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合集下载

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是指利用无线网络传输多媒体数据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互联网、数字电视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一、技术原理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方面。

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自组织、多跳、动态搭建的自适应系统,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移动通信技术则是指利用无线信号进行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卫星通信则是通过卫星进行信息传输,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

而移动互联网则是将互联网应用于移动设备上,实现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和信息获取。

二、研究现状目前,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研究者们致力于提高网络的能效性、延长网络寿命、提高网络可靠性等方面。

同时,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5G技术的推出将极大提高移动通信的速度和容量。

在卫星通信领域,研究者们正在开发更加高效、稳定的卫星通信系统,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也为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三、应用前景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城市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医疗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医疗诊断和咨询,为医院和患者搭建更加便捷的沟通桥梁。

在商业领域,移动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带来了更多商机。

综上所述,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

移动通信的多媒体服务

移动通信的多媒体服务

移动通信的多媒体服务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服务得以广泛应用。

多媒体服务通过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融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通信体验。

本文将探讨移动通信的多媒体服务的发展与应用。

一、多媒体业务的兴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语音通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为了扩展通信业务的范围,运营商开始积极开展多媒体服务。

多媒体业务的兴起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彩铃、手机壁纸、彩信、手机电视等。

多媒体业务的兴起带来了用户交流方式的创新。

以手机彩铃为例,传统的手机通话中只能听到普通的铃声,而彩铃服务使得用户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声效设置成铃声,个性化的铃声增加了用户的娱乐体验。

二、多媒体消息服务多媒体消息服务是移动通信中常见的一种多媒体服务形式。

通过手机发送彩信,可以将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输给接收方。

多媒体消息服务不仅扩展了用户之间消息交流的方式,还增加了用户对于信息的呈现形式的要求。

无论是交流中的笑脸表情,还是朋友分享的照片,彩信使得信息更加生动形象。

三、移动音乐移动音乐是多媒体服务中的一大亮点。

当今社会,音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手机平台提供在线音乐播放、音乐下载和个性化设置等功能,移动音乐服务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欣赏音乐的需求。

移动音乐服务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技术的进步。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随时随地访问海量的音乐资源,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创建自己的音乐播放列表,并共享给好友,增加了社交互动的乐趣。

四、移动阅读移动阅读作为多媒体服务的一种形式,借助移动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阅读体验。

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各类书籍、报纸、杂志等数字化的阅读内容。

移动阅读的兴起使得用户不再受限于传统纸质书籍的装订和携带,大大提高了阅读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多媒体通信的技术与应用

多媒体通信的技术与应用

多媒体通信的技术与应用从过去到现在,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多媒体通信技术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定义,分类以及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定义多媒体通信技术就是在数据传输中利用多种形式的媒体来传输信息。

这些多媒体可以包括图像、声音、文本和视频,视情况而定。

通常情况下,多媒体传输使用的媒体出自同一网络,可以包括因特网传输协议和LAN等。

很明显,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拓宽信息传输的范畴。

在过去,传输电话和传输文字传输的方式十分单一,远远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因此,多媒体通信技术便得以诞生。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分类1. 实时通信实时通信意味着信息是即时传递的。

例如,当你进行视频通话时,一方说话时另一方几乎马上能听到相应的声音。

实时通信的例子包括视频通话和语音通话。

2. 非实时通信非实时通信代表数据不需要马上传输。

比如,你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可以等待收件人不为手机响应时获得其回复。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迟会越来越短,但这还是非实时通信。

3. 储存转发(store-and-forward)通信储存转发通信是非实时通信的一种形式,其传输方式是在数据发送到另一个设备之前,先缓存(储存)数据。

数据被缓存后,再从缓存中转发(forward)数据。

在这种通信形式中,传输数据的速度很慢,因为传输数据之前需要缓存一段时间,以等待分发给接受者的接口变得空闲。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1. 远程医疗远程医疗是指医疗服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传输而实现,从而使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身体距离变得不重要。

它通过处方、诊断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医学服务。

利用多媒体通信技术,就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让医生随时向病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为全球范围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视频会议视频会议是一种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两个或多个人通过网络连接进行实时的面对面交流。

它可以让来自不同地区、国家甚至不同的时区的人在同一个会议室开会。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1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种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不同信息的传输和交互的技术,能够协助人们实现多种多样的多媒体信息传输。

多媒体通信技术包括多媒体设备管理技术、多媒体编辑技术、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等多个组成部分。

2应用及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教育、媒体、政府、医疗、娱乐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它使得原本比较死板的以文本形式传输信息变得更加动态,可以以不同形式,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传输数据,因此能够提升一定的用户体验。

此外,多媒体通信技术还已在近几年经历了蓬勃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通信技术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步。

例如在视频实时传输技术方面,凭借良好的清晰度和更快的传输速度,享受视频聊天的用户也越来越多。

进入未来,多媒体通信技术将会持续发展,不断提出更好的应用,特别是在无线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多媒体通信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应用空间,让网络技术更加贴近与人们的生活。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多媒体通信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音频、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的传输、处理和交互的一类技术。

它的应用领域波及广泛,包括教育、医疗、娱乐、交通、金融等众多领域,也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等新兴业务的重要技术基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推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一、多媒体教育多媒体教育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出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内容,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乐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各种内容形式融合并呈现,如音频课件、演示文稿、视频课程等。

此外,利用虚拟实境技术,还可以打造出更加沉浸式的教育体验,使学生更加自然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多媒体教育的另一个优势是,利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教育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二、多媒体医疗多媒体医疗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将医学图像、病历数据等信息数字化,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多媒体医疗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医患矛盾,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也方便患者进行病情查询和在线咨询。

此外,多媒体医疗还可以将医学图像和视频等信息与虚拟实境技术相结合,打造出更加逼真和精准的医疗模拟环境,提高医学教学的效果。

三、多媒体娱乐多媒体娱乐是多媒体通信技术最广泛的应用之一。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各种形式的娱乐内容,如在线音乐、电影、游戏、社交网络等。

多媒体娱乐的另一个切入点是虚拟现实技术,它可以创造出沉浸式的娱乐体验,让用户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电影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还将拓展到更多领域,如旅游、文化、体育等。

四、多媒体交通多媒体交通是利用多媒体通信技术优化城市交通管理和客运服务的一种方式。

采用多媒体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同时,利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也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客运服务,如在线购票、实时查询、行程规划等。

浅析多媒体通信技术应用

浅析多媒体通信技术应用

浅析多媒体通信技术应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多媒体通信技术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迅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日常的视频通话、在线教育,到商业领域的远程会议、多媒体广告,多媒体通信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交流、获取信息和开展业务的方式。

多媒体通信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整合和传输的技术手段。

它打破了传统通信方式的局限,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生动和高效的沟通体验。

在教育领域,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让学生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通过高清视频直播、互动式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在家中就能聆听来自世界各地优秀教师的授课。

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知识以直观的图像、生动的动画和有趣的音频呈现出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论坛、视频会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在医疗领域,多媒体通信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

患者不必长途跋涉就能获得专家的诊断意见。

医生可以通过高清视频实时观察患者的症状,查看病历和检查报告。

这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对于那些身处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多媒体通信技术无疑是一道生命的曙光。

在商业活动中,多媒体通信技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远程会议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团队成员能够如同身处一室般进行交流和协作。

通过共享屏幕、实时演示文档和数据,团队能够高效地讨论方案、制定决策。

多媒体广告更是以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有效地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的销售量。

在娱乐行业,多媒体通信技术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在线视频平台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则为游戏玩家和娱乐爱好者创造了沉浸式的体验,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中。

然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论文范文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论文范文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论文范文第一篇: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论文范文摘要: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融入了多媒体的复合性、计算机的交互性、电视的实时性以及通信的分布性。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多媒体通信已成为一种基本的通信方式。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应用;趋势引言: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种把电视、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兴的通信技术,在交换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采用智能的、可视的和个人的服务模式,并综合利用图、声、文等多种信息媒体。

一、多媒体通信的主要特征多媒体通信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同步性三个特征,并且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通信系统区别于其他通信系统的重要标志,它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控制能力。

交互性为用户提供了对通信全过程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

2、集成性。

多媒体通信系统需要具备能同时处理如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显示的能力。

由于各种媒体之间存在着空间关系、时间关系、链接关系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要求多媒体通信必须具有集成性。

3、同步性。

同步性是多媒体系统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

它是由多媒体的定义决定的,是指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示的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必须以同步的方式进行工作。

二、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技术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是音频和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1)音频数据压缩技术。

作为携带信息的极其重要的媒体,声音是多媒体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为了使信号便于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传输和处理,并且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就需要对数字信号依次进行量化和压缩编码。

(2)图像数据压缩技术。

图像作为多媒体通信中的一类重要的煤体,能够更直观的体现信息的内涵,也更易于被接受。

但在通信的过程中,由于图像存储时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对其所生成的数据信号进行压缩是非常必要的。

2、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是指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图像、声音和视频技术于一体的技术体系,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

当时计算机媒体技术开始凝聚出一个巨大的产业。

最初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文字、音频、图像的集成,主要应用于开发多媒体用户界面、多媒体电子书等方向。

这期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电子出版物、游戏、电子课件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1世纪初,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引领了多媒体技术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渗透。

社交媒体、流媒体视频、在线购物等新兴互联网产品的飞速崛起迅速推进了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代新兴市场的驱动力之一。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1. 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子书籍、电子课件、网上学习平台等。

通过这些应用,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在线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在远程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还可以通过直播等技术手段,实现远程教育,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幅度提升了教育普及率和质量。

2. 娱乐领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娱乐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

从最初的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到现在的视频游戏、VR游戏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广告领域多媒体技术在广告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数字广告、移动广告和互动广告等方面。

借助多媒体技术,广告具有更好的媒介传播效果,迅速掀起了一场数字化广告市场的热潮。

4. 医疗领域多媒体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指医疗影像、智能化诊断系统等方面。

随着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和图像化改进,多媒体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地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通信技术一、什么是多媒体通信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几种信息的媒体集合在一起,由计算机实施综合控制的技术。

多媒体通信是利用多种媒体—语音、文字、图像、图形和数据来表示信息,而且把各种媒体的信息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协调同步。

实时地表现出各种信息及其变化,通信的双方还相互地交流沟通。

多媒体通信的产生发展得益于计算机和存储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为其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其创造了良好的支持环境。

还有语音识别处理、文字语音合成、数据压缩以及文字、声音、图象传输的同步性、实时性和协同操作等方面研究的进展,为多媒体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多媒体通信就是集多媒体技术与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和电视的真实性于一体的现代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在实际使用上还要有更先进的软硬件协议与工具、高级操作系统、新的通信规范和多媒体数据库等许多课题尚待研究开发。

但是这种多媒体通信终端与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络相配合的传输信息的形式,将成为21世纪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多媒体通信的实现,将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中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高新信息技术,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多媒体通信综合了多种媒体信息间的通信,它是通过现有的各种通讯网来传输、转储和接收多媒体信息的通信方式,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领域的所有范畴,包括数据、音频和视频的综合处理和应用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多媒体信息的高效传输和交互处理。

1 多媒体通信的目前应用多媒体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按通讯网来分,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在电话网(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网)、广电网、计算机网上。

目前在以电话网为主导的通讯网上,由于终端到话局之间物理媒质采用的是双绞线,其特点是以语音通信的特点而设计的,因此,在其上实现多媒体业务技术难度较大。

在90年代中期,国际电信联盟(ITU)专门颁布了以低比特率实现多媒体通信的相关协议H.324。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可视电话的研究成功就是其一。

可视电话就是完全在PSTN上不依赖任何其它设备进行多媒体通信,实现了"即闻其声,又见其人"的通信效果,满足了人们所向往的亲情交流感。

它采用H.263标准对图像数据进行运动矢量估计及其它算法的压缩编码,使运动图像能够在26kbit/s的带宽内比较好的以30帧/秒的QCIF传输,使声音能够以6kbit/s的带宽内不失真的传输。

如果POTS与计算机等其它设备相配合使用,则可以更好地完成多媒体通信,具体详细阐述见下面有关计算机网部分。

近几年来,随着有线电视的蓬勃发展,广电网以其覆盖面广,传输信道带宽较宽,布线方便等优势,在广电网内开始大幅度开展多媒体通信业务。

我们知道,同轴传输线带宽高达750~1000MHz,除传输有线电视节目外,仍有近200 MHz的富裕量。

因此,如果再采取适当的压缩方式和传输机制,利用有线电视网实现多媒体通信业务是完全可能的。

例如,视频点播VOD,电视购物等已在许多有线电视网得以实现。

另外目前许多地区正在准备实现的广电网公用数据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和话音通信系统就是利用这部分富裕频带来实现的。

这比现在已经使用的单纯利用电视信号帧的逆程扫描所进行的粗浅的图文服务,无论在信息量还是收视效果上都要好得多。

计算机网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以电话网或其他介质为物理介质,以计算机作为交流终端网络的一种新兴网络。

它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工作的计算机用通信线连接起来,按照某种协议工作,实现资源共享的多媒体网络系统。

主要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国际互连网。

目前internet的应用无处不在,只要有普通电话的地方都可以使用internet。

Internet使用的是TCP/IP协议,它是一种开放系统互连结构的标准协议。

基于TCP/IP协议的IP网以及IP网上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的兴起,推动了IP网数据业务乃至多媒体业务的蓬勃发展。

其中的例子不胜枚举,IP电话、计算机可视电话、远程监控以及IE上的多媒体应用软件等。

民航、铁路、交通、银行、各大单位、国家机关的计算机网也完全普及,其中的多媒体通信应用更是不计其数。

现行的多媒体会议电视系统、银行的票据交换与安全监控系统等都是典型的多媒体通信应用。

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2 多媒体通信的未来发展虽然,目前多媒体通信应用已经很普及,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们越来越要求网络服务商(并非专指计算机网的服务商)提供服务更好的多媒体通信业务。

从目前来看,多媒体通信技术主要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三网合一。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和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三大网络正在不断地跨越各自的传统业务划分,逐步趋于融合。

总的趋势是:在保护各自现有网络资源投资、主营目前业务的前提下,逐步地向社会提供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统一网络数据平台。

三网合一示意图(2) 从信道上来看,光纤直接入户当然是最理想的选择,这种选择前几年被吵得沸沸扬扬。

因为就一根光纤完全可以解决图像、声音和数据的传输问题。

但是仅从国内来看,如果采取光纤直接入户,其改造成本高得惊人,改造时间更是不可预计,工程量很大。

因此,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改造,如利用ISDN、DDN技术和ADSL技术,ISDN技术是一个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其带宽为2B+D,传输速率为128kbit/s,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一线通",这种技术只是一种过渡性方案,因为虽其改造成本较低,但仍需单独拉线,因此仍不方便,且带宽仍较低。

即使出现ISDN交换机(在2000年北京举办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设备展览会》上已展出此类产品),信道带宽仍受限制。

DDN技术目前的租价太高,不宜普及。

将来将向着ADSL 技术发展。

ADSL技术是一种在现有双绞线上传输高速非对称数字信号的一种新颖传输技术,它利用现有的电话线,在其两端各装一个ADSL收发机,即可迅速提供新的高速数据通路,其上行速率可达1Mbit/s左右,下行速率可达6~8Mbit/s,完全可满足多媒体通信的需要。

再一趋势就是采用宽带网接入系统(HFC)。

HFC主要是运用CABLE MODEM的接入方案,是一种共享型网络,主要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线路实现有线电视节目与数据的共享。

CABLE MODEM的HFC接入方案需要对有线网进行改造,使其能够适应数据信号的双向传输。

(3)从技术上看多媒体通信技术将向着IP OVER ATM上发展。

我们知道,IP网的寻址是通过ROUTER路由交换机来实现的,所有用户共享路由器交换机,当大批量数据分组同时到达同一路由器时,其中一部分必然要在队列中等待;特别是出现路由拥塞时,还有可能把一些分组从队列中丢掉,这是制约IP网达到电信级服务质量的一个最大障碍,即使吉位级路由器也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虽然IP协议日趋成熟和完善,具备简化网络规划,增强网络管理,易于实现网络的收缩和扩展等优点;但是,IP网还是一个无保证地尽力传输的网络,用户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传输和控制协议(TCP)来实现的。

因此IP网不具有Qos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随着数据业务增加和网络规模的扩大,IP网的传输效率将进一步明显降低。

ATM(An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独立于终端和业务的通用信息传输和交换体制,被ITU-T认为是未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最终解决方案。

ATM技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快速分组交换为基础。

ATM技术对传统的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了简化,充分体现出交换的实时性和灵活性,传输速率可达Mbit/s~Gbit/s,可完全有效地支持现有的和将来发展的多媒体通信业务。

(2) 采用定长信元(Cell)交换方式,通过对外部和内部各种业务进行流量控制,在ATM网络内部实现无阻塞交换,进一步提高了传输效率和传输可靠性。

另外,ATM从物理层、ATM层、AAL层及应用层四个层次上保证了服务质量(QOS)。

首先,从物理层上来看,它分为物理媒质(PM)子层和传输汇集子层(TC)。

PM子层应用光纤或5类及其以上双绞线作为媒体,提供了宽的带宽、低的误码率,保证发送或接收比特流的正确性;在TC子层通过速率适配,信元定界与同步,传输帧的产生与恢复,实现信元比特流的正确转换,从而保证QOS;在ATM 层,主要运用流量控制、虚电路及虚通路的管理使用,正确运用信元多路复用和解复用,来保证合适的信元丢失比率CLR、信元传输延迟CTD和信元延迟变化CDU三个服务质量参数;在AAL层,通过正确的分段与重组及向应用程序提供合适的接口,可以实现服务所要求的信元差错比率、严重错误信元块比率及错误目的地信元比率三个服务质量参数;在应用层通过口令等加密技术及其它相关技术,也保证了QOS。

(3) 允许驳接现有的各种通讯网络,很容易实现与PSTN、ISDN、DDN、LAN等网络的互通。

而且ATM是独立于业务类型的网络,同时还可以对所有用户进行动态地按需分配优先级、带宽等网络资源,进一步有效地利用了现有资源,降低了运营成本。

IP OVER ATM的基本原理可简述如下:我们知道,IP网寻址是依靠发送地址转换协议(ARP)和反地址转换协议(RARP)的地址解析广播来实现的,ATM是采取高性能的端到端和端到多点的连接方式。

如何将IP 网寻址方式转换为高效的ATM寻址方式是解决IP OVER ATM的关键问题。

Internet特别工作小组(IETF)在1999年底颁布的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MPLS)草案标准,解决了IP在ATM上的承载问题。

MPLS技术相当于在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添加一个相对独立的起缓冲作用的层。

在寻址过程中,连接在ATM网上的主机只要设置自身的IP地址,ATM网络就可以根据现有的IP路由器进行IP通信路由的选择。

避免了目前采用的叠加模式使用路由器实现多个IP 子网的互连,减少了由此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网络时延。

当ATM上的IP终端用户要求进行通信时,ATM交换机首先将ATM信元重新组成IP帧,获取目的地的IP地址,再根据IP路由表计算出最佳路由。

ATM网络根据此路由并结合流量控制算法,建立起端到端和端到多点的虚电路(VC)连接,实现"一跳"路由选择,真正大幅度地提高了IP 网的通信质量。

由此可以看出,MPLS技术确实大大简化了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的多个协议转换,实现了IP网和ATM网的优势互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