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尿液有形成分检验(2)

合集下载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中 图 分 类 号 : 4 . 2 R4 6 1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9 5 ( 0 0 1 - 6 90 1 7 — 4 5 2 1 ) 51 4 2
尿 中 有 形 成 分 是 临 床 检 验 工 作 中 检 查 较 多 的 内 容 ]也 , 是疾 病诊 断 、 别 诊 断 、 效 观 察 、 病 复发 监 测 甚 至 健 康 体 检 鉴 疗 疾
石 合 并 肝 硬 化 1 口] 浙 江 创 伤 外 科 ,0 9 1 ( ) 4 6 5例 . 2 0 ,4 5 :5 —
45 7.
[] 解 文 刚 , 5 贾健 珑 , 克 , . 硬 化 合 并 胆 囊 结 石 的腹 腔 镜 石 等 肝 胆 囊 切 除 术 [] 基 层 医学 论 坛 ,0 92 :7 —7 . J. 2 0 ,6 7 67 7 [] 徐 明 高 . 腔镜 胆 囊 切 除 术 治 疗 肝 硬 化 6 6 腹 3例 g] 中 国 民 J. 族 民间 医 药 杂 志 ,0 9 1 ( 7 :11. 20 ,8 1 ) 1-2
邓 庆英 综 述 , 敦康 审校 ( 石 武警 重庆 总 队 医院检 验 科 40 6 ) 0 0 1
【 键 词 】 尿 有 形 成 分 ; 自动 分 析 ; 显微 镜 检 查 ; 干化 学 过 筛 关
D1 :0 3 6 /.sn 1 7 — 4 5 2 1 . 5 0 0 0 1 . 9 9 j is . 6 2 9 5 . 0 0 1 . 7
[3 1 ]李 铁 , 曙 光 .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术 中不 同气 腹 压 力 对 人 体 王 腹
肝 功 能 的影 响 I] 消化 内科 ,0 2 1 4 :6. - . J 2 0 , () 2 3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PPT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PPT课件
• 尿沉渣工作站
• 图象分析法
• 流式细胞术+荧光染色综 合测试法
• 体外诊断尿影像系统—全 智能显微镜(AIM)
昆明会议
15
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评述
1. 直接镜检法
混浊的血性或脓性尿可直接涂片镜检;一般尿液要求 离心。
优点:价廉、简便、易行
局限性 ① 主观性强
② 重复性差
③ 阳性率低、易漏诊 ④检验速度慢,劳动强度大
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时间与温度问题:新鲜尿,二次晨尿 2、前后段尿问题:女性用后段尿 3、防腐剂问题:戊二醛叠氮钠等 4、低渗尿问题:建议复查 5、干扰问题:食物,药物,vit C等
2020/3/27
昆明会议
6
结论
男性 前、后段尿中红细胞、白细胞、上 皮细胞、管型及细菌等五项指标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尿沉渣检查(Examination of urinary sedimends):,用显微镜、尿沉渣自动化分 析仪、尿沉渣流式细胞等对离心尿或不离心尿 中有形成分进行识别与计数的检查方法,是临 床检验中常规检查项目。
2020/3/27
昆明会议
2
尿液检查的内容
• 细胞类
– 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间皮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等
⑤ 需有经验、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
⑦ 操作随意性强
⑧ 2020/3/27 定性结果缺乏可比性昆明会议
16
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的评述
• 2、标准镜检定量法
– 人为规定了器械,标本收集,运送,材料,离心管,尿沉渣 计数板,离心机,离心力,离心时间。物镜目镜的倍数
– 尿离心浓缩50倍 – 变通的计数板有
• Fast-Read板 • Kova板 • Fuchs Rosenthal’s板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应用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与人工智能技术的 结合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人工智 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尿液有形成分数据进行学习和 分析,提高对尿液成分的识别能力和诊断准确性。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与人工智能技术结 合的应用评价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观察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随访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定期随访,通过观察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 病情是否稳定。
04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实验 技术
尿沉渣检查技术
尿沉渣检查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的传统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尿 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
泌尿系肿瘤。
肾功能评估
肾小球滤过功能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评估肾小球滤 过功能,通过观察尿液中蛋白质、红 细胞、白细胞等物质的含量,判断肾 小球滤过功能是否正常。
肾小管功能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评估肾小管功 能,通过观察尿液中氨基酸、糖、钙 等物质的含量,判断肾小管功能是否 正常。
疗效评估与随访
疗效评估
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
尿沉渣检查的步骤包括留取尿液 、离心沉淀、显微镜观察和结果
报告。
尿沉渣检查的优点是能够观察到 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对泌尿系统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查技术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是一种自动化仪器,能够快速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 、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
尿流式细胞仪是一种新型的尿液分析仪器,它可以通过流 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快速、 准确的分析。该仪器不仅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 胞、上皮细胞等常规有形成分,还能够对尿液中的肿瘤细 胞、细菌等进行检测。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结果报告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结果报告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 结果报告
一、概述
尿液有形成分是指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能在显微镜下检查到的成分,如细 胞、管型、病原体和结晶等。
通过检查尿液有形成分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变化,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 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也可弥补理学、化学等检查难以发现的异常变化,对减 少漏诊、误诊有重要价值。
二、红细胞
4.棘细胞对血尿来源鉴别的价值:
虽然尿中棘细胞与外周血中棘形红细胞英文相同,但不属同一个类型且 意义完全不同。外周血中棘形红细胞呈圆形、浓染,边缘有2~20个长短、 粗细、形状不同的不规则针状体样突起,有些突起具有球棍状外观。 >25%时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某些肝硬化、无β脂蛋白血症,酒 精性肝病,脾切除术后、吸收障碍性疾病。
四、上皮细胞
疾病情况下尿液中的上皮细胞中可出现颗粒、空泡及脂肪滴等,建议将 脂肪颗粒细胞、复粒细胞和卵圆脂肪小体统称为脂肪颗粒细胞。
此外,尿液中还能见到诱饵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细胞、多核巨细胞、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即足细胞)等,建议使用偏振光显微镜或脂肪染 色、铁染色法鉴别;发现可疑足细胞时建议做特殊染色。
在观察尿液红细胞大小、形态时,宜参考血液红细胞的大小、形态,以 排除患者自身血液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由于受红细胞来源、尿渗透压及pH等因素影响,尿液红细胞与血液红细 胞大小会出现不一致。
二、红细胞
2.异常红细胞名称:
芽孢样红细胞、出芽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统称为棘细胞; 车轮状红细胞统称为锯齿状红细胞; 桑葚状红细胞、星芒状红细胞、草莓样红细胞、颗粒状红细胞统称为皱
三、白细胞
正常人尿液显微镜检查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5个/HPF),以中性粒 细胞为主。正确地识别白细胞种类(必要时增加染色鉴别),对疾病的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医学专题尿液常规检查方法19732

医学专题尿液常规检查方法19732
(3)磺基水杨酸法:又称磺柳酸法。操作简便、反应灵敏、结果显示快,与清蛋白、 球蛋白、糖蛋白和本周蛋白等均能发生反应;敏感度高达0.05~0.1g/L,因而有一定的假 阳性。被NCCLS作为干化学法检查尿蛋白的参考方法,并推荐为检查尿蛋白的确证试验。 2.尿蛋白定量试验
检查方法有:沉淀法、比色法、比浊法、染料结合法、免疫测定法和尿蛋白电泳法 等。
查,对于肾小管酸中毒的定位诊断、分型、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需要特殊仪器(yíqì),且操作
更繁琐。
第四页,共十六页。
• (三)质量控制
1.标本必须新鲜:陈旧标本可因尿C02挥发或细菌生长使pH增高,也可因细菌和 酵母菌作用,使尿中葡萄糖降解为酸和乙醇而pH减低。
2.试带法:试带应满足生理和病理尿pH的变化范围,未被酸、碱污染,未吸潮变 质。
第六页,共十六页。
• (三)质量(zhìliàng)控制
1.试带法:必须使用标准合格的试带,并严格按照注意事项操作(参见尿液分析 仪及临床应用一章)。
2.加热乙酸法:控制加酸量及盐类浓度,加酸过少、过多,导致远离蛋白质等电点 时,可使阳性程度减弱。如尿液盐类浓度过低,又可致假阴性,此时可加饱和氯化钠溶 液1~2滴后,再进行检查。
1.班氏法: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是传统尿糖定性试验方法。本法是非特异性测定 葡萄糖的试验,可检出多种尿糖,简便,但易受其他还原物质干扰,倾向于淘汰。
2.试带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本法检测葡萄糖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 速,适用于自动化分析。
3.薄层层析法:操作复杂、费时、成本高,多用于临床或基础研究,临床上一般情 况少用。
第八页,共十六页。
• (三)质量控制
1.班氏法:试验前,必须首先煮沸班氏试剂,避免试剂变质。维生 素C可使其假阳性。

尿液的有形成分

尿液的有形成分

2、小圆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低层移行上皮细胞统称为小圆上 皮细胞。正常尿液中较少见到,若数量增多,提示
可能有炎症。
鳞状上皮细胞
A鳞状上皮细胞 B草酸钙结晶
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小圆上皮细胞
A小圆上皮细胞 B鳞状上皮细胞 C白细胞 D管型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主要来源于中性粒细胞或组织细胞,体积 大小差异较大,约为白细胞的2~3倍以上,核呈类 圆形、肾形或椭圆形,较小,偏位或居中,胞浆丰 富。浆中有大量的吞噬物,如红细胞、白细胞碎片、 脂肪滴、细菌、颗粒状物等。可见于泌尿系急性炎
尿中红细胞及类似有形成分的鉴别
名称
形态
折光性 加蒸馏水 化学试验
红细胞 淡黄色双凹圆盘状 弱
破坏 潜血+
酵母菌 无色椭圆形
强 不破坏 潜血-
脂肪球 无色正圆形
强 不破坏 潜血-
草酸钙结晶 无色椭圆形 强 不破坏 10%Hcl可溶解
尿酸盐结晶 无色或淡 较弱 不破坏 加温60℃可溶解 红色小球状
新鲜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 性”血尿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3、混合型 为上述两种血尿的混合,依据其中哪一种红细胞 超过50%又分为以变形红细胞为主和以均一红细胞为主两 种。非肾小球性血尿多为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多为 变形性血尿或以其为主的混合性血尿。
血尿是红细胞混入尿液中形成的,除月经污染的标本 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有超过正常范围的红细胞 数量均属病理现象。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 动、冷水浴、久站、重体力劳动或精神过度紧张的情 况下,尿液中可出现暂时性少量红细胞,这种一过性 血尿属于正常生理性变化。病理性血尿可来自泌尿系 统本身的病变,也可来自邻近器官的病灶。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参考值:0~3/HP 0~5/ul M:<3万/h F:<4万/h
白细胞
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 :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
脓细胞为破坏或死亡的 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 ,结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 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 成堆簇集。
清楚。细胞常成堆簇集
参。考值:0~5/HP 0~10/ul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
尿液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尿液中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 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2、掌握尿沉渣镜检的标准化操作。
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细胞、管 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识别并记录其在一定显微镜视 野内的数量(或换算涂片法 2、离心尿沉渣涂片法
操作
(一)直接涂片法:适用于尿外观明显混浊者。 1、充分混匀尿液。 2、制备涂片:取尿液一滴于载玻片上,用滴管 推成薄薄的一层,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 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 视野确认。确认后管型在低倍镜下至少计数20个 视野,细胞在高倍镜下至少计数10个视野,结晶 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面积估计量。
参考值
直接涂片法: RBC 0-偶见/HPF WBC 0-3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离心涂片法: RBC 0- 3个/HPF WBC 0-5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红细胞
典型的RBC为浅黄色双凹 圆盘形。
浓缩尿中RBC常皱缩成表 面带刺,颜色较深的球形。
在低渗尿中RBC吸水胀大 ,HB析出,成为一个无色的 圆圈,称RBC淡影。
M:<7万/h
F:<14万/h
闪光细胞
在低渗条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 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 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称之。急性肾盂肾炎时多见。

尿液中常见有形成分

尿液中常见有形成分

尿液有形成分尿液有形成分概念尿液有形成分(urine formed element)是指来自泌尿道,并以可见形式渗出、排出、脱落和浓缩结晶所形成的物质的总称。

通过离心方式得到的浓缩的尿有形成分称之为尿沉渣(urine sediment)。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一项非常经典的检验项目,具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临床检验技术手段。

它和尿液理学检查、尿液化学检查共同构成尿液常规分析的全部内容,并与其相辅相成,互相弥补和互相印证。

但应指出有形成分检查对于临床医生了解泌尿系统各个部位的变化,对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更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检查内容尿液中显微镜检查可见的有形成分种类非常多,可分为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两大类。

一些成分具有明确的病理意义,如细胞、管形、寄生虫等具有明确诊断价值;另一些为生理性排出的成分,如各种生理性结晶、上皮细胞等,这些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有机成分(1).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吞噬细胞、肿瘤细胞等。

(2).管型成分:透明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脂肪管型、宽幅管型、血红蛋白管型等。

(3).其他有机成分脂肪滴、粘液丝、细菌、真菌、寄生虫、精子、前列腺液混入物、类管型等。

无机成分(结晶)(1).生理性结晶:草酸、磷酸、尿酸等成分与钙、镁、铵等离子结合形成各种无机盐及有机盐类结晶:如尿酸氨结晶、马尿酸结晶等。

(2).病理性结晶:胆红素结晶、胆固醇结晶、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含铁血黄素颗粒等。

(3).药物结晶:磺胺类、解热镇痛类药物结晶,解热镇痛类药物结晶,吡哌酸结晶,造影剂类结晶。

形态学检验白细胞新鲜尿液中出现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leukocyte)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还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单个核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常规尿液检查不需对尿液中白细胞进行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样管型
有蜡烛样高度折光, 质地较厚,外形宽大,易 折断,边缘常见裂纹。 此种管型出现提示局 部肾单位有长期阻塞,有 少尿或无尿现象存在,说 明肾病变严重。见于慢性 肾小球肾炎的晚期肾功能 不全及肾淀粉样变。
蜡样管型
蜡样管型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管型基质中嵌有脂肪 滴或脂肪变性的肾上皮细 胞而成。脂肪滴大小不等 ,圆形折光性强。见于慢 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病期、 尤其多见于肾病综合制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原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特别是 来自肾小管分泌的Tamm-Horsfall(T-H)糖 蛋白,这是形成管型的基础。 ★肾远端小管曲部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 的能力。 ★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和一过性尿 积滞。
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宽大管型
离心未染色法
离心标准:10ml,400×g,5分钟,0.2ml, 20ul。 检查方法:标准化定量计数板法 直接涂片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离心染色检查法
为了提高鉴别病理性有形成分和提高白细 胞、闪光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细菌 和真菌的对比度,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尤 其防止漏检透明管型,可在染色后进行检查。 染色方法有:SM染色、S染色、瑞吉染色 、巴氏染色、苏丹Ⅲ染色、免疫化学染色等。
酸性尿液中的结晶 碱性尿液中的结晶 病理结晶
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来自肾小管的立方上 皮,又叫小圆上皮细胞。 此种细胞胞体呈圆形或多 边形,较白细胞大1倍~ 1.5倍,核大而圆、核膜厚 、胞质内常有颗粒、脂肪 液及小空泡。正常尿中不 见。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上皮细胞管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在管型基质中含有较 多(占管形的1/3以上)的颗 粒。颗粒管型的出现提示 肾单位有淤滞现象。 细颗粒管型大量出现 见于急性肾炎后期和慢性 肾炎时; 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 肾炎或某些原因(如药物 中毒)引起肾小管损伤时 。
粗颗粒管型
粗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
红细胞
异常红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
尿中白细胞一般多为中性分 叶核粒细胞,在肾移植术后和淋 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尿中可见大 量淋巴细胞。 新鲜尿中的白细胞呈园球 形,镜下不见核,仅见淡灰色带 折光的颗粒状胞质。 中性粒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破 坏或死亡。外形多不规则,结构 模糊,胞质内充满粗大颗粒,核 不清楚,易聚集成团,细胞间界 限不明显。这些变性白细胞称为 脓细胞。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 炎、尿道炎等。 在低渗情况下,中性粒细胞 发生肿胀,胞质内颗粒呈布朗运 动,由于光折射出现“闪光”现 象将此种细胞称为“闪光细 胞”。多见于肾盂肾炎患者尿 中。
S-M染色法
主要染料是结晶紫和沙黄。
S染色法
主要染料是阿利新蓝和派洛宁。染色后, 细胞核及管型被染成蓝色,胞质及RNA被染 成红色。
染色方法及方法评价
二、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及临床意义
上皮细胞 白细胞 红细胞 吞噬细胞
细 胞 管 型 结 晶 其 他
寄生虫及虫卵 类管型和粘液丝 透明管型 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宽大管型
检查方法
染色法 未离心显微镜检查法 显微镜检查法 离心显微镜检查法 未染色法 尿液沉渣分析仪法 流式分析法 图像分析法 未染色法 染色法
未离心未染色检查
1.混匀一滴尿法 2.计数板定量检查
混匀一滴尿法——原理
对肉眼可见脓血或大量结晶沉淀者可采用后法。 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发现管型,则计数20个低 倍视野中各视野所见数目;再用高倍镜计数和辨认各 类细胞,至少计数10个高倍视野。
红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管型基质内含有较多 数量的白细胞。白细胞虽 呈球形,但常呈集团性重 叠。 此种管型的出现,提 示有化脓性炎症,常见于 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
白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管型基质中嵌有多量 肾小管上皮细胞而成。此 种管型出现,提示有肾小 管病变,常见于急性肾小 管坏死、药物或重金属中 毒及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 ,妊娠子痫等。
亮氨酸结晶
黄褐色,球形, 折光性强,似 脂肪滴
酪氨酸结晶
成堆或羽毛状
胆固醇结晶
缺角的长方形 或方形,无色 透明薄片状
☞磺胺药物结晶
标准化 操作
谢谢!
肾小管上皮细胞团
临床意义
此种细胞在正常尿中不会出现。若尿中出现此 种细胞,常提示肾小管有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肾炎 。 在慢性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其胞质内充满脂肪颗粒,甚至将胞核覆盖,称为复 粒细胞。 肾移植术后一周内,尿中可出现较多肾小管上 皮细胞,此后逐渐减少,如再度增多,常提示肾移植 发生排斥反应。
鳞状上皮细胞
来自尿道前段或阴道 的表层。细胞形态扁平而 大,似鱼鳞样,不规则, 核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正 常尿中常见少量此类细胞 ,尿液被白带污染时可增 多,临床意义不大。泌尿 系统炎症时伴随较多白细 胞可大量出现。
图5-12 鳞状上皮细胞
图5-13 鳞状上皮细胞
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 淡黄色。易受渗透压、Ph及体外 放置时间等因素影响。 高渗尿液:红细胞皱缩,体 积变小,似锯齿状。 低渗尿液:体积胀大,Hb溢 出形成影细胞。
报告方式
1.细胞成分: 最低值~最高值(或平均值)/Hp 2.管型成分: 最低值~最高值(或平均值)/Lp 3.结晶成分: 用高倍镜观察,用“+ ~ ++++”报告
计数板定量法
取混匀尿液滴入改良牛鲍计数板内,在10个大方 格内计数,低倍镜下计数管型数,高倍镜下计数细胞 数,求出每微升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数量。
白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尿中白细胞
小圆上皮细胞和白细胞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比白细胞大2 倍~3倍,圆形、卵圆形或 不规则型。有一个较大而 明显的卵圆形凹陷核,偏 于一侧。胞质中有较多颗 粒和吞噬物,常有空泡。 急性肾盂肾炎、膀胱 炎、尿道炎时出现,并伴 有白细胞,其数量多少取 决于炎症的程度。
血尿类型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偶见影细胞或棘形 红细胞,但形态不超过2种。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即变形红细胞性 血尿,大部分(>70%)红细胞为2种以上类 型变形。 混合性血尿:尿中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 性两类红细胞。 主要用于区分肾小球性血尿及非肾小球 性血尿。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移行上皮细胞
来自肾盂输尿管、膀 胱及尿道近膀胱段等处。 细胞胞体较大,呈纺 锤形、拖尾形、卵园形或园 形,可多个出现。在肾盂输 尿管或膀胱颈部炎时可成片 脱落,但其形态随脱落部位 而有较大区别。
大圆上皮细胞
大圆上皮细胞(表层移行上皮)
中层移行上皮
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尿 路感染时可成片脱落。
脂肪管型
脂肪管型
脂肪管型
宽大管型
宽大管型
结晶
图5-27 草酸钙结晶
草酸钙结晶
尿酸结晶
钻石形结晶
非结晶性尿酸盐
玫瑰花样\ 羽毛状结晶
磷酸盐结晶
磷酸盐结晶
平板状/信封 样结晶
胆红素结晶
位于白细胞 内的黄褐色 针状或块状 结晶
胱氨酸结晶
无色六边形, 折光性强的 薄片状结晶
透明管型
无色透明或半透明 ,质地菲薄,偶可附有 少数细小颗粒,长短粗 细相差悬殊。 因其透明度大,易 被忽略,镜检时需在弱 光下观察。
透明管型
透明管型
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是由于肾 小球或肾小管出血,或血 液流入肾小管所致。管型 基质中嵌入不同数量的红 细胞, 若管型中红细胞已全 部溶解,则成为棕红色均 质性的血红蛋白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