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标准文献分析及参数生成

合集下载

小儿哮喘诊断标准

小儿哮喘诊断标准

小儿哮喘诊断标准
*导读: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

诊断依据为: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 常伴有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 痰少,运动后加重。

……
[1]婴幼儿哮喘凡年龄3岁, 哮喘反复发作者, 可按记分法进行诊断。

记分方法为:喘息反复发作≥3次,3分;肺部出现哮鸣音,2分;喘息症状突然发作,1分;有其他特异性病史, 1分;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1分。

评分标准为:总分≥5分者诊断婴幼儿哮喘;哮喘发作2次,或总分≤4分者初步诊断婴幼儿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如肺部有哮鸣音者可做下列实验:①0。

1%肾上腺素。

每次0。

01ml/kg皮下注射, 15-20min钟后若喘息缓解或哮鸣音明显减少者加2分;②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或其水溶液雾化吸入后,观察喘息或哮鸣音改变情况,如减少明显者可加2分。

[2]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依据为:①喘息反复发作(或可追溯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②发作时肺部出现哮鸣音;③平喘药治疗有显效。

疑似病例可选用0。

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最大量不超过0。

3ml/次, 或以沙丁胺醇气雾剂或溶液雾化吸入,观察15分钟, 有明显疗效者有助于诊断。

[3]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

诊断依据为: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 常伴有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 运动后加重;②临床无感染征象, 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③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 是诊断本症的基本条件;④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 气道反应性测定、变应原检测等可作辅助诊断。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一、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呼吸道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狭窄。

其临床表现包括哮鸣、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症状。

2.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儿童出现反复发作的气道阻塞、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2)家族史:有哮喘、过敏性疾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家族史;(3)体格检查:在哮喘发作期或稳定期应仔细检查儿童的体格,包括测定体格指标、观察皮肤及黏膜、听诊呼吸音等;(4)肺功能检查:通过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来评估儿童的肺功能。

3. 辅助检查对于疑似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可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气道通畅度测定、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等辅助检查。

二、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1. 控制哮喘发作(1)控制触发因素: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环境刺激;(2)药物治疗:采用快速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皮质类固醇等药物进行治疗。

2. 预防哮喘发作(1)家庭环境整治:保持家居清洁、通风良好,避免吸烟等;(2)过敏原免疫治疗:对特异性过敏原的免疫治疗可能改善哮喘患儿的过敏性炎症。

3. 长期管理(1)合理用药:根据哮喘的发作情况,采取长期控制治疗和缓解急性发作的治疗;(2)规律随访:定期对患儿的哮喘情况进行随访,评估病情的变化。

4. 教育和心理支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哮喘知识的教育,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哮喘。

以上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我们应当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儿童哮喘已成为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也日益受到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家族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因素。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1.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

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

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 岁儿童喘息的特点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1)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

(2)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如夜间睡眠过程中、运动、大笑或哭闹时)。

儿童哮喘诊断及治疗指南

儿童哮喘诊断及治疗指南

儿童哮喘诊断及治疗指南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

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疾病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的发生以及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儿童哮喘的诊断方法以及最新的治疗指南。

一、哮喘的诊断儿童哮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测。

以下是诊断儿童哮喘的主要方法:1. 症状评估:儿童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间歇性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季节变化或特定的触发因素而加重。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中,医生会注意到儿童是否存在呼吸道嘈杂音、胸部变形和肺部呼吸音等异常。

3. 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是诊断儿童哮喘的重要手段。

最常用的测试方法是峰流速测定(PEF)和肺功能测试(spirometry),这些测试可以评估肺功能的损害程度。

诊断儿童哮喘的标准包括:1)反复发作性喘息;2)典型的哮喘症状;3)气流受限性;4)排除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了解家族史、过敏史以及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二、儿童哮喘的治疗指南儿童哮喘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对紧急医疗服务的需求。

根据国际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全球哮喘倡议组织(GINA)的指南,儿童哮喘的治疗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治疗阶段1:间歇性哮喘- 仅在需要时使用短效β2-激动剂(SABA);- 可以通过避免触发因素来预防发作。

2. 治疗阶段2:轻度持续性哮喘- 每日使用低剂量吸入型皮质类固醇(ICS)。

若哮喘控制不佳,可使用ICS与长效β2-激动剂(LABA)的复合制剂。

3. 治疗阶段3:中度持续性哮喘- 每日使用中等剂量ICS。

若哮喘控制不佳,可增加LABA的剂量或添加LTRAs(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

4. 治疗阶段4:重度持续性哮喘- 每日使用高剂量ICS和LABA的固定复合制剂。

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指南

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指南

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指南
1. 简介
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 儿童哮喘的诊断
- 根据症状:儿童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喘息、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需有多次发作和持续的症状。

- 肺功能测试:肺功能测试可以用于评估儿童的肺功能,如峰流速、肺活量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

- 过敏原检测:过敏原检测有助于确定孩子是否对某些过敏源过敏。

3. 儿童哮喘的治疗
- 触发因素控制:避免儿童接触引发哮喘发作的过敏原和刺激物,如室内外空气污染、尘螨等。

- 药物治疗:根据儿童的症状和病情,可选择使用快速缓解药物、控制药物或两者结合的治疗方案。

- 教育与管理:提供儿童哮喘相关的教育和自我管理指导,包括正确使用吸入器和执行哮喘日记等措施。

4. 儿童哮喘的预防
- 接种疫苗:儿童哮喘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等。

-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儿童哮喘患者,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5. 结论
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症状、肺功能和过敏源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儿童哮喘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量表》项目介绍

《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量表》项目介绍

3年内确诊者
确诊时间超过3年者
目录
PART 1:项目背景 PART 2:项目计划及当前进展 PART 3:文献分析及参数生成
《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量表》 是实现儿童哮喘早诊早治的有效工具
低龄儿童哮喘具有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且误诊漏诊率高的特点,需要一 种敏感度高且简单清晰,便于临床实际操作的诊断量表。
预计于2017年底 发表《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量表》文章
《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量表》将在经广泛、大数据验证后进一步调整完善,并预计于 2017年底发表相关文章。
目录
PART 1:项目背景 PART 2:项目计划及当前进展 PART 3:文献分析及参数生成
思考:当前量表缺乏强大的数据支持
01 目前,中国在儿童哮喘量表制定中经验并不充足 02 “32111”量表参数来源缺乏强大的数据支持 03 思考:若参数生成依据文献库,在优质文献中筛查6岁
专家意 见一致

形成《6岁以下儿童 哮喘诊断量表》初稿
2016年5月底 & 6月 召开第二次专家研讨会 & 发布《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量表》初稿
本次专家研讨会将围绕《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量表》模型初稿及后续项目安排加以 讨论, 最终形成并发布《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量表》。
计划于2016年7月-2017年底 进行广泛的大数据、大样本队列验证
4.0% 3.0% 2.0% 1.0%
1.00%
1.97%
3.02%
0.0%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1. 刘传合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11):809-811.. 2.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 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3;123-127. 3.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第三次全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29-735.

小于6岁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及治疗

小于6岁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及治疗

API阳性:过去1年喘息发作≥4次,并且具有1项主要危险因素或2项次要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1: (1) 父母有哮喘病史 (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3)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次要危险因素1: (1) 有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
(3)与感冒无关的喘息。
• API的临床意义: API能有效地预测3岁内喘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危险性。API阳性预示6-13岁时发 生哮喘的机会升高4-10倍;API阴性预示95%儿童不会发生哮喘2。
2.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16.
6
3. Fox M, 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4;112(3):188-190.
<6岁儿童高度提示哮喘
第1小时可每20分钟1次,以后根据治疗反应逐渐延长给药间隔 ,根据病情每1~4h重复吸入治疗
压力型定量气雾剂(pMDI)经储雾罐吸药,每次单剂喷药,连 用4~10喷(<6岁3~6喷),用药间隔与雾化吸入方法相同
快速起效的LABA(如福莫特罗) ≥6岁哮喘儿童可作为缓解药物使用,但需要和ICS联合使用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性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 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
1 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抗炎治疗后通气功能改善; 2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 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日间变异率(连续监测2周) ≥13。

小儿哮喘如何鉴别诊断?

小儿哮喘如何鉴别诊断?

小儿哮喘如何鉴别诊断?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诱因,发病的次数,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发作的时间规律及季节性,既往治疗措施及对治疗反应等)了解本人及家族的过敏史,结合患儿发作时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呼气相延长,闻及呼气相哮鸣音,诊断并不困难,肺通气功能检查,气道反应性测定或支气管扩张试验有助于哮喘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但年幼儿童难以配合,故受一定限制,此外皮肤变应原试验也可辅助诊断。

1.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制定的试行方案)(1)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①年龄&lt;3岁,哮喘发作≥3次。

②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③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

④父母有哮喘病等过敏性史。

⑤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

凡具有以上①,②,⑤条即可诊断哮喘,如喘息发作2次,并具有第②,⑤条,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如同时具有第③和(或)第④条时,可考虑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

(2)儿童哮喘诊断标准:①年龄≥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者(或可追溯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

②发作时双肺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喘鸣音,呼气相延长。

③支气管扩张剂有明显疗效。

④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

对各年龄组疑似哮喘同时肺部有哮鸣音者,可作以下任何一项支气管扩张试验:①用β2受体激动药的气雾剂或溶液雾化吸入(剂量及方法参考上述支气管扩张试验);②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01ml/kg,每次最大量不超过0.3ml,在作以上任何一项试验后15min,如果喘息明显缓解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或FEV1改善≥15%,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可作哮喘诊断。

(3)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标准: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gt;1个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痰少,与闻到刺激性气味,气候改变,运动等有关。

②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

③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皮试阳性可辅助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集原则
• 国内外指南要收集尽量全 • 文献收集不求全,以信息饱和为准 • 指标的体系框架参考国内外指南,特别是国内的指南 • 指标尽量全,冗余的可以通过后期专家剔除
汇总分析中国 历年指南中儿 童哮喘诊断标 准变迁
《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指标体系》 汇总当前相关资料,并汲取专家经验
补充分析当前已 有诊断量表中的 影响因素
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文献分析及参数生成
文献检索的背景 ——当前学龄前儿童哮喘诊断缺少明确的诊断标准
01 目前,中国学龄前儿童哮喘诊断缺少明确的诊断标准 02 “32111”量表参数来源缺乏强大的数据支持 03 思考:若参数生成依据文献库,在优质文献中筛查6岁
以下儿童特征性表现,则可能更符合临床真实需求
中文文献
入选篇幅
149篇
104篇
证据等级2b
100篇
4篇
(队列研究)
证据等级3b
37篇
(病例对照研究)
91篇
无法评价等级
12篇
9篇
(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不符)
NOS 6分以下
极个别
全部
NOS 7-9分
绝大多数
0
综合考虑年龄、数据提取等排除因素,最终 纳入7篇英文文献。
经综合分析,纳入的7篇文献不能满足meta分析需求
英文包括:“Asthma, wheeze, cough, children, prediction, activity,allergy, parental history,shortness of breath,cohort study,RCT”等; 中文包括:“哮喘、喘息、咳嗽、儿童、变态反应、预测、影响因素、气促、活动、家族史、 队列研究、RCT”等。
初步设想 ——希望通过现有数据库了解哮喘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区别
通过现有数据库检索, 分析比较6岁以下哮喘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区别,
了解该部分患儿的疾病特征。
设定较多关键词以扩大搜索范围
01.关键词设定
鉴于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疾病本身的复杂性与诊断的困 难性,设定了较多的关键词以期扩大搜索范围,从而降 低漏检率。
经排除重复的初筛 初步检索的13万6千余篇英文文献纳入149篇
英文文献初步检索结果及初筛
经排除重复的初筛 初步检索的2万1千余篇中文文献纳入104篇
中文文献初步检索结果及初筛
确保资料提取完整性与真实性,减少偏倚或错误发生
• 由两位研究人员分别提取文献资料,如对同一篇文献存在分歧,则由第三人复核,并在文献质量评估 中对不合格文献说明剔除理由。
纳入标准
(1)英文或中文文献; (2)研究人群为1~5岁儿童; (3)与哮喘有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或 队列研究、RCT研究; (4)能从文献全文中获得完整的数 据资料 。
排除标准
(1)未提供对照组; (2)无法获得数据; (3)资料收集方法或分析方法不科学
或不提供; (4)文献质量评价不能通过; (5)综述、系统评价文献; (6)同一人群重复发表的文献。
使用牛津大学EBM中心关于文献类型的新五级标准评价证据等级
对初筛纳入的文献质量评价分析,最终纳入7篇英文文献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
证据等级评定: 文献证据等级评价依据牛津大学EBM中心关于文 献类型的新五级标准。
英文文献
综合上述因素,且纳入文献数较少,故不 建议进行meta分析,仅建议进行综述或 系统评价。
但进一步分析发现,38种影响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
在本项目在可提取的哮喘诊断影响因素中发现,7篇文献中每 篇可提供的有效影响因素在4~21个(种)不等,累计82个影 响因素,其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至少<0.05)的有 38个(种)影响因素。 以上38种因素与文献参考分类方法可用于进一步诊断标准设 计与研究。
专家review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指标体系》
补充国外指 南中的诊断 体系
筛选前期文献检索 中的哮喘诊断及影 响因素归纲
汇总前述所有相关影响因素,分类整理并生成各级指标
• 方法
• 汇总分析前述内容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根据其特征表现分类整理发现,相关影响可主要涵盖七大类别, 即一级指标;
02.数据库筛选
选取常用的5个英文数据库和4个中文数据库
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 Embase、 Medline、 Web of Science、 Cochrane Library。 中文数据库包括:万方; 中国知网(CNKI); 维普;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
设定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A
异质性 文献间异质性大:随访例数100-30000不等;国籍不尽相同;随访 时间1-10年;诊断哮喘年龄2-8岁不等;
B
数据提取 并非所有数据均能提取,且由于缺乏原始数据,部分计量资料无法进 行合并与再处理。
C
类似因素 由于不同文献分类方法不同,文献间异质性较大,故不建议进行“相 同”因素数据合并。
• 每个一级指标下,包括相同类别下的不同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喘息下又可分为发作频率、发作次 数和诱因等二级指标,而发作频率又可分为不同量化指标,如>3次、很少/不频繁/总是等三级指标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03
04
喘息
典型症状
特异反应性
家族史
05
诊断性治疗
06
实验室检查
07
其他因素
最终纳入 7项一级指标、34项二级指标以及43项三级指标
提取内容必须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人口学信息; (2)研究时间与地点; (3)文献研究的方法学设计; (4)纳入人群的临床特征; (5)影响发病的各项因素; (6)结局指标等。
使用适于评价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 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估文献质量
• 本研究中初筛纳入的文献多为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 • NOS量表适用于评价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 NOS对文献质量的评价采用了星级系统的半量化原则,满分为9分。
提出可行性方案
尽管meta分析未能形成,但对纳入文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可用于诊断标准设定的38种因素!
基于前述影响因素的提取, 开启建立《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指标体系》的思考
• 目的
• 收集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指标,建立供专家讨论以及数据验证的指标体系
• 来源
• 前期检索的相关文献 • 历年国内外指南 • 专家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