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4”肥料试验方案的详细介绍
大荔县花生“3414”肥料效应试验报告

大荔县花生“3414”肥料效应试验报告为了掌握花生的需肥规律,了解氮、磷、钾3种元素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土壤的供肥性能,为更好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依据,我站于2008年4-9月实施了花生“3414”肥料效应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安排在大荔县羌白镇白村3组李永信的责任田。
供试土壤为绵土,面积0.25hm2,肥力中等,灌溉方便。
前茬作物为棉花,每667m2产量240kg。
播种前,测定土壤养分基础为:速效氮45.21mg/kg,速效磷25.41 mg/kg,速效钾101.06mg/kg,有机质10.60g/kg,pH值为7。
1.2供试材料及品种供试肥料:氮肥为山西省运城市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尿素,含N量为46%;磷肥由云南南龙山化肥有限公司生产,含P2O5 16%。
钾肥由北京复兴门外化肥有限公司生产,含K2O 量60%。
供试品种为花育19的自留种。
1.3试验方案设计试验方案设计见表1,设9个处理(其中处理1不施肥,为对照ck),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
试验中氮肥和磷肥各按4种施肥水平(0水平、缺肥水平、最佳水平、超量水平),钾肥只有处理1不施肥料,其余均采用最佳施肥水平。
花生整个生育期分2次施肥,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和钾肥分2次施入,第1次作底肥施入50%,第2次在扬花期作追肥施入50%。
1.4试验管理试验采用人工播种,每667m2留苗8 000穴,行距30cm,株距20cm。
于2008年4月9日灌水,4月25日耕地,施入基肥,4月26日播种,5月10日出苗。
花生整个生育期灌水3次,分别在5月20日、6月10日、8月20日(用河灌),6月24日追肥,除草2次。
2008年9月2日进行田间采样,室内考种。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化肥用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各处理产量结果见表2,对表2各处理产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F值=13.249>F0.01=3.890,表明不同处理间产量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
3414试验数据处理及配方施肥简介(下)

②各级指标值的确定依据 国际上尚无统一规定,根据我国土壤肥力偏低的实际
情况,全国“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协作组确定了我
国农田土壤通用的任何养分提取测定值划分级别: >90% 70~90% 高 中
50~70%
<50%
低
极低
浙江省红壤旱地速效磷提取测定值的等级划分
第一步:将某一较大的生态区域内的所有田间试验按土壤类型进
第三步:散点图
(1)图表向导
(2)xy散点图
(3)下一步
(4)下一步
第四步:拟合曲线
(2)单击右键、添加趋势线
(1)选中数据点
(3)类型中选择对数 (4)选项中选择显示 公式、R平方值 (5)确定
第四步:获 :获取方程 第五步
第六步:计算
Y = 30.96Ln(x) – 13.498
式中Y为相对产量,X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75 90 95 34 91 126 相对 产量 50 土壤有效钾含量 (mg/kg) 7
相对产量(%)
山东冬小麦土壤有效钾丰缺指标及钾肥推荐用量
土壤钾等级 极高 高 中 相对产量 >95% 90~95% 75~90% 土壤速效钾含量(mg/kg) >120 90~120 50~90 钾肥推荐用量(kg/ha K2O) 0 50~60 90~100
“3414”田间试验数据处理 问题与讨论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报告内容
“3414”试验简介 “3414”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建立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制订
①具体步骤 A、多点田间试验(20点以上,肥力拉开) B、参比标准为相对产量(只此一项!) C、测土、作土测值与相对产量的回归曲线图
玉米“3414”肥效试验

玉米“3414”肥效试验摘要在田间自然的土壤气候条件下,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肥料试验,阐明各种肥料效应,明确了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同时,找出了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方案。
关键词玉米;3414;肥料效应通过玉米“3414”肥料效应试验,探索氮磷钾不同用量与玉米产量的关系,以筛选出最经济有效的用肥量和最适宜的肥料配比组合,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1试验材料1.1供试品种选择睢宁县主要推广玉米品种郑单958。
1.2 供试肥料为大面积生产施用的尿素(含氮46%),过磷酸钙(含五氧化二磷12%),氯化钾(含氧化钾60%),不施用有机肥。
1.3试验地点及设置试验地点位于睢宁县王集镇卜吴村,该区域地势平坦,整齐均匀,肥力差异小,给排水性好。
前茬作物小麦,供试土壤为两合土,耕层厚度20cm,土壤肥力中等,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8g/kg,全氮1.26g/kg,速效磷18.35mg/kg,速效钾98.91mg/kg,pH值8.0。
试验小区为长方形,面积33.3m2,采用宽窄行条播,小区设有小田埂,防止串水串肥,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
2试验方法2.1“3414”肥料效应试验完全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是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的一种,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见表1)。
4水平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2.2肥料运筹氮肥按30%作基肥,70%作追肥,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约在11叶展开时施用;磷肥、钾肥全部作基肥在耕翻前施用。
2.3试验概况试验于2007年6月14日播种,播量37.5kg/hm2,每个小区除施肥处理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一致。
6月14日喷除草剂,7月25日追施拔节肥并防治玉米螟,9月18日进行各小区测产,9月22日收获,单收单打计产。
3 结果与分析3.1农艺性状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间,玉米农艺性状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物3414肥料试验方案

XXXX作物3414肥料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通过“3414”试验,确定XXXX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生产实现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条件试验布设在…,地势平坦、整齐。
前茬……三、试验设计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完全试验设计。
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加上一个空白对照,共计14个处理。
氮、磷、钾肥分别用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钾补充。
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5m2(3m×5m)。
区距50㎝。
指示品种XXXXXX,行距XX㎝,每小区种XX行,亩留苗密度XX 万。
各处理因子编码见下表。
其中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 0.5,3水平=2水平× 1.5。
根据历年肥料试验结果,本年度统一将2水平确定为:纯氮10公斤、纯磷8公斤、纯钾2公斤。
设置校正试验(不施肥)。
亩施肥量表小区(15㎡)施肥量表小区(15㎡)施肥量折算成化肥表注:尿素含N:46.4%;重过磷酸钙含P2O5:43 %;硫酸钾含K2O:45%。
四、测试项目:1、试验播种前和收获后(梅花取样)多点采集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播前取一个样,收获后每个小区均取样,取样深度0-20cm测试检测。
2、试验播种前和收获后各处理1m土壤水分。
3、各生育期植株生长量和田间叶面积系数变化。
五、记载要求田间试验记载和室内考种项目严格按照设计的记载表执行。
试验记载情况应包括如下基本信息:1、地址信息:省、县、乡、村、邮编、地块、农户姓名等;2、位置信息与气象因素:经度、纬度、海拔、气温、降水、日照等;3、土壤信息与施肥情况:土壤质地,施肥种类、数量等;4、田间管理信息:前茬、灌水、中耕、病虫害防治、生育性状调查、考种和经济产量测试等。
“3414”试验设计田间种植顺序图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
小麦3414肥效试验

小麦3414肥效试验引言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到了广大农民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科研人员们不断进行肥效试验,以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本文即是基于这一背景,对小麦3414品种进行肥效试验的一个研究成果报告。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小麦3414品种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表现,以此来比较各种施肥方法的肥效,并为小麦生产中的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二、试验设计与方法1.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取了我国北方地区一个典型的小麦种植区作为试验地点。
2.试验对象:选择小麦3414作为试验对象,该品种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较大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3.施肥处理:本次试验设置了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CK)、常规施肥(常规氮、磷、钾肥)、有机肥施用、复合肥施用和微量元素肥施用。
4.试验设计:采用了随机化区组设计,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5.测定指标:主要测定了小麦3414品种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生长情况、产量表现以及经济效益。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生长调查结果通过对小麦3414品种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施肥处理对其生长情况有着明显的影响。
不施肥处理下的小麦3414生长较为缓慢,株高和叶片颜色均不如其他处理组。
而有机肥和复合肥施用处理下的小麦3414生长情况较好,株高较高,叶片颜色翠绿。
2.产量表现在收获期进行的产量调查显示,不施肥处理下小麦3414产量最低,常规施肥和复合肥处理下的小麦3414产量较为稳定,而有机肥处理下的小麦3414产量最高。
微量元素肥处理下的产量表现与有机肥处理相近。
3.经济效益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产量和成本进行对比发现,有机肥处理下的小麦3414产量较高,且施肥成本较低,因此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复合肥处理次之,微量元素肥处理相对较低,而不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差。
四、结论与建议1.通过本次试验可以看出,对于小麦3414品种而言,有机肥处理是最为合适的施肥方法,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节约施肥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东至县棉花“3414”肥效试验-精选文档

东至县棉花“3414”肥效试验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安徽省‘3414’肥效田间试验总体方案”及“东至县‘3414’肥效田间设计方案”要求,笔者于2013年安排在东至县棉花原种场进行了棉花“3414”肥效试验,目标产量籽棉300kg/667m2。
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研究当地棉花的最佳施肥量,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土壤试验设在徐佩松户的承包地,试验田块属马肝土,耕层厚度,地下水位中等,前茬油菜,较平整,水源条件充足,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代表面积66.67hm2。
土壤理化性状:有机质21.4g/kg、全氮1.44g/kg、有效磷19.3mg/kg、速效钾160mg/kg、pH值8.4。
1.2 供试肥料氮肥为安庆石化总厂生产的双环牌46%尿素;12%过磷酸钙为东至县神山化肥公司生产;60%氯化钾为加拿大生产;15%硼肥为美国立美集团生产。
1.3 供试作物供试棉花品种为鄂杂棉11。
1.4 试验设计1.4.1 试验方案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根据东至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统一试验方案执行,试验因素及施肥量见表1。
试验小区面积30m2(1.9m×15.79m),不设重复,各小区四边设置保护行,单独设置排灌水沟,以便排渍抗旱。
1.4.2 肥料施用各处理氮肥作基肥均占25%,追肥占75%;氯化钾基肥占40%,追肥占60%;磷肥作基肥一次性全部施下。
基肥于5月22日栽前施下,第一次追肥在6月17日,第二次追肥在7月29日,第三次追肥在8月15日,均采用穴施方法。
各处理各期施用量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2.1 生育进程调查结果分析由表2可知,处理1、2现蕾期较其它处理迟1~2d,为6月7日,但吐絮较其它处理分别早出1~4d,为8月25日,所有处理整个生育进程波幅不大。
2.2 “三桃”结构调查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伏前桃所占比例最高是处理7,为32.6%,比例最小的是处理9,为6.2%,排在倒数第二的是处理12、13,为12.4%;伏桃比例最高是处理1,达到了78.7%,位列第二的是处理2,为75.0%,余下处理在29.3%~71.5%;秋桃比例处理1、2分别只占了7.1%和8.3%,处理4秋桃比例占49.4%,余下处理都在11.6%~47.1%;单株成铃数除处理1、2低于21个外,其它处理均在30~40.2个。
内黄县花生“3414”对比试验

河南农业2022年第28期内黄县花生“3414”对比试验试验对大棚冬枣的小区产量、折合每667 m 2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硒肥提高了保护地大棚冬枣的产量。
喷洒过硒肥的冬枣比未喷洒过硒肥的冬枣每667 m 2增产102.2 kg,增长率为6.2%。
(四)硒元素对保护地大棚冬枣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记载每667 m 2大棚冬枣的产量、产值、投入、净收入、产投比及硒肥和人工费用等对试验大棚冬枣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喷洒过硒肥的保护地大棚冬枣比未喷洒过硒肥的冬枣每667 m 2净收入增加加保护地大棚冬枣的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三是喷洒硒肥可以增加保护地大棚冬枣的产量,每667 m 2增产102.2 kg、增加净收入2 252.8元,经济效益较好;四是喷洒硒肥可以增加保护地大棚冬枣的产投比。
因此,建议农户在对保护地大棚冬枣进行施肥时适时喷施硒肥,积极推广保护地大棚硒肥喷洒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刘素芳)77.1 278.379.31 738.678.2102.26.2TURANG FEILIAO YU NONGTIAN JIESHUI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农业2022年第28期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处理4、处理5和处理6,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单株果数增多 ;高产田和低产田夏花生百果质量也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中产田夏花生百果质量与施磷量无明显的相关性;出仁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减少。
处理7中单株果数比处理6减少,百果质量和出仁率均比处理6高。
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施肥量低于处理6的情况下,高产田区和低产田区的产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中产田区的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
而高氮处理11、高钾处理10以及高产田、低产田高磷处理7的产量则均低于最佳施肥区处理6。
小麦3414试验方案

小麦“3414”试验方案为了探索小麦品种在我区土壤上最佳的氮、磷、钾施肥用量及配比,逐步建立适合我区土壤和作物特性的施肥模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为全区小麦大面积生产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制定本试验方案。
一、试验设计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各处理因子编码及用量见表一。
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本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表一“3414”完全试验各处理编码及用量二、试验准备1、试验地设在地块平坦、肥力中等、地力均衡的田块中进行,地点选在西上坡子村,承担实验农户刘大娟。
3、统一耕作方式。
田间基本苗按16万左右确定播种量(田间出苗率按80%计),各小区间必须统一播期和播种方式(条播),除肥料外其它田管措施要一致。
4、试验地一律不用有机肥料。
试验的氮磷钾肥料品种统一: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O60%)。
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纯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8公斤。
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为6:4,磷肥一次性用作基肥,钾肥50%作基肥,50%作拔节肥。
三、试验记载1、气候。
主要记载供试区域的气温、晴雨、灾害性天气等。
2、试验地基本情况。
前茬作物种类、产量水平和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
试验过程各处理小区面积、施肥品种、数量和施肥方式。
3、田间农事操作。
详细记载整地、施肥、播种、中耕、灌溉、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农事操作,将每一项操作的日期、数量、方法等记录下来。
4、作物生育动态。
主要记载作物主要生育进程和特性。
四、测产考种和植株测定小麦成熟后及时进行测产和小区单打单收。
测产时要求获取产量结构各项参数。
每一小区收割完毕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区号小牌扣在禾捆上,并严格加以校对,以免发生错误。
脱粒时,应分区脱粒、晒干、称重,并求出每小区实际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14”肥料试验方案的详细介绍
“3414”肥料试验方案的详细介绍:
“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效田间试验方案。
“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
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为便于汇总,同一作物、同一区域内施肥量要保持一致。
该方案除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以外,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
例如: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处理2~7、11、12,求得在以K2水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效应方程等等。
此外,通过处理1可以获得基础地力产量,即空白区产量。
利用“3414”实施方案可以得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方案中的处理1为空白对照(CK),处理6为全肥区(NPK),处理2、4、8为缺素区(即PK、NK和NP)。
收获后计算产量,用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百分数来表达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
相对产量低于50%的土壤养分为极低;相对产量50%~75%为低;75%~95%为中,大于95%为高,从而确定适用于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对应的肥料施用数量。
对该区域其他田块,通过土壤养分测试,就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提出相应的推荐施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