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话题作文审题立意专项复习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025届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 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 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 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 注:作文材料的类别
作文材料
新闻型 寓意型
• 注:作文材料的类别
【新闻型作文材料】
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 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形容 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 为人治学要谦虚,谈人论事切忌污言秽语。但不久后郝同学又发 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 师生关系。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 绝”是否合理。
• 例二:追问原因法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 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 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由果溯因,多方追问
为什么这个人物使你感触最深?写出选择他的原因。材料是古事, 最后不妨联系今天,古为今鉴,彰显时代气息。
• 例三:分析情感倾向法
材料B:
• 例三:分析情感倾向法
请揣摩上面漫画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为班级将要召开的“理 性·包容”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画面文字说明“不能仅仅因为你是正确的,就认为我是错误的。” 这句话是立意的关键。这句话的前提是对方也是正确的,即“理性 和包容”,这个价值取向不包含包容对方的错误和缺点。在审题时 要抓住漫画文字的“不能仅仅”“就”这些带有情感倾向的字眼。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ppt

类型二:关注位置
(1)在材料中:议论句、因果句、抒情句、寓意句、哲理句、老者长辈名人

所说的话
(2)在要求中:以……为主题,对……的看法
作文
实战演练
立意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
“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滑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4年高考题)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的关键句是紫色字体的句子(议论句、结尾句)。 3.得出立意:个人、国家、甚至人类,想要走得远,都要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4.拟题:肩负 人类使命,抵达未知之境
作文 立意
实战演练
一只乌龟,西部山区的小池塘里平淡无奇地生活了10年后,突然觉得它的
一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世界很大,它应该出去走走。开始它想游向大海,感
受大海的辽阔,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200年时间,只好忍痛
放弃了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降低难度,游向长江,感受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
作文
作文复习
——审题立意
作文
立意
一、单则材料:
1.关键词句法(重点)
目 录
2.由果溯因法(重点) 3.寓意揭示法
二、多则材料:
1.异中求同
2.同中求异
3.寻关系法
作文
单则材料
立意
方法 一:关键词、句法
1.抓关键词:
材料作文中多次出现的高频词,多次重复的词,肯定是重点,是 要重点关注的,它往往就是关键词。

高中语文2023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项练习(共5篇,附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2023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项练习(共5篇,附写作指导)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内容及其寓意写作。

(60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秸秆打成圆捆和方捆都可以,区别是圆捆便于滚动,但不好堆积;方捆便于堆积,但不好滚动。

屈原有诗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是: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哪能彼此相安? 又有人说: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百年孤独》材料二: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

——心理学大师荣格材料三:人生一定要喝三碗水。

第一碗,别人泼的冷水;第二碗,自己流的汗水;第三碗,不被理解的泪水。

——《小故事大智慧》以上材料对你已开启的高三生活有着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假如你要在复兴中学高三开学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出租车司机募捐书籍赠给乡村图书室、药店老板免费向群众赠送退烧药……总有一些“光”,让人倍感温暖;90后老师为患儿开设病房课堂,救援人员徒手拉船转移内涝被困市民……总有一些“光”,让人热泪盈眶;重庆“摩托骑士”向山火逆行、数万名快递小哥驰援北京……总有一些“光”,让人满怀希望。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目附解析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目附解析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1.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参考标题: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3.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话题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27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话题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27张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真题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题背景材料虽然“就地取材”,来自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但思考不能限 于原材料,而要注意题干引导语,“‘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 少年中也不鲜见”,命题指向“当代青少年”,为考生指明了社会问题,即当 代青少年的“安静”被打扰,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 也是一个突出的教育问题,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涉及到青少年的心理健 康和成长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是青少年的正 当诉求,因为他们需要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放松、沉淀、成长”,毕竟,人 不是机器,特别是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人生观、价 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全面形成。他们需要自我感悟、自我体会,而不是被动地接 受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片面说教或者是灌输。
作文文体不限,若写成议论文,切忌空洞说理,原因要讲透,措施要明确, 可以围绕“青少年为何需要自己的空间?”“这一诉求如何才能满足?”展开 论述,要有理有据。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 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全国甲卷】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话题类材料 事件类材料 关系类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听,是对世界的感知。听,是对人生的观照。听,是

高中毕业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附立意提示)

高中毕业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附立意提示)

高中毕业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附立
意提示)
1. 什么是成功?
提示:探讨成功的定义及实现方式,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和名人故事。

2. 爱情和事业哪个更重要?
提示:权衡爱情和事业的重要性,思考个人价值观和目标。

3. 青春应该如何度过?
提示:探讨青春时期的人生态度和取舍,思考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和追求梦想。

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探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和平衡人与自然的发展。

5. 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好还是坏?
提示:分析网络对社交、研究、沟通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其正面和负面影响。

6. 如何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提示:探讨制定研究计划、养成自律、保持专注等方面的方法和策略。

7. 你所住的城市有哪些问题?
提示:分析当地存在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提出改进方案。

8. 如何平衡学业和兴趣爱好?
提示:思考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同时专注于学业和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9. 科技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探讨科技的进步对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其利弊。

10. 你对志愿者工作的看法和体会?
提示:分享参与志愿者工作的经历,谈谈对志愿者工作的看法和感受。

...
(继续填写剩余的90个题目和立意提示)
...
100. 如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提示:思考有影响力的人具备哪些特质和能力,提出自己成为有影响力的人的方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课件
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钟南山一直站在抗疫一线,成为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促成了国家多项政策法规 的制定,更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言人,成为稳定民心 的科学家代表。
03%
04%
例题①:明确褒贬法
【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多向性原则(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 家大加赞赏, 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 ,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 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 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由物及人法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 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 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 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 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 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 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 了。
思考角度:归纳共同点 最佳立意:客观环境条件影响事物的发展
例二、请阅读并分析下面的材料,明确立意。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 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 很有价值了。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三主题作文类审题立意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三主题作文类审题立意

202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三:主题作文类审题立意·学生版复习目标掌握主题作文与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之法。

知识图要(一)认识主题作文的特点所谓主题作文,就是指明确规定了写作主题的作文,就是在材料后明确提出本次作文以××××为主题。

高考最初采用这种形式是在2020年,之所以未被大家重视,是因为它多以新材料作文或情境作文出现。

有人把它叫做新材料作文或情境作文的升级版,并不为过。

主题式新材料作文就是在“新材料”后提出写作主题,主题式情境作文就是在“情境材料”后在任务中提出写作主题。

请看下表:类型年份主题式新材料作文主题式情境作文2022全国乙卷主题:跨越,再跨越新高考Ⅱ卷主题:选择·创造·未来2021全国甲卷主题:可为与有为—2020新高考Ⅰ卷主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全国Ⅱ卷主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全国Ⅲ卷主题: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二)主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把主题与材料结合起来,否则就是偏题、跑题。

1.主题先行,理解主题本义主题规定、限制了写作内容与主题,必须先准确理解主题的含义。

如2022年全国乙卷主题“跨越,再跨越”。

先要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跨越”是指曾经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再跨越”是指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历史性跨越,两次跨越都很有意义,主题词的词眼“再”字展现的是蓝图与未来,是一个不断跨越、永不满足、追求更加卓越的动态过程。

2.根据材料,确定主题内涵主题内涵的理解绝不可脱离材料,材料对主题的理解起着规定与限制作用。

也就是说,不可孤立地脱离材料去理解主题。

仍以2022年全国乙卷主题为例。

理解了主题的本义,并不能展开写作,因为所给材料规定了“跨越”的具体内涵。

所给材料由表格与文字两部分组成,请看文字部分。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

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趣与毅力”——凡事要
有兴趣,更要有毅
力;重点强调毅力 的重要性
“学与问”——善学能 发现问题,善问能使 学习深反对追
求虚荣;可重点论
述虚荣的危害或自 尊的重要性
“导与堵”——思想工 作宜导不宜堵;强调 导的必要性
• 三、根据指定的关系给下列话题立意:
“爱国与求知” A、条件关系:
只有出于爱国的动机,求知才有无穷的力量 B、假设关系:
不学无术,何谈爱国? C、依存关系:
求知为了爱国,真正爱国必须求知 D、因果关系:
为中华之崛(爱国)而读书
“个人与集体” A、条件关系:
只有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展示个人才能 B、取舍关系:
投身集体个人如鱼得水, 脱离集体个人寸步难行 C、依存关系: 个人影响集体,集体能教育个人
请多指导!
1.“勤学与多思”
A、既要勤学,又要多思 B、勤学是成功的基础,多思是成功的保障 C、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勤学多思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勤学+多思=成功 F、多思才能成功
2.“清流与活源”
A、活源比清流好 B、清流未必是活源,人可创造清
流 C、没有清流,活源将成为死水 D、没有活源,何来清流 E、爱清流必须保活源
激动诚可贵,行动价更高
行动的重要性
结论
要抓住“关系类” 话题几个概念之 间的恰当关系进 行审题和立意
能在几个概念中确定哪 一个是立意的重点
• 二、给下列各话题立意, 并指出立意的侧重 点:
“兴趣与毅力” “自尊与虚荣” “学与问” “导与堵”
• 确定各话题间的最佳关系? • 如何立意? • 作文侧重点是什么?
归纳
关系类话题一般涉及哪些关系? 各种关系的重点各应放在哪里?
A、条件关系:重在条件; B、递进关系:重在后一项; C、取舍(对立)关系:重在避俗求新; D、依存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E、因果关系:重在因
•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 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 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 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 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 历和感受,就“平凡和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畴内;试题所引用 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 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八百字。6不得抄袭。
200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
•话题作文专题
浙江省诸暨市 荣怀学校·寿可飞 2005年3月11日
“关系类”话题作文
•审 题 立 意 专 项 复习
• 一、给下面两个话题审题立意, 指出立意的侧重点:
•1、“信仰与动力”
•2、“激动与行动”
话题一:“信仰与动力”
条件关系
有崇高的信仰方能产 生巨大而持久的动力
信仰的重要性
话题二: “激动与行动” 递进关系
• 四、为下列立意指出关系:
“读书与做人”
立意A、多读有益之书才能成为高尚的人
条件
立意B、要读书,更要学会做人
递进
立意C、读书为做人,做人要读书
依存
“生活中的苦涩与甜蜜”
立意A、没有失败的苦涩,哪有成功的
甜蜜?
条件
立意B、苦涩与甜蜜是相互转化的 取舍
立意C、苦涩与甜蜜构成了我们的生活 递进
• 五、找出不准确的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