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物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目录

一、人物简介 (3)

二、人物生活 (4)

三、医学成就 (5)

四、人物事迹及心声 (6)

五、人物的社会评价 (7)

吴孟超,男,1922年8月31日生,生于福建

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

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肝胆外科

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

法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

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2012年2月,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曾历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医学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中日消化道外科学会中方主席,国际外科学会委员等,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一双手温暖千万家

吴孟超有一套手保健操,一有空就做,以保持手的灵活。谈话时,他的双手常拢住茶杯,不停地转动着。大号茶杯衬托出活泛的手指,笔者同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细节:吴孟超食指上关节向外弯曲,像个钩。这是天生的吗?吴孟超一笑,说这是一辈子用力拿手术刀的结果。说着把食指与中指一并,指尖已经永远并不上了。这不禁让人心里为之一动:就是这弯曲的指头,把上万名肝癌患者从死亡的门槛钩了回来,至今也没有松劲。

一日三餐清淡简单

吴孟超吃饭很随意,早餐是固定不变的牛奶鸡蛋泡饼干,午经常是手术餐。他喜欢喝一碗大米粥或小米粥,有时会吃一块面包。菜是四菜一汤,与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最多加一条鱼。但每次吃得很少,不停地“分配任务”——来,你吃鱼头,吃了聪明;你吃尾巴,将来当领导掌握方向;你吃肚子,多掌握知识学问——反正是一定要把菜消灭干净。每个盘子都见底,他就会露出心满意足、很有成就感的微笑。晚饭一般在7点左右开始,因为他6点以后才从办公室回家。菜依然是很清淡的两三个菜,主食是一碗稀饭、一个包子。这是他吃得最从容地一顿。他从来不吃什么补品,只在办公室喝淡淡的绿茶,把每天上班开刀当做最好的锻炼。他用几十年的生活经验自编了健康保健20诀,即,心态平衡、头脑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体检。

一身军装四季常穿

吴孟超一年到头军装不离身。“穿军装自然、方便、还省钱。”他嘴上虽这么说,实际上是因为他对军装有着极其浓厚的感情。1949年夏,吴孟超大学毕业,应聘于当时的国防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前身。1956年,他以其优异表现光荣参军,终于穿上了那身他向往已久的军装。那一刻,他喜极而泣,从此,这军装一穿就是将近60年。特别是在穿衣服的问题上,吴孟超始终认为,衣服只要不破就能穿,就算破了缝缝补补也能穿,关键是要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洁洁。不过,他说,出国进行学术交流时一定要买几件像样的衣服,“我们出去代表的就是中国人,要穿得神气一些,不能让外国人看不起!”

一生相守,老伴知心

1943年,吴孟超和吴佩煜同时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同

学友谊在大学期间升华为纯洁的爱情。1951年,他们携手

步入婚姻殿堂,至今已走过60年了。他们都是学医出身,

一个是肝胆外科专家,一个是妇产科专家。吴佩煜在搞好

自己专业的同时,任劳任怨地照顾吴孟超和家庭,从不因

家务事影响他的工作。他们在一起时,并不善于用语言表

达自己的感情。但他们用行动表达出来的感情更深沉、更

厚重,也让人更动容。不管多忙多累,吴孟超每天回到家

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客厅看吴佩煜是否在,如果在,他

可能一句话也没有,如果不在,他的第一句话一定是:“哪

里去了?”吴佩煜去超市和菜市场买东西,都以吴孟超为主,他喜欢的就买,不喜欢的就不买。他晚上喜欢吃包子和稀饭,但如果哪天家里只有一个包子,他一定会把包子一掰两半,一半自己吃,一半给老伴。一年四季,不管天热天冷,都是这样。“一起生活这么多年,我们俩之间太了解了,很多时候不说话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她对我非常支持,如果没有她支持,我也很难干好工作,从心里感谢她。”吴孟超说。

三、医学成就

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

为奠定肝脏外科的基础,从1958年起,他进行了肝脏解剖

的研究,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

科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为解

决肝脏手术出血这一重要难题,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的基础上,

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为掌握肝脏术后生

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

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

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为进一步扩大肝脏外

科手术适应症,提高肝脏外科治疗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

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创立

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

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

他针对肝癌发现时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点,提出“二期手术”的概念,即对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为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针对肝癌术后复发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疗的特点,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针对中国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术后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机统一。上述研究使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来的48.6%,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为了提高中国肝脏外科的科学研究水平,使肝脏外科事业持续、深入的发展,吴孟超院士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牵头指导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研制了细胞融合和双特异性单抗修饰两种肿瘤疫苗,发明了携带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毒载体等,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Nature Med》、《Hepatology》、《Oncogene》、《Cancer Research》等学术刊物。

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研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中国,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他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近五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96篇,主编《黄家驷外科学》、《Primary Liver Cancer》等专著15部,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和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等荣誉26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