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设计毕业论文
汽车防撞雷达天线的设计毕业论文

汽车防撞雷达天线的设计毕业论文分类号:密级:U D C:编号:汽车防撞雷达天线的设计A DESIGN OF AUTOMOTIVE ANTI-COLLISION RADARANTENNA学位授予单位及代码:(10186)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0809)研究方向:申请学位级别:指导教师:研究生:论文起止时间:2009.11—2010.12摘要近年来,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系统已经成为汽车应用领域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针对系统前端具有高稳定性、体积小和成本低等的要求,本文结合毫米波具有波长短、在雾、雪、尘埃等环境中有良好的传播特性,设计出适合于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系统的圆极化微带天线。
具体工作如下:1.在分析微带天线理论和圆极化技术的基础上,本文应用Ansoft HFSS软件设计了单个圆极化微带天线。
应用理论计算天线的几何尺寸,并通过软件仿真对天线参数优化,给出合理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值。
2.在研究单个天线的基础上,使用相位旋转法(sequential rotationmethod)对4阵元圆极化阵列天线进行了设计,谐振点在35GHz的附近,阻抗带宽达到17%以上,轴比带宽达到6%以上,增益在12dB以上,水平方位扫描角约为046。
在此基础上,将阵元数扩展至64,微带20,垂直高低扫描角约为0阵列天线的增益达到22.5dB dB以上,水平方位扫描角约为010,垂直高低扫描角约为026。
本文设计的毫米波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及便于集成等优点,能够满足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系统的需要。
关键词:毫米波汽车防撞圆极化微带天线相位旋转法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utomotive anti-collision millimeter-wave (MMW) radar system iswidely used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require of high stability and smallsize for the anti-collision radar front-end, a circularly polarized (CP) microstrip patchantenna has been designed concerning its goo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like short wavelength, wide band and strong penetrability in snow, rain and fog etc. The detailed workincludes:1. Based on analyzing the microstrip antenna theory and circularly polarizationtechnology, a CP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Ansoft HFSS. Thethesis has caculated the sizes of the antenna by using theory, optimized the antennaparameters with software simulated and provided the reasonable sizes and parameters.2. Based on analyzing single CP microstrip antenna, a four-element CP arrayantenna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sequential rotation method. The array works at35GHz with impedance bandwidth over 17%, axial ratio bandwidth over 6% and gainover 12dB, and its azimuth angle and vertical angle reaches about 046and 020,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64-element CP array antenna has beensimulated, and the gain has reached 24dB, and its azimuth angle and vertical anglereaches about 026and 010, respectively.The MMW CP antenna designed in this thesis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less weight, compact structure and easy to be integrated, which can satisfy the need ofanti-collision millimeter-wave (MMW) radar system.Key words: millimeter-wave automotive anti-collision circularly polarizedmicrostrip antenna sequential rotation method目录摘要ABSTRACT目录第一章绪论 01.1引言 01.2毫米波微带天线的研究背景、发展和现状 01.3毫米波微带天线的研究意义 (2)1.4本文的主要内容 (2)第二章 ANSOFT HFSS软件的原理 (4)2.1A NSOFT HFSS软件的背景和应用 (4)2.2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5)2.2.1一维有限元问题 (5)2.2.2三维时谐场有限元问题 (5)2.2.3求解有限元方程组 (8)2.3本章小结 (10)第三章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11)3.1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 (11)3.1.1微带天线的结构和分类 (11)3.1.2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 (12)3.1.3微带天线的优缺点 (13)3.1.4 微带天线的基本参数 (13)3.1.5微带天线的馈电 (17)3.2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 (19)3.2.1传输线模型法 (20)3.2.2空腔模理论 (20)3.2.3积分方程法 (25)3.3本章小结 (26)第四章微带天线的宽频带技术和圆极化技术 (26)4.1宽频带技术 (26)4.2圆极波的形成和实现方法及特点 (28)4.2.2微带天线圆极化实现方法 (29)4.2.3圆极化波的特点 (30)4.3微带贴片天线圆极化技术理论分析 (31)4.3.1简并分离 (32)4.3.2圆极化的条件 (35)4.3.3多元法原理分析 (36)4.4本章小结 (38)第五章毫米波微带贴片单元的研究与仿真分析 (39)5.1同轴线馈电微带贴片单元仿真分析 (39)5.1.1介质基片参数的确定 (39)5.1.2贴片单元宽度的确定 (40)5.1.3馈电方式及其扰动量的确定 (41)5.1.4馈电位置的确定 (41)5.1.5建模仿真 (41)5.1.6仿真及分析 (41)5.2微带线馈电模型的仿真分析 (45)5.3四元微带阵列天线的仿真分析 (48)5.4六十四元微带阵列天线的设计 (54)5.5本章小结 (55)第六章总结和展望 (55)致谢 (56)参考文献 (57)第一章绪论1.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平面传输阵天线研究与设计》范文

《平面传输阵天线研究与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平面传输阵天线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线技术,具有高效率、高带宽、低剖面等优点,在无线通信、雷达探测、遥感遥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研究平面传输阵天线的原理、设计方法及其实验结果,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平面传输阵天线原理平面传输阵天线是一种利用周期性结构实现电磁波传输和辐射的天线。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介质基板上构建周期性的金属贴片或孔洞结构,使得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干涉和衍射,从而实现天线的辐射和接收功能。
平面传输阵天线的优点在于其具有较高的增益、较低的旁瓣电平以及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三、设计方法1. 确定天线的工作频率和带宽:根据应用需求,确定天线的工作频率和带宽范围。
2. 选择合适的介质基板:根据工作频率和带宽要求,选择具有较低介电损耗和较高机械强度的介质基板。
3. 设计周期性结构:根据所选介质基板的介电常数和厚度,设计周期性的金属贴片或孔洞结构。
4. 优化设计:利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天线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天线进行优化设计。
5. 制作与测试:将优化后的设计制作成实物,并进行实际测试,验证其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仿真结果:通过仿真软件对设计的平面传输阵天线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增益、带宽等性能参数。
2. 实际测试结果:将制作好的天线进行实际测试,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平面传输阵天线具有较高的增益、较低的旁瓣电平以及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3. 性能对比:将所设计的平面传输阵天线与其他类型的天线进行性能对比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其优越性。
五、结论本文研究了平面传输阵天线的原理、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
通过仿真和实际测试,验证了所设计的平面传输阵天线具有较高的增益、较低的旁瓣电平以及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设计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者:* * *学号:* * *系部:康尼学院专业:通信工程题目: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设计指导者: * * * 教授评阅者: * * * 讲师2013 年 6月南京A Design of an Indoor Omni-directionalCeiling Antenna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or the Academic Degree of Bachelor of ScienceByAiya DaySupervised byProf. Qi Wang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une 2013摘要本毕业设计在对天线基本理论、主要参数、工程应用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数值仿真技术HFSS,设计了一种全向辐射的吸顶天线。
天线能够在双频带806~960和1710~2500MHZ有效地工作,回波损耗小于-10dB,增益达到5dB。
根据仿真优化数据制作了一个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实验模型,利用网络矢量分析仪、路由器、笔记本以及wireless Mon等软、硬件对天线进行测量,包括回波损耗、辐射方向性和增益等,与仿真结果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本文还对不同几何参数的吸顶天线物理性能的影响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最终所设计的天线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性。
关键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Ansoft HFSS;回波损耗;增益方向图AbstractBased on the antenna's fundamental theory and the main parameter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is paper designed a ceiling antenna with omnidirectional radi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FEM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of HFSS. The antenna can work in the double frequency band between 806~960 and 1710~2500MHz effectively. The antenna's return loss is less than -10db and the gain can reach 5dB.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data, I construct an experiment model of Omni-directional radiation ceiling antenna. By using software Wireless Mon and hardwares such as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routers, laptop computer, the antenna's return loss, radiation pattern and gain are measu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measured data has a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is paper also made all-round study to the antenna's physical properties for different geometric parameters'. The final designed antenna has goo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Key words: Indoor Omni-directional ceiling antenna;Ansoft HFSS. Return loss;Gain pattern目录第1章绪论 .................................................. - 1 -1.1引言................................................... - 1 -1.2选题背景与意义......................................... - 1 -1.3国内外现状............................................. - 2 -1.3.1国内现状 ......................................... - 2 -1.3.2国外现状 ......................................... - 2 -1.4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 - 3 - 第2章天线基本原理 .......................................... - 4 -2.1天线概述............................................... - 4 -2.2天线的基本概念......................................... - 4 -2.2.1电基本振子的辐射 ................................. - 4 -2.2.2发射天线的电参数 ................................. - 5 -2.3电磁场的有限元法....................................... - 7 -2.3.1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 - 7 -2.3.2 有限元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 - 8 - 第3章HFSS仿真技术 .......................................... - 9 -3.1 HFSS软件简介.......................................... - 9 -3.2 HFSS仿真技术的主要功能................................ - 9 -3.3 HFSS仿真设计解决思路.................................. - 9 -3.4 HFSS仿真软件的应用................................... - 10 - 第4章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研究............................... - 11 -4.1 天线的设计........................................... - 11 -4.1.1 天线设计的基本思路.............................. - 11 -4.1.2天线的设计要求 .................................. - 11 -4.2 天线仿真模型的构建................................... - 11 -4.3改变反射台的尺寸对天线各方面性能的影响................ - 29 -4.4实验模型的制作........................................ - 37 - 第5章天线模型的测量与分析................................. - 38 -5.1 网络分析仪的概述.................................... - 38 -5.2 网络分析仪的测试步骤................................. - 38 -5.2.1 开机和主菜单功能............................... - 38 -5.2.2 测量方法....................................... - 39 -5.3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辐射特性的测试...................... - 40 - 第6章总结与展望 ........................................... - 44 - 致谢 ........................................................ - 45 - 参考文献 .................................................... - 46 -第1章绪论1.1引言天线是实现电磁波传播的必备器件:信号发射端通过天线实现电磁波辐射,信号接收端通过天线实现电磁波感应。
《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范文

《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因此,天线优化设计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天线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以期提高天线性能,满足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
二、天线优化设计的背景与意义天线优化设计是指通过改进天线的结构、材料、尺寸等参数,以提高天线的性能,如增益、带宽、辐射效率等。
传统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主要依赖于设计师的经验和试验,设计周期长、成本高、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天线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具有以下意义:1. 提高天线性能:通过优化天线的结构、尺寸等参数,提高天线的增益、带宽、辐射效率等性能指标。
2. 缩短设计周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优的天线设计方案,缩短设计周期。
3. 降低设计成本:通过智能算法和仿真技术,可以在不进行实际试验的情况下,对天线进行优化设计,降低设计成本。
4. 拓展应用领域:优化后的天线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雷达等。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数据准备:收集天线的结构、尺寸、性能等数据,建立天线数据库。
2. 特征提取:从天线数据库中提取出与天线性能相关的特征,如结构参数、尺寸参数等。
3. 模型构建: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天线性能与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模型。
4. 优化算法:采用智能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对模型进行优化,找到最优的天线设计方案。
5. 仿真验证:利用仿真软件对优化后的天线设计方案进行仿真验证,评估其性能。
6. 实际制作与测试:根据仿真结果,制作实际天线并进行测试,验证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四、实例分析以某型智能手机的天线为例,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优化设计。
应用于WLANWiMAX的双频带印刷天线设计论文

摘要在现在无线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下,无线通信行业正遍布我国的各个领域,并且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信终端的天线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伴随着无线局域网中各项标准的出台,因此,研制可同时适用于多个频带的天线成为天线的设计的要求。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WLAN/WiMAX通信系统的新型双频带印刷天线。
通过在微带板蚀刻对称的叉子形辐射贴片和寄生贴片,仿真设计了一款双频带印刷天线结构,借助于仿真软件对天线进行优化设计,使天线能覆盖2.4/5.2/5.8GHzWLAN和5.5GHz频带,并对其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测试结果和仿真的结果一样,并且在带拥有良好的全向辐射特性。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论文简单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在了解了无线局域网的的基本知识后讨论了印刷天线发展情况,最后简单叙述了本次用的三维仿真软件。
其次,详细地回顾了天线的基本理论,包括天线的基本电参数,天线单元的馈电方法等等。
接着,介绍了WLAN/WiMAX双频带印刷天线的特点和设计特点以及设计要求。
然后介绍了应用于WLAN/WiMAX双频带印刷天线仿真的流程的具体步骤。
最后,论文总结了全部工作,并对未来相关研究工作做了适当展望。
【关键词】WLAN/WiMAX HFSS 双频对称叉子型ABSTRACTIn the current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dustry,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s all over the country in various fields,and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as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it requires more and more antennas.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wireless LAN standards, therefore,development of an antenna can be simultaneously applied to the plurality of band antenna design requirements become.This paper proposes a WLAN / WiMAX applications of new communications system dual-band printed antenna.Microstrip plate etching by fork-shaped symmetrical radiation patch and parasitic patch, simulation designed a dual-band printed antenna structure,by means of simulation software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antenna, the antenna can cover 2.4/5.2/5.8GHzWLAN and 5.5GHz frequency bands, and tested i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st result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same, and have a good omnidirectional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the band.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Fir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wireless LAN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s of wireless LAN antenna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printing, and finally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software used for this.Secondly,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antenna, the basic 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antenna elements comprising the antenna feed and the like.Then, introduced the WLAN / WiMAX features and design feature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dual-band printed antenna.Then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steps used in WLAN / WiMAX dual-band printed antenna simulation process.Finally, the paper summarizes all the work,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work done properly discussed.【Key words】WLAN/WiMAX HFSS dual-frequency Symmetric fork type目录前言 (6)第一章绪论 (7)第一节无线局域网 (7)第二节印刷单极子天线 (8)第三节双频及多频天线 (8)第四节天线设计的仿真软件 (9)第五节本章小结 (9)第二章天线的基本理论 (10)第一节天线的电参数 (10)一、辐射功率和辐射电阻 (10)二、输入阻抗与驻波比 (10)三、效率 (11)四、方向图和主瓣宽度 (11)五、前后比 (12)六、方向系数 (12)七、增益系数(Gain) (12)八、极化 (12)九、频带宽度 (13)第二节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 (14)一、微带天线定义 (14)二、微带天线的优缺点及展宽频带的方法 (14)三、天线单元的馈电方法 (16)第三节印刷单极子天线 (17)一、印刷单极子天线与微带天线的联系和区别 (17)二、印刷单极子天线原理 (18)第四节本章小结 (21)22222223 (25) (26)第一节综述WLAN/WiMAX双频印刷天线的设计 (26)第二节 WLANWI\MiMAX双频带印刷天线的模型构建与仿真 (26)一、天线的模型构建 (26)二、结果分析 (37)第二节本章小节 (39)第五章总结和展望 (39)一、总结 (39)二、展望 (39)致 (40)参考文献 (41)附录 (42)一、英文原文: (42)二、英文翻译: (53)前言中国的天线产业从无到有,从购买成熟方案到自主设计,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并运用在各个领域,可以说目前中国天线研究设计行业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兴盛的状态。
《面向金属材质外壳的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范文

《面向金属材质外壳的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
其中,天线作为移动终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设备的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然而,金属材质外壳的移动终端设备在天线设计上存在诸多挑战,如金属材质对电磁波的屏蔽效应、天线与金属外壳的整合问题等。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并设计一款适用于金属材质外壳的5G移动终端天线,以提高其通信性能和用户体验。
二、金属材质外壳对天线的影响金属材质外壳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良好的机械强度,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设备中。
然而,金属材质对外界电磁波具有一定的屏蔽效应,这给天线设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具体而言,金属外壳会阻挡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导致信号衰减、通信质量下降等问题。
此外,金属外壳与天线的整合问题也是设计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三、天线设计的研究针对金属材质外壳对天线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天线设计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用合适的天线类型和结构根据5G通信的技术要求和金属外壳的特性,选用合适的天线类型和结构是关键。
本文采用了一种具有高辐射效率、低剖面、小型化的天线结构,以适应金属材质外壳的特殊需求。
2. 优化天线布局和尺寸在天线布局和尺寸的优化方面,本文采用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建立精确的电磁仿真模型,对天线的布局和尺寸进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性能表现。
3. 考虑金属外壳的屏蔽效应针对金属外壳对电磁波的屏蔽效应,本文在天线设计中采用了屏蔽罩、导流槽等措施,以减小金属外壳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同时,通过合理布局天线与金属外壳的距离和位置关系,实现天线的有效辐射和接收。
四、设计实施与测试根据上述研究方案,本文设计了一款面向金属材质外壳的5G 移动终端天线。
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电磁仿真软件和实验设备,对天线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具体而言,我们通过建立精确的电磁仿真模型,对天线的方向性、增益、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预测和优化。
《2024年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范文

《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5G技术以其超高的传输速度和低延迟特性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为了实现5G通信的优异性能,移动终端天线的研发成为关键的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5G 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设计思路。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5G技术的普及,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需求日益增长。
天线作为移动终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因此,研究与设计高性能的5G移动终端天线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随着人们对通信速度和效率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何通过改进天线设计来提高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三、天线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3.1 天线基本原理天线是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磁场理论。
在5G通信中,天线需具备较高的增益、较宽的频带和较低的损耗。
3.2 关键技术(1)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是5G天线的重要技术之一。
(2)波束成形技术:通过调整天线的辐射方向,使信号在特定方向上集中发射,提高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
(3)材料技术:采用新型材料如陶瓷、液态金属等,提高天线的性能和耐用性。
四、5G移动终端天线设计4.1 设计要求(1)高效率:天线应具备较高的辐射效率和转换效率。
(2)宽频带:适应5G通信的多个频段。
(3)低损耗:减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4)小型化:满足移动终端设备的空间限制。
4.2 设计方案(1)采用MIMO技术,提高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
(2)结合波束成形技术,优化信号覆盖范围和质素。
(3)选用新型材料,提高天线的性能和耐用性。
(4)采用多层电路板设计,减小天线尺寸。
五、实验与测试通过仿真和实际测试,对所设计天线的性能进行评估。
包括增益、频带宽度、辐射效率、损耗等指标的测试。
同时,对天线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如信号接收质量、传输速度等。
六、结果与讨论6.1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与测试结果,对所设计天线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柔性圆极化1.5GHz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

上海电力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柔性圆极化1.5GHz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年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6月3日柔性圆极化1.5GHz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摘要微带天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剖面,制造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易于和微带线路集成等特点,能得到单方向的宽瓣方向图,易于实现双频段、双极化等多功能工作。
这些优点使得微带天线在大约100MHz~100GHz宽广频域上,广泛应用于包括卫星通信、雷达、遥感、制导武器以及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论文首先回顾了微带天线的发展史,介绍了它的结构、优缺点及应用,然后给出了微带天线的几种分析方法,包括传输线法,空腔模型法,积分方程法等,并介绍了微带天线圆极化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微带天线的馈电方式。
然后在ANSOFT HFSS中创建了一个单馈圆极化微带天线和切角圆极化微带天线,分析了S11和VSWR参数,画出了方向图。
为了实现圆极化,进行了轴比的优化仿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圆极化,回波损耗,切角,轴比,方向图1.5GHZ FLEXIBLE CIRCULARLY POLARIZED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DESIGNABSTRACTThe microstrip antennas has the volume to be small, the weight is light, the low section plane, the production cost is low, easy volume production, easy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microstrip line integration, can obtain the single direction wide petal directional diagram, easy to realize, the double polarization dual range and so on multi-purpose work. These merits cause the microstrip antennas in approximately the 100MHz-100GHz broad frequency range, widely applies in include th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he radar, the remote sensing, the guided weapon as well as the protable wireless apparatus.The paper first reviewed microstrip antennas's history, introduced its structure, the good and bad points and the application, then have given microstrip antennas's several analysis method, including the transmission long-base method, the cavity modeling, the integral equation law and so on, and introduced the microstrip antennas circular polarization's principle and realizes the method as well as microstrip antennas's feed method. Then AnSoft Hfss in the creation of a single-fed circular polarization microstrip antenna and cut-angle circular polarization microstrip antenna and double-fed circular polarization microstrip antenna, the analysis of the S11 and VSWR parameters, to draw a pattern. In order to achieve circular polarization, the axis carried on the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to a more satisfactory results.Key words:circularly polarized, return loss, corner cut, axial ratio, pattern目录1 绪论 (1)1.1 微带天线的发展 (1)1.2 微带天线的结构 (1)1.3 微带天线的特点 (2)1.4 微带天线的应用 (2)2 天线的性能参数 (4)2.1 方向图 (4)2.2 辐射强度 (5)2.3 方向性系数 (5)2.4 效率 (5)2.5 增益 (6)2.6 输入阻抗 (6)2.7 天线的极化 (6)2.8 频带宽度 (7)3 微带天线的原理 (8)3.1 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 (8)3.2 微带天线的馈电方式 (9)3.3 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 (10)3.3.1 传输线模型法 (10)3.3.2 空腔模型法 (13)3.3.3 积分模型法 (13)3.4 圆极化微带天线的实现原理 (14)4 单点馈电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18)4.1 Ansoft HFSS软件的介绍 (18)4.2 微带辐射贴片尺寸估算 (18)4.3 单点馈电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19)4.3.1 天线的技术要求 (19)4.3.2 天线的尺寸计算 (19)4.3.3 天线的设计过程 (19)4.3.4 天线的优化 (22)4.3.5 查看优化后的天线性能 (24)4.3.6左旋圆极化与右旋圆极化的区别 (27)4.4 单点馈电fleece编织物介质基板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29)4.4.1 天线的尺寸计算 (29)4.4.2 优化后的仿真结果 (30)4.5 各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31)4.5.1 贴片长度L c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31)4.5.2 馈电点位置L1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32)4.5.3 介质基板厚度H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33)5 切角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35)5.1 切角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35)5.1.1 天线的技术要求 (35)5.1.2 切角圆极化微带天线的尺寸 (35)5.1.3 优化后的天线性能 (36)5.2 切角fleece编织物介质基板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38)5.2.1 优化后的天线尺寸 (38)5.2.2 优化后的仿真结果 (39)5.3 实验小结 (41)6 结论 (41)谢辞 (42)参考文献 (43)1绪论随着天线作为无线电通讯的发射和接收设备,直接影响着电波信号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一、绪论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古至今,通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小到一次社会交际中的简单对话;大到进行太空探索时,人造探测器与地球间的信息交换。可以毫不保留地说,离开了通信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黯然失色。近年来,随着光纤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广播电视领域,光纤作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媒体,以光纤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光纤传输系统具有的传输频带宽,容量大,损耗低,串扰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城市最可靠的数字电视和数据传输的链路,也是实现直播或两地传送最经常使用的电视传送方式。随着全球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作为未来个人通信主要手段的现代通信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我国很多地区的电力通信专用网也基本完成了从主干线向光纤过度的过程。目前,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已成为我国规模较大,发展较为完善的专用通信网,其数据、语音,宽带等业务及电力生产专业业务都是由光纤通信承载,电力系统的生产生活,显然,已离不开光纤通信网。 无线通信现状另一非常活跃的通信技术当属,无线通信技术了。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了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等两大主要方面。移动通信就目前来讲是3G 时代,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无线局域网可以弥补以光纤通信为主的有线网络的不足,适用于无固定场所,或有线局域网架设受限制的场合,当然,同样也可以作为有线局域网的备用网络系统。WLAN,目前广泛应用 系列标准。其中,工作于 频段的 可支持11Mbps 的共享接入速率;而 采用5GHZ频段,速率高达54Mbps,它比 快上五倍,并和兼容。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快捷。 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来辐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成为天线,而通信、雷达、导航、广播、电视等无线电技术设备都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的,均需要有无线电波的辐射和接收,因此,同发射机和接收机一样,天线也是无线电技术设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良对无线通信工程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天线的作用首先在于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但是能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东西不一定都能作为天线。任何高频电路,只要不被完全屏蔽,都可以向周围空间或多或少地辐射电磁波,或从周围空间或多或少地接收电磁波,但是任意一个高频电路并不一定能用作天线,因为它的辐射或接收效率可能很低,要能够有效地辐射或接收电磁波,天线在结构和形式上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系统需要的是小型化、宽频带、多功能(多频段、多极化)、高性能的天线。微带天线作为天线家祖的重要一员,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移动终端中采用内置微带天线,不但可以减小天线对于人体的辐射,还可使手机的外形设计多样化,因此内置微带天线将是未来天线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设计出具有小型化的微带天线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也成为当前国际天线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因此,一副实用且性能良好的天线既要满足系统易于集成化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要求,即为对天线小型化、宽频带、多频带的设计要求,因此本文主要对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多频带、宽带、超宽带天线进行研究和设计。 微带天线的发展概述 早在1953年G. A. DcDhamps教授就提出利用微带线的辐射来制成微带微波天线的概念。但是,在接下来的近20年里,对此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直到1972年,由于微波集成技术的发展和空间技术对低剖面天线的迫切需求,芒森(R.E.Munson)和豪威尔(J.Q.Howell)等研究者制成了第一批实用的微带天线[1]。随之,国际上展开了对微带天线的广泛研究和应用。197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举行了微带天线的专题目际会议,1981年IEEE天线与传播会刊在1月号上刊载了微带天线专辑。至此,微带天线已形成为天线领域中的一个专门分支,两本微带天线专辑也相继问世。80年代中,微带天线无论在理论与应用的深度上和广度上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今天,这一新型天线已趋于成熟,其应用正在与日俱增。微带天线具有结构紧凑、外观优美、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小型化、多频带/宽频带天线的研究现状 天线作为无线收发系统的一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微带天线带宽相对较窄,通常低于3%,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以及军用宽带无线系统的发展,要求天线具有更高的带宽。同时在随着电路集成度的提高,系统对天线的体积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军用和民用的领域,如导弹制导系统和手机等等,物理空间的限制成为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此外随着天线尺寸的减小,天线效率会显着降低,带宽也会随之变窄。如何在天线带宽等性能受尺寸限制的情况下,设计出宽带小型化的微带天线是近年出现的一个热门课题。当然优化微带天线设计方法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多频天线主要有多频振子天线[2]、多频缝隙天线[3]和多频微带天线[4,多频振子天线主要通过添加不同长度的谐振振子来实现多频带,多频缝隙天线主要通过在辐射单元以及辐射地结构上进行开缝改变电流流向来实现多频化,多频微带天线则主要通过调节微带线的长度、宽度以及不同微带线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多频化。随着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微带天线理论(参看宝儿书) 第三章多频带天线设计 天线多频化实现技术 基于分形结构的多频微带天线设计 三、微带天线的小型化技术 天线作为无线收发系统的一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微带天线带宽相对较窄,通常低于3%,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以及军用宽带无线系统的发展,要求天线具有更高的带宽。同时在随着电路集成度的提高,系统对天线的体积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军用和民用的领域,如导弹制导系统和手机等等,物理空间的限制成为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此外随着天线尺寸的减小,天线效率会显着降低,带宽也会随之变窄。如何在天线带宽等性能受尺寸限制的情况下,设计出宽带小型化的微带天线是近年出现的一个热门课题。当然优化微带天线设计方法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天线加载 在微带天线上加载短路探针 [4] ,通过与馈点接近的短路探针在谐振空腔中引入耦合电容以实现小型化,典型结构如图 所示。其缺点是: (1) 阻抗匹配极大地依赖于短路探针的位置及其与馈电点的距离Δ,往往需要馈电点的精确定位和十分微小的Δ,这给制造公差提出了苛刻要求。(2) 带宽窄。(3) H 面的交叉极化电平相对较高。将短路探针替换为低阻抗的切片电阻(chip resistor) ,在进一步降低谐振频率的同时还可增加带宽。 图 加载短路探针的微带天线 采用特殊材料基片 从天线谐振频率关系式可以知道,谐振频率与介质参数成反比,因此采用高介电常数(如陶瓷材料) 或高磁导率(如磁性材料) 的基片可降低谐振频率,从而减小天线尺寸。这类高介质天线的主要缺陷是: (a) 激励出较强的表面波,表面损耗较大,使增益减小,效率降低。(b) 带宽窄。为提高增益,常在天线表面覆盖介质(如图 所示) 。 图 采用高r 的多层介质微带天线 表面开槽(slot)[5] 当在贴片表面开不同形式的槽或细缝时(如图 所示) ,切断了原先的表面电流路径,使电流绕槽边曲折流过而路径变长,在天线等效电路中相当于引入了级联电感。由于槽很窄,它可模拟为在贴片中插入一无限薄的横向磁壁。选择适当的槽从而控制贴片表面电流以激励相位差90°的极化简并模,还可形成圆极化辐射,以及实现双频工作。图 为表面开槽的口径耦合馈电的小型圆极化贴片天线。 图 表面开槽的小型化微带天线 图 小型口径耦合圆极化微带 这类天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加工方便,其特点是:随槽的长度增加,天线谐振频率降低,天线尺寸减小,但尺寸的过分缩减会引起性能的急剧劣化,其中带宽(一般约为1 %) 与增益尤为明显,而方向性影响不大。如何破除增益和带宽这两个限制,开发实用化、易调谐的此类天线尚待深入研究。 附加有源网络 缩小无源天线的尺寸,会导致辐射电阻减小,效率降低。可利用有源网络的放大作用及阻抗补偿技术弥补由于天线尺寸缩小引起的指标下降。有源天线具有以下良好特性: (1) 工作频带宽。利用有源网络的高输出阻抗、低输入阻抗,天线带宽高低端频比可达20~30 。(2) 增益高(可达10dB 以上) ,方向性好。(3) 便于实现阻抗匹配。(4) 易实施天线方向图,包括主波方向、宽度、前后辐射比等的电控。(5) 有源天线阵具有单元间弱互耦的潜在性能。但有源天线需考虑噪声及非线性失真问题。 采用特殊形式 这些方法总的思路是使贴片的等效长度大于其物理长度,以实现小型化目的。近年来由于无线通信的需求,有大量方案提出,如蝶形(bow2tie) (如图所示) 、倒F 型( PIFA ,planar inverted2F antenna)(如图 所示) 、L 形、E 形、Y 形、双C 形、层叠短路贴片(stacked shorted patch) 等等。
图 双频带蝶型微带天线 图 电容加载的倒F型微带天线(PIFA) 四、结束语 微带天线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剖面薄、易与飞行器共形、易于加工、易与有源器件和电路集成为单一模块等诸多优点,因而自其诞生以来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研究与应用。通讯产品越来越小型化,物理空间的限制成为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天线的小型化成为天线设计的一个研究热点。如何设计出具有小型化的微带天线是当前微带天线设计的难点与重点。 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从马可尼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创举,到今天千百万用户随时随地畅通无阻的漫游,从现代高科技战争中战略和战术武器使用,到日常生活中便携式通信设备普及,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越来越紧密的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刚刚过去的十年无疑是无线通信爆炸式发展和普及的十年,射频电子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无线通信快速发展的基础。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来看,无线电通信技术变得更加实用,随着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射频前端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宽带化要求日益增加,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重量轻等设计要求越来越苛刻,因此射频前端电路与系统宽带化设计显得十分必要,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0 天线是无线电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辐射和接收电磁波[1],通信系统中的雷达、导航、广播、电视等都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基于分形结构的多频微带天线设计
1分形天线结构 多频天线主要有多频振子天线[2]、多频 缝隙天线[3]和多频微带天线[4],这些多频天线辐射结构之间相互独立,没有特定变化规律,而分形几何结构独有空间填充性和自相似性的特点,在多频微带天线的设计中可实现天线多频化、小型化的目的[4]。目前采用分形结构来实现多频工作的有Sierpinski三角形分形[5]、寄生分形[6]、方形分形[7]、树状分形[8]结构等,它们通过改变分形次数而不引入有耗加载量,具有的规律性结构使得小型化天线设计得到了简化 天线是无线电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辐射和接收电磁波[1],通信系统中的雷达、导航、广播、电视等都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型化、多功能成为人们对各种手持设备的不断追求,这就需要一个终端设备能够同时在多个频段工作。2G通话频段(GSM1800)、世界公开使用的无线频段()和用于无线通信的城域网频段(WiMAX)是小型多功能手持设备工作的重要频段,因此设计出能覆盖上述频段的天线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拟采用Sierpinski分形结构,利用加载谐振和匹配枝节的办法,设计一款应用于GSM1800(1710MHz~1850MHz)、ISM()和WiMAX ~的全向辐射微带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