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2.2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

v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2)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对公式和图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体会前人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和自己发现规律的乐趣。
(2)经历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体会实验和数学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运用。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教师提问: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要素。
)教师提问:通常情况下,地球上的落体运动是不是自由落体运动?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
)新课:一、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1.观察:每小组同学准备一个小物体(橡皮、硬币、小纸团等)在桌面上方释放,观察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后总结。
教师板书:初速为零直线运动竖直向下速度越来越快教师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学生思考(同时教师介绍,伽利略认为: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简单的。
落体运动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均匀变化)教师提问:这个结论我们能确定吗?教师介绍:不能确定的结论我们称为猜想,猜想需要通过验证才能成为结论。
2.验证(1)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t教师提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什么规律?学生回答(正比例函数)(2)教师提出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第一种方法。
思路1:证明速度和时间成正比 教师提问:按这种思路,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测量什么物理量?学生回答(速度、时间) 教师提问:我们常用的实验器材是打点计时器,这一种实验器材测的是什么物理量?学生回答(时间、位移) 教师:这种思路对我们的实验器材有新的要求。
我们要考虑能否只考虑匀变速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第二章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教案1粤教版必修1

第2节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新课教学1、用图象法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① 实验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的纸带如下,同学们也可用自己的纸带。
(注意:上图中的数据为两个相邻点之间的位移。
) ②[学生活动]信息处理:采集数据填入表格说明:表格中的时间t 和位移S 均是从A 点开始计算。
③[学生活动]数据处理:图象法探究规律图象)(教师对学生作图的情况进行讲评。
)结论:s 不与t 成正比,即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思考]:观察图形,根据数学函数图象的知识,s 和t 可能是什么关系?可能是二次也可能是三次或者更高次关系,我们可从最简单的关系入手。
假设s 与t 成二次关系,仍然从图象入手。
作自由落体运动的s-t 2图象。
(在坐标纸上做s-t 图象)s2-2/10t s-⨯/s mmA B C D E F 0 1.9 7.7 17.3 30.7 48.00 2 4 6 8 10结论:S ∝t 2,即S=kt 2。
[猜想]: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验证[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当 时, 比较S=kt 2和 发现,k= 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3、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 由纸带数据计算加速度:(教师先用一组数据计算,学生分组再用其它的数据计算)t / t 2/ 0 02 41.9 4 167.7 6 3617.3 8 64 30.7 1010048.00 (×10-2s)(×10-4s 2) S /mm A B C D E F s410-2012S v t at =+00v =212S at =212S at =12a322524224810/9.6/10010s a m s m s t --⨯⨯===⨯3224242230.710/9.6/6410s a m s m s t --⨯⨯===⨯3223242217.310/9.6/3610s a m s m s t --⨯⨯===⨯322224227.710/9.6/1610s a m s m s t --⨯⨯===⨯由计算可知, 。
高中物理第二章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粤教版必修1

2.1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两同心圆环A、B置于同一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中A为均匀带电绝缘环,B为导体环,若A 环以图示的顺时针方向,绕圆心由静止转动起来,则()A.B环将顺时针转动起来B.B环对桌面的压力将增大C.B环将有沿半径方向扩张的趋势D.B环中将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0.5eV的光子后能跃迁至,n=2能级B.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C.若用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某金属时恰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D.用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6.41eV3.如图甲所示,开口向上的导热气缸静置于水平桌面,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气体,若在活塞上加上质量为m的砝码,稳定后气体体积减小了△V1,如图乙;继续在活塞上再加上质量为m的砝码,稳定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了△V2,如图丙.不计摩擦,环境温度不变,则()A .△V 1<△V 2B .△V 1=△V 2C .△V 1>△V 2D .无法比较△V 1与△V 2大小关系4.在如图所示的U I -图像中,直线I 为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直线II 为某一电阻R 的伏安特性曲线。
用该电源与电阻R 组成闭合电路。
由图像判断错误的是A .电源的电动势为3 V ,内阻为0.5ΩB .电阻R 的阻值为1ΩC .电源的效率为80%D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 W5.如图,△OMN 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
a 、b 两束可见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 ,在棱镜侧面OM 、ON 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 .从玻璃射向空气,a 光的临界角小于b 光的临界角B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玻璃对b 光的折射率C .在玻璃中,a 光的速度小于b 光的速度D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a 光干涉条纹宽度小于b 光干涉条纹宽度6.某时刻水平抛出的小球,在1s t =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30θ=,2s t =,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260θ=。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粤教版必修一教案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粤教版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标•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征;•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能够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自由落体问题;•建立正确的实验观测方法和实验记录方式;•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2. 教学准备2.1 实验器材•自由落体实验装置(支架、球体、计时器、定位器);•滑轨实验装置;•计时器;•电子天平。
2.2 实验材料•铅球;•纸张。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自由落体运动背景下,重力对物体的作用。
3.2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征1.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而匀加速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随着时间不断增大;•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等于重力加速度 g。
3.3 实验观测自由落体运动1.在自由落体装置上安装铅球,并将定位器调整到球体底部,使铅球处于自由落体状态。
2.利用计时器分别记录球体自由落体的时间 t,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下来。
重复此步骤多次,取均值后求得自由落体的平均加速度。
3.制作自由落体实验图,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3.4 运动规律的探讨1.利用滑轨实验装置,手工制作一个类似于自由落体的斜面,并在上面滚动小球。
2.观察小球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变化,感受运动中的加速度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小球所受加速度与斜面的倾角有关。
3.5 运动学公式的应用1.通过运动学公式,计算自由落体运动中的运动速度、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并利用计算结果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规律。
2.在实验中,学生将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应用到实验数据的分析中,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并结合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3.6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实验观测方法和实验记录方式,并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2.4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拓展书籍或访问相关网站。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3.测试:在课堂上,通过小测验或练习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测试结果,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八、作业评价
1.认真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仔细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和理解程度。对于错误答案,及时指出错误所在,并给出正确答案的解释和解析。
3.持续努力:鼓励学生持续努力,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持续努力,学生可以பைடு நூலகம்好地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高中物理-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学案1-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学案1 粤教版必修1 1、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1、学问目标:〔1〕生疏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抱负条件下的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它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
2、力气目标:〔1〕培育观看力气和规律推理力气;〔2〕进展科学看法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争辩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育探求学问的力气;〔3〕通过对落体运动的试验探究,初步学习使用把握变量法。
3、情感目标: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做到师生默契协作、情理交融,主动探求学问的过程中,到达最正确的学习心理状态。
【学习重点】1、教会同学利用试验进展探究争辩的本事。
2、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无关。
【学问要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一、试验结果:1.2、重的物体下落快2.轻重违反的物体下落不一样快3.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二、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空气阻力的作用三、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仅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头下落的运动【典型例题】一个自由落体落至地面前最终一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全程的一半,求它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解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n秒通过的路程为sN,n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n,那么物体在n-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n-1,那么依据题意,得【规律总结】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出运动规律的三个公式,要求与以前学过的学问联系起来,灵敏地运用。
【当堂反响】1.1591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同学带着两个不同质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高为3、54.5米的比萨斜塔的顶部,如图2—5—1所示,自由释放这两个小球,结果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伽利略这个试验意在说明:轻、重物体下落的_________一样〔填“速度〞或“加速度〞〕。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争辩,是科学试验和规律思维的完善结合,如图2—5—2所示,可大致表示其试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2—5—1图2—5—2丁甲乙丙A.其中的甲图是试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B.其中的丁图是试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C.运用甲图的试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试验现象更明显D.运用丁图的试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试验现象更明显3.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伽利略等4、一些物理学家否认了这种看法图2—5—3〔1〕如图2—5—3所示:在一玻璃管中放中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快速导致玻璃管,可以看到,玻璃球先于羽毛到达底端,这主要是由于〔〕A.它们的重量不同B.它们的密度不同C.它们的材料不同D.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2〕在一高塔顶端释放大小违反的实心铁球和实心铅球,与此有关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①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②它们的加速度违反③它们落地的速度不同④它们下落的时间违反A.①③B.②④C.②D.③4.伽利略对运动的争辩,不仅确立了很多用于描述运动的根本概念,而且创立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进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或者说给出了科学争辩过程的根本要素,这些要素包含了以下几个环节:①对现象的一般观看;②______5、__________;③运动规律得出结论;④________________;⑤对假设进展修正的推广;5.请将图2—5—4中三位科学的姓名按历史年月先后挨次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粤教版必修一2.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教案01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且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及公式2.过程与方法(1)复习在纸带中读出物体运动信息的方法,并进一步学会处理纸带信息的方法(2)初步了解运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使用EXCEL处理实验数据,体验电脑软件处理各种数据的便捷性。
(2)通过高空坠物危险性的分析体会这种行为的恶劣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如何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推导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猜想自由落体运动为运变速支线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推导及其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在实验室探究了自由落体运动,明白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可能不相同,主要原因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不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因此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情况相同。
复习自由落体运动定义、条件、特征。
上节课在实验室中打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纸带信息,并且在作业初步分析了纸带信息,但是没有进一步分析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要进一步的探究。
(二) 新课教学1. 提出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思路:猜想——验证——推导公式2. 依据纸带提出猜想:引导学生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1) 匀速直线运动——不可能(两点间的距离不等)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可能(直线运动,速度变化)进一步假设,如果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特征还有哪些? (1) 初速度为0 (2) 运动方向竖直向下引导学生如何证明此猜想:想要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只需证明其速度均匀变化,即只需证明加速度a为固定值。
2.4+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课题】自由落体运动【教材】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自由落体运动时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根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可以回顾与应用前面已学习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平抛运动做铺垫,同时也加强了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此外,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的推理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物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可了解体会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为之后的物理研究奠定基础。
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后面课程的知识准备的垫底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内容安排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查阅资料,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如下:对于物理学史部分,教材先通过两个生活实例引出落体运动,接着给出了历史上关于落体运动的争论,在旁注介绍伽利略推理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同时在“科学漫步”栏目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介绍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重要史实,使学生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部分,通过牛顿管实验引出空气阻力的影响,进而定义自由落体运动。
给出定义后,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定义重力加速度,最后总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此外,教材中还设置了选做实验:用手机测自由落体加速度,对学生而言更具趣味性和探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教学法说课教学设计
【课
题】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粤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在历史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中,自由落体运动均放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章节的末端,作为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的巩固与应用而存在。
但在粤教版物理教材中,自由落体运动却放在了章首,并突出了实验探究的地位,充分体现新课标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目的。
而这些探究过程中所学到的技能又对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教材的内容安排:教材本节内容较多,需要分2节课来完成,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讲述和探究实验来引导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而下一节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
4.教材的特点:第一,教材注重利用各种类型实验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且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
第二,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5.对教材的处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材的设计顺序相同,充分利用新
课标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内容丰富的特点,在课堂上使用现有的器材实现课本中的
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实验过程,边动手边学习。
【学生情况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有过思考,接触过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但未曾接触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理想实验的概念。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和对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感受理想实验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欲望。
(2)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观念→思考→推理→猜想→验证”是本节的重点思路,也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过程;
3、如何从日常的落体现象抽象出“自由落体”这个物理模型,对理想实验这种重要思想方法的理解。
【教学策略设计】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线索,以实验为载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通过提出一个个问题来引
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学习物理知识,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1.教学方法
(1)讨论法
本节课开始阶段提出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观点,以及由这个观点所引出的截然不同的2个结论,以3~5人为单位,组织和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情况,学会合作学习。
(1)实验法
本节教学设计中综合利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充分发挥实验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
第一,分组合作实验。
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讨论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与其已有经验相冲突的思想时,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够较快的集中注意力。
所以,本节课在紧接着讨论之后即在原来分组上进行探究实验,每组分别配置2个硬币和一张餐巾纸,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探究硬币和餐巾纸在不同条件下下落得情况,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第二,演示实验。
利用牛顿管的真空条件,实现真正的自由落体运动,硬币和纸屑的下落情况验证了学生猜想结果的正确性,效果非常明显,能够让学生体验科学的奥妙,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2)谈话法
本节教学设计中,分组讨论和合作实验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两个过程中,不是随意给学生一个问题,给学生硬币和餐巾纸,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非常重要。
所以,采用谈话法,提出一系列有严格逻辑顺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老师再作简要的小结,才能确保讨论和实验有效进行。
(3)讲授法
课堂的时间有限,所有的知识都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也是不切实际的,教师形象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同样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上经历探究。
2.学法指导
教学中,学生将从关于自由落体的不同观点的冲突开始思考,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冲突的方向。
然后,学生将以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的形式进行学习,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针对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接下去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际
操作、分析硬币与餐巾纸的下落现象、进行猜想,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又让学生学得物理知识。
本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对讨论过程和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将心得整理出来,使学生不仅经历了过程,更取得了属于自己的知识。
总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变,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要坚持。
3.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和影像等资料,提供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的感性材料。
通过图片和讲述反映生活当中落体运动无处不在,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采用硬币和餐巾纸这些最常见不过得物品以及牛顿管这种实验室才能见到的复杂装置作为实验装置,强烈的对比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硬币、餐巾纸、牛顿管、真空泵等。
【教学流程图】
生活中的落体
问题1:亚
里士多德的观
点对不对呢?
那么物体下落
快慢与哪些因思考
兴趣被调动
德观点引出的2
个相反的结论,
造成学生思维的
冲突,激发学生
学习探索的兴
趣,较快的集中
三、实验2 牛顿管
观察抽真空前
后,硬币和纸屑在牛
顿管内下落情况有什
么不同?
抽真空前,硬币与纸
屑在空气中下落,硬
币下落的较快;
抽真空后,两者下落
得一样快。
讨论,思考
自己猜想的
正确性,发
言。
条件,对比硬币
和纸屑在空气中
和在真空中下落
情况的不同,验
证前面的猜想。
【板书设计】
附件:
实验装置一览
硬币和餐巾纸
三种不同条件下的下落快慢对比
牛顿管和抽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