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工程的形成和发展
生化反应工程--绪论

组合生物合成:根据微生物的多样性和
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以及天然资源
中获得的有意义基因,通过重组、组合 或互补形成高水平或新结构化合物的多
酶体系来生产人类需要的物质。
Traditional
Bio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M生化反应工程:
中间产物Ⅱ
高丝氨酸 脱氢酶
法,选育不能合成 高丝氨酸脱氢酶的 菌种用于生产.
高丝氨酸
甲硫 氨酸 苏氨酸
+
赖氨酸
代谢调控—— 改变发酵条件
• O 2: 如: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在无氧条 件下才大量产生酒精。 又如:谷氨酸棒状杆菌在溶氧不足时,生 成的产物是乳酸或是琥珀酸。 • C :N 如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培养基中C:N=4:1时, 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 当C:N=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而合成谷氨酸多.
• 近代生化工程建立时期
(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
• 近代生化工程全盛时期
(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
• 现代生化工程建立和发展时期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三、生化反应工程的几个重要转折点 • 第一个转折点:非食品工业(酒精发酵)
甘油发酵: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酵母 发酵生产甘油。当时每月生产
(biological energy)是细胞独立自主生活的基础,每个细
胞都有能量转换机构,此亦是生物技术工业具有生物学属性 的重要体现。在控制细胞代谢中,可通过减少支流途径(bypass path)的能量和增加目的产物主流途径的生物能支持。 提高能量利用率。对于生产过程,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law
of energy conservation)和能量系统集成(integrated
化学工程中的生化反应工程

化学工程中的生化反应工程化学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化学反应为基础,涉及到物理学、数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其中,生化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生化反应工程的相关知识。
一、生化反应工程的定义生化反应是指生物体内对某些物质进行化学转化的过程。
而生化反应工程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生物体外的工程生产,包括发酵、纯化、分离等过程。
生物化学工程是生化反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利用化学反应的方式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转化及其机制,参与化学反应的大部分为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
二、生化反应工程的应用领域生化反应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制药生物制药是生化反应工程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利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技术,可以生产出一系列的生物制品,如酶、抗体、疫苗等。
其中酶是生物制药中的核心产品之一,如著名的碱性磷酸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等。
生物制药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需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操作,一旦出现失误,将会导致产品失去活性,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2、食品工业生化反应工程在食品工业中也拥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生产具有高营养价值、美味可口的食品,如乳制品、酿造类食品等。
其中,酿酒是最早应用生物反应工程技术的食品行业之一,其主要利用发酵反应原理进行酒的酿造。
随着食品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化反应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3、环境保护生化反应工程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也有很大的应用,如处理废水、煤气、固体废料等。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生物法处理废水。
生物法利用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菌群将有害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CO2、水和其他无害的化合物,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三、生化反应工程的工艺流程生化反应工程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发酵、分离和纯化。
1、发酵发酵是生化反应工程的第一步,主要包括物料筛选、微生物菌种筛选、场地规划以及发酵条件的调节等环节。
生化工程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与发展

生化工程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与发展生化工程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技术,它的应用涉及到了许多领域,如医学、食品、能源等。
其中工业领域是生化工程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
下面,我们将着重探讨生化工程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与发展。
一、生化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1.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利用微生物进行转化或合成的反应器,是生化工程技术在工业上的经典应用之一。
生物反应器的应用范围涉及到生产中的很多领域,如食品、医药、化学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应用是在食品加工中的酿造和发酵过程中。
比如,啤酒酿造就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而生物反应器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酶催化技术酶催化技术可以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酶催化剂,将废水、废气、废固等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从而实现资源化利用。
例如催化酶可以转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这些转化后的产物被广泛用于制药、食品等领域。
同时,有些酶催化剂的运用还可以起到净化、增效等作用,对环境污染减少有很大的帮助。
3.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基于体细胞培养原理,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细胞培养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大规模生产人工合成的生物制品。
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在生产中可以制造出很多有益的产品,如克隆人类胰岛素、血小板促进因子等。
二、生化工程技术在工业上的发展状况伴随着SCI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文献的不断涌现,生化工程技术在工业上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目前,生化工程技术在工业上的发展状况较为良好,其中的一些突破性进展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环保型技术的引入在以前的生化工程技术中,废弃物比较难以处理,环境污染比较明显。
现在,环保型技术的引入,使得生化工程技术在工业领域得以更为广泛的应用。
比如生物膜技术,行业废水未经处理容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将其放入生物膜反应器中进行加工处理,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换为无毒、可降解的物质,避免了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2. 产业化应用近年来,生化工程技术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产业化项目把目光投向了生化工程技术,通过工程化的方法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迅速转化成实际生产力。
生化工程绪论

过滤设备
生物工程发展史
天然细胞
3、现代生物工程
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 代谢工程 细胞工程
工程细胞
分离工程
酶
生化反应器
分离工程
代谢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酶工程 生物活性物质
(1)基因工程:
1973,Cohen等 DNA体外重组以及E. coli转化
转基因工程菌株的培养、 质粒稳定性,环境 安全性 基因工程药物的提取:蛋白纯化,复性 低压层析系统(轴相分离) HPLC (径向分离) 膜分离技术
生化工程定义
生化工程:运用化学工程的原理与方法, 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进行工业开发, 使之成为生物反应过程的一门学科。
生化工程是为生物技术服务的化学工程。
(3)连续发酵
二十世纪40年 代末提出概 念 1950,Monod; Novick and Szilark各自 独立提出恒 化器概念
生化反应器
生化工程
第一章 绪论
生化工程的概念 学科的诞生 学科的发展 和生物工程其他学科的关系 研究内容 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 学习方法,参考书和网站
生物工程发展史
1、原始阶段
传统发酵技术: 酒、酱制品、 腐乳、食醋、 干酪等
生物工程发展史
2、近代 (1)纯培养发酵 列文虎克 ,巴斯德 ,赫克 面包酵母发酵生产 补料液体通风发酵 丙酮丁醇发酵 培养基灭菌技术
Diagrams
of various important enzyme reactor types.
(4)代谢工程
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工程的发展和应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机体的分子基础和化学反应过程的学科。
它通常包括从蛋白质结构到细胞信号传递的广泛范围,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
生物化学研究了生物分子、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以及与生命相关的化学过程和生态学(癌症、免疫系统、心血管疾病等)。
生物化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治疗疾病的发展。
与此同时,生物化学工程的发展也使得生物化学的相关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一、生物化学的发展生物化学是综合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科学,如生物学、化学等。
生物化学的发展得益于19世纪中后期微生物研究和理化学研究的进步,尤其是生化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生物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数个时代。
在早期,人们主要研究的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基础结构和功能。
20世纪初,埃米尔·费希尔和欧文·北罗浦等人开始研究代谢过程,特别是糖代谢和酶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从而推动了生物化学史上的重要突破。
20世纪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基因组学的崛起,生物化学领域更加注重对DNA、RNA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通过试管先验和细胞水平的实验研究,我们经常能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机理和反应路径。
二、生物化学的应用生物化学的应用涉及很多领域,其中一些应用是基于对人类健康和身体状况的认识而进一步应用。
例如,研究癌症和免疫系统调节方面的生物化学,以及开发血制品和药物的生物化学,这些都是为改善人类健康和预防疾病而不断发展的应用领域。
此外,生物化学也与农业生产、食品科技和生化工业等领域密切相关。
1.制药生物化学在制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设计、生产和评估药物。
生物化学家通过研究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出具有治疗效果的新药物。
同时,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新药的创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手段。
2.农业生产生物化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生物育种、农作物保护和肥料管理。
生化工程

古埃及麦芽发酵制得啤酒
将水浸泡过的大麦堆积在平整的石板上,使其发芽,几天 后让太阳晒干或用柴草烘干。把干麦捣成粉末,放入木桶中, 加适量温水,人在木桶中将麦芽粉踩踏成面团。空气中的酵 母菌使面团发酵膨胀后,人工再将它捏成面包状进行烘烤, 使淀粉胶结、蛋白质凝固。然后再捣碎,并掺入热水混合, 用筛子或无花果叶过滤,得到麦芽汁。将麦芽汁倒入陶罐中 再进行发酵,两天后便成为可口的啤酒。饮用时可用麦杆吸, 也可倒在碗里喝。
这种陶罐啤酒在古埃及常常作为供奉神灵的祭品,也用作 殉葬品。
二、生化工程的形成及发展
1857年法国科学家L.巴 斯德首先证明由活的酵母 发酵可以得到酒精(乙 醇),其他不同发酵产物 是由不同的微生物的作用 引起的。
4.三星堆遗址
该遗址地处四川省广汉,埋藏物为公元前4800年至公 元前2870年之间的遗物。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 青铜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壶等。其形状之大也为史前 文物所少见。
5.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中发掘到大量的酒器。其中有一组合酒器,包括酿造发酵所 用的大陶尊,滤酒所用的漏缸,贮酒所用的陶瓮,用于煮熟 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还有各种类型的饮酒器具100多件。 据考古人员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职业酿酒者。在发掘到 的陶缸壁上还发现刻有一幅图,据分析是滤酒图。
2. 河姆渡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3000年)
上述两个文化时期,均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均具 备酿酒的物质条件。
3.磁山文化时期 磁山文化时期距今7355-7235年,有发达的农业经济。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遗址中发现的“粮食堆积为100m3, 折合重量5万公斤”还发现了一些形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 陶器。有人认为磁山文化时期,谷物酿酒的可能性是很大 的。
生化工程 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 所以可以把生化工程看成是化学工程的 一个分支,也可以认为是生物工程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 生化工程的任务就是要处理与生物学有 关的工艺过程中的特殊性工程技术问题。 • 在工业规模生产中,如何以较少的原料
和能量,高效率地获得产物,以及如何 将实验室中新发现的物质和过程迅速而 经济地推向工业生产。
3、生化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监控
生化反应器是进行生化反应的核心 设备。 它应为细胞或酶提供适宜的反应环 境,以达到细胞生长和进行反应的目的。 反应器的结构、操作方式和操作条 件对反应、原料的转化率、产品的质量 和生产成本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反应参 数的检测与控制对生化反应过程的顺利 进行也至关重要。
• 1908年,埃利希和俄裔法国细菌学家梅 契尼科夫(1845-1916)分享诺贝尔生理 医学奖。 • 尽管洒尔佛散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埃 利希已经开启了一种创新的医疗的方法, 是第一位有意识地设计和制造新药的科 学家。这种药是一种化合物,它对人的 身体和细菌产生不同的作用。他发明了 “化学疗法”,
• 他将一些标本堆放在水 槽中,没加盖。过几天后他 才回来清洗盘子。这时他注 意到琼脂凝胶上长出了绿色 的霉菌斑点,其四周有一圈 无菌区:这里的细菌都已被 消灭。 • 弗莱明断定这种霉菌肯 定是分泌出一种对细菌来说 是致命的物质,他把它叫做 Penicillin“青霉素”
• 40年代前期,正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战场上有成千上万的伤员需要 救治,急需药物防止伤口感染。 • 早在1928年英国的学者Fleming发现 了青霉素,1940年分离出纯品, 1941~1942年在临床上应用,证明有 非常好的疗效,这时急待将青霉素投 入工业化生产。这就给传统的发酵工 业提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为什么说 是巨大的难题呢?
生化工程-01

一、绪论一、生化工程的概念biochemical engineering生化工程的定义: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经工艺及工程开发,成为可供工业生产的工艺过程,常称为生化工程。
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底物或营养液的准备、预处理、转化以及产品的分离、精制等工程和工艺问题。
一般把发酵工程、动植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酶工程、生化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下游工程)、生物功能元件(如酶电极)以及生物过程中的控制和优化都包括在生化工程之内。
二、生化工程的由来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诞生了生化工程。
美国科学家盖顿关于通风搅拌传质的论文,作为生化工程的诞生标志。
1959年生化工程杂志Biotech&Bioengineering创刊。
1965年出现第一本生化工程的书Biochemical engineering。
三、生化工程的特点1.以生物活细胞或由细胞提取出来的酶为催化剂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2.生物反应过程通常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但影响因素多。
3.生化反应器复杂,控制参数众多。
四、生化工程研究的内容生化工程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
生化工程按所处理的对象分为微生物生化工程、植物生化工程、动物生化工程和酶生化工程。
生化工程内容按对细胞处理的方式大致分胞外控制部分和胞内控制部分两大部分。
胞外控制部分包括:培养基的灭菌、通气搅拌、固定化技术、空气除菌、比拟放大、产品分离和纯化、发酵动力学、发酵优化控制和细胞培养技术等。
胞内控制部分包括:遗传育种、代谢控制、培养基平衡等。
五、生化工程的发展两大跃变第一次跃变: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深层发酵的实现。
第二次跃变:20世纪70年代后期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
六、今后生化工程重点发展的四个方面1.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开发,特别是针对基因工程产品和动、植物细胞培养的产品的投产研制新型生物反应器。
重点在于生物安全。
植物细胞对剪切力和环境敏感以及培养周期长而防止污染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化工程的形成和发展
1.生化工程的诞生
在生物技术尚处于懵懂时期,人们凭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制作某些原始的发酵产品。
在工业微生物的起始阶段,人们虽已懂得不同的发酵产品是由不同的微生物所形成的道理,但取得产品一般都属初级代谢产物,即产物的分子结构均较基质为简单。
发酵一般为厌气培养过程,加上对纯种培养的要求不高,因此采用一般的化学工程原理、方法和设备已能应付,尚不需解决更多的特殊的工程技术问题,也就是说,还不具备建立生化工程这一新学科的必要性和条件。
本世纪40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造成为数众多的伤员和受伤的居民,医生们急需有一种比磺胺类药物更为有效而毒副作用更小的抗细菌感染的药物。
于是人们对1928年由英国人弗莱明(Fleming)发现而在1940年由弗洛里(Florey)及钱恩(Chain)等所提取并经临床证实具有卓越疗效和低毒的青霉素抱有极大的希望。
1941年美国和英国合作,一方面在美国用表面培养法小规模生产青霉素,但纯度仅20%左右,收率约35%,而且花费极大的劳力和空间,因此当时的青霉素价格非常昂贵(每10万单位即60mg为1美元,而今国产青霉素每40万单位约为人民币1元)。
另一方面,两国科学家与工程师通力合作,在1943年终于产生了崭新的青霉素沉浸培养工艺过程,加速产业化的进程,使青霉素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纯度为60%,收率为75%。
青霉素从实验室成果转向产业化的过程,同时酿成了新的交叉学科的建立。
生化工程就是环绕青霉素及随后其他抗生素这新一代生物技术产品的投产过程中诞生的。
2.生化工程的服务对象——生物生产过程
生物技术以其应用范围分类,约可分为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医学生物技术三大方面。
以生化工程而言,主要是为工业生物技术服务的。
工业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生物催化剂(游离或固定化的细胞或酶)将原料转化为产物(包括医药、化工、轻工、食品等产品)的生产过程——生物生产过程(Bioprocess)或用于环保和能源的过程。
生物生产过程一般可用图5-1表示。
当过程采用游离的整体活微生物细胞时,一般称为发酵过程(特定情况下也称微生物培养或微生物转化过程等),而当生物催化剂为游离或固定化酶时,此过程则称酶(或酶促)反应过程。
此外,尚有动植物细胞(组织)的培养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等。
生物生产过程可分为三大部分。
(1)上游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原材料的预处理,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必要的物理、化学加工,培养基或底物溶液(指用于酶反应过程中的反应.
物和必要的缓冲液)的配制和灭菌等。
二是生物催化剂的制备。
在发酵过程中,先应选择菌种,经多次扩大培养后接种至发酵罐。
在酶反应过程中,若采用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时,应事先通过合适的固定化技术将酶或细胞加以固定,并装入酶反应器。
图5-1生物生产过程示意图
(2)生化反应过程这一工序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它是在生物反应器中完成的。
所谓生物反应器是指一个能为活细胞或酶提供适宜的反应环境条件,以达到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为目的的设备。
对发酵过程,一般采用釜式反应器(发酵罐),实行分批或流加一分批发酵;个别情况(菌种稳定性高、杂菌污染影响小)下,也有用多罐串联形式进行连续操作,对酶反应过程,可采用的反应器类型较多,可以根据反应特性决定是采用连续釜式还是连续管式反应器。
至于动植物细胞培养用反应器一般都是间歇操作,在要求高密度培养时则可进行灌注培养,即连续注入新鲜培养基排出废液而将细胞留在罐内,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应加强生化反应工程的研究、完善有关参数检测和控制系统的配置。
(3)下游加工过程这一工序也称产物分离或提取精制工序,包括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将含量甚低的目标产物从反应滤液(指胞外产物)或细胞(指胞内产物)中进行初步的提取,并作进一步的精制使之达到最后产品的要求。
用于提取、精制的手段很多,除了在化学工业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外,尚有一些独特的分离纯化方法,如高压匀浆、冻溶、透析、絮凝、双水相萃取、电泳、亲和层析、免疫层析等。
生物生产过程还具有下列特点:①由于生物催化剂易于失活,易受环境的影响和杂菌的污染,一般不能长时间使用,因此以分批方式生产为主。
②以采用可再生资源中的天然生物物质为主要初始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过程中的废物危害较小,但原料成分往往难以控制,给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带来一定困难和影响。
③与化学反应相比,生产设备较为简单,能量消耗一般也较少,但过高的底物(基质)或产物浓度常导致酶的抑制或细胞失活;所用的反应器体积很大;要求在无杂菌污染情况下进行操作。
④酶反应过程的专一性强,转化率高,但酶的成本较高;发酵过程的成本低、应用广,但反应周期长,较难控制,反应液中杂质多,给分离纯化带来困难。
3.生化工程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趋势
按工程学的定义而言,它是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产的某一具体方面,并研究该生产领域中带有共性的技术规律的学科。
生化工程既是为生物生产过程服务的学科,就有必要先对其共性的技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
在上游加工中最重要的是提供和制备高产、优质和足够数量的生物催化剂。
其中带有共性的技术有大规模的种子培养、酶或细胞的固定化、如何将所制备的种子或固定化生物催化剂在无菌情况下移入生物反应器等问题。
另一类是涉及粗原材料的加工,其中有关共性技术是加工后作为基质或培养基的标准化问题,以及基质或培养基的灭菌和空气除菌问题。
在生物反应过程中,有关共性技术问题有适用于大规模细胞培养及产物形成的反应器的选型、设计,操作方式及条件的确定,过程及反应器的放大,过程的参数检测和控制等。
由上述问题又延伸出生物反应动力学、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反应器工程、生物过程检测和控制技术、生物过程模型化技术等生化工程的分支学科或专门研究领域。
在下游加工中,主要是研究和开发各种适用于生物反应产品,特别是作为诊断和治疗用的活性蛋白质、多肽或其他活性物质的提取、精制手段和装备,这些都属生物分离工程的研究内容。
在生产药品和食品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符合“优质生产规范”的要求。
这些带有共性的技术问题的出现,是随着新生物生产过程的不断发展的需要而提
出的,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增加其深度。
如果说,早期的生化工程曾为发酵和酶反应过程,如四十年代的抗生素工业、五十年代的氨基酸工业、六十年代的酶制品等工业以及果葡糖浆等酶反应产品的迅速发展作出过贡献;八十年代以后的生化工程则应为基因工程、杂交瘤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顺利投产谱新曲、立新功。
对今后生化工程的重点研究方向大致可概括成下列四个方面。
(1)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及相应培养、发酵技术的研究面对着节约能源以及基因工程、杂交瘤技术和酶工程的产品投产,急需研究开发一些大型节能的发酵罐、适用于重组菌、动植物细胞培养和复杂酶反应的生物反应器。
为了使分批培养(发酵)中获得更多的细胞(产物),应积极开展流加、半连续、灌注等培养(发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此外,还应努力开展有关生物反应器合理设计和放大的研究。
(2)新型分离方法和设备的研究开发为了适应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应加强对蛋白质、多肽产品的提取、纯化的研究开发。
目前用于上述产品的提取、纯化方法虽不少,但有的不够有效,有的只能用于实验室规模,对有关提取、纯化的原理还研究得不太深入,影响有关设备的设计放大。
为此,在生物分离工程中尚有不少研究课题和发展余地。
(3)各种描述生物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对有关数学模型的建立,将有利于过程的优化控制和计算机的应用。
数学模型的基础应是深入的动力学研究,但也可以结合实际经验或生产数据的回归得到半经验的数学模型。
鉴于一些关键参数如细胞浓度、产物浓度、甚至是基质浓度目前尚难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在线为此因此某些以经典动力学形式表示的数学模型难以直接用于生产实际。
检测,
可先寻找这些不可在线检测参数与某些可在线检测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获得可实际应用的数学模型。
(4)生产过程在线检测和控制手段的完善在线检测主要是解决能及时反映生物反应器内关键参数变化的传感器的研制。
控制手段是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检测信息的条件化和显示系统、调节器、计算机、人-机对话系统、执行系统等)及软件(动态自适应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等)的建立和完善。
最后还应强调的是生化工程工作者与生物、化学等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合作问题。
在青霉素工业建立的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与科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可称是成功合作的典范。
这种精神还值得加以宣扬和发展,因为它对迅速发展生物技术有利。
美国的Humphrey教授是一位生化工程的前辈,他当年参与过早期的抗生素工业的大合作。
他在1992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呼吁:“让生化工程工作者一开始或尽早参加生物生产过程的研究开发,不要等待在生物科学家完成了包括通过临床试验的研究后,再让生化工程师去进行开发”,否则将可能会发生“滚瓶+机器人”的奇怪生产工艺。
这里说的“滚瓶”是在实验室中培养贴壁型动物细胞的玻璃瓶,其容积最大不超过5升,其中培养液仅约为1升,因此生产中要动用大量滚瓶和消耗大量劳动力,为此只能请机器人来代劳,以显示工艺的“现代化”。
以下各节将对生物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工程技术作较深入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