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油菜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春油菜杂交制种栽培技术

春油菜杂交制种栽培技术

春油菜杂交制种栽培技术春油菜是一种重要的高油料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为了提高春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了春油菜的杂交种。

下面将介绍春油菜杂交制种栽培技术。

在进行春油菜的杂交制种前,要选择优良的亲本。

杂交制种的亲本应具有高产、抗逆性强、品质好的特点。

可以选择不同优良品种的亲本进行杂交,或者通过遗传改良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

进行春油菜的授粉。

杂交制种的关键步骤是进行亲本的授粉。

在春油菜授粉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天气和时间。

一般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天气晴朗、无风的时候进行授粉。

将雄蕊上的花粉直接撒在雌蕊的柱头上,可以利用刷子或者棉签等辅助工具进行授粉。

然后,进行花后管理。

授粉完成后,要及时对雌蕊进行保护和管理。

主要包括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春油菜喜欢湿润的环境,需要适量的灌溉。

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春油菜的需求进行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

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进行收获和贮存。

根据春油菜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一般在播种后70-90天左右可以进行收获。

在收获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掌握好收获的方法和技巧。

收获后,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贮存。

可以先将春油菜晾晒一段时间,使其水分蒸发掉,然后进行分级和包装,最后贮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仓库中。

春油菜的杂交制种栽培技术是重要的一项农业技术,通过合理的选择亲本、授粉、花后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春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这对于推动春油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中后期管理技术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中后期管理技术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中后期管理技术
1、摘除早苔早花。

部分油菜品种有早苔早花现象,对早苔早花要及时摘除,摘除时宜在晴天进行。

摘后立即追施一次速效氮肥,亩用5-7公斤尿素,促进恢复生长,利于旱生、快生多发枝。

2、施好苔肥。

在1月20日前后根据苗情长势,亩用尿素10公斤左右追施一次苔肥。

在追肥时,最好结合培土壅蔸进行。

3、抓好叶面喷肥。

甘蓝型杂交油菜对硼极为敏感,缺硼会严重导致油菜发生生理病害“萎缩不实症”,只开花不结实或少结实,又称作“花而不实症”。

对于硼肥底施的田块,后期亩用磷酸二氢钾0.1公斤和0.2公斤尿素兑水50公斤喷雾;对于底肥未施硼的田块,可在冬前和冬后各进行一次叶面喷施,每次亩用硼砂0.1公斤和0.2公斤尿素兑水50公斤喷雾。

4、搞好清沟排渍,防治病虫害。

春季雨水偏多,春季正是油菜扎根发枝的季节,如果田间积水多,湿度大,往往导致油菜扎根不深,容易引发田间病害发生和后期倒伏。

因此,开好“三沟”,保持厢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降低地下水位,是春季调节油菜田间温、水、气,防止油菜发生田间湿害的有效手段。

春季气温回升,油菜蚜虫、潜叶蝇等易发生。

特别是油菜一旦被蚜虫危害,后期就易并发油菜病
毒病,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必须抓住花前期的蚜虫防治,药剂可选用一遍净、抗蚜威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同时历年菌核病发生较严重的地区,要做好防治,于初花期亩用100克灰核宁兑水50公斤喷雾。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栽培技术Zaipeijishu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熊德新双低杂交油菜作为油菜的一种,其芥酸、硫苷含量较低,含油量相对较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

现阶段,随着生物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大量应用,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并趋向于个性化发展。

本文主要讨论了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内容以及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1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1.1选地整地选择土壤含水量适中、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层深厚、地质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好、便于排灌且前作未种植大白菜、小白菜、结球甘蓝、萝卜、荠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

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土壤中越冬过夏的细菌、真菌及害虫虫卵,调整土层结构。

整地时,在土壤干湿适度的情况下控制翻耕深度在20厘米左右,按照2.5米包沟开箱,开好三条沟,确定沟宽30厘米、厢沟深25厘米、腰沟和围沟深30厘米,做到沟沟相通、厢面平整。

根据土壤适度及土壤质地,采取犁耙结合的方法进行精细整地。

必要时在少量灌水湿润或降水后再耙,并用锄头破碎大土块,达到箱面平整疏松、耕层土壤上虚下实,同时施以基肥,控制基肥量占总施肥量的50%以上。

1.2选种育苗选种时,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情况,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的双低高产品种,如中油杂系列、油研系列、湘杂油系列、华油杂系列、沣油系列等。

一般情况下,选择抗逆性强的中、晚熟品种,但对“稻稻油”模式,则选用早熟或极早熟品种。

育苗时,选择地势较高、土质肥沃、土壤疏松透气的稻田或旱土作为苗床,控制苗床与大田面积之比为1:6左右,每亩地施用45担左右火土灰或土杂肥25担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5千克磷肥、5千克氯化钾,并按1.5米对苗床进行分厢开沟。

选择合适的育苗时期,将每亩苗床播种量控制在450克左右,拌适量的细土或草木灰,按照50%、25%、25%的比例分三次均匀播于床土。

倘若在出苗时期遇干旱天气,则每天至少在早晚时候浇一稀薄粪水以抵抗干旱。

春油菜杂交制种栽培技术

春油菜杂交制种栽培技术

春油菜杂交制种栽培技术春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广泛种植于华北、东北、西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

春油菜杂交制种栽培技术是春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春油菜杂交制种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选定种子春油菜杂交制种的第一步是选定适宜的亲本种子。

优质的亲本种子是杂交制种的基础,对于提高杂交制种的效果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定亲本种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优质的亲本种子,包括优质的母本和父本种子。

母本和父本的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繁育效果,需要选择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亲本种子。

2.选择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亲本种子,不同地区的生长条件和气候环境不同,需要选择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亲本种子,以保证繁育出的新品种适应性强。

3.选择具有一定杂交亲和力的亲本种子,母本和父本的亲和力对于杂交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杂交亲和力的亲本种子。

二、杂交操作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种属的植物交配繁殖的过程,在春油菜的杂交制种中,杂交操作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杂交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宜的杂交试验场地,通常选择远离同源种、花粉源和其他干扰因素的试验场地,以保证杂交试验的纯度和准确性。

2.选择适宜的杂交时间,通常在春油菜的开花期进行杂交操作,选择花期一致的母本和父本进行交配。

3.掌握杂交手法,通常采用人工授粉或自然授粉的方式进行杂交操作,需要注意操作的细节,确保有效的交配。

4.标记记录,对已进行杂交的品种进行标记记录,以便后续的管理和鉴别。

三、种子处理在春油菜杂交制种的过程中,种子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种子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种子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洗消毒,将杂交获得的种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去除表面的杂质和病原菌,以减少种子的播种病害和发芽障碍。

2.干燥储存,将处理过的种子进行干燥储存,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3.种子浸种,为了提高春油菜杂交种的出苗率,可以采取种子浸种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选用生长调节剂和抗生素,在一定浸种时间内进行处理,使种子具备更强的抗逆性。

杂交油菜沣油73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油菜沣油73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油菜沣油73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油菜沣油737是一种新型油菜品种,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和特性。

它可以在寒冷的气候中生长,产生高产量和高品质的油籽。

此外,它还具有抗病和抗虫的特性,能够抵御一些常见的病毒和虫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沣油737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一、特征特性1.适应性强:沣油737适合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尤其适合在4-5月份种植并在9-10月份收获。

2.产量高:沣油737的产量高达3~3.5吨/公顷,比传统油菜品种高出数十个百分点。

3.籽粒大:每粒沣油737的籽粒大小均匀,具有较高的油分和蛋白质含量,可用于制作多种食品和油品。

4.抗病虫害:沣油737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能够抵御较多的病毒和虫害,尤其是油菜烟青虫、油菜蚜虫等常见虫害。

5.生长周期短:沣油737的生长周期较短,从育苗期到成熟期仅需120~130天,适合于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

二、高产栽培技术1.良好的土壤:沣油737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要求土层较深、排水良好、肥力较高,PH值保持在5.5-8.0之间。

2.适宜的环境:沣油737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最为适宜。

避免在酷热的夏天种植。

3.合适的肥料:在播种前,应该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如稻草、禽畜粪等,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

4.科学的种植方式:为保障采收,每株的种植密度应控制在20-30株之间,行距应在20厘米左右,同时采用密植和拔节抽薹的栽培方式,以促进茎秆和分枝根系的生长和发达,促进单株产量的提高。

5.合时浇水:在干旱季节,应该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促进植株的生长。

总之,沣油737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和特性,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也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

而高效的栽培技术也是保证高产的重要因素。

因此,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技术的应用,沣油737能够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巨大的价值。

双低杂交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双低杂交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双低杂交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双低杂交油菜是指低芥酸和低葵酸的杂交油菜品种。

与传统杂交油菜相比,双低杂交油菜的油质更为健康,适合高端市场需求。

本文将介绍双低杂交油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

1. 地块选择选择肥沃、土层深厚、蓄水能力强的土地。

避免选择沿海地区、山脚平地、小流域、警示牌、工厂、垃圾场等有污染来源的地块。

2. 施肥选用有机肥料和无污染化学肥料进行施肥,如秸秆、鸡粪等有机肥料。

在耕地前进行深翻,并于4月上旬施基肥,具体施肥量和比例视土壤情况和品种不同而异。

在大苗期进行一次追肥,追施氮磷钾比例为1:1:1。

3. 播种在4月中旬至下旬选用优质种子进行播种。

一般采用行距40厘米、穴距25厘米的条播方式,每亩用种量1.5~2.0公斤。

播种后轻轻压实土壤,将土壤表面覆盖覆膜,保持土壤湿润。

4. 病虫害防治在生长期间定期进行病虫害检查,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首先应进行药物预防,如尽量选择无毒、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按照说明书添加药量。

如实在必须用剧毒的农药,应遵照国家的农药使用标准,严格遵循农药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5. 管理适时并适当疏苗(约留苗30-35株/平方米),疏掉虚弱、畸形、病虫害叶等苗,以利于正常生长发育,加强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在葱丝期进行一次修剪,去除葱丝底部,促进花果结实和生长。

6. 采收在双低杂交油菜完全成熟后进行采收,采用连根拔起或割断茎秆的方式,放在轻轻压实的床上加以存放和晾晒,待水分降至6%左右即可入库。

以上便是双低杂交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号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号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号保优高产栽培技术首先,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

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号喜欢阳光充足且土壤肥沃的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25摄氏度。

种植地点最好选择平坦、排水良好的田地,避免积水现象。

其次,进行土壤改良。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改良和施肥,以提供油菜生长所需的养分。

可根据土壤的特点进行施肥,一般来说,每亩施用有机肥5000-7000千克,复合肥200公斤,磷肥50公斤,钾肥40公斤。

施肥后应进行耕作,使肥料充分与土壤混合。

然后,进行适时的播种。

适宜的播种时间是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此时油菜的生长条件最为适宜。

在播种前,需要将种子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浸种、热水处理等方式,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产力。

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播在土壤表面,不宜过于密集,一般每亩投种4-5公斤。

接下来,进行及时的灌溉和除草工作。

油菜在生长期间需要保持适度的湿润度,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灌溉,保证土壤的湿润度。

平时还要进行除草工作,以保证油菜的生长环境整洁,并减少杂草对油菜的竞争。

在油菜的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适时的追肥和病虫害防治。

在油菜生长到20-30厘米高时,需要追施一次氮磷钾肥,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同时,要密切关注油菜的病虫害情况,及时进行防治,以减少产量的损失。

最后,注意收获时机。

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号在播种后大约需要120-140天的生长期,通常在翌年的3-4月份进行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避开雨天,以免造成油菜籽的积水和长时间的湿润,对油菜籽的品质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号的保优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土壤改良、适时播种、及时灌溉和除草、追肥和病虫害防治,以及注意收获时机。

通过正确操作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号的产量和品质,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杂交油菜栽培技术

杂交油菜栽培技术

杂交油菜栽培技术双低优质杂交油菜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大,但在豫南稻区普遍表现为前期播种时间紧、中期越冬时间长、后期开花迟、花期短,而该地区春季又多有倒春寒,还有较重的阴害、湿害、干旱等自然灾害,这对油菜产量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因此,优质杂交油菜种植应以培育壮苗越冬、促春季稳长为主攻目标。

在豫南稻区采取技术措施,促进优质油菜“秋发、春壮”是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

通过优良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相配套实施,可以保障种植区的油菜既高产又优质,提升油菜产业的经济效益。

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丰产稳产性好、纯度高、品质优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穗源988、杂双5号、丰油10号、信优2405、油研9号等。

2、集中连片,严格隔离油菜属于常异花授粉作物,生产上易发生生物学混杂。

优质油菜生产区必须集中连片、严格隔离。

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村或乡建立隔离区,隔离区与其他油菜品种或能串花的十字花科蔬菜的距离应在600m以上。

1个隔离区原则上只能种1个双低油菜品种。

3、深翻耕,细整地稻-油轮作田要在水稻黄熟期开中沟排水。

水稻收获后在土壤干湿适度时进行翻犁晒垡,深耕20cm左右;秋茬旱地应及时犁耙,注意保墒;整地要求土块耙碎平整,土壤上虚下实,以利适时播种。

4、科学配方施肥根据油菜的需肥规律和产量指标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和施肥方法。

中等肥力土壤要获得667㎡产量150~200kg,需毎667㎡施纯氮14~16kg;磷、钾肥及微肥用量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施用。

一般毎667㎡施五氧化二磷7.5~10kg、氧化钾8~10kg及优质硼砂1kg,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以1∶0.6∶0.8为好。

施肥方法:将有机肥与50%的氮肥和全部的磷、钾、硼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然后根据苗情早施苗肥、追施腊肥、稳施苔肥、补施花肥。

氮肥底肥、苗肥、蕾苔肥的施肥量比例为5∶2∶3。

在苗期和蕾苔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毎667㎡喷施0.2%的硼肥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50~75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栽培技术指导方案
一、育秧技术
油菜育秧是油菜栽培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培育壮秧是实现油菜高产的基础。

油菜壮秧的特征为秧龄适中、植株矮壮、叶间距小、根系发达、叶色青绿、无病虫害。

形态指标为:苗高20-25厘米,绿叶6张左右,根茎粗0.5-0.6厘米,叶间距2厘米以内,叶面积250平方厘米以上。

要达到壮苗移栽,需做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选好秧田,培肥床土
秧田好坏,对培育壮秧有密切关系,所以一定要选择好的苗床田。

一般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地势高爽平整,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块。

并且按秧:大田比例为1:6—7留足秧田,保证每株秧苗具有一定的营养生长空间,促进个体生长发育,防止因留苗过密引起的高脚苗、弱小苗。

为满足油菜子叶平展后即进入自养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播种前苗床应施足基肥。

基肥以每亩人粪尿20担,复合肥40-50公斤或碳铵25公斤加过磷酸钙20-25公斤为宜。

苗床应做到泥细而平整,上松下实,干湿适度。

2、适期播种,控制播量
本区适播期一般在9月20日至30日之间,播时应以畦定量,均匀播种,要求一次播种一次齐苗,力争早出苗,早全苗。

播种时严格控制播种量,均匀播种,一般亩播种量0.6公斤左右。

3、加强管理,前促后控
油菜出苗后应及时间苗,要求做到“五去五留”:去弱苗留壮苗,去小苗留大苗,去杂苗留纯苗,去病苗留健苗,去密苗留匀苗。

同时还要拔除杂草。

一般每平方尺留苗不宜超过20株。

在肥料运筹上,三叶期前以促为主,应于一叶一心时及时施用断奶肥,一般每亩以尿素5-6斤或复合肥10-15斤施用。

三叶至五叶期一般以促平衡生长为主;五叶期以后一般不宜施肥,以控为主。

移栽前一周左右,每亩施用6-7斤尿素作起身肥,以促进移栽后早活棵早返青。

4、化学调控,防病治虫
多效唑具有控上促下,提高苗期抗逆能力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油菜高脚苗的发生。

因此,在油菜三叶一心时,亩用15%多效唑40-50克,加水40-50公斤,用小机均匀喷施。

针对近年来由于暖冬天气田间蚜虫、菜青虫发生呈上升趋势的情况,应加强农药防治。

二、大田栽培技术
(一)提高移栽质量
移栽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油菜的冬前生长,对油菜栽后活棵返青,减轻落难,延长冬前有效生长期,促进冬壮春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高质量严要求地抓好移栽质量。

1、移栽前一周,施好起身肥。

移栽前2-3天打好起身药,防止将病虫害带入大田。

2、移栽前的化学除草
(1)移栽油菜田:在移栽前1-2天至移栽后5-7天内,趁土壤湿润时,亩用20%敌草胺EC200-250毫升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

或在移栽后2天,亩用50%异丙隆WP150克兑水喷雾。

(2)套种直播油菜田:在油菜秧苗4-5叶期,亩用10.8%高效盖草能EC2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

(3)补除措施:对冬前未用药的重草地或用药后杂草仍较多的田块,在12月下旬或早春前(2月中下旬),亩用10.8%高效盖草能EC30-40毫升补除。

注意事项:前期用药,应抢土壤湿润有利时机,用足水量,均匀喷雾。

冬前和早春补除,应抓冷尾暖头天气喷药,以确保药效。

3、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适期移栽可以延长油菜冬前的有效营养生长期,得以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达到壮苗越冬。

常规油菜的移栽期以11月上旬为佳,双低油菜春性较强,移栽期以11月10日前后为好。

为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使油菜个体和群体协调发展,取得高产,本区油菜的合理密度应掌握在8500-9000株左右。

4、施足底肥,三肥配施。

施足底肥能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稳定而持久地供给油菜所需的养分,并且做到氮、磷、钾三肥配合施用。

一般亩施复合肥50公斤,或碳铵40公斤加过磷酸钙30公斤和氯化钾5-7.5公斤。

(二)合理运筹肥料。

科学运筹肥料是夺取高产稳产的一项关键技术。

肥料施用必须符合油菜生长发育及需肥规律,肥料种类应合理配置,各阶段用肥数量及用肥时间也应合理掌握。

在总用肥量每亩16-18公斤纯氮,氮磷钾1:0.34:0.39配套的前提下,针对双低油菜的生长特性,应把握“施足底肥,早施活棵肥,补施冬腊肥,普施、重施蕾苔肥”的施肥原则;苔肥施用时间应提前至现蕾期,防止双低油菜春发势过猛,导致营养生长失衡。

用肥总量的年前、年后分配原则为:常规油菜6:4,双低油菜由于年前生长量偏小,比例为7:3。

(四)加强抗灾思想
油菜是旱地作物,既要水又怕水。

上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雨水较多,历年来对油菜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是水害,因此必须立足抗灾,开好沟系。

但近年来虽然沟系配套率较高,但质量不高,为了加快排水速度,提高防涝、防渍效果,必须建立起一套高标准、高质量的沟系。

在油菜越冬期和早春还应及时清理沟系,保证根系正常生长,同时有助于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菌核病的发生,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技术措施。

(五)重视病虫害防治,特别是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