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表达差异

英汉表达差异
英汉表达差异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拦路虎--英汉表达差异

https://www.360docs.net/doc/6e6914339.html, 2005年9月6日14:44 来源:[ 四六级考试网]

有位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找了两位二十岁左右的西班牙小伙子和中国小伙子,让他们在同一时间内用英语写同一篇作文,结果,西班牙小伙子潇潇洒洒地写了五百多字,意思表达基本明了,但拼写语法错误不胜枚举,改动处不多;而中国小伙子只拘谨地写了不到三百字,拼写错误不多,但语法改动不下二十余处,使人难以流畅地阅读。

显然,前者只注意思想的表达,后者则有很强的语法意识———生怕犯语法错误,这种意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思想的表达。由此可见,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在学习新的语言时,人们会很自然地把这种习惯带到新的语言里去,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与西方人看问题的方法的确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的的确确在束缚着中国学生,成为他们英文写作中的拦路虎,使他们不能畅所欲言,不能准确而简洁地表达思想。因此,本文就大学英语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谈谈英汉表达的几种差异。

一、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英美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他们在遣词造句谋篇上遵循着从一般(general)到具体(specific),从概括(summarize)到举例(exemplify),从整体(whole)到个体(respective)的原则。请看短文:

Soccer is a difficult sport.(1)A player must be able to run steadily without rest.(2)Sometimes a player must hit the ball with his or her head.(3)Players must be willing to bang into and be banged into by others.(4)They must put up with aching feet and sore muscles.

上面的这则短文中,主题句(main idea sentence)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是第一句,(1)(2)(3)(4)句是用来说明主题句的。

而在汉语中,我们习惯于先分后总,先说原因后说结果,即所谓的“前因后果”,如果要表达相同的意思,我们通常这样说:

足球运动员必须能不停地奔跑,有时得用头顶球,撞别人或被别人撞,必须忍受双脚和肌肉的疼痛,所以说,足球运动是一项难度大的运动。

再比如写下面一则便条,因你母亲突然生病,周末你不能和汤姆去跳舞了,你找了舞跳得很好的时黛来代替你,并表示抱歉。

此英语便条为:

,2002

July 6

Dear Tom,

I am sorry to inform you that I won't be able to go to dance with you this weekend.My mother is suddenly takenill.In order not to disappoint you,I have asked Shi Dai to takemy place.She is a better dancer,I think.My regrets.

Joe

从便条中可以看出,英语表达先“果”—I won't be able to go to dance with you this weekend后“因”—my mother is suddenly taken ill,即所谓的“先果后因”。

一般来说,在单个句子中,英语句子也是先中心,也就是将主要思想、结果放在句首,放在主句里表达;而汉语正相反,一般为后中心,主要的观点、信息往往放在句末。如:

He had to stay at hom e yesterday because he was ill.因为他病了,昨天他不得不呆在家里。

Traged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生活中既然有悲剧,文学作品就可以写悲剧。

所以说,大学生用英文写作时,就要按照英美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要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避免写出中国式的英语。

二、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英汉句子结构的特点。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两种语言相距甚远,英语结构紧凑,汉语结构松散。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来比喻英语句子,即英语句子是由断不可缺

的各种连接词衔接而成,宛如节节相连的竹子;而汉语句子则被比喻为“流水句法”,所谓的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仍行文流畅。所以说,英语重形和,汉语重意和。英语句子中如果少了连接词如or,but,if,so,because,when,although ,in order that,so that,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支离破碎了,而汉语如没连接词,只从句子本身的意思就可以把概念或关系表达清楚。如:

Conquer the desires,or they will conquer you.你如不能战胜欲念,欲念将要战胜你。

An Englishm 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三、就是因为英语中各种连接词与替代词的广泛使用,使得英语中出现“多枝共干”式的长句,复合句;汉语则常用短句,简单句。请看下面一个英语长句以及其汉意。

It was on a Sunday evening,when he was lying in the orchard listening to a blackbird and composing a love poem,that he heard thegate swing to,and saw the girl coming running among the trees,with the redcheeked,stolid Joe in swift pursuit.一个星期日的傍晚,他正躺在果园里,一面在听画眉鸟的啁啾,一面在写一首爱情诗,忽然听得大门砰地关上,接着看见那姑娘从树丛里奔出来,后面飞跟着那呆头呆脑的红脸的乔。

这是个英语强调句,其重心是:he heard the gate swing to and saw the girl com ing running am ong the trees.,而when he was ly- ing in the orchard listening to a blackbird and com posing a love poem是一个时间状语从句,这两个句子通过itwas...that...这个强调句型巧妙地合为一个复合长句,整个句子简单明了,结构紧凑,若用汉语表达则须分成好几个短句。再如:

The president said at a conference dominated by questions on yesterday's election results that he could not explain why the Republicans had suffered such a widespread defeat,which in the end would deprive the Republican Party of long-held superiority in the House.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问题集中于昨天的选举结果,总统就此发了言。他说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共和党遭到了这样大的失败。这种情况最终会使共和党失去在众议院长期享有的优势。

这个英语长句是由一个带有分词短语的主句,两个宾语从句和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组成,整个句子的主干简单明了:The pres-identsaid...that....,若用汉语来表达,须把此长句拆开分成三个单句来分别叙述。

四、英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被动句多。英语重物称,常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的词语作主语,由于这些“无灵”物称充当主语,使得被动句大兴其道。在英语被动句里,不必强调动作的施行者,就将其置于句尾由by连接;不必、不愿或不便言明动作的施行者,就干脆将其省略。相对而言,汉语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主语常常是能施行动作或

有生命的物体,所以汉语中主动句多。请看例句:

It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that there is a firs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rt and the liver.长期以来,大家知道心脏与肝脏的关系是最主要的。

The fam ous hotel had been practically destroyed by the big fire.大火几乎使这家有名的旅馆全部毁灭。

They were given a hearty welcome.他们受到热烈欢迎。

五、英语的又一显著特点是其丰富的时态。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时态,有的语言甚至很少或没有时态,汉语基本上就是借助词汇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的,汉语动词除了只有“着”、“了”、“过”的若干说法与英语的进行时、完成时或过去时相对外,别无其他与英语相对应的时体形式;而英语不仅有时态,而且种类繁多(共有16种时态),区分细微,习惯性强。英语就是通过这些固定的语法手段将动作的进行过程与状况描绘得更准确更精细,有时甚至能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如:

You're always asking me such questions!你老是问我这样的问题!(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厌烦)

I am now living in a very pleasant flat.我现在住在一间非常舒适的公寓里。(用现在进行时表示满意)

所以,传递同样的意思,英语只要选用合适的时态就可以了,汉语则必须使用词汇手段。又如:It has been noted that those who live,or have lived,in the shadow of death bring a m ellow sweetness to everything theydo.人们已经注意到大凡受到死亡威胁的人或是死里逃生的人对于他们所干的任何事总是兴

趣盎然。

六、从词汇方面讲,英汉两种语言也有很大差异。就词组而言,英语中的词组或短语可谓林林总总,丰富多彩,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与独立结构等,它们的语法功能不一而足,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与表语等。如:

Marriage may be compared to a cage:the birds outside despair to get in and those within despair to get out.婚姻好比鸟笼,外面的鸟儿想进进不去,里面的鸟儿想出出不来。(不定式短语to get in,to get out作状语)

I am utterly in the dark about the matter.我对这件事完全不知道。(介词词组in the dark作表语)

Christmas is coming up.圣诞节就要到了。(动词短语come up作谓语)

相比之下,汉语更偏重以单音节或多音节的单词为其基本的句法成分,而且其短语用法十分有限。

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本国、本土、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影响,英语、汉语也不例外。英语中某些词的含义并不完全与汉语对等,比如lover这个词,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爱人”(丈夫或妻子),其实在西方lover指的是情夫或情妇;再比如First Lady,在英美等国指的是总统夫人或州长夫人,而在中国常会被误解,认为是“原配夫人”,说不定还会有“二奶”、“三姨太”之类;又如intellectual这个词,在英美等国其范围较小,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不包括普通的大学生,而多数中国人认为intellectual就是“知识分子”,而且汉语中的知识分子所指范围很广,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生、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以及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可以称为知识分子。

此外英语中的许多词常常一词多义,它们所表达的各个含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或词组相对应,所以,在用英文写作时,一定要慎重地选词用词,以期贴切地表达思想。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了解英汉表达的各种差异,才会胸有成竹,下笔有神,行文流畅。

英汉句子表达方式差异及翻译

英汉句子表达方式差异及翻译 英汉句子表达方式差异是影响学生英汉互译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探讨英汉句子表达方式的差异,以期对学生的英汉互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在英语教学中, 常常会发现:学生在英译汉时,汉语欧式化,半土半洋,晦涩、难懂; 在汉译英时,英语似乎已被汉语同化, 句子中充满了中国式的英语(Chinglish) 。其中原因恐怕涉及很多方面,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句子表达方式差异不甚了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应坚持英汉比较的原则,让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弄清两种语言的异同,把精力集中于解决异的问题上。正如吕淑湘所说:“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 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们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本文主要探讨英汉句子表达方式的一些差异, 以期对学生的英汉互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汉句子中, 成分与成分之间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英语多靠形合,汉语多靠意合。 所谓形合就是指英语句子中各分句之间的联系大多是通过词汇纽带直接地显现出来的。所谓意合就是指汉语句子主要通过字词的意义连结起来。英语单词本身就是一种有形式标记的语言, 比如英语在词形变化上除了通过词根或词尾表示词类、词义外,还有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动词的各种时态形式, 人称代词的格的形式等, 这些词的形式的变化表示着意义的变化。正如吕淑湘先生指出:在某些语言里,形态即使不是语法的一切,至少也是语法的根本。”而汉语在表示动作和事物的关系上(词类,名词数、格, 动词时态) 几乎全部依赖意合。申小龙先生就汉语的无标记性曾指出过:“汉语语词意蕴丰富有余, 配合制约不足,一个个语词好象一个个基本粒子,可以随意碰撞, 只要凑在一起就能意合, 不搞形式主义。”不少学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汉语的这种意合性。比如纸花, 花纸; 半斤, 斤半; 商量好, 好商量; 词序变了, 意义完全改变。在句子结构上, 英语句子的主干结构突出,即主谓机制突出,其它修饰、限制、平行、补充等成分好似主干上的旁枝,借助各种关联词进行空间搭架,把各个子句(clause) 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汉语句子则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 句子与句子之间不用或少用连结词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 而通过逻辑纽带或语序间接地表现出来,有可能几个动词结构连用,或几个名词性短语连续铺排,节奏简洁明快。在表达一些复杂思想时,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关系逐步交代, 层层铺开,形成了汉语句子所特有的线型结构。因此,有的语言学家把英语句子比作一棵参天大树,一串葡萄, 一串珍珠; 把汉语句子比作一根竹子, 一盘珍珠, 这不失为非常形象的比喻。根据以上英汉句子结构的根本差异, 在英汉互译时要注意进行形合法和意合法之间的转换。具体地说, 在汉译英时常常要有意识地在译文中选用适当的词如连词、关系词、介词等按照英语的语法逻辑关系将汉语的几个意义片断连结为并列句或复合句,既正确译出原文的意思,又符合英语的句法。英译汉时, 我们需要将有着层层从属或修饰关系的英语句子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分散为几个意义片段,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请看以下几例。 1. As long as the green mountains are there , oneshould not worry about firewood.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 This means that a rectangular picture can be builtup from the 551 digits by putting them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廖国强夏宏钟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643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差异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认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1. 谱系的差异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拼音(alphabetic)文字,单词有重音、次重音等,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表意(ideographic)文字,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 2. 语言类型的差异 英汉语言从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analytic language),即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word order)等手段来表示。 3.词汇的差异 1)功能上的差异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词序上的差异 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3)词义上的差异

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e6914339.html, 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 作者:刘笑彬 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传递交流与相互影响越来越多,英语为更多的人群所运用。本文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几点英汉翻译技巧。 关键词:中英文差异对比英译汉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080-02 作为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工作语言之一的中文,也可以称作汉语。和印欧语言相比,汉语有它独有的特点。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而英语句子中主谓机制突出,主谓语是句子的主干,在主干上可通过连接词和语法标记进行空间构造,附加各种短语结构和从句结构,形成各种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复杂的长句。翻译作为“中介”,起到的作用是准确全面地再现原文传达的信息,尽量再现原文的风格。在当今时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研究可谓百花齐放。 一、归化和异化 归化是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异化则是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的表达方式,简言之就是保存原文的原汁原味。归化和异化是直译与意译的延伸,却不等同于直译与意译。接下来请看两组例子。 (1)The drive back to my home in Edmoonton was an endless journey of destructive emotions and thoughts.In a truck-stop restaurant,I sat staring at a glass of cheap red wine.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out of mine. 我们可以在翻译中分别体会一下二者的区别。 异化译文:在我开车回到埃德蒙顿的路上,我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随后,我来到一家汽车旅馆,端着一杯廉价红酒出神,觉着这世上有那么多家旅馆,她终究还是走出了我的那一家。 归化译文:弱水三千,终究我已不是她那瓢中的一壶水了。 (2)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得主要差异 如果学生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结构方面得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得一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日反复练习,做好口笔译也不就是一件很难得事情。笔者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结合众多语言学前辈得研究成果,在此总结出英汉语言在结构方面得一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同学必有所裨益。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与表达方式而言,英语就是一种形合性得语言,而汉语则就是一种意合性得语言。英语得句子一般就是按照固定得结构与方式来组织与表达得,偏重于形式;汉语得句子则就是按照其字词得含义来组合与连接得,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得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得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得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您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一次,您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就是一个由and连接得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得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得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reducedby many times thesizeof theputerofwhich itforms a part, thu s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of portable mini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得组成部分,使计算机得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得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就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与一个分词状语组成得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得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与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得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得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与运用“使”、“从而”得词意把各句之间得层层递进得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得差异就是做好英汉互译得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得基础上,打乱其原有得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英汉词语表达的分析性和综合性差异与互译实践.ppt.Convertor

英汉词语表达的: 分析性和综合性 analytic expression and synthetic expression Outline Analytic & synthetic expression related to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lexicalization Different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in word-formation Different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in parts of speech Implications for C-E and E-C translation Analytic & synthetic expression Synthetic expression (i.e., one word) is often sufficient to combine what analytic expression can only achieve by using multiple words. Synthetic expression characterized by high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while analytic by lower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Factors for lexicalization 1. Grammar 2. Condensing 3. Frequency 4. Culture Grammar Chinese –the tendency of analytic: limited affixes; disyllables; single morpheme words in decline; various predicate structures English – the tendency of synthetic: free morpheme (-ful /full –less/leas -ship/shape) mouthful/ spoonful/ eventful/ hopeful… fruitless/ sleepless/ useless/ homeless… friendshi p/ partnership/ membership/ citizenship… Condensing 物色——绢帛之类贵重丝品——用物色来寻求、交易——寻求(王灿龙2005)帝思其贤,乃物色求之。(晋《高士传》) 从者已告,华令物色之。(明《情史》) 日以物色人才为职志。(清《秋瑾传》) Condensing: brunch breakfast + lunch Dink: a couple who have dual income but no kids GASP: Greater Alliance to Stop Pollution Frequency:―爱国‖patrio tism 爱花love 、爱校love my school、爱民love people 看、听、说、闻、尝 See/hear/speak/smell/taste Blind/deaf/dumb/…? /…? Culture: Chinese – cooking semantic field 煮、炖、煨、焖、熬、炝、汆、涮、烀、焯、煲 boil /coddle; simmer/poach; stew 炒、烩、熘、烹、煸sauté bake/ toast/ roast/ broil/ grill/ barbecue/ sear Culture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might be a liability(N. 债务)to his friend. 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 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 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 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即: 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 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 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这句话还有一个主要的核心动词sought(寻求),在句中连接后面在英语中被看做概念化的事件名词(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构成句法上的“主谓宾“结构,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又分别表达两个不同的因果关系很强的事件,sought在句中将He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在语义上连接起来,说明了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是he sought的客体。因此,使用具体词语表达的话,该句应翻译成: 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同时要注意语用的功能)。 The main land mass of the United States lies in the central North America, with Canada to the north, Mexico to the south,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east and the Pacific Ocean to the

中英文差异

中英文差异 通过这段时间对英文翻译的学习,让我对英文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对中英文的差异也有了更好的认识。 中文中一个句子,能够同时出现无数个谓语动词,这些谓语动词群落之间可以是任何逻辑关系,并列,对比,因果,条件。而在英文中,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只能且永远只能有一个真正的谓语动词。剩下的动词全部都要被写成:半个谓语状态,例如:动名词,过去分成,动词不定式。起修饰,和补充作用。 每个复合句中,主句中的动词才是真正重要的,剩下还有再表达任何意思,都必须 书写成从句形式,例如,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状语从句。 每一句完整正确的英文句型,必须在这个动词前面有一个指定的施予者:即主语,做这个动作的人;同时,在谓语动词之后,必须由一个受力者,即承受这个动词结果的物,宾语。如,句型,“我很喜欢这里”。应被翻译为:I like it here. “我在这儿学习”不能翻译成I study here,这种句子让外国人不明就里,因为没有接受这个动作的宾语。所以应被翻译成:“I am a student here.”同样,不能在英文简历的社团工作经验中第一行就写这样的句子:2007: organize the team to do sth.这样的句型,美国人不知道你想要指是谁做了这个事情,做了什么。你到底想要说什么。因为,这不是个句子。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是:I have once successfully organized a …, being the leader I learned…… 英文有时态变化中文没有。英文有单复数区分,中文没有。英文有性别区分,中文没有。英文有动词结构变化,中文没有。英文的副词和中文副词都修饰动词形容词,但是英文副词可以放在不同地点,而中文副词一般只能放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前面。英文的从句一般跟在所修饰的词后;中文的修饰句在被修饰词之前。中文句构是由大而小,英文是由小而大。中文的基本结构是主动宾,英文虽也是主动宾为主,但有很多例外。中文的BE动词是只用在名词前;英文的verb to be可以在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之前。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二者的语法区别很大。英语学习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是由于汉语语法习惯在自学者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产生了种种干扰。要排除这种干扰,最好的方法是经常对比英语与汉语语法的异同。汉语说"一万",英语却说" ten thousand";汉语说"两亿",英语则说:" two hundred million。两种语言关于数目的表达是大不相同的。 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些区别,才有可能把英语学到手。可见在英语学习中,自觉地运用语法是很重要的。

英语作文范文-英语写作中的英汉表达差异

英语作文范文 英语写作中的英汉表达差异 一、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英美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他们在遣词造句谋篇上遵循着从一般(general)到具体(specific),从概括(summarize)到举例(exemplify),从整体(whole)到个体(respective)的原则。请看短文: Soccer is a difficult sport.(1)A player must be able to run steadily without rest.(2)Sometimes a player must hit the ball with his or her head.(3)Players must be willing to bang into and be banged into by others.(4) They must put up with aching feet and sore muscles. 上面的这则短文中,主题句(main idea sentence)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是第一句,(1)(2)(3)(4)句是用来说明主题句的。 而在汉语中,我们习惯于先分后总,先说原因后说结果,即所谓的“前因后果”,如果要表达相同的意思,我们通常这样说:足球运动员必须能不停地奔跑,有时得用头顶球,撞别人或被别人撞,必须忍受双脚和肌肉的疼痛,所以说,足球运动是一项难度大的运动。

再比如写下面一则便条,因你母亲突然生病,周末你不能和汤姆去跳舞了,你找了舞跳得很好的时黛来代替你,并表示抱歉。 此英语便条为: July 6,2002 Dear Tom, I am sorry to inform you that I won’t be able to go to dance with you this weekend. My mother is suddenly takenill.In order not to disappoint you,I have asked Shi Dai to take my place.She is a better dancer,I think.My regrets.Joe 从便条中可以看出,英语表达先“果”—I won’t be able to go to dance with you this weekend后“因”—my mother is suddenly taken ill,即所谓的“先果后因”。 一般来说,在单个句子中,英语句子也是先中心,也就是将主要思想、结果放在句首,放在主句里表达;而汉语正相反,一般为后中心,主要的观点、信息往往放在句末。如: He had to stay at hom e yesterday because he was ill.因为他病了,昨天他不得不呆在家里。 Traged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生活中既然有悲剧,文学作品就可以写悲剧。 所以说,大学生用英文写作时,就要按照英美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要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避免写出中国式的英语。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姓名与称呼用语的差异,交际用语的差异,数字内涵,委婉语和对应词及其内涵方面。我从中选取几个方面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来探讨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首先要讨论两国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就应该了解什么叫文化,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导其生活、保障其生存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生长何地,都是各自特定文化与表达文化的语言的产物。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类型》中说道:“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周围的环境与风俗习惯就影响着他的经历和行为。等到他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成为此文化熏陶的一个小生灵了。待到他长大成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时,这一特定的文化习惯便成了他的习惯,其特有的观念也变成了他的观念,其禁忌也就变成了他的禁忌。”这高度概括了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同时,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语言反映文化特征并预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美,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丑;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毫无意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体现在: 1.中英文动物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运气、喜庆、威严、威武、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也以“Dragon”这个词来描述斯巴塞太太:……镇上的人们走来走去看见她坐在那儿,却把她看作这个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2.中英文植物词文化的差异 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代文人墨客赏竹、画竹、咏竹。郑板桥的竹画享誉世界,邵谒的名句“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深入人心,竹子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但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外延意义。 二.习俗文化的差异

英语、汉语表达差异的比较

英语、汉语表达差异的比较 郭平 (苏州市张家港塘桥高级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11) 摘要:英语和汉语是属于两种根本不同的语言体系,两种语言在表达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各自有着自己的语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要教授并使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就要摒弃汉语化的英语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英语原文。 关键词:英汉表达差异比较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是属于根本不同的两种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则属汉藏语系,两者的差异很大。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就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英汉表达上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对英语原文的理解,提升英语的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对常见的英汉表达差异进行比较,为的是提醒英语学习者要正确地掌握英汉表达的差异,并求教于英汉语言界同仁。 壹、形容词(指颜色方面)表达的比较 英汉中有不少用颜色来表达的词组,但各自形成了独特的用色习语。如:To be black in face 脸色铁青;To have grey hair 头发白了;To beat sb.black and blue 把某人打得青一块,紫一块;A blue film 黄色电影;Black tea 红茶。 贰、动词短语表达的比较 英汉都用动词表达动作,但在习惯用法上仍有许多不同,在表达动作时,英语往往侧重于动作的完整性、形象性和准确性,而汉语则侧重于动作的简洁性及紧急性。 例1.He was very happy and jumped up and down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例2.I asked him to study hard, but he turned a deaf ear to me . 我叫他努力学习,他不听我的劝告。例3.He smiled from ear to ear. 他咧开嘴笑。 例4.The kettle is boiling. 壶里的水开了。在例1中,我们发现此句的英语表达比汉语表达更完整,而汉语表达又比英语表达简炼,它只强调动作本身。英语表达要比汉语表达更使人易于理解。例2的英语表达比汉语表达更形象。把“聋的耳朵”转向说话者,这就意味着“听不进别人的话”,进而指“不听别人的劝告”。此句的汉语表达一般化,缺乏形象性,很难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难看出,例3的英语表达比汉语表达要准确、生动。例4中用“is boiling”来表达此动作正在进行,是一个持继性的动作,而汉语用“开了”来表示相同的动作,有动作已完成的意思,众所周知,正开着的水不可能一下子停止沸腾,所以,这例子的英语表达更接近于生活。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需要加以纠正。他说:“我们也可以说It is 1ate,I must leave.” 此议不妥,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习惯的,至少也是拙句(C1umsy Sentence)。比如: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 was an Englishman.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H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同理,假如我们将此句译成: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读上去便稍有绕口之嫌。 从语法范畴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从理论言,英语有十六个时态。若就“形态结构”的视角进行观察比较,似又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它注重形式的变化。就语法范畴言,英语的代词(名词)可以有性、数或格的形态变化, 动词还可有时、体、态、气等形态变化,等等。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语: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分析语: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 名词化:Nominalization refers to the replacement of clauses,which contain finite verbs,with complex structures consisting of nouns and noun adjuncts. 词化:lexicalization refers to the device that one word is used to express the meaning that one clause or phrase denotes. 形合: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for example,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 意合: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1.英语、汉语语篇模式 英语:演绎式是英语语篇结构的基本模式。英国人习惯开门见山,一落笔就点明主题、交代要点。然后再逐层细叙、分析推理,较常按照从一般到细节、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 汉语:比较注重话题,注重意识流,注重事理和先后顺序,常常采用非演绎式的、往往是领悟式的归纳型或是螺旋式的思维模式 英译汉时破局重组化繁为简 Eg ;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门口放着一推雨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 2 形合意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英语形合:关系词和连接词介词形态变化形式等其他连接手段 汉语意合: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紧缩局四字格 3英语句子扩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增加句子修饰语 扩展基本句型的成分 基本句型的组合 4名词作形容词举例注意那些方面 报刊标题Job Opportunity Discrimination 科技文章space shuttle flight test program 注意方面 名词定语与被修饰词之间存在种种不同的语义关系 名词定语与被修饰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常常不能从字面上判断出来也不能简单的把前一个名词理解为修饰语而已 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往往还要联系其语境甚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过分堆积名词,认为这会使语言失去活力,缺乏动态感,有时还会造成语义含混,甚至产生歧义 几个名词连用,也会让人分不清修饰词与被修饰词,甚至分不清词类。

从英译汉看英汉表达差异1讲解

从英译汉看英汉表达差异1 英译汉是国内英语考试特有的题型,因此做惯了多项选择的考生做英译汉时如临大敌;因为它的难度大,许多英语基础不是太差的考生做这类题时也觉得如履薄冰。一句话,英译汉是一种令人伤脑筋的题型。但是,像英语学习本身一样,只要用心钻研、寻找规律,英译汉也是可以突破的。本文想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这一角度谈谈英译汉的技巧。www。cooyu。 net 1.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从英译汉题型的设置来看,英语句子一般比较复杂,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考试要求句子要有一定的难度,不然无法检验考生的真实水平;二是英语可以通过结构上的安排使许多层意思在一个句子中表达出来。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①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who view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and 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who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 这个句子氏达30个单词,是个典型的复杂句。从内容上讲,它主要提供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It applies to。。。 historians,二是historians的具体情况;从结构上讲,它是一个主句带两个由who引导的从句。尽管结构复杂、信息量大,这句话在英语里并不紊乱,因为句子结构环环相扣,语义清楚楚:who引导的定语从句放在名词后面修饰这个名词,这是英语中较常见的表达形式,两个从句的语义既相对独立,又和主句连成一体。如果把这个句子改成: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and 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Traditional historians(or the former) view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or the latter)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 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但是表达方式略显平淡、罗嚏,这说明英语表达非常重视句子结构,句子结构上的适当安排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从汉语的表达习惯来看,句子一般不宜写得太长,修饰成分过多或过长会造成喧宾夺主、语义含混。我们先看一看这句话的直译: 它同样适用于将历史仅仅看作是对历史材料来源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批评的传统

英语作文范文-英语写作中英汉表达差异

英语作文范文 英语写作中英汉表达差异 英汉表达差异中国人与西方人看问题方法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确确在束缚着中国学生,成为他们英文写作中拦路虎,使他们不能畅所欲言,不能准确而简洁地表达思想。因此,本文就大学英语写作中常出现问题谈谈英汉表达几种差异。 思维方式的差异一、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英美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不同。英美人思维方式是直线式,他们在遣词造句谋篇上遵循着从一般(general)到具体(specific),从概括(summarize)到举例(exemplify),从整体(whole)到个体(respective)原则。请看短文: Soccer is a difficult sport.(1)A player must be able to run steadily without rest.(2)Sometimes a player must hit the ball with his or her head.(3)Players must be willing to bang into and be banged into by others.(4)They must put up with aching feet and sore muscles. 上面这则短文中,主题句(main idea sentence)

也就是文章中心是第一句,(1)(2)(3)(4)句是用来说明主题句。而在汉语中,我们习惯于先分后总,先说原因后说结果,即所谓“前因后果”,如果要表达相同意思,我们通常这样说: 足球运动员必须能不停地奔跑,有时得用头顶球,撞别人或被别人撞,必须忍受双脚和肌肉疼痛,所以说,足球运动是一项难度大运动。 再比如写下面一则便条, 因你母亲突然生病,周末你不能和汤姆去跳舞了,你找了舞跳得很好时黛来代替你,并表示抱歉。 此英语便条为: July 6,2002 Dear Tom, I am sorry to inform you that I won’t be able to go to dance with you this weekend. My mother is suddenly taken ill. In order not to disappoint you, I have asked Shi Dai to take my place. She is a better dancer, I think. My regrets. Jo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