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的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二、英语句长复杂,汉语句短简练三、英语多被动语态,汉语多主动语态四、英语重心在前,汉语重心在后五、英语注重省略,汉语注重补充六、英语多抽象词,汉语多具体词七、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八、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九、英语结构紧凑,汉语结构松散十一、英语好静,汉语好动十二、英语重物,汉语重人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 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 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 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 2】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himto order without delay.【译文】 (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 when 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 "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 (如第一句译文)。
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 … 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 his 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 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 order 是名词,表示规“则” ,不能硬译为命“令”。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语音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发音方式显然不同。
英语语音重音明显,音调跳跃大,说话方式较为生动,而汉语则是音调平稳,声调调值不强烈。
这使得在英语中,强调和重要的信息能够通过重音和语调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排列来表达。
在语音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是音调的问题,以免造成语义的混淆和误解。
在语法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突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则重视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英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汉语则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句式,例如长句和嵌套句。
此外,英文使用较为丰富的时态和语态,以表达不同时态和语态下的意思,汉语则采用了六个基本的时态和一个语态,语法相对较简单。
境外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被“主谓宾”和“时间状语位置在前”等语法要点所迷惑,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字句不通或串行翻译等问题。
在语义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所指对象和词汇含义也有差异。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得词汇的选择更为灵活,而汉语中则以单音多义较为突出,同一字或短语有多种词义,含义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两个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译文的意义和意义的区别。
在语用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场合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注重言辞优美、主题鲜明和说理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英语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表达言简意赅的文字效果,而汉语则通过语言的细节表现情感。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文学性与口语性等语用差异也需要特别注意到。
总之,中英两个语言存在各种差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尽可能避免在翻译、写作等方面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PPT幻灯片课件

1)英大于汉:指一个英语词语可以对应多个 汉语词语。如:
marry thick
thin
嫁、娶 厚、稠、粗 薄、稀、细
brother
cle
哥哥,弟弟 夫
叔、伯、舅、姑父、姨
cousin
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堂兄、堂弟、堂姐、
堂妹
4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 英语词语的确切含义。
you, Colonel; but I bare no malice(恶意; 怨恨). I should have done the same myself. I’ve been the victim of one woman after another all of life…
上校,你真鬼,可是咱不怪你;要是咱,咱 也这么办。咱一辈子总是吃娘们的亏,…
社会主义 上海
二氧化碳
socialism Shanghai carbon dioxide
3
2、部分对应(partial equivalence)
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命名和概念划分方式不 尽相同,无论是在英文还是在汉语中,都存在 一词多义现象。所谓英汉词汇的对应,绝大多 数是部分义项的对应。
9
2)英有汉无
一些英语国家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在汉语中也找 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这就造成了英有汉无的词
汇空缺现象。例如二十世纪初,西方的一些先进
理念刚刚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些新词,如 science, democracy,都是汉语中所没有的,最 初人们只好音译为“赛因斯”和“德莫克拉西”,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才逐渐翻译成“科学” 和“民主”。再如:
“吃饭了没有?”
Have you had breakfast/lunch/supper?
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

英有汉无的现象还反映在各自的与语言体 系里。英语中冠词用来表达特指或泛指的 概念,而汉语中却没有这类词汇。如: The sun is red. 太阳是红的。 A book is on the d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k. 桌上有本书。 He is a crazy fellow. 他是个疯子。
搭配对于翻译中词义的确定具有重要意 义,我们要 注意各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及 其搭配意义。
语法
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最本质的差异可以总结为英 语语法是显性的,即可以通过形式看出来词性、 语法功能和语法关系;而汉语语法是隐性的,即 汉语的此句从形式上看不出他们的词性、语法功 能和语法关系。 1、词性 英语的词性可以表现在形式上,相当数量的英语 词具有词性词尾。 名词词尾 动词词尾 形容词词尾 -ment, -tion, ism, -ness -en, -ize, -fy -al, -ful, tive 除词尾外,冠词在英语句子中非常重要,它是标
再者就是汉语体系中含有量词,而英语体系里却 只有数字,没有量词的词类范畴。如: 一轮明月 a bright moon 一支铅笔 a pencil 一架飞机 a plane 一所学校 a school
2)英有汉无 一些英语国家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在汉语中也找 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这就造成了英有汉无的词 汇空缺现象。例如二十世纪初,西方的一些先进 理念刚刚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些新词,如 science, democracy,都是汉语中所没有的,最 初人们只好音译为“赛因斯”和“德莫克拉西”,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才逐渐翻译成“科学” 和“民主”。再如: humor logic jeep romantic 幽默 逻辑 吉普车 浪漫,罗曼蒂克 win-win e-mail 双赢 电子邮件,伊妹儿
英汉语言对比

Beijing has an amazing array of entertainment options. 北京有一系列娱乐项目可供选择, 北京有一系列娱乐项目可供选择,数量之多令 人惊叹. 人惊叹. It is certain that man will eventually solve the riddle of UFO. 人类终将解开不明飞行物之谜, 人类终将解开不明飞行物之谜,这一点是可以 肯定的. 肯定的. It was in vain that he tried putting the pieces together. 他试着吧碎片拼起来,但这是徒劳. 他试着吧碎片拼起来,但这是徒劳
三,动态与静态
英语动词使用频率低于汉语
1.英语用名词,汉语用动词 英语用名词, 英语用名词 A)抽象名词替代动词 抽象名词替代动词 The sight of him makes me angry. 看见他就让我生气. 看见他就让我生气. A study of that letter leaves us in no doubt as to the motives behind it. 研究一下那封信,我们毫不怀疑该信是别有用心的. 研究一下那封信,我们毫不怀疑该信是别有用心的. The reason for the late submission of my report was the illness. 因为病了,所以我报告交迟了. 因为病了,所以我报告交迟了.
意合:汉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综合式" 意合:汉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综合式"的,注 重从整体把握语言的意义, 重从整体把握语言的意义,一段语言中可以出 现文字的跳脱,与语义的突转, 现文字的跳脱,与语义的突转,没有说出来的 部分与说出来的部分之间的关系,全凭"悟性" 部分与说出来的部分之间的关系,全凭"悟性" 悟出来. 悟出来. 形合: 分析式" 形合:西方文化是 "分析式"的,语言中有明 显的逻辑关系的标志,注重科学性, 显的逻辑关系的标志,注重科学性,按逻辑深 入观察事物的本质. 入观察事物的本质.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中英文不同于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语法、句式、口音等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微小的变化。
以下是英汉语言的十大差异。
一、语序不同中文有固定的主谓宾语的语序,而英文却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其语序。
例如:•中文:我吃苹果。
•英文:I eat an apple. 或 An apple I eat.在英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而在中文中则是后面。
二、冠词英文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而中文则没有冠词。
例如:•英文:The cat is playing with a ball.•中文:猫正在玩球。
三、动词变化英文的动词变化比较复杂,包括时态、语态、人称等方面的变化。
而中文的动词则没有这么多的变化。
例如:•英文:I am eating.•中文:我正在吃。
四、数词英文的数词有单复数之分,而中文则没有。
例如:•英文:There are five cats.•中文:有五只猫。
五、名词性格英文的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而中文的名词则没有这种区别。
例如:•英文: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glass.•中文:杯子里有些水。
六、代词英文的代词种类较多,包括主、宾、物主等。
而中文的代词比较简单。
例如:•英文:He gave me his book.•中文:他把他的书给了我。
七、词汇用法两种语言的词汇用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文: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中文:他对音乐很感兴趣。
八、语气两种语言的语气表达方式也有一些差异。
例如:•英文:Could you help me, please?•中文:请你能帮助我吗?九、拟声词中文的拟声词较多,而英文则相对较少。
例如:•中文:咕咚(水声)•英文:drip(滴水声)十、表达感情中文在表达感情时比较直白,而英文则更为委婉。
例如:•中文:我爱你。
•英文:I love you. 或者 I adore you.总的来说,中英文之间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不同特点。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因此在语言结构、词汇选择、语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下面本人将就英汉语言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
一、语言结构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
英语是一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具有词序比较固定,语法逻辑的特点。
主语、谓语、宾语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通过句子中的语法成分可以明显地判断句子的含义。
而汉语则是一种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语言结构比较自由,汉语的语序较为灵活。
汉语的句子结构中并没有固定的主谓宾的顺序,而是通过词语的位置和语言的语气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二、语法特点英语和汉语在语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英语的语法比汉语的语法要严格很多。
英语的语法是非常固定的,而且语法规则也非常复杂。
英语有几百种时态、语态、语气和句型,同时有不少的语法问题依赖于音韵规则,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这些规则。
而汉语则比英语要简单很多,因为汉语语法比较自由,主要是通过词语的位置和语气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三、词汇差异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差异也比较明显。
英语是一种词汇量较大,并且词义非常丰富的语言。
英语的词汇来源广泛,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等多种语言,因此英语具有很高的词汇量。
另外,英语的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也非常复杂。
而汉语词汇则相对比较简单,但是随着中文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词汇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汉字构成的词汇,而是新增了拼音、外来词等元素,使得汉语的词汇量不断扩大。
四、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也不相同。
英语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包括英美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等。
英语中的很多词汇和语法都反映了这种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而汉语则是东方文化的代表,阴阳五行、道家思想、儒家理论等在汉语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因此,在学习英语和汉语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总之,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语言,它们的语法、词汇、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英语vs汉语的差异(对比学习法)

英语vs汉语的差异(对比学习法)01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汉语重意合(parataxis)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功不可没,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 )一书中,他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所谓形合,即表示句内种种逻辑关系,须用连接词,如if, although, because, when, in order that, 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缺少了此类连接词,或者逻辑标记,如:It is late, I must leave. - It is late 之前,缺少了because,如此英语表达,native speakers一般不说。
所谓意合,顾名思义,无须所谓的逻辑标记,句子靠意思,就能“捏”在一起,为听者或读者所接受。
如上句的对应汉语说法:迟了,我得走了。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两句话英汉间的差异: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them.②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ing in China.以上2句,讲究形合的英句中的but, who皆不可省略。
汉句则干净利落,无须所谓的“逻辑标记”。
02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结论、断言、结果以及事实,应该成为句子的“重心”,但就“重心”位置而言,“英前汉后”。
比如:①生活中既有悲剧,文学作品就可以写悲剧。
这是一“因果”句,汉语表达讲究:先因后果。
然而,相应的英语表达是:Traged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这是一典型的“先果后因”句,十分自然,十分妥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配对于翻译中词义的确定具有重要意 义,我们要 注意各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及 其搭配意义。
语法
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最本质的差异可以总结为英 语语法是显性的,即可以通过形式看出来词性、 语法功能和语法关系;而汉语语法是隐性的,即 汉语的此句从形式上看不出他们的词性、语法功 能和语法关系。 1、词性 英语的词性可以表现在形式上,相当数量的英语 词具有词性词尾。 名词词尾 动词词尾 形容词词尾 -ment, -tion, ism, -ness -en, -ize, -fy -al, -ful, tive 除词尾外,冠词在英语句子中非常重要,它是标
英语中有些词本身就有褒贬意思,应相应表 达。 Statesman/politician He was very famous. 他很有名望。 He was very notorious. 他臭名昭著。 His deeds were praiseworthy. 他的行为值得赞扬。 He keeps boasting that he once talked with the president. 他总是吹嘘说他曾与总统说过话。
英有汉无的现象还反映在各自的与语言体 系里。英语中冠词用来表达特指或泛指的 概念,而汉语中却没有这类词汇。如: The sun is red. 太阳是红的。 A book is on the desk. 桌上有本书。 He is a crazy fellow. 他是个疯子。
汉语却没有类似的标志,时态、语态和语 气等在汉语中是隐含的。翻译时要特别注 意对原文的语义分析。 你去我也去。 非杀死一头骆驼不可。 A camel must be killed. 你死了,我就去做和尚。 If you should die, I would go and be a monk.
3、主谓一致 在英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要有主语和谓 语动词,并且主语和谓语在数和人称方面必须 保持一致,这是句子构成的基本条件。 而汉语句子的构成 机制中就没有主谓一致的规 定。在汉语中,句子强调意义而非句子的结构 形式,因此主语的地位远不如英语中那么重要。 “英语句子讲究形合,句意围绕主语展开;汉 语句子重意合,组句方式相对灵活,整个句子 以所要表达的思想为中心构建。”(陈宏薇)
汉语的文字体系与英语迥然不同。汉 语的词由字组成,而字多数不具备辨 别词性的功能。很多词在不同的语言 环境下具有不同的词性,如: 他把那个把门的一把拽住。 He caught hold of the guard suddenly. 翻译时要进行语义分析和语序等手段 来确定一个词的词性,以保证正确传 达原文所包含的信息。
色彩
词语的色彩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使用过程中形 成的、附加在词语内涵意义上的一种外延意义。 词语的色彩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1、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词语在某一场合长期使用后而产 生的附加意义。词语的语体色彩大致可分为口 语体和书面语体色彩。口语包括大量的俚语, 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书面语多用 于科技文章、政论文章、公文等语体中。英汉 语中对应的词汇往往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语体色 彩。
再者就是汉语体系中含有量词,而英语体系里却 只有数字,没有量词的词类范畴。如: 一轮明月 a bright moon 一支铅笔 a pencil 一架飞机 a plane 一所学校 a school
2)英有汉无 一些英语国家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在汉语中也找 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这就造成了英有汉无的词 汇空缺现象。例如二十世纪初,西方的一些先进 理念刚刚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些新词,如 science, democracy,都是汉语中所没有的,最 初人们只好音译为“赛因斯”和“德莫克拉西”,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才逐渐翻译成“科学” 和“民主”。再如: humor logic jeep romantic 幽默 逻辑 吉普车 浪漫,罗曼蒂克 win-win e-mail 双赢 电子邮件,伊妹儿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 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Straightening up to look at the peas again, he would shake his head and reiterate(重申;反复地说), “Not many, I do assure you. Not many, nay, not many at all.” nay 古英语,意思是“不”、“否”
1)汉有英无 一些中国文化特有的东西,英语里找不到对应 的词汇,这就是一种汉有英无的词汇空缺现象。 中国的农历节气、阴阳五行、中医、武术,以 及一些传统食品等,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 方式,这就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阴阳 易经 武术 yin and yang the book of changes martial arts 饺子 烧饼 jiaozi, dumpling shaobing, baked pancake
mother, mom, mummy kill 杀,杀害,杀戮、宰,干掉,弄死,让…上 西天 在英汉互译中要注意判断原文的语体色彩并 在译文中采用相应的语体色彩词。例如: It was artful (施展巧计的;取巧的) of you, Colonel; but I bare no malice(恶意; 怨恨). I should have done the same myself. I’ve been the victim of one woman after another all of life… 上校,你真鬼,可是咱不怪你;要是咱,咱 也这么办。咱一辈子总是吃娘们的亏,…
家 home, family, house 车 car, truck, motorcycle, jeep
肉 flesh, meat, pork, beef, mutton 裁缝 dress maker(专做女装、童装的裁缝), tailor(专做男装的裁缝)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汉语 词语的确切含义,并用恰当的英文表达出来。例 如: “车来了!” Here comes the car/truck/taxi! “吃饭了没有?” Have you had breakfast/lunch/supper? 3、词语空缺(lexical gap) 由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 科技等各方面的差异,有些汉语词汇英语里没有, 而有些英语词汇在汉语中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词 汇,这就造成了词汇空缺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The policeman was brave enough to arrest the murderer single-handed. 那位警察单枪匹马逮捕了杀人犯,真是勇敢。 If the prisoner were brave enough to escape, just shoot him dead. 假若囚犯胆敢逃跑,就把他击毙。 We are proud of our motherland. 我们为我们的祖国而自豪。 He is so proud that he always look down upon all his classmates. 他十分傲慢,看不起所有同学。 sly 狡猾的;淘气的;灵巧敏捷的
英汉的异同
汉语(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 英语(印欧语系 Indo-European Family)
词汇
词汇是翻译的基本单位。英汉 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对应 词语;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社 会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 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 在词义、色彩、搭配等方面存 在着许多差异。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 英语词语的确切含义。 A thick slice of bread thick soup a thick line 一片厚面包 浓汤 一根粗线 thin mist thin soup a thin wire 薄雾 稀汤 一根 细金属 丝 2)汉大于英:指一个汉语词语可对应多个英语 词语 。 有时态(tense)、语态 (voice)、语气(mood)等的变化,都 明显地表现在形式上,而且形式比较确定, 易于辨认。例如: If you go, I will go too. The writer was assist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If you had phoned me, I would not have come to meet you.
词义
词汇是一套表示深层概念的符号,与人类对 世界的认知方式密切相关。人类对世界的认 知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英汉词语存在着一 定的对应现象。总的说来,英汉词语在词义 方面存在以下几种对应现象: 1、完全对应(equivalence) Maxism biology radar New York 马克思主义 生物学 雷达 纽约 社会主义 上海 二氧化碳 socialism Shanghai carbon dioxide
“run”与“跑” run a factory run the block run the risk of water is running short run oil run a thread through an eyelet 炼油 把线穿过小孔 “wear” 与“穿” wear a coat wear a pair of glasses wear a beard wear a smile 留着胡须 挂着微笑
2、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是词语对客观事物表示感情和态度的 附加意义,大体上可以分为褒、贬和中性三种 色彩。英汉两种语言中某些基本意义对应的词 语往往所传达的感情色彩并不完全一致,在翻 译时一定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并正确传 达。原文中有些词本身就有褒贬意思,就应该 把褒贬意思相应地表达出来;但也有些词汇孤 立地看似乎是中性的,译成汉语时就要根据上 下文恰如其分地把其褒贬意思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