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

1

科学史是理科理学二级学科。()

?

?

2

从()开始,才有人专门地去关注科学过去的历史发展。

? A 15世纪

? B 16世纪

? C 17世纪

? D 18世纪

3

综合性科学史出现于()。

? A 16世纪末17世纪初

? B 17世纪初18世纪末

? C 18世纪末19世纪初

?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4

中国古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仅对与历史学有巨大的贡献,也可以对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

?

?

5

促使独立的科学史学科形成的是()。

? A 亚伯拉罕·派斯

? B 安德斯·哈尔德

? C 奥托·纽格伯尔

? D 乔治·萨顿

科学史的奠基人

1

萨顿在()的帮助下,留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科学史的相关工作。

? A 福斯特

? B 埃弗里特

? C 科南特

? D 萨默斯

2

乔治·萨顿出版的关于科学史的著作是()。

? A Dynamis

? B Isis

? C Centaurus

? D Lychnos

3

萨顿倡导人文主义,强调把科学和人文适当结合。()

?

?

4

萨顿研究的科学史的局限性在于,其更倾向于陈述客观的历史事实,对于诸如纳粹一类将科学用于屠杀的行为缺少批判性。()

?

?

5

乔治·萨顿的《科学史导论》从古代写到了()。

? A 1300年

? B 1400年

? C 1500年

? D 1600年

学习科学史的意义

1

科学史更加强调的是借鉴功能,而并非预见功能。()

?

?

2

萨顿的女儿梅·萨顿写的关于她父亲的回忆录是()。

? A 《我认识一只凤凰》

? B 《我所知道的萨顿》

? C 《我的父亲》

? D 《我所知道的科学史》

3

萨顿本人就是萨顿奖的第一位获奖者。()

?

?

4

科学史的作用不包括()。

? A 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是什么

? B 历史材料的基础背景

? C 一般的普及性教育

? D 对现世发明产生直接影响5

ISIS创刊于()。

? A 1909年

? B 1910年

? C 1911年

? D 1912年

文明的含义及起源

符合严格定义上的科学起源于()。

? A 古希腊

? B 古中国

? C 文艺复兴

? D 启蒙运动

2

被中华文明忽视而被西方文明所重视的()为后世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 A 陶器

? B 黄金加工

? C 玻璃

? D 建筑学

3

下列关于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对文明和文化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成就

? B 文化是指文明发展中的进步方面

? C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一定有文明

? D 文化是从属于文明的一个分概念

4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观点,从时间角度上看,文明要比文化短得多。

?

?

人类文字的发展最早不超过一万年前,而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几万年前甚至更长的时间。()

?

?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的技术与科学

1

楔形文字的产生距今有()年。

? A 7000-5000

? B 6000-4000

? C 5000-3000

? D 4000-2000

2

古埃及第()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墓中出土了金面罩和金棺。

? A 十四

? B 十七

? C 十八

? D 二十一

3

文艺复兴以前,人们更偏重于讲技术而非科学。()

?

?

4

两河流域主要采用()计数法。()

? A 十二进制和十六进制

? B 十二进制和六十进制

? C 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 D 十进制和六十进制

5

建国后总共实行了三批简化字,但后两批简化字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叫停。()

?

?

古印度与古中国的文化交流及考古发现

1

古印度人把一年定为()日。

? A 340

? B 350

? C 360

? D 370

2

古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但并不包括0。()

?

?

3

古印度天文学著作《阇罗迦集》和《妙闻集》最古老的阿育吠陀经典。()

?

?

4

哈拉巴文明消失于()左右。

? A 公元前1700年

? B 公元前700年

? C 公元1700年

? D 公元700年

5

通过对星星位置的观察,印度人确定了27宿,和中国28宿对应起来少了()宿。

? A 井

? B 参

? C 危

? D 牛

古希腊与古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

1

关于中国和古希腊的陶器,说法正确的是()。

? A 古希腊的陶器一般来说更为高大

? B 中国一般不存在双耳瓶

? C 古希腊倾向于在陶器上绘制几何图形

? D 中国的陶器更多使用黑红两色

2

古希腊人崇尚海洋的精神导致他们更愿意观测天文,也拥有比中国更为完整的天象观测记录。()

?

?

3

古希腊的柱式不包括()。

? A 多立克柱式

? B 爱奥尼克柱式

? C 科林斯柱式

? D 奥尼斯柱式

4

古希腊人推崇数学,尤其是数学里的几何学。()

?

?

5

毕达哥拉斯学派崇尚的图形是()。

? A 三角

? B 方形

? C 圆形

? D 梯形

古希腊与古中国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1

四根说认为,万物是由()组成的。

? A 火、气、土、金

? B 火、木、土、金

? C 火、木、土、水

? D 火、气、土、水

2

人类理性的起源在于()。

? A 泰勒斯

? B 亚里士多德

? C 赫拉克利特

? D 阿纳克西美尼

3

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是四元素论的代表人物。()

?

?

4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实际万物的本原。()

?

?

5

1606年,()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出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

? A 汤若望

? B 南怀仁

? C 徐光启

? D 李之藻

中国古代的科技种类

1

中国古代的科学主要集中于()。

? A 农学、理学、天学、算学

? B 农学、理学、天学、化学

? C 农学、医学、天学、算学

? D 农学、医学、天学、化学

2

中国古代主要是农业社会,所以农学也主要针对于种植业,其他类型的农业涉及很少。()

?

?

3

下列农书中,结合了南北方农业特点的是()。

? A 《齐民要术》

? B 《农书》

? C 《农政全书》

? D 《农桑辑要》

4

中国南方山区不发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主要是受到当地地形的影响。()

?

?

5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技术的主要成就?()

? A 织染

? B 冶铸

? C 建筑

? D 天文

1

四羊方尊属于()。

? A 酒器

? B 兵器

? C 礼器

? D 计量工具

吴越之剑的剑脊是红白两色,剑刃是()两色,体现出刚柔相济的思想。

? A 黄白

? B 红白

? C 黄黑

? D 红黑

3

中国古代的青铜镜可以追溯到()年以前。

? A 2000

? B 3000

? C 4000

? D 5000

4

中国关于天文观测的最早记录最早是以甲骨文的形式记录的。()

?

?

5

中国关于超新星的爆发的详细记载比西方人早了1400年。()

?

?

古希腊的科学技术及其来源

希腊文化高度重视逻辑和理论,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

?

2

大多数占星术和星座的理论都来自于()。

? A 古希腊

? B 古罗马

? C 古埃及

? D 两河流域

3

大希腊地区不包括()。

? A 爱奥尼亚地区

? B 土耳其西部

? C 克里特岛

? D 意大利北部

4

早期的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的需要。

? A 生活和军事

? B 生活和政治

? C 经济和军事

? D 经济和政治

阿拉伯人最早种植棉花,后来随着商人逐渐扩散到了世界其他地区。()

?

?

古希腊的科学流派和思想

1

关于赫拉克利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他在晚年的时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 B 他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C 他认为感官会对人产生误导

? D 他强调真正的事实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2

毕达哥拉斯学派最先提出了宇宙和谐论。()

?

?

3

米利都学派认为,研究自然理解自然的途径是()。

? A 研究万事万物的演变过程

? B 研究典型事物的演变过程

? C 研究万事万物的基本结构

? D 研究典型事物的基本结构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巴门尼德认为,变化的只是假象,不变的才是真实的。()

?

?

5

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A 水

? B 土

? C 气

? D 火

希腊化时期的科学技术

1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相比,更注重()。

? A 经验

? B 逻辑

? C 伦理

? D 科学

2

四体液说的提出人是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

?

四因说是指()。

? A 本原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 B 本原因、形式因、逻辑因、目的因

? C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 D 质料因、形式因、逻辑因、目的因

4

古希腊原子论最伟大的代表人物是()。

? A 阿那克萨哥拉

? B 留基伯

? C 恩培多克勒

? D 德谟克利特

5

苏格拉底将希腊哲学的探讨从伦理转向了科学。()

?

?

中世纪的科学与基督教

1

早期的教父哲学是把基督教教义和柏拉图的哲学结合起来而产生的。()

?

?

根据萨顿的理论,实验的精神的酝酿主要是在()。

? A 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时期

? B 古希腊时期

? C 中世纪

? D 文艺复兴

3

尼采认为,基督教是()的宗教。

? A 贵族

? B 王室

? C 奴隶

? D 平民

4

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忏悔录》和《上帝之城》是其代表作。()

?

?

5

根据萨顿的理论,把知识变成真正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时期是()。

? A 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时期

? B 古希腊时期

? C 中世纪

? D 文艺复兴

中世纪的科学与教父哲学

1

本尼迪克特成立的本土会反对()。

? A 勤于劳动

? B 重视实验精神

? C 安于贫困

? D 节欲

2

教父哲学在表达上的观念强调()。

? A 象征主义

? B 现实主义

? C 实用主义

? D 存在主义

3

中世纪阿拉伯地区最推崇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

?

4

教父哲学的核心理念里轻视现实的特征影响其逐渐发展出了()。

? A 新现实主义

? B 新人文主义

? C 新理性主义

? D 新柏拉图主义

5

中世纪人们流行的对于思想的态度是权威主义和宗教宽容。()

?

?

中世纪的科学与经院哲学

1

12世纪在意大利、法国地区产生的早期大学能够延续下来,主要是因为强调了()。

? A 科学性

? B 实验性

? C 自治性

? D 政治性

2

早起大学中的高等四科是和()有关的。

? A 文字

? B 经济

? C 艺术

? D 数学

3

最早开始颠覆经院哲学的是强调实验方法的重要性的弗朗西斯·培根。()

科学史上的今天——12月21日

科学史上的今天——12月21日 1898年12月21日 居里夫妇发现镭 一提起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11.07- 1934.07.04),给后人的印象有两个。一是,一个瘦小的女 人艰难地用沉重的铁棒搅动着大锅,大锅里的东西“咕嘟嘟……”冒着有毒的气泡。另一个 是,一个恬静、美丽的充满智慧的实验室科学女性。她已经成为了全体女性步入科学殿堂的化身。1898年12月21日,居里夫妇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科学史上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电子、X射线、铀射线的发现开启了一扇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也成了众多科学家关注的热点。1879 年,已是一个孩子母亲的居里夫人正在为她的博士论文寻找题目。经皮埃尔(Pierre Curie, 1859.05.15-1906.04.19)的启发,居里夫人选择了铀射线作为研究方向。当时她自己也没想到这意味着数年的艰辛与劳作,也意味着巨大的

成功与掌声。居里夫人收集了很多铀矿石,并逐一对于它们的放射性进行了检测。当她检验到一种沥青铀矿和一种铜铀云母矿时,发现它们的放射性强度要比根据其 中铀的含量所预算的放射性强度大得多。居里夫人猜测这些矿石中存在新的放射性元素,它比铀放射性强。1868年6月,居里夫妇开始合作研究。他们最先发现 了钋。12月21日,又发现了富集于氯化钡结晶中的镭。12月26日,他们联名以书面的方式向法国科学院做了正式报告。1903年,居里夫妇因放射性研究与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1852.12.15-1908.08.25)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妇对于镭元素的发现和提炼,从拉塞福利到原子分裂都指向了原子弹与核能研发。镭元素的发现表明原子时可以转化为其他元素的某种实体。现代粒子物理由此诞生。 19 世纪简陋实验室(一个教授加几个助手)经常在没有任何防护下进行工作。那时候很多东西不知道其危害,经常忽视了安全操作。居里夫人的女婿隔了好多年还能从 居里夫人的实验笔记上检测到强烈的放射性。长期折磨居里夫人的恶性贫血很有可能就是“她的镭”放射性造成的。很多早期研究放射性物理学家晚年都患有“恶性 贫血”病,居里夫人、贝克勒尔等人就有这个病。后来认识到放射性危害后有了防护措施情况就改观了。科学发现如果没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性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可悲的知识分子——鲁迅小说人物简析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学习中心永嘉学习中心 姓名朱宁斌学号D20708809015 指导教师黄健 2011 年10 月23 日

通过剖析鲁迅小说中的三代知识分子的悲剧人格,即封建社会末期旧知识分子泯灭本我的悲剧人格;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分裂自我的悲剧人格;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理想的幻灭。以此洞见鲁迅小说深刻的历史感悟和社会思索。来了解当时的知识分子内心的活动,来分析他们的遭遇不仅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也是当时的社会所逼迫。同时联系当时鲁迅当时的心理,试图分析鲁迅的心里路程。 关键词:知识分子,鲁迅,封建思想,五四时期,悲剧

一、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类型 (4) (一)受封建思想毒害、却偏偏维护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 (4) (二)具有革命精神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5) (三)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5) 二、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5) (一)《肥皂》中的四铭 (5) (二)《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 (6) (三)《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6) (四)《孤独者》中的魏连殳 (7) (五)《药》中的夏瑜 (7) (六)《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 (7) (七)《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8) 三、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表现特征 (8) (一)孤独感 (8) (二)牺牲精神 (9) (三)悲剧性 (10)

鲁迅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之下,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事实上“鲁迅写知识分子的小说是一篇一境界的,没有当时同类题材作品常见的雷同现象——他已经更为系统和深刻地展开了我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时期的社会意识结构及其发展历程,遂使小说的现实主义富有深邃的历史感。”(1)正是基于对知识分子悲剧人格的塑造,鲁迅把他们内心的扭曲和裂变,把他们与时代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冲突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出来。 读鲁迅的小说,我们常常会苦涩地感到,理想和现实如同两条互不相干的平行线,永远无法交汇。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一方面,是一个历史如此悠久的文化传统面临着最艰难的蜕旧变新,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会尚未诞生就暴露出前所未有的激烈冲突;一方面‘历史的必然要求’已急剧地敲打着古老中国的大门,另一方面,产生这一要求的历史条件与实现这一要求的历史条件却严重脱节。同时,意识到这一要求的先觉者则总在痛苦地孤寂地寻找实现这一要求的物质力量;一方面,历史目标的明确和迫切常常激起最巨大的热情和不顾一切的投入,另一方面历史障碍的模糊(‘无物之阵’) 和顽强又常常使得这一热情和投入毫无效果……”(2)。故此,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更应该了解鲁迅笔下的三种知识分子。 一、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类型 鲁迅在30 年代谈及自己的著作时,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3)正是基于这种“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和理性精神,鲁迅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题材之一:知识分子题材。 在他的小说中,主要出现了以下三种知识分子形像,他们各自不同,却有着同样的悲剧色彩。 (一)受封建思想毒害、却偏偏维护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这类知识分子主要是封建社会末期的旧知识分子,他们深受封建文化的毒害,以统治集团的意志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既践踏了自我人格,也丧失了生存价值,却仍不自知。“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封建社会钳制知识分子的最有力的工具便是科举制,所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统治者以科举考试为手段巩固中央集权,而知识分子们便在这独木桥上年复一年地葬送着自己的生命与灵魂,除了科举,他们的心灵已容不下其他。在这种科举意识的强烈浸淫与毒害下,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知识分子便在无形中消解了本我的存在,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的人格依附形象,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严重损伤却不自知,的确可悲可叹。 (1)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172页 (2)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15页 (3)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80页

科学史上最有名的数据分析例子

科学史上最有名的数据分析例子 开普勒三定律 数据来源:第谷?布拉赫(,丹麦人),观察力极强的天文学家,一辈子(年)观察记录了颗行星资料,位置误差不超过°。 观测数据可以视为实验模型。 数据处理:开普勒(,德国人),身体瘦弱、近视又散光,不适合观天,但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数学头脑、坚韧的性格(甚至有些固执)和坚强的信念

(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花了年()研究第谷的观测数据,得到了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三定律则为唯象模型。 .数据分析法 思想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或插值方法或曲线拟合方法,对已知离散数据建模。 适用范围:系统的结构性质不大清楚,无法从理论分析中得到系统的规律,也不便于类比,但有若干能表征系统规律、描述系统状态的数据可利用。 数据分析法 基础知识 ()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数据分析()是指分析数据的技术和理论;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没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作用:在实用中,它可帮助人们作判断,以采取适当行动。 ()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据分为: ①受到随机性影响(随机现象)的数据; ②不受随机性影响(确定现象)的数据; ③难以确定性质的数据(如灰色数据)。 ()数理统计学是一门以收集和分析随机数据为内容的学科,目的是对数据所来自的总体作出判断,总体有一定的概率模型,推断的结论也往往一概率的形式表达(如产品检验合格率)。 ()探索性数据分析是在尽量少的先验假定下处理数据,以表格、摘要、图示等直观的手段,探索数据的结构及检测对于某种指定模型是否有重大偏离。它可以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也可以对数据作出非正式的解释。实验者常常据此扩充或修改其实验方案(作图法也该法的重要方法,如饼图、直方图、条形图、走势图或插值法、曲线(面)拟合法等)。

尔雅《什么是科学》试题答案讲解

尔雅《什么是科学》试题 (一)《现代科学体系建立的背景》 我国大学受到几种影响【四】 讲清概念的方法是【减少外延,扩大内涵】 中国现在的大学主要受到了来自多少个方面的影响?【四个】哪些方面的影响【儒家,欧美,苏联,文革】不包括【东盟,日本】 “要讲清该事物属于哪一类,还要讲清楚事物与其它同类事物的区别”出自【亚里士多德】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冷战后的世界,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文化)冲突】 《科学史极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这本书是谁的著作?【丹皮尔】 讲清概念的方法是什么?【减小外延,扩大内涵】 在监狱中发奋写作完成《中国人史纲》的作家是谁?【柏杨】 从人类“family tree”中看出人类祖先起源于哪里?【非洲】 什么是外延【事物所属的种类】 目前有关科学是错误的是【科学就是真理】 事物的外延指的是【事物所属的种类】 理性思维的基础是什么?【概念清楚】 真理一定就是科学。× 概念清楚是理性逻辑的基础。√ 科学就是真理。× 讲清概念的方法就是尽量减小外延,增大内涵。√ 事物所属的种类叫做外延。√ 根据《辞海》对科学的定义,几乎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是科学。√ 清华大学的主楼的风格是受欧美大学主楼的影响建造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可以通过属加种差区分开来。√ 科学不一定是真理,但是真理一定是科学。× (二)《希腊文明与现代科学》 巴比伦文明采用的是多少进制的数学计算方法?【12.0】 世界古代文明中起源最早的是哪个?【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文明)】 古埃及法老修建金字塔的用途是什么?【陵墓】 下列哪个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分支?【日本文明】 新石器时代文化并非文明的是【埃及文明】 埃及古典时期的高峰是【第12王朝】 三城邦争长的时期是:【公元前2900—2600】 讲清概念的方法就是尽量减小外延,增大内涵。这种定义概念的方法是谁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 苏美尔时期的霸主时期开始于什么时间?【公元前2600年】 哪个文明发明了60进制?【巴比伦文明】 明确事物的“外延”和“内涵”则能准确地表述该事物。√ 日本文明起源于中华文明,是由中华文明发展起来的。√ 伊斯兰文明也叫做东正教文明。×

鲁迅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死法之孔乙己的悲剧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性课题报告——鲁迅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死法 孔乙己 1.死亡人物———————第2-3页 2.死亡原因———————第3-4页 3.写作手法分析—————第4-18页 4.大背景分析—————第18-20页 5.读后感———————第20-22页 6.附:孔乙己与金钱——第22-23页

一.死亡人物 1.死亡人物姓名:孔乙己 2.死亡人物身份: ①本是穷人,却把自己归为富人,是一种特殊人(原文引用: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分析: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②孔乙己是个多余而无用的人。他,?使人快活,可是没有 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平时,他的在与不在,是根本无人过问的。 ③孔乙己不是一个恶人,但它是封建科举制度制造的一个废 人,他的思想早已被腐朽没落的孔孟之道塑造并定型了,他整日所思所想的不外乎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等,即使是在科举之路彻底断绝的情况下,也还极力保持着这种迂腐的思想,陈旧的生存方式,并在心理上还自认为与众不同,高人一等。这种有意的炫耀,反而更充分表现了自身的荒谬性,暴露出内心的空虚与无望。……作为实体的孔乙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又无生活技能的人,早已与短衣帮为伍,但作为精神上的孔乙己又是始终看不起劳动人民并不甘心与他们为伍的。

3.死亡人物性格特点: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二.死亡原因 1.死法: 可能是病死的,也可能是饿死的。(分析:孔已己出生的那个时代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人们对孔乙己的死只是猜测,但是从孔乙己每况愈下的处境来看,他是无法活下去的,他的死是个必然,只是在于早晚,而前文提到他被丁举人打断了腿,本来就好喝懒做的他,更是失去了生存能力,无法养活自己,所以可能是病死的,也可能是饿死的。但是这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2.导致原因: ①外因: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教育制度的摧残。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漠,世态炎凉。 ②内因:孔乙己的性格悲剧,自恃清高,自欺欺人,死要面子,好喝懒做。 3.孔乙己的死亡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孔乙己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环境里。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

物理学史上三次著名的科学争论

物理学史上三次著名的科学争论一、对热的本性的认识 对热的本性的认识,在历史上有“热质说”与“热的运动说”之争,其间经历了两百余年.直到19世纪中叶热力学第一定律确立,热的运动说才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热是组成物体的粒子的运动这一学说,使得热和机械功的等效性在概念上是可以理解的,并为机械功和热的相互转化提供了一个解释的基础,也为气体动理论奠定了基础. 1热的运动说 17世纪初,英国哲学家培根从摩擦生热等现象中得出“热是一种膨胀的、被约束的而在其斗争中作用于物体的较小粒子之上的运动”,这种看法影响了许多科学家.英国物理学家波意耳看到铁钉捶击后会生热,想到铁钉内部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所以认为热是“物体各部分发生的强烈而杂乱的运动.”胡克用显微镜观察了火花,认为热“并不是什么其他的东西,而是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的非常活跃的和极其猛烈的运动.”牛顿也指出物体的粒子“因运动而发热.”洛克甚至还认识到“极度的冷是不可觉察的粒子的运动的停止.” 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在18世纪40年代提出了如下的见解:“热的充分根源在于运动”,即热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着的是物体内部那些为肉眼所看不见的细小微粒.他认为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的原因是由于高温物体中的微粒把运动传给低温物体中的微粒造成的,它自身便会变冷.这些分析肯定了运动守恒在热现象中的正确性,表明了气体分子的运动呈现一种“混乱交错”的状态,是杂乱无规则的.但总的说来,当时热是运动的观点尚缺乏足够的实验根据,所以

还不能形成为科学理论. 2热质说的提出 随着古希腊原子论思想的复兴,热是某种特殊的物质实体的观点也得以流传.法国科学家和哲学家伽桑狄认为,运动着的原子是构成万物的最原始的、不可再分的世界要素,同样,热和冷也都是由特殊的“热原子”和“冷原子”引起的.它们非常细致,具有球的形状,又非常活泼,因而能渗透到一切物体之中.这个观念把人们引向“热质说”,认为热是由无重量的某种特殊物质组成的.热质说的主要倡导者,英国化学家布莱克主张把热和温度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他引进了“热容”的概念,得出了量热学的基本公式ΔQ=cmΔt.其中c称为比热,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他在研究冰和水的混合时发现,在冰的熔解中需要一些温度计觉察不出的热量,进而发现各种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存在这种效应,他由此引进了“潜热”的概念,指出使冰熔解的过程是潜热发生的过程,使水凝固的过程是潜热移出的过程. 在热质说观点指引下,热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18世纪前半叶人们开始明白一个有意义的事实:在对混合物所做的实验中,亦即把温度不同的诸物体放到一起,热既不会被创生也不会被消灭.这就是说,不管热在混合物或保持密切接触的各种不同物体中间如何重新分布,热的总量保持不变.现在可以将这条热量守恒定律表述为:在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绝热系统中,物体A失去的热量等于物体B得到的热量,即ΔQA+ΔQB=0. 这样一个热量守恒定律非常自然地使人联想到物质守恒的概念,有力地使热质说的观点占了上风.事实上,热质说对热传导现象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可信的图像,即剩余的热质要从较热的物体不断地流向较冷的物体,直到达到平衡状态为

【最新】从愚昧到科学课后题答案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 1 【单选题】科学哲学以科学活动和科学()为研究对象。C A、史 B、发现 C、理论 D、实验 2 【单选题】在什么时期,作为萌芽期间早期的科学已经也是非常发达了?()D A、南北朝 B、汉朝 C、秦汉 D、古希腊 3【多选题】任何一个独立学科的出现和成立,它都意味着这个学科有自己的()。BCD A、思想 B、判别标准 C、规范 D、思想体系 4【判断题】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过去的历史称为科学史。()对 5【判断题】科学哲学是跟科学史是相关的姊妹学科。()对 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 1

【单选题】哪位名人带了自己的组织培养了美国第一批最早的科学史专业的博士生等?()C A、柯南特 B、季羡林 C、萨顿 D、张德骏 2 【单选题】有关萨顿说法错误的是()。D A、有社会责任感 B、最重要的著作是《科学史导论》 C、是古代和中世纪的文学家 D、倡导人文主义 3【多选题】萨顿说哪些先行者比他们当中最有工作能力的人更勤奋?()ACD A、查尔斯·迪康热 B、柯南特 C、皮克泰 D、弗雷泽 4【判断题】《ISIS》是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创办的杂志,在今天已不再出版。()X 5【判断题】萨顿一生非常辛勤,他生前创作过15部专著和79份科学史的重要研究文献目录。()对 学习科学史的意义 1 【单选题】关于“科学是什么、科学应该怎样”所有的这些考虑,获得它的认识重要方式之一是对于科学的()的回忆。B A、革命

B、历史 C、精神 D、发现 2 【单选题】国际科学史学会萨顿奖第一位获奖者是()。D A、笛卡尔 B、柯瓦雷 C、斯蒂文·夏平 D、萨顿 3【多选题】丹麦科学家克拉总结了很多条关于科学史的作用,以下包括()。ABCD A、可以增进我们今天最有科学知识的这种赏识 B、可以满足一些科学家要了解理论起源的愿望 C、可以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产生有益的影响 D、可以在科学人文中架起桥梁 4【判断题】在科学界,目前的最高奖励是“萨顿奖章”。()X 5【判断题】科学史研究最早期,人们做的都是内史的工作。()对 文明的含义及起源 1 【单选题】汤因比所说的我们的时代第几个特点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加速,正在加速地创造历史。”?B A、一 B、二 C、三 D、四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一至六章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在什么时期,作为萌芽期间早期的科学已经也是非常发达了?() ?A、南北朝 ?B、汉朝 ?C、秦汉 ?D、古希腊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任何一个独立学科的出现和成立,它都意味着这个学科有自己的()。 ?A、思想 ?B、判别标准 ?C、规范 ?D、思想体系 我的答案:BC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过去的历史称为科学史。()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科学哲学是跟科学史是相关的姊妹学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哪位名人带了自己的组织培养了美国第一批最早的科学史专业的博士生等?() ?A、柯南特 ?B、季羡林 ?C、萨顿 ?D、张德骏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有关萨顿说法错误的是()。 ?A、有社会责任感 ?B、最重要的著作是《科学史导论》 ?C、是古代和中世纪的文学家 ?D、倡导人文主义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ISIS》是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创办的杂志,在今天已不再出版。()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萨顿一生非常辛勤,他生前创作过15部专著和79份科学史的重要研究文献目录。 ()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学习科学史的意义已完成 1 【单选题】关于“科学是什么、科学应该怎样”所有的这些考虑,获得它的认识重要方式之一是对于科学的()的回忆。 ?A、革命 ?B、历史 ?C、精神 ?D、发现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国际科学史学会萨顿奖第一位获奖者是()。 ?A、笛卡尔 ?B、柯瓦雷

科学史上个著名的梦

科学史上个著名的梦

————————————————————————————————作者: ————————————————————————————————日期: ?

科学史上第一个著名的梦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A.Kekule,1829-1896)是一位极富想像力的学者, 他曾提出了碳原子四价学说和碳原子之间可以相连成-C-C-链状结构这一重要学说。 German chemist Kekule(F.A.Kekule ,1829-1896) is a very imaginative scholar.?Hehad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t etravalentcarbon atoms and the important doctrineof carbon atomscanbe connected into-CC- chainstructure. 1865年,他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他认为苯的结构可想像为6个链形碳原子闭合而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凯库勒式. In 1865, he proposedthe benzenering structure doctrine,he believedthat 6 chaincarbon atoms closed made thestructure of benzene. That wasthe Kekule style. 他曾经提出了多种开链式结构而又因其与实验结果不符而被一一否定 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 He has proposed a varietyofopen-chain structures and denie dthem because they did not match with the experimentalresults. All theevidence showed that the benzene molecule are very symmetrical, 6 carbonatoms and thesix hydrogen atoms are completelysymmetrically arrangedto forma stable molecule.

科学通史课后题及答案

科学通史绪论(一)待做 1 ()是科学的本质含义。 D A 创新 B 文明 C 真理 D 知识 2 (),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科学”一词。 A 公元四、五世纪 B 公元六、七世纪 C 公元七、八世纪 C D 公元九、十世纪 3 我们可以采用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来对科学进行分类。 A 本质说 B 性质说 C 家族相似说 C D 起源说 4 “科学”一词来自西方语言的直接翻译。()CUO 科学通史绪论(二)已完成成绩:80.0分 1 ()属于经验推理的范畴。 A、类比推理 B、保真推理 C、演绎推理 D、逻辑推理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2 关于默会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所不在 B、不易察觉 C、灵光一现不属于默会知识 D、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知识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3 ()是神圣知识。 A、实用知识 B、理论知识 C、文本知识 D、默会知识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4

()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A、门捷列夫 B、居里夫人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5 如果知识不能被写出来,则不能将它称为知识。()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 如果知识不能被写出来,则不能将它称为知识。()CUO 科学通史绪论(三)待做 1 ()是人类农业社会出现的标志。 A 驯化动物 B 粮食种植 C 定居生活 D 以上都对 D 2 ()的出现可以作为新石器时代的根本标志。 A 铁器 B 农业社会 B C 青铜器 D 打击石器 3 人科动物大约出现在五百万年以前。()CUO 4 群居模式标志着人类的进化水平。()CUO 科学通史绪论(四)待做 1 ()不属于农业社会所出现的技术创新。 A 铁器的出现 B 纺织的出现 C 农业工具的发展 D 陶器的出现 A 2 从生物学意义上说,()是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A 工具的使用 B 使用火源 C 工具的制作 D 直立行走 D 3 持主动进化说的观点的人认为,()是人类进化的特点。 A 突变

100年以来对数论重大问题的证明都是错误的

100年以来數論重大問題的“证明”全部都是错误的 王曉明 摘要:100年來,對數論中的重大問題的“證明”全部都是錯誤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數論學家普遍不懂邏輯學。整個數論已經崩潰,本文的目的就是指出這些錯誤。(内容基本上发表在中国科学院智慧火花各个栏目上) 目錄: 1,羅素悖論的是與非。 2,孿生素數猜想的是與非。 3,哥德巴赫猜想的是與非。 4,費馬大定理的是與非。 5,黎曼猜想的是與非。 6,3x+1問題的是與非 7,物理学的m理论用四色定理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黎曼猜想联合表示 一,羅素悖論的是與非 摘要:羅素悖論定義的“x不屬於x”有著明顯的錯誤:1,不是按照“種加屬差”的正確方法定義x。2,不是按照“不能採用否定判斷的定義”。3,“x不屬於x”的定義違法了同一律。並且兩次定義“一切”違反了同一律。4,語法錯誤,“x不屬於x”,前面x是主語,後面x是謂語,前面主語x是“誰”“什麼”,後面謂語x“是什麼”,“不是什麼”。 關鍵字:悖論,定義。 (一),前言 英國人勃蘭特.羅素(Be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紀西方哲學界大師,年輕時曾經用10年時間完成三卷【數學原理】,後由數學進入哲學,到了孔子說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年齡,寫完【西方哲學史】。作為數學家哲學家的羅素在二戰後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西方人通常按照地緣政治的角度解釋戰爭,拿破崙打過來脾斯麥打過去,戰爭、聯姻...無休止的幹下去。直到二戰結束,人們經過奧斯維辛集中營、達豪之後,飽受蹂躪的歐洲人忽然明白,正是羅素預言的那樣——潛藏在人性中的邪惡才是災難的起因。羅素在他的著作中早有分析和預言,戰後倖存者讀起來無不心悅誠服。羅素的文筆非常漂亮,文風優美,就連一部【西方哲學史】寫得跟聊天似得,於是斯德哥爾摩的文學老爺們找到了理由。羅素的故事永遠談不完,我們就此停筆。而這個瘋子(實際上是個邏輯學白癡)給數學造成的麻煩形成了100年的恐慌,我們今天揭穿這個數學......。 (二),羅素悖論 羅素1903年構造了一個集合R,設R 為一切不屬於自身元素的集合所組成的集合(作者附言:這是第一次定義“一切”)。 羅素問: R是否屬於R?(【中國大百科全書-數學】19頁)。 實際上羅素提出的是兩個命題: 【1】,R是屬於R。 【2】,R不是屬於R。 根據排中律,一個元素或者屬於某個集合,或者不屬於某個集合。但對這個看似合理的

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 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什么东西时,中国老百姓已经用这种黑色液体烧饭点灯了。这要归功于我国古代的一位读书人,是他经过反复研究,弄清了这种东西的性质和用途,动员老百姓推广使用。这位读书人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石油”,这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这位读书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沈括(1031—1095)。 沈括是北宋年间钱塘(今杭州市)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和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学科中都有重大成就。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沈括33岁到京城开封研究天文历法。王安石变法期间,被任命为负责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司天监长官。他用自己制定的《奉元历》代替旧历,提出《十二气历》代替农历,《十二气历》比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还要合理,可惜未被采纳。 沈括在物理学方面建树很多。他通过实验找到了使用指南针的办法,使针总是精确的指向南方。这是世界上关于如何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此后,他在用指南针定向时,发现磁针常向东偏,不指正南,在历史上第一个指出了地磁场存在磁偏角,这比欧洲人要早400年。他对凹面镜成像和小孔成像的说明,对声音振动的实验,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沈括在地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他到浙江东部地区考察,提出雁荡山群峰是经过千万年流水的冲刷而成。他经过太行山麓,见山壁中间有一条由卵石螺壳组成的堆积层时,断定这里是古时的海边,并推论出“大陆都是混浊泥沙冲积形成”的。这些独到的见解,与现代科学结论有许多相通之处。 沈括晚年居住在润州(今镇江)的梦溪园,专门从事著述,为后人留下了一部26卷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库。像活字印刷、磁针装置四法、水法练钢等重要成果,就是由这本书记录留传下来的。这部书在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意义。

鲁迅笔下的人物

鲁迅笔下的小说人物2007-08-27 04:55 ●狂人: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一个敢于向世俗社会挑战的民主主义者形象。性格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狂人的“狂”是由于它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某些特征。作者是按照一个迫害狂患者的思维特征来塑造人物的。狂人的语言、心理有许多错乱和偏执的地方,逻辑也不清晰,但是含意丰富而深刻。作者着意表现狂人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表现出清醒地认识、深刻的思想和惊人的洞察力,所以狂人的“不狂”是在于他说出了人们不敢说或者还没有说出了的话,从写满了“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史字缝里发现的吃人本质,揭开了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面纱和礼教在精神上对人民的残害,揭示了封建制度奴役压迫人民的罪恶,他的话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狂人的批判精神是人类社会前行进程的动力。 ●阿Q:鲁迅通过阿Q来挖掘中国国民的灵魂,其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面前不敢正视,不愿承认,更不去总结教训,而是以假想的胜利来欺骗自己,安慰自己,再以自己在虚假胜利中的陶醉去欺骗别人。这种性格曾经严重的存在于被列强所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也存在于今天的这个社会中,甚至整个人类社会。也许这种性格还会长期的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孔乙己:是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底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它既不愿与做工的“短衣帮”为伍,又无力跨进那“穿长衫”的阔人之间,只好站着喝酒。孔乙己的可悲在于他始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常以“君子固穷”的谎言来麻醉自己、自我解嘲。作者在对孔乙己的迂腐懒惰做深刻揭露和批判的同时,对他的不幸遭遇也寄予了同情。孔乙己悲剧包含着鲁迅对中国历史、社会的清醒认识。 ●夏瑜:这是一个让人悲叹的革命者的形象,是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小说没有写他是如何进行革命斗争的,而是以浓重的笔墨写了他牺牲前后的孤独、悲凉和寂寞。他的理想、他的为理想而奋斗的行为,他的为理想而献出的年轻的生命以及死后被用来治病的鲜血,这一切都不被他所爱的人理解,反而误解,反而憎恨。但是他仍然爱他们,并因为这爱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他不仅仅是一个革命理想的殉道者,而是一个人类理想的殉道者。 ●祥林嫂:祥林嫂深受女子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的毒害,陷进封建礼教给妇女规定的牢笼里,尽管她勤劳、质朴、善良、热爱生活,仍为社会所不容,最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被逼无奈惨死在新年庆典的雪夜之中。作者的深刻之处是细致地描绘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环境:这个环境的构成有鲁四老爷、“我”、祥林嫂自己、柳妈还有鲁镇的人们,或许还有所有的国人。特别是以“我”为代表的以启蒙者自居的知识分子,更应该反省自己在造成祥林嫂悲剧中的历史、社会责任。 ●涓生: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存和生活的冲突,看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一个有着理想并为着这个理想已经付出了行动的理想者如何在现实的生存中败下阵来。这种失败毁灭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对理想的追求。理想的脆弱是涓生所要面对的,也是我们所有人要面对的。理想不能停留在“伤逝”中。 ●舜:从上古的贤君、圣人到“五四”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中国的脊梁”,使我们看到鲁迅对中国社会历史、现实和未来得信心。所以鲁迅不是一个悲观厌世者,不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而是一个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先行者”。从舜的形象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形象,他是真正的“中国的脊梁”。 ●魏连殳:是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他的悲剧是理想者的悲剧。他反抗现实,追求理想,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现实战胜了理想,魏连殳咀嚼着伤痛离开人世,他的狼嚎般的哭声回响在他曾经为之奋斗的现实中。他的悲剧在于他思考着痛苦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是一种无援的思想,但他是精神界真正的战士。 ●女娲:本是人类的始祖,可在鲁迅的笔下这位人类的始祖在苦闷和宣泄中创造出一群群小东西,这些小东西却又使她不喜欢,甚至讨厌。“五四”启蒙者在精神上无疑有着这样的“始祖”情结,他们在创造世界、创造未来,可是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创造结果是那样的出乎意料,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符合自己理想的结果。于是充满了荒唐感,却又无可奈何,陷入了失望与焦虑之中。 ●后羿:后羿在神话中是一个为人类立下大功的英雄,他的悲剧是一个英雄的悲剧。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后羿的悲剧套用郁达夫的话说“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强的半绝望的国家”。wen墨子为宋国立下大功,回国后却遭遇了搜检、募捐、避雨被赶,最后得了感冒。理想者的悲剧不在于理想不得实现,而是理想者在世俗的世界作为“异类”被那些需要理想而实现不了理想的人所冷落所误解所欺凌,甚至可能会被毁灭。

科学技术史考试资料-1

名词解释或简答 1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又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 在世界本源问题上,他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四因说”加以论证。 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他主张地心说,因为我们时时刻刻正好看到半个天球,所以地球必然位于宇宙的中心,并建立了同心球宇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他认为天地有别,世界结构本质上是以地球为中心,沉重的地球由于它特别的性质,正好静止于世界的中心;把适用于地球上的科学概念和推理运用到天体上去,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把地球也看作是个天体,这是荒谬的思想。 在物体运动问题上,他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能运动,这是地球上无生命物体运动的基础,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由此得出了动力学基本规律即由外力推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推力成正比,与反对运动的阻力成反比。 亚里士多德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2爱因斯坦 (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2)爱因斯坦在其有生之年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①1905年,爱因斯坦就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4篇论文,其中的三篇每篇均属划时代的成就。第一篇是《一个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启发性观点》,爱因斯坦在这片论文中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回答了古典物理学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第二篇是《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第一次从数学上详尽地解决“布朗运动”问题;最伟大的成就是第三篇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提出了他举世闻名的相对性理论即狭义相对论;第四篇是《物体的惯性是否与它所含的能量有关?》,这一年他还完成了博士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获得博士学位。 ②爱因斯坦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还在3 个不同领域做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建成了广义相对论、辐射量子理论和现代科学的宇宙论。 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长篇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建立广义相对论,把时间、空间和物质统一起来;同时,他于1916年提出受激辐射理论;而他晚年则致力于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的研究。 ③爱因斯坦也为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以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代表的两方关于量子力学中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等的论战是科学史上持续最久、斗争最激烈、最富有哲学意义的论战之一,这场论战无形中促进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为量子力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1【单选题】科学哲学以科学活动和科学()为研究对象。 A、史 B、发现 C、理论 D、实验 2【多选题】任何一个独立学科的出现和成立,它都意味着这个学科有自己的()。 A、思想 B、判别标准 C、规范 D、思想体系 3【判断题】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过去的历史称为科学史。() 4【多选题】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4【判断题】科学哲学是跟科学史是相关的姊妹学科。() 1【单选题】有关萨顿说法错误的是()。 A、有社会责任感 B、最重要的著作是《科学史导论》 C、是古代和中世纪的文学家 D、倡导人文主义 2【单选题】哪位名人带了自己的组织培养了美国第一批最早的科学史专业的博士生等?() A、柯南特B、季羡林C、萨顿D、张德骏 3【多选题】萨顿说哪些先行者比他们当中最有工作能力的人更勤奋?() A、查尔斯·迪康热 B、柯南特 C、皮克泰 D、弗雷泽 4【判断题】《ISIS》是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创办的杂志,在今天已不再出版。() 1【单选题】关于“科学是什么、科学应该怎样”所有的这些考虑,获得它的认识重要方式之一是对于科学的()的回忆。 A、革命 B、历史 C、精神 D、发现 2【单选题】国际科学史学会萨顿奖第一位获奖者是()。 A、笛卡尔 B、柯瓦雷 C、斯蒂文·夏平 D、萨顿 3【多选题】丹麦科学家克拉总结了很多条关于科学史的作用,以下包括()。 A、可以增进我们今天最有科学知识的这种赏识 B、可以满足一些科学家要了解理论起源的愿望 C、可以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产生有益的影响 D、可以在科学人文中架起桥梁 4【判断题】在科学界,目前的最高奖励是“萨顿奖章”。() 5【判断题】科学史研究最早期,人们做的都是内史的工作。() 文明的含义及起源已完成成绩:100.0分 1【单选题】()早期和陶瓷一样充当观赏器物,但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开始成为科学仪器的主角。 A、铜器 B、塑料 C、橡胶 D、玻璃 2【单选题】古代文明的起源总是以()为中心。 A、森林 B、大江大河 C、动物 D、人类文明 3【单选题】汤因比所说的“已逝的过去变得越发令人捉摸不定”属于时代的第()个特点。 A、一 B、二 C、三 D、四 4【判断题】阿诺得·汤因比是20世纪西方思辨历史哲学和文化哲学的主要代表。() 5【判断题】“文明阶段是从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开始。”这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的技术与科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单选题】很多()的一些结构都保留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

科学史上4个著名的梦

科学史上4个著名的梦

科学史上第一个著名的梦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A.Kekule,1829-1896)是一位极富想像力的学者, 他曾提出了碳原子四价学说和碳原子之间可以相连成-C-C-链状结构这一重要 学说。 German chemist Kekule (F.A.Kekule ,1829-1896) is a very imaginative scholar. He had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tetravalent carbon atoms and the important doctrine of carbon atoms can be connected into -CC- chain structure. 1865年,他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他认为苯的结构可想像为6个链形碳原子闭合而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凯库勒式. In 1865, he proposed the benzene ring structure doctrine, he believed that 6 chain carbon atoms closed made the structure of benzene. That was the Kekule style. 他曾经提出了多种开链式结构而又因其与实验结果不符而被一一否定 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 He has proposed a variety of open-chain structures and denied them because they did not match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l the evidence showed that the benzene molecule are very symmetrical, 6 carbon atoms and the six hydrogen atoms are completely symmetrically arranged to form a stable molecule.

自然辩证法八个问题

1.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并对其进行评价。 答:逻辑实证主义,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它认为,科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因此,它虽然以感性的经验为依据,但却否认了感性认识的积极作用,是不折不扣的理性主义。 逻辑经验主义标准:可证实性。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并不是简单的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反对,而是认为形而上学不能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形而上学的命题甚至形而上学本身就是无意义的。他们提出,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必须是可以用经验进行检验的命题,而所谓可检验就是“可证实”。这一标准也是他们所提出的意义标准,即科学命题应该是“可证实”的,不可证实的命题是没有意义的命题,就不是科学的命题在这个方面,还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有的哲学家对形而上学展开全面的批驳,认为形而上学一无是处,其所有的、整个体系都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既不是分析的,又不能为经验所证实,没有任何真理性可言,是无谓的“伪命题”。因为科学理论都是全称命题,对科学命题的证实都是建立在归纳法的基础之上,但归纳法自身也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这就是所谓的“休谟问题”,归纳法无法证明一个全称命题的正确性,无论多少个有利的科学事实,都无法证实一个科学理论。 因此,由于归纳法的不可靠性,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作为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是成问题的。 2.波普尔的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并对其进行评价。 答:波普尔的划界理论是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但又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波普尔的划界标准:“可证伪性原则”。他认为,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原则区别不在于它们是否可证实,而在于它们是否可证伪。科学理论必须具有可证伪性,即原则上能够被一个或一组可能的观察陈述所证伪(而不是指它们实际上被证伪)。在他看来,理论根本不可能被经验证实。他写道:“我建议以理论的可反驳性或可证伪性作为分界标准”。“一个命题只要它是可检验的,或可证伪的,就是科学的;反之,不可检验、不能被证伪的,就属于非科学的、形而上学的。”他同时指出,他所说的“可证伪”,是逻辑上的可证伪,而非事实上的可证伪。一个逻辑上有可能被证伪的命题或理论,就是一个科学的命题或理论,至于它是否已被经验所证伪,这从分界的观点看来是无关紧要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他把在科学史上已被证伪的许多理论,如地心说、燃素说、热素说和日心说、氧化说、分子理论一起都列入科学之中。而把数学、形而上学、伪科学、宗教神学归入非科学之列,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领域的命题都是不可证伪的。 波普的可证伪性标准虽给人耳目一新。但是,“可证伪”标准也存在问题,一个反例的出现并不能决定性地证伪一个科学命题。一方面,一个反例的出现,只能说明作为反例的科学事实本身与科学理论之间存在着冲突,很可能科学理论本身是正确的,而科学事实是错误的。另一方面理论是有内部结构的,即一个科学理论是由硬核和辅助性假说组成的,一个假说并不是单独的接受科学事实的检验,而是诸多假说组成的理论系统作为整体接受科学事实的检验。一个反例的出现,并不能直接否证理论的硬核,而只是表明这个理论系统之中的某个假说是错误的,理论的支持者可以通过修改辅助性假说或者作出特设性假说来维护这个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