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方子

方子

正确辨别咳嗽原因对症治疗——新手妈妈必读很多情况下咳嗽不是病,而是许多疾病都可能出现的一种症状。

婴儿咳嗽是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而做出的一种机体防御反射动作。

也就是说,咳嗽是宝宝的一种保护性生理现象。

但是如果咳得过于剧烈,影响了饮食、睡眠和休息,那它就失去了保护意义。

因此对于咳嗽,一定要鉴别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再对症处理。

绝不可一听咳嗽,马上就认为是感冒、肺炎,做出盲目治疗。

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症状:宝宝嗜睡,流鼻涕,有时可伴随发热,体温不超过38℃;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热后,症状消失,咳嗽仍持续3~5日。

医生意见: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多喂宝宝一些温开水、姜汁水或葱头水。

尽量少用感冒药,宝宝烦躁、发热时,可给少许小儿欣口服;切忌使用成人退热药,不宜喂止咳糖浆、止咳片等止咳药,更不要滥用抗生素。

冷空气刺激性咳嗽症状:痰液清淡,不发热,没有呼吸急促和其他伴随症状。

医生意见:让宝宝从小就接受气温变化的锻炼。

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即使是寒冷季节也应坚持,只有经受过锻炼的呼吸道才能够顶住冷空气刺激。

咽喉炎引起的咳嗽症状:声音嘶哑,有脓痰,咳出的少,多数被咽下。

较大的宝宝会诉咽喉疼痛;不会表述的宝宝常表现为烦躁、拒哺。

医生意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

过敏性咳嗽症状:痰液稀薄、呼吸急促。

医生意见:对家族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病史的宝宝,咳嗽应格外注意,及早就医诊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阻止发展成哮喘病。

气管炎性咳嗽症状:早期有感冒症状,如发热、打喷嚏、流涕、咽部不适。

医生意见:初起感冒症状明显时可用感冒药,发热可用退热药、祛痰剂,不宜使用止咳药。

痰多或呈脓性表明是继发细菌感染,应根据医生意见选用适当抗生素治疗。

若未经有效控制,可能发展为肺炎。

细支气管炎性、肺炎咳嗽症状:咳嗽伴发热、呼吸急促和喘憋。

医生意见:如果宝宝出现呼吸困难或是无法进食、喝水,应及时就医。

如果症状较轻(只是气喘而未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你可以在宝宝房间里放一个加湿器,帮助宝宝祛除肺部的黏液,并给宝宝喝足够多的水。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统病变 , 按照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 和对 照组 。治疗组 6 2例 ,
对照组 5 8例 。
壁, 造成 不同程度 的纤维增多或者黏膜溃疡 , 导致气道狭窄 , 道 气
炎症 的改变 , 黏液腺分 泌增 多 , 毛上皮遭 到不 同程度 的损伤或 纤
者破坏 , 痰液排 L 困难 , 留于支气管 内, 叶 I 滞 影响通气 , 而引起一 从
3 讨 论
病毒性肺炎是, J n 吸道疾病 中最 常见 的类型 , , L ̄ b 在外 界环 境 改变 以及从小缺乏锻炼 , 免疫力低下 以及过敏体 质的情况 下极 易 发生, 病原体进入气 管 、 支气 管 以及 肺部 组织 内 , 且沉 着于 管 并
蛋 白正常。所有病例均 无并发症 , 营养状 况均属 正常 , 其他 系 无
2 08: 73. 0 2
[] 3 魏珉 , 王丹华 , 董梅. 儿科 诊 疗常规. 京: 民卫 生 出版社 , 北 人
2 04: 83. 0 l
经过临床观察 证 明。治疗 组 总有效 率 9 . % , 3 5 对照 组总 有 效率 8 . % , 1o 经 检 验 , = .5 P<0 0 , 63 , .5 两组差 异有 统计 学
字 Z 0 30 4 0 3~05ml g 每 天 1次 静 脉 滴 注 , 大 量 不 超 20 05 ). . Mk , 最
过 2 / , 0mL d 速度控制在每分钟 3 4 O~ 0滴 ;, x N组加用双 黄连粉 t
剂 ( 药 集 团 制药 六 厂 )0m / g 每 天 1次 静 脉 点 滴 , 大 量 不 哈 6 g k , 最 超 过 18g速 度 控 制 在 每 分 钟 3 4 . , O~ 0滴 。
全正常 ; 显效 : 使用 4d内, 上述症状 基本消失 , 体征明 好转 , 胸 片炎症 大部分吸 收 ; 有效 : 使用 7 d以 症状和体 綦本消失 , 体征好转 ; 无效 : 使用 7d以上 , 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

中医儿科:小儿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汇总!

中医儿科:小儿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汇总!

中医儿科:小儿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汇总!儿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所有临床科目中最容易拿分的科目,小编特意将各个系统疾病里,中医辨证论治部分的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以及西医治疗上首选的治疗药物进行了汇总。

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生儿疾病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熏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证——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生儿硬肿症首先辨别虚与实。

阳虚者以益气温阳为主,寒实者以温经通络为主。

寒凝血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阳气虚弱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减。

呼吸系统疾病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1)主证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

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二、小儿肺炎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1.常证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毒热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507例临床研究

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507例临床研究

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507例临床研究汪受传;孙轶秋;卞国本;徐玲;马融;王孟清;刘光陵【摘要】目的:观察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以利巴韦林注射液为对照,采用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进行了两期6中心的507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两期临床研究的结果均表明:清肺口服液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P<0.05):清肺口服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均未见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结论:清肺口服液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有效而安全的药物.【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6(011)009【总页数】6页(P1649-1653,1658)【关键词】清肺口服液;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临床研究【作者】汪受传;孙轶秋;卞国本;徐玲;马融;王孟清;刘光陵【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210029;常州市中医院,常州,213003;盐城市中医院,盐城,224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沙,410007;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2病毒性肺炎是小儿肺炎中的常见类型,近20年来我们对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开展了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并且从细胞、基因、代谢组学等多方面探讨了其疗效机制。

本文报道我们以开肺化痰、解毒活血立法,研制清肺口服液,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开展两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结果。

根据我们对小儿病毒性肺炎证候学研究的结果,在其常见证候中,以痰热闭肺证最为多见,占我们调查病例总数480例的75%[1]。

为此,我们重点开展了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

分析本证的病机在于风温邪毒由表入里,热与痰结,壅阻肺络,以致肺气闭郁,宣肃失司。

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进展与体会

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进展与体会
重视哮喘患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阶段的 防诱发治疗,可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及减 轻发作程度。此期病机特点为感受外邪, 肺失宣降,治疗用药约3~7天。
3.发作期(急性发作期):以哮喘为 主,即喉中哮鸣,呼吸急促,肺部听 诊以哮喘音为主,此期的病机特点是 以标实为主,治疗用药约3~7天。
4.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哮喘消失后, 继则出现以痰壅为主的临床表现,主要表 现为痰多,喉中有痰,时咳,或偶咳,或 咳略重,肺部哮鸣音消失,而以痰鸣音为 主。此期的病机特点不再是以气逆为主, 而是以痰实为主,治疗用药约1~2个月。
小儿哮喘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密切关系,辨 证运用补肾疗法十分重要。同时瘀血是哮 喘病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亦是病情反复 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临床不仅要关注 “痰浊”为患,更要重视“瘀血”的存在。
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中医的肺概括了机 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补肺气能提高机体免 疫防御功能,增强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而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中 药有免疫促进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降低气道反应性 。
(三)特色疗法
1.冬病夏治方贴敷防治儿童哮喘 白芥子、延胡索、肉桂、麻黄、细辛、甘
遂研粉,按2:2:2:1:1:1比例混匀, 生姜汁调敷。分做成直径为1cm的药饼, 用纱布敷贴在肺俞、膏肓、定喘、天突等 穴,约2~4小时后取下,通过皮肤渗透吸 收,使药力直达病所,来改善肺部微循环, 预防哮喘发作。
五圣丹由胆南星、半夏、陈皮、甘草、苦杏仁组 成;灸法取心穴、足三里各三壮。
1974年第三版《中医儿科学》将小儿哮喘 的辨证施治概括为:“急性发作,以邪实 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1985年第五版的《中医儿科学》则将哮喘 的辨证施治明确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二)现代医学分期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ppt课件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ppt课件
治疗
03
针对SMMPP,医生需采取紧急措施,如机械通气、肺泡灌洗等,以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等。同时,还需使用抗生素治疗MP感染。
03
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通过飞沫传播感染。
细菌混合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常常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02
临床表现
MPP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以及肺外症状如皮疹、神经系统症状等。
定义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是指在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14天,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病情加重的肺炎支原体肺炎。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点
RMPP的临床表现通常较重,发热时间长,咳嗽剧烈,肺部影像学表现严重,且易出现肺外并发症。
早期肺部纹理增粗
磨玻璃样改变
实变影
胸腔积液
在X线平片上,可能会观察到肺部的磨玻璃样改变,这是由于肺部局部炎症引起的肺泡充盈。
随着病情发展,肺部可能会出现实变影,提示肺部存在实质性炎症。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腔积液的情况,表现为肺部透亮度降低,肋膈角模糊。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支气管肺炎,在CT上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炎性浸润和肺泡实变。
神经系统
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病、脊髓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消化系统
可出现胰腺炎、肝炎、肠炎等消化系统并发症。
血液系统
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并发症。
泌尿系统
可出现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并发症。
06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表现
发病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会导致肺部纹理增粗的现象。
分级管理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一、概述《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是在当前儿科医学领域中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这一常见疾病制定的一份重要指导性文件。

本指南旨在规范中成药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小儿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有鼻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

由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目前,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如解热镇痛、减轻鼻充血、抗组胺等。

这些药物往往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抗生素的滥用也导致了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反应的频发。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中成药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成药多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经过科学配伍和炮制而成,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本指南的制定,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对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指导。

本指南的制定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力求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份实用、可靠的参考工具,以指导中成药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这些炎症常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如病毒、细菌等,其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

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增液承气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88例

增液承气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88例

增液承气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88例
杨端芬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2001(19)3
【摘要】增液承气汤出自《温病条辨》 ,具有甘凉濡润 ,滋阴增液 ,软坚降泄 ,通腑泻热之功效。

小儿病毒性肺炎属中医温病范畴 ,本文报道运用增液承气汤内服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 88例 ,结果治愈 74例 ,有效 11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达 96 6%【总页数】2页(P60-61)
【关键词】病毒性肺炎;增液承气汤;治疗;中医药疗法;儿童
【作者】杨端芬
【作者单位】四川西昌市妇幼保健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631
【相关文献】
1.对增液汤、增液承气汤同属"增水行舟"之我见 [J], 杨丽
2.增液汤合小承气汤加减二阶段法治疗小儿顽固性便秘30例 [J], 王晓艾
3.增液承气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J], 赵玉敏
4.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探究 [J], 张俊民
5.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小儿清肺化痰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70例疗效观察 [J], 吕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小儿病毒性肺炎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小儿病毒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小儿病毒性肺炎(child viral pneumonia)。

小儿病毒性肺炎是小儿感染病毒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临床主要特征: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X线全胸片可表现为肺实变浸润阴影,鼻咽部分泌物脱落细胞或血清病毒学检测阳性。

小儿病毒性肺炎病原体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

小儿病毒性肺炎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

3 诊断3.1 临床表现[1]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3.2 实验室检查3.2.1 X线全胸片[1]可表现为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变浸润阴影,以两肺下野、心膈角区及中内带较多。

小斑片病灶可部分融合在一起成为大片状浸润影,甚至可类似节段或大叶性肺炎的形态,可同时见有肺间质改变。

3.2.2 病毒学检查[2]取鼻咽部分泌物脱落细胞或血清,运用IgM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生物素抗生素ELISA法、单克隆抗体荧光法等方法检测病毒。

3.2.3 血常规[1]白细胞计数可减少、正常或稍增高,增高者一般不超过12×109L-1。

3.3 需与小儿病毒性肺炎鉴别的病种除病毒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小儿肺炎、哮喘、支气管炎、气道异物等。

4 辨证4.1 常证[1,3-4]1)风寒郁肺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气喘鼻煽,痰稀白易咯,或闻喉间痰嘶,咽不红,口不渴,面色淡白,纳呆,小便清,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郁肺证发热恶风,头痛有汗,鼻塞流清涕或黄涕,咳嗽,气喘,咯黄痰,或闻喉间痰嘶,鼻翼煽动,声高息涌,胸膈胀满,咽红肿,口渴欲饮,纳呆,面色红,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3)痰热郁肺证发热,有汗,咳嗽,咯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咽红肿,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4)毒热闭肺证壮热不退,咳嗽剧烈,痰黄稠难咯或痰中带血,气急喘促,喘憋,呼吸困难,鼻翼煽动,胸高胁满,胸膈满闷,张口抬肩,鼻孔干燥,面色红赤,口唇紫绀,涕泪俱无,烦躁不宁或嗜睡,甚至神昏谵语,呛奶,恶心呕吐,口渴引饮,便秘,小便黄少,舌红少津,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5)阴虚肺热证咳喘减少或减轻,时有低热,手足心热,干咳,痰量少或无痰,咯痰带血,面色潮红,口干、口渴欲饮,神疲倦怠,夜卧不安,形体消瘦,盗汗,便秘,小便黄少,病程迁延,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

6)肺脾气虚证久咳、咳痰无力,痰稀白易咯,气短,乏力,动则气喘,或有低热,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形体偏瘦,自汗,纳差,口不渴,便溏,病程迁延,反复感冒,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苔薄白,脉无力或细弱,指纹淡。

4.2 变证[1,3-4]1)心阳虚衰证面色苍白,唇指紫绀,呼吸浅促,四肢不温,多汗,胁下痞块,心悸动数,虚烦不安,神萎淡漠,小便减少,舌质淡紫,脉疾数、细弱欲绝,指纹紫滞。

2)邪陷厥阴证壮热不退,口唇紫绀,气促,喉间痰鸣,烦躁不安,谵语狂躁,神识昏迷,口噤项强,角弓反张,四肢抽搐,舌质红绛,脉细数,指纹紫。

5 治疗5.1 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法。

开肺以恢复肺气宣发肃降功能为要务,宣肃如常则肺气郁闭可解,咳喘自平。

若痰多壅盛者,需降气涤痰;喘憋严重者,治以平喘利气;气滞血瘀者,佐以活血化瘀;肺与大肠相表里,壮热炽盛时,可用通下药以通腑泄热。

出现变证者,或温补心阳,或开窍息风,随证施治。

病久肺脾气虚者,宜健脾补肺益气为主;若是阴虚肺燥,余邪留恋,宜甘凉养阴润肺化痰,兼清余邪。

同时,本病还常结合其他治法,如中成药、雾化吸入、药物外治等,变证必要时须中西医结合治疗。

患儿应忌食油腻及刺激性食品,少进甘甜,防止助热生痰。

5.2 分证论治5.2.1 常证[1,3-4]1)风寒郁肺证(推荐级别:D)治法:辛温宣肺,止咳平喘。

主方: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苦杏仁、防风、桔梗、紫苏子、桑白皮、陈皮、制半夏、甘草。

加减:恶寒身痛加桂枝、白芷;咳嗽痰多加白前、远志;高热加生石膏(先煎)、黄芩。

2)风热郁肺证(推荐级别:D)[5]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主方:偏表证,身热较甚而咳喘不剧,银翘散主之;偏里证,热邪偏重,频咳、气促、痰多,麻杏石甘汤主之。

常用药:偏表证用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荆芥、淡豆豉、薄荷(后下)、桔梗、桑叶、牛蒡子、大青叶、蚤休、甘草;偏里证用炙麻黄、苦杏仁、前胡、款冬花、浙贝母、生石膏(先煎)、薄荷(后下)、黄芩、贯众、甘草。

加减:若壮热烦渴,重用生石膏(先煎),加知母;喘息痰鸣加葶苈子(包煎)、瓜蒌皮、枳壳;咽喉红肿疼痛加射干、板蓝根、芦根。

3)痰热郁肺证(推荐级别:B)[5-7]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生石膏(先煎)、苦杏仁、葶苈子(包煎)、紫苏子、桑白皮、黄芩、金荞麦、贯众、天竺黄、甘草。

加减:热重加栀子、虎杖,伴大便干加用生大黄(后下);痰壅喘急便秘加用礞石滚痰丸(包煎);咳嗽重加前胡、款冬花;痰多加鲜竹沥(冲服)、浙贝母、制胆南星、猴枣散(另吞服);紫绀加丹参、赤芍;高热惊惕加服紫雪;喘甚便秘痰涌而病情较急者加服牛黄夺命散。

4)毒热闭肺证(推荐级别:D)[5]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主方: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苦杏仁、前胡、黄芩、黄连、栀子、生石膏(先煎)、玄参、连翘、虎杖、甘草。

加减:热毒重加蒲公英、败酱草;伴便秘腹胀加生大黄(后下)、玄明粉(溶入);烦躁不宁加钩藤(后下)、白芍;口干鼻燥,涕泪全无加北沙参、麦冬、生地黄。

5)阴虚肺热证(推荐级别:D)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玉竹、桑白皮、百合、地骨皮、天花粉、生地黄、玄参、川贝母、甘草。

加减:低热加青蒿、知母、黄芩;咳甚加紫菀、百部、枇杷叶;干咳不止加五味子、乌梅;盗汗加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酸枣仁。

6)肺脾气虚证(推荐级别:D)治法:补肺益气,健脾化痰。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或生晒参)、白术、茯苓、炙黄芪、防风、半夏、陈皮、五味子、焦神曲、甘草。

加减:多汗或动则汗出加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浮小麦;咳嗽较甚加百部、紫菀、款冬花;纳谷不香加炒谷芽、炒麦芽。

5.2.2 变证1)心阳虚衰证(推荐级别:D)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主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附子(先煎)、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白芍、炙甘草。

加减:面色唇舌青紫,右胁肋下痞块明显加红花、丹参;呼吸不整或叹息样呼吸加山茱萸、炙麻黄、熟地黄。

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

2)邪陷厥阴证(推荐级别:D)治法:清心开窍,平肝息风。

主方:羚角钩藤汤加减合牛黄清心丸。

常用药:羚羊角粉(另吞服)、钩藤(后下)、菊花、生地黄、白芍、虎杖、黄芩、郁金、浙贝母、生石膏(先煎)、石决明、甘草。

另服牛黄清心丸。

加减:高热神昏加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抽搐加僵蚕、蒺藜;痰多加天竺黄、胆南星、石菖蒲。

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

5.3 口服中成药1)通宣理肺口服液(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制半夏、茯苓、炒枳壳、黄芩):每支10mL。

成人剂量:口服,每服20mL,1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儿童服量为1/3。

用于风寒郁肺证。

(推荐级别:D)2)羚羊清肺散(羚羊角粉、板蓝根、连翘、金银花、水牛角浓缩粉、石膏、冰片、川贝母、炒僵蚕、朱砂、赤芍、知母、天花粉、琥珀、甘草、栀子、芦根、桔梗):每袋1g。

成人剂量:口服,每服1g,1日2次;周岁以下小儿酌减。

用于风热郁肺证、痰热郁肺证。

(推荐级别:D)[8]3)儿童清肺口服液(麻黄、蜜炙桑白皮、黄芩、苦杏仁、石膏、甘草、瓜蒌皮、板蓝根、法半夏、浙贝母、橘红、炒紫苏子、葶苈子、紫苏叶、细辛、薄荷、蜜炙枇杷叶、白前、前胡、石菖蒲、天花粉、煅青礞石):每支10mL。

口服,每服20mL,6岁以下每服10mL,1日3次。

用于痰热郁肺证。

(推荐级别:A)[9,10]4)天黄猴枣散(天竺黄、天麻<制>、猴枣、珍珠、胆南星、僵蚕、冰片、薄荷脑、牛黄、珍珠层粉、全蝎):每瓶0.3g。

口服,每服1~4岁0.15g、4岁以上0.3g,1日1~2次。

用于痰热郁肺证。

(推荐级别:D)[11]5)安宫牛黄丸(牛黄、郁金、水牛角片、黄芩、黄连、雄黄、栀子、朱砂、冰片、麝香、珍珠、金箔):口服。

丸剂:每丸重3g。

每服1丸,1日1次,小儿3岁以内每服1/4丸、4~6岁每服1/2丸,1日1次。

散剂:每瓶装1.6g。

每服1瓶,1日1次,小儿3岁以内每服1/4瓶、4~6岁每服1/2瓶。

或遵医嘱。

温开水送服。

用于毒热闭肺证、邪陷厥阴证。

(推荐级别:D)[12] 6)玉屏风口服液(颗粒)(黄芪、白术、防风):每支10mL。

口服,每服小于1岁3mL或2g、1~5岁5~10mL或2.5~5g、6~14岁10mL或5g,1日3次。

用于肺脾气虚证。

(推荐级别:D)5.4 中药注射剂1)清开灵注射液(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片、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每支10mL。

成人剂量:肌内注射:1日2~4mL。

静脉滴注:1日20~40mL,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

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儿童以20~40滴/min为宜。

用于痰热郁肺证、毒热闭肺证、邪陷厥阴证。

(推荐级别:A)[9,10-13]2)痰热清注射液(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静脉滴注,1次20mL,重症患者可用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注意控制滴数在60滴/min,1日1次。

儿童按体重0.3~0.5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控制滴速每分钟30~60滴,1日1次;或遵医嘱。

用于风热郁肺证、痰热郁肺证。

(推荐级别:D)[14]3)炎琥宁注射液(穿心莲提取物):每支80mg。

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适量使溶解。

成人剂量:肌内注射:1次40~80mg,1日1~2次;静脉滴注:1日0.16~0.4g,1日1~2次给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滴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