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建筑如何地域性
地域建筑系统和谐性及其当代表现

1 - A 4I t r  ̄
r om A I rl 1 e Ⅲ , f h c∞ r 0 F s An e I 2
现.表 明了 代建筑地 域性表达 的总体价值取 向,它体 现了当代地域 建 筑 的 独 特 性 . 对 当代 地 域建筑 系统和谐性其 有 全 局 性 的 影 响 主 题 性是当代 建筑地域性设
地 域 建 筑 系 统 和 谐 性 及 其 当代 表 现 *
Re i n r g o alA chiec ur y em t t e S st Har ony and t ont m Is C em por y Expr ar ess on i
张 建涛
Z hang ant o Ji a
统 环 境 的 和 谐 和谐 系统 具 有 主 从 性 、层 发 性 、统 一 性 、 进 化 性 的 特征 。 2 地 域 建 筑 系 统 和 谐 性 2 基 于 上 述 地域 建筑 系统 要 素 及 其 构 成特 性 . 统 的 规 律 和 特 征 . 地 域 建 筑 系 统 和 谐 性 可 概 卡 为 舌
¨h I
…
/
h cueFr m t el r ou
l 1 3
席 酉 民 教授 认 为 ,
和 谐 主 要 指 各 子 系统 内部 诰 要 素 自
身 、 各 子 系 统 内部 诸 要 素 ± 间 厦 各 子 系统 之 间 在 横 向 的 空
间 意 义 上 的 协 调 和 均 衡 . 即 不 同 事 物 内 在 与 外 在 关 系 的 拂 调… 系统 和 谐 性 是 描 进 系 统 是 否彩 成 了充 分 发 挥 系 统
计表迭过程 中.对所涉
主 张 动 态 地 认 识地 域 建筑 系 统 各 种 因 素 在 建 筑 设 计 过 程 中 的 作 用 .从 而 把 握 地 域 建 筑 发 展 方 向 延 续 性 是 地 域 建 筑 系 统 生 长 性 的 代 表 现 地 域 建 筑 存 在 于 特 定 的 时 间 和 空 间 环 境 中 .当 代 地 域 建筑 必然 与 当 代 这 一 特 定 环境 的 因 素 产 生 交 流 和碰 撞 .只 有 与 这 一 特 定 环境 的
城市住宅规划设计地域性表达分析论文

城市住宅规划设计的地域性表达分析摘要:加强城市住宅规划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城市住宅规划设计的地域性表达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住宅规划设计地域性表达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居住建筑地域性发展的局限和方向在居住建筑地域性的发展中,更多的表现为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和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当代借用。
物质生活的提高导致精神生活的需求多样化,无疑会引起建筑形式的某种程度上的概念化的形成和表现。
传统地方建筑形式的凝练、升华,形成形式上的转变,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使当代建筑中含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并与传统建筑有一定距离,且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是,其本身在实践中还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和误区,主要表现为:(一)盲目跟风,攀比成风成功住宅作品的出现必然引起群起而效仿,不能形成自己的独有特点。
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在全国许多城市住区中都出现,至今势头依旧不减。
在这些表现地域性的作品中不乏上乘之作,但也有许多是粗制滥造,对民众起到了误导作用。
(二)关注传统空间的表达,但对地域文化的人文关怀相对欠缺地域文化要想透过建筑来体现可谓深邃而复杂。
由于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展以及开放性的现代地域系统,造成二者均与外界进行互动,因此,只能从注重过程的角度来看待文化的发展和演进。
地域文化能否通过建筑的承袭来衡量,关键在于一个建筑的包容性、参与性达到何种程度。
( 三 )注重当地材料的运用,但对气候及节能的关注相对缺乏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恰当运用地方建筑材料是国内城市住区减少对地貌原态影响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处理原则,或者利用“对景”、“借景”等设计手法,使建筑形态与自然景观产生视觉上的联系,以此把自然环境利用成景观元素。
我国辽阔的疆域,气候特征的千差万别,探索各地域节地、节能的绿色技术、处理恶劣气候的相关措施等方面显得不足,特别是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今天,这个局限显得十分突出。
地域性建筑的影响因素

人 文 历 史 的 不 同也 使 得 地 域 性 城 市 建 筑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特 点 与 韵 味 。 以上 海 为例 , 首先, 上 海 是 早 期 殖 民 国 家 在 中国选址 租界 较 多的城市 之一 , 它 的独特 历史 , 使 其早 早地 走 向了世界 , 接 受了 多个 国家 的文化风 格 。 外滩 建筑 群 便 是 一 个 很 好 的 例 子 ,这 些 建 筑 群 留 下 的 深 深 的 历 史
痕迹 。
法, 与设 计理念 。 以三亚 为例 , 三亚位 于 海南省最 南端 , 属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域 。 阳 光 明媚 , 长夏 无冬 , 降雨量 多 , 全 年 晴 日在 三 百 天 以上 ,是 驰 名 四 海 的避 寒 度 价 旅 游 胜 地 , “ 向 世 界 出 口
二 、 文 化 因 素 影 响 地 域 性 建 筑 形 态 的 因 素
当 今 时代 是 被 工 业 、 科技 、 各 种 新 奇 时 尚 所 修 饰 的 时 代。 建筑 界亦 是如此 , 在 种 种 新 技 术 与 新 社 会 关 系 的存 在 的 背 景 下 , 喧 嚣 的 建 筑 界 或 是 诚 惶 诚 恐 地 寻 找 能 与 计 算 机 芯 片 和 太 空 时代 相 对 应 的 建 筑 风 格 ,如 金 属 的 科 技 感 玻 璃 的 时 代 感 被 大 量 的 运 用 于 当今 建 筑 设 计 中 。 或 是 以 玩 世 不 恭 的 态 度 对 过 去 时 代 的 历 史 进 行 简 单 的 拼 贴 。 一
地 理 环 境 影 响 地 域 性 建 筑 形 态 的 因素
c o n t e x t ” 一 词 中译 来 。 “ 文” 即指文化 , 文 化 包 含 的 因 素
对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几点思考

宋
晟
S o n g S h e n g
中图分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7 3 9 X ( 2 0 0 7 ) 0 1 — 0 0 3 5 — 0 5
摘 要
该 文通 过 简要 地 追 溯 地 域 建 筑 创
1 地域建筑创作的历史与演变
在 建筑创作 的设 计思想 上 ,现代 主义 建筑创作 思潮 以 l o c a l 的缩写 ,指地 域 ) ,认 为应 当 既是全球 的建筑 也是具 其 “ 国际式”建 筑风格 宣告 了某种建筑 价值 的普遍性 和适 的 思 维模 式 和 方 法 , 认 为 要 摒 弃 国 际 性 备 地域特 色 的新 建筑 。 它从一 个方 面 阐述 了地 域化 与全球 O世纪成 为 主导建筑 领域 的一种思 想体 系。 与 民 族 性 的 二 元 对 立 ,寻 求 国 际性 与 地 应 性 ,从 而在 2 化 的关 系 ,两者是辩 证统 一 的关 系 。地 域 、民族性 文化在 然而 , 2 O 世纪 5 O 年代 以后 , 二战前 现代建筑单 一纯净 的风 域性 的有机融合 ,创 造广义的地域建 筑。 定条件 下可 以转化 为 国际性 文化 , 国际性 文化也 可 以被 关键 词 当代 地 域 建 筑 多元 文 化 格 受到 了严重 的冲击 。西方 现代建筑 思潮 的总趋势 朝着多 吸收 ,融 合 为新 的地域 与 民族文 化 。 元论 ( P l u r a l i s m)方 向发 展 ,建筑 风格 和形式 1 3趋多样化 , 原 型 创 造 性 转 化 建筑 产生 于环 境 中 ,建 筑与 环境 的对立 统一 构成 了千 其 目的是要 求 获得建 筑 与环 境 的个性 及 明显 的地域 特征 。 百 年来人 类建 筑活动 最基 本 的矛 盾关 系 。 自然环境 是建 筑 地域 特 征不 仅 表 现 为地 理 因素 的影 响 ,而且 要 求 反 映 民 A bs t r act I n t hi s pape r .t he aut ho r 赖 以存在 的物 质前 提 ,人类 的建筑 活动 就是 如何最 大限度 O 世纪 3 O b r i ef l y t r aces back t o t h e hi s t o r y and 族 、生活 、历史 和文化 的背景 。如果 追溯渊源 ,2 的利用 自然 。从人类 早期 的 聚落选址 以及 原始 的建筑 活动 阿尔托 ( A l v a r A a h o) 就 主张走 ev ol v em en t of r egi onal a r ch i t ect u r e, 年代芬 兰建 筑师阿尔 瓦 ・ 无 不在通过 “ 取 自然之 利 ,避 自然之 害” ,达 到展现环境 特 民族化 ”和 “ 人 情 化 ” 的 路 线 , 美 国建 筑 大 师 赖 特 and i nt r oduces t h e ex per i ences and “ 色 ,并 与 自然 融 为一 体 的 目的。 随着人类 建筑 技术 水平 的 F . L . Wr i g h t )也 提倡 “ 有 机建筑 ”理论 。 r evef at i On Of Ot he r COunt r i es. ( 提 高 ,这 种对 地域环 境特 殊性 的表现 从最初 的 无意识或 被 在 人类漫 长的发展 岁月 里 ,各 民族 、各地 区的建筑 形 M eanw hi I e. I t aI s o di s ous s es t he 动 的行 为 ,逐步转 化成 自觉 、积极 的创 造而延 续至 今 。这 身 特有 的表达方 式 ,随着 时间 的不断推移 ,这 些地 m odeI of t hi nk i ng and m et hod f o r 成了 自 说 明 ,地 域建 筑创作 思潮 包涵 了一个 广义 的建 筑概念 ,相 O u r na ti o na I c r e a ti O n Of 域建筑特 征有逐 渐被整 合为单 一模式 的趋势 。 这种单 一模 对 于 现代 主 义建筑创 作 思潮 中的普遍 性特 征 ,它 强调 了建 cont em po r a r y r egi onal a r ch i t ect u r e. 式 是对人 类文 明历史 的磨蚀 ,它抹 杀 了人 类文 明的多样性 筑 的特殊 性 和客观性 ,体现 了地域 性 的环境特 征 、文化 特 I t con s i de r s t h at a r ch i t ect s s h ou l d get 和独特性 ,并 在一定程 度上掩 饰 了建 筑学 的根本特性 。它 征 和技 术 、经济 特征 。 r i d of dual i s m about i n t e r nat i onal i s m 的形 成对世 界 上许 多地 区文 化无 疑是 一场 灾难 。
现代居住建筑中的地域性创作的思考

如今 , 城市 已经 失去 了往 日地域 性 的特 点 , 正在 向 国
际化 的都市 迈进 , 以人 为本” 可 持续 性 发展” 了 “ 和“ 成
口号 而不是 行动 。城 市 现代化是 件 好事 , 是现 代化 但
的 同时能 否有着 自己 的特 色 呢 , 个 问题是 中国本土 这
陈 刚 (9 4 , , 徽 合 肥 人 , 肥 工 业 大 学 副 教授 . 1 6 一) 男 安 合
2 8 ur程 与 建设 》 2 0 0 0 6年 第 2 O卷 第 3期
维普资讯
多年来 寻求 传统 与时 代 的结合点 , 图创造 中国 自己 力
的新建 筑 的必然趋 势 。 很 长一段 时 间里 , 国建 筑 界 渴望 摆 脱 “ 中 千篇 一
加之对传统 民居 的实地调研 , 总结 创作手法, 中提炼创作元 素, 从 阐述 当今新 地域性建 筑的创作手法和方 式。
关 ■词 : 住 建 筑 ; 域 性 ; 统 民 居 ; 作 居 地 传 创 中 豳 分类 号 : TU2 1 TU2 1 5 4;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5 8 (0 6 0 —2 80 1 7—7 1 2 0 )30 0 —3
建筑 师必须 考 虑 的 。创 造具 有 地 域 特 色 的 现 代居 住 建筑 的意 义是显 而 易 见 的 , 不仅 仅 是 传 承 历 史 , 造 创
传统 是 经过 筛选 的历史遗 产 , 继承 传统就 是要 找
到历 史遗 产 同 当代 的经 济 、 术条件 以及 生活 方式 的 技
结合 点 。 中国传 统 民居是 一 笔丰厚 的建 筑文 化遗 产 , 形 其
品 , 以称 之为新 的地域性 建 筑 。 可
文化与地域特色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与传承

文化与地域特色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与传承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室内设计越来越注重将文化与地域特色融入其中。文化与地域特色在室内设计中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情感连接的体现。它们赋予空间独特的个性和氛围,并传递着特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然而,在体现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过程中,设计师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探讨文化与地域特色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体现与传承方式,以及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关键词:文化;地域特色;室内设计;传承;体现 引言 在室内设计中,文化与地域特色的体现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设计师越来越注重如何将当地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使空间更具个性和归属感。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没有挑战。设计师需要面对文化碰撞、传统与现代的平衡、资源保护等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文化与地域特色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体现与传承方式,以及应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1.文化与地域特色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 文化与地域特色在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地域特色则承载着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将文化与地域特色融入室内设计,不仅可以赋予空间独特的个性和氛围,还能反映居住者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连接。通过体现文化与地域特色,室内设计可以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提升居住体验的质量。同时,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室内设计领域的多元发展和创新。因此,为了创造更具个性化和包容性的空间环境,对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理解和应用显得至关重要。 2.文化与地域特色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与传承 2.1如何体现文化与地域特色 在室内设计中,体现文化与地域特色是通过多方面的设计元素和手法来实现的。可以从材料选择入手,选用当地传统材料或具有地域特色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以展现当地的建筑风格和传统工艺。装饰元素也是体现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键之一,可以运用当地民俗图案、传统纹样等来点缀空间,营造独特的氛围。另外,空间布局也承载着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表达,可以参考当地传统建筑的格局和布局方式,将家居空间划分出不同功能区域。此外,色彩搭配也是重要的因素,在室内设计中选择符合当地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的色彩搭配方案,能够增强空间的整体感和凝聚力。
建筑中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几点基本问题

建筑中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几点基本问题黄蔷薇(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2)摘要:结合建筑自身功能及建筑发展的本质,探讨了建筑中地域主义的内涵及外在表现,批判性的思考了建筑对文脉与地域的传承及创新,指出地域性与全球化并不冲突,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进步。
关键词:建筑,地域主义,全球化,批判的思考中图分类号:T U-023 文献标识码:A在建筑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从人类文明的初始就赋予了建筑其本身功能以外的含义,并且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认识到建筑的本质和它的系统结构时,认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主要社会功能和它的演变规律,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进行有效的创造性地探索并且发掘出体现这个时代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活各个方面只处于自己的地区的范围之内,远距离通讯旅行都是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范围以外,大家热爱着自己生存的土地。
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社会、工业、经济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和信息的发展影响了整个人类发展,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首先建筑是有自己的灵魂的,是建筑师和当时工匠们的全部灵魂的体现,建筑师和工匠们的思想,技艺,深深地在他们的作品上得到体现。
但是建筑师的成长过程深深的烙上了这个地域的文化背景。
其次人是精神的动物,拥有个体的世界观及人生观,也就是自己的哲学观。
在建筑设计的因素中,建筑师或者开发者对建筑的哲学观是影响建筑形态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技艺等其他方面仅仅是形式的表达,只有渗透出思想的建筑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比如说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即安藤的早期反映日本本土建筑与空间的哲学的作品),所以,今天讨论的问题就是客观因素的———地域主义和主观因素的———建筑的哲学观,它们是如何结合在一起来主导文明发展中的建筑设计实践,让我们批判的思考当今建筑的设计发展。
对于建筑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论,就是批判的思考。
什么是批判的思考,通俗地讲,批判性思考就是:对一切不轻信、不盲从、不屈服、不武断、不虚骄、不固定、不保守。
浅谈全球化对地域性建筑的影响

浅谈全球化对地域性建筑的影响徐志恒(新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8)【}青要]中国的她域.挂建藐蕴涵着巨大的创作潜力,我们要重新认识地瑚出与全球化的关系。
在全球化对地瑚睦建筑的影响之下。
认为中?国建筑既r要呋向琨卉Ⅵ匕叉要找回自已的传虢,b蹄她域艘b陕键闭建筑;全球化;地坳巨?…r i}¨|J????i。
,?j?…I r|j。
_、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是全球各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价值体系走向—体化或单—化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技术,甚至文化都有一定的趋同现象,建筑也不例外。
全球化的现象,既是人类发展的一大进步,又起了某种负面作用。
有时它破坏了传统的文化,冲击了传统的建筑理论与思维方式,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存在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谳民族性和地域性与国际性的关系,未来的建筑领域应是—个趋同与多元化共生的新格局。
当然,建筑的。
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建筑必须遵循某种。
统一。
的法则,更意味着建筑对。
民族性。
与。
地方性‘的尊重。
二全球化进程中建筑的趋同。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建筑避免不了会受到影响,全球化给中国的城市与建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领域内国际规划师与建筑师的参与。
此外,城市空间与城市建筑的趋同性、传统城市和历史风貌建筑的大量灭绝也已经成为当代中围建筑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
0经济对建筑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使得发达国家曾经强大—时的传统工业中心开始解体(如底特律、曼彻斯特、名吉屋)。
世界经济结构格局的变化,全球性的影响到城市结构。
经济活动是人类的文明行为之一,而建筑的发展更无法脱离经济环境的制约。
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经济—体化进程的发展,经济活动对建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全球建筑文化趋同,城市特色消失等问题愈加突出;同时,在商品经济的束慨}下,文化的产生与传播日益依赖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
文化。
蜕变为一种技术性的产品或附属品,出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建筑如何地域性
发表时间:
2017-09-20T13:42:01.763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18期 作者: 许丹丹
[导读]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它是经济、技术、哲学、艺术等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具体时空性和地域性。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它是经济、技术、哲学、艺术等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具体时空性和地域性。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宏观
背景下
,地域性成为影响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斯蒂文霍尔就曾经提出“建筑不像音乐、绘画、雕塑、电影及文学那样,是受地域性制
的产物,并总是与某一个地区的经历纠缠在一起的
”。文章就如何地域性分析,通过具体建筑实例,研究建筑如何在当代国际化发展迅速的
时代下,继承发扬本身具备的地域性特征。
【关键词】地域性;建筑创作;如何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
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8-0234-02
1.
引言
简单的说,建筑的地域性是“突出空间因素的作用,因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建筑属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快、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及人口流动规模的加大,传统文化所依存的那种较封闭的社会垂础已逐步弱化甚
至消失。第三产业的发达必然会带来全球化的流行趋势和生活方式,文化趋同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建筑创作的地域性表现不能只停留在对
传统建筑符号的引用层面,而应在深入剖析当今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特征的前提下,针对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提出与时代
发展相符合的新的建筑创作原则和手段。能随着时代发展和需求背景的变化真实地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人文状态,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技
术创新和新的技术观念进行地域性建筑创作。
2.
如何地域性总结分析
2.1
基于当地的人文环境
包括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化,有特色的民族元素与传统空间,这些传统建筑的形式、风格及群体组合方式多处于自然
环境优美,长期形成的生活习俗,乡土氛围浓厚的地域环境之中,通过再现、夸张、象征、植入、隐喻等手法表达建筑的文化内涵。如果
脱离了这些背景因素,建筑就失去了基本的文化价值和存在根墓。
表现地域性更多的是吸取民族元素,对有特色的民族元素进行抽象提取和夸张的表达。例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体建
筑外形取材于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寓意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一个展示由古至今勤劳
勇敢的广西各民族人民创造光辉灿烂文化的场所,建筑设计理念紧紧围绕
“民族”这一主题来展开,整个设计运用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符号。展
馆入口的广场被命名为
“壮锦广场”,入口造型则是一个高32米,直径近50米的巨型玻璃幕墙---“铜鼓”,此外在入口两侧各有一只“铜鼓”,而
且整体布局采用的是瑶族妇女头饰造型,也是一个具有地域性设计的建筑。
除此之外,基于当代人文环境方面,一座城市的特殊文化符号也是表现地域性的一种方式,例如提到南宁会联想到绿城,提到北海会
联想到珍珠,提到百色会联想到红色革命等。以城市文化符号为基础,探寻当代历史,发掘一些元素,加以抽象提炼,最终转化为建筑的
外观造型,有一定的城市象征意义,例如南宁的国际会展中心,钦州体育中心等等。
2.2
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
有些地方的气候,地形也能造就地域性,如广西的干栏建筑、骑楼、鼓楼、风雨桥的形式都与自然气候息息相关。
以广西干栏建筑地域性为例:
A
、气候: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由于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广西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4~9
月为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85%,强降水天气过程较频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3月是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
15%~30%
,炎热干旱。
因此,广西干栏式建筑适应广西气候需求,主要应为防潮湿而建,长脊短檐式的屋顶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都是为适应多雨地区的需
要。干栏式建筑凌空地坪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地面的处理工作,放火烧荒后就可以建房,而且满足了居宅防潮抗洪的实际需要,也解决了南
方气温较高而需降温、通风问题。但由此带来的建筑困难也比一般地面建筑大得多。
B
、地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其特征是(1)盆地大小相杂,(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
套,(
3)丘陵错综,(4)喀斯特广布,当然也有平地。
因此,广西干栏式建筑适应广西地形地貌,建筑形式一般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
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干栏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这样的建筑形式就解决了广西山地丘陵型盆地地貌。
建筑形式因地形地貌,自然气候特征而建,自然具备独特的地域性。所以,就如何地域性的思考中,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必不可
少。
2.3
基于当代的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也是体现地域性的要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域性建筑设计过程中如果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地的传统材料
与技术,拒绝吸收外来科技信息,保持固守狭隘的地域性观念也无疑会阻碍地域性建筑的发展。相反,要体现地域性也不代表一味的追求
高技术,而忽略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之前提到的地形气候,人文因素,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使建筑建造过程克服地形的约束。创造出与
外部环境完全隔离的内部人工环境,其中自然环境特征对建筑制约能力的降低也是建筑地域性特征削弱或消失的首要原因。因此要遵循
“即
时即地
”的原则,当地的地域性建筑才能得到有效的继承与发展。
广西南宁市的国际会展中心,打破狭隘的地域概念,将地域性与高技术巧妙的结合起来。建筑造型是具有地域性标志的一朵绽放的朱
槿花,从地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出发,考虑了气候、通风、开放型的地域特征,将其
12瓣折板型膜结构拱顶由菱形钢桁架支撑,采用双层
PTFE
薄膜,外层是半透明的隔热板,内层是半透明的吸音膜。正是这钢结构和膜结构巧妙地结合,展现了现代技术的结构美,在追求民族
形式之外,也成就了一个具有地域性的标志性建筑。
参考文献
[1]
邹德侬.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建筑学报,2002.5.4.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关世杰等译.世界文化报告2000一一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K?
弗兰姆普敦著,张钦楠译.20世纪建筑学的演变:一个概要陈述[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