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于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探讨

关于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探讨【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流通。
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科技应用于废水处理已成为大势所趋,成为各国领导会晤谈之必及的问题。
而酚类化合物对水的污染更是全球治理水污染问题的重中之重。
本文从酚污染水的危害出发,分析国内外各种酚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为我国酚水处理略尽薄力。
【关键词】酚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百分之七十五由水构成,动物缺水不能生存,植物缺水会枯死。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巨大,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满足不了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若接触到酚污染水,人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轻者影响日常生活,重者危及生命安全。
对含酚废水的处理迫在眉睫。
一、酚污染的危害酚是一种化学物质,具毒性,能毒杀一切生物。
因其独特且强烈的杀毒杀菌特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
但因酚处理技术不尽完善,酚污染成为危害人体安全的罪魁祸首。
酚水溶液渗透进皮肤可引起急性中毒,若抢救不及时很可能毙命;酚蒸汽串入鼻腔会引起慢性中毒,日积月累,危及生命。
慢性酚中毒可引发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头晕头疼、贫血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另外,酚水接触到植物,会使植物枯黄萎靡而死。
灌入江河湖海,会耗尽水中的氧气,导致鱼虾鳃坏死,造成腹腔出血。
总而言之,酚污染会危机人体生命,使农作物减产,让动物灭亡。
二、国内外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目前国内外含酚废水处理技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这三类技术各有优缺点,需因时因地慎重选择,配合使用。
(一)物理方法1、焚烧法焚烧法具有操作容易、成本低廉的特点,适用于技术力量薄弱的乡镇偏远地区。
浓度较高的含酚废水在焚烧过程中会排放尾气,有可能造成大气污染,这就要求在焚烧含酚废水之前,先对水中的氟、氯、硫进行处理。
焚烧法是将废水经由泵推进到废水贮藏槽内,在槽内泵向高空产生喷雾与燃料喷雾混合进行焚烧的方法。
这种方法会产生大量尾气排放。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开发前景

以用于既含有机物又含无机污染物废水的预处理, 也可以用于废水的深度后处理以进一步降解废水中
〔(0〕 的污染物。此外, 钟理等人 还对废水中甲苯的臭
。因此开发
新的活性炭再生工艺技术、 研制新型的吸附剂是含
工业水处理 1$$1 - $G, (G)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开发前景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功地用于废水处理早有报道。目前较广泛采用的固 体吸附剂有活性炭、 磺化煤、 大孔树脂等
〔C〕 〔#〕 〔&0〕
外, 利用臭氧进行活性炭再生也正在研究之中。 物理法中的气提及蒸馏法可以处理高浓度含酚 废水, 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离子交换法不适用于 处理数万 3E F = 的高浓度含酚废水。 " 化学氧化法
〔(1〕 化学氧化法 分解速度快、 氧化能力强、 净化
率高, 酚的氧化最终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无二 次污染。该法的缺点是费用较高, 常用的氧化剂有 高锰酸钾、 氯、 臭氧以及过氧化氢, 使用高锰酸钾需 要固体进料装置, 且单元氧化能力的消耗量比较大; 使用氯的不足之处在于有形成氯酚类有毒化合物的 风险以及过剩的氯会与废水中的其他组分缔合。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其作用为杀 菌消毒, 改善色度和气味, 氧化有机物, 加强难降解 有机物和天然有机物等的生物降解性, 或改善絮凝
处理含酚废水技术, 而且开发了高效 =2 混合型络 合剂, 它具有接触级数少, 对含酚废水处理能普遍适
含酚废水处理工艺及展望

含酚废水处理工艺及展望摘要:含酚废水来源广,危害大,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毒性,目前已经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相关工艺的优缺点,展望了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含酚废水;来源;危害;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含酚废水的来源与危害含酚废水主要来源于染料、油漆、焦化、煤气、炼油、造纸、塑料、纺织和以苯酚或酚醛为原料的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
人体长期饮用被酚污染的水质可引起头晕、出疹、瘙痒、贫血及各种神经系统症状。
2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2.1物化法2.1.1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体物质作为吸附剂,如活性炭、硅藻土、活性氧化铝、交换树脂、磺化煤等,利用吸附剂的表面(固相)吸附废水中的酚(液相)污染物的方法。
根据吸附剂与酚类化合物之间的不同作用力,其吸附机理兼具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
在吸附法处理含酚废水过程中,主要是物理吸附,有时是几种吸附形式的综合作用[1],目前,吸附法算是比较成熟的物化法,但是吸附剂的再生技术和新型的吸附剂的研制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目前吸附作用较好的是大孔树脂,吸附容量大、容易再生。
2.1.2萃取法萃取法是指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
萃取法处理含酚废水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选用高分配系数的萃取法,采用特定的萃取工艺及装置,利用酚类化合物在有机相和水相中不同的溶解度及两相互不相溶的原理,达到分离酚的目的;第二种是根据可配位反应原理,经单一萃取操作使废水中的苯酚含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虽然萃取法对含酚废水的处理范围相当广泛,但其缺点在于操做复杂、而且萃取剂常常是微量溶解于废水中,同时应用萃取法常常带来新的环境污染[2]。
2.1.3膜分离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在处理含酚废水方面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都采用错流过滤方式。
含酚废水处理新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环境科学与管理 !"#$%&"’!"()* +,$!",! )"- ’)").!’!"(
%&’( !" )&012 3 /4/4 ( 4551 ) 54 3 5/65 3 57
含酚废水处理新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吴勇民,李甫,黄咸雨,胡和兵
( 中国地质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2!##$2 )
摘3 要: 随着石油化工、 塑料、 合成纤维、 焦化等工业的迅速发展, 排向环境的各类含酚废水也相应增加。由于 酚的毒性大, 并具有致癌、 致畸、 致突变的潜在毒性, 近年来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的重视。鉴于清除或降解水中 的酚类污染物, 不仅涉及水生生物及陆生植物的生长繁殖, 更涉及到人类及陆生动物的食品饮水安全, 因此, 研 究含酚废水的高效处理技术, 对保护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介绍了含酚废水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 之后, 就近年来含酚废水处理新技术 . 光催化技术、 超声氧化技术、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等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 述, 并提出了当前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及方向。 关键词: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4$#!5 / 文献标识码: 6
[!] "3 含酚废水的危害
含酚废水的危害很大, 下面只是简单的列举对 人体、 水生生物及农业的危害。 (/ ) 对人体的危害 酚类化合物是原型质毒物, 与细胞原浆中蛋白质接触时, 可发生化学反应, 形成 不溶性蛋白质而使细胞失去活力。酚向深部渗透, 可引起深部组织损伤、 坏死, 甚至全身中毒。苯酚及 其它低级酚对皮肤会产生过敏性。长期饮用被酚污 染的水会引起头晕、 贫血及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 ) 对水生物的危害 当水体中含酚浓度达到 #5 /CF Y K Z #5 "CF Y K 时, 鱼肉即有酚味, 不能食用, 浓度大于 /CF Y K 时, 就会危害鱼类产卵, 浓度达到 -5 [CF Y K Z 05 !CF Y K 时, 鱼类就会大量死亡。 (!) 对农业的危害 用含酚 [#CF Y K Z /##CF Y K
含酚废水治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dB《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第12期含酚废水治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其进展刘亦珍(江苏煜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200)丿k /摘要:酚类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如今对处理含酚类物质的废水研究成为了当前热点。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当今背景下治理含酚废水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在未来含酚废水治理的进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酚类物质;废水;应用前景引言酚类化合物是具有毒性的一种化学物质,对每一个生物个体都会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
酚类化合物能够通过人体皮肤和黏膜进入到人体内,导致体内的蛋白质发生质变,进而造成细胞失去活性,这种物质对蛇神经系统有着很大威胁,导致神经系统出现严重的病变。
含有酚类物质的水源更是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极大的危害,酚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很强,会抑制水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破坏水生环境生态。
除此以外,含有酚类物质的废水更是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
水中含有酚量较低会通过农作物进入到人体内,水中含有酚量较高会直接导致农作物死亡。
1含酚废水治理技术研究现状1.1溶剂萃取法治理含酚废水溶剂萃取法治理含酚废水的原理是借助于难以融入水中的萃取剂放入废水中,让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和萃取剂相互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实现酚类物质的转移。
这也就要求,添加到废水中的萃取剂是必须要和酚类物质具有互溶性的,但是没有完全发生反应的萃取剂不仅造成浪费,也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研究者King就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萃取法,即络合萃取法,这种方法能够高效的分离出酚类物质,并且还具有高选择性。
实行络合萃取法的关键就是选择质量过硬的络合剂,在最近几年,有关研究人员不断创新研制各种新型络合萃取剂,比如研究者MacGlashan等人就研究出的一种含有25%三锌基氧K(TOPO)的一种而已丁酮(DIBK)组合溶液,再比如我国清华大学所研究出来的一种混合型络合萃取剂QH-1O1.2吸附法治理含酚废水利用吸附法治理含酚废水的原理是通过利用吸附剂中的孔隙吸附水中的酚类物质,当吸附剂达到饱和以后,再通过利用碱液和蒸汽等等多种手段将吸附剂中的酚类物质进行解吸。
废水处理含酚废水处理技术

废水处理含酚废水处理技术酚废水主要来源于焦化、煤气、炼油和以苯酚或酚醛为原料的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其来源广、数量多、危害大,是各国水污染控制中列为重点解决的有毒有害废水之一。
此废水处理原则:①对高浓度的含酚废水,首先应考虑将酚加以回收利用;②对含酚浓度较低、无回收价值的废水或经回收处理后仍留有残余酚的废水,则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达标排放,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1、化学法处理1.1 缩聚法反应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苯酚与甲醛经催化剂的作用,反应生成酚醛树脂。
产物经固液分离后,对含酚量已下降到一定浓度的二次废水采用固定床、动态逆流活性炭吸附处理,可使废水含酚量达到排放标准。
该法具有占地面积小、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
目前,一些树脂厂、塑料厂、石化炼油厂之“碱渣”及一些高浓度亚硝基苯酚废水的处理均已使用本法。
有的树脂厂采用预处理—吸附—氧化三级处理法,对酚醛废水进行综合利用,效果显著。
1.2 氧化法在废水中添加化学氧化剂,使酚分解,同时也使水中的还原性物质被氧化。
该法多用于低浓度含酚废水(<1 000 mg/L)的处理。
常用化学氧化剂有臭氧、高锰酸钾等。
苗秀生等运用衍生化气相色谱和GC/MS法对黄磷诱发氧化水中苯酚的降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在潮湿的环境中,黄磷可与氧进行岐链反应,产生大量的O,O3,PO,PO2等活性物,它们能降解和破坏污染物。
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苯酚去除率可达95%以上。
2、物化法处理含酚废水2.1 萃取法常用萃取剂有苯、丁醇等。
目前使用较多的有N-503、TBP及TOPO等。
其中N-503是一种最常用的高效脱酚萃取剂,它对酚的萃取分配系数大于苯及其它萃取剂。
单级萃取率可达95%以上。
但萃取后的废水含酚量仍不符合排放标准,且在废水中含微量萃取剂,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N-503萃取法对高浓度含酚废水,仅作为一级回收处理;欲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须进行二级生化处理。
苯酚降解菌处理含苯酚废水研究现状

苯酚降解菌处理含苯酚废水研究现状摘要:苯酚是造纸、炼焦、炼油、塑料、农药和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却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应对含酚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本文从苯酚的危害出发,对含酚废水的无害化处理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针对生物治理方法中的活性污泥法,对苯酚降解菌处理含酚废水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方法、种类及功能研究、相关酶基因、代谢途径这四个方面。
并对苯酚降解菌处理含苯酚废水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苯酚降解菌含酚废水无害化处理方法分离鉴定相关酶基因1 苯酚的结构及危害1.1苯酚的结构在苯酚分子中,酚羟基上的氧原子处于sp2杂化状态,氧上两对孤对电子,一对占据sp2杂化轨道,另一对占据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p电子云正好能与苯的大π键电子云发生侧面重叠,形成p-π共轭体系,从而增加了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强了羟基上氢的解离能力。
1.2苯酚的危害苯酚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是造纸、炼焦、炼油、塑料、农药和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原料或中间体,大量用于制造酚醛树脂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药物、燃料和炸药等。
随着树脂、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等企业对苯酚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各企业所排放的含苯酚废水量也日益增加。
由于苯酚是一种原型质毒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在许多国家,苯酚已被环保部门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黑名单之中。
1.3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苯酚排放到环境中不仅毒害水生生物,而且进一步与水中的氯作用产生一种毒性更强的有机污染物氯代酚,从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水中含酚量>10mg/L,鱼类等水生生物不能生存;含酚量>100mg/L,若用于灌溉,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枯死。
1.4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苯酚对人体任何组织都有显著腐蚀作用,可通过黏膜、皮肤的接触、吸入和误服而侵入人体内部。
接触眼后,能引起角膜严重损害,甚至失明;接触皮肤后,不引起疼痛,但在暴露部位最初呈现白色,如不迅速冲洗清除,能引起严重灼伤和全身性中毒;吸入后,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但较少见;误服后,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吸气带酚气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
工业含酚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合使用处理含酚废水, 在电磁波作用下对含酚废水 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对于浓度为 )* +)) , - . 的含酚废水, 在处理时间为 +/0% 的条件 下, 苯酚的去除率达到 12* 345 , 678 的去除率可达 到 92* :35 。 ! * !" 光催化氧化法 目前 用 作 光 催 化 氧 化 有 机 物 的 半 导 体 多 为 ;073 。;073 的化学性质稳定, 无毒, 价廉易得, 但在 如何更好利用太阳能、 提高量子效率方面尚需突破。 目前, 将光催化与 #$%&’% 试剂体系相结合处理较高
[ 6]
"# 高级氧化法
高级氧化法是在水处理过程中以羟基自由基作 为主要氧化剂的氧化技术, 因其处理含酚废水具有 降解彻底、 无二次污染、 停留时间短等优点, 近年来 受到国内外相关科技工作者的青睐。 " & !# 化学氧化法 目前工业上一般采用湿式催化氧化法进行处 理。该法是在传统的湿式氧化法中加入催化剂, 降 低反应的活化能, 从而使反应能在更加温和的条件 下和 更 短 的 时 间 内 完 成。研 究 较 多 的 氧 化 剂 有
・ .・
!综述与述评!
工业含酚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刘江永! ,吴" 桐! ,张丽丹#
( !$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北京" !%%%#& ; #$ 北京化工大学 理学院 ,北京" !%%%#& )
摘" 要: 工业含酚废水毒性高, 对环境危害大。因此, 研究和开发高效经济的含酚废水处理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 注。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国内外含酚废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着重讨论了物理法和高级氧化法的处理技 术, 同时指出生物法目前获得了广泛应用, 并探讨了相关工艺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含酚废水 ;物理法 ;高级氧化法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周玉玲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8期
摘要:含酚废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有害废水,具有来源广、数量多、危害大、难降解的特点,主要来自石油化工、煤化工和制药行业。
苯酚进入人体后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和凝固;当水中苯酚的质量浓度大于10?mg/L时,将引起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死亡;用质量浓度大于100?mg/L的苯酚废水灌溉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枯死。
因此,研究含酚废水的处理技术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讨论了含酚废水处理技术使用范围,以及为含酚废水的处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酚类化合物属于芳烃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焦化石油、化工等工业生产中。
含酚废水主要包括苯酚、对硝基苯酚和氯酚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
这种废水若不经处理任意排放,会对人体、水体、鱼类以及农作物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美国卫生机构规定饮用水中酚的含量必须低于1mg/L,而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亦规定工业废水中酚含量不得高于5mg/L。
鉴于含酚废水的严重不良影响,大力开展含酚废水的治理研究,不断改进含酚废水的处理技术,是保护环境和造福人类的重要任务。
一、气化含酚废水的危害
虽然鲁奇碎煤加压气化技术产生的废水具有水量大、污染范围广、危害大、难处理等特点,但是该气化技术气化合成气中所含的甲烷含量可观,仍是当前各建设单位心中较为理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气化技术路线选择。
考察含酚废水的危害性,主要在于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属于原型质毒物,具有使蛋白质变性和凝固的功能,有很强的杀菌效果,且对一切活体都有毒杀作用,这也是含酚废水(酚含量较高)不能直接采用生化处理的原因。
这里有一个量化的概念,即当饮用水中酚类污染物含量达到0.001mg/L时,就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当酚类污染物含量超过0.002mg/L时,将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当酚类污染物含量达到0.1~0.2mg/L时,水体中的鱼将不能食用;当酚类污染物含量达到6.5~9.3mg/L时,水体中的鱼类等水生生物将会大量死亡;当酚类污染物含量高于100mg/L时,此类废水若直接用于农作物灌溉,将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或枯死。
对人体而言,若长期饮用被酚类物质污染的水,将会引起贫血、头晕以及神经系统病症,而且酚类物质溶解于水,不仅能够引起中毒等症状,还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质。
因此,如果含酚废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大力开展新型煤气化技术的研究,尽量减少含酚废水的产生,并立足当前实际情
况,加大对已经建成开车的鲁奇碎煤加压气化装置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是环境保护和造福人类的重要任务,势在必行。
二、物理法
(一)萃取法
萃取法是利用酚类物质在萃取剂和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采用不溶于水的萃取剂萃取酚类物质,是工业上常用的废水脱酚方法之一,但该法操作复杂,废水中酚含量很难达到排放标准,而且萃取剂多价格昂贵,在处理过程中萃取剂微量溶于水造成损失,故该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增加成本。
(二)吸附法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将酚类从水中移除,当吸附达到饱和后,再用蒸汽、碱液、有机溶剂等进行解吸脱附。
目前,活性炭、大孔树脂、磺化煤、膨润土是吸附剂的主要类型。
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较大,微孔结构丰富,吸附容量大。
El-Naas等用枣椰核制备活性炭,可充分吸附苯酚质量浓度为88mg/L的炼油废水和质量浓度为100mg/L的苯酚溶液,采用乙醇作为再生溶剂,经4次再生后,吸附效率仍超过86%。
无选择性和相对较差的机械强度限制了活性炭的广泛应用,和活性炭相比较,大孔树脂由于其在复杂条件下吸附量大、机械强度高而更有优势。
Qiu 等用传统的悬浮聚合法制备以丙烯酸酯为基本组分的交联共聚物(BMS树脂),对质量浓度高达93000mg/L的苯酚溶液进行处理,吸附量最高可达1000mg/g,饱和BMS树脂很容易完全再生,在重复使用时吸附能力不变。
采用吸附法处理含酚废水可回收酚类,降低废水毒性,有利于后续处理。
但是吸附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活性炭再生困难,大孔树脂成本较高。
因此,寻找制作廉价高效活性炭的方法和原料,降低大孔树脂的生产成本,开发新型高效低价吸附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化学法
(一)氧化法
氧化法有化学氧化法、湿式氧化法、催化氧化法。
化学氧化法主要是通过外加氧化剂(过氧化物、高锰酸钾、臭氧、氯系氧化剂或光照等)与溶解在水体中的酚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降解有机物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氧化剂生产成本高、易形成二次污染,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湿式氧化法是在化学氧化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优良的污水处理技术,它是在高温、高压下,利用外加氧化剂将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该法的突出优点是能彻底氧化高浓度、难降解污染物,缺点是因要求高温、高压而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催化氧化法是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该法也主要是
通过过渡金属或其氧化物做催化剂产生羟基自由基,从而高效降解酚类等有机物,该法对催化剂的技术含量要求比较高,技术相对复杂,如果使用贵重金属,成本会很高。
(二)电解法
在电解反应中,中间产物或者终极产物会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对处理含酚废水有较显著的效果。
表1对比了两种电解法在处理含酚废水时的差异。
(三)芬顿氧化技术
芬顿氧化是通过H2O2和亚铁离子作用形成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芬顿试剂,进而将难降解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
同时,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调节溶液的pH值至碱性,可以生成Fe(OH)3胶体,通过絮凝沉淀的方式也可以降低废水中的COD,可应用于煤气化废水的深度处理工段。
王春敏等用芬顿试剂处理焦化废水,在最优的操作条件下,焦化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8.9%,如保持H2O2的总加入量不变,分三批加入,可将COD去除率提高到92%。
胡佳欣等采用混凝+芬顿法处理煤化工废水,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铁混凝剂和芬顿氧化各反应因素对煤化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煤化工废水的COD去除率可以达到55.53%。
刘璞等采用芬顿氧化+混凝沉淀法处理生化处理后的
焦化废水,研究了Fe2+和H2O2质量比、H2O2加入量、PFS投加量、pH值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COD最高去除率可达到72.7%,达到排放标准。
四、生物法
生物法具有处理量大、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该法对低浓度的含酚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对于高浓度含酚废水,传统生物法的处理效率较低。
周超采用LTBR(莱特生物器)工艺处理碱渣废水,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10000~22000mg/L,酚平均质量浓度为2235mg/L,经过深度处理后,出水COD的质量浓度为500~1200mg/L,酚平均质量浓度为1.1mg/L,去除率高达99%。
活性污泥法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工艺较为成熟,是处理低浓度含酚废水的主要方法,但存在污泥产量大等问题。
生物膜法是在生物滤池中利用微生物附着在过滤介质表面来处理废水的方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的生物密度更大、耐污力更强、管理更容易。
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法和生物转盘法。
Fang等向煤气化废水中加入苯酚降解菌,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废水的COD质量浓度为2580.7~2710.9mg/L,总酚的质量浓度为355.4~403.6mg/L,通过加入苯酚降解菌,COD的去除率从58%提高至78%,总酚的去除率从66%提高至80%。
在混合型反应器中结合附着生长和悬浮生长比使用单一方法更有效。
Dey等将由滴滤池和曝气池组成的混合反应器和混合型微生物菌落用于处理废水,该废水为人工合成废水,由苯酚和间甲酚组成,底物去除率为71%~100%。
结束语
化工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含酚废水治理问题是国内外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目前,处理废水中酚类物质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这些方法还处于实验室的初始阶段,暂时不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产业化应用的规模不大。
此外,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应用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白志强,张玉秀,张敏,等. 近十年中国苯酚降解菌特性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4):65-69.
[2] 易江华,章传力. 含醚化酚废水处理的研究[J]. 染料与染色,2012,49(2):42-43.
[3] 秦丽姣,邓德刚,周彤. 炼油废碱渣处理方案的探讨[J]. 当代化工,2014,43(8):1464-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