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真卷】2017-2018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实验学校九年级(上)物理期中试卷及解析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3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则此小球()A.一定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C.可能带负电,可能带正电D.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2.(3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引力 D.分子之间有斥力3.(3分)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都放在绝缘支架上,A带大量负电荷,B带大量正电荷,用铜棒C连接两球,则()A.电子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B.电子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C.正电荷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D.正电荷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4.(3分)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并使内能减小的是()A.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物体,感到非常凉B.在内燃机的汽缸内,燃气推动活塞运动C.寒冷的冬天,人们围在火炉周围取暖D.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筒内气体被压缩5.(3分)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
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2,则它们吸热之比为()A.2:3 B.3:2 C.6:1 D.1:66.(3分)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其中任意两个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三个小球都带电 B.有两个小球带电C.有一个小球带电 D.三个小球都不带电7.(3分)在实验室,小丽同学发现一个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大量程是O~9V,小量程模糊不清。
为了测量小量程是多少,她先用大量程接入电路,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然后再改用小量程接入同一电路,指针指示如图(b)所示,则电压表的小量程为()A.0~0.6V B.0~1V C.0~2V D.0~3V8.(3分)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内能为零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C.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它们的内能就相同D.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改变9.(3分)如图,比较电流表读数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A.I1>I2>I3B.I1<I2<I3C.I1=I2=I3D.I2<I1<I310.(3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则()A.U=0时,R=0 B.U变大时,变大C.I变大时,变小D.U变大时,不变11.(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M、N是两个接头,若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则()A.将A接M,C接N B.将B接M,D接N C.将C接M,D接N D.将B 接M,C接N12.(3分)在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电流表,它测量的是通过灯L1的电流B.乙是电压表,它测量的是灯L1两端的电压C.丙是电流表,它测量的是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D.甲和丁都是电流表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3.(2分)将一杯水倒掉,无论怎样倒,总有少量水残留在杯壁上,这是因为。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V)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V)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其中第1-6为单选,7-10为多选,共5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苹果园摘苹果,找成熟的大的苹果,可将苹果视为质点B.导弹将目标锁定敌舰的要害,如弹药舱,可将敌舰视为质点C.计算飞机在两地间的往返时间,可将飞机视为质点D.设计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抓月球土壤的动作,可将月球车视为质点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速度变化量为负值时,它的加速度可能为正值C.物体速度变化很快,其加速度一定很大D.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则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3.一辆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以行驶了另一半,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B. C. D.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得出在0-4s内()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甲、乙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6m5.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m/s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A.12.5mB.2mC.10mD.0.5m6.一物体以2m/s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s内位移为16m,则()A.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B.4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4s末的瞬时速度为6m/sD.第2s内的位移为6m7.xx年3月29日,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A.v1:v2:v3=::1B.v1:v2:v3=6:3:2C.t1:t2:t3=1::D.t1:t2:t3=(-):(-1):18.一质点在连续的6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内位移为12m,最后一个2s内位移为36m,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6m/s2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3m/s2C.第1s末的速度大小是6m/sD.第1s末的速度大小是8m/s9.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第2s末的速度是9m/sC.任意相邻的2s内位移差都是8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1m/s10.甲、乙两质点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路面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对这两质点在0~3s内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s时,甲、乙两质点相遇B.在甲、乙两质点相遇前,t=1s时,甲、乙两质点相距最远C.甲质点的加速度比乙质点的加速度小D.t=3s时,乙质点在甲质点的前面二、实验题(共16分)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了A、B、C、D、E等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来,其相邻点间距离如图所示.(1)打点计时器从打下A点到打下C点的时间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这条纸带的 ______ (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2)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着用T表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计算式a= ______ (逐差法,用s和T表示).其大小为 ______ m/s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12.(10分)一辆汽车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S内经过相距24m的A和B两点,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10m/s,如图所示,求:(1)汽车的加速度.(2)A点与出发点O间的距离.13.(12分)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小球之后,对斜面上运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AB=20cm,CD=30cm,试求:(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多大?(2)拍摄时C球的速度多大?14.(12分)公路边随处可见“保持车距,注意刹车”警示语,这是因为在日常行车中,如果前后两车车距太小,容易发生追尾事故.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相关问题: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在前A车在后,速度分别为v B=15m/s,v A=20m/s.A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是a m=0.5m/s2,为避免A,B相撞,请问A车至少应在离B车多远时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减速,才能保证两车安全?高一物理第一次月考答案1.C2.C3.B4.C5.D6.C7.AD8.BC9.BC 10.BCD11.0.40;左;;0.8012.解:(1)汽车从A到B,根据位移公式有代入数据:解得:(2)汽车从O点到A点,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代入数据:答:(1)汽车的加速度为.(2)A点与出发点O间的距离为25m13.解:小球释放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每相邻的两个小球的时间间隔相等,均为0.1 s,可以认为A、B、C、D是一个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1)BC-AB=CD-BC,BC-20=30-BC,解得BC=25cm相邻相等时间位移差为△x=5cm由推论△x=a T2可知,小球加速度为a==m/s2=5 m/s2.(2)由题意知B点对应AC段的中间时刻,可知B点的速度等于AC段上的平均速度,即v C=═m/s=2.75 m/s.答:(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2)拍摄时C球的速度为2.75m/s14.解:设经过时间t,两车速度相等,有:v A-a m t=v B即:20-0.5t=15解得t=10s设两车最小间距为△x,有:△x=v A t-a m t2-v B t=(20×10-×0.5×102)-15×10=25m即A车至少应在离B车25m时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减速.答:A车至少应在离B车25m时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减速,才能保证两车安全.。
安徽省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第1-6题为单选题,每题4分,第7-10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得0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速度可能为零B .加速度减小的越来越快,速度一定变化的越来越慢C .速度变大,加速度一定为正D .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值指平均速度B .在研究足球的香蕉球运动时,可以将足球看成质点C .运动员的链球成绩是指链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的位移大小D .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3、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定有弹力的作用B .轻绳所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轻杆所产生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C .在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D .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4、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 )A .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B .马蹄大的缘故C .马的重心在飞燕上D .马跑得快的缘故 第4题图5、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 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 内的位移是36 m ,则( )A .小球在2 s 末的速度是20 m/sB .小球在第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18 m/sC .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10 m/s2D .小球在5 s 内的位移是100 m6、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 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 盒接收,从B 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 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x -t 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的速度为v 声=x 2t 2B .超声波的速度为v 声=x 1t 1C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 =2(x 2-x 1)t 2-t 1+Δt 0D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 =2(x 2-x 1)t 2-t 1+2Δt 0 第6题图7、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3 s 末开始改变速度方向 B .物体4 s 末开始改变速度方向C .物体在第5 s 内的加速度的大小大于第1 s 内加速度的大小D .物体在前5 s 内的总位移为负第7题图8、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t 1时间后改为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t 2时间后停下。
安徽省蚌埠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四大题28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填空题(前六题每空1分,后四题每空2分,共27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1.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继续在太空飞行,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则“神舟十一号”是 ;以地球为参照物则“神舟十一号”是 。
(填“运动的”或“静止的”)2.如图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管内 产生了笛声。
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3.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的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会直 接 为高温碳蒸气,字迹会消失;再经过特殊的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 接 变成碳粉,(填物态变化名称)可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
4.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笛子和二胡奏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关于这两个声音,你的认识是:音调较高的是 发出的,响度大的是 发出的。
第5题图5.某同学测量长度实验如图所示,此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物体A 的长度 为 cm 。
6.干湿泡湿度计是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被湿布包起来了,如图。
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________,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_______时要吸热.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__________。
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4:3,若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8.蚌埠到合肥铁路线全长120km,普客运行全程约4h,动车开通后全程只需45分钟,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动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蚌埠二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时长: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注意: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位置,否则不予记分。
由于水、土、光、热资源的优势,新疆棉花连续20多年产量全国第一,奠定了新疆在国内棉花生产中无可撼动的地位,形成了“中国棉花看新疆”的格局。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其他地区棉花成熟后需马上采摘,但新疆棉花成熟后可集中采摘,其主要原因是新疆A. 棉花质量好B. 机械化水平高C. 劳动力短缺D. 气候干旱2.近年来,前往新疆采摘棉花的外省农民工有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有①新疆机械化水平提高②交通费用的增加③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多④国家政策的变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里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
如图为1987~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A. 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 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 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 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4.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可采取的措施有A. 加大资源开采力度B. 降低人口合理容量C.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 增加地球资源产出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尝试了一种新的共享经济形式,即“共享停车”,其目的是激活闲置车位。
如白天居民区闲置车位较多,可临时租给到附近办理业务需要停车的车主;到了夜晚,居民可以租用附近一些单位的闲置车位停车。
如图为某城市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如图推断,该功能区最可能是A. 居住区B. 仓储区C. 工业区D. 金融区6.城市管理机构在规划夜晚共享停车服务区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 绿地与水源B. 地形与路况C. 空间与距离D. 噪声与照明某市通过对市区的地貌图(图a)、水系图(图b)进行叠加研究,明确了开发区的分布范围(图c)。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淮南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检测高一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 在29届奥运会上,甲、乙两运动员同时参加了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举行的400m田径决赛,甲在第二道(田径赛场最内道为第一道),乙在第六道,终点线在两运动员起跑线的后方,则两人在比赛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路程的大小关系是()A. 甲的位移大B. 乙的位移大C. 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D. 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答案】B【解析】400米比赛中,起点不同,但是终点相同,根据位移定义可知,他们的位移不同,外侧跑道的运动员位移较大,但是路程都是400米,因此路程是相同的,故B正确,ACD错误。
2. 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平直的公路运动,它们的v-他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 在t1时刻,甲和乙相遇B. 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D. 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答案】C3.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最后停下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速度和加速度都随时间减小B. 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C. 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D. 速度和加速度都为负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匀减速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而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错误B、物体在匀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虽然速度逐渐减小,但物体运动的方向保持不变,故位移随时间增大;错误C、根据可得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如果,那么,故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正确D、根据可得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如果,那么,即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必须相反,故速度和加速度不可能均为负值;错误故选C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点评:掌握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特点: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保持不变.根据可知由于的绝对值大于的绝对值,故和a反向。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 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 船和山B. 山和船C. 地面和山D. 河岸和流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时,首先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解:A、“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说“山”在运动,山和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选船为参照物;“是船行”指船在运动,同样可以选山为参照物,故A正确;B、“看山恰似走来迎”的研究对象是山,故不能选山为参照物,同样“是船行”也不能选船为参照物,否则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故B错误;C、“看山恰似走来迎”:如果选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应是静止,与题意不符,故C错.D、“看山恰似走来迎”:如果选择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故D 错误.故选A.【点评】在选择参照物后,一定进行验证,关键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是否与题意相符.视频2. 北京时间8月19日,2016年里约奥运会田径比赛在200m决赛中,“飞人”博尔特以19秒79的成绩夺得冠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0m指位移B. 19秒79为时间间隔C. 研究博尔特跑步时摆手的动作可以把他看成质点D. 博尔特夺冠是因为他的加速度最大【答案】B【解析】A项:200米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A错误;B项:19秒79对应一段位移,是指时间间隔,故B正确;C项:研究博尔特跑步时摆手的动作时如看成质点,由于质点没有形状,所以则无法研究,故C错误;D项:博尔特夺冠是因为他的平均速率最大,不是因为加速度最大,故D错误。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B. 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 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D. 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答案】D【解析】A项: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故A错误;B项: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的惯性,故B错误;C项: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不一定为静摩擦力,也可以是滑动摩擦力,故C错误;D项: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对铁钉的吸引,故D正确。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物理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物理 (含答案)XXX2018-201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18届)物理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客观题需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需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9、10、11、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分。
其余题目为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XX的“XXX说”阐述了宇宙以太阳为中心,其它星体围绕太阳旋转。
B.XXX因为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C.XXX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G。
D.库仑定律是库仑经过实验得出的,适用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
2.质量为2 kg的质点在x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像和y方向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初速度为3 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
C.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D.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
3.如图所示,将篮球从同一位置斜向上抛出,其中有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墙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抛出到撞墙,第二次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较短。
B.篮球两次撞墙的速度可能相等。
C.篮球两次抛出时速度的竖直分量可能相等。
D.抛出时的动能,第一次一定比第二次大。
4.地球半径为R,在距球心r处(r>R)有一同步卫星。
另有一半径为2R的星球A,在距球心3r处也有一同步卫星,它的周期是48 h。
那么A星球平均密度与地球平均密度的比值为()A.9∶32B.3∶8C.27∶32D.27∶165.如图,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速度是5 m/s,接触弹簧后小球速度v和弹簧缩短的长度△x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
已知该小球重为2 N,弹簧在受到撞击至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二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物理学中的“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A. 研究运动员跳高的过杆动作
B. 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
C. 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
D. 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
2.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一样但所用的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D. 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3.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质点前4s做减速运动,4s后做加速运动
B. A、B两质点在8s相遇
C. 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 B质点先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
4.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单位cm),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0.001s,
g=10m/s2.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
A. 6.5m
B. 10m
C. 20m
D. 45m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定有弹力的作用
B. 在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且起阻碍作用
D. 静摩擦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可能提供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B物体受力F作用,A、B一起相对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物体的受力个数为 ( )
A.4 B.5 C.6 D.7
7.有三个力F1、F2、F3作用于一点,F1=F2=F3=10N,且相互成120°角,若只将F1减小为5N,方向不变,则此时合力大小是()
A. 25N
B. 15N
C. 5N
D. 0
8.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7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3s内的平均速度大6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m/s2
B. 1.5m/s2
C. 3m/s2
D. 4m/s2
9.如图所示,物块M静止于倾斜放置的木板上,使倾斜角
θ缓慢增大,在M沿木板滑动之前,受力情况是()
A. 物块对木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B. 物块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
C. 物块所受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不变
D. 物块所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变大
10.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 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
C. 3s末的速度是3.6m/s
D. 前3s内的位移是6m
1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为v0,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A. v0t- at2
B. v0t
C.
D. at2
12.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 0和t 0-3t 0这两段时间内( )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D.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实验题(共12分)
13.(1)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使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打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实验点未画出),分别标明0、1、2、3、4、5、6,用刻度尺量得各计数点到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Hz ,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则: 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2=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a = m∕s 2。
(2)某同
学用电火
花计时
器、直尺、
铁架台等
仪器测定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他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在打出的多条纸带中选取了一条纸带,并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重锤在各计数点的速度,为了减小误差,正确的方法是
( )
A .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t
v a ∆∆=算出加速度 B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 图,量出其倾角θ,由公式θtan =a 算出加速度 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 图,选取图线上两个较远的点,用公式t v a ∆∆=
算出加速度
14.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
和弹簧长度L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1)弹簧的劲度系数 N/m .
(2)弹簧的弹力为5N 时,弹簧的长度为 cm .
三、解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过程)
15.(10分)某人骑自行车沿一坡路直线下滑,已知在坡顶的速度是1m/s,他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了4s,恰好到达坡底,试求:
(1)坡路的长度;
(2)在坡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16.(10分)如图,轻绳OA一端系在天花板上,与竖直线夹角37°,轻绳OB水平,一端系在墙上,O点处挂一重为40N的物体.(cos37°=0.8,sin37°=0.6)
(1)求AO、BO的拉力各为多大?
(2)若AO、BO、C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00N,则所吊重物重力最大不能超过多大?
17. (10分)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球B间用一不可伸长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 A=0.40kg和m B=0.30kg,由于B球受到水平风力作用,使环A与球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绳始终保持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重力加速
度g取10m∕s2,求:
(1)B球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
(2)环A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18. (10分)公路上有一列汽车车队以10 m/s的速度正在匀速行驶,相邻车间距为25 m,后面有一辆摩托车以20 m/s的速度同向行驶,当它距离车队最后一辆车25 m时刹车,以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摩托车在车队旁边行驶而过,设车队车辆数足够多,求:
(1)摩托车最多与几辆汽车相遇?最多与车队中汽车相遇几次?
(2)摩托车从赶上车队到离开车队,共经历多长时间?
1—8 D A A C D B C C
9---12 AC ABC ACD BC
13 0.425 0.880 C
14 200N/m 12.5cm或7.5cm
15 8m 2m/s
16 解:(1)对结点0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T BO=Gtan37°=30N
(2)O点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结合图中三角形知识,可知由于T OA>T OC>T OB,故:G1=T OA cos37°=80N
答:(1)OA、OB的拉力分别为50N、30N.
(2)所吊重物重力最大不能超过80N.
17 (1)对B球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F=mBgtanθ数据代入得:F== 1.73N
(2)选取环、球和轻绳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N=(mA+mB)g …③
F=f 且 f=μN …⑤
数据代入得:μ0.25
答:(1)B球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为1.73N;
(2)环A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18解析:(1)设摩托车与某一辆汽车速度相同时需要时间t 则有V1=V2-at
得:t=20s
(2)设摩托车与相距最近的汽车相遇需要的时间为t
即摩托车离开车队时,摩托车没有停止。