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差异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

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

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

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的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二、英语句长复杂,汉语句短简练三、英语多被动语态,汉语多主动语态四、英语重心在前,汉语重心在后五、英语注重省略,汉语注重补充六、英语多抽象词,汉语多具体词七、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八、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九、英语结构紧凑,汉语结构松散十一、英语好静,汉语好动十二、英语重物,汉语重人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 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 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 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 2】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himto order without delay.【译文】 (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 when 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 "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 (如第一句译文)。

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 … 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 his 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 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 order 是名词,表示规“则” ,不能硬译为命“令”。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语音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发音方式显然不同。

英语语音重音明显,音调跳跃大,说话方式较为生动,而汉语则是音调平稳,声调调值不强烈。

这使得在英语中,强调和重要的信息能够通过重音和语调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排列来表达。

在语音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是音调的问题,以免造成语义的混淆和误解。

在语法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突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则重视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英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汉语则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句式,例如长句和嵌套句。

此外,英文使用较为丰富的时态和语态,以表达不同时态和语态下的意思,汉语则采用了六个基本的时态和一个语态,语法相对较简单。

境外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被“主谓宾”和“时间状语位置在前”等语法要点所迷惑,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字句不通或串行翻译等问题。

在语义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所指对象和词汇含义也有差异。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得词汇的选择更为灵活,而汉语中则以单音多义较为突出,同一字或短语有多种词义,含义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两个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译文的意义和意义的区别。

在语用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场合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注重言辞优美、主题鲜明和说理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英语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表达言简意赅的文字效果,而汉语则通过语言的细节表现情感。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文学性与口语性等语用差异也需要特别注意到。

总之,中英两个语言存在各种差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尽可能避免在翻译、写作等方面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
第14页/共1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5页/共15页
Abed, I see a silvery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sickness I'm drowned.
第12页/共15页
※ 请尝试用英语翻译一下中文诗词:
第3页/共15页
※ 汉语四种造字都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上,展示联想与抽象。 一个汉字可包含两个或更多形素,如“好”、“歪”。 汉语词的直观性很强,如“百褶裙”(many-pleats skirt), “细高跟鞋”(stilettos)、“长筒袜”(sockings)、“回 形针”(paper clip)。形象鲜明、生动。
I think it is not fair for me to get there first.
从语音上来说,每个汉字都是一个单音节词。如“飘” (piao)是一个音节,“皮袄”(pi’ao)是两个音节。因 此,汉语又被称为“音节节拍的(syllable-timed)”语言。 因为汉语音节的独立性及四声发音,所以这种节奏形式产生 了一种音乐的特征。
而汉语的词重音一般不起主要作用,只有少数轻声字除外, 如:我们、爸爸、匆忙地、快乐的、甜头、孩子、好吧等。
第7页/共15页
(3)英汉语音都有节奏,各有特点。
英语中,每个语句是以重读音为基础和主体的。语句的节奏和 快慢由句中的重读音节多寡来决定,不是靠音节的多少。 试读: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英语的语调在口语中常表示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和意图。 如:This is a pencil.(降调,表示说话人很肯定。)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

2.英语:前重后轻;汉语:前轻后重
• 在复合句中,英语的主句为主要部分,一般 放在句首,即前重后轻,也就是先表态判断、 后事实背景; • 而汉语则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主要 部分放在句尾,即前轻后重,也就是先事实 背景,后表态判断。
2.英语:前重后轻;汉语:前轻后重
•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 英语是语法型语言,重语法结构;其语义 与语法形式密不可分,语言的意义通过形 式表达出来,即注重以形显意,句子成分 (包括单词、短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靠关联词等显性连接手段直接标示。
• 汉语动词除了只有 “着” 、“了”、 “过”的若干说法 与英语的进行时、完成时或过去时相比之外,没有 其他相对应的时态,只能加上一些时间副词。
英汉差异
英语
重形合 前重后轻 静态语言 多被动 重短语 重时态
(待续)
汉语
重意合 前轻后重 动态语言 多主动 轻短语 轻时态
课程要求
• 多练习 • 多反思 • 多积累
•To be kind to the enemy is to be cruel to the people.(不定式) •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人民残忍。 •You must stand up for you friend.(动词短 语) • 你得支持你的朋友。
6.英语重时态;汉语轻时态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中英文不同于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语法、句式、口音等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微小的变化。

以下是英汉语言的十大差异。

一、语序不同中文有固定的主谓宾语的语序,而英文却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其语序。

例如:•中文:我吃苹果。

•英文:I eat an apple. 或 An apple I eat.在英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而在中文中则是后面。

二、冠词英文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而中文则没有冠词。

例如:•英文:The cat is playing with a ball.•中文:猫正在玩球。

三、动词变化英文的动词变化比较复杂,包括时态、语态、人称等方面的变化。

而中文的动词则没有这么多的变化。

例如:•英文:I am eating.•中文:我正在吃。

四、数词英文的数词有单复数之分,而中文则没有。

例如:•英文:There are five cats.•中文:有五只猫。

五、名词性格英文的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而中文的名词则没有这种区别。

例如:•英文: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glass.•中文:杯子里有些水。

六、代词英文的代词种类较多,包括主、宾、物主等。

而中文的代词比较简单。

例如:•英文:He gave me his book.•中文:他把他的书给了我。

七、词汇用法两种语言的词汇用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文: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中文:他对音乐很感兴趣。

八、语气两种语言的语气表达方式也有一些差异。

例如:•英文:Could you help me, please?•中文:请你能帮助我吗?九、拟声词中文的拟声词较多,而英文则相对较少。

例如:•中文:咕咚(水声)•英文:drip(滴水声)十、表达感情中文在表达感情时比较直白,而英文则更为委婉。

例如:•中文:我爱你。

•英文:I love you. 或者 I adore you.总的来说,中英文之间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不同特点。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指中文和英文在语言结构、词汇使用、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音素和语音规则的差异中文和英文在语音音素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中,音节的音质较为简单,音节中的声母和韵母构成了音节的基本重要部分。

而英文中,辅音相对较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形式也较为复杂。

英文的元音数量较多,元音的发音也比中文更加多变。

二、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丰富,很多个词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一个字可以表示一个意义,也可以结合其他字形成词组,具有很高的词汇灵活性。

而英文的词汇相对较为简单,虽然英语也有同音或近音的词汇,但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个词只有一个特定的意义。

三、句法和语法差异中文和英文在句法和语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属于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没有单/复数、性别、格的变化,这使得中文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

而英文则属于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的单/复数、性别、格等变化较多,使得英文的句子结构相对复杂。

四、文化差异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也造成了一定的差异。

中文表达更偏重于内涵,强调文化内涵的分享和传递,注重语言的修辞手法,而英文表达更注重事实表述,偏向于简洁和直接。

因为中英两个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英语言的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行为规范的差异,例如语气的使用、尊称的使用等。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语音音素、词汇、句法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一差异主要源于两个语言的历史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的不同特点。

了解和体会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两种语言,促进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 特征上的最主要区别之一。所谓形合是指主要靠 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是指主要靠句子内 部逻辑联系。 英语句法特征是“形合”,注重语法形式和功能。 句子要按照语法规则来组织句子,其主语和谓语 要求在人称、数、时态、语态上保持一致,主句 和从句之间要用关联词语衔接起来。因而英语结 构紧凑严密,其句义的明确,主要是靠严谨的句 子结构,分明的逻辑关系,注重句篇中句子之间 的排列、衔接、连贯等。例如:
• 3.A national link-up of computers could mean that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will be supplied to anyone who uses the system. • 把全国的电脑连接起来意味着可以向任何使用该 系统的人提供大量信息。 • 4.This nuclear power plant which is completely automated and computer-controlled serves the entire city. • 这个全部自动化和电脑控制的核电厂供应全市的 用电。
五、英语主语显著,汉语主题显著 英语主语显著, • 在句法结构上,英语和汉语另一个主要 区别就是: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汉语 则是主题突出的语言。英语句子结构通常 是“主语+谓语”结构,汉语句子则通常是 “主题+述题”结构。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 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 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 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 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例如:
英汉句法对比 正是由于英汉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各自有着不 同的语言类型、文字系统、语音系统以及词法上 的差异,因此英汉语言在句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 异。英译汉时必须使用汉语的句法来表达英语的 意思。违反汉语表达习惯。反 之,汉译英时也必须采用英语的句法来表达汉语 的意思,尽可能适应英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因 此,熟悉英汉语言句法上的差异对正确地进行英 汉翻译十分重要。
• 1.If she had long lost the blue-eyed, flower-like charm, the cool slim purity of face and form, the apple-blossom coloring which had so swiftly and oddly affected Ashurst twenty-six years ago, she was still at forty-three a comely and faithful companion, whose cheeks were faintly mottled, and whose greyblue eyes had acquired certain fullness. • 如果说她早已失掉了那蔚蓝色眼睛的、花儿般的魅力, 也失掉了她脸儿和身段的那种玉洁冰清、苗条多姿的 气质和那苹果花似的颜色——二十六年前这种花容月 貌曾那样迅速而奇妙地影响过艾舍斯特——那么在四 十三岁的今天,她依旧是个好看而忠实的伴侣,不过 两颊淡淡地有点儿斑驳,而灰蓝色的眼睛也已经有点 饱满了。
六、英语多用名词与介词,汉语多用动词 英语多用名词与介词,
在英语句子中,主要采用主谓机制,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主 干,其它句子成份都围绕主语和谓语展开。这种句子结构限制 了谓语动词的使用数量,因而名词和介词短语使用较多。由于 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句子中只能有 一个谓语动词,它是英语句子的轴心与核心,然后要借用名词 来表达。而名词与名词之间的联系却要借介词来串通,因此英 语重名词与介词。要理解与掌握英语,只要抓住谓语动词就抓 住了英语句子的灵魂。 • 汉语句子的特点之一是连用两个或以上动词,中间不用关联 词语,按照动作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动词在句子中的先后顺 序。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使用方便,并且重于动态描写, 因此汉语多使用动词。汉语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往往借助 动词,按照时间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给人以舒展明快 的感觉。 •
语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它们在英 汉语言中的使用情况很不相同。一般来说, 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则较少使用,即 使使用,也不像英语那样有固定或比较统 一的构成形式。汉语的被动主要用“被” 字句表示,常常借用汉语词语“被”、 “叫”、“给”、“让”、“由”、 “遭”、“受”、“得”、“为……所”、 “是……的”、“可以由”、“加以”等 表达被动含义。所以英译汉时应将英语的 被动句转换为汉语的主动句。例如:
四、英语在时空概念表达上从微观入手,汉 英语在时空概念表达上从微观入手, 语则从宏观入手
英语民族偏好分析思维,汉民族偏好综合思维, 导致了英语民族思维上部分优先、汉民族思维整 体优先的思维操作模式。这种心理文化差异具体 反映到语言表达层面上就是:中国人谈问题常从 宏观、全局角度考虑,英语民族常从具体或微观 的角度考虑。在表达时间概念上,中国人的顺序 是年、月、日、时、分、秒,英语民族特别是美 国人的顺序则是年、秒、分、时、日、月、年。 在表达空间概念上,中国人的顺序是国家、省/州、 市、区/县、街道、门牌号码,英语民族特别是美 国人的顺序则是门牌号码、街道、区/县、市、省/ 州、国家。例如:
• 1.At eight o’clock on the morning of July 25, 1975, the train started back to New York. • 1975年7月25日早上八点钟火车开始返回纽约。 • 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On July 1, 1997, Hong Kong returned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3.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镇宁西路1888号、浙江纺织服装学院 • 英译文:Zhejiang Textile & Fashion College, No. 1888 Zhenningxi Road,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 R. China。 • 4.Brothers Manufacturing Company, P. O. Box 3117, New Sharon Road, Pella, Iowa 50219, USA • 汉译文:邮政编码50219,美国爱荷华州帕拉市新雪兰路兄弟 制造公司,邮政信箱3117。
• • • • • • • • • • •
1.This route to Chicago takes too long. 到芝加哥走这条路费时太多。 2.I don’t believe such gossips. 我不相信这些流言蜚语。 以上两句的主语和主题一致,在翻译时不会有多大困难。但汉语 句子往往并不遵循英语语法规则,它不一定是名词性,即使是名 词也不一定是主语。例如: 3.他会干这种事我不相信。 译文一:I don’t believe that he should have done such things. 译文二:That he should have done such things I don’t believe. 4.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译文一: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译文二:I owe you a lot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 2.Captured documents which we have obtained from individuals who had been infiltrated through this corridor plus prisoner-ofwar reports that we have obtained in recent months led us to believe that the volume of infiltration has expanded substantially. • 我们从经由这个走廊渗透进来的人身上缴获的 文件,加上近几个月从战俘那里得到的口供, 使我们相信,渗透的规模确实扩大了。
• 1.If bad weather is expected, the forecaster must be able to suggest another airport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aircraft where the weather will be suitable for landing. • 如果预计天气恶劣,天气预报员必须能够在该飞 机航程内提出另一个适合着陆的机场。 • 2.The oil of the world will have been used up, and man will be using the more convenient power obtained from the splitting of the atom. • 全世界的石油将会耗尽,人们将使用从原子分裂 获得的这种更为方便的动力。
三、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多用主动句 英语多用被动语态,
从文化性质上看,西方文化属于科学文化,汉语 文化属于人文文化。从文化心理上看,科学文化 “重物质、轻人论,价值取向以功利为本位”, 人文文化“重人论、轻器物,价值取向以道德为 本位”。两种文化不同的取向表现在思维方式上, 英语民族喜欢站在客观角度思考问题,汉民族喜 欢站在主观角度思考问题。这在英汉语言上就表 现为英语使用被动语态较多,尤其在科技英语中 被动语态使用得更多,汉语使用被动语态较少, 而多用主动句。
二、英语句子重心在前,汉语句子重心在后 英语句子重心在前,
在复合句中,英汉句子重心差异很大。英语句子重心一般 在前,句子的主要部分主句一般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 汉语句子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 形成后重心。例如: His chief contribution was making me realize how much more than knowledge I had been getting from him. 他使我认识到,我从他那里学到的,远远不只是知识,这 是他最大的贡献。 The contract is made by and between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whereby the buyer agrees to buy and the seller agrees to sell the under-mentioned commodity according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ated below. 买卖双方同意按下列条款购买、出售下述商品,并签订本 合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