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血脂检测分析报告

血脂检测分析报告尊敬的先生/女士:根据您的最新血脂检测结果,请允许我为您进行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以帮助您了解自身的血脂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预防措施。
一、分析概述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它们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但过高或过低的血脂水平都可能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血脂进行监测和调控至关重要。
二、结果解读根据您的血脂检测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分析:1. 总胆固醇(TC):您的总胆固醇水平为X.XX mmol/L(毫摩尔/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这个值位于正常范围内。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您的LDL-C水平为X.XX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其堆积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根据临床指南,我们建议您将LDL-C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控制饮食、锻炼等。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您的HDL-C水平为X.XX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认为是“好胆固醇”,它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胆固醇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您目前的HDL-C水平是正常的。
4. 甘油三酯(TG):您的甘油三酯水平为X.XX mmol/L。
甘油三酯是一种重要的指标,高水平可能与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相关。
据我们的分析,您的甘油三酯水平属于正常范围。
三、预防与建议根据您的血脂检测结果,我们为您提供以下预防与建议:1. 均衡饮食:注意饮食中的脂肪摄入量,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健康脂肪如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
2. 控制体重:如有超重或肥胖问题,建议通过适当的饮食调整和合理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3. 适量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坚持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对血脂产生不利影响,建议戒烟或至少减少吸烟,限制饮酒量。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在血液检验中,有时会出现标本不合格的情况,这可能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本文将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1. 标本采集不规范:血液检验是需要依靠血液标本来进行的,而不合格的标本采集可能导致标本质量不佳。
不规范的操作可能导致标本含有可溶性物质,如肌酸酐、尿素氮等,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标本储存条件不当:血液标本在采集后需要储存,如果储存条件不当,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细胞活性降低、细胞破裂等情况,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标本污染:血液标本是容易受到外界污染的,如果在采集、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发生了污染,可能会导致标本中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标本量不足:血液检验需要一定的标本量才能进行相应的检测,如果标本量不足,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稀释或者无法进行相应检测,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处理措施1. 标本采集规范:确保标本采集人员熟悉标本采集的操作规范,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损害。
标本采集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个人信息,如用药情况、病史等,以确保采集适宜的标本。
2. 标本储存条件优化:确保标本储存的环境符合要求,如储存温度适宜、避免光线直射、避免冻融循环等。
并且要注意不同检测项目的标本储存条件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储存。
3. 标本运输规范:对于需要运输的标本,应选择合适的容器进行包装,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或污染。
4. 标本质量控制:建立标本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标本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重新采集、重复检测等。
5. 标本量要求明确:制定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规范,明确不同项目所需的标本量,并合理安排标本采集时间和顺序,以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标本量。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和血细胞参数等,可以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在进行血液检验时,有时会出现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情况,这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标本采集不当: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采集过程中不注意卫生和操作规范,可能会引入细菌、血小板凝集等,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在采集标本时,如果不合理地使用抗凝剂,也可能导致标本凝固不完全或出现溶血,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处理措施:进行标本采集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采集前要注意洗手,使用无菌器具进行采集,避免污染。
采用适量的抗凝剂进行标本采集,避免过多或过少的使用。
对于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抗凝剂。
2. 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在采集后需要妥善保存,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如果标本保存的条件不符合要求,如温度和时间等方面没有做好控制,可能会导致某些生化指标的改变,进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处理措施:采集的血液标本在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保存时间过长。
标本保存的温度应根据不同指标的要求进行控制,一般要求在4-8℃的冰箱中保存。
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保存的标本,可以进行冰冻保存。
3. 检验过程中的误差: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操作上的误差,例如使用不合适的试剂、使用过期的试剂、操作时间不准确等,都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处理措施: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使用合适的试剂,避免使用过期的试剂。
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好操作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
同时要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样本传递不及时:血液标本采集后,如果不能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可能会导致标本的降解和改变,进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血脂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高月敏 ,何娜 ,陈德花
摘要 :目的 分析 血脂检测 的影响 因素 ,制 定相应 的对策。方法 随机 选取 2 0 1 2年 8月至 2 0 1 3年 8月来本 院体检 的 1 2 7 0例人群 中 1 8 0例 ( 1 4 . 1 7 %)血脂异常人 群的资料 ,复检后确诊血脂异 常患者 1 6 5例 ( 1 2 . 9 9 % ),分析 血脂检测的 影响 因素及 对策。结果 1 2 7 0例人群 中血脂 异常人群 的资料 ,复检 后确诊血 脂异常患者 1 6 5例 ( 1 2 . 9 9 % ),分析影响 因素结果显示饮食 习惯 、运动量 、年龄 、性别及血液标本质量等有相互关联性。结论 分析前影响血脂检测 因素诸 多, 只要 寻求相应 的诸如调整饮食结构 、增强体育锻 炼等 因素 ,同时促进倡导科学的饮 食生活方式 , 可以起到 降血脂作用 , 避免饮食 不合理 、缺乏锻 炼等 因素 而影响血脂检测准确性。 关键 词 :血脂;检 测;因素 中图分类 号 :R4 4 6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4 . 2 8 . 2 1 6
有相互 关联 性 。其 中具体 因素分 析见表 1 表1 血脂异 常 的相 关 因素 n ( %)
3 讨 论
血脂 检 测 常作 为 动 脉 粥样 硬 化 的一 个 重要 的独 立 危 险 因素 评价 指标 ,, 如若 不及 时治 疗和 控制 可 引起冠 心病 、心 肌梗死 、脑 血栓等 多种脑 心管 疾病 , 。研究显 示 目前我 国 1 8 岁 以上 居 民血脂异 常的患 病率 为 1 8 . 6 %【 4 】 。而 本文通 过 1 2 7 0 例人 群 中 1 8 0例 血 脂 异常 人 群检 测 ,最 终 确定 为 血 脂 异 常 患者 1 6 5例 ( 1 2 . 9 9 %) ,研究 结果 与有关 结果 相接 近 。同 时 也表 明血脂 异 常 的危 险 因 素不 容 忽视 。其 中 分析 影 响 血脂 异常及 检测 因素结果显 示 , 与患者 自身 的饮食 习惯 、 运动量 、 年龄 、 性别 及血液标 本质量 等有相 互关联 性 。如 饮食 过于油 腻 ,进 食高脂 肪含 量 的食 物 ,而脂肪 可 以促 进胆 汁分 泌 , 增 加胆 固醇 的吸 收率 ,提高 胆 固醇 、三酰 甘 油 的合 成 速率 及 血 浆 水平 ,刺 激肝 脏 合成 更 多 的胆 固醇 ,增加 HMG C O A 还 原酶 活性 而增加 胆 固醇合成 , 导致 总胆 固醇升 高 。身 体肥 胖 ,减少 运动 ,同时又 吸烟及饮酒 也容 易导致血 脂异 常 ,尤 其 是烟 草 中所含 尼古 丁和一 氧化碳升 高甘油 三酯 ( T G) 】 . 同 时患 者 自身 疾 病如 黄 疽型 肝 炎 、服用 过 量维 生 素 c及标 本 溶 血 等 因 素均 影 响血 脂 检 测水 平 。另 外 ,仪 器 、试 剂及 操 作 人员 的技术水 平等也 是影 响检测血 脂的 因素 [ 6 】 。 综 上所述 ,在检 测血脂 水平 时 ,应在 尽可能 标准化 的条 件 下 ,选用 卫生部 临床 临检 中心 推荐 的血脂检测 方法 、标准 化 的操 作程 序 及合 格 的全 自动生 化 分 析仪 化 ,有 专 业人 员 操作, 并检测 合格 的血液标本 , 杜绝黄疸 及溶血 等影 响 因素 , 才 能 降低 影 响 血脂 检 测结 果 的各 种 因 素 ,进 一 步 提 高血 脂 检 测结果 的准确 性和可 靠性 ,为临床 提供科 学的依据 。 参 考 文献
脂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脂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目的探究脂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取的血脂正常的健康受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
选取同时期收治的重度脂血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
经聚乙二醇处理后,观察对比组间生化检验检测结果。
结果对照组经处理后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未经处理前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经处理后组间生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生化检测中,脂血标本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故应采取避免措施,才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脂血标本;生化检测;对策前言:血液生化检测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其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病情,从而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相关资料指出,高脂血标本的血浆中存在较多的脂蛋白,易造成检测标本透明度下降,使其出现浑浊现象,影响疾病的诊治。
本文选取48例健康受检患者,并选用48例重度脂血患者,对其采用聚乙二醇处理,对比组间处理前后生化指标变化差异评价结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48例健康受检患者及48例高脂血患者,选自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
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重度血脂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中有27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35-65(43.5±3.7)岁。
研究组2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36-62(43.1±3.9)岁。
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年龄分布、性别结构、病程等),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
(1)纳入标准:①研究符合医学伦理;②患者与其家属知晓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知情不配合患者。
1.2方法指导所有检验人员,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液抽取。
取受检者静脉血10ml,分别置于两个试管内。
针对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血液样本采用聚乙二醇处理,另一支放置保存。
为两组患者开展生化检测,对比组间梳理前后生化指标的差异。
科学应对高血脂

龙源期刊网 科学应对高血脂作者:鄢盛恺来源:《大众健康》2003年第10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血脂异常及其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无论是健康体检,还是得了相关的疾病,都要进行血脂检查。
但一些人对自己血脂高低并不重视,而另一些人却过分计较血脂的变动,错误地把血脂异常当作冠心病的表现,甚至从此戒荤断油,饮食无所适从。
因此,合理分析和应用血脂检查结果显得十分重要。
众所周知,正常人体血脂主要来自食物,少部分在代谢过程中产生。
体内脂质含量基本恒定不变。
目前作为临床常规及健康体检时的血脂检查一般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检查。
许多因素对血脂检查都有影响,所以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正确进行准备和操作,比如血脂检查要禁食12~14小时后静脉抽血等。
同时,分析检查结果时不要太武断,并不是一次检查就能下结论。
如果一次检查结果接近或超过血脂异常判断值,应间隔1至2周,在同一家医院的实验室再次抽血化验,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实验误差或个体生理原因造成的假象。
如果两次检测的结果都不正常,而且所得数值相差不超过10%,就可以据此判断是否存在高脂血症。
血脂多少才算正常?按我国现有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正常成人血清总胆固醇不高于5.2 mmol/L(200mg/dl)为合适水平,5.23~5.69 mmol/L(201~219 mg/dl)为边缘升高,高于5.72 mmol/L(220 mg/dl)为升高;甘油三酯不高于1.70mmol/L(150mg/dl)为合适水平,高于1.70mmol/L(150mg/dl)为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高于3.12mmol/L(120mg/dl)为合适水平,3.15~3.61 mmol/L(121~139 mg/dl)为边缘升高,高于3.64 mmol/L(140 mg/dl)为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1.04mmol/L(40mg/dl)为合适水平。
高血脂的病因分析诊断标准及干预措施

高血脂的病因分析诊断标准及干预措施高血脂,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的词汇,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通俗来讲,高血脂就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过高,它就像是潜伏在身体里的“隐形杀手”,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脂的病因。
遗传因素在高血脂的发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高血脂的患者,那么其亲属患上高血脂的风险往往会相对较高。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高血脂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常常偏爱高油、高脂、高糖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甜品等,这些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分容易在体内转化为血脂,导致血脂水平升高。
缺乏运动同样是高血脂的“帮凶”。
长期久坐不动,身体的代谢速度会变慢,使得脂肪在体内堆积,血脂也就随之升高。
另外,年龄的增长也会使得血脂代谢能力下降,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高血脂的问题。
还有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也可能会引起血脂异常。
长期的精神压力、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血脂的代谢,增加高血脂的发病风险。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高血脂的诊断标准。
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血脂四项来诊断高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一般来说,总胆固醇的正常范围在 28~517mmol/L 之间,甘油三酯在 056~17mmol/L 之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 0~31mmol/L 之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 103~207mmol/L之间。
如果总胆固醇超过 517mmol/L,甘油三酯超过 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 31mmol/L,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03mmol/L,就可能被诊断为高血脂。
但需要注意的是,诊断高血脂不能仅仅依靠一次的检测结果,通常需要在不同时间进行多次检测,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那么,一旦被诊断为高血脂,应该采取哪些干预措施呢?饮食调整是关键的第一步。
临床血脂测定建议

附件1临床血脂测定建议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于2003年发表“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 26(3): 182-184] o此建议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周新、范侠、庄一义、朱立华、李清华、钱士匀和鄢盛恺等7位委员分项目起草,后由鄢盛恺执笔整理,曾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基础医学、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专家的意见,李健斋、陈保生、诸骏仁等教授提出宝贵建议。
现根据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综合全国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委员会意见,就血清TC、TG、HDL-C、LDL-C、apo ΛK apo B及Lp(a)等项目的临床测定提出以下建议,以使临床实验室常规血脂测定进一步规范化与标准化,促进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影响血脂准确测定的因素很多,如标本的来源、测定方法、仪器和试剂等,其中分析前即临床实验室进行测定之前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应特别引起关注。
主要包括:1.生物学因素:如个体间、性别、年龄和种族等。
研究发现,TC、TG、HDL-C. LDL-C>apo AKapoB 和Lp(a)的平均生物学变异分别为 6. 1%~11. 0%, 23. 0%~ 40.0%, 7.0%~12.0%, 9.5%, 7.0%~8.0%, 6. 5%~10. 0% 和 8. 6%。
2.行为因素:如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饮咖啡和锻炼等。
3.临床因素:如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胆疾病及其他)和用药(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雌激素等)等情况。
4.标本收集与处理:如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与防腐剂、毛细血管与静脉血、标本贮存等。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少血脂和脂蛋白测定分析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1.血脂分析前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
2.测定前24h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影响血脂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2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采血前不注意任何影响因素,观察组为在体检前一周注意各方面有可能影响血脂检测的一切因素,测定两组的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
结果对照组的血脂水平均高于观察组,甘油三酯增高程度更显著。
结论血脂检测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采血前的饮食、药物、活动程度、标本采集后的处理等等,所以在检测血脂之前一定要尽量注意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避免所得结果并不能反应自己的真实情况。
【关键词】血脂检测;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7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02-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体力活动的减少,肥胖比例的增高,血脂异常率也在逐渐增高,它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1],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所以血脂检查已成为人们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临床常规的血脂检测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
现就血脂检测的影响因素做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236例,男127例,女109例,年龄32-73岁,无其它严重病史。
12方法与仪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18例,对照组为采血前不注意任何影响因素,观察组为在体检前一周注意各方面有可能影响血脂检测的一切因素。
仪器选用au-5800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酶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c)测定方法为选择性抑制法、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直接测定法检测,试剂均为上海长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体检者的血脂四项的检测结果,见表1。
两组的四项指标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脂代谢紊乱是被公认的冠心病(chd)三大危险因素之一,由于人种的差异和饮食构成的不同,不同人群的血脂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血脂是指血清中所含的脂类,包括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肪酸等。
血脂的准确测定不仅依赖于分析步骤的准确掌握,而且与分析前各种因素的控制密切相关[2],影响血脂检测因素有很多如受试者的情况、标本的来源、测定方法、仪器和
试剂、测定的标准化等等,如果不注重这些影响因素而随意检测血脂,将会使测定结果不能反应本身的真实情况,本组讨论数据显示,对照组的测定结果均高于观察组,经过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生理因素比如女性经期、妊娠期、以及剧烈运动之后等均可能引起血脂测定的变化,所以一般在检测之前要尽量避免这些影响因素。
32饮食方面是影响血脂检测的最主要的因素,查血脂要求空腹12小时后进行,次日早上空腹在医院采血。
还有在采血前三四天要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但也不能过分控制饮食;避免喝酒喝茶、咖啡等,这样测定的血脂水平故能准确地反映血脂水平。
33标本处理血清变本应该及时进行检测,在临床检验中,所采集的标本是否能及时送到实验室检测,成为影响研究结果的重要因素[3-4]。
如果不能尽快检测。
则要分离血清置于2-8℃的冰箱保存1周,-20℃可保存数月,-70℃至少可保存半年;应避免标本反复冻溶。
34药物因素有一些药物可影响血脂检测结果,比如利尿剂大剂量氢氯噻嗪可升高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服用氯丙嗪9周后,可使血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升高等等,所以在检测之前要尽量避免服用这些药物。
35检测方法学国内临床实验室采用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chod-pap法)、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法)分别作为测定血清tc、tg的常规方法,ldl-c和hdl-c的检测采用清除法,所以在检测中,最好能选用常规检测方法。
综上所述,血脂检测的影响因素很多,在检测之前直到检测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显得很重要,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这些影响因素,才能的带准确地检测结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地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郝继海,郝晓航,聂升刚中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的现况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06,(3):19-20
[2]李莹血脂异常[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5):259-261
[3]田伟,杨俊明高原地区防止血标本糖酵解的方法探讨[j]临床军医杂志,2002,30(3):86-87
[4]王连明,辛晓敏,刘晓民,等血糖测定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1):1345-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