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对比
(作业)英汉语言的特点比较及翻译

(作业)英汉语言的特点比较及翻译英汉语言的特点比较及翻译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载体,但在此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两者之间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大相同。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当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在做英汉互译的练习时,尤其是在做长句的翻译时,由于缺乏对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足够的了解,经常会死译、硬译,不符合英汉本身的逻辑特点。
因此无论是在英语学习当中还是在英汉翻译、跨文化交际当中,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往往成为所有这些过程的“绊脚石”。
假如不了解和熟悉这两者的差异,翻译的时候就会违背目的与的表达习惯,从而留下浓重的源语痕迹。
本文将通过对英汉这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选择对比分析以及不同的句法结构,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一)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1)从构成形态上看,汉语每个词只由一语素构成,是由几个代表不同意思的字构成的词,而英语则是由单纯的字母构成一个词,每个词还可以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示意义或语法功能的变化。
比如:通过对动词形态的改变,动词就会产生人称、时态、语态、情态以及非谓语(不定式、分词)的词性变化;也会产生词类的变化。
英语通过词汇的形态变化表示句子丰富多彩的语言关系和逻辑关系。
和英语比较起来,汉字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变自身的形态,更不像英语可以通过形态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
但是,汉语词汇的表意能力和互相组合能力要比英语强,所以汉语主要靠词汇、词序以及各个部分之间暗含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言意义。
(2)从词义上看,英语的词义比汉语更具灵活性,并对文章具有依赖性。
比如uncle一词就可以指伯伯、叔叔、舅舅、表叔、姑父、姨夫。
这种一词多义的属性使得英语在翻译中就必须根据文章上下来进行选择。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词本无义,义随人生。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语音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发音方式显然不同。
英语语音重音明显,音调跳跃大,说话方式较为生动,而汉语则是音调平稳,声调调值不强烈。
这使得在英语中,强调和重要的信息能够通过重音和语调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排列来表达。
在语音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是音调的问题,以免造成语义的混淆和误解。
在语法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突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则重视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英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汉语则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句式,例如长句和嵌套句。
此外,英文使用较为丰富的时态和语态,以表达不同时态和语态下的意思,汉语则采用了六个基本的时态和一个语态,语法相对较简单。
境外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被“主谓宾”和“时间状语位置在前”等语法要点所迷惑,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字句不通或串行翻译等问题。
在语义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所指对象和词汇含义也有差异。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得词汇的选择更为灵活,而汉语中则以单音多义较为突出,同一字或短语有多种词义,含义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两个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译文的意义和意义的区别。
在语用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场合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注重言辞优美、主题鲜明和说理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英语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表达言简意赅的文字效果,而汉语则通过语言的细节表现情感。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文学性与口语性等语用差异也需要特别注意到。
总之,中英两个语言存在各种差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尽可能避免在翻译、写作等方面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第二、三讲 英汉语言的对比

第二讲英汉语言的对比教学要求:掌握:英汉语言宏观的差异熟悉: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的不同(形合与意合)了解:中西思维差异、英汉词汇对应与不对应的情况、英汉语言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一节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一、中西思维差异导致语言差异1. 中国文化精髓:天人合一,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
在儒家、道家思想中的体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循回式思维方式。
语言中的体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回环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递进式)表达事物时按时间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大到小,由先到后的顺序。
思维模式:具体一般型表达,擅长具象思维2. 西方:人物分立,人能通过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I do not believe in fate that falls on us no matter what we do,but,I do believe in fate that will fall on us if wedo nothing (我不相信,无论我们做什么,命运都一样;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的命运是一样的。
)里根英语是理性语言,哲学思辨。
先概括后分解,先表态后叙述,先说理后举例,先整体后细节,由因到果,由小到大。
思维模式:具体型思维,擅长抽象思维3. 思维差异导致语篇的主要差异:1). 英语语言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的概念。
而中国人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英语语言偏重抽象思维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大量使用被动语态.2). 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即把要点先表达出来,然后再把各种修饰语和其它次要内容一一补充进来。
所以,句式结构多主句、从句相互交错。
3)而中国人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即不直接切入主题,先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最后再进入主题。
所以,汉语的表达方式被称为是“曲线型”或“螺旋型”。
英汉语法对比

0. 汉语和英语语法特点最本质区别:
第一,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 的。汉语语法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第二,汉语语法是柔性的,英语语法是刚性 的。
1.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
语法上所谓隐性implicit和显性explicit是指有无 外在的形式标志。
就英语和汉语而言,隐性和显性的内容相差较 大,形成明显对比。
身体 牛马 烟酒 街道 云贵 衣帽 肢体
成语:平仄、四声八调、阴阳上去
阴阳上去:生财有道 山盟海誓 诸如此类
5.4 英语的贴近律:英语中除形态外影 响语序的重要因素是“邻近原则”:语 义相关的成分放在一起
形容词作定语尽量靠近所修饰的名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形容词、副词、介词、
连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不及物动词 副词修饰及物动词时,不得隔开动词及
英语句子的扩展或复杂化是在主干上进行,不改变主干。
英语句子的分析顺序:先切分主谓,再切分谓语部分, 然后切分附加成分。
二、汉语的竹式结构
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树杈之分。
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子一节一节地,这样的竹节可 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构成句子的竹节可能是词、词组、 分句。
逻辑律的第一个表现:时序上的先后律
构词:古今 早晚 先后 教学 兴亡 生死 父子 子孙 老少
成语:春夏秋冬 冬去春来 一朝一夕 穿针引线
时间表达:1995年10月13日下午3时 汉语所谓连动、兼语,大都按时间顺序:进城卖菜、
送他上路、去医院看病
逻辑律的第二个表现:空间上的上 下-大小律。即从大到小、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符合人观察 周围世界的逻辑顺序。
汉语语法的隐性造成汉语语法单位界限的 模糊不清。
第二章 英汉语言的对比分析

翻译技巧:英译汉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译成句尾封闭式;汉译英时, 要把汉语的句尾封闭译为句首封闭。
第二节 英汉语言的不同点
〔例1〕 I am very happy and grateful to receive your message of greetings. 〔译文〕接到你们的贺函,我十分愉快和感谢。 〔分析〕在表示原因的句子中,英语表态在前,叙事在后;汉语则往往相反, 叙事在前,表态在后。
[译文] 声明宣称:国际经济秩序必须改变,否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差距将继续加大。
[分析] 上述译文采用顺译法,语序与原文相差无几,只是用了一个冒号 ,切开原文的长句,使译句层次了然。
第一节
英汉语言的共同点
[例3]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spectacular phenomena of our generation. It has revolutionized our way of living—and possibly also our way of dying. You may not realize what is happening because it is a piecemeal process. But you can feel the increasing convenienctelevision, telephones, and even insect killers. There is hardly anything that we see, hear, feel or eat that hasn’t been chang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译文] 科技的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为惊异的现象之一。它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 革命性的巨变,可能还改变了我们的死亡方式。你也许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因为 这一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你能感受到飞机、电视、电话甚至杀虫剂所带来的越来 越多的方便与舒适。我们所看到、听到、感觉到和吃到的,几乎没有一个不是科技变 革的结果。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中英文不同于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语法、句式、口音等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微小的变化。
以下是英汉语言的十大差异。
一、语序不同中文有固定的主谓宾语的语序,而英文却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其语序。
例如:•中文:我吃苹果。
•英文:I eat an apple. 或 An apple I eat.在英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而在中文中则是后面。
二、冠词英文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而中文则没有冠词。
例如:•英文:The cat is playing with a ball.•中文:猫正在玩球。
三、动词变化英文的动词变化比较复杂,包括时态、语态、人称等方面的变化。
而中文的动词则没有这么多的变化。
例如:•英文:I am eating.•中文:我正在吃。
四、数词英文的数词有单复数之分,而中文则没有。
例如:•英文:There are five cats.•中文:有五只猫。
五、名词性格英文的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而中文的名词则没有这种区别。
例如:•英文: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glass.•中文:杯子里有些水。
六、代词英文的代词种类较多,包括主、宾、物主等。
而中文的代词比较简单。
例如:•英文:He gave me his book.•中文:他把他的书给了我。
七、词汇用法两种语言的词汇用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文: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中文:他对音乐很感兴趣。
八、语气两种语言的语气表达方式也有一些差异。
例如:•英文:Could you help me, please?•中文:请你能帮助我吗?九、拟声词中文的拟声词较多,而英文则相对较少。
例如:•中文:咕咚(水声)•英文:drip(滴水声)十、表达感情中文在表达感情时比较直白,而英文则更为委婉。
例如:•中文:我爱你。
•英文:I love you. 或者 I adore you.总的来说,中英文之间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不同特点。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因此在语言结构、词汇选择、语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下面本人将就英汉语言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
一、语言结构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
英语是一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具有词序比较固定,语法逻辑的特点。
主语、谓语、宾语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通过句子中的语法成分可以明显地判断句子的含义。
而汉语则是一种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语言结构比较自由,汉语的语序较为灵活。
汉语的句子结构中并没有固定的主谓宾的顺序,而是通过词语的位置和语言的语气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二、语法特点英语和汉语在语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英语的语法比汉语的语法要严格很多。
英语的语法是非常固定的,而且语法规则也非常复杂。
英语有几百种时态、语态、语气和句型,同时有不少的语法问题依赖于音韵规则,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这些规则。
而汉语则比英语要简单很多,因为汉语语法比较自由,主要是通过词语的位置和语气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三、词汇差异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差异也比较明显。
英语是一种词汇量较大,并且词义非常丰富的语言。
英语的词汇来源广泛,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等多种语言,因此英语具有很高的词汇量。
另外,英语的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也非常复杂。
而汉语词汇则相对比较简单,但是随着中文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词汇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汉字构成的词汇,而是新增了拼音、外来词等元素,使得汉语的词汇量不断扩大。
四、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也不相同。
英语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包括英美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等。
英语中的很多词汇和语法都反映了这种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而汉语则是东方文化的代表,阴阳五行、道家思想、儒家理论等在汉语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因此,在学习英语和汉语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总之,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语言,它们的语法、词汇、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

三、英语多用被动语态, 汉语多用主动句
从文化性质上看,西方文化属于科学文化,汉语文化属于人文文化。 从文化心理上看,科学文化“重物质、轻人论,价值取向以功利为本位”,人文 文化“重人论、轻器物,价值取向以道德为本位”。 两种文化不同的取向表现在思维方式上,英语民族喜欢站在客观角度思考问题, 汉民族喜欢站在主观角度思考问题。 因此,英语中的被动在汉译中往往成了主动。
七、汉语多用四字词组,英语则重简洁
汉语喜用四字词组,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哲学的影响,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中 特别强调平衡美。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在谴词造句时不厌其“繁”地使用对仗、 排比等修辞手段,还煞费苦心地选用大量的四字词组。为了获得语言上的平衡 美,中国人大量使用前后两个部分为并列关系的四字词组,往往其中的后半部 分仅仅是对前半部分意义上的重复、补充和强调。从语言形式上看,四字词组 寻求的是平衡和对称的美感和修辞色彩,以增强语言的渲染力,获得感人的效 果,如开天辟地、天经地义、粗心大意、理屈词穷等。
例如:
A luxury you can relate to. It’s powerful. It’s affluent. And it’s beautifully put together. It’s friendly. It’s efficient. And it’s simply fun to drive. 豪华车族,强劲动力,富贵无比,精美打造, 安全快捷,乐在其中! 这则轿车广告运用了结构类似的六个 “It’s…”表示强调和层层深入,从It’s powerful,It’s affluent,It’s beautifully put together,It’s friendly,It’s efficient 到It’s simply fun to drive,该轿车独特性 形象地展现在消费者的面前。通过排比修辞 手段既增强了语势,又让人过目难忘,取得 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2018/11/22 6
• You don't like it,do you? • 你不喜欢,是吗? • No,I don't like it. • 是的,我不喜欢。 • Yes,I like it very much. • 不,我很喜欢。
2018/11/22
7
• “You haven't finished your home work, have you?” • The student shook his head and said,“No, I have not.” • • “你还没有完成作业吧,是吗?” 学生点点头说,“是的,还没有。”
• ( 4) The book is beyond me.(不懂)
• 汉语: • 社会主义国家 • 热爱社会主义
• 英语 : • socialist country
• love socialism
2018/11/22
33
(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各种词 类使用的频率不同。
• 汉语 :
• 动词使用较多 ;
• 英语 :
• 名词使用较多;
• 关联词(包括关系代
词,关系副词,连词
• 谁也没有想到!
• Who would have thought of that! • 不要客气 • Make yourself at home • I like Beijing Opera very much, don't you?
• 我很喜欢京剧,你呢?
• You look pale, aren't you sick? • 你的脸色苍白,病了吗?
2018/11/22 2
• 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
• the class of 2009
• 一块肥肉 • a piece of fat meat
2018/11/22
3
• 汉语:
• 英语:
• 猫头鹰和狗
• “燕”、“玛”、 “松”、“梅”、 “雪”、“月”
• owl, dog
• sea,shepherd, castle,nightingale
• 您九点钟能来吗?
• Can you come at nine?
• Would nine be all right?
2018/11/22
15
二、英汉两种语言的性质和特点
•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 • 英语属于印欧语 系。
•汉语是分析型 语言( analytic Language)。 •英语是综合型 语言(synthetic language)。
11
• Many thanks for the dinner yesterday,which my wife and I enjoyed very much. • 我和我妻子对昨天的晚宴感到极其愉快,深表 感谢。 • I am much delighted to hear you have passed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s to Beijing University and with a good record. • 听说你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我)非 常高兴。 • It is wrong to think that our open door policy is to worship and have blind faith in things foreign. • 那种认为我们的开放政策就是崇洋迷外的观点 2018/11/22 12 是错误的。
2018/11/22 35
• 讲按劳分配,无非是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不劳不得。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means just
this; the great the contribution, the higher the
pay; the less the contribution, the lower the
2018/11/22
4
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的不同, 必然会影响到思想方法的不同; 而思想方法上的差异,又总是要
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 。
2018/11/22 5
在‘肯定’与‘否定’的表述方式 上
• 英国人是针对对
方提问的“事实” 是否肯定来回答
• 中国人则是根据自
己是否同意对方提 出的问题来回答的。
第三讲 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对比 • 一、两个民族文化背景,传统习惯
和思想方法的差异 • 二、英汉两种语言的性质和特点。
• 三、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形式的对比
2018/11/22
1
从语义上来说,所有的语言都可以包 含四大类 :
( 1 )物体词( objects),表示发出动作 的人和物。 ( 2 )活动词( events),表示动作过程 或事物的状态。 ( 3 )抽象词( abstracts),表示事物活 动及其他抽象概念的特性、数量和程度。 ( 4 )关系词( relations),表示其他三 类中词与词间的关系。
pay;no contribution, no pay.
2018/11/22
36
汉语句中大量使用动词的现象,又往往为 英语中大量使用介词的现象所取代。
• ( 1) The family is at dinner.(吃)
• ( 2) He is on duty today.(值班)
• ( 3) I went to the pictures.(看)
2018/11/22 18
英语比起汉语来,综合的形式要普遍 得多。由于词形变化较多,英语词和词的 结合就不象汉语那么自由。正因为这样, 就必须根据词与词的语法关系安排顺序, 而可以不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结 果在句子结构上就可以前挂后联,组织十 分严密,但词序比较灵活。在这种情况下 就不能轻易把一个主要句子成分(主语或 谓语)省去不要,否则意思就难以表达清 楚。
短语与短语之间,要有关联词把关系明 确表达出来 。
2018/11/22
23
句义:
• 英语句义的明确,主
要靠句子结构严密, 关系分明 。
• 汉语句义的明确,
主要靠时间和逻辑 顺序,词序清顺而 简练。
2018/11/22
24
词汇方面 :
• 互相=相互,叫喊=喊叫 喜欢——欢喜,伙同——同伙
– 意思不变
2018/11/22 30
• (四)句子的主要 成分(主—谓—宾) 的顺序都比较固定, 但次要成分的位置
• (五)按句子结构 分类,都有单句, 复句;英语复句包 括并列句与复合句, 汉语复句包括联合 复句与偏正复句。
有差别。
2018/11/22
31
2.不相同的主要方面:
(一)汉语词形变化很少,英语词形变化较 多。
• 英语句子结构多
采用“形合法” ( hypotaxis)。
2018/11/22
21
意合法 :
• “意合法”,就是一个复句所包含的分
句(并列分句或主从分句)或短语等,
顺次排列,分句与分句之间,或短语与
短语之间,在意思上有联系,但不用关
联词。
2018/11/22
22
形合法 :
• “形合法”,就是在分句与分句之间或
怎样说话才更有礼貌 ?
• 汉语:
• 我、你、他 • 我和张同志
• 英语:
• you, he and I • Comrade Zhang and I
2018/11/22
13
• 您要买点什么?
• What do you want?
• What can I do for you?
• 您要喝点啤酒,还是喝点咖啡?
• 英语名词有‘数’和‘性’的词形变化, 汉语除少数名词有数的标志之外,一般没 有‘数’和‘性’的词形变化。 • 英语不规则动词的词形极不规则,而汉语 则没有这种现象。
2018/11/22 32
(二)汉语词与词的结合比较灵活自由, 英语词与词的结合,则由于受有词形标志
的词的类别限制,不可以任意结合。
2018/11/22
16
• 综合型语言,就是在语言中词与词的
关条要靠词本身的变化形式
( inflexion)来表示 。
• 分析型语言,就是词与词的关系主要
不是通过词形变化而是通过词序或虚 词(助词)等手段来表示的。
2018/11/22 17
汉语既然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与英 语相比,汉语大部分的词没有形态标志和 形态变化,结构关系一般不用形态标志和 形态变化来表示,因而词的结合比较自由。 此外,汉语的句子成分省略较多,句子结 构依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排列,词序比 较固定,而且,语法上的主语和逻辑主语 一致。
• 关联词,特别是介词,
使用十分广泛。
和介词)使用较少。
2018/11/22
34
• (1)No pains,no gains. • 不劳则无获。 • (2)吃一堑,长一智。 • 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
• (3)One baby after another.Six children half-frozen huddled in one bed.No fire in the stove. • 小孩接连出生。六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冻 得半死。火炉里没有火。
• Do you want some beer or coffee ?
• May I serve yon some beer
or coffee吧?
• You had better go there by bike.
• I think the best way is by bike.
28
2018/11/22
(二)都有一词多类现象,因而在翻 译时就有个词类的转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