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散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史散记

一、《中国人史纲》与“酱缸”

“史纲”是柏杨先生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监狱岁月里埋头整理中国历史而成的一部煌煌巨著,全书近八十万字。他自言“不肯听话”是其性格最大的弱点之一。他的史纲,不同于其时流行的中国传统史学派、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现代西方中国史学派中的任何一派,是平民治史的个例。要论这部作品给人最大的印象,乃是柏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持有的鲜明态度,及在评论史实的字里行间所流溢出的文采与忧愤之心。

“中国文化是一个大酱缸。”谁能在这个酱缸里红是红,白是白,黑是黑?

二、《中国大历史》与“大历史观”

在述及这本书之前,不得不再一次表达我对大学时教授战略管理与组织理论设计课的刘松博老师的喜爱和仰慕!喜欢他也纯粹是个人旨趣,他在授课中每每重理念及管理后面的“哲学”而次实践,讲事有成者,多是“先有理念,后有实践”。第一次耳闻“大历史观”的说法,就是从他那儿来的,这三年来也一直在断断续续思考“大历史观”,算是目前在史观上最感兴趣的一个了。

“大历史”是由黄仁宇先生创用的,其大历史观在这部作品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黄的治史,是站在长时间、远视角的立场来加以研究,不纠缠于琐碎细节,是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不以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

三、读钱穆《国史大纲》

钱穆先生此书写得也是十分不错。我在读国史大纲的中间穿插速读了一遍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现有出版社改其名叫《大中国史》,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二人在很多问题上的观点是一致的,概是钱穆曾授业于吕思勉,然二人之治史还是有区别的,以后再论。

钱在著作的前言中所列的那几段话,应俨然已成了其拥趸的必背言辞:“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二、···三、···”及紧承其后的十五节“引论”,可对中国史的长河有个轮廓。

四、散记

1.对钱作“引论二”的批注:

此部分引论概括与总结中国近世史学的三大流派,并分别对传统派(或称记诵派)、革

新派(或称宣传派)与考订派(或称科学派)进行简要评价。言传统派,主记诵,熟谙典章制度,多识前言往行,间为校勘辑补;言考订派,乃承“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之潮而起,博洽有所不逮,而精密时或过之;言革新派,起于清之季业,为有志功业、急于革新之世所提倡。论之则传统派与考订派同偏于历史资料方面,同于缺乏系统,无意义,乃是一种纯文本的书本文字之学,于当身现实无预;二者相较,传统一派犹因熟谙典章制度,多识前言往行,博洽史实,稍近人事,纵若无补于世,亦将有益于己,而考订派则往往割裂史实,为局部窄狭之追究,以活的是人事,换为死的材料。

钱先生对传统派与考订派的分析与评价,基本面上是准确的,也符合人们对其的认识,但一棒子否定其“无意义”,过于压低其价值,我是认为不妥的。钱最主要的史观,在于鉴古知今,这也是如今大多数治史者的共识,但也不能因此认为只有对当下社会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的历史才是可取的,更不应该否定其他流派的价值。许多史观或立场间并不是一种零和状态。

我之认为不妥,原因主要有三:一则历史资料乃是一人学习历史的基础,没有传统派的校勘辑补,后人何以更清晰明朗地了解基本史实,尤其是通过校补可能会对某些史实产生关键影响,此正可为传统派之价值一观;二则中国历史悠久亘长,史书汗牛充栋,不乏伪史者存在,考订派则于此价值最甚,又考订派在某些点上工作,又可在微观和细节上丰富人们对某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认识;三则我们有句老话讲“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传统与考订派的工作纵然“于当身现实无预”,然对后世,犹善莫大焉,况有些历史,其本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需要传承,不是非得能鉴照当下才是有价值的。单就他们对史料进行校勘辑补,训诂注疏,去伪存真,这中间的琐碎且巨繁的工作,就值得我们抱以温情与敬意。

2.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问题:

钱对近人于古史(钱作里的古史,特指我们所言的夏商周三代以前的上古史)的极端怀疑论,做了几番雄辩式的修正,“凡研究古史不可在年历、人物、制度、学术等方面过细推求,因古代文化之演进尚浅,此后世之成熟制式于古史不合,故而以此观去探求也难得真相。”

我国存在大量的神话传说,如三皇之伏羲、燧人、神农等。这些神话传说是否真实存在,目前仍不可考,全部认为是真实存在的,显然不对;贸然全盘否定,也不是科学的态度。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西方的神话传说来相互“佐证”一下。

西方的神话传说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古希腊的神话系统,即目前最流行的源于奥林匹斯山的神话系统;一是古罗马的神话系统,只在神的名字上与古希腊系统有所区别。荷马在其磅礴的史诗中引入了大量的古希腊神话,比如特洛伊战争。历来人们均以其更多是神话的

性质而质疑其真实性。19世纪的时候,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在众人的嘲笑下坚持要证实特洛伊城的存在,于1873年成功发掘出了特洛伊遗址,震惊世界。由此可知,在远古时代,人们用神话传说描绘的历史是有其真实性的,或者说,远古时期那些夹杂了神话传说成分的文字资料,里面是有真实历史的可能的。基于此,我们的《山海经》应是有一定史料价值的。比如正史中极言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在各种“野史”中都有不同的说法,《山海经》里有“尧幽囚,舜野死”的说法,与《竹书纪年》里相互印证,韩非子的《说疑》、李白的《远别离》,及毛泽东晚年批注《二十四史·魏书》里用了一句“尧幽囚,舜野死”,都可以瞥见,所谓上古禅让制,其真实性是存疑的。钱穆先生对此问题,说法比较隐晦,而吕思勉则从学理的角度直言尧舜禹时的禅让制乃是后人托古伪造的。

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致西周覆亡之事,基本可以断定系伪论。

4.概览正史“二十五史”的编纂,多是后继朝代修其前朝历史,如唐修隋史,宋修五代史,元修宋、辽、金史,明修元史,清修明史,民国修清史等,这其中难免有出于政治原因或其他实际需要而进行的损益,甚至篡改。与官定的纪传体正史相对的,则是“野史”。正史未必皆可资采信,野史也未必皆不可信,二者应是相互补充吧。至于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矛盾描述,二者谁更可信?

5.司马迁之《史记》载孔子生平为前551-前479年,而去年底备受国人瞩目的南昌海昏候墓出土的屏风上记载的孔子生年比史记早了15年,若取此文物说法,则孔子终年将由72岁变成87岁,这两个年龄即放在现代也是高寿的。

6.荀子分人为四等,谓:大儒——先知先觉,小儒——后知后觉,众人——不知不觉,奸人——反动分子。

7.秦朝凡3君,国祚14年,前221-前207;西汉凡11君,国祚210年,前202-后8;东汉凡14君,国祚195年,25-220年。

8.钱穆有句话我觉得说得超好:“历史的演变,并不依照一定必然的逻辑。因不断有人类的新努力参加,可以摇动逻辑之确定性。”

9.“一个贵族家庭,苟无良好教育,至多三、四传,其子孙无不趋于愚昧庸弱。”家庭教育于子女而言可谓十分重要,曾国藩在此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及于当下中国社会许多父母骄横、傲慢、唯利是图及不仁的行为,我很难想象他们能教出什么样的子女。

10.魏晋南北朝尤其是南北朝时期,整个中国就是一锅粥,乱伦、弑父、弑君、篡逆等屡见不鲜,一切乱糟糟。西方历史中,唯有中世纪之混乱可与之比拟。近四百年(189-589)的动乱与分裂,方迎来隋之统一。不久又及变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