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护理研究
4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护理探析

4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护理探析目的:研究分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4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焦虑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P<0.05)。
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标签:肺心病;冠心病;临床护理肺心病又称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若患者出现合并冠心病,则属于内科危重疾病,病死率极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1]。
临床认为给患者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缓解患者病情。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令人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4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
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为(70.1±14.2)岁;病程为5~20年,平均病程为(12.4±2.0)年;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20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为(70.6±14.1)岁;病程为6~21年,平均病程为(12.7±2.4)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进行持续低浓度和低流量吸氧,帮助患者缓解心脏前后负荷;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基础护理: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由于长期缺氧,心肌对缺氧程度的耐受性明显增强,大部分患者是老年人,缺乏一定的疼痛敏感性,多表现为心前区闷痛、胀痛,医护人员应多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心率进行监测,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和临床特征,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
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接受诊治的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电图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心脏彩超以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
结果:34例经治疗后为显效,12例患者经治疗后为有效,8例患者经治疗后为无效,2例患者因患者严重的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而死亡。
结论:临床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大对冠心病的治疗力度。
标签: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既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同样也是一种多发病。
对于单一疾病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这种合并症就要另当别论了。
因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和冠心病不仅发病原因不尽相同之外,两者的发病机制也会有所不同,而且病情复杂多样,发病时的症状互相掩盖,所导致的漏诊率较高。
本研究选取在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接受诊治的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具体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在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接受诊治的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有42例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44~90岁,平均年龄为(66.1±1.2)岁。
所有研究对象的肺心病病程为2~30年不等,平均病程为7.5年。
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有吸烟史,吸烟史大于20年的共有40例患者,占71.43%。
经统计学分析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以及身体状况等基本情况方面没有明显差别,可对比。
1.2治疗方法所有研究对象进入本院治疗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给予患者氧疗以及呼吸道管理,对本次研究对象施行降脂和抗感染以及降压,给予常规治疗:解痉平喘、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手段,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后,应当确保能够消除患者的基本病因和基本诱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_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目的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合理治疗方法同时观察其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肝素、藻酸双酯钠等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P<0.05)。
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硝酸酯类药物;效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由于肺心病与冠心病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当合并其症状会时会互相掩盖,对于医生来说要想进行明确的临床诊断是有一定难度的,一個疏忽就会有很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因此对于此病必须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患者患病类型并采用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1]。
本文分析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
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6.8±6.2)岁。
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
要求所有选取的患者必须符合《实用肺脏病学》中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另外,患者均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知情同意本研究[2]。
1.2 方法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使用藻酸双酯钠、肝素以及复方氨基酸治疗,分别为15 mg、20 mg、25 mg,添加到300 mL的葡萄糖当中,静脉滴注给药,1次/d,持续治疗2周。
1.2.1 研究组治疗方法。
联合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静脉注射给药,60 mg 多巴酚丁胺+10 mg酚妥拉明+300 mL葡萄糖,1次/d,持续治疗2周。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6例患者比较满意,1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14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5例患者比较满意,6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6%,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进行整体护理能够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推动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295-02本次研究特就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17例,男性患者占33例,患者年龄范围居于63至87周岁,年龄平均值为(72.3±5.6)岁,病程持续时间为1.5至7年。
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胸闷、心悸、紫绀、呼吸困难、乏力、哮喘、咳痰等,18例功能失代偿期患者,32例功能代偿期患者。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不断下降,罹患各种疾病的几率不断升高,部分患者承受着较重的经济负担,很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吕付军【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7)7【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冠心病合并存在的患者临床病情。
方法根据2012~2014年我院的8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其中有43例合并冠心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结果比观察组好,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也比观察组优秀。
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临床中的治疗,既要控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展,还需要对冠心病进行控制,避免患者的风险产生,提供积极有效的治疗。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86 cases from 2012 to 2014 in our hospital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43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another 43 patients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therap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The electrocardiogram results and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clusionTo treat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 should not onl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but alsoneed to control and avoi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voiding the risk and providing a positiv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总页数】1页(P50-50)【作者】吕付军【作者单位】151613 黑龙江省青冈县中和镇中心卫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5【相关文献】1.8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探析 [J], 尹晓姝;彭俊;钟琳玲;许祖芳;王祥贵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50例临床探析 [J], 魏忠强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J], 范红伟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J], 曲毅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J], 陈涵坤;张喜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研究

2 结 果
2 . 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 表现
对 两 组 患者 的临 床 表现 进 行 对 比,结 果发 现 : 实 验 组 患者 呼吸 困难 、心界 向左扩 大 、心 悸 、心 绞痛 发 生 率较 较 对照组 高 尸 <0 . 0 5 ,具有 显著差 异性 。具 体统 计数据 如表 1
者 2 9例 ,年 龄 4 4~8 2岁 ,平 均 年 龄 ( 5 2±6 . 5)岁 。将 8 O例患 者随机 分成两 组 ,每 组 4 0例 ,观 察 组 均 为慢 性肺 源 性 心脏 病 合并 冠 心 病患 者 ,对 照组 为 单 性 慢性 肺 源 性心 脏 病 患者 。两 组 患 者 的年 龄 、性 别 等 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4 年第 l 4 卷第 3 期
・
临床研究 ・
慢性肺 源性 心脏病合 并冠心病 临床研究
( 新疆额敏县人 民医院 ,新疆 额敏县 8 3 4 6 0 0)
王月青
摘 要 :目的 研 究慢性肺 源性 心脏痛 合并冠心病 临床特 点 ,为该病症的 临床 治疗提供依 据。方法 回顾分析 2 0 1 2年 1 0 月至 2 0 1 3年 1 0月我院收 治的 8 0 例 慢性肺 源性 心脏病 患者病例 。将 这 8 O例 患者 随机 分成观察组 与对 照组 ,每 组 患者 4 O 例 。其 中观察组 患者均为慢性肺 源性 心脏病合 并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为单一性慢性肺 源性 心脏病患者。观察对 比两 组 患者临床 表现 以及 心电图状 况 ;观察组在 治疗肺 心病 的基 础上 ,使 用酚妥拉 明和 多巴酚丁胺 治疗冠心病 ,并给予基 本 的- 临床护理 。对照组使 用复 方氨基酸 、川 弓嗪 、肝素 、藻酸双脂钠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 组患者呼吸 困难 、心界 向左 扩大、心肌梗 死等发 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 0 5 ;实验组 陈旧性心肌梗 死、束支传导 阻滞、电轴左偏 、缺血性 S T . T改 变发 生率高于对照组 P < 0 . 0 5 。使 用对应方法治疗后 两组 患者康复情 况较好 ,未出现其他不 良反应 。结论 慢性肺 源性 心脏病合 并冠心病 临床表现复 杂,临床 中应加强该病症的治疗研 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入院治疗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中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40例。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经过采用具有差异性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患者心电图各项的检查结果。
结果经过两组患者的对比分析之后,其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相较于对照组比较多;心电图的各项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改变比例相较于对照组较高。
结论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临床上表现的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因此,在该病症的治疗中,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非常重要,也是实施治疗的重要依据,对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治疗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患者的肺部组织以及动脉血管出现了病变的情况,造成了肺部组织结构出现问题,一般情况下,此类患者会出现心脏衰竭的情况[1]。
冠心病则是由于患者的动脉腔变窄而出现心绞痛以及心肌缺血的现象[2]。
以上两类疾病为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中,合并发作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肺源悉尼港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其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是观察组,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另一组是对照组,为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全部的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要求,且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性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所示: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入医院后实施治疗,需要检查患者的肺部和心脏等方面的情况,获得胸片、心电图以及彩超等检查结果,之后根据检查的结果对患者实施吸氧以及抗感染的治疗。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疗研究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疗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为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组为合并冠心病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及心界扩大发生率方面进行分析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症状受体征影响,容易漏诊、误诊,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意义重大。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体征;诊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是指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室肥大及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冠心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是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这两种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且极易互相诱发,一旦二者合并发作,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出现相互掩盖,从而诊断难度加大,且容易出现漏诊、误诊,严重影响患者的有效诊疗。
[1]因此,笔者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资料,旨在进一步研究该类疾病特点及诊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100例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43~85岁,平均年龄为(52±4.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在42~87岁,平均年龄为(53±4.9)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50例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我们给予组方药进行治疗,即藻酸双酯钠(PSS)15mg、肝素20mg、复方氨基酸25mg、川芎嗪13mg;观察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肺心病的治疗同时给予适量硝酸酯类药物辅助治疗,以缓解患者心脏负荷;对于患者的冠心病症,我们应用500ml的葡萄糖溶液将多巴酚丁胺60mg、酚妥拉明10mg溶解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同时,给予患者进行吸氧、呼吸畅通、抗感染、化痰、平喘、解痉治疗,并及时给予患者补充电解质、利尿剂、强心剂及呼吸兴奋剂等,以维持酸碱平衡和水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护理。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6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
结果:观察组好转出院29例,死亡1例;对照组好转出院28例,死亡2例,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行持续低流量、低浓度氧气吸入,应用利尿剂、积极抗感染,应用血管扩张剂,用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对照组在治疗全程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监测生命体征因长期缺氧,在一定程度上增高了心肌对缺氧程度的耐受性,加之患者多为老年人,缺乏疼痛敏感性,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多以心前区胀痛、闷痛为主要表现,故需对脉搏、血压定时监测。
尤其是应用硝酸甘油,初始5~10 min行1次测量,依调整滴注速度,保持血压水平稳定,以更好的控制心绞痛。
观察心率变化,以评估病情[2]。
1.2.2 预防感染(1)药敏试验及痰培养:加强药敏试验及痰培养,以对敏感抗生素加以选择,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操作质量,以提高检验准确性。
(2)排痰护理:鼓励患者有效咳嗽,但若有心肌
梗死伴发,咳嗽切忌用力。
可行叩背护理,动作需轻柔。
必要时行雾化吸入,以增进排痰效果。
若支气管有痰栓堵塞至肺不张,需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使气道阻塞解除。
1.2.3 用氧干预保持气道通畅,低浓度给氧,通常氧浓度为24%~28%,氧流量1~2 l/min。
pao2降低较明显者需积极纠正低氧血症,提高吸入氧浓度,以使病情得以缓解。
患者神智清醒,皮肤黏膜紫绀改善,呼吸形态改变,尿量增多,心率下降,提示给氧合理。
恢复期患者需就腹式呼吸方法进行练习,避免感冒,行充分营养补充,以使体质增强[3]。
1.2.4 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洋地黄药物应用的观察及护理,监测尿量、血钾、心电图,有洋地黄中毒现象时需立即停用药物。
给予利尿剂应用时需加强血压的观察,记录每日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完善血管扩张剂应用的监护,病情改善后可应用口服制剂代替静脉用药,观察药物副作用,及时处理。
对输液速度及输液总量准确把握,入量每日需少于出量,合理调整滴速,避免过快加重心力衰竭,过快影响患者休息[4]。
1.2.5 饮食排便干预限制水钠摄入,尽量不食腌制品,坚持少食多餐原则,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易消化饮食,易补充营养。
可指导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及技巧,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1.2.6 溶栓护理因溶栓对时间的要求较为严格,护理人员需对溶栓的时效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充分的认识,提高预见性护理的能力,以提高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若应用尿激酶时,需
对患者胸闷缓解情况加以观察,发现出血情况尿激酶需立即停用。
1.2.7 并发症观察及心理干预加强患者神志、瞳孔的观察,把握人工气道与机械通气应用时机,避免发生肺性脑病。
同时需加强心室律监测,在<40 次/min时,应用异丙酶肾上腺素可使心室律提高,做好心跳骤停的抢救准备。
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不安、悲观等负性情绪,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故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介绍疾病知识,以消除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社会活动4个方法,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好转出院29例,死亡1例;对照组好转出院28例,死亡2例,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肺心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合并症较多,以冠心病、心力衰竭多见,病程迁延,呈进行性加重,特别是夜间病情易多变,具有较高病死率。
患者合并冠心病发作时,综合分析病情,积极控制感染,对病情变化加以观察,行饮食排便干预、心理护理、用氧干预等。
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可为好转出院提供保障,最大限
度的改善生活质量,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符合。
综上所述,加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可为患者好转出院提供保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群,赵东,王薇.冠心病二级预防实施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疾病杂志,2007,26(4):49-50.
[2] martin-ventura j l,blanco-colio l m,gomez-hernandez a,et al.intensive treatment with atorvastatin reduces inflammation in mononuclear cells and human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in one month[j].stroke,2005,36(8):1796-1800.
[3] 张红彤,孙萍.慢性肺心病128例观察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9,19(10):101-102.
[4] 谢丹.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40例观察与护理体会[j].内科,2009,4(6):983-984.
[5] 孙俊惠.综合用药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46例效果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59-60.
(收稿日期:2013-01-22)(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