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一年级xx解决问题的能力

xx农场学校xx

一年级小学生由于识字量小,阅读量少,导致理解能力、审题能力都很差。他们对问题情境把握不到位。这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年级小学生不是都掌握得很好,基于这种情况,必须探讨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小孩子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所以对一些文字的理解较差。有些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在低年级数学问题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提高数学问题教学效率,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的分析解题思路,也不知道怎么找数量关系,只是会解答解决问题。成绩一般的学生,拿到解决问题时,也只能是模仿例题来做,不能灵活的解答,更谈不上正确分析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学困生拿到解决问题的题时,简直是无从下手,连题目意思都不能正确的理解,就根本不要去正确分析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的问题。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所以我校申报了关于“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时刻的关注到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放在教学的首位。

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做、说、想、学、感。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学、说、做、数感。

想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心到”。这是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行为。会想,首先,要学生肯想。这就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去想呢?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肯动脑筋想问题,促使他动脑子,使学生老师每问一句,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

回答。除了我们教学的启发促使外,我还努力将一些问题讲得妙趣横生,引人思索,使学生出于自己的好奇心,自己的进取心,而主动地投入其中。例如:

在课堂上,我经常这样的发问“老师遇到困难了,现在请你当作一名小老师来教教我,看谁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能把我教会。”只是换了一个简单的发问形势,学生就比以前要踊跃了,在“比比看谁行”的情况下,学生真正地主动地用心去想了。

做就是做好做题前的准备工作。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往往是玩性比较大,像我们班的隋吉安、田悦、薛天元等,经常是开始做题了他还没铅笔,就直接影响到做题。因此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做好课前准备是第一步。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到,按时上下课,给足学生做准备的时间;接着提前三分钟进教室检查,可老师抽查,同桌互查,小组长检查等;最后要总结评价,及时奖罚。

边读边做,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

1、老师读题。要求孩子在读题的过程中,与老师要口手一致,也就是老师读到哪一道,哪一个字,学生的小手指要跟到哪一道,哪一个字,一方面避免学生不知道要到哪个空填的问题,同时也可潜移默化的交给孩子读题的方法。

2、帮助分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帮助孩子理解分析题意。如:

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师:

这道题简单的说是要干什么?(排一排)

师:

按什么去排?(得数)第一步我们要干什么?(算得数)

师:

题目中的哪个词很重要?排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从小到大)这样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逐渐明白这道题的意思和解题方法。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分析题的能力会增强、解题习惯会逐渐形成。

3、书写工整。要求孩子题目可错,字不允许不好看,其实也就是借助书写的“踏板”让孩子养成动笔就认真的习惯。要想让这个习惯养成,在讲评时,一定要把书写列为重点的一项进行单独评价,对书写不规范的可让小组长督促进行数字书写练习。

我在教学上以“让学生敢说、乐说、会说”,进行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记得在一次教学看图说话,难度较大,孩子们说不好。于是我一改以往举手点名的方式,先让孩子们自由讨论,然后请几个大胆的孩子上台说,我带头用鼓掌表扬,我还当“学生”坐到孩子们的座位上。孩子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举手要到台上说。可见师生关系的平等,位置、角色在思想形态上的转换。大大提高了学生说的胆量和勇气,同时也使孩子们表现自我的欲望得到充分发挥和满足。进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欢愉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乐说。

感就是发展学生的数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素养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因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学就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如:

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课堂的开始,并没有急于讲授,而是通过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滚一滚等方式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学生在观察、交流之中就发现了各种图形的特征,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

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然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自己感悟了本节课的知识,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的环节:

1、学生闭上眼,摸一摸袋子里礼物,判断它的形状并说一说它的名称。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这一组活动的目的也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玩搭积木游戏,学生们“玩”得非常开心,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加深对图文并茂的数学问题的理解,从而提高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反思

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地融入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数学,我认为只有这样才算是达到了一堂课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