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

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幼儿教案】【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
活动目标:
1、练习6以内对应计数的表达。
2、能进行6以内数量、物体及空间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3、增强分工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田字形玩具架,数字卡片1-6, 书6本,橡皮泥5盒,小皮球4个,蜡笔5盒,幼儿用书,蜡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6以内数量,建立物品与数量之间的对应。
1、今天老师收到很多的礼物,看看都有什么?(书6本,橡皮泥5盒,小皮球4个,蜡笔5盒)
2、引导幼儿进行计数练习。
老师说出礼物名称,幼儿说出数量,并送上相应数字卡片。
3、师幼互换角色,老师说出物品的数量,请幼儿迅速说出物品的名称。
二、进行物品与空间方位的对应练习。
1、这么多的礼物,要放在哪呢?引导幼儿把物品分类放在田字格玩具架上。
2、带领幼儿说说物品摆放的空间位置,并进行快速反应练习。
老师说出礼物名称,幼儿迅速地用相对应的四肢来表现物体的空间。
幼儿可以分别用晃支左右手和踏左右脚来表示物品在田字格的位置。
3、师幼互换角色,老师分别晃支左右手或踏左右脚,幼儿迅速说出该物品的名称。
三、幼儿操作。
1、分发活动材料,帮助幼儿理解题目的要求。
2、幼儿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完成作业。
3、讲评幼儿作业情况。
大班数学教案《购物清单》

大班数学教案《购物清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购物清单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学准备•将购物清单制作成适合学生阅读的形式•准备购物清单上需要购买的物品•准备小组分工活动所需的物品•错误检查小组的准备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介绍购物清单的概念,并讨论购物清单的作用和意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购物清单?”•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3.演示•展示一个购物清单给学生,解释清单上的各个部分,如物品名称、数量、价格等。
•强调清单的编写要有条理,让学生明确要购买的物品和数量。
4.学生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张购物清单的例子,并标注好物品名称、数量和价格。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检查并提出修改意见。
5.游戏活动•将购物清单上的物品提前标价,并告诉学生他们有一定的预算。
•每个小组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购买尽可能多的物品,并计算购物清单上的总花费。
•最后,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购物清单和总花费报告给全班。
6.小组分享•让每个小组报告他们的购物清单和总花费。
•全班其他小组需要对购物清单进行错误检查,指出不合理的地方。
7.数学计算•引导学生使用购物清单上的物品和价格进行数学计算练习,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教学总结•总结购物清单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强调物品名称、数量和价格在清单上的标注•提醒学生在购物时要合理安排预算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使用购物清单进行数学计算,如计算总花费、比较价格等。
•学生可以准备自己的购物清单,在家中进行实际购物的模拟练习。
参考资料无。
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介绍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购物、旅行还是家务方面,数字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通过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数字。
本篇文章介绍了几个大班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掌握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一:购物清单这个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掌握购物时所需要的数字和概念。
活动材料包括一些基本的食品和产品,一张购物清单和一些货币。
以下是活动的步骤:1.给每个孩子发一张购物清单,要求他们首先浏览清单上列出的物品,并记录下各种产品的价格。
2.然后,老师可以给每个孩子一些货币,要求他们在购买物品时付款。
3.让学生根据购物清单,选择他们想要购买的物品。
在买完所有的物品之后,老师可以要求他们检查购物清单,并确保所有物品都已经被购买。
4.最后,让孩子们检查他们使用的货币和收到的找零,以确保其数量是否正确。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货币的使用和基本数学概念。
活动二:厨房计量这个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掌握测量成份和温度的数字和概念。
活动材料包括食谱、测量杯和温度计。
以下是活动的步骤:1.首先,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分发一份简单的食谱,例如饼干或蛋糕。
然后,要求孩子们仔细阅读食谱,并记录下所需的材料和数量。
2.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测量杯和其他厨房工具来测量所需的材料。
在进行测量时,老师可以向孩子们解释不同的测量方法(例如,杯、汤匙、茶匙)以及如何进行相应的转换。
3.当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后,孩子们可以着手做饭。
在准备和烤制食品时,老师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温度概念,并向他们解释如何使用温度计。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将学会如何正确地测量材料和温度,并理清他们在烘焙中所使用的数字和概念。
活动三:旅游计划这个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对计划和预算有更好的了解。
活动材料包括地图、旅行手册、酒店房费和旅游费用。
以下是活动的步骤:1.首先,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分发地图和旅行手册,要求他们阅读手册,了解旅游景点的位置和参观活动。
数学文具店购物清单教案

数学文具店购物清单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数学文具店的购物清单。
2.掌握购物清单中数学文具的名称、功能及价格。
3.能够使用购物清单计算购买数学文具的费用,并进行比较和选择。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学文具店购物清单中的名称、功能及价格,能够使用购物清单计算购买数学文具的费用,并进行比较和选择。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逆推、比较等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简单的调查,了解学生使用数学文具的情况。
(2)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文具的分类、名称、功能和价格等。
(3)引入数学文具店购物清单,让学生了解购买数学文具的方式和步骤。
2.讲解和练习环节(1)教师简要介绍数学文具店购物清单的分类、名称、功能和价格等。
(2)让学生根据购物清单,计算购买数学文具的费用,并进行比较和选择。
(3)针对购物清单中的数学文具,进行属性分类和特点讲解。
引导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分析、讨论、对比和优化选择。
3.拓展实践环节(1)根据购物清单,让学生带着所学知识,自行进行数学文具店购物练习。
(2)通过购物清单的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的比较和选择,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以该教案为蓝本,对数学文具店购物清单的分类、名称、功能和价格等进行讲解,带领学生认识并熟悉数学文具店购物清单。
通过讲解,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各种数学文具的名称、功能和价格,为购买数学文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练习法:学生在掌握购物清单基础上,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实现购物清单中商品的属性分类、价格计算、比较选择等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比较选择技能。
3.调查法:师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使用数学文具的情况、频率和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文具选购中的关键名词和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为教学打下基础。
五、学生评价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购物清单中各种数学文具的名称、功能和价格。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精选12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精选12篇)篇1: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1、手指偶、每位幼儿一张5元钱、画纸、彩笔。
2、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一、手指游戏:复习5的组成,导入活动。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谁,愿意和他们做游戏吗?教师介绍游戏做法:师说:动动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说:我出4,4和1组成5.师幼齐说:5个手指做游戏。
以此类推。
(分析:游戏可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钱买一样、两样不同的商品。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5元钱)?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钱(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们用钱来干什么?你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是自己去还是跟爸妈去?2、第一次购物:下面我就来考考小朋友,如果给你5元钱,(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找出用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
(翻开超市商品图,先认识一下商品和标价)幼:可以买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买吗?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6元的不能买,别的可以买,强调“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3、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不同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可以买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组介绍:教师评价: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幼:他们先将草莓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的找,能够一个不漏的找全。
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让没找全的小组再尝试一下)(分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

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设计意图:小朋友们都喜欢逛超市,好吃好玩的尽管往篮子里拿,从不需要考虑今天要买什么,买多少。
这堂课我让小朋友们做一次“今天我当家”,通过故事小熊果果搬新家需要购买物品说起,从分析清单、归类、整理清单到购买物品、校对清单、统计数据,步步深入。
让孩子们学习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从小养成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活动目标:1、学习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3、培养孩子养成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活动准备:1、小图片若干,大图片若干,并在反面粘上磁铁,,签字笔一支。
2、空白的三份表格,“洗漱用品”,“文具”,“水果蔬菜”中文字牌。
3、零乱的购物清单一份,《三只熊》的音乐,二维图的作业单。
4、教室布置成超市样子,三块黑板用于分类摆放物品活动过程:一、引出购物清单,启发幼儿将清单整理归类师:小熊果果搬新家了。
星期天,果果和爸爸妈妈到超市大采购。
要买的东西可多啦。
因为怕忘记,妈妈特意列了一张购物清单,我们一起来看看。
物品名称牙膏数量苹果 3铅笔 8牙刷 10西瓜 3茶杯 6茄子 5笔袋 5毛巾 2剪刀 4胡萝卜 4作业本 3直尺 9师:要买的东西可真不少,果果得跑多少地方啊。
买完牙膏,买苹果,买完苹果,买铅笔,买完铅笔,买牙刷······累死了!小朋友们帮果果想想办法,怎样让果果买得又快又好呢?二、回忆超市购物经验,并将物品归类1、提问:超市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呢?小朋友到超市是怎样购物的呢?(引导并启发幼儿超市物品是按照物品的功能分类摆放的,例如:水果和蔬菜会放了靠在。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教案一:购物游戏1. 教学目标:- 通过购物游戏,帮助幼儿了解货币概念和购物过程。
-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准备:- 零钱模型或卡片,模拟货币(例如:纸币和硬币)。
- 一些商品图片或实物(例如:水果、玩具等)。
- 购物篮或购物袋。
- 教室里的空间,可以划分为商品摆放区和购物区。
3. 教学过程:(1) 引入游戏:介绍今天的活动是购物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将要扮演顾客和店员的角色,体验购物的过程。
(2) 讲解规则:- 将商品摆放在商品摆放区,每个商品附以一个价格。
- 每个幼儿都有一定金额的模拟货币,用于购物。
- 每个幼儿轮流扮演店员和顾客。
- 店员的任务是告诉顾客商品的价格,并收取货款。
- 顾客的任务是选择商品并用适当的货币支付。
(3) 进行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每个小组包括一名店员和多名顾客。
- 店员将商品一件件地介绍给顾客,并告诉顾客价格。
- 顾客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并用适当的货币支付给店员。
- 店员核对数量和价钱,找零(如果有),然后把商品放入顾客的购物篮或购物袋中。
- 游戏结束后,幼儿们一起计算每个顾客的花费和找零。
(4) 游戏总结:- 引导幼儿讨论购物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 指导幼儿总结货币的种类和用法,如纸币代表大额数目,硬币代表小额数目。
4. 拓展活动:- 给每个幼儿分发纸板、剪刀和贴纸,让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商店。
- 幼儿可以在纸板上画出喜欢的商品,并为每个商品标上一个价格。
- 幼儿可以轮流扮演店员和顾客,在小商店里进行购物游戏。
5. 评价和反思:- 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
- 评估幼儿对货币和购物过程的理解程度。
- 总结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改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具体内容为第一节《购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购物的基本流程,认识货币及其使用,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购物的基本流程,能够自主完成购物活动。
2. 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货币进行交易。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计算找零。
重点:购物流程的掌握,货币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购物场景挂图、货币模型、计算器、购物清单。
学具:模拟货币、购物篮、商品标签、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购物场景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购物的过程。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购物流程:选择商品、计算价格、支付、找零。
(2)认识人民币:展示货币模型,讲解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幼儿学会识别。
(3)货币的使用:讲解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以及如何计算找零。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模拟购物场景,演示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以及计算找零的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放模拟货币和购物清单,进行购物练习。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货币的正确使用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购物流程:选择商品→ 计算价格→ 支付→ 找零2. 人民币认识: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3. 货币使用:支付:拿出相应面额的货币找零:计算应找回的金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购买一瓶水,价格3元,支付5元,找零多少?(2)购买一袋饼干,价格7元,支付10元,找零多少?2. 答案:(1)找零2元(2)找零3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幼儿在购物环节的表现,针对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购物,巩固所学知识。
(2)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购物活动,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
设计意图:小朋友们都喜欢逛超市,好吃好玩的尽管往篮子里拿,从不需要考虑今天要买什么,买多少。
这堂课我让小朋友们做一次“今天我当家”,通过故事小熊果果搬新家需要购买物品说起,从分析清单、归类、整理清单到购买物品、校对清单、统计数据,步步深入。
让孩子们学习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从小养成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3、培养孩子养成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活动准备:
1、小图片若干,大图片若干,并在反面粘上磁铁,,签字笔一支。
2、空白的三份表格,“洗漱用品”,“文具”,“水果蔬菜”中文字牌。
3、零乱的购物清单一份,《三只熊》的音乐,二维图的作业单。
4、教室布置成超市样子,三块黑板用于分类摆放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引出购物清单,启发幼儿将清单整理归类
师:小熊果果搬新家了。
星期天,果果和爸爸妈妈到超市大采购。
要买的东西可多啦。
因为怕忘记,妈妈特意列了一张购物清单,我们一起来看看。
物品名称
牙膏数量
苹果3
铅笔8
牙刷10
西瓜3
茶杯6
茄子5
笔袋5
毛巾2
剪刀4
胡萝卜4
作业本3
直尺9
师:要买的东西可真不少,果果得跑多少地方啊。
买完牙膏,买苹果,买完苹果,买铅笔,买完铅笔,买牙刷······累死了!小朋友们帮果果想想办法,怎样让果果买得又快又好呢?
二、回忆超市购物经验,并将物品归类
1、提问:超市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呢?小朋友到超市是怎样购物的呢?(引导并启发幼儿超市物品是按照物品的功能分类摆放的,例如:水果和蔬菜会放了靠在
一起,饼干薯片这些零食会放在一起······我们购物时会有一个计划,在同一个地方买好
想要的东西,再到另一个地方买别的东西,要不然跑来跑去费时又费力。
)
2、帮妈妈归类物品并整理清单
师:现在我们帮果果整理一下清单吧。
哪些东西可以在同一个地方买呢?
幼:牙膏、牙刷、在同一个地方买。
买完后去买毛巾和茶杯。
铅笔、剪刀、作业本、直尺、笔袋在同一个地方买。
苹果、香蕉、花菜、胡萝卜在同一个地方买。
师:牙膏、牙刷、毛巾、茶杯是洗漱用品,(教师出示表格一,并将物品放在表格内)。
苹果、西瓜、茄子、胡萝卜是水果蔬菜,(教师出示表格二,并将物品放在表格内)。
铅笔、剪刀、作业本、直尺、笔袋是文具(教师出示表格三,并将物品放在表格内)。
老师将这份购物清单按照小朋友的想法重新排列了一下,我们一起看看。
(表格一)
洗漱用品数量
牙膏3
牙刷3
毛巾4
茶杯5
(表格二)
水果蔬菜数量
胡萝卜3
茄子5
西瓜6
苹果8
(表格三)
文具数量
直尺2
笔袋2
剪刀7
作业本9
铅笔10
三、师:小熊的一家去超市购买物品,老师也想考考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按照购物清单去买这些东西呢?(将幼儿分组,商量各自买什么,买多少,按照购物单购买,看哪一组最先完成)。
买完后,将你购买的东西贴在购物单下面。
四、校对购物单和实物,并请每组的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五、师:我们顺利地帮小熊一家完成了购物的任务,为了感谢我们,果果和妈妈决定好好招待我们,用我们今天买的水果蔬菜为我们做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出示统计图,引导小朋友横过来看),这是我们今天买的蔬菜水果,这是茄子,几个?(记录数量)什么颜色?(引导小朋友竖过来看,做上标记),可以做一个鱼香茄子。
这是胡萝卜,几个?(记录数量)什么颜色?(做上标记),熬一锅胡萝卜白米粥。
这是西瓜,几个?(记录数量),什么颜色?(做上标记)来一个冰镇西瓜。
这是苹果,几个?(记录数量)什么颜色?(做上标记)来一个拔丝苹果。
六、师:小朋友吃饱了吗?让我们一起做个轻松
的运动吧。
(舞蹈三只熊)
附统计图:
茄子胡萝卜苹果西瓜
橙色
紫色
绿色
红色
教学反思: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今天我当家“这一活动内容,在游戏中溶入了数学教育,更好的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可孩子们的表现还是让我始料未及。
当我出示购物清单时,小朋友们立即被琳琅满目的物品吸引,热烈地讨论起来。
我提问:“购物单上要买哪些东西呢?”小朋友们都抢着回答,“四个毛巾”,“三个牙刷”“三个牙膏”,“十个铅笔”……“个”成了许多物品的量词,我只好一一纠正,重复练习。
看样子,量词的使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多练习。
分析清单时,我让小朋友们想一个又快又好的购物办法。
有的说开汽车,有的说推购物车,完全没答到点子上。
于是我换了一种方法引导:“超市里饼干和薯条是放在一起的,牛奶和饮料放在一起卖,购物单上的哪些东西是放一起卖的呢?”小朋友们一下明白过来,纷纷说出了我想要的答案。
进行物品归类并整理清单这个环节时,我只想着抓紧时间,能让课顺利进行,没有提供让小朋友主动学习,动手操作的机会,而是一手包揽,全权代办,剥夺了小朋友们探索的好奇心。
购买物品的任务布置下去,小朋友们一下兴奋起来,对我提出的要求置若罔闻,“轰”的全都跑到货架前,拿起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只好让他们回到座位上,重新讲了要求,但还有小朋友出错。
我想:如果我在提要求时将要求细化,并请个别小朋友复述要求,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同时小朋友的分工协作能力欠缺,只想着个人,没有融入到小组的活动中,这方面
的教育亟待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
用语言表达统计结果的环节中,我提出要求:“我们这组买的是XX,我买了1个(1只、1条、1把……)XX。
”小朋友都能用完整地语言表述。
最后一个环节——做统计图,二维图训练了孩子们的观察、思维和推理能力,统计数量,小朋友个个拿手。
在为物品的颜色做标记时,既要观察物品所在的那一列,又要兼顾颜色那一行,经过我的讲解引导,小朋友的操作质量很高。
怎样让做统计图和结束部分衔接自然,我考虑了很久,最后想到了小熊一家请我们吃美味大餐,这样既解决了统计图,又能让买的水果蔬菜有所作用,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小朋友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备好一节课不等于上好一堂课,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各有不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因势利导,注意细节方面的教学,学会放手,让每个孩子在快乐、健康中成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