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振动污染
振动污染及防治

5 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
(1)
(2)
(3)
振动随距离的衰减是振动传播阻断措施之一。 ������ 增大距离,使受影响对象远离振源。不提倡防振 沟。������ 地基的特征振动,即地基经常性振动,若以接近 这种振动频率激振,则波动随距离的衰减不大, 会引起振动污染。
阻尼特性
阻尼层的特性用材料的损耗因子β来衡量; β越大,材料的阻尼性能越好;������ 在机器空穴或砖墙的空隙中填充干砂,可以提 高结构的损耗因子,材料。 约束阻尼层:在基板表面粘贴阻尼材料后,再贴上 约束板。
4 冲击减振
积极冲击隔离是隔离锻压机、冲床以及其它具 有脉冲冲击力的机械,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消极冲击隔离是隔离基础脉冲冲击,使安装在 基础上的电子仪器及精密机械设备能正常工作。
人体对振动加速度感觉:
感觉
刚刚感觉到
不愉快
不可容忍
加速度 g=9.8m/s2
0.003g
0.05g
0.5g
随着振动加速度的增大,会造成内脏、血液位移。如持续时间在0.1s 之内,人体直立向上能忍受的加速度为16g,向下运动为10g,横向运 动为40g。超过这些指标,便会造成皮肉青肿、骨折、器官破裂和脑 振荡等。
二 振动危害
同噪声振动危害,主要包括: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对工作的影响、对构筑物的影响。
三 振动的评价
一般选用振动的加速度级和振动级作为 振动的强度参数
1)振动加速度级
ae La 20lg aref ae 加速度有效值,m/s2 a ref 加速度参考值,m/s2
我国曾经取1X10-5 m/s2
2)振动级
a' e L 20lg aref
物理性污染总结汇报稿件

物理性污染总结汇报稿件物理性污染是指由于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噪声污染、光污染、振动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
这些污染来源广泛,影响范围广泛,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下面将针对这些物理性污染进行详细的总结与分析。
首先,噪声污染是指超过人类正常听觉能力范围的声音,对人类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主要来源包括道路交通、工业设施、建筑施工、机械设备、飞机、火车等。
噪声对人类的睡眠、心理、听力和交流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血管和精神疾病。
其次,光污染主要是指人类夜晚使用过量、不当或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光照,干扰了动植物的正常生物节律和生态系统。
城市夜景、车灯、广告牌、照明设施等都是光污染的主要来源。
光污染对动物的觅食、繁殖和迁徙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破坏了自然生物钟,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振动污染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震动、颤动产生的振动波导致环境和人体振动。
频繁的振动对人体造成不适和危害,如影响正常的休息和工作,引发骨骼和关节疾病等。
对建筑物和土壤也会造成长期的破坏。
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人造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主要来源包括电视、手机、微波炉、电力线路、无线电设备等。
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下会对人体细胞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患癌症、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针对这些物理性污染的严重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和防止污染的发生。
首先,应加强监管,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对超标排放的噪声、光、振动和电磁波进行监控和处罚。
其次,应推广使用低噪声、低辐射和低振动的设备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外,人们也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减少过度使用电器和灯光,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交通流量,以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综上所述,物理性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我们应加强环保意识,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以创造一个更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2、物理性污染的特点,及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是:(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
(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3、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的评价与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与监测(4)物理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与技术第一章噪声污染及控制名词解释A 声级—用A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为 A 声级,单位为dB。
计权网络—摸拟人耳对不同强度和频率声音的反应而设计的,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具有特定频响特性的滤波器。
分贝—表示一个量超过另一个量(基准量)的程度。
是声学级的单位,表示符号为dB, 无量纲。
7.稳态噪声—在测量期间内,声级起伏不大于 3dB 的噪声为稳态噪声。
8.等效声级—按能量随时间的平均 A 声级称为等效声级,以 LAeg 表示,单位为:dB。
9.累计百分声级—在取样测试时间内n%的时间噪声的声级超过(包括等于)某一数值的声级,称为累计百分声级。
常用的有 L5、L50 和L95。
10.声级—用一定的仪表特性和 A、B、C 计权特性测得的计权声压级。
在可听频域范围内,按照特定频率计权而合成的声压级 dB,同时标明计权网络名称。
11.环境噪声、背景噪声—环境噪声是户外各种噪声的总称。
背景噪声是与待测噪声存在与否无关的干扰噪声。
12. 响度级—是根据人耳的听觉特点,仿照声压级的概念引出的与频率有关的主观量。
其单位是方(phon)。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接作用于媒介物,就会发生振动。
振动往往以波动的的形式迁移,或将周期性作
用力施加到其它部件或基座上,形成振源。
典型的振源:压缩机、破碎机、自动织布机、各
种风钻、振动输送机等。
(二)共振引起的扩大
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有4种
1.
无阻尼受迫振动
2.
有阻尼受迫振动
图3-11
受迫振动
(三)振动体与共振
1. 固有频率 2. 共振发生的频率
3.
共振烈度的表示
4. 振动体与共振频率
1. 固有频率(也称共振频率)
单自由度振动系的固有频率与质量、劲度常数及衰
减系数相关。
激振力的频率与机械或构筑物的固有频率一致时,
就会发生共振。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
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
除振动感受器官感受到振动外,有时也会看到电灯
摇动或水面晃动,听到门、窗发出的声响,从而判断 房屋在振动。
人对振动的感受很复杂,往往是包括若干其他感受
在内的综合性感受。
(三)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导致工
1
2 3 4
●
三、振动的影响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三)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四) 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振动的生理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
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 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 关节等
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
关于振动污染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振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振动污染是指由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建筑活动等产生的振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为了规范振动污染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下将从振动污染的定义、振动污染的法律责任、振动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振动污染的定义振动污染是指由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建筑活动等产生的振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振动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工业振动:工厂、矿山、建筑工地等场所的机械设备产生的振动;2. 交通振动: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3. 建筑振动:建筑施工、拆除、装修等活动产生的振动;4. 生活振动:家庭、公共场所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振动。
三、振动污染的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产生噪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声污染。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噪声污染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2. 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污染环境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四、振动污染防治措施1. 政策法规(1)完善振动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振动污染防治责任,加大处罚力度;(2)制定振动污染防治标准,对振动污染进行分类管理;(3)加强振动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 技术措施(1)采用低振动设备,降低振动源强度;(2)优化振动源布局,减少振动传播;(3)采取隔振、减振措施,降低振动影响;(4)对振动源进行监测,确保振动排放符合标准。
物理性污染控制之振动污染及其控制概述

2、振动对构建物的危害
振动通过地基传递到房屋等构建物,导致构 建物破坏,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 。 共振的放大作用会带来更严重的破坏的危害。
载重车辆对道路两侧建筑物产生共振,发生 地面晃动和门窗抖动。
振动可能引起结构的大变形破坏,有的桥梁曾 因振动而坍毁——塔科马大桥
2010年5月22日,欧洲最长大桥——俄罗斯境 内长达7公里的伏尔加河大桥发生离奇晃动
2 、振动评价标准
按劳动保护标准,振动强弱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 四种情况:
(1) 振动的“感觉阈”,人体刚能感觉到振动,对 人体无影响;
(2) 振动的“不舒服阈”,振动会使人感到不舒服; (3) 振动的“疲劳阈”,使人感到疲劳,工作效率降
低,实际生活中以该阈为标准,超过者被认为 有振动污染; (4) 振动的“危险阈”,此时振动使人产生病变。
1、无阻尼受迫振动
(1)振动微分方程 振动微分方程
F x
m
x
O
Fk
微分方程解: 将 x2 代入微分方程
解得
(2)受迫振动的振幅
幅 频 特 性 曲 线
(3)共振现象
当 =0 时,激振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振幅 趋于无穷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无阻尼系统发生共振时,振幅随时间无限增大。
2、有阻尼受迫振动
,曲线密集,阻尼影响不大。
2、 >>1区域(高频或惯性控制区), →0, → ,响应
与激励反相;阻尼影响也不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3、 =1附近区域(共振区), 急剧增大。通常将 =1, 即 = 0 称为共振频率。阻尼影响显著,阻尼愈小,
幅频响应曲线愈陡峭。
物理性污染总结

.第二章物理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了人类的耐受程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包括噪声污染、振动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
不同于化学污染(大气、水体、土壤)95%以上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部分为自然因素。
噪声、振动、电磁、放射、热污染,构成体系有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
特点:1短暂的污染,可控制性;2局部性的;3无其他有害物质的流入噪声: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
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美妙的音乐。
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特点:局部性,无残余污染物,随“源”性,无价值。
危害:听力损伤,干扰睡眠,诱发其他疾病;对动物的影响;对仪器设备的危害。
瞬时声压和有效声压: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声场中某一瞬时的声压称为瞬时声压。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将瞬时声压对时间求方均根值可得有效声压。
均是由于声波引起的压强变化。
|声压级为了能够较明显的区分和反映声压的大小程度,采用声压级来表征声压,用以衡量声音的强弱。
单位:分贝(dB),定义为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值。
Lp=2Olg(P e/p o)P o=2*10-5 pa Lp=20lgp e+94噪声级的相加a.公式法:⑴L p=L p/+10lgn L P—总声压级;点声压级;n—声压个数⑵L p=10lg(刀0116Lp)声压:有声波存在时,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换句话说,声压就是大气压受到扰动后产生的变化,即为大气压强的余压,它相当于在大气压强上的叠加一个扰动引起的压强变化。
声压级:分贝(dB),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值。
L p=20lg(p e/p6)5P o=2*16 pa L p=26lgp e+94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宋(sone)。
振动污染_精品文档

振动污染《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作业,对有效防治振动污染的体会摘要:物体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在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交替变化的过程称为振动。
振动将形成噪声源,以噪声的形式影响或污染环境。
环境振动是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铁路振动、公路振动、地铁振动、工业振动均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振动污染是通过固体物传播的。
振动污染是指振动的幅度超过一定的限度,使人的正常生理和心理遭受强烈刺激,造成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发生严重失衡,致使人的心态出现逆反、狂躁、惊恐等症状。
欲有效防治振动污染给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监测实际生活中的振动污染将起到辅助作用。
[1]关键词:振动污染;监测;防治污染振动现象是物质在运动中产生的。
振动有三个要素,周期(频率)、振幅和阻尼,考虑波动现象,还包括波速或波长。
振动的测量技术核心是如何用实地测量或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观察、研究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如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的幅值、频率、相位、频谱等。
环境振动的测量一般测量1-8赫兹范围内的振动。
[2]一、振动污染监测[3]1、振动监测仪器使用环境条件仪器必须妥贴,牢固地安装在被测物体上,否则除了仪器本身固有的共振峰外,又附加了稍低频率范围内的共振峰;要考虑仪器本身质量的影响问题,例如对薄板的振动测量将会引起测量值的降低;避免环境中的强电磁场和温度巨变的影响;放置在混凝土、金刚板等坚硬面上时,不得晃动,表面易滑时,使用橡皮泥粘牢;放置在沥青面的坚硬地面时,轻轻放稳即可;要避开草地、田地等柔软的地表面,不得已时,应该先除草,并把土地充分踩实后放置。
2、环境振动监测布点原则室内振动:在室内居中位置选择一个测点,在一般情况下室内较为空旷的地方是其居中位置;室外振动:在受干扰的城郊居住区、机关、学校、医院等环境,在室外距建筑物外墙1米处选择测点,对于建筑稠密区的测点,距外墙距离可缩短到0。
5米;工厂厂界振动:在工厂法定边界线上布置测点,若工厂有围墙,则在围墙外1米处布点;铁路振动:距铁路中心线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振动污染
物体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在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交替变化的过程称为振动。
过量的振动会使人不舒适、疲劳,甚至导致人体损伤。
其次,振动将形成噪声源,以噪声的形式影响或污染环境。
环境振动是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铁路振动、公路振动、地铁振动、工业振动均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于1990年颁布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对城市不同区域的环境振动标准限值作出了规定。
振动对人的影响大致有四种情况:
(1)人体刚能感受到振动的信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感觉阈”。
人们对刚超过感觉阈的振动,一般并不觉得不舒适,即多数人对这种振动是可容忍的。
(2)振动的振幅加大到一定程度,人就感觉到不舒适,或者作出“讨厌”的反应,这就是“不舒适阈”。
“不舒适”是一种心理反应,是大脑对振动信息的一种判断,并没有产生生理的影响。
(3)振动振幅进一步增加,达到某种程度,人对振动的感觉就由“不舒适”进到“疲劳阈”。
对超过疲劳阈的振动,不仅有心理的反应,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