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展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展发布时间:2022-11-27T03:07:47.238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7期作者:王志广邱卫东[导读] 中医治疗认为支气管哮喘大部分为肾阳不足王志广邱卫东博白县中医院广西博白537600[摘要]中医治疗认为支气管哮喘大部分为肾阳不足,肺脏缺乏温养,导致肺脏虚寒,继而导致寒痰内伏肺和隔上,此时外邪侵肺,导致痰气上升。
缓解期属于夙根尚未清除,但正气衰弱,属于虚标实之证。
所以,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需要从肺脾肾、外治疗之法进行研究,达到扶正祛邪、固表及里的效果。
本文从肺脾肾三个角度分析临床研究进展,并分析中医扶正祛邪及外治疗法治疗进展,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综述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患者会出现反复气促、喘息、胸闷等症状,大部分症状会在夜间出现或加重[1]。
因为哮喘具有反复性、难愈性等特点,所以患者通常需要系统且长期的治疗,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样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2]。
中医认为,哮喘的长期发作,主要是肺脾肾的虚弱,缺乏温养与阳气,在寒邪入侵后导致寒气如肺腑,寒痰伤脏腑之阳,耗费脏腑之阴,固而导致长期之证[3]。
所以,在缓解期应当主要针对肺脾肾治疗,明确病症机理,从而采用补肺健脾益肾治疗方法[4]。
通过综述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展,希望为临床研究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参考。
一、健脾角度治疗引起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脾虚脾弱,所以应当明确疾病机理,从健脾角度展开治疗[5]。
在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中,部分研究人员通过采用六君子汤加味对患者进行治疗,药方为党参、白术、陈皮、法半夏、甘草。
结合西医化验,发现患者治疗后血嗜酸粒细胞和肺功能水平有明显提升[6]。
部分患者采用参术汤(方为红参、获苓、白术、蛤蚧等)进行治疗,并结合西医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喷喉、酮替芬口服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对患者行四疗程的治疗[7]。
中药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研究进展

[ ] 明 明 , 英 同. 受 传 从 肺 论 治 小 儿 哮 喘 缓 解 期 的经 验 4王 胡 汪 [] 辽 宁中 医杂志 , 0 ,8 8 :6 . J, 2 12 ( )4 6 0
[ ] 三宝 . 子肃 肺 汤治 疗小儿 支 气管 哮 喘 5 [ ] 中医药 临 5毛 六 0例 J .
解期 3 8例 , 有 效 率 9 . % 。药 用 熟 地 黄 、 苓 、 味 子 、 其 23 茯 五 山茱
床杂 志 , o ,9 2 : 1 2 71()1 . o 5 [ ] 云飞 , 小鸿 , 黎明 , . 味葶 苈子 散 治 疗 小儿 哮 喘 l0 6蔡 周 郑 等 加 0 例疗 效观 察 []新 中医 ,05 3 ( )3 3 . J. 2o ,7 1 : 6— 7 [] 7 黎经 兰 . 肾纳 气 法 治 疗 小儿 支气 管哮 喘 3 补 8例 [] 中 医研 J.
有 效 率 8 .% , 42 远期有 效率 9. % ; 艳 淑 用小 青龙 汤 加 减治 17 孙
疗 小儿 哮 喘 38 , 8 例 总有 效率 9 .4 。 44 %
反复发 作 的喘息 、 闷、 胸 气促 、 咳嗽等 症 , 常在 夜 间 和 ( ) 或 清晨 发 作或 加剧 , 多数患 者可 经治 疗缓 解或 自行 缓解 … 。中 医认 为 哮喘
中 药治 疗 小儿 哮 喘 临床 研 究进 展
孙 彦 丽 尚莉 丽 ,源自(. 1安徽 中医学院研究生, 安徽 合肥 2 O3 ;. 3 0 l2 安徽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 安徽 合肥 20 3 ) 30 1 [ 中图分类号] 2 6 1 [ R 5 .2 文献标识码 】 [ B 文章编号 】0 4 2 l (o 8 l — 1 一 l 10 — 84 2 0 )2 8 9 O
中药贴膏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参考模板

中药贴膏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作者:成华,徐明扬,葛振华,施品英,陈亚琴【摘要】目的评价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三伏天予中药穴位敷贴,对患儿的发病情况、发病次数进行临床观察,据此观察小儿哮喘缓解期应用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疗效。
结果通过500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0 %。
同时观察到,疗程与疗效呈正相关,疗程越长,疗效越好。
病程与疗效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安全、方便、疗效好,能减少哮喘的复发,患儿易于接受。
【关键词】中药穴位敷贴;小儿哮喘;缓解期儿童哮喘是呼吸道的常见病证,因长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长期以来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获远期疗效更为困难。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运用中药贴膏进行贴敷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自2002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门诊参加贴敷的哮喘儿童500例,其中男246例,女254例;3~6岁者98例,7~10岁者310例,>10岁者92例;病程2年以下160例,2~5年242例,5年以上98例,平均(2.15±1.20)年。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中的3岁以上小儿哮喘诊断标准[1],并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的哮喘诊断依据及其缓解期证候分类标准[2]。
2 治疗方法中药贴膏的组成:白芥子25 %、麻黄12.5 %、肉桂12.5 %、防风11.25 %、葛根11.25 %、皂角10 %、细辛10 %、甘遂7.5 %,上药共研细末,和匀备用。
膏药现用现配,临用时用香醋调成药饼,搓成小药丸,每丸含生药1.5 g,每次5贴,每年三伏天使用。
分别贴在双侧肺俞、定喘、膏肓穴和大椎、膻中、天突穴上(穴位可交替使用),用胶布固定。
小儿哮喘的中医诊治分析

症候群, 补肺健脾化痰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证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值得广大中医药者借鉴。
关键词: 小儿哮喘; 缓解期; 脾肺气虚; 补肺; 健脾
d i1 . 9 9 jis . 0 3 8 1 . 0 2 0 . 5 o: 0 3 6 / .sn 1 0 —9 4 2 1 . 3 0 3 文 章编 号 :0 3 8 1 2 1 -3 5 90 1 0 .9 4( 0 2)0 - 0 .2 0
・
后 总 降低 减 少率 ( 喘发 作 次 数 降 低 率 、 喘 发 作 持 哮 哮
续 时 间 减 少 率 、 吸 道 感 染 次 数 减 少 率 三 者 的 平 均 呼
中 医儿科 病证 诊 断疗 效标 准 》, 取 我 院 自 2 0 选 0 9年
值 ) 按 以下标 准评 价疗 效 。① 有 效 :5 ≤治 疗 后 总 , 2% 降低 减 少率 <5 % 。② 显效 :0 ≤治 疗后 总降 低 减 0 5% 少 率 <7 % 。③ 控 制 : 疗 后 总 降 低 减 少 率 ≥7 % 。 5 治 5 ④ 无效 : 疗 后总 降低 减 少 率 <2 % ; 有效 率 :( 治 5 总 有 效 例数 + 效 例数 +控 制例 数 ) 总例 数 。 显 /
证为脾肺气虚者, 应用 自 拟补肺健脾化痰方, 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及呼吸道
感染次数等主要疗效指标均明显下降, 总降低减少率为4.6 总有效率为9.2 咳嗽喘息程度及次数、 24 %, 87 %; 咳痰情况、 面色、 、 两便
舌质、 舌苔、 脉象等症候群均明显改善, 临床未见不 良反应发生。结论 补肺健脾化痰方可改善小儿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等一系列
支 气管 哮 喘俗称 “ 喘 ” 是儿 童 常 见 的慢性 非 感 哮 , 染 性 呼吸 系统疾 病 , 疗 分 为 急性 发 作 期 和缓 解 虚 病 情 分 度 参 照 《中 国新 药 .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上, 运 用 中医 的治 疗 方 法 ,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配 合 西 医 进 行 配 联 合治 疗。 中医对 于本病 的辩 证 施治 , 区 分 发 作 期 和 缓 解 期 的 治 疗[ 3 】 。 发作 期 : ①寒 症 。 主要 症状 表 现有 咳嗽 、 喘促 、 喉 中 有 哮
鸣、 面 色 咣 白、 四肢 不 温 、 小便清 长 。 重 者 呼 吸 困难 、 出汗 、 脉 弱 等。 治疗方法 为温肺散 寒 , 降 气平 喘 。 方 药 可 选 择 小 青 龙 汤 加 三
气 道 高反 应性 的可逆 性 、 梗 阻性 呼 吸 道 疾 病 。 普 遍 认 为, 支气 管 哮
的临 床治 疗 方 法 是 在 对 照 组 的 治 疗 方 法 基 础 之 上 , 运 用 中医 配合 联 合 治疗 , 对患儿进行辩证分析, 根 据 不 同分 期 和 症 型 给与
不 同 的平 喘 止 咳 的方 法 。 观 察 分 析 两 组 患 儿 的临 床治 疗 效 果 。 结 果 观 察 组 和 对 照组 对 于 患儿 临床 治疗 的 总体 治 疗 效 果 很 接 近,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把 观 察 组 与 对 照组 的显 效 率 和 总体 效 果 进 行 比较 , x = 1 4 . 1 6 1 , P <O . 0 5 。 说 明观 察 组 d , J L 支气 管 哮 喘 患儿 治 疗 后 的症 状 表 现 有 明显 的 改善 , 显 效 率 显 著 高于 对 照 组 。 结 论 应 用 中医 辨 证 论 治 的 方 法 治疗 患 支气 管 哮 喘的 患儿 , 临床 中可 以明显 提 高患 儿 的显 效 率 , 具 有独 特 的 临床 治疗 优 势 , 值 得广 大 临床 医生 推 广应 用 。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效果观察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人参五味子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效果。
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60例小儿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人参五味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哮喘发作次数。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气短、面色少华、纳呆、形体消瘦、多汗等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哮喘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哮喘缓解期使用人参五味子汤加减治疗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显著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关键词】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小儿哮喘;缓解期;疗效【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5-0210-02小儿哮喘是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将病情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三个阶段,其中缓解期是一个重要阶段,若此时病情未得到针对性治疗,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甚至导致成人哮喘的发生,给患儿的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西医在缓解期对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多依靠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能够控制症状,但需长期依赖药物治疗,整体治疗效果欠佳。
中医辨证认为本病多属脾肺气虚证,通过整体辨证,调整机体脏腑功能,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1]。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60例小儿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4±1.9)岁,病程6个月~4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5.8±2.1)岁,病程6个月~5年;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处于缓解期,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证;排除哮喘急性发作、合并其他呼吸系统器质性疾病、严重心肝肾疾病;比较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证候等无显著差异。
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8.09.025 文 章 编 号 :1003—8914(2018) 09—1273-02
哮 喘 主 要 是 由 于 多 种 细 胞 及 细 胞 组 分 参 与 的 慢 性 气 道 炎 症 ,其 会 诱 发 高 气 道 反 应 ,导 致 患 者 出 现 反 复 发作 的 胸 闷 、气 喘 、喘 息 等 症 状 ,多 发 于 夜 间 或 凌 晨 … 。 流行 病 学研 究 显 示 ,我 国儿 童 哮 喘 的 发 病 率 有 逐 年 上 升 的趋 势 ,且 已成 为 我 国 医 学 研 究 以 及 公 共 卫 生 关 注 的 重 点 。 目前 针 对 儿 童 哮 喘 的 治 疗 主要 以对 症 治疗 或 免 疫 抑 制 剂 药 物 为 主 ,但 免 疫 抑 制 使 用 不 当 会 影 响 患 儿 生 长 发 育 或 降 低 其 免 疫 功 能 。 玉屏 风 颗 粒 属 中药 制 剂 ,其 在 治 疗 儿 童 缓 解 期 哮 喘方 面具 有 积 极 的 临 床 效 果 。 基 于 此 ,本 研 究 就 玉 屏 风 颗 粒 联 合 孟 鲁 司 特 钠 对 缓 解 期 哮 喘 患 儿 血 清 IgE及 炎 症 细 胞 因 子 的 影 响 进 行 分 析 。现 报 道 如 下 。 1 资 料与 方法 1.1 一 般资 料 选 取 2015年 4月 一2016年 4月 于 本 院 就 诊 的缓 解 期 哮 喘 患 儿 94例 ,采 用 随机 数 字 表 法 将 其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观 察 组 ,各 47例 ,本 研 究 经 本 院 伦 理 委员 会 批 准 执 行 。对 照 组 男 24例 ,女 23例 ; 年 龄 3~8岁 ,平 均 (4.57 4-1.16)岁 。观 察 组 男 26 例 ,女 21例 ;年 龄 3~7岁 ,平 均 (4.37±1.22)岁 。 对 比 2组 患 儿 一 般 资 料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 0.05),可 对 比 。 1.2 纳 入与 排 除标准 纳 入标 准 :①2组 患 儿 均符 合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治疗初探

是导致多种疾病的病理因素 , 故现今称之为第二病 因。然深究之 , 毕竟“ 痰非病本 , 乃病之标 , 必有所以
致 之 者 ”痰 的产 生 , , 主要 是 由于 肺 不 能 布 散 津 液 , 脾 不 能 运 化精 微 , 不 能蒸 化 水 液 , 肾 以致 津 液 凝 聚 成 痰 , 藏于肺 , 为发病 的潜 在 “ 伏 成 宿根 ” 因各 种诱 , 因而诱发 。古人云 :肾为生 痰之 本 , 为生 痰之 源 , “ 脾 肺 为 贮 痰 之器 ”形 象 地 说 明 了肺 、 、 , 脾 肾三 脏 的 功 能失 调是 造成 本病 的主要 病 理基 础 ,而脾 肾 阳虚 ,
维普资讯
1 0
新疆 中医药 2 0 0 7年 第 2 5卷 第 1 ( 期 总第 17期 ) 0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治疗初探
新疆建工医院(302 唐 晓丽 陈平虎 王 宁 800)
摘 要 支气管哮喘属 中医肺 系疑难病症。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西 医治疗方 面 已经取得 巨大 的成功, 相对 医 但
是 贫 困人群 。 2 支 气 管哮喘 缓解 期 中医药 治疗 的现状 与进 展 古 人 云 :内科 不 治 喘 ”并 不 是 “ 证 ” “ , 喘 不可 以 治愈 , 而是指 哮 喘难 以根 治 。由于 哮喘 正气 亏虚 , 宿 痰 内伏 的病 理 特点 , 就决定 了哮喘易 于复 发 。因此 , 近 年 来 有 的学 者 研 究 认 为 ,加 强 哮 喘 缓 解 期 的 治
上 。支 气 管 哮喘 缓 解 期 中医 多 辨 证 为 : 虚 ( 解 肺 缓
期 )脾虚( 、 缓解期 )肾虚 ( 、 缓解期 )肺虚( ; 缓解期 ) :
证候 : 喘促短 气 , 语声 低 微 、 自汗畏 风 , 清稀 色 白 , 痰 面色咣 白 , 舌苔 薄 白、 淡 , 质 脉细弱 或 虚大 。证候 分 析 : 主 气 , 虚则 气 无 所 主 , 喘 促 短气 , 声 无 肺 肺 故 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小儿哮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在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和疗效。
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5.65%vs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哮喘发作次数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能够收获良好的临床疗效,减少小儿哮喘的发病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药;小儿哮喘;缓解期;疗效
小儿哮喘是多种细胞核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反应和起到高反应性而导致的反复喘鸣发作、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症状,可恢复的气流受阻是其主要特征[1]。
哮喘发病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医药文献对哮喘的认识深刻,从发作期到缓解期,均坚持辨证论治[2]。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特选择我院小儿哮喘患者92例,开展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小儿哮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33±3.21)岁,病程为3个月~5年,平均病程(2.89±1.22)年。
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13±3.82)岁,病程为4个月~5年不等,平均病程(3.14±2.02)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根据患儿年龄,给予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控制哮喘的发作,治疗6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方剂组成为太子参30 g,甘草6 g,黄芪20 g,神曲10 g,白术15 g,紫菀15 g,茯苓15 g,厚朴15 g,桔梗10 g,苏子20 g,水煎服,1剂/d,每三周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結束后停药1周,共6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过程中哮喘发作次数。
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显效、有效、一般和无效四个等级,分别根据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
哮喘发作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5.65%vs73.9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哮喘发作次数比较
详见表2,在哮喘发作次数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病情反复,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啸鸣、呼气时间延长等。
近年来,小儿哮喘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虽然现代临床医学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多局限于对症治疗,副作用大[3]。
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逐渐得到重视。
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中药方剂中,太子参、黄芪为君药,补益脾肺作用明显,与茯苓、白术相互配伍,更加能够突出其益气功效[4]。
厚朴、苏子、紫菀等为臣药,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再加上神曲的健脾消食作用、桔梗的宣肺理气作用,既可以起到通调水道作用,又可以发挥载药上行作用,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充分發挥补脾益肺、止咳化痰之功效。
针对于小儿哮喘的缓解期,从中医学角度上讲,正气虚,肺、脾、肾脏器功能不足,在治疗过程中,以补气为主,从根本上补益正气,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中医药治疗,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5.65%vs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哮喘发作次数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中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能够收获良好的疗效,减少小儿哮喘的发病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敏勇.自拟培土生金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50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79-80.
[2] 张丽萍,陈光明.从病因病机论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方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301-303.
[3] 邢琼琼,赵霞.从正虚邪实探讨中医药对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治疗[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6):50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