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问题与思考

合集下载

蒙台梭利在中国(下)——蒙氏教育在我国实践中的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蒙台梭利在中国(下)——蒙氏教育在我国实践中的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一、蒙氏教育在中国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一)学人多功利,不肯沉下心蒙氏教育中的教室管理就是先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再给予幼儿一定规范下的自由,其核心理念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环境”,即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的自由。

可惜,若教师无法认清这一点,则导致放纵,妨害幼儿成长。

再者,“蒙氏教具”的运用是“蒙氏教学法”的特色,但绝不是蒙氏教学法的全部。

笔者发现,部分教师把蒙氏教学法片面地理解为就是简单的教具操作,仍用传统的“课程”观念来指导教学,对蒙氏教育思想内涵一知半解,缺乏系统和正确的认识。

蒙氏教育是根据科学而执行的“活教育”,是一门发展的、精密科考的“应用科学教育学”,要把幼儿教师培训成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能力的研究员或教育科学家,必有难度,这就对教师的思考能力及执行、应用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

正规、完整的蒙氏培训需经过国际专业机构认可,并颁发执业牌照。

学员需具有学士学位才可报读,接受至少320小时的课堂培训,并在符合国际标准的蒙氏学校实习满540小时,全部学时约一年。

接着,还要跟随持有三年以上专业执照的教师,每天与孩子互动,这是蒙氏教学培训独特的“师徒制”。

受训学员需参与30多次周会,经视学顾问评价考核后方能毕业。

另外,还要学习专业的观察训练、教学工具示范、混龄教室的管理、环境准备设置、观察报告撰写、儿童发展讨论分析、家长沟通技巧、家庭生活知识管理、教学日志撰写、理论应用、教学计划讨论、每月户外活动的安排、文献阅读、各国最新科研报告搜查、专业学术会议研讨、延伸教材研发、行动研究、本土化执行及实习期论文撰写等。

此外,每五年要至少参与50小时的教育专业学术会议,获取学分以维持专业执照有效性。

这一过程是意志及责任的训练。

只可惜,如此严谨的修习过程往往不被急于前进的人们所接纳,尤其是那些已取得学位、可以上岗之人,自愿投入金钱、时间和心血接受再培训的人已少之又少。

(二)培养蒙氏教师的教育环境之不足蒙氏教育法是一种优质的早期教育方法,蒙氏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成效,只有通晓教育法之精髓才能有效掌握,真正发挥其促进儿童综合能力发展的作用。

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

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

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孩子们通过感官经验来探索世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方法注重直觉和自由探索,强调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和发现,而不是被老师强加知识。

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在中国的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法注重的记忆和背诵,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和体验。

而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则强调让孩子们通过感官经验来理解和学习知识。

通过感官教育,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感官刺激,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认知。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放置各种形状、颜色和质地的物体,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和观察来学习。

我们还可以利用儿童画和手工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感官操作能力。

通过这种教育方法,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感官能力,还可以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来进行亲子教育。

父母可以通过触摸、观察和发音等多种方式来与孩子交流。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感官能力和思维能力。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直觉和自由探索。

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教育理念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通过感官教育、手工活动和亲子教育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国化的困境与对策读后感

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国化的困境与对策读后感

英文回答:As a concept and method of child—centred education, the Montessori pedagogy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in our practice。

Collectiveism and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odels conflict with their emphasis o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self—learning, and unev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an obstacle to their promotion。

Parents ' 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 of Montessori is biased, leading to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famil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ese issues need to be actively studied in the light of our 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ntesori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ntry。

蒙台梭利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我国的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

传统教育模式的集体主义和集中管理与其强调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存在冲突,教育资源不均衡也成为其推广的障碍。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践与思考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践与思考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践与思考说到教育法,我最想聊聊的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

这种教育理念简直像是一把开启孩子潜能的钥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中茁壮成长。

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种教育法的实践与思考。

记得第一次接触蒙台梭利教育法,还是在一次家长会上。

一位热情洋溢的老师在台上分享这种教育理念,她的话语中透着对孩子们无限的信任和期待。

她强调,孩子就是我的老师,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轨迹。

听完后,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啊,教育不应该是一味的填鸭式,而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

随后,我决定在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尝试一些蒙台梭利的方法。

在我们的小家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专属的“学习角”,那里有丰富的活动材料,各式各样的玩具和书籍。

我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

起初,他们似乎有些迷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自主性和选择能力逐渐强大起来。

有一次,我发现我的女儿一边认真地用拼图游戏拼出形状,一边不停地向我解释每个形状的名字。

那一刻,我意识到,她不仅在玩耍,更是在思考和学习!当然,蒙台梭利教育法也让我反思了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过于严苛,忘记了他们还是孩子。

蒙台梭利法则鼓励我们放下那些刻板印象,去关注孩子内心的渴望。

我觉得这种教育理念不仅仅适用于幼儿园,更应该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

它帮助我理解到,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而不是单纯的外部奖励。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一些挑战。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自由选择的模式,有时候孩子会因为无法决定而感到烦躁。

此外,作为父母,我也常常面临如何把握“放手”和“引导”的平衡。

有些时候,我会不自觉地想要介入,去引导孩子的选择,而这时候,我的内心就会提醒自己:要相信孩子,给他们一点空间。

总结来说,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家中的实践让我体会到了教育的深意。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 2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  2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被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提出的,她提出的这一理论对全世界范围内很多的幼儿教育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是从直接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引入、同时借鉴国外的积极经验实现本土化,虽然在理论的研究上内容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其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实际性。

本文化以蒙氏教学法的本土化为研究主题,从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当下的现状以及等层面入手,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式,对蒙台梭利在我国的本土化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及评述,为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更好的实现本土化、更好的帮助幼儿教育提供更好的建议和依据。

关键字:蒙台俊利教育法;本土化;研究AbstractMontessori's education law was put forward by the famous Italian preschool educator Montessori. Her theo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preschool education worldwide and can not be ignored. The real localization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 Law in our country is to introduce Montessori's education theory directly and use the positiv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Although Montessori's education law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its research work lacks systematicness and practica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localization of Montessori's teaching method as the research theme,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urrent sit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al method in China, and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other ways,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summary and comment on Montessori's localization in China, so as to better realize the localization and better evaluation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al method in China. To provide better advice and basi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Key words: Montaigne Junli Education Law; Localization; Research目录1.绪论 (1)1.1研究缘起 (1)1.2文献综述 (1)1.2.1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国外的研究及现状 (1)1.2.2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国内的研究及现状 (2)1.3概念界定 (2)1.4研究内容和目的 (2)1.5研究方法 (3)1.5.1文献法 (3)1.5.2观察法 (3)1.5.3访谈法 (3)2.基于S园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现状 (3)2.1蒙台梭利幼儿园本土化的基本现状 (3)2.1.1 蒙台梭利幼儿园基本情况 (3)2.1.2蒙氏幼儿园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 (3)2.2蒙台梭利幼儿园环境情况 (4)2.1.1室外环境 (4)2.2.2室内环境 (4)2.3蒙氏幼儿园班级情况 (5)2.3.1班级规模 (5)2.3.2班级活动安排 (5)2.4蒙氏幼儿园教学情况 (5)3.S园蒙氏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8)3.1课程自身的局限性 (8)3.2师资水平落后 (8)3.3家园合作的缺失 (9)4.我国蒙台梭利教育法问题的对策探究 (9)4.1正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的局限性 (9)4.2加强蒙台梭利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9)4.3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 (10)4.4充分考虑国情差异 (10)4.5引入中国特色的教育内容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1.绪论1.1研究缘起自从蒙台梭利教学法引入我国以来,正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使得很多的幼儿开始接受蒙台梭利教学。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各国的推广都存在本土化的问题。

作为这一方面的后起者,我们应借鉴和吸收各国采用蒙氏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将蒙台梭利教育融入我国的本土文化。

我们探索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证受其教育的中国儿童也能像其他国家儿童那样受益,而且要使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幼教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广泛宣传,合理引导,端正态度,培育接受蒙氏教育的肥沃土壤在我国推广蒙氏教育法,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我国现有的幼儿教育课程,更不能异化了蒙氏教育法,将其演变为面向高收入家庭的贵族化教育。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宣传,需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正确引导,合理规范,更需要广大幼儿园及幼教工作者澄清意识。

我们应该认识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移植,其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追求幼儿园经济效益的扩大,而应该是服务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我国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精髓,强调蒙氏教育的实质在推广蒙氏教育时,首先要正确解读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解其实质而非形式。

例如,蒙氏教具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构成要素和特色之一。

在处理“自由”和“纪律”两者的关系时,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蒙台梭利所说的“自由”和“纪律”的本质,在实践中常常出现颠倒处理两者关系的情况。

当幼儿故意破坏教学秩序、损坏他人学习成果时,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而当幼儿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动进行探索时,我们却时常进行干涉。

总之,只有把握住了蒙氏教育的精髓和实质,才能使蒙氏教育的开展落在实处,也才能使蒙氏教育中国化不偏离蒙氏教育精神的主旨。

三、充分考虑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文化差异在移植和推广蒙氏教育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教育实施的影响。

比如,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张扬,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幼儿大多独立独行,个性张扬,而蒙氏教育中强调一切按程序操作的做法则有助于培养西方儿童的规则性,使其学会为人处世的规范。

蒙台梭利课程园本化的反思

蒙台梭利课程园本化的反思

蒙台梭利课程园本化的反思蒙台梭利课程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的幼儿园教育中。

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蒙台梭利教育哲学,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然而,随着蒙台梭利课程的园本化,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

本文将对蒙台梭利课程园本化的现象进行反思。

首先,蒙台梭利课程园本化的一个问题是过度强调标准化和快速完成目标。

在园本化过程中,教师们常常被要求按照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时间表推进课程进度,以确保孩子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然而,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儿童的学习被过度压缩和限制,影响了他们对于学习的深刻理解和个性化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原本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自由学习,但在园本化环境中却难以充分实现。

其次,蒙台梭利课程园本化还存在着对于教材和环境的简化和标准化的倾向。

为了追求统一和效率,许多幼儿园在实施蒙台梭利课程时选择了精简教材和简化学习环境的做法。

然而,这样的简化和标准化可能会削弱蒙台梭利教育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特点。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环境,以满足儿童的不同兴趣和发展需求。

而在园本化的环境中,这一原则往往被忽视,使得儿童的个性化学习难以得到有效支持。

此外,蒙台梭利课程园本化还容易陷入功利化的陷阱。

在园本化的过程中,一些幼儿园可能会将蒙台梭利教育仅仅视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应试能力的手段,而忽视了其更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蒙台梭利教育强调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和自主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然而,在功利化的园本化环境中,教育目标往往会被偏重于纸上成绩和形式主义,无法真正发挥蒙台梭利教育的潜力。

由此可见,蒙台梭利课程园本化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解决。

要想实现真正有益儿童发展的教育,我们需要重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环境。

同时,教师们也应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去发现和激发儿童的潜能和兴趣。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蒙氏教育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教育理念,以其注重幼儿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特点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蒙氏教育在国内的推广,不少农村地区的幼儿园也开始引入蒙氏教育理念,试图提升农村幼儿的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农村幼儿园蒙氏教育的本土化实践入手,就其现状进行分析。

一、农村幼儿园蒙氏教育的背景与现状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越来越多的农村幼儿园开始尝试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其中蒙氏教育成为了不少幼儿园的选择。

在农村地区推行蒙氏教育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教育投入有限,很难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条件来支持蒙氏教育的实施。

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普遍较为欠缺,很难找到专业的蒙氏教育培训师,也很难吸引高素质的教师来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农村家长对蒙氏教育的认知程度较低,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农村幼儿园在推行蒙氏教育时面临的困难不容忽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幼儿园的蒙氏教育本土化实践也呈现出了一些特点和现状。

二、农村幼儿园蒙氏教育的本土化特点1. 融合本土文化农村幼儿园在引入蒙氏教育理念的也会融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寻求蒙氏教育与本土文化的契合点。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会注重围绕当地的节日、民俗、习俗等进行教育,让孩子们在学习蒙氏教育的同时也能增进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 创新教学模式农村幼儿园在推行蒙氏教育时,常常会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设定符合蒙氏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

在班级活动中引入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强化家校合作农村幼儿园在蒙氏教育本土化实践中,也更加强调家校合作。

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方式,加强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蒙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第4期2010年8月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rnalofS,outhw(-、tAgriculturalIJniver、ity(Sot’ialScienceEdition)V01.8,No.4

Aug.20】0

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问题与思考杨莹杉(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幼教领域轰轰烈烈地开展。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一些幼教管理者、教师及家长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一知半解,表现出盲目的崇拜·造成引进与移植过程中严重的形式主义。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必须得到重视,这需要幼儿教师、家长、幼教专家、教育部门、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各界的长期共同努力。关键词:蒙氏教育法;教育本土化;幼儿教育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79(2010)04—0239—03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几度兴盛,对世界学前教育甚至其他阶段教育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台梭利教育受到幼教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从沿海到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中国幼教界又掀起一股“蒙台梭利热”【lj。然而,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是时代和文化的产物,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总是与一定历史阶段和民族区域相联系,蒙台梭利教育亦是如此,正如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泰斗卢乐山先生所说的,“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蒙台梭利思想,要使蒙台梭利中国化、本土化。-[2j那么,如何以一种批判的、继承的眼光看待蒙台梭利教育,探寻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而寻求更好地实现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就成了我们不可回避的课题。一、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缺失当前,在我国蒙台梭利教育轰轰烈烈地开展时,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我们从理念和实践等方面加以说明。(一)理念上未充分理解其精髓蒙台梭利教育最直接也是最本质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蒙台梭利本人在1913年底访问美国时就明确指出:“我的目的在于所有儿童的发展。我更大的目的在于人类的最终完善。”[3]她寄希望于儿童:“正是儿童的精神可以决定人类进步的进程,也许它甚至还能引导人类进入更高形式的一种文明。”L4J1屯在这种儿童观的理念下,蒙台梭利强调教育的明确目标是按照孩子们自发的自我发展的自然方法来培养他们,教师更多地是担当一种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然而,许多幼教工作者并未理解其思想精髓,并未真正认识到儿童是独立自主的主体,而更多地片面注重儿童是否听话,是否顺应教师的安排,并且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常规对儿童的活动予以更多地约束。(二)实践上过分注重其形式在我国当前的幼教实践中,学习、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风气非常浓。然而,引进与移植中的形式主义也非常严重。比如,在环境创设上,一些幼儿园误认为只要将蒙台梭利的教具摆放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就是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而没有把握蒙台梭利对孩子自我发展能力的认可和在此基础上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教具开发上,尽管蒙氏教具有一百多种,但教具单一的形状和色彩、有限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现在有多种多样玩具的孩子而言,吸引力有,但持续时间不长。蒙台梭利非常强调教具的改造性和创造性开发的,但许多幼教工作者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了教具单一,尤其是中文教具相当奇缺。也有存在着诸如粗糙、丑陋、教育功能不明显、使用率低等缺点。在教师角色上,蒙台梭利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环境的“看护者”,儿童和教具之问相互影响的“帮助者”,儿童工作发展的“观察

收稿日期:20lO—03—25作者简介:杨莹杉(1984--),女,四川德阳人。四川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万方数据2,10两南农业人学学报f衬会科学版)投稿网址http:/lxbgjXt.%W11.orl

2010年8月

者”,然而实践中,许多教师离此要求还差距很远。(三)忽视了其本身的局限性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尽管可取之处甚多,但也存在不足与缺陷。然而许多幼教工作者忽视了这一点,对蒙氏教法全盘肯定,不加分辨地一概采纳,没有“取其精华,弃之糟粕”。蒙台梭利教育法脱胎于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这种教育法的结构化程度较高,所以儿童的行为常被高结构化的活动所限制,不利于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蒙台梭利教育中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这种重视个人特色而忽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目标,对儿童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和他人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和解决冲突等有不利的一面。二、制约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因素透过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本土化缺失的现实,我们应当探寻阻碍本土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大体说来,制约蒙台梭利教育在本土幼儿园应用的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差异因素蒙台梭利教育产生于意大利,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欧美各国兴起了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其中范围广、影响大的是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一大批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自然科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改革家、政治家以及广大教师都投身于教育革新运动,要求运用自然科学或实验科学建立一门科学的教育学¨]186。187。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就是在当时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诞生的,以西方文化为主导,具有浓厚的自由、崇尚个性、尊重个体独立发展的色彩。相比而言,我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的传统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强调个人义务和道德人格的独立性,而不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要培养听话、顺从的孩子。(二)幼儿园管理者因素在幼儿园内,园长有管理自主权,对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园长的意识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而言,园长均持支持态度。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些园长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为了争取更多家长的认可,会在无形中对蒙氏教师施压,例如拿蒙氏班与非蒙氏班对比、要蒙氏班教师保证生源不允许流失、要展现蒙氏教育效果等等。本土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这期间可能存在挫折,甚至失败,而一些园长为了商业利益。是不允许教师失败的。除此之外,一些园长很少创造条件或提供机会,让蒙氏教师与其他蒙台梭利幼儿园或幼儿班进行交流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蒙氏教师的视野。(三)教师因素教师是制约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瓶颈。教师作为幼儿园第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者,直接参与蒙台梭利教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都直接影响蒙台梭利教育的成败。实施蒙台梭利教育,在理念上,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做观察者、协助者、环境的提供者和管理者,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通过操作教具,使儿童大脑、感官、肌体协调运动,从而促进各种能力获得相应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对蒙氏理念的理解就有所曲解,特别在干预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存在不当干预的现象,“侵犯儿童的自由”。如儿童频繁更换教具时,教师上前制止;儿童专心致志的操作时,教师认为其操作有误,上前干预;在儿童遇到问题犹豫不决时,“迫不急待”地帮孩子代劳等等。(四)家长因素家长在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进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生源是许多幼儿冈赖以生存的根本,很多时候,家长的要求和选择往往左右着幼儿园的教学。大部分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理解并不科学,经常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为借口,要求幼儿园过早让孩子学习拼音写字、数学、英语等,干涉幼儿园正常教学。并且,很多家长认为,既然蒙台梭利教育是国外的先进东西,就该与我们国家传统的教育‘不一样,孩子既然送进了蒙氏班,就应该比其他班级的孩子“高人一筹”。一旦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与传统教育相通的地方,就认为幼儿园在糊弄家长,搞形式主义、花架子。

三、改进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措施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推进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实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进行改进。

万方数据第8卷第1期杨茕杉:蒙台梭利教育本上化的问题与思考241

(一)强调其实质而非形式引入蒙台梭利教育,其首要目的是服务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于我国儿童的发展,而不能仅仅是为了装饰门面,或作为幼儿园创收的手段。运用蒙台梭利教育,要明确其根本目的,了解其教育精髓。只有深入领会了蒙台梭利教育的真正核心理念,才能将其与本土幼儿园的教育实际相结合,打造出既有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又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新蒙台梭利教育观点与实践。若不能深谙蒙台梭利教育的真正精髓,仅仅停留在对蒙氏教育外在形式上的学习,则只能是一种哗众取宠、人云亦云的盲目跟风,是舍本而求末的做法,不利于幼儿园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幼教事业和儿童的健康发展。(二)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从根本上来说,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对双方教育影响巨大。中国文化讲究和谐中庸,“不偏不倚”,推崇谦虚、谨慎、含蓄、内敛,这种文化中熏陶出来的儿童,特别中规中矩。西方文化崇尚个人发展、思想自由、个性张扬,儿童从出生后接触到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的文化。因此,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若将蒙台梭利教育完全照搬过来,可能会造成儿童的文化冲突。因此我们在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时,要考虑这种文化差异,密切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教具及其操作程序加以改造,使其更加适合我国儿童及社会的需求。(三)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蒙台梭利教育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精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体形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因此,幼儿园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形成科学的环境育人理念,创设适宜的幼儿园环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应积极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建设,构建孩子与老师、孩子与环境、孩子与孩子的良好互动关系,在互动中,教会孩子懂得纪律、忍耐、等待,学会尊重他人、与人分享,树立起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理念。此外,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开展本土化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幼儿园要主动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通过幼儿园开放日、亲子活动、庆祝活动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内涵,配合幼儿园共同实施好蒙台梭利教育。

参考文献:[1]梁志桑.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成功运用[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317—319.[2]皮军功.辛勤耕耘六十载献身幼教半世情一~访卢乐山教授i-j].学前教育研究,2003(2):24—26.[-32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7.[43任代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