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水脂分离IDEAL规范化扫描方案

合集下载

【精品】体液检验规范化PPT课件

【精品】体液检验规范化PPT课件

体液常规检验规范标准化操作 指南
胸腹水 心包积液常规规范之后
检验科能否检验体液中的肿瘤细胞
国内尿液标准化进展
尿液有形成分方法共识
检验医学的概念
分析前主要错误来源
彭明亭主任主持起草
收集与保存
尿液标本种类与用途
尿液标本保存
质量控制
自动化分析的标准和要求
自动化分析的标准和要求
自动化分析的标准和要求
尿液分析的影响因素
不同离心条件下上清液中残留红细胞量 比较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36
值得关注的问题
胸腹水 心包积液常规检查现状
临床检验
胸腹水 心包积液常规检查现状
胸腹水 心包积液常规检查现状
临检的标准化
体液常规检验规范标准化依据来自 体液检验标准化应用说明文件•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 体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 CNAS-CL20 ( 2007年4月16日发布 2007年4月30 日实施) 本文件适用于为医学实验室申请认可以 及评审员在医学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时 提供在临床体液学检验领域(尿液、脑 脊液、浆膜腔积液、精液、前列腺液、 粪便等) •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 体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 CNAS-CL41 ( 2012年9月13日发布 2013年4月1日

理化检验《脂肪测定》精品课件ppt

理化检验《脂肪测定》精品课件ppt
AOAC公定法(AOAC指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nalytical chemists》 )
(三)氯仿—甲醇提取法 原理:氯仿和甲醇与食品中的水分形成三种成分的溶剂。
(四)三氯甲烷冷浸法 原理:用三氯甲烷浸提。 操作要点:一定量样品(2~2.5g),加无水硫酸钠研磨,三氯甲烷浸 提,蒸馏回收三氯甲烷浸,烘干,称重。 适用于蛋及蛋制品中fat的测定。GB5009.47-85
(二)酸水解法
1、原理 盐酸水解,用乙醚—石油醚混合溶液萃取。
2、操作要点 于大试管中加一定量的样品+盐酸→70~80℃水浴,加热至样品完全
消化(50分钟左右)→加入一定量乙醇→再用乙醚-石油醚法洗提→将 (含有脂肪的)乙醚、石油醚溶剂蒸出→烘干→称量脂肪重量。 3、特点及适用范围 ①测得的脂肪称为总脂肪(Total fat),或水解后的醚萃取物。 ②用于含有大量磷脂的食品时,测定值偏低。 ③适用范围
(2)样品的干燥常用烘干法。 (3)样品脂肪被提取的程度还决于其粒度大小。
5、特点及适用范围
①本法简易,至今仍被认作是测定大多数食品脂类的代表性方法。 ②本法测定的是游离脂肪。 ③用本法测定的叫粗脂肪(Crude fat),或称醚浸出物。 ④本法不能测定结合脂肪。 ⑤本法对脂类含量较高,与组织成分结合的脂类较少的食品效果比较好。
烘干接受瓶,称量(m。)
加入乙醚或石油醚→70℃水浴反复蒸馏、回馏6—12h→回收有机溶剂, 烘干接受瓶→称量m2 提取t:谷类5-8h,油料12-16h
3、有机溶剂的选择 选用乙醚或石油醚
索氏提取法
4、样品的要求和处理
(1)用干燥样品 ①溶剂渗入组织细胞中的速度与样品含水量有关。 ②当样品含水分将大大增加水溶性杂质的浸出量,导致结果误差。 装置或乙醚含水分时,也会导致同样的误差。因此,样品必须事先干 燥,并采用无水乙醚作提取剂,且提取器须干燥。

血脂异常的调脂治疗合理用药ppt课件

血脂异常的调脂治疗合理用药ppt课件
这些数据支持在糖尿病患者中通过降低LDL-C来减少 CHD危险; 血糖控制对降低微血管并发症也是重要的
Adapted from Turner RC et al BMJ 1998;316:823-828.
57 -15 15 11
在UKPDS 中
强化血糖控制显著降低微血管病变
比率* 一般血糖控制 强化血糖控制 %危险下降 p (n=2729) (n=1138) 大血管
低危:(10年 TC>240 危险性<5%) LDL-C>160 中危:(10年 危险性5%10%) 高危:CHD或 CHD等危症, 或10年危险 性10-15% 极高危
*
TC>200 LDL-C>130
TC > 160 TC > 160 LDL-C > 100 LDL-C > 100
TC>160 LDL-C>100
中国高脂血症患者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2006)
危险等级 TLC开始 (mg) 药物治疗开始 (mg)
TC>280 LDL-C>190 TC > 240 LDL-C > 160
治疗目标值 (mg)
TC<240 LDL-C<160 TC<200 LDL-C<130 TC<160 LDL-C<100
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结论
糖尿病患者有大量冠心病事件, 多人首次心梗后死亡 LDL-C 在UKPDS中被证实,同时被所有的主要治疗指 南确认为降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的主要治疗目标 在UKPDS中, 强化血糖控制虽然可以显著降低微血管事 件(如视网膜病变),但是却不能显著减少大血管事件(如 心梗和中风)的发生 由于有效的血糖控制仅轻度改善 LDL-C 或 HDL-C,这 种改善通常不能达到临床指南建议的水平要求 糖尿病患者需要调脂治疗

GE 1.5T MR MRU规范化扫描方案

GE 1.5T MR MRU规范化扫描方案

MR355 光纤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GE 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肾盂输尿管水成像MRU使用限制和提醒:1.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1.扫描前,禁食禁水四小时,扫描前不要排尿。

扫描前饮水加速排尿已经来不及,否则小肠内充满液体信号,干扰MRU成像,必要时注射速尿。

2.仰卧位,脚先进,身体左右居中,两前臂交叉抱头(注意,不是两手交叉在一起)。

3.观察腹部呼吸最明显位置,外加呼吸门控,磁体上的呼吸显示上下波动幅度要超过全长的三分之一。

呼吸门控软管上下缘放置软垫,防止线圈直接压迫呼吸门控软管。

4.线圈下缘要靠近膀胱,定位中心点对准脐与箭突连线的中点,三平面定位图像上观察扫描范围上要包括双肾,下缘包括膀胱。

5.嘱患者练习规律呼吸和呼气末屏气。

呼吸门控的摆放与设置:呼吸门控说明:•呼吸门控软管置于胸前壁肋下,松紧适度,轻拉后将两端粘贴在一起。

•观察呼吸门控指示标识的显示敏感性,上下浮动范围超过全长的三分之一。

•正常规律的呼吸是影响呼吸门控序列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进行检查之前,嘱病人手部放在腹前调节规律呼吸。

•屏气时,观察呼吸末水平线处于水平直线,这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检查前煅炼。

查看呼吸波及更新呼吸频率:Respiratory使用说明:•点击Waveforms可查看呼吸波及呼吸频率。

•点击Update Rate可更新呼吸频率,呼吸频率觉得有效TR及最大扫描层数。

各部位的CT扫描技术课件

各部位的CT扫描技术课件

2/19/2021
各部位的CT扫描技术
5
➢横断位扫描三条基线:
(1)听眦线OML:即外耳孔与眼外眦的连线,常针对幕下部位的扫描。
最常用的定位线
(2)听眶线 RBL:即外耳孔上缘与眶下缘的连线,平行解剖学水平面。
解剖学水平线(大脑基底线Reid’s基线)
断面通过眼窝、中颅凹和后颅凹的上部。
(3)听眉线 EML:即眉上缘的中点与外耳孔的连线,通过三个颅凹的最低
• 适应症:占位性病变如甲状腺肿瘤及颈部各种肿块,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 结肿大,血管性病变如颈总动脉狭窄或扩张、颈动脉体瘤、动脉畸形及大 血管栓塞,外伤(确定颈部外伤后,有无血肿和骨折等)。
2/19/2021
各部位的CT扫描技术
26
➢ 横断面扫描:颈部侧位定位像。 体位:病人仰卧,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头稍后仰,以 减少下颌骨与颈部的重叠,使颈部∥床面,两肩放松下拉,两上臂置于身体 两侧,以减少肩部骨骼结构对下颈部扫描的影响,尽量使颈部与扫描层面 垂直。在平静呼吸状态下,不要做吞咽动作。 范围: 颈部:从下颌角区域至胸腔入口进行扫描。 甲状腺:C5下缘至T1(甲状腺下极)。 *当用于检查和鉴别甲状腺结节或肿块的性质时,多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甲 状腺的炎性病变与甲状腺肿大也可做CT检查。
处,显示组织结构清楚,幕下显示第四脑室好,幕上显示基底节好。
2/19/2021
各部位的CT扫描技术
6
• 体位:仰卧位,头置于头架中,下颌内收,使头颅正中矢状面与扫描床面中线
重合,听眦线⊥床面,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体位要摆正,使每层图像两侧
对称,以准确地反映该层面的解剖结构及便于双侧对照,由下至上扫描,范围
各部位的CT扫描技术

血脂 ppt课件

血脂   ppt课件
SD-LDL 颗粒小,更易进入动脉壁,更易与动脉壁上的糖 蛋白结合、更易氧化、更易引起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使 血管内壁损伤。
PPT课件
20
LDL-c亚组分——SD-LDL
2000年美国将高水平的SD-LDL为冠心病条件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 SD-LDL超过2.6mmol/L,冠心病危险增高3倍 SD-LDL↑、TG ↑HDL↓“血脂异常三联症”
Lp(a)是与其它脂蛋白都无相关性的一种独立的脂 蛋白,是AS和CHD的独立的危险因子。
Lp(a)水平高低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基本不受性 别、年龄、饮食、营养、药物和环境影响,与高 血压、吸烟、饮酒无关。
PPT课件
30
脂蛋白a Lp﹙a﹚
参考值: 0-300mg/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
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PP。T课件
35
载脂蛋白 ApoB
参考值 0.8-1.55g/L 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B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 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降低ApoB可减少冠心病发病及促进动脉粥样斑块消退。 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病严重性之间存在高度相关。
PPT课件
36
载脂蛋白 ApoB
空腹12H(可少量饮水)后取前臂静脉血(只 查TC时可以不空腹)。
取血前应有2周时间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近 期内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意外情况。
取血前24H内不饮酒、不做激烈运动。
取血前最好停止应用影响血指的药物(如血脂 调节药、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激素等), 数天或数周,否则要记录用药情况。
3.4 . 初期血管内壁出现脂肪状沉积,并令血管 向外肿胀,此时,高脂血症这个“无声的杀手” 已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悄悄地潜藏在人体内积 聚起来

磁共振成像脂肪定量解决方案(二)

磁共振成像脂肪定量解决方案(二)

磁共振成像脂肪定量解决方案(二)IDEAL IQ是GE最新推出的精准脂肪定量成像解决方案。

这一新技术的提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更精确的量化评价肝脏脂肪变性的存在及其程度。

如所周知肝脏是人体内脂肪重要的代谢场所,而肝细胞内脂肪合成过多或代谢障碍都会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含量的异常增多。

病理学上当肝内脂肪含量超过其湿重5%时称为肝脏脂肪变性。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肝脏脂肪变性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所导致的肝脏的一种病理改变。

糖尿病、长期饮酒、过度的营养不良等都会导致肝内脂肪含量的增多;另一方面由于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许多药物会经过肝脏代谢,这些药物在肝内的代谢过程一方面实现了对药物的解毒功能,但另一方面也会给肝细胞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些损害会导致肝细胞内脂肪代谢的障碍,从而导致肝细胞内脂肪成分的堆积。

因此,准确评价肝脏脂肪变性的存在及其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IDEAL IQ量化解决方案采用双回波化学位移技术评价肝内脂肪的最大问题是受铁沉积、纤维化等影响时,根据同、反相位信号无法精准定量肝脏内脂肪含量,双回波技术对于有无肝内脂肪变性的评价只是定性的,无法进行准确量化评价。

在GE磁共振平台上最新推出的IDEAL IQ则是采用多回波的水脂分离技术,根据多回波信号变化曲线在进行脂肪定量时能够去除组织T2*的干扰,从而精确量化肝内脂肪的百分比,从技术角度而言IDEAL IQ具有以下突出优势:01IDEAL IQ实现了从信号脂肪分数到质子密度脂肪分数的飞跃:在无创磁共振脂肪相关成像技术中,利用化学位移的双回波成像也是临床实践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在严格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如铁过载、纤维化时这种方法也能比较准确的反映脂肪含量。

其基本原理是:同相位信号等同于水脂相加,反相位信号等同于水脂相减,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运算求得脂肪在整个信号中的百分比。

但这种方法的一个内在的问题是忽略了同、反相位回波时间不同所导致的信号衰减。

脂质的提取、分离与分析

脂质的提取、分离与分析

脂质存在于细胞、细胞器和细胞外的体液如血浆、胆汁、乳和肠液中。

欲研究某一特定部分(例如红细胞、脂蛋白或线粒体)的脂质,首先须将这部分组织或细胞分离出来。

由于脂质不溶于水,从组织中提取和随后的分级分离都要求使用有机溶剂和某些特殊技术,这与纯化水溶性分子如蛋白质和糖是很不相同的。

一般说,脂质混合物的分离是根据它们的极性差别或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进行的。

含酯键连接或酰胺键连接的脂肪酸可用酸或碱处理,水解成可用于分析的成分。

(一)脂质的有机溶剂提取非极性脂质(三酰甘油、蜡和色素等)用乙醚、氯仿或苯等很容易从组织中提取出来,在这些溶剂中不会发生因疏水作用引起的脂质聚集。

膜脂(磷脂、糖脂、固醇等)要用极性有机溶剂如乙醇或甲醇提取,这种溶剂既能降低脂质分子间的疏水作用,又能减弱膜脂与膜蛋白之间的氢键结合和静电相互作用。

常用的提取剂是氯仿、甲醇和水(1:2:0.8,V/V/V)的混合液。

此比例的混合液是混溶的,形成一个相。

组织(例如肝)在此混合液中被匀浆以提取所有脂质,匀浆后形成的不溶物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用离心或过滤方法除去。

向所得的提取液加入过量的水使之分成两个相,上相是甲醇/水,下相是氯仿。

脂质留在氯仿相,极性大的分子如蛋白质、多糖进入极性相。

取出氯仿相并蒸发浓缩,取一部分干燥,称重。

(二)脂质的色谱分离被提取的脂质混合物可采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级分离。

例如硅胶柱吸附层析可把脂质分成非极性、极性和荷电的多个组分。

硅胶是硅酸的一种形式,一种极性的不溶物。

当脂质混合物通过硅胶柱时,由于极性的荷电的脂质与硅胶结合紧密被留在柱上,非极性脂质则直接通过柱子,出现在最先的氯仿流出液中,不荷电的极性脂质(例如脑苷脂)可用丙酮洗脱,极性大的或荷电的脂质(如磷脂)可用甲醇洗脱。

分别收集各个组分,再在不同系统中层析,以分离单个脂质组分。

例如磷脂可分离成磷脂酰胆碱、鞘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等。

此外可采用更快速,分辨率更高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薄层层析TLC进行脂质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