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象征主义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解读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象征与隐喻的手法来表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主义常被用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揭示社会问题以及传达作者的理念。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文学作品出发,解读其中的象征主义元素。
作品一:《老人与海》海洋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被运用为象征主义的意象。
老人与海的对决象征着人类与自然世界的挑战,老人的孤独与坚韧象征着人类困境中的坚持与希望。
同时,海洋也暗示着命运的无常和无尽的力量。
作者通过对海洋的描绘和老人与鱼的斗争,传递出人类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坚持。
作品二:《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红色猎人帽成为象征主义的符号。
主人公霍尔顿戴着红色猎人帽代表着他对社会的反叛和自我保护的心理,他认为社会的虚伪和不真实使得他无法融入其中。
红色猎人帽也象征着年轻人对世界的理想主义和对成人世界的不满。
作品三:《飘》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风暴是象征主义的元素之一。
风暴在小说中经常出现,代表着人心的颠覆和变幻无常的命运。
风暴的来临带来战争和社会剧变,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公斯嘉丽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通过风暴的描写,作者将人物的命运与风暴的力量相联系,传达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动荡。
作品四:《红与黑》斯道夫人的《红与黑》以色彩的象征主义为特色。
小说以红与黑两种颜色代表两种不同的社会和人物。
红色代表着情欲、热情和欲望,黑色则象征着政治斗争、欺骗和权力。
通过对人物行为和环境的色彩描绘,作者展现了社会的层次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象征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象征主义的手法,作家可以将深层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可感知的形象,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表达力。
同时,象征主义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解读的空间,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总结起来,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主义是一种灵活多样的艺术手法,通过象征与隐喻的运用,可以深化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文学作品的象征意义象征主义分析

文学作品的象征意义象征主义分析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以各种形式和风格展现着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众多文学表现手法中,象征主义是一种独特而富有深度的方式,它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的意义。
象征,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代表或暗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情感或思想。
当这种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时,就形成了象征主义。
通过象征,作者能够在有限的文字中传达出更为深远和微妙的信息,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
在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象征主义的身影。
比如,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那片茫茫无际的大海并非仅仅是自然景观,它象征着人生的舞台,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而那位与大海和大鱼顽强搏斗的老人桑提亚哥,则象征着人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同样,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那个不断重复出现的“香蕉公司”,象征着外来势力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掠夺和文化侵蚀。
象征主义使得文学作品具有超越表面情节的深度和广度。
它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了解故事的发展,更是能够深入到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核。
以《红楼梦》为例,书中的大观园象征着一个理想的世界,但这个世界最终却走向衰败和破灭,这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必然命运。
而贾宝玉所佩戴的通灵宝玉,既是他的命根子,也象征着他与众不同的灵性和对世俗的超脱。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往往不是单一和固定的,而是具有多义性和开放性。
这是因为读者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阅读时的心境不同,对象征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的那只巨大的甲虫,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可能象征着人性的异化、现代社会的压力、个人与家庭的冲突等等。
这种多义性使得文学作品具有了持久的魅力和生命力,能够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引发新的思考和讨论。
象征主义还能够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巧妙地运用象征,作者能够营造出一种神秘、朦胧的氛围,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文学作品的象征主义分析

文学作品的象征主义分析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兴起于19世纪末的法国,并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
它强调通过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深层意义,超越表面的字面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主义被广泛应用,帮助作家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分析几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主义元素,探讨它们所传达的深层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道林·格雷的画像来表达人性的黑暗面和道德败坏的主题。
画像象征着格雷内心的罪恶和堕落,而他自己的外貌却始终保持年轻和美丽。
这种象征意味着罪恶和道德败坏对人的内心产生的腐蚀作用,即使外表看起来完美无暇。
通过画像的变化,王尔德警示读者要警惕人性的阴暗面,并追求道德和精神的纯洁。
接下来,我们转向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这部小说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通过描绘钟楼魔鬼般的吕西安和美丽的埃斯梅拉尔达之间的爱情故事,探讨了人类的善恶和对爱的追求。
在小说中,圣母院象征着宗教和精神的力量,而钟楼则象征着人性的黑暗和罪恶。
埃斯梅拉尔达则代表着纯洁和无私的爱,与吕西安的黑暗对立。
通过这些象征意象,雨果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并呼吁人们追求纯洁和善良。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一下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盖茨比对失去的爱情的执着追求,探讨了美国梦的虚幻和空洞。
在小说中,绿灯象征着盖茨比对黛西的追求和他对过去的执着。
绿色象征着希望和追求,但也代表着虚幻和欺骗。
通过这个象征意象,菲茨杰拉德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假性,并探讨了对过去的执着与现实的冲突。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探讨了时间、孤独和命运的主题。
在小说中,黄蝴蝶象征着命运的循环和无法逃避的宿命。
象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象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流派,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
它强调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追求超越现实的艺术体验。
象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最早引入中国的象征主义是通过翻译介绍的方式。
在20世纪初,一批留学归国的学者开始翻译介绍法国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如波德莱尔、梅西耶等人的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翻译介绍的影响,中国的文学界开始出现了一批受象征主义影响的作家。
他们在创作中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作家包括郭沫若、胡适、梁实秋等人。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象征主义的特点,而且在思想上也体现了象征主义的核心理念。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象征主义发展并不顺利。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艺术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批判。
象征主义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文艺形式,被打上了“形式主义”的标签,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和打压。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文学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要求为社会主义服务。
象征主义被认为是一种“庸俗的艺术”,被排斥在主流文艺创作之外。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向上,象征主义的声音逐渐被淹没。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文学艺术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年轻的作家开始重新关注象征主义,并试图将其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
他们通过对象征主义的重新解读和创新,创作出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
至今,象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在继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文化的多元发展,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尝试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中国象征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探索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说,象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伏和曲折。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象征主义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强调通过使用象征来传递深层含义和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常常用于呈现观念、主题或情感,以丰富作品的内涵。
本文将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象征主义,并探讨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
一、象征的基本概念象征是指通过使用某个具体事物来代表或表达抽象概念、情感或主题。
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物体或一种动作,都能够在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
象征常常通过隐喻、比喻、意向的符号等手法,在作品中揭示深层的含义,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二、象征主义的特点1. 内涵丰富:象征主义的作品通常具有深厚的内涵,通过象征的手法展示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元。
2. 多重解释:象征主义的作品常常存在多重解释的可能性,不同读者可能对作品中的象征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3. 意象独特:象征主义作品中的象征常常选择一些独特且有强烈意象的事物,如黑暗、迷雾、鸟群等,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和感官效果。
三、象征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 像征主义在《红字》中的应用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是象征主义文学的经典代表之一。
小说中的红字“A”代表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既象征着犯罪和罪恶,也象征着奥德丽丝的勇气和坚持。
红字的象征意义为整个小说注入了深厚的内涵,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主题。
2. 像征主义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应用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绿灯成为了整个小说的象征。
绿灯象征着梦想、希望和渴望,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渴望。
通过绿灯的象征手法,菲茨杰拉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追求展示得淋漓尽致。
3. 像征主义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应用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不断提到的麦田象征着纯洁、天真和理想主义。
麦田成为了霍尔顿对世界的向往和渴望的象征,也展示了他对成年世界的不满和对纯真的向往。
文学作业中的象征主义解读

文学作业中的象征主义解读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它强调通过象征、隐喻和意象来表达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在文学作业中,象征主义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
本文将讨论象征主义在文学作业中的重要性,并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象征主义解读的运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是一种重视意象和象征的文学流派。
它主张通过表达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来传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在文学作业中,象征主义解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中的隐含意义和内涵,从而更好地分析和阐释作品的主题和观点。
接下来,让我们以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象征主义解读在文学作业中的应用。
例子一:《红字》《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著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因婚外恋而被刺上一枚红字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红字象征着有罪和耻辱。
通过对红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和社会的道德观念。
这个象征主义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情感。
例子二:《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一部经典小说,描述了一个叛逆的青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成长过程。
在小说中,象征主义的运用非常明显。
例如,霍尔顿经常提到他想要成为一个守望者,象征着他对纯真和善良的追求。
通过解读这个象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霍尔顿内心的挣扎和对世界的观察。
例子三:《福尔摩斯探案集》《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的一系列侦探小说,描述了聪明才智的侦探福尔摩斯解决各种神秘案件的故事。
在这些小说中,象征主义的运用常常隐藏在描述的细节中。
例如,福尔摩斯对于烟草斗中的弯曲程度十分关注,象征着他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准确推理的能力。
通过解读这个象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福尔摩斯的个性和聪明才智。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象征主义解读在文学作业中的重要性。
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

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
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
它强调通过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深层意义和情感。
然而,象征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运动,它也有其哲学基础。
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思想。
尼采提出了“死神之舞”的概念,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基于各种象征和隐喻的,而不是基于固定的真理和价值。
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多元和多义的,通过象征和隐喻,人们可以超越表面现象,进入更深层的存在。
在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中,还有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是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
席勒认为艺术是人类精神自由的表达,通过艺术,人们可以超越现实的束缚,进入象征世界。
他的理论强调了艺术的力量和意义,认为艺术是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此外,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还受到了德国哲学家古斯塔夫·费奥多尔·费希特(Gustav Theodor Fechner)的影响。
费希特是一位心理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提出了“心灵与自然”的概念,认为人类的精神和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这一观点在象征主义中得到了发展,象征主义艺术通过自然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内心世
界。
总的来说,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强调了人类对现实的超越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它认为现实世界是多义和多元的,通过象征和隐喻,人们可以深入理解和感受到更深层的存在和意义。
这种哲学基础为象征主义的艺术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成为一种富有内涵和情感的艺术运动。
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

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象征主义运动是20世纪初期欧洲文学中的一股重要潮流,它在文学创作中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传达深层意义。
这一运动影响了许多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戏剧等,成为了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象征主义运动在文学中的影响。
一、象征主义运动的起源和特点象征主义运动起源于法国,最早由诗人梅特涅(Stéphane Mallarmé)提出。
他认为诗歌应当摆脱直接描写,而是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象征主义运动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意象的运用,通过描绘具象物象征抽象概念,以达到深层次的表达。
此外,象征主义作品还常常以模糊、含糊的语言表达,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二、象征主义运动在诗歌中的体现象征主义运动对诗歌的影响最为明显。
诗人们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
例如,法国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的《蜡烛》一诗中,他以蜡烛作为象征,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而英国诗人艾略特(T.S. Eliot)的《荒原》则以象征手法描绘了现代社会的荒凉和人类的孤独。
三、象征主义运动在小说中的体现象征主义运动也对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家们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创造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体系。
例如,美国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老人与海》中,老人和大海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的意义。
而法国作家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时间、记忆和爱情的复杂关系。
四、象征主义运动在戏剧中的体现象征主义运动也对戏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戏剧家们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舞台形式和表演方式。
例如,挪威剧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的《人民公敌》中,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社会道德和权威的质疑。
而法国剧作家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戈多》则以象征的手法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无意义和孤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征,是诗歌写作中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法。
“象征”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文字之中,原意是指一剖为二各执其半的木制信物。
而作为一种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很早就有应用。
象征,就是用意象来代表抽象的理念或情感,以求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的一种诗歌写作的表现手法。
象征主义,则是特指诗歌史上一种主要思潮和第一个现代诗歌流派。
象征主义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兴盛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在世界诗歌史上,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流派不外乎是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想象力的发挥)和现实主义(对客观现实的摹仿与批判)两大流派。
19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的象征主义诗派一露端倪,就以其对诗本体探索所达到的深度,诗美所闪射出来的富有艺术魅力的光华而被注目,以至于迅速发展成能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浪漫主义分庭抗礼的规模巨大、影响广泛的诗歌潮流。
20世纪以后的诗歌流派,不论是超现实主义、意象主义也好,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诗派也好,大多都是象征主义的衍蜕或分支。
象征主义的出现和崛起,是与19世纪末欧洲文艺界当时普遍存在的危机意识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带来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有直接关系的。
巴黎公社的失败,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感到前景黯淡渺茫,一些激进知识分子便转向诗本体的探索与实验以图心灵的解脱。
象征主义的大本营在法国,以魏尔伦、兰波、马拉美三大诗人为代表。
他们的诗作在19世纪70年代末已具有象征主义明显的特征,但未引起普遍关注。
直至1884-1885年间,魏尔伦编著《被诅咒的诗人们》,宣传了一大批新诗人,象征派诗人在社会上才有了一定影响,而《象征派宣言》1886年于《费加罗报》上的发表,才标志着象征主义诗派的诞生。
象征主义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强调诗歌是心灵与宇宙精神的契合———诗中的客体,不是客观事物的模仿,而是主体意识投射而成的象征性意象,是主观世界的客观化、客观世界的主观化;二是象征、暗示取代直接抒情与陈述———诗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扩散性,使诗的张力大大加强;三是强调通感联觉———使诗与音乐和非理性相融相通。
从象征主义的主要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主客体的契合,还是改变直抒方式,通感联觉,其主线和关键就是象征。
象征是融连其间的桥梁和纽带。
象征,这一表现手法和技巧,在新诗写作中的重要性自是不说而知了。
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期最初一位诗人。
这句话准确地指出了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他创作的《神曲》决定的。
《神曲》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又表现了新时代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为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作为对中古文化概括性的总结,《神曲》反映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学观念及贵族阶级的政治理想,在创作手法上也未能突破中世纪文学的表现方法;作为透露着人文主义思想曙光的作品,《神曲》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歌颂了人的伟大,肯定了世俗爱情,赞美古希腊、罗马文化,表现了新兴市民阶级的思想情绪。
《神曲》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政治、哲学、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
在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上,既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方法的萌芽,又开了近代小说的先河,并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因此,但丁是欧洲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作家。
诗人虽然按照宗教观念把弗兰采斯加和保禄这一对恋人罚入了地狱,但是,却把他们的爱情故事写得凄婉动人。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大胆地追求爱情,在冥冥阴界,他们的灵魂在凄风冷雨中飘来荡去,永不分离。
诗人目睹这对为爱情而死的亡魂。
听了他们的爱情悲剧“昏倒在地,好像断了气一般。
”这充分表现出,诗人并不把现实生活和幸福看成罪恶,相反,却讴歌和肯定了真诚的爱情。
这是对中世纪禁锢人们思想的禁欲主义的有力的批判,表现出了进步的人文主义新思想。
《神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富有新旧交替时代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明显的新文学的特点。
(1)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它以幻想的冥世三界旅行为框架,却鲜明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如党派之争、统治者的暴政、买卖圣职的教皇们的罪行、意大利的混乱和灾难等等。
(2)勾画了多姿多彩的具有现实性的人物形象。
但丁所写的人,无论是当时确有的真人,还是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都能赋予他们外形、动作或表情上的某一特征,使其成为具有概括意义的典型,如弗兰采斯加和保禄。
(3)采用了丰富、生动的民族化语言,从而打破了当时写作只能用拉丁语的戒律,首创性地运用了民族语言:意大利语创作,使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还以意大利民族中的一种格律为基础,构成了每段三行的连锁韵律。
这些民族特色,是《神曲》作为近代文学先声的重要特征。
《神曲》在艺术上也有明显的旧时代的印痕。
(1)采用了中古梦幻文学的游行方法,充满了象征、寓意。
(2)严密而完整的结构也带有中世纪
意识的特点,以三、九、十这些在中世纪人们心目中具有神秘意义的数字来结构全篇,带有明显的宗教神秘色彩。
《神曲》在中世纪最先广泛地反映了时代生活,透露出新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具有划时代意义。
但它又受基督教观点的支配,呈现出中世纪文学作品的特点。
因此,它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具有两重性。
第一,批判教会教皇。
但丁在《神曲》中痛斥罗马教皇干预政治,造成混乱。
如《地狱篇》第十九歌中,指出他们一伙“把金银当作上帝”,揭露他们胡作非为的丑恶嘴脸和口是心非的伪善本质,把教皇尼古拉斯三世放在地狱深处受罪。
第二,肯定人的现实生活,赞美人的智慧和才能,反对蒙昧主义。
第三,肯定世俗的爱情,批判禁欲主义,如对弗兰采斯加和保禄爱情的肯定。
第四,深切关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表达了统一意大利的愿望和要求。
综上所述,《神曲》中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是主要的,然而,也有神学观念和中世纪的偏见。
首先,但丁虽然揭露教会的罪恶,但他不全面反对宗教和教会,甚至把神学放在理性之上,认为理性的力量是微弱无力的。
其次,肯定现世生活,又把它当作来世生活的准备。
第三,尽管同情不幸的情人,又以贪色罪让他们在地狱里受惩罚。
最后,把统一祖国的希望寄托在外国皇帝身上。
《神曲》作为中世纪文化的总结和新文化的最初萌芽,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带有两重性。
如作者有力地抨击教会的腐败、教皇、僧侣的黑暗,但并不否定宗教本身,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诗人同情男女青年的爱情婚姻自由,宣扬现世幸福,但又不能摆脱禁欲主义的桎梏,把一对情侣作为贪色者置于地狱中受苦;诗人强烈地谴责专制暴虐的君主,批判卖国赋、分裂者的罪恶行径,但又把统一意大利的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身上,流露出明显的贵族偏见;诗人推崇古代文化,讴歌人的理性、智慧和知识,但又把自己敬重的古代文化大师荷马等人放在地狱的候判所里等待上帝的裁判。
诗人在艺术上大胆创新充分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刻揭露现实生活中的黑暗丑恶,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但又因袭了教会文学常用的梦幻、象征、寓意等陈旧形式,使作品蒙上一层神秘主义色彩。
《神曲》中思想和艺术上的两重性,反映出但丁的人文主义新思想萌芽和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之间的矛盾。
这种新旧思想的矛盾,正是但丁作为中世纪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这一过渡性的伟大诗人的特点。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