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一
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对比

的。
2018/11/22 6
• You don't like it,do you? • 你不喜欢,是吗? • No,I don't like it. • 是的,我不喜欢。 • Yes,I like it very much. • 不,我很喜欢。
2018/11/22
7
• “You haven't finished your home work, have you?” • The student shook his head and said,“No, I have not.” • • “你还没有完成作业吧,是吗?” 学生点点头说,“是的,还没有。”
• ( 4) The book is beyond me.(不懂)
• 汉语: • 社会主义国家 • 热爱社会主义
• 英语 : • socialist country
• love socialism
2018/11/22
33
(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各种词 类使用的频率不同。
• 汉语 :
• 动词使用较多 ;
• 英语 :
• 名词使用较多;
• 关联词(包括关系代
词,关系副词,连词
• 谁也没有想到!
• Who would have thought of that! • 不要客气 • Make yourself at home • I like Beijing Opera very much, don't you?
• 我很喜欢京剧,你呢?
• You look pale, aren't you sick? • 你的脸色苍白,病了吗?
2018/11/22 2
• 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
英汉语言差异之一综合语 vs 分析语 Synthetic vs Analytic

英汉语言差异之一综合语vs 分析语Synthetic vs Analytic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定义“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以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现代英语是从古代英语发展出来的,仍然保留着综合语的某些特征,但是也具有分析语的特点:有形态变化,但不象典型的综合语那么复杂;词序比汉语灵活,但相对固定;虚词很多,用的也相当频繁。
现代英语运用遗留下来的形态变化形式(hereditary inflections),相对固定的词序以及丰富的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因此属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
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
这些语法手段在英汉语言中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此外,英语采用拼音文字,句有语调intonation;汉字绝大多数为形声字,字有声调tone。
英汉表达方法的差异与这些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
英语(词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英语词序比较灵活,汉语词序相对固定。
英汉都有大量虚词,但是各有特点。
英汉语言差异7_conv

英汉语言差异7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 Dynamic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现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现动态。
英语中,因为名词多,所以和名词有关的形容词,介词很发达;汉语中,因为动词多,所以和动词有关的副词很发达。
英语的静态倾向,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名词化nominalization 是英语常见的现象。
二用名词来表示施事者,以代替动词。
三用名词代替形容词,构成标题式短语Headline phrase。
四名词优势造就介词优势五动词的弱化与虚化六用形容词和副词来表达动词的意义一名词化nominalization 是英语常见的现象。
名词化主要是指用名词来表达施与动词或者形容词所要表达的概念,例如:用名次来表达动作,行为,变化,状态,品质,情感等等概念。
这种名词有时可以使得表达简洁,造句灵活,行文自然,也便于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内容。
Eg:医生迅速到达,并非常仔细地检查了病人,因此病人很快就康复了。
通常这样翻译:The doctor arrived extremely quickly and examined the patient uncommonly carefully; the result was that he recovered very speedily.为什么副词这么多?可否使得句子structure简单一点:The doctor’s extremely quick arrival and uncommonl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brought about his very speedy recovery.几个主语?几个谓语呢?宾语呢?二用名词来表示施事者,以代替动词英语除了用抽象名词表达行为和动作等概念以外,还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来代替动词。
大量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名词既是施事者,又保留原有的动词的意义。
英汉比较与翻译 第七章、英汉动物词比较与翻译

动物词的作用
❖ 刻画人物的习性
❖ old cat(脾气坏的老太婆),dark horse(竞赛中爆冷门的人)
❖ 描摹人物的动作
❖ to monkey(捣蛋),to swan(闲逛)
❖ 模拟人物的声音
❖ bellow(怒吼;吼叫),bark(咆哮;叫骂)
❖ 描写人物的形状
❖ an elephant of a woman(大个儿女人),as ugly as a toad (象蛤蟆一样丑)
❖ 作者借蝉喻人,借蝉言志。这个“蝉”是具 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象”。在柳永的“寒蝉 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中,蝉鸣 代表了悲伤。而英语中的“cicada”也没有承 载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
❖ Beaver(河狸)在英语文化中是勤奋的代表。 这种动物在北美很常见,而且它们每天都很 勤奋努力地建房子,不停地工作,所以北美 的人们用eager beaver 来形容那些勤奋努力, 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人。而在中国这种 动物很少见,所以河狸也就是只能是个名称, 引不起人们的联想。
英汉民族对狐的基本看法是一致的,即“ 坏”;汉 语中多表概念,英语中多指具体的人,而且包括男 女,有褒义有贬义。
❖ 熊 / bear ❖ 1) 英语:粗鲁的人,坏脾气的人,行动笨拙的人;
顽强的人,有特殊才能的人;卖空者 ❖ 2)汉源自:软弱无能;姓,斥骂。英语和汉语对熊
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异,英语较之汉语,褒义多于贬 义;意义类型也不完全一样。但是意义间也有相互 认同的,例如,用汉语形容“空方占绝对优势的股 市”时候,则说“熊市”。
❖ 复合形容词有eagle-eyed(目光炯炯的),duck-legged(短 腿的),dog-eared(折角的),chicken-livered(胆小的), wasp-waisted(细腰的)
《中西文化对比》第七章第二讲句子翻译

例1:到去年年底,我部已同有关省市签订了一百余艘中、小船舶 的建造合同和协议。
回目录
主语的翻译
译文: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were signed with some provinces and c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than 100 medium-and small-sized vessels. 解析:原语中“我部”做主语,译为英语时将主语改换成contracts and agreements,这是因为本句的语义重心是“合同和协议”。
回目录
主语的翻译
:Wine means delight, happiness and smoothness. Hence, people drink a toast on joyous occasions and a thousand cups of wine are not enough when they are with their intimate friends. 解析:汉语句“遇喜事则觥筹交错,逢知己则千杯犹少”省略了
解析:本句实现了两次转换。一是把名词pregnancy转换成了汉语 动词“怀孕”。即主语转换成了谓语。二是把形容词improbable转 换成为汉语的副词“竟然”。即定语转成了状语。
例3:When, for no apparent reason, all conversation in a room suddenly comes to a halt and everyone fails to come up with sth appropriate to say, a painful silence develops.
从英译汉看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

英译汉是国内英语考试特有的题型,因此做惯了多项选择的考⽣做英译汉时如临⼤敌;因为它的难度⼤,许多英语基础不是太差的考⽣做这类题时也觉得如履薄冰。
⼀句话,英译汉是⼀种令⼈伤脑筋的题型。
但是,像英语学习本⾝⼀样,只要⽤⼼钻研、寻找规律,英译汉也是可以突破的。
本⽂想从英汉两种语⾔在表达上的差异这⼀⾓度谈谈英译汉的技巧。
1.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
从英译汉题型的设置来看,英语句⼦⼀般⽐较复杂,这主要有两个⽅⾯的原因:⼀是考试要求句⼦要有⼀定的难度,不然⽆法检验考⽣的真实⽔平;⼆是英语可以通过结构上的安排使许多层意思在⼀个句⼦中表达出来。
下⾯我们先看⼀个例⼦: ①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who view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 and 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who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
这个句⼦⽒达30个单词,是个典型的复杂句。
从内容上讲,它主要提供两个⽅⾯的信息:⼀是It applies to... historians,⼆是historians的具体情况;从结构上讲,它是⼀个主句带两个由who引导的从句。
尽管结构复杂、信息量⼤,这句话在英语⾥并不紊乱,因为句⼦结构环环相扣,语义清楚楚:who引导的定语从句放在名词后⾯修饰这个名词,这是英语中较常见的表达形式,两个从句的语义既相对独⽴,⼜和主句连成⼀体。
如果把这个句⼦改成: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and 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Traditional historians(or the former) view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or the latter)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表达的意思完全⼀样,但是表达⽅式略显平淡、罗嚏,这说明英语表达⾮常重视句⼦结构,句⼦结构上的适当安排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依靠语境和语序来表达意义。
汉语句子结构以主题+谓语为核心,强调主题的突出和语序的自然。
汉语中常用主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汉语中常用动词来表达具体动作,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
01
02
03
04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多用主动语态;
例如,“一”在英语中是“one”,在汉语中是“一”;“二”在英语中是“two”,在汉语中是“二”。
数字词汇对比
例如,“东”在英语中是“east”,在汉语中是“东”;“西”在英语中是“west”,在汉语中是“西”。
方位词汇对比
CHAPTER
04
语法对比
英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包括名词的数、格,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
01
02
04
03
CHAPTER
02
英汉语言概述
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主要依靠显性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和意义。
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
英语句子结构以主语+谓语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时态、语态和词形变化来表达动作的时间、方式和状态。
英语中常用名词化手段来表达抽象概念,使语言更加客观、正式。
CHAPTER
06
文化背景与语言对比
英语文化背景概述
01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起源于欧洲,后传播至全球。英语文化背景涵盖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历史、社会制度等。
英语文化特点
02
英语文化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和自我实现,鼓励创新、冒险和自我表达。在英语文化中,礼貌和得体非常重要,人们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英汉语言之间的主要差异

英汉语⾔之间的主要差异英汉语⾔之间的主要差异 导语:如果能够对英汉两种语⾔之间结构⽅⾯的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的⼀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反复练习,做好⼝笔译也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编在此总结出英汉语⾔在结构⽅⾯的⼀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必有所裨益。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式⽽⾔,英语是⼀种形合性的语⾔,⽽汉语则是⼀种意合性的语⾔。
英语的句⼦⼀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得⼀清⼆楚;⽽汉语句⼦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本⾝的语意来表现。
【例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再试⼀次,你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就⽐较灵活,句⼦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 【译⽂】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缩⼩,从⽽产⽣了新⼀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个主句、⼀个定语从句和⼀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
主句⽤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般现在时,再加⼀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常清楚。
⽽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使”、“从⽽”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nnesota, and is much poorer. It has, or had
till yesterday, fewer students than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译文:例如,牛津大学在校生数比明尼苏达州 立大学要少得多,也穷多了。(而且)它的在 校生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比多伦多大学少。
返回
英汉词汇形态变化不同
英语的词汇有形态变化 动词的词汇形态变化 名词的词汇形态变化 形容词和副词的词汇形态变化 其他词汇形态变化
汉语的词汇形态变化 词语、语序及暗含的逻辑关系
返回
主要对策
译英语的形态变化时,汉语一般用加词或 变换说法的办法来表示。汉译英时,应把 汉语的时态、语态、情态、语气等用英语 的形态变化表达出来。
例3:他只要听到几句恭维话就会得意忘形。
译文:A little flattery would set him carried away.
例4: 一星期没洗澡,一身臭汗。
译文:I am smelling of seven-day-old sweat.
返回
介词
英语中名词使用频率高,造成了介词的活跃。 英语介词数量多,有巨大的搭配联结能力和表
达功能,许多介词都具有很强的动词性,很多 是由动词变来的。
汉语介词数量少,且表达功能很弱。
把英语的介词短语译成汉语时,往往要借助于 汉语的动词、短语或短句。汉译英时,应该善
于使用英语的介词表达法。
返回
例1:The raising of 25 thousand pounds was a task altogether beyond her powers.
3:I could have laughed to hear him talk like
this.
译文:听到他这样讲话,我差点儿笑了出来。
返回
英汉优势词类不同
英语中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表 达能力强,在句子中很活跃,构成了英语
的优势词类,而汉语中的优势词类为动词、 短语和短句。
主要对策:英译汉时,将英语中的优势词 类从英语的外形束缚中解放出来,译成比
返回
形容词
英语的许多形容词表现力很强,它可以代 替动词、名词或副词的语法功能,但有时 比上述这些词类所携带的信息丰富得多。 作定语时,位置比较灵活,特别是和某些 不定代词配合时,可以表达比较复杂的内 容;而汉语形容词则没有这么多的优势。
具体例句分析
返回
例句分析
1:I am much abroad in my guess.
译文:我大错特错了。
2:He has a strong dislike for the
sentimental.
译文:他非常讨厌多愁善感,无病呻吟。
3:他初出茅庐,没有什么经验。
译文:He is a green hand.
返回
4:He spent seven cold and hungry days in
“难关” ----语言差异,因为摸不到对应或 近似的译文表达,才弄得“头昏眼花”。
返回
译事之难
所谓译事之难,难就难在处理语言差异上, 难在寻觅译文的近似表达上。有的语言表
达法,涉及到一些惟妙惟肖的含义及特殊
的文化意蕴、民族风情、习俗等,其中大
部分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方 法。
吃透这些差异和处理的对策,对提高翻译 是大有裨益的。
译文1: 要筹集两万五千英镑她根本无力办 到。
译文2:要筹集两万五千英镑远远超出了她 的能力所及。
例2: The man who is above his business
may one day find his business above him.
译文:不屑于干自己工作的人,终于有一 天会发现自己不配干那份工作。
第七章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一)
----通天塔的背后(一)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一)
翻译与创作 译事之难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具体表现
• A:英汉词汇形态变化不同 • B:英汉优势词类不同
•
翻译与创作
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 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到难 关,譬如一个动词或名词,写不出,创作 时可以回避,翻译却不成,也还得想,一 直弄到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摸出一个 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 ?)
例句1:They ຫໍສະໝຸດ old me that Professor Liu
would have been teaching here for twenty
years by this winter.
译文:听说/他们说到今年冬天(时)刘教 授在这里教书(就)要满20年了。
返回
例2:Oxford is much smaller in numbers, for example, than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the wind and snow.
他又冷又饿地在风雪中过了七天。
他在风雪中过了七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
他饥寒交迫,在风雪中捱过了/坚持了七天。
5:He had some cheerful wine at the party.
聚会时他喝了一些酒,于是便来劲了(兴致高 涨起来,话多起来……)。
较灵活的汉语对应成分,可称之为“借助 各自优势,达成优势互补”。
返回
名词
名词作主语不一定非译成主语,可译为状语、 谓语等,名词作宾语、介词宾语或表语时,更 要灵活处理。
例1: The kaleidoscope of shifting interests made it impossible to sort out the “winners” and “losers”.
译文:各国的利益变化不定,好像万花筒一样, 这就使人难以分辨出究竟谁是“赢家”,谁是 “输家”。
返回
例2:What can easily be seen in his poems
are his imagery and originality, power and
range.
译文:他的诗形象生动,独具一格,而且气 势磅礴,这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