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穴位敷贴干预小儿哮喘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穴位敷贴干预小儿哮喘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穴位敷贴干预小儿哮喘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穴位敷贴干预小儿哮喘的年龄、判断依据、体质类型、干预方法及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18岁人群哮喘迁延期和缓解期的穴位敷贴。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治未病中心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穴位敷贴Acupoint application穴位敷贴是指将药物制成膏状或饼状敷贴于特定穴位皮肤表面,通过药物以及药物对穴位刺激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小儿哮喘[1]Children asthma小儿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反复发作哮鸣气喘性肺系疾病。

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喘促气急,喉间痰吼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为特征。

3判断依据[1]及适用期3.1病史多有婴儿期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家族哮喘史。

3.2临床表现哮喘反复发作≥3次。

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气候骤变、感受外邪、接触或进食某些过敏物质、运动等。

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

发作时喘促,气急,哮鸣,咳嗽,甚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

肺部听诊: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以呼气时明显,呼气延长。

3.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血总IgE或过敏原特异性IgE可增高。

3.4适用期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小儿哮喘的迁延期和缓解期[2]。

中医临床分期[2]: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

迁延期:哮喘减而未平,静时气息平和,动则喘鸣发作,同时出现肺、脾、肾虚的不同表现。

缓解期:咳喘已平,出现肺、脾、肾虚的表现。

4辨体质4.1小儿哮喘体质分型[3-5]4.1.1阳虚质形体虚胖,肌肉松弛,面色偏白,性格内向,懒言少动,精神不振,睡眠偏多,畏寒,手足不温,易自汗,喜热饮食,大便多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一、概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为特点。

发病以秋冬气候改变时为多见,属于中医学的“哮证”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发作前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

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

大部分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

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B2受体激动剂I[如沙丁胺醇(SaIbUtanIo1)]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2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上2周后,FEVI增加2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支气管哮喘中医分型辨治

支气管哮喘中医分型辨治

支气管哮喘中医分型辨治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织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病以冬季、或寒冷地区、高原地区、潮湿地区为多发,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发病常常有明显外因。

(一)寒哮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或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哮因寒冷加重,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浮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痰稀或黏稠色白,或形寒肢冷,或胸满,或胸闷,或面色晦暗,或渴欲热饮,或头晕。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宣肺降逆。

可选用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合方。

(二)热哮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或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痰稠色黄,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浮或数。

3. 可能伴随的症状心胸烦热,或面赤,或呛咳,或胸胀满,或汗出,或胸闷,或头痛,或头晕。

【治则与选方】清热益肺,化饮宽胸。

可选用泽漆汤。

(三)寒哮夹热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哮因寒冷加重,口渴饮水,舌红,苔黄腻,脉浮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痰色时黄时白,或形寒肢冷,或胸满,或胸闷,或面色晦暗,或大便不调,或头晕。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兼以清热。

可选用小青龙加石膏汤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

(四)寒哮夹瘀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哮因寒冷加重,舌质暗或瘀斑,苔厚腻,脉涩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青黯,或痰稠色白,或形寒肢冷,或胸痛,或胸闷,或但坐不能卧,或大便不调,或头痛。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可选用小青龙汤与生化汤合方。

(五)肺气虚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或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口淡不渴,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汗出,或恶寒,或鼻塞,或易感冒,或喷嚏,或面色不荣。

【治则与选方】补益肺气,固护卫气。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前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哮喘的诊疗水平,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中国哮喘诊疗指南》进行了第四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哮喘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的全面指导,以促进我国哮喘防治工作的规范化。

1. 哮喘的定义与分类1.1 定义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可逆性痉挛、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点,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

1.2 分类哮喘可分为外源性哮喘、内源性哮喘和混合性哮喘。

其中,外源性哮喘主要由过敏原引起,内源性哮喘由感染等非过敏原因素引起,混合性哮喘则同时具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哮喘的特点。

2. 哮喘的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关注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的发作特点、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因素等。

2.2 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肺功能检查、心率、血压、呼吸音等指标。

2.3 实验室检查1. 血清IgE检测: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清IgE水平通常升高。

2. 肺功能检查:评估气道痉挛程度和气道炎症水平。

3. 呼气道炎症指标:如诱导痰细胞分类和炎症介质检测。

4. 过敏原检测:针对外源性哮喘患者,可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IgE检测。

2.4 确诊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以下标准者可诊断为哮喘:1.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症状。

2. 发作时肺部闻及哮鸣音。

3. 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呼气峰流速(PEF)降低。

4. 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心源性哮喘、支气管炎等。

3. 哮喘的评估与分级3.1 评估工具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和美国胸科学会(ATS)联合制定的哮喘控制评估工具(CAT)进行评估。

3.2 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症状、肺功能指标和炎症水平,将哮喘分为五个等级: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及危重度。

小儿哮喘指南-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小儿哮喘指南-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24
ZYYXH/T251 -2012
5.5 针灸疗法
取定喘、天突、内关。 咳嗽痰多者,加胸中、丰隆 。 针刺,每日 l 次。用于发作期 。
别: D) [ I , 16 -川
(推荐级
取大椎、肺俞、足气里、肾俞、关元 、 脾俞,每次取 3 -4 穴,针刺加灸,隔日 l 次。 在好发季 节前作预防性治疗 。 (推荐级别: D) r1.11J
黄。若表证不著 ,喘息咳嗽. 痰鸣 , 痰色微黄,可选用定喘汤加减 。
5. 2. 1. 3 外寒内热证(推荐级别: D) l l ,6 111 ?台法 :解 表情甲,止咳定喘。 主方:大青龙汤(《伤寒论》 )加减。 常用药:麻黄(炙)、桂枝、白苟、细辛、五味子、法半夏、石膏、黄苓、草房子、紫苏子、野
3 诊断 3. 1 病史
多有婴儿期湿痊等过敏性疾病史,家族哮喘史 } 1- 2 ..i 1 3. 2 临床表现
哮喘反复发作, ~3 次。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气候骤变、感受外才j)、接触 4 进食 Jrtil 些 过敏物质等。 l 1 -2]
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嗖、咳嗽等先兆症状 c 发作 u,t11市促,气急,昨吨,咳 P软,甚 {I· 斗才能 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 。[ I - 3]
5 治疗 5. 1 治疗原则川
哮喘应坚持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按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施治 。 本病应重视缓解期的 治疗,以图长期缓解 。 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泊。如寒邪应温、 热邪应清、痰浊宜涤、表邪宜散、气逆宜降等 。 属于虚实兼见、寒热并存者,治疗时又应兼顾。缓解 期 二句扶正以泊其本,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鼠根 。 在缓解期以补肺固表、补脾益肾为主, 调整脏腑功能,去除生痰之因。哮喘属于顽疾,宜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如三伏天用蚁贴疗法冬病 夏泊,哮喘重度、危重度发作叮配合西药治疗 。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指南和建议,供参考。

诊断
临床表现
-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 需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儿童支气管哮喘。

评估
- 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评估应包括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等内容。

- 需要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病情的轻重程度和控制程度。

治疗
教育和自我管理
- 医生应向患儿及其家长提供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和教育,包括病情认知、用药使用方法、避免诱因等内容。

- 患儿及其家长应学会监测病情、正确使用药物和应对急性发作等自我管理技能。

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应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轻重程度和控制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方案制定。

- 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炎药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其给药途径。

非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诱因的避免和控制,如避免过敏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等。

- 对于慢性儿童支气管哮喘,还可以考虑进行免疫疗法或其他相关治疗。

随访和评估
- 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 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病情的控制和缓解。

总结
本指南提供了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的指导,包
括诊断、治疗、教育和随访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医生和医疗机构可
以根据指南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前言为了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儿科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儿童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随访进行了详细阐述。

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哮喘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指南概述诊断标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1.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2. 发作时具有以下至少一项:- 呼吸困难- 口唇及指(趾)端发绀- 哮喘症状导致夜间醒来- 哮喘症状影响正常活动3.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评估方法儿童哮喘的评估分为:1. 初始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等。

2. 定期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急性发作评估:针对哮喘急性发作,进行紧急处理。

治疗原则儿童哮喘的治疗原则包括:1. 急性发作期治疗:缓解症状,纠正低氧血症,预防进一步恶化。

2. 慢性持续期治疗:降低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

3. 康复治疗:提高患儿体质,减少复发。

治疗方案儿童哮喘治疗方案分为四个级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治疗措施:1. 轻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

2. 中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必要时添加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

3. 重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

4. 危重症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必要时进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辅助通气。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目录1. 引言2.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3. 诊断标准4. 评估和监测5. 非药物治疗6. 药物治疗7. 预防措施8. 总结9. 参考资料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

该指南基于2024年修订版,旨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简明、准确的指导。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为支气管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诊断标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标准:- 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或胸闷感。

- 支气管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肺功能检测显示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评估和监测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评估和监测,应包括以下方面:- 病史:详细了解患儿的症状、发作频率等。

- 肺功能检测:评估患儿的肺功能,包括峰流速、用力呼气容积等。

- 控制水平评估:评估患儿的病情控制程度,包括症状频率、夜间症状等。

- 预后评估:评估患儿的预后和发展趋势。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措施:- 触发因素避免:避免患儿接触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如烟雾、过敏原等。

- 支持性护理: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护理,如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 教育和自我管理:向患儿和家长提供相关教育,包括哮喘的认识、正确使用雾化器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药物:-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缓解急性哮喘发作,如沙丁胺醇。

- 长效控制药物:用于维持哮喘症状的长期控制,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 其他辅助药物:根据患儿情况,可酌情使用其他辅助药物,如抗白细胞介素治疗。

预防措施为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加重,应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性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 2 热性哮喘证 气喘, 声高息涌, 喉间哮鸣, 咳嗽痰壅, 痰黏、色
黄、难咯, 胸闷, 呼吸困难, 鼻塞, 流涕黄稠, 身热, 面 红唇干, 夜卧不安, 烦躁不宁, 口渴, 小便黄赤, 大便 干, 咽红, 舌质红, 苔薄黄或黄腻, 脉浮数或滑数, 指 纹紫。
4. 1. 3 外寒内热证 气喘, 喉间哮鸣, 咳嗽痰黏、色黄、难咯, 胸闷,
喘促乏力, 动则气喘, 干咳少痰, 痰黏难咯, 咳 嗽无力, 盗汗, 形体消瘦, 腰膝酸软, 面色潮红, 午后 潮热, 口咽干燥, 手足心 热, 便秘, 舌红少津, 苔花 剥, 脉细数, 指纹淡红。 5 治疗 5. 1 治疗原则
哮喘应坚持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按
收稿日期: 2008 - 02- 28 作者简介: 赵霞 ( 1972- ) , 女, 副教授, 医学博士, 主要从事小儿肺系疾病的研究。
6
5. 2. 1 发作期
5. 2. 2 缓解期
5. 2. 1. 1 寒性哮喘证
5. 2. 2. 1 肺脾气虚证
治法: 温肺散寒, 涤痰定喘。
治法: 补肺固表, 健脾益气。
主方: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主方: 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 炙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法半夏、紫
常用药: 炙黄芪、白术、防风、党参、五味子、茯
5
第 4卷 第 3期 2008年 5月
中医儿科杂志 J PED IATRICS OF TCM
Vol 4 No 3 M ay 2008
性哮喘证。
12 g, 共研细末, 分成 3份, 每隔 10 d使用 1份。用
5. 3. 3 玉屏风口服液 (颗粒 )
时取药末 1份, 加生姜汁调和, 取直径约 1. 5 cm 大
< 1岁 每 服 3 mL 或 2 g, 1 ~ 5 岁 每 服 5 ~ 小, 分别贴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穴, 贴 2 ~ 4 h
10 mL或 2. 5~ 5 g, 6~ 14岁每服 10 m L或 5 g, 均 1 揭去。若贴后皮肤发红, 局部出现小疱疹, 可提前
日 3次。用于肺脾气虚证。
揭去。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季的 初伏、中伏、末伏 3
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每次
5. 4 敷贴疗法
取 3~ 4穴, 针刺加灸, 隔日 1次。在好发季节前作
白芥子 21 g、延 胡 索 21 g、甘遂 12 g、细 辛 预防性治疗。
! 学术探讨 !
关于小儿哮喘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的认识与思考
张 洁, 郭立芳 (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主, 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如寒邪应温、热邪 半夏、陈皮、肉桂、丹参、紫菀、款冬花、党参、五味子
应清、痰浊宜涤、表邪宜散、气逆宜降等。属于虚实 等。偏于肾虚者用山茱萸、熟地黄、补骨脂、怀山药、
兼见、寒热并存者, 治疗时又应兼顾。缓解期当扶 茯苓、款冬花、紫菀、法半夏、细辛、胡桃肉、五味子、
正以治其本, 以补肺固表、补脾益肾为主, 调整脏腑 炙麻黄、射干等。肺实肾虚并重时二方配合使用。
5. 3. 4 固本咳喘片 每服 1~ 3片, 1日 3次。用于脾肾阳虚证。
次, 连用 3年。用于缓解期培本治疗。 5. 5 针灸疗法
5. 3. 5 蛤蚧定喘片
取定喘、天 突、内关。咳嗽痰多者 加膻中、丰
每服 2~ 4片, 1日 2次。用于肺肾两虚、阴伤 隆。针刺, 1日 1次。用于发作期。
痰热证。
功能, 去除生痰之因。哮喘属于顽疾, 宜采用多种
加减: 动则气短难续加紫石英、诃子摄纳补肾;
疗法综合治疗, 如三伏天敷贴疗法的冬病夏治, 哮 畏寒肢冷加附片、淫羊藿温肾散寒; 痰多色白, 屡吐
喘重度、危重度发作可配合西药治疗。 5. 2 分证论治
不绝加银杏、芡实补肾健脾化痰; 发热咯痰黄稠加 黄芩、冬瓜子、金荞麦清泄肺热。
第 4卷 第 3期 2008年 5月
中医儿科杂志 J PED IATRICS OF TCM
Vol 4 No 3 M ay 2008
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施治。本病应重视缓解期的 虚者, 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
治疗, 以图根治。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 治肺为
常用药: 偏于肺实者给予紫苏子、杏仁、前胡、法
每服 5~ 10 mL, 1日 2次。用于寒性哮喘证。
5. 2. 1. 4 肺实肾虚证
5. 3. 2 哮喘宁颗粒
治法: 泻肺平喘, 补肾纳气。
5周岁 以下 儿 童每 次 5 g, 5 ~ 10 周岁 每 次
主方: 偏于肺实者, 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偏于肾 10 g, 11~ 14周岁每次 20 g, 均 1日 2次。用于热
反复感冒, 气短自汗, 咳嗽无力, 形体消瘦, 神 疲懒言, 面白少华或萎黄, 纳差, 便溏, 舌质淡胖, 苔 薄白, 脉细软, 指纹淡。 4. 2. 2 脾肾阳虚证
喘促乏力, 动则气喘, 气短心悸, 咳嗽无力, 形 体消瘦, 形寒肢冷, 腰膝 酸软, 面白少 华, 腹胀, 纳 差, 夜尿多, 便溏, 发育迟缓,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 弱, 指纹淡。 4. 2. 3 肺肾阴虚证
加减: 盗汗甚加知母、黄柏育阴清热; 呛咳不爽
半夏、生石膏、黄芩、葶苈子、紫苏子、鱼腥草、炙甘 加百部、款冬花润肺止咳; 潮热加鳖甲、地骨皮清其
草等。
虚热。
加减: 热重加栀子、虎杖清肺热; 咳嗽重加桑白 5. 3 中成药
皮、前胡、紫菀肃肺止咳; 喘促甚加射干、桑白皮泻 5. 3. 1 小青龙口服液
肺平喘; 痰热重加地龙、黛蛤散、竹沥清化痰热。
摘 要: 针对中医学、现代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从小儿哮喘病机认识、治疗现状和目标、存在的问
题、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对小儿哮喘的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加以阐述, 以探讨治疗小儿哮喘的新思路。
关键词: 小儿哮喘; 局部治疗; 整体调节 中图分类号: R256.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4297( 2008) 02- 0006- 03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 病, 因其 常年反复发 密切相关, 但更与免疫反应有关 [ 2] 。 T 淋巴细胞免 作, 根治尤 难。本病 的发生儿 童多于成 人。 2000 疫异常, 如 T h1升高、Th2下降比例失调, 则促使哮 年陈育智等 [ 1] 对我国 43万城市儿童进行了哮喘患 喘发作。从免疫学角度来看,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免 病率的调查, 结果显示, 大部分地区的儿童患病率 疫功能紊乱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 气道炎症仅仅
全明了。目前公认的病因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 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
问 ! 通评虚实论 #中有 ∃ 乳子中风热, 喘鸣肩息者 % 的记载, 专门提到小儿 ∃ 喘鸣 %。 ∀金匮要略 #、∀幼 科全书 #、∀证治准绳 #等著作中, 也都有关于哮喘 的症状描述和病机论述。哮喘患儿多素体禀赋不
范。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哮喘 ( asthm a)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 肺系疾病。临床以发作时 喘促气急, 喉间痰吼哮 鸣, 呼气延长, 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 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为特征。 3 诊断 3. 1 病史 多有婴儿期湿疹 等过敏性疾病 史、家 族哮喘 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 如气候骤变、感 受外邪、接触或进食某些致敏物质等。 3. 2 临床表现 自发病以来: 哮喘发作 3 次。常突然发作, 发作之前多 有喷嚏、咳 嗽等先兆症状。发作时喘 促、气急、哮鸣、咳嗽, 甚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 唇青紫。 3. 3 肺部听诊 发作时两肺闻及哮鸣音, 以呼气时明显, 呼气 延长。支气管 哮喘 如继 发感 染, 可闻 及 中、细湿 啰音。 3. 4 血象检查 一般情况下, 支气管哮喘的白细胞总数正常, 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细菌感染时, 白细胞 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4 辨证 4. 1 发作期 4. 1. 1 寒性哮喘证 气喘, 喉间哮 鸣, 咳嗽, 胸闷, 痰稀色白、泡沫 多、易咯, 喷嚏, 鼻塞, 流 清涕, 唇青, 形寒肢 凉, 无 汗, 口不渴, 小 便清长, 大便溏薄, 咽不红, 舌质淡 红, 苔薄白或白滑, 脉浮紧, 指纹红。
喷嚏, 鼻塞, 流清涕, 恶寒, 发热, 面色红赤, 夜卧不 安, 无汗, 口渴, 小便黄赤, 大便干, 咽红, 舌质红, 苔 薄白或薄黄, 脉浮紧或滑数, 指纹浮红或沉紫。 4. 1. 4 肺实肾虚证
气喘, 喉间哮鸣, 持续较久, 喘促胸满, 动则喘 甚, 咳嗽, 痰稀、色白、易咯, 形寒肢冷, 面色苍白或 晦滞少华, 神疲倦怠, 小便清长, 舌质淡, 苔薄白或 白腻, 脉细弱或沉迟, 指纹淡滞。 4. 2 缓解期 4. 2. 1 肺脾气虚证
而真正能达到防治目标的哮喘患者尚不多。说明 疗方法。
哮喘与一般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 其彻底根治有一 1. 2 中医学对小儿哮喘病机的认识
定的难度。 1 病机认识
祖国医学关于支气管哮喘早有认识, 俗称 ∃ 吼 喘 %。 ∀内 经 #中描 述 为 ∃ 喘吁 % ∃ 喘 鸣 %。在 ∀素
1. 1 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病机的认识 小儿哮喘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发病机制尚未完
加减: 喘急加地龙、僵蚕清热解痉、涤痰平喘;
加减: 虚喘明显加蛤蚧、冬虫夏草补肾纳气; 咳
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豁痰降气; 咳甚加炙百部、炙 甚加款冬花、紫菀止咳化痰; 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 款冬花宣肺止咳; 热重选加栀子、拳参、鱼腥草清热 子、补骨脂补肾固摄。
解毒; 便秘加瓜蒌仁、大黄降逆通腑; 若表证不著, 5. 2. 2. 3 肺肾阴虚证
喘息咳嗽, 痰鸣, 痰色微黄, 可选用定喘汤加减。
治法: 养பைடு நூலகம்清热, 敛肺补肾。
5. 2. 1. 3 外寒内热证
主方: 麦味地黄丸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