业分布在甘肃省各地,主要集中在甘南地区、临夏地区和武威市。

甘南糜谷产业技术水平最高,口味也最有特色,是甘肃省糜谷产业研发技术的领军地位。

2制约甘肃省糜谷产业发展因素分析甘肃省糜谷产业发展的阻碍因素比较严重,主要包括:发展糜谷产业所需要的资本投入较大、种植技术水平较低、农业投入不足、统计数据不完善等不利因素。

此外,甘肃省糜谷产业面临的整体限制因素还有国家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水平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甘肃省糜谷产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

3推动甘肃省糜谷产业提质增效对策为了促进甘肃省糜谷产业发展,我们科学施策,精心推动提质增效。

(1)加强科技支持。

扩大糜谷种植规模,鼓励糜谷种植模式多样化,改进糜谷产业增效技术,科学结合气候和土壤环境来改进糜谷品质、生产力和使用寿命,以及提高糜谷质量,提高产业竞争力。

(2)开展肥料施用技术培训。

加强糜谷的肥料施用技术和碳氮管理,不断提升农民科学施肥能力,有效地促进糜谷产业的更新升级和提质增效。

(3)开展革新试点。

探索新型糜谷生产组织形式和产业模式,建立完善的支撑糜谷产业发展的配套技术管理、信用保障、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的体系,以期促进糜谷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结语甘肃省糜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可以有效发挥糜谷社会经济功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推动糜谷资源优化配置,努力推动甘肃省糜谷产业提质增效,确保糜谷产业可持续发展。

府谷糜子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

府谷糜子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

府谷糜子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作者:张银银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4期摘要:府谷糜子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较大,是全国糜子主产县,所产的黄米以其适口性好、品质优良而驰名当地。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产量低而不稳,产销脱节,加工滞后,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认为只有更新观念,重视糜子产业发展,建立优质糜子生产基地,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不断壮大加工企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才能促进府谷糜子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糜子;生产现状;发展思路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08糜子在府谷县种植历史悠久,多年来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喜温、耐旱、耐瘠薄和生育期较短等特点。

大力发展糜子产业,提高糜子的产量和质量,对于以山旱地为主的府谷县来说,不仅可以抵御干旱的威胁,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高糜子的种植价值,而且,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府谷糜子的生产情况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多风、夏干旱、秋多雨、冬严寒,降水四季分布不均,干旱、暴雨、冰雹、霜冻、大风,自然灾害频繁,但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最适宜糜子种植,年平均日照时数2810小时,无霜期170多天,年降水量453毫米。

府谷是全国糜子主产县,常年种植面积在7000hm2以上,占到全县粮播面积的20%,总产量达20000t。

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所产的府谷黄米适口性好,品质优良,尤以木瓜黄米更是府谷黄米中的上品。

2 府谷糜子生产现状府谷糜子虽然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但受传统观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产量和品质不稳,种植分散,品种老化混杂,丰收年和欠收年无规律可循,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之下。

2.1 糜子生产面积下降,质量不稳定糜子虽然不是主要粮食作物,但它具有救灾备荒、充分利用有限的水热资源而在粮食生产中不可或缺。

榆林市糜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糜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糜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糜谷在榆林市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其作为重要的物资,在转战陕北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伊始,更是家家种植、顿顿皆食的口粮作物[1];进入新世纪,受健康、环保的消费观念影响,糜谷产品又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上的新宠。

因此,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现代生机,促进榆林市特色农业建设和当地农民增收,已成为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及广大山区农民的共同愿望。

1 糜谷产业发展现状榆林市气候干旱,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且土层深厚,土质疏松[2],是《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认定的全国谷子、糜子优势产区[3]。

1.1发展空间较大一是榆林市土地面积广,耕地总面积97.6万hm2,人均占有农业耕地0.4 hm2,具备大力发展糜谷产业的耕地基础[4]。

二是榆林市矿藏资源富集,煤、气、油、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随着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强势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明显加快,具备财政支农、以工补农的条件。

三是2010年全市谷子、糜子面积分别达到3.7万、2.3万hm2,产量分别达到6.58万、4.72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之首。

四是榆林市十年九旱,春旱尤为突出,糜谷生育期相对较短,是理想的备荒救灾作物。

1.2科技水平提高一是榆林市农科院杂粮专业研究开发团队技术精良,累计育成榆谷1~4号、秦谷1号和秦谷5号6个谷子新品种和榆糜1~3号3个糜子新品种,并研究出配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在全市大面积推广;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7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该所被陕西省科技厅授予“陕西省小杂粮研究所”,国家玉米、马铃薯、食用豆、谷子糜子分别在该院设立综合试验站。

二是开创了全国小杂粮高产创建活动先河,米脂谷子和府谷糜子千亩高产示范田平均产量分别达到3 789、4 521 kg/hm2,全市山旱地6类小杂粮共创12项全国、全省高产纪录,充分展示了榆林市糜谷等杂粮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技术实力。

中国谷子糜子产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中国谷子糜子产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L a b o r a t o r y o fHe b e i P r o v i n c e ; N ti a o n a l F o x t a i l Mi l l e t I m p r o v e m e n t C e l  ̄ t e r ,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 5 0 0 3 5 , H e b e i )
Ab s t r a c t :I n 2 0 1 4 , Ch i n a ’ S f o x t a i l mi l l e t a n d b r o o mc o m mi l l e t i n d u s t r y c o n t i n u e d d e v e l o p i n g h e a l t h i l y ,
p l a n t i ng a r e a i nc r e a s e d s t e a d i l y,ma r ke t p r i c e r os e s i g n i ic f a n t l y ,a nd i n t e g r a t e d a p pl i c a t i o n of ne w v a r i e t i e s , a g n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o l og i e s a nd a gr i c ul t u r a l ma c h i ne r y we r e f u r t h e r s t r e ng t he ne d i n pr od uc t i o n.Bu t s o me
De v e l o p me n t Tr e n d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f Ch i n a ’ S F o x t a i l Mi l l e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程炳文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属禾本科黍属(Panicum miliaceum),英文名proso或broom-corn millet,又称黍、稷、糜,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制米作物,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和生产优势。

其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由于糜子产区经济相对落后,研究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人才、信息缺乏,使糜子这一古老的作物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多年来,糜子都是作为救灾、避灾作物被长期种植,很少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

开发和发展糜子产业,不仅可以抵御干旱威胁,提高糜子价值,而且对改善膳食结构,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建设现代农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1、我国糜子产业发展现状糜子产业,是集科研、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为一体的科学化服务体系。

包含了糜子科学化研究、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稳定和发展糜子生产,扶持和巩固糜子产业,形成农科教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糜子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为一体的科学体系,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欠发达地区粮食安全、饲料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意义重大。

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我国糜子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其它作物和产业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起点很低的水平,发展相对滞后,真正形成产业规模的寥寥无几,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种植区域相对集中,面积基本稳定我国糜子种植分布范围很广。

北从内蒙古海拉尔,南到海南的琼海,南北跨度30纬度;东从黑龙江的同江、虎林、西至新疆的哈巴河、阿图什、喀什,东西跨度67经度;垂直分布由海拔200米的山东日照到西藏海拔3000多米的扎达、普兰,落差2800多米,几乎各省(自治区)都有栽培。

主产区集中在我国长城沿线地区,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及黑龙江、辽宁、吉林和河北的部分地区。

常年种植面积约100万hm2,居世界第2位。

我国包头、东胜、榆林、延安一线(东经110°)以东地区主要栽培糯性糜子,向东延伸粳性糜子种植的数量越来越少;该线以西地区以栽培粳性糜子为主。

1.2研究基础差,投入少,手段和方法落后中国糜子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间几起几落,并不十分顺利。

坚持进行糜子研究的单位和人员屈指可数。

持续将糜子列入研究计划的包括宁夏、陕西、甘肃、山西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省(自治区),而且经费十分有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糜子研究的单位只有6个,即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所、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农业科学研究,而且主要以品种选育和品种资源的鉴定利用为主。

二十世纪末期,有食品加工、医疗护理等行业的专业人士对糜子加工和医疗作用进行了研究,但也仅仅停留在初步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多。

1.3优势区域不明显,难以形成产业规模糜子一直没有进行过种植区域布局规划,多年来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

种植糜子的地区一方面是由于有长期种植糜子的习惯,另一方面是为了克服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有计划地作为产业来发展几乎是空白。

带来的问题是年际间面积变率大,品种退化、混杂严重,品质没有保证,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1.4深加工技术研究少,加工增值空间小糜子加工利用少,深加工研究更少。

除了有少量的企业利用糜子进行酿酒、炒米外,其他应用都没有形成规模。

利用糜子形成规模生产的企业包括山东的即墨老酒、兰陵美酒、宁夏的金糜子酒、内蒙古的蒙古酒等酒企业。

在内蒙古科左中旗宝龙山镇,成立了宝龙山炒米协会,“科尔沁草原”牌炒米给当地带来了年800多万元的收入,是为数不多的利用糜子进行产业化生产的例子。

而糜子作为保健食品走上城市人餐桌的历程还很艰辛。

1.5糜子产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市场反映迟缓经营分散,规模小,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是糜子产业化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

糜子主产区多是我国老少边贫干旱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教育、交通、信息、观念落后问题使小规模生产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很脆弱。

没有健全的专业市场,没有专业化的产业协会,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没有先进加工技术的支撑,难以形成支柱性产业。

资金缺乏,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备。

以原粮和粗加工产品为主,市场走向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

2、我国糜子产业发展潜力分析2.1各级政府对杂粮事业的重视为糜子产业腾飞提供了机遇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支持。

各级政府为支持杂粮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对糜子产业的初步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82年,在辽宁沈阳召开了全国三小作物会议;1983年,在山西太原举行了全国糜子品种资源会议;1986年,在山西忻州召开了全国小杂粮研讨会;1994年,在陕西榆林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小杂粮研讨会;2001年,成立了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2004年,建设了全国小宗粮豆品种示范园;2006年,成立了全国糜子科研协作组,杂粮列入国家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行动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每次会议的召开和计划的落实都对杂粮事业和糜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2糜子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2.1糜子是我国北方旱区的稳产作物在我国糜子主要产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比较稳定,变异系数为10.79%,糜子播种面积则变动较大,其变异系数达17.7%。

糜子产量的变异幅度较粮食总产量的变异幅度小。

糜子面积和产量的变异系数约为粮食作物总数变异系数的1.5倍,说明糜子生产不稳定。

粮食总产量的变异系数为粮食总面积变异系数的2.2倍,而糜子总产量的变异系数则为糜子总面积变异系数的1.8倍,说明糜子本身产量要比粮食作物总产量稳定。

在春旱年份,糜子等雨播种,以自身面积的不稳定保证粮食面积的稳定,保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

在春季丰雨年份,糜子以自身生长发育进程与雨季相吻合的特征,充分利用有效降水,保证产量的提高。

2.2.2糜子是水分高效利用作物糜子是半干旱区的主要秋粮作物,生长期与雨热基本同步,在多数年份水分不成为限制糜子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

糜子的叶片含水率、相对含水量和束缚水含量等水分指标都较春谷子等谷类作物高,表现出有利于抵御干旱条件的水分饱和度。

数量充足的自由水对生理过程酶促进生化反应起重要作用。

束缚水在温度升高时不蒸发,可以减轻干旱对植物的危害。

以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为例,春小麦、豌豆、马铃薯、胡麻和糜子的水分生产效率依次为 3.47kg/(hm2·mm),3.18kg/(hm2·mm),38.08kg/(hm2·mm),2.44kg/(hm2·mm)和9.13kg/(hm2·mm),以糜子最高。

糜子的蒸腾速率(11.08士0.0l6ug/cm2s)比高粱、谷子和玉米都低,较玉米低4.9;在气孔扩散阻力(scm-1)的对比中,糜子(5.81士0.070)稍高于高粱而显著高于玉米,所以糜子的耗水量也就少得多。

糜子种子发芽需水量仅为种子重量的25%,而高粱、小麦和玉米则分别为40%,45%和48%。

所以,在干旱地区当土壤湿度下降到不能满足其它作物发芽要求时,糜子仍能正常发芽。

国内有报导指出,糜子的蒸腾系数(255.12)比高粱(276.39)、谷子(257.00)和玉米(337.62)都低。

前苏联有关资料指出,在14种作物中糜子的蒸腾系数(200~250)最低。

有资料报导,把主要谷类作物的蒸腾系数排序:以糜子为100,则粟为107,高粱为114,玉米为131,大麦为194,小麦为209,燕麦为218。

另据Haberlandt报导,100cm2糜子茎叶表面的水分蒸发量为1.71克,仅为小麦(2.66克)的72%左右。

这些资料说明,在禾谷类作物中糜子的耗水量最低,用水最经济。

2.2.3糜子是抗旱避灾作物糜子对干旱条件的适应性和忍耐性在防范农业种植业风险,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对缺水的适应方式是植物抗早性的重要组成。

一般说来耐早品种忍受到低水势的作用,而御旱品种维持了高水势。

糜子比谷子、玉米维持了较高的叶水势水平,揭示了糜子比谷子、玉米御早优越的特性。

糜子比谷子、玉米蒸腾速率高峰早3~4小时,气孔早3~4小时关闭是糜子比谷子、玉米水分散失少,保持较高的膨压而抗早的主要原因之一。

遇旱后,糜子蒸腾速率比谷子、玉米降低幅度大,蒸腾调节优越,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

在四种禾谷类作物中,糜子的调萎系数(3.20%)比高粱、谷子、玉米都低。

所以,在同样干旱条件下糜子的抗旱能力胜过高粱、玉米和谷子三种作物。

我国糜子种植区雨量少是一个方面,降雨时空上分布不均匀又是一个方面。

如何充分利用雨季有限的降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就糜子、小麦两个主要作物的需水规律而言,春小麦需水曲线与降水及旱象正好呈反向关系。

糜子需水曲线与降水正好呈同向关系,糜子比春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当年水分。

糜子品种生育期可塑性比较大,可以播种后等雨出苗,也可以根据降雨情况等雨播种,是重要的避灾作物。

2.2.4糜子是水土保持的优良作物糜子主产区是我国西部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长城沿线干旱风沙区,该区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

Paul W .Unger认为,增加土壤表面的残余物能增加降雨为土壤水的潜力。

用瓦尔特气象图对糜子产区降雨量、温度和糜子生长需水曲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糜子的生长发育期与降水规律相吻合。

在其生育期内能有效增加地表覆盖,强大的须根系对土壤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由于覆盖降低了地表风速,从而减轻或防止风蚀,同时,还能起到减轻雨滴冲击、阻止地表水径流的作用,使更多的雨水浸入地下,减少水土流失。

另外,覆盖地表还可以防止地表板结,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从而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2.3糜子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医用价值及保健作用2.3.1糜子是药食同源的营养保健作物糜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子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小麦、大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源。

糜子与禾谷类粮食营养成分比较表(单位:mg/100g)粗蛋白粗脂肪食用纤维总糖VB1Ca Zn P Fe糯黄米13.6 2.7 3.5 67.6 0.30 30 3.05 244 5.7 黄米9.7 1.5 4.4 72.5 0.09 / 2.07 / / 大米7.4 0.8 0.7 77.2 0.11 13 1.70 110 2.3 小麦粉11.2 1.5 2.1 71.5 0.28 31 1.64 188 3.5 玉米面8.0 4.5 6.2 66.9 0.34 12 1.22 187 1.3糜子乳酸菌饮料营养丰富全面,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且含量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