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县位于吉林省东部风景如画的长白山东麓,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县幅员面积9,016平方公里,是吉林

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辖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三

个国营森工企业。全县总人口26万,居住着汉、朝、满、

回等10多个民族,属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全县境内大多是山区林地,森林资原极其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气候

属中温带湿润温凉气候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C,年平均10 C以上活动积温为2473 C,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35天。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气候特征非常适宜食用菌生长。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XX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1979年曾

被国务院授予“木耳千担县”的称号。90年代末,根据“国

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做出了“建设食用菌大县、发展黑木耳产业”的决策,经过多年的努力,XX县黑木耳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我县于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黑木耳之乡” ;20XX 年我县成功的举办了“中国首届黑木耳节”,极大地推动了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0XX年和20XX年,我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分别评为“全国食用菌生产优秀基地县”、“小蘑菇

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全国十大食用菌主产基地县”,天桥岭镇被评为“食用菌生产优秀基地镇”。截止到20XX

年末,全县黑木耳栽培总量达到2亿袋,产量达8000吨,

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56嚇口64%从业户数5,198 户,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43%已建设规模在500万袋以上的标准化黑木耳示范园区8个,食用菌协会发展到12个,食用菌专业合作文秘杂烩网社发展到6个,经纪人150多人,黑木耳产业已真正成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效益最高、时速最快的支柱产业。

二、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情况

多年的产业生产实践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实现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关键,重点是做好产品精深加工,如果基地建设跟不上,产品质量就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如果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或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必将影响产业发展。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大力扶持,放手发展,不断提

高”的原则,实施名牌战略,加强了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五年共投入上亿元,先后对延边丹华山珍食品有限公司、长白山绿野森健食品有限公司和天桥岭绿岭食品有限公司、吉林延边林业集团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激发了企业活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加工能力,生产的丹华牌、山里友牌等系列产品,

曾多次获XX得国家、省、地区名牌产品称号。其中,我县丹华公司生产的“丹华”牌食用菌系列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国内41个城市。该公司在20XX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评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20XX年11月被全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 ;20XX年5月被吉林省绿色食品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先进绿色食品企业” ;20XX年1月公司管理通过了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美国fda 食品认证,出口企业食

品卫生登记证。20XX年,我县又引进俄罗斯北龙集团和吉林省洪德堂济邦制药有限公司,分别投资20XX多万,注资建厂,生产黑木耳保健食品,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县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六家,带户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确保了产品畅销,全面推动了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三、主要措施

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建设

我县为了更好的发展黑木耳产业,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有特产、供销、林业、金融、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黑木耳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了黑木耳产业发展办公室,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配备专人管理,抓全县食用菌生产,使产业生产得到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黑木耳产业发展

为鼓励更多人从事黑木耳产业生产,xx县政府出台了

一系列优惠政策。几年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对黑木

耳产业实行政策扶持,20XX年,县里集中了财政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实行了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政策,全县投入400万元,新增木耳锅120多个,解决了部分村屯群众生产木耳所需的部分设备,为木耳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为种植户协调生产资金200多万元,解决了部分群众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为龙头企业丹华公司

再投入资金280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维修了厂房,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能力;投入150万元完成了天桥岭黑木耳批发市场的基础建设工作,有利地促进了全县黑木耳产业的发展。

大力引进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20XX年,我县在有限的事业编制中挤出名额,在应届大

学生中引进了13名优秀的特产技术人才,充实到全县的各个乡镇,主抓食用菌产业生产技术工作。广泛与大专院校、可研机构进行合作,每年聘请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延边特产研究所、延边农科院的专家、学者到xx进行讲学,给广大农民群众传授黑木耳栽培新技术,20XX年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期,培训学员1500多名,为xx黑木耳产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强协会建设,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

根据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际,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对协会组织的建设和投入,建立了由县到镇、由镇到村三级协会组织体系,形成了政府协调扶持,由协会组织生产食用菌的产业发展格局,在生产中,协会在技术交流、信息沟通、产品营销、物质供应等方面发挥了极其有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协会在生产上及时对种植户给予技术指导;二是协会注重信息的收集与沟通,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搭起产与销的桥梁;三是及时组织技术交流,相互学习,少走弯路,避免损失;四是统一购买菌需物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五是统一协调产品销售,避免市场的无序竞争,增强了共同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好的促进了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到目前,我县的食用菌协会已发展到12个,90%勺种植户都成为协会会员。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

几年来,我县始终把培育市场、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环节来抓,不断加大食用菌龙头企业建设力度,一是培大扶强现有龙头企业;二是吸引民间资本,

新建食用菌加工企业;三是招商嫁接改建,壮大龙头企业。通过以上措施,带动了我县黑木耳产业发展。

加强基地建设,提升产品质量

为了做大做强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今年,我县注重加强了食用菌产业园区的基地建设工作,我们从政策入手,不断强化管理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不断壮大基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