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学 简答论述

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20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21世纪的转变时期。
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2.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颗粒排列情况、分选程度、颗粒形状及胶结程度。
排列方式愈规则、分选性愈好、颗粒形状愈不规则、胶结充填愈差时,孔隙度愈大;反之,排列方式愈不规则、分选性愈差、颗粒形状愈规则、胶结充填愈好时,孔隙度愈小。
6.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岩性、初始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降速。
岩性主要表现为决定空隙的大小和多少,空隙越大越多,给水度越大;反之,越小。
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下降后给水度偏小。
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大时,释水不充分,给水度偏小。
7.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影响因素有:岩性、颗粒的分选性、孔隙度。
岩性越粗、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透水能力越强;反之,岩性越细、分选性越差、孔隙度越小,透水能力越弱。
8.简述太砂基有效应力原理?在松散沉积物质构成的饱水砂层中,作用在任意水平断面上的总应力P由水和骨架共同承担。
及总应力P等于孔隙水压力U和有效应力P' 之和。
因此,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这就是有效应力原理。
9.简述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地下水位下降后,孔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加,颗粒发生位移,排列更加紧密,颗粒的接触面积增加,孔隙度降低,岩土层受到压密。
3.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和下降速率,对松散岩石的给水度产生什么影响?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位下降,重力水的一部分将转化为支持毛细水而保持于地下水面以上,给水度偏小;在细小颗粒层状相间分布的松散岩石,地下水位下降时,易形成悬挂毛细水不能释放出来,另外,重力释水并非瞬时完成,而往往迟后于水位下降,给水度一般偏小。
水文地质科岗位职责(5篇)

水文地质科岗位职责1、在总工程师和部长的领导下认真研究和解决矿井生产、改扩建中发生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保证矿井生产和改扩建的安全进行。
2、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及《矿井防治水工作条例》,做好对各矿防治水工作计划、措施的审核工作。
3、负责查明各矿井田的水文地质地质条件,对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矿井提出补充勘探的建议,并负责对补充勘探的设计、施工进行审核、监督和验收。
4、为矿井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设计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和预计涌水量。
5、对各矿的年、季、月度水情水害预报进行审核,对水害治理情况进行落实,并提出措施意见。
6、矿井发生水害事故时,深入现场调查,分析水源提出处理意见,并负责迅速提供有关图纸资料。
7、调查、收集矿井周边正在开采小窑和老窑及矿井生产范围内现采工作面充水情况,并填绘在矿井充水性图内。
8、按照地测标准化要求,做好对各矿防治水工作所要求的各类图纸、资料的检查、评比工作。
9、做好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工作。
水文地质科岗位职责(2)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 水文地质调查:负责组织、实施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包括野外取样、地质勘察、水文观测等,以获取地下水资源的信息。
2. 地下水资源评价: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结果,评价地下水资源潜力和开发利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供相关部门制定地下水资源管理政策。
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负责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目标及规划,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措施,参与地下水资源的监测、保护、管理工作。
4. 水文地质风险评估:评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风险,预测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5. 水文地质调控:根据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和管理规定,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 水文地质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负责水文地质调查、监测和研究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并撰写相关报告,供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
7. 协调与沟通: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合作与沟通,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并参与相关会议和活动。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是指对于一个特定地区的地质和水文状况进行调查,以确定其地下水资源分布、区域水文特征、水文地质特征、流域特征和水文动态等重要信息,为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则是对这次水文地质调查结果的综合汇总和详尽介绍,其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域概况、地质背景状况、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动态、水资源评价等内容。
调查区域概况是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的基础。
在此部分中,通常介绍该区域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特征和地质构造等基本情况,为后面的分析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接下来的地质背景状况部分则着重介绍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岩层组合和构造形态等情况。
在地质背景状况的基础上,水文地质特征部分会更加详细地分析该区域的地下水含量、水质、水位、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动态等情况,以期获得基本的水文信息。
地下水动态是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因此,在这一部分中一般会对区域内不同水层的分布状态、水流方向、水质变化、补给来源以及与地表水和降水的相互关系等进行详细的论述。
最后,水资源评价部分是对本次水文地质调查结果的最终归纳和评价。
根据调查所得到的不同水层的地下水储量、水质、补给和水利用情况等因素,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利用潜力及其环境效应。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可以很好地了解到一个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特点,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避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二、填空题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地质营力、致灾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信息载体。
三、问答题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答:(1)地下水赋存条件;(2)地下水资源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3)地下水的水质;(4)地下水动态规律;(5)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6)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文交换。
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2、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3、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4、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海陆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
二、填空1、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圈层的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2、太阳辐射和重力水循环是水文循环的一对驱动力,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3、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三、问答题1、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
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
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2、水循环对于保障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发展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不断转换水质得以净化。
水文地质学基础共40页PPT课件

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平面)
河
河
流
流
由于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流动,一般情况下,潜水面不水平,是一个向排泄区微微倾斜的曲面 。 该曲面往往与地表面一致,但起伏比较平缓 。 潜水面首先受地表水文网密度和切割深度的控制。 在地形切割强烈地区,地下水补给河水,潜水面向河道倾斜;在河流的下游,河床往往高于地面,河水位高于潜水位,河水补给潜水,则潜水面向河流外侧倾斜。 潜水面形状还受含水层岩性及过水断面大小影响 含水介质透水性越强,其中潜水水面越缓;介质透水性越差,潜水面越陡。在均质的介质中,当潜水流经较大的过水断面时,其水力坡度变缓。
3.3 地下水分类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包气带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
潜水
孔隙潜水
裂隙潜水
岩溶潜水
承压水
孔隙承压水
裂隙承压水
岩溶承压水
上层滞水(a) 、潜水(b)、承压水(c)
a
b
c
一、潜水与潜水含水层概念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稳定含水层中的水。 自由表面—没有隔水顶板或只有局部隔水顶板,与大气直接相通,除大气压强外不受其它任何附加压强。 稳定—具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范围),以与上层滞水区分。 潜水含水层:赋存潜水的岩层。 建筑房屋时的基坑排水,大堤堤角处的散浸渗漏(潜水)
3.1 包气带与饱水带
3.2 含水层 隔水层 弱透水层
一、基本概念 饱水岩层中,根据岩层给水与透水能力而进行的划分: 含水层(Aquifer): 是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各类砂土,砂岩等 隔水层(Aquifuge): 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裂隙不发育的基岩、页岩、板岩、粘土(致密) 弱透水层(Aquitard): 渗透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各种粘土,泥质粉砂岩、砂质页岩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3篇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一)以下是一个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的范文,供参考:实习单位:某水文地质公司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水文地质勘察项目。
通过与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勘察仪器和设备,如电阻率仪、地层钻机等,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进行测量和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我了解了勘察的整个流程,并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和调度工作任务。
2. 我参与了某水库库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项目,任务是研究水库对周边地下水位的影响,并预测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地下水位数据,我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库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预测工作。
这个项目提高了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某工业园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估项目。
该园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需要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合理利用规划。
我利用电阻率测量方法对园区的地下水位进行了详细观测,并结合地质资料和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对园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这个项目培养了我对于地下水资源评估和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4.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实用技巧和方法,如地下水采样技术、野外测量方法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勘察,我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技能,对水文地质勘察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水文地质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用实际行动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得到了公司和项目组成员的悉心指导和培训,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提高了专业水平,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并期待能继续在水文地质领域深耕下去。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二)【水文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是我在某水利科研院所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水文学实习。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1主要含水层1.1.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孔隙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由砂质粘土夹细砂或卵砾石组成,厚度15m左右,水位埋深小于15m。
呈带状分布于沁河及其支流河谷两岸。
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一般为0.1~5.0L/sm。
主要承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河流及基岩风化带含水层排泄。
水质类型属HCO3-Ca.Mg型水。
1.1.2碎屑岩浅层裂隙水含水岩组(裂隙水)风化带厚度受地形起伏的影响,据钻孔资料综合分析一般为60~90m,最深可达100余米,富水性取决于风化裂隙发育程度。
该含水层一般呈潜水性质,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浅部富水性较强,下部较差,据井检孔的3次抽水试验,降深9.47~62.37m,单位涌水量0.0052~0.1655L/sm,平均为0.0075L/sm,渗透系数为0.0109~0.8974m/d,平均为0.3747m/d,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1.1.3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组(裂隙水)该含水岩组主要指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岩组,其中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三段地层矿区内普遍出露。
含水层为巨厚层粗砂岩及中细粒砂岩。
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形相宜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深埋地下,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粒砂岩,是3号煤的主要充水来源。
钻进中的冲洗液消耗量及水位变化不大,岩芯裂隙不发育,据ZK3-1孔的抽水试验,降深36.12m,单位涌水量0.00108L/sm,渗透系数为0.00063m/d,水位标高694.04m,水质类型为HCO3-KNa型水。
1.1.4碎屑岩夹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裂隙岩溶水)矿区内该地层埋藏较深,含水层岩性为砂岩、灰岩,其间夹数层泥岩、砂质泥岩等隔水层,裂隙不发育,相对减弱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据井检孔的2次抽水试验,降深66.18~79.28m,单位涌水量0.00078~0.0012L/sm,平均为0.00099L/sm,渗透系数为0.0039~0.0059m/d,平均为0.0049m/d,弱富水性,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水文地质调查是指为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条件,明确地下水的形成、补给、运移、分布规律及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水文地质工程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调查活动。
水文地质调查是地下水资源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下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首先,地质地貌调查是水文地质调查的起点。
地质地貌调查是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地质地貌图的解译,了解区域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层分布等情况,为后续的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水文地质剖面调查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地下水动力特征等进行多点、多时段的采样分析,绘制水文地质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水位、水质、水力特征的分布规律。
另外,地球物理勘探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等多种方法,通过对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进行探测,可以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水文地质孔隙参数测定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地下水文地质孔隙参数的测定,可以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水文地质工程问题,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地下水动力观测是非常重要的。
地下水动力观测是通过对地下水位、水位变化、水力梯度等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地下水运移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调查是地下水资源勘查的重要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各地水文地质调查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调查方法,提高水文地质调查的效率和质量,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五章 水文地质 第一节 井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述 井田位于北天山东段依连哈比尔尕山北麓山前低中山地带,海拔高程1470—1575米,高差20—100米,相对高差10—45米。地层主要由侏罗系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砾岩及煤组成,坡面多由第四系黄土覆盖,平均地形坡度5—27度,地形地貌对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不利。 井田区一带气候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据八音沟喇嘛庙水文站资料,区内年平均气温3.4—4.3℃,6—8月为夏季,其中7、8间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2.4℃,11月至次年3月为冬季,年最低气温-29.1℃,6月和9月多雨,常雹、雨交加,引发山洪。 据1987年金沟河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年平均降水量272.4毫米,最大可达554.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411.91毫米,最大可达2178.4毫米。 井田东4千米的头道河子河是区内唯一的一条河流,此河发源于南部高山区,据八音沟喇嘛庙水文站1980—1987年资料,该河7、8月为丰水期,最大流量达143立方米/秒,每年3—5月及10、11月为枯水期,最小流量0—1.15立方米/秒,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年径流量2.61—3.45亿立方米。 工作区位于乌拉斯台背斜的北翼,呈单斜产出,地层产状35°— 2
53°,无构造断裂。因此,构造对地下水的形成影响不大。 区域含(隔)水层的划分及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等内容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由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在此不再赘述,相关内容见下文。 二、井田含(隔)水层(段)的划分 (一)划分依据及其说明 1、根据钻孔编录资料,侏罗系地层由泥岩、粉砂岩、中~粗粒砂岩、煤层以互层韵律形式组成,各种岩石的单层厚度可由数厘米变化到数米,乃至数十米。因此难以按单岩性岩层划分含、隔水层,只能以较大的岩性段来划分。 2、经生产矿坑、井的实际观察,泥岩、粉砂岩干燥而不含水,细砂岩潮湿,中粗粒砂岩渗水。说明仅中~粗砂岩能给出水来,因此,将泥岩等细颗粒岩石划分为相对隔水层,而将细砂岩、中粗砂岩等划分成含水层。 (二)含(隔)水层(段)的划分 根据上述划分依据与说明,井田共划分了五个含(隔)水层(段),即:第四系风积(Q3eol)、冲洪积(Q4apl)透水不含水层(Ⅰ);三叠系中—上统小泉沟群(T2-3xq)弱含水层(Ⅱ);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弱含水层(Ⅲ);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相对隔水层(Ⅳ);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弱含水层(V)。 三、井田含(隔)水层(段)特征 3
(一)第四系(Q3eol)、冲洪积(Q4apl)透水不含水层(Ⅰ) 由上更、全新统风成黄土、砂、土、砾石组成。风成黄土分布于井田北部山梁及低缓的山脊上,主要出露于山顶部及缓坡地段上。冲洪积物则分布在冲沟中,其厚度小于20米。这些松散堆积物因分布在较高的位臵上或较低的冲沟底部,透水性虽好,但不具储水条件,为透水不含水层。 (二)三叠系中—上统小泉沟群(J2-3xq)弱含水层(Ⅱ) 呈条带状出露于井田的东南,由一套灰褐色、灰黄色的砾岩、砂岩、页岩、泥岩等组成,局部含劣质煤。井田内出露厚度0—110.83米,据其岩性组合,划分为弱含水层,此层不是本次工作的重点,对井田的水文地质意义不大。 (三)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弱含水层(Ⅲ) 出露于井田的北部边缘,其岩性由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砂砾岩、泥岩及煤互层组成,地下水赋存在岩层的孔隙裂隙中。据岩性组合,此层为弱含水层。 (四)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相对隔水层(Ⅳ) 呈条带状分布于井田的中北部,由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组成,井田内控制厚度60.6—149.18米,由于它被夹于Ⅲ、Ⅴ含水层之间,阻隔了二者之间的水力联系,为良好的相对隔水层。 (五)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弱含水层(V) 呈带状出露于井田中部,伏于第Ⅳ隔水层之下,岩性以泥岩、粉砂 4
岩夹中砂岩和煤层,此层为本次工作的重点。据《新疆乌苏市巴音沟农七师电力公司红山煤矿四井田详查报告》中ZK3—1孔抽水试验的结果: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198升/秒〃米,渗透系数0.0265米/日,富水性弱,水化学类型属Cl〃SO4〃HCO3—Na型,pH值为7.90,溶解性总固体为3.53克/升。 四、地下水与地表水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井田内无常年流动的地表水流,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依赖于大气降水及雪融水。位于井田东部的头道河子河,其河床水位标高为1200—1350米,井田内ZK202、ZK301孔的水位标高分别为1631.03米、1563.56米,均高于头道海子河床水位,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补给河水。 由于第Ⅳ相对隔水层的存在,它形似一堵挡水墙,使得原本富水的第Ⅲ与第V弱含水层失去了水力联系。从区域水文资料及本次工作的结果可说明这一点。因此,第Ⅲ和第V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而第Ⅱ含水层位于井田的东南,它对井田地下水的形成水文地质意义不大。 五、地下水化学特征 井田东部的头道河子河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型,pH值8.12,溶解性总固体为191.6毫克/升,为淡水。 在井田立井中所采矿井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SO4〃HCO3—Na型,pH值为7.90,溶解性总固体为3533.0毫克/升,为咸水。 以上资料说明,地下水由西往东运移的过程中,水化学特征有一明显的变化过程。河水由于运移速度快,有利于离子交换,溶解性总固体 5
小于1克/升,水质好。而赋存于岩层中的地下水,岩石裂隙不甚发育,且泥质充填较多,地层渗透性相比前者差,径流条件不佳,溶解性总固体为3533.0毫克/升,其值大于1克/升,水质较差。 六、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通过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和认识,结合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可知井田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源为于大气降水及雪融水,它通过地表岩石的风化、构造裂隙顺层补给地下,形成井田内的孔隙裂隙微承压水。 本次工作设计的ZK202孔及ZK301钻孔的水位标高分别为1631.03米、1563.56米,据此可说明井田地下水的运移方向为由西向东。 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受地层结构的影响,速度迟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反应到水化学特征上,则表现为溶解性总固体(矿化度)偏高,多为咸水。 排泄是径流的延续,径流的过程也是不断排泄的过程。位于井田东部的头道河子河是井田地下水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矿坑疏干排水亦将是井田地下水排泄的方式之一。 七、矿床充水条件分析 (一)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根据矿床在井田内的分布情况、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认影响井田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为岩性、构造、降水及地表暂时性水流,现分述如下: 1、岩性 6
通过钻孔对本地区内深部控制的情况看,由于侏罗系地层由泥岩夹砂岩及煤组成,这种多韵律结构决定了地层岩性渗透性差,水交替缓慢,再加之井田内无常年流动的地表水流,无补给水源,因此,地层岩性不利于对矿床充水。 2、构造 井田内煤层位于背斜的北翼,无断层经过,因此,构造对井田地下水的形成影响甚微,即构造将不成为矿床开拓的充水因素。 3、降水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为一套含煤碎屑沉积岩。泥岩、粉砂岩柔软不透水,经风化后,地表坡度较大;砂岩坚硬且厚度较大,地表以陡坎状出露,接受降水面积甚微,降水易形成表流,因此对接受降水补给不利。 4、暂时性地表水流 暂时性地表水流具有时间短,流量大之特点,对矿床充水意义主要表现在冲毁矿山设施,直接灌入矿井,而对地层渗透补给意义不大。因此,在开发初期应加强观测,寻觅洪流周期与迳流途径,从而正确设计开发矿山设施的摆布,以及井、坑口位臵。 (二)矿床充水途径 1、当煤层开采时,岩层必然造成坍塌、陷落,致使单个含水层相互连通,形成一个直接充水的含水段。 2、在未来采煤过程中形成的大面积采空区、未来陷落、冒落范围内, 7
将有可能出现暂时性地表洪流直接灌入,因此,必须首选合适的井口位臵并采用最有效的开采方式,避免大面积陷落区的形成,或缩小陷落范围,防止洪流对塌陷区的灌入。 3.煤层火烧形成烧变岩之后,其裂隙发育,大气降水,雪融水易在此停留,形成烧变岩裂隙潜水,因此,烧变岩是矿床充水的另一途径。矿业权益人应特别注意开采井田东部的A4煤层时,应留足相应的防水煤柱,并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采”。
第二节 矿坑涌水量预算 一、预算原则 (一)根据规范要求,矿坑涌水量预算范围为初期采区332资源量第一开拓水平以上的范围,即:Ⅱ、Ⅲ勘探线之间与A4煤层露头及A4
煤层1400米水平在地面的投影线之间的范围。
(二)井田地下水类型为微承压水,在未来矿井疏干过程中,承压水都将转化为无压水,所以计算时全部按承压转无压处理。 (三)由于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的因素,大气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甚微,因此,预算时降水补给量可忽略不计。 二、预算方法 (一)大井法 1、计算方法 利用坑道系统的长度(a)与宽度(b)比值大小,来查表确定引用半径r0之后,再利用大井法预算矿井涌水量。初期采区东西长1145米, 8
南北宽Ⅱ线243米,Ⅲ线222米,平均233米,b与a的比值为0.20,可采用大井法进行预算。 2、计算公式的选择 选用承压转无压水的计算公式: Q=1.366K00lglg)2(rRMMH 式中: Q—拟建新井的涌水量(米3/日); K—渗透系数(米/日); H—承压水从井底算起的水头高度(米); M—承压含水层厚度(米); r0—引用半径(米); R0—引用影响半径(米)。 3、计算参数的选用 (1)渗透系数(k) 采用ZK3—1孔抽水试验的渗透系数0.0265米/日,作为矿井涌水量预算的含水层渗透系数。 (2)承压水从井底算起的水头高度(H) ①水位标高值采用ZK202孔、ZK301孔的水位标高的平均值,其水位标高分别为1631.03米、1563.56米,平均1597.30米。 ②承压水从井底算起的水头高度(H),采用平均水位标高1597.30米与第一开采水平标高1400米之差,即197.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