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的表达

合集下载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现代建筑是一种当代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满足人类的居住和工作需求,更是一种文
化表达的方式。

在现代建筑中,地域文化性的表达尤为重要,它可以通过建筑的形式、材料、结构和装饰等方面来体现。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可以通过建筑的形式来表达。

形式是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的总和,它包括建筑的轮廓、比例、立面、屋顶等方面。

地域文化性的表达可以体现在建筑形式的
特点和风格上。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形式常常以山水风景为背景,体
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

在现代建筑中,可以运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元素,将传
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可以通过建筑的材料来表达。

材料是建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
影响建筑的质感和风格。

不同地域拥有独特的材料资源,可以通过运用本土材料来表达地
域文化性。

中国南方的建筑传统使用竹子、石材等本土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地域特色,还可以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

现代建筑也可以创新运用当地的传统材料,通过现代的加
工和处理方式,使建筑表现出现代化的特征。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建筑的形式、材料、结构
和装饰等方面来体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文化性的表达在现代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

在设计和建
造现代建筑时,应该注重地域文化性的表达,通过创造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使
建筑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的表达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的表达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的表达作者:刘海燕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13期摘要:我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大,少数民族也比较多,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了建筑风格中。

建筑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物,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的历史进程,建筑设计的内容具有丰富性,设计师必须具有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个性化的要求。

针对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的表达进行论述,希望可以使建筑设计人员不断的尝试新的设计风格,从而提升建筑的美观性与城市的形象。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性;文化因子;表达年限比较长的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其可以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体现出当地的风土民情。

建筑有时像一面镜子,去可以反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在我国一些古建筑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些建筑的结构与外形可以看出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

建筑是地域文明的象征,随着现代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遭到了拆除,其被一些风格雷同的现代建筑所取代,这对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建筑应该具有当地的特色,这样也可以增加辨识度,否则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

1 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的概念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建筑设计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其可以体现当地的风土文化,也可以体现出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与水文环境,还要结合当地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行为,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体现了设计师的聪明才干,其具有创新的意识,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设计雷同的现象。

将地域文化因子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可以体现出建筑的地域特色,也可以充分的展示出设计师才能,建筑是人类脑力与体力结合的成果,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建筑的地域特色,使其更具辨识度,而且外形特异的建筑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景观。

建筑还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受到当地居民思想、心理、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筑可以体现出更多的地域文化因子,设计师根据人们的需求可以设计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从而满足人们对其特殊的要求。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现代建筑作为当今社会的代表,承载着时代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性,不仅可以使建筑更贴近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更能够在当代建筑中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感,提升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价值。

本文将就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需要从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座建筑的设计应该尊重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传统风格,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在建筑的外部形态上,可以采用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元素,比如中国传统的青砖黛瓦、日本的榻榻米和纸拉门、西班牙的摩尔式花纹等等,这些设计元素不仅可以呈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更能够增加建筑的魅力和艺术感。

在内部空间布局上,可以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为建筑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感,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家乡的气息和文化的熏陶。

在建筑的立面设计上也可以融入地域文化的元素,比如在建筑的墙面上刻画当地的传统图案或故事,通过这些图案和故事来表达建筑所处地域的独特文化内涵。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也需要关注建筑的功能和使用性。

建筑的功能和使用性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的建筑功能和使用性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建筑的通风散热和防潮防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南方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建筑技术和手段来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又比如在西方的沙漠地区,建筑的隔热保温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西部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建筑技术和手段来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也需要关注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建筑的环境适应性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能够保持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风貌的更要对周围环境不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

在建筑的环境适应性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使建筑更好地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现代建筑自20世纪以来的出现,为建筑的视觉和时尚设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主张
简约、多彩和国际化,摒弃古典建筑的角色,将技术和功能作为建筑本身的重点考量。


筑发展到现在,现代建筑也在融合元素,充分表现出建筑地域文化性的表达。

此前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偏向于以追求优雅的简洁设计、尽量避免任何装饰性因素。

相反,当代现代建筑灵活运用现代技术,采用复杂的空间构成结构,且不拘泥于传统建筑。

建筑师融入了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文化元素让建筑变得更加丰富,给以不同样式、风格和设计。

以维也纳邮局大楼为例,建筑师卡尔·龙根并没有完全拒绝古典设计,而是结合丰富
多采的现代技术让建筑形式更加丰富,表达出更多建筑与文化、文化与地域之间的交流和
融合。

现代建筑也与功能融为一体,不仅延续一种建筑空间特别结构及空间风格,而且以建
筑的外观装修彰显文化的特征。

以拉伯建筑为例,它充实的屋面、多层楼面、灯塔顶端的
木雕、石柱及琉璃纸等图案能将空间的文化历史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现代建筑
也在传统中借鉴联创新的设计表达,以既有材料或特色语言调集形式、以及古建筑元素表达。

可以定义为现代建筑特有的新旧融合,如重塑新设计借鉴旧元素、空间中简洁实用与
视觉时尚相结合等。

现代建筑的丰富性让建筑的地域文化融合文化元素多样,不同地方的建筑都可以从最
明显的形式上展示出来,其中不乏表达特有性的现代建筑。

这正证明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
中得以充分发挥和表达,像极了文化精神的实体化,让建筑不仅仅地表达实用性,更是弘
扬着地域文化和贯彻着经典意蕴。

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DOI: 10.16116/j.cnki.jskj.2016.15.018
2 地 域 文 化 的 回 归
2.1 何为 地域 文 化 。文化的存在是整个世界在不断发展过 程 中产 生 的 ,其 中 的地 域 文 化 只是 组 成 整 个 世 界 文 化 的 一 小 部 分 ,现 代 建 筑 师 在 设 计 建 筑 时 通 常会 加 重 建 筑 师 的 自身 特 点 , 或 是 对 有 名 的 建 筑 进 行 借 鉴 或 克 隆 这 就 导 致 各 个 城 市 的 建 筑 越 来 越 相 似 .每 一 个 城 市 都 没 有 自 己 的 特 色 ,各 个 城 市 都 想 是 在 哪 见 过 似 的 熟 悉 。 为 了 能 够 弥 补 这 一 缺憾 .设 计 师们 在 设 计 建 筑 时 若 是 能 够 在 自身 特 点 上 融 入 当地 的 文 化 特 色 就 会 使 建 筑 变 得 与 众 不 同 .每 个 城 市 的 面 貌 就 会 变得 更 多 样 ,还 可 以 让 当地 人 也 能 够 对 本 地 文 化 更 感 兴 趣 也 会 吸 引 外 地 游 客 到 本 地
3.4 推进 国际 性 产 业 合 作 平 台建 设 ,完 善 城 市产 业布 局 。 21世 纪 海 上丝 绸 之路 建 设促 使 沿 海 城市 在 完 善 自身 产 业体 系 的 同 时 ,注 重 加 强 与 国 际城 市 之 间的 产 业合 作 。湛 江 未 来将 以海 洋 经 济 为 主体 ,加 强 与 东盟 等 地 区在 海 洋 生物 医药 、水 海产 品 、 海 洋 工程 装备 制 造 、滨 海旅 游 等 领 域 的 国 际交 流 合 作 ,建设 各 种 形 式 的产 业 合 作 平 台 .主 要包 括 “五 岛 一湾 ”滨 海 旅 游产 业 园 、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现代建筑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表达地域文化特色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地域文化是指某一地区的历史、风俗民俗、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文化特色,它反映了一个地方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

现代建筑应该在对地域文化进行调研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构造形式等多个方面来体现地域文化性。

首先,建筑设计是表达地域文化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设计应当借鉴并融入当地传统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将其与现代建筑的构造和材料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真正本地色彩的建筑。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建筑,素有“四合院”之称,结构复杂精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使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元素,如屋檐、琉璃瓦、窗棂、雕刻、壁画等等,来体现地域文化性。

其次,材料选择也是表达地域文化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设定现代建筑的建筑材料时,应更多的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材料。

比如印度的石灰石、草编、天然石材、砖瓦、木材等等,如果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巧妙的运用,会为建筑增添独特的文化气息,让建筑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之中。

最后,构造形式的挑选也是表达地域文化性的一个重点。

现代建筑的空间构造与传统建筑的结构存在差别,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难题。

在选择现代建筑构造形式时,应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通过运用自然材料,例如石材、木材等,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同时为建筑增加独特的地域文化性。

总之,现代建筑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它既是当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承载着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的责任。

建筑设计、材料选择和构造形式是体现地域文化性的主要路径,应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和社会环境,进行合理搭配和融合,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现代建筑。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是指建筑作品在设计和风格上融入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元素,体现了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表达了建筑与当地环境、历史、人文等方面的联系和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建筑风格和设计趋向同质化的趋势,地域文化性的表达成为建筑界和城市规划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地域文化性表达的重要性1. 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性表达可以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统。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外来文化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性的建筑作品可以成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延续。

2. 增强建筑的地方特色地域文化性的建筑作品能够增强建筑的地方特色,使得建筑融入当地环境,与周围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相协调。

这样的建筑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风貌,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文化符号。

3. 促进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地域文化性的建筑作品将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有助于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人们在这样的建筑中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根脉,增强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自豪感。

1. 借鉴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技艺在设计中可以借鉴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技艺,将当地的传统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

利用当地的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结合当地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

2. 融入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融入当地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等。

结合当地的山水风景和传统园林艺术,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建筑。

3. 注重功能与文化的结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要注重功能与文化的结合,既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又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将当地的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建筑内部装饰和家具设计中。

1. 挪威奥斯陆歌剧院奥斯陆歌剧院是挪威著名建筑大师斯诺赫塔的代表作,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北欧特有的简约、素雅和现代感。

建筑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挪威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保留了北欧建筑的特色,使得整体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因素与地域特色表达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因素与地域特色表达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因素与地域特色表达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创作过程,不仅仅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因素和地域特色的表达。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建筑的形式和风格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点。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当地传统和技术特色等方面,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因素与地域特色的表达。

一、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因素是深受历史文化影响的。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这些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的发展。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强调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呈现出典雅和谐的特点,如故宫和泰山等著名建筑。

而古希腊建筑在设计上追求对称性和比例美,如巴特农神庙和帕特农神像等标志性建筑。

这些历史文化因素给予了建筑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二、当地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传统元素是表达地域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有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这些传统元素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反映出地域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例如,日本的寺庙建筑和茶室都体现了和谐自然和尊重传统的理念,采用了纯朴的建筑材料和精致的木构造。

而摩洛哥的马克谷什建筑则融合了伊斯兰和北非传统,以精美的马赛克和巴洛克风格的装饰为特色。

这些传统元素不仅保留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也为建筑设计注入了独特的地域魅力。

当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传承和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借鉴传统建筑的技艺和风格,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可以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具备现代功能和审美的建筑作品。

这种融合与创新的设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地文化,并赋予了建筑更加深厚的历史和地域内涵。

三、技术特色与地域特色的结合除了历史文化和传统元素的影响外,建筑设计中的地域特色还体现在技术手段和材料使用上。

不同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建筑设计中需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

例如,位于沙漠地区的建筑需要考虑到高温和沙尘暴等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的表达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本文以地域文化研究为出发点,针对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各种问题,通过理论、实例分析等方法,提出了建筑设计应注重文化的地域性,同时,关注建筑的地域要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交流;注重民族、民间特色。

最后试图结合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现状,总结出建筑创作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建筑设计;全球化;地域文化
建筑是与人类文明史紧密相连的,并形象而具体地反映着人类的文明,代表了一个时代最高水平的建筑,实际上也表达了时代精神。

人们正是通过建筑这面镜子来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及其深层所蕴藏的内涵。

着名的芬兰建筑师与规划学家伊里尔·沙里宁(Eliel Sarinen)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在全球信息、物流迅速发达的今天;在世界民族文化日益频繁交流的情况下,建筑师如何整合自然环境的建筑语汇,设计出能延续人文传统特征的建筑空间,反映地域文化和特色的建筑尤为显得突出和重要。

一、对地域文化与建筑的解读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内文化的总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域特征、历史状况等特殊性,形成了文化的地域特征,这些特征是动态的、发展的。

每个地区是通过建筑艺术来表现该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准、民族风情、价值取向和对建筑审美的追求。

建筑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地域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这道门槛作为文明的标志比任何其他标志都鲜明,尤其象我国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有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深厚的文化。

不同的地域风格,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历史传统,熔铸出不同品格的地域文化。

如:位于我国西部的贵州省,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5个,人口约12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5%。

贵州的地域文化特征就表现为多元、多样、多层次的特点,这种多元、多样、多层次的跨文化特征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也很大,文化对抗与文化交流形成复杂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复杂的地域文化特色,显然有别于“草原文化”、“雪域文化”之类。

地域文化从整体上决定一个地区人们的价值取向,具有导向作用。

而人们的精神除了受到生活水平、社会环境、社会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外,其主要还受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影响地域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这个地域的建筑,优秀的建筑可以代表一个地域的精神面貌,反映地域人群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取向等,是地域的灵魂,也是一
个地域综合竟争力的重要体现,能够形成良好的地域精神与道德风尚。

比如:遵守秩序、讲究公德、待人热情友好、乐于助人、诚信友善等。

任何一个民族、地域的文化必须是开放地与世界交流,不断汲取营养而发展状大,同时,又应发扬地域文化中的精髓,使地域特征更为明显。

例如,我国的哈尔滨市,它包容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与风情,通过对欧式建筑的保留与修复,对重点地带的建筑也做到尽量与周围环境的一脉相承,形成了哈尔滨市自己独特的韵味,体现了哈尔滨人的博大胸襟,并展示了哈尔滨“博大”的城市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西方古典主义首先登陆中国大陆,中国本土建筑师开始体验东方形式与西方逻辑的融合。

20世纪80年代后期,功能主义风行全国,否定大屋顶的民族形式而追求现代主义的功能蔚然成风,特别是中国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建筑文化正受到来自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

20世纪90年代,改良的功能主义开始兴起,推崇民族情调为时尚。

正如日本着明建筑大师矶崎新所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有种新自由主义经济,象征主义的微风又吹遍大地”。

“小资情调”的建筑不断涌现。

进入21世纪,中国本土建筑又悄然兴起,建筑
思想展开了全新的设计理念探索,如何在“意”的发展下激活思想,创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建筑风格,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内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具有巨大的建设量、惊世骇俗的地标建筑以及设计团队风格的多样化以外,建筑品质普遍滞后于外观形象的创新。

大型公共建筑方面,各大城市的国家级和城市级重点项目几乎全都由处国建筑师包揽,新奇怪异的造型使中国建筑迅速挤进了国际建筑创意的第一方阵。

如北京的“鸟巢”和广州的“小蛮腰”等。

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各城市自己本土风格的建筑还不很凸显,追求奢华、光怪陆离、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在不同程度上还表现在我国各大中城市。

住宅地产开发方面,崇洋心态体现在西洋风格楼盘上,除了非洲以及南美洲,所有的西方建筑风格在中国楼市上都能找到复制品,各地都有罗马家园、威尼斯花园、欧陆经典等这样的楼盘,这些都反映出在文化上的不自信。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越是时髦的东西寿命越短,浮华如过眼云烟。

建筑与城市的价值是需要文化的积淀以及前瞻性的眼光,一座城市的价值更多地是依靠技术品质和文化内涵来进一步提升。

三、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的对策
中国特色的文化土壤与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而中国的建筑艺术和建筑实践从奴隶社会到
封建社会,经历了十分完善的发育过程,并承载着有着960万km2的广阔国土,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有着56个民族和超过3000年有文字记载历史的厚重文化,使中国建筑艺术在整个中华文明之树中独放异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心理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各种理论思潮、流派如洪水般的涌入,建筑创作思想空前活跃。

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并能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反映地域风貌,通过建筑这一文化载体来具体体现地域文化,并表达一个地域人们的文化水准和对建筑审美的追求,是值得每一个建筑师去认真思考的。

(一)牢固树立植入地域文化因子的理念
建筑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如何把当地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风俗、生活方式、心理需求、思维模式等因子,通过主动的创作构思过程,对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民族风情等方面培育文化特质的土壤进行综合分析,从根本上创建新的思路,并将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作为两个重要设计因子着手进行综合设计,再兼顾易维护性、和当地环境的亲水性、适应性并注意与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等,最后在形象化、现实化的成果中得以表现,创造出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反映地域特色的建筑,应是当代建筑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全球化背景下关注建筑的地域要素
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的生产与消费总是处于一定环境和场所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同时它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从哲学的角度看,地理、历史、人文都可以看作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们相互关联,进而形成了地域特征和地域气质。

地质条件和气候、人文因素决定地域中建筑的地理位置,如地域轮廓、制高点的建筑、地域景观的设计、植物配置等,这些都赋予一个地域建筑的灵魂。

因此,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可以使建筑设计变得简单而明了。

具体来讲,在设计中要重视:①整体环境;②群体布局、建筑层次;③空间序列,院落空间,室内外结合;④因地制宜,就地取材;⑤自然通风、采光;⑥当地风俗习惯;⑦当地文化特征;⑧地方建筑造型与色彩。

例如,贵州侗族的鼓楼、风雨桥就颇具特色。

侗族鼓楼所承载的文化使命,使其成为远离实用层面却又不可或缺的侗寨标志性建筑,从而实现了它作为侗寨可识别代码的形而下功能的价值转换。

它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

鼓楼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

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息使用。

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侗寨吉祥平安。

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飞阁重檐,形如宝塔,巍峨壮观,是族姓或村寨标志,也是公众集会的议事场所。


族风雨桥是石墩木桥,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长廊桥道,桥亭重瓴联阁,逶迤交错,雄伟壮丽。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从而形成了该民族独特的建筑文化审美特征,展现了侗族建筑文化审美之精神风貌。

建筑师应当像一位好的裁缝或艺术家,无论采用什么简陋的材料,都能创造出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反映地域特色的建筑。

把因地、因时、因事制宜的思想运用到设计中去,把客观条件对设计的约束看成是制约又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从建筑本身性质以及所在地点的物质与人文环境中,找出其蕴含着的“特色”与“地域文化”,设法从空间或形象上若隐若现地表现出来,让神居于形。

古人云:精神居于形,犹火之燃烛矣。

具体用什么手法表达这种意境,风格上是老一点或新一点,或兼而有之,视环境而定,以用得“切题”、“得体”与“适宜”为准则,创作出风格独特的建筑。

诚然,改革开放30年来,全球化现象在各个领域里不同程度地表现,对于建筑的影响尤为明显。

不少西方先进的建筑理念涌入我国,给我国的建筑艺术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元素。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不讲建筑美基本原理的建筑垃
圾,到处仿效纽约、香港等地的建筑,千城一面。

呈现了面貌相似、场所感丧失等诸多问题,同时还日益成为人们所反感的城市趋同现象的主导因素之一。

作为当代建筑师有责任探索现代建筑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点,它是建立在当代文化、经济与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同时,还应与地域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保持着文脉关系,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反应地域文化的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